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觉得,自己导师所说,都是可以兴国危邦的至理名言。

过了被华夏命名为巨鲸岛的马达加斯加,紧接着便是斜渡印度洋。锡兰算是牛钝与来部臣见到华夏移民最多的地方,在这里,华夏移民建起了一座人口超过五万的城市,主要就是为往来的商旅服务。

锡兰之后,华夏的特色就越发明显了,商船的数量也多了起来,东来西去,一天之中甚至有可能看到十余艘船,虽然大多数都是华夏人的,但也有少数印度人和欧罗巴人的,阿拉伯商船却极少。这让来部臣甚是疑惑,阿拉伯人也一向喜好商业,最早沟通华夏与欧罗巴的便是他们,他们原本在印度洋西半部横行霸道,可现在却完全不见了踪影。

“这是为何?”

来部臣的问题,马士英也没有办法回答,好在他们在锡兰时有人上船,马士英召来一问,才知道最近华夏与阿拉伯这一带诸国的关系不睦,特别是与波斯萨非王朝几乎处于战争边缘。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李岩带领的垦拓军团已经攻入昭武故地,改宗的回纥、准噶尔等族人要么恢复释道信仰,要么被驱离大举进入波斯,而此时为某教中心的萨非王朝,自然要替其出面;二是华夏商人与欧罗巴直接进行海上贸易,绕过了波斯控制的区域,波斯商人嫉贪兼起,挑唆萨非王朝夺取商路。

为了应付这一局面,华夏海军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各派出一支分舰队已经进驻印度洋,同时禁止任何波斯与阿拉伯人的商船进入锡兰以东洋面。

这种情形,让马士英与黄宗羲都有些忧心,一方面是在欧罗巴投入了一支分舰队,另一方面这边波斯又起了争端,另外北面与罗刹人的战争也仍在继续——穷兵黩武,非长久持国之道!

不过这话不能当着牛钝与来部臣说,二人都将此事藏在心中,他们回国之后,按惯例,俞国振肯定是要抽出时间接见的,到那时寻机直接向俞国振提出。

郑和城乃是必经之途,到了这里,就算是到了华夏本土,而郑和城也是他们一路行来最大的城市,短短的十余年间,这座城市已经聚集了三十余万人口。他们的船队到了郑和城,便入船坞进行检修,他们换乘从郑和城往上海的邮轮。

虽然郑和城对牛钝与来部臣也是充满着异国情调的城市,但想到只要再有二十天,他们就能够抵达华夏的都城上海,抵达这座传说中世上最为繁华与明亮的光耀之城,两人就没有在郑和城停留的兴趣了。

只不过却由不得他们,邮轮倒是在他们抵达的当日便出发,这艘大船上载有两百多名客人,活动空间比起此前的商船要大得多,这是专门往来于郑和城与上海之间的邮轮,因此每到一处停舶多长时间都有规定,比如说,它经过君子港时,便在此停泊一天,等候此地上船的客人。

“既然要泊一天,那么汝砺,你随我一起去拜访一下此地的城主吧,这里的城主,可就是陈卧子,当初也是为师好友。”听得要在这里停一天,黄宗羲心中欢喜:“他还不知道为师来了呢,为师要看看,他将这君子港建得什么模样,毕竟都是七八年了……”

当初黄宗羲被打发到欧罗巴的时候,正值陈子龙等人在婆罗洲山口洋创立基业之时,这么多年来,当初的山口洋变成了现在的君子港,可是陈子龙只是在书信中稍稍提一下自己的状况,哪里比得亲眼来见?既然有一日闲暇,黄宗羲当然要来问上一问了。

他领着牛钝上了岸,便拉着港务询问:“这位兄台,可知道陈卧子先生如今在何处?”

“卧子先生?哦,你是说陈咨事吧,你来得正巧,他昨日才从上海回来。你出去之后叫辆力车,只说去众贤路的礼士苑,在那儿寻门卫问问便是。”

“众贤路、礼士苑。”听得这名字,黄宗羲心中便觉得欢喜,这才是儒家嫡传的名字!

出了关口,果然有十几辆三轮力车在外等着,黄宗羲唤了一辆,与牛钝坐上去后满是欢喜地道:“汝砺,陈卧子早有贤名,你瞧这座君子城,布局规划,井井有条,合乎于道,合乎于道啊!”

“陈卧子先生是好人啊。”就像所有地方的车夫一般,为他们蹬车的也是一个好说话的,听他们提起陈子龙,随口便插了一句:“若不是他们,咱们这疙瘩里还没有人来,白白浪费了这块宝地。”

“正是,陈卧子自然了不起。”黄宗羲也顾不得自己曾经与陈子龙吵架,大喜道:“这君子港之昌盛,想来他出力甚巨!”

“那是自然,若不是陈卧子先生当机立断,咱们这里早就什么都没有了。”那车夫嘟囔了声。

虽然只是勉强听懂车夫带着浓重北方口音的华夏语,可是牛钝还是从他口气中听出一些并不是赞美的味道。可是黄宗羲太过想当然,只觉得陈子龙既是儒家正统,又带着一群与东林关系密切的君子们来这海外建立基业,那一定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而且眼前这座君子港虽然比不得郑和城繁华,甚至比起锡兰也显冷清,但他们手中资源毕竟有限,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不易了。

“先生是卧子先生的朋友?”那车夫也不多说,又问了一句。

“正是,多年老友。”

“哦……那么先生这是去见陈卧子先生?”

“然也。”

“好吧,这便是众贤路礼士苑了,先生是陈卧子先生的朋友,那么……能不能替陈卧子先生把他欠我的车钱先给了?”

那车夫载着他们跑了约有两里,出了港城,来到一片茅棚之间,便停了下来,回头似笑非笑地对黄宗羲道。

黄宗羲愕然。

第十二卷 七零八、一语兴邦一语灭(四)

黄宗羲之所以愕然,一来是因为所谓的礼士苑竟然如此破败,简直就是一些草棚,但这并不足以让他形诸于色,毕竟贤士安贫俭朴,住在这样的地方,也可以示为陈子龙品性高洁。

真正让他将惊讶表现出来的,还是那车夫所言,陈子龙竟然欠他车钱。

细细一问,黄宗羲才得知,这车夫的身份竟是有些不同,原本是陈子龙带来的晋地人,初来婆罗洲时,竟然是给陈子龙充任转门的车夫的。

陈子龙毕竟是士大夫本色,到得婆罗洲,轿子是不乘了,但出入时车总是需要的。他要车,其余与他一起来的名士、宿儒,自然也是少不得的,因此,他们到这来时,什么车夫、仆役、婢子,随同前来的数量足有千余。

要知道他们第一批抵达婆罗洲的儒生数量,也不过是百人,随从使唤,倒是十倍于之。

婆罗洲土王早就是被华夏军教育过,因此对于这些华夏人只能装聋作哑,只当没有看到。陈子龙等人得了晋商大笔的赞助,带了人和车来,首先便是得修出他们的车能往来奔波的路。

好在陈子龙多少在新襄学过,组织起劳作来倒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初时倒办得井井有条。晋商遣来的人见了大喜,便追加了投资,这笔钱一到,诸位儒生便想着当如何使用,为此专门开了一次大会,结果决定,这笔钱用于为诸生建房屋住所。

原本众人都住得简朴。住所建成之后,众人便各择居住。但接着便觉得。应该有诸生谈诗论词的所在,于是又修亭台楼榭园林池岸。这些修好了之后,众人又觉得,有景色无美人,非名士之居所,于是又花高价从秦淮河畔请了那些当红的名角大家来此。紧接着说书的、开茶楼的,诸多享受一应来此。那些人愿意离开金陵到这万里之外来,想的便是高薪厚赏。不知不觉中,不仅原先的预算没了,连晋商追加的预算也都用尽了。

陈子龙此时心知不妙,便再寻商人追加投资。这一次商人派来的使者见到,除了早已经修好的那几条路,其余的金钱都变成了这些儒生们的住所与享乐,顿时大怒。不但不愿多加投资,反而开始催讨欠款。

“便是如此,陈卧子先生倒是好人,先是拿出自己的稿酬积蓄来还欠,但他那点钱不过是杯,杯……”

“杯水车薪。”牛钝想起自己学到的华语中的一个成语。替那车夫补充道。

“正是,正是,杯水车薪,咦,这位小兄弟虽然是西夷。倒能说得极好的华语,有学问。可以参加归化考试啊,啧啧,归化之后,下一代人便可以享受我华夏百姓之福祉了。”

“说正事,后来呢?”

“后来很简单,陈卧子先生卖了家当还不够,于是变卖产业,再变卖房屋。像他一般的好先生,自然就随他一起搬到这边来,那些不愿意搬又拿不出钱的,便说当初是被他忽悠来的。陈先生前些时日回了大陆一趟,也不知有没有借到款项,若是借不到……哦,对了,先生既是陈卧子先生的友人,能不能将他欠我的钱替他还来?”

“欠……欠你多少?”黄宗羲咽了口口水。

他这些年在欧罗巴自然也是有薪水的,按照华夏拟定的薪水标准,他这个总山长的薪水大约相当于华夏境内一位总督的薪水,再加上远游津贴,不可谓不丰厚。那车夫报了个数字之后,黄宗羲直接掏出钱来还清,心中不免感慨,自己虽然与俞国振交恶,可若不是俞国振付给薪水,只怕会与陈子龙一般的下场吧。

不过按理说陈子龙不该这么狼狈才对,这座“君子港”看上去运转得并不错,相当良好,应该有一定的收入,而且那港关之人称陈子龙为陈咨事,这个称呼也应该别有深意。但黄宗羲不想到听车夫胡扯,觉得这些事情由车夫嘴中说出来,实在让自己没有面子,倒不如直接去问陈子龙本人。

打发走了车夫,黄宗羲便走进这由数十间破烂茅草棚组成的“礼士苑”,想到这地方有这样的名字,黄宗羲便气不打一处来。才进来,便听得一片吵吵嚷嚷的声音,黄宗羲上前一看,却是一群儒生围着一间茅屋在大声叫嚷,其中也少不得“彼其娘之”之类的文人脏话。

他站在一旁听了会儿,很快就弄明了情况。这群儒生却是跟着陈子龙来的,他们中有第一批来的,也有后来听得消息来的。陈子龙当初曾许诺,众人来此自有官职可任,但现在不但没有官职,就连原本丰厚的薪资也没有,所有人都在怨埋陈子龙不该大言欺诳。但黄宗羲从他们的话里还听出了真意,无非是陈子龙回到大陆一趟之后,这些人以为他多少能带些钱来,便来吵着要发薪。

黄宗羲唯有苦笑。

当初他就不看好陈子龙,就是因为这个,他对于儒生缺乏实干能力和实干精神可是很清楚的。这些儒生,并不是真儒,不是过去那种真正躬行践履的真儒,高谈阔论一个个才华横溢,经世济民一个个灰头丧气。

陈子龙怎么就看不明白这点,按理说,他在新襄呆了几年,应该早就看明白这一点了啊。

“诸位,我说了没有拿到款项,便是没有拿到,我陈子龙何时欺瞒过诸位?不过,我已经寻过了方密之,他答应提高咱们的稿费标准,只要咱们能做出真学问……”

陈子龙的声间响起,黄宗羲自人缝中向那边望去,只见陈子龙黑瘦的身影,须发尽白,看上去极为苍老。

“我上回发的诗,他便没有选用。”

“我的文章也是。我的文章乃是正合大道要旨的妙文,他方密之也看不中。这分明是他已经背经离道!”

陈子龙的安抚没有任何用处,那些儒生又纷纷嚷了起来。接着又有人问,为何他们自己办的文集就是卖不出去,是不是陈子龙经营不善。

最后嚷成一片,陈子龙默然无语。

黄宗羲同样默然。

显然,陈子龙失败了,他的探索,已经到了破产的境地。

“诸位。诸位!”

总是这样不成体统,黄宗羲沉默了会儿之后,便高声大叫。众人听得他的声音陌生,便不再吵嚷,同回头来看,陈子龙也看着他,见他出现在此。神情顿时变得激动起来:“太冲,你怎么来了!”

“我远道而来,今日在君子港最大的酒楼整治席面,宴请诸位同道,时间便是今夜七时,诸位要准时来啊。”黄宗羲向众人拱手团揖:“现在我与卧子有些私话要谈。诸位且让让,且让让!”

听得他出资宴请众人,众人终究要卖他几分面子,特别是大伙都知道,他是得罪了俞国振。犯了大错被流放出去。这次回来,想必是得了俞国振的特赦。或许回大陆之后便有大用,因此一个个看着他的眼睛就是火热,哪个敢得罪他。于是众人便散了去,不过人人走之前,还都不忘记来与黄宗羲打个招呼,报上自己的籍贯姓名,不求黄宗羲记着,只求他耳中能有个印像。

所有人走了之后,黄宗羲看着陈子龙,长叹了一声:“卧子先生,何至于此?”

陈子龙却是精神一振,上来用力拍着黄宗羲:“太冲,你回来了,正好,正好,我有一个好的计划正要与你说。”

“卧子先生先说说这边的情形吧。”黄宗羲道。

“这边……咳。”

提到眼前的窘境,陈子龙终于短叹了一声,他拉着黄宗羲回家,那破茅屋可谓家徒四壁,而且连屋顶都是漏的,到处都摆着接水的盆碗。牛钝见到这模样,心中不由得突突直跳,这样的家境,比起他家都有所不如,眼前这个陈卧子先生,真是自己导师口中所说的当代大儒么?

陈子龙说的事情,比起那车夫说的就要详细得多了。

他带着这些儒生来婆罗洲,并不是没有预先的计划。在他的计划当中,来婆罗洲建城之后,第一要务便是要发展民生,也就是说,要让随他迁移而来的华夏百姓有工作可做,有粮食可生。与之相比,解决他们的医疗教育问题倒不算是什么大事,毕竟他们来的骨干都是宿儒,既可为良相,又可为良医,更可为良师。他们来这里之后,也确实开拓了一些产业,最主要的就是水稻种植、香料种植与橡胶种植。在陈子龙看来,水稻种植乃是立足当前,解决移民吃饭问题的,香料种植则是针对中期,解决君子城众人薪资与积累需要,橡胶则是长期,从陈子龙对华夏工业发展的来看,华夏今后对于橡胶的需要会极为惊人,若能抢先一步,那么至少可以保证数十年发展无忧。

正是这样的计划,让他打动了晋商,三家晋商联手,投资了他一万金元,相当于旧币一百万两白银。陈子龙也是自信满满,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此,开始了自己的工程。

“太冲,这八年来,我最大的教训,就是德不可恃。最初时,我相信他们,便任他们为各级管事,我总觉得,大伙儿都是君子,又是为弘扬圣人之道来此,应当能尽心任事,即使是有所遗缺,也不至于连累大局。却不曾想,善果好种,心猿难缚,有些人平日里大骂贪腐,说阉党尽是贪官污吏,结果他们手中只有些许小权,便一个个谋私肥己。有一句话,乃我真心之语,虽是粗鄙,勉强也算是可兴国亡邦的至理;相信官员的道德,还不如相信老母猪会上树,若无严刑苛律约束权力,所有的官员都是预备贪腐之徒!”

此语说出,一直在旁听着的牛钝身体一震,抬头看了一眼陈子龙,只觉得这一句,当真是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第十二卷 七零九、再回首处天地新(一)

漫长的旅途终于到了中点,在君子港呆了一天之后,黄宗羲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了陈子龙,离开前给陈子龙留下了点钱。牛钝对此甚是钦佩,黄宗羲说的朋友有通财之谊,他倒是真正践行了。

接下来他们先到了新襄,这座城市规模没有继续扩大,其中钢铁冶炼等行业都已经搬迁出去,但它仍然是华夏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因为造船业与各个研究所仍然在此,这座城市繁华依然。而且在这里,牛钝与来部臣第一次看到了电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靠着海的街道上,万灯齐明,看上去如同一串串的夜明珠,映在海上的碧波间,妆点出便是大教堂的烛光也无法映出的美景。

这样的夜晚给牛钝与来部臣极大的震撼,而同样的震撼,让他们忘了彼此之间的芥蒂,忍不住兴奋地讨论起来。

就是黄宗羲,也没有亲眼见过电灯,见得如此情形,不禁瞠目结舌。

“为何我在郑和城和君子港,都未曾见到电灯?”他忍不住询问船上的水员。

“根据华夏《技术扩散法》,凡是甲等水准的科技,皆不可离开华夏大陆。”那水员笑道:“先生离开华夏时间久,恐怕不知道这部法律?”

“确实未曾注意到……这部法是何时出现的?”

“华夏三年时公布,朝廷在大研究院下设一实学技术评估委员会,凡获专利许可的技术,都必须在各级评估委员会下接受评估,若被评为甲等专利,便可以得到朝廷大笔的赏金,同时禁止向大陆以外地域扩散。若是被评为乙等专利,则需经过评估委员会下设的常务机构认可,方可向华夏新附地区及属国扩散。而丙等则可以随意向华夏属国扩散,但不得向属国以外地区。丁等可以经过认可向全世界扩散。发电在华夏是甲等专利。灯泡则是乙等专利,故此发电厂只能建在华夏大陆,部分陆上邻国,在靠着华夏的边境城市,可以从华夏境内引来电线,使用灯泡这种乙级发明。”

“这岂非有敝帚自珍之嫌?便是一时守住秘密,就不怕故步自封?”

在欧罗巴转过一圈之后,黄宗羲认识到华夏文明此前被某些人带入的一个误区。那就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这是违背华夏文明核心“自强不息”的。

“黄先生说笑了,这些实学技术每三年就会重评一次,像蒸汽机车,如今已经重评了两次,据说今年很有可能由甲等转为乙等。若能如此,在婆罗洲、倭国、鲜国等地,便也可以修建铁路了。”

这样做的话倒是谨慎,黄宗羲点了点头,牛钝与来部臣却有些黯然,他们原是想能将这样带来光明的技术也学来带回欧罗巴,可现在看,至少在短时间内,他们休想接触到这种神奇的实学技术了。

不过。这让他们对于即将抵达的华夏都城上海,更有一种期待。

华夏八年六月,在离开七年多之后,黄宗羲终于回到了上海。他原本以为自己对于流放在外的生涯早就习惯了,踏上新襄时他也控制住了自己的激动,但当他踏上上海的码头时,一股情绪让他双足发软,简直无法站立,不得不拜倒在地上。开始痛哭流涕。

人一生并没有多少七年。像黄宗羲,到了现在。已经步入人生最后的一二十年,流放的生涯,让他思考了许多东西。原本他还以为自己能够继续坚持,可是真正踏上故土,他就发现自己的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