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懒得再听。”

马大保哈哈笑了笑,大步出门而去,他身上背着一个大包,很快就消失了。这个时候,他妻子眼中才浮起一丝忧色,合什默祷了几声。

马大保一心修铁路,或许还感觉不到什么,但是马大保的妻子,这样的家庭主妇,却已经隐隐觉察到,华夏朝似乎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从建立到现在,华夏朝已经经过了十六的时光,这十六年里,华夏朝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乡村里的士绅们已经彻底消失了,从华夏十年起,朝廷就以股权替代的形式,从士绅手中兑换赎买土地,再将这些土地统一成各种规模的农场,将之转售给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的士绅或者百姓——其价格低廉得只要在城里工厂做上十年工,便能给自己攒下百亩以上的良田来。只不过经过十年发展,所有人都知道,真正能快速带来财富的是工业,农业虽是稳当,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那些家族从求稳考虑,一般会留一支经营农庄,但大部分人,都向往着城里:城里面有更好的享受,远的不说,单就是一个城里有电,便让无数人心生羡慕了。

如今华夏还主要依靠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煤炭,污染也重,因此电力尚不普及,农村里几乎都没有电,只有在城市,而且是大点的城市,才可以有电灯电报,还有电扇之类。

以马大保的身份,出来时原本可以带着勤卫的,但是他过不惯别人服侍的日子,没有带娃的情形下,便是一个人上了火车,甚至没有买更高级的包厢,他买的是硬座。

马大保觉得,从徐州到上海,也不过是大半天的火车车程,十五六个小时罢了,根本用不着去坐包厢,硬座上挤挤,不但省钱,而且热闹。

不过当列车快到南京之时,马大保还是有些坐不住,腰腿酸痛得厉害,这让他不得不服老,自己毕竞是六十岁的老人了。

按照华夏的《致休法》,六十岁便可以申请致休,六十五岁强制致休,马大保第一次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该致休了。

这八年带出了十几个弟子,就算自己退下来,弟子们也可以撑上去,而且这些年轻人精力更旺盛,也该让他们挑大梁了。

“看,到了,长江大桥!”

马大保正在琢磨这事情的时候,突然听得有人喊,一车之人,纷纷向着车窗凑去,看着外边正在迅速接近的钢铁水泥巨树。

这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巨桥,上下两层,底下一层走的是列车,上面一层则是行人与普通车道。当初雷发达设计此桥时,其底部距离江面仅是二十四米。规划报到了俞国振处,被俞国振一口否决,俞国振要求雷发达要考虑得更长远些,要给后人留下更多的余地,特别是不能影响以后万吨级巨船经长江水道直接抵达南京。

这样之后,雷发达又花了半年时间,才拟出现在这座桥的规划。又花了整整六年,这座桥才建成。

火车从桥下层缓缓穿过,经过大桥时,出于安全考虑,火车会减速,饶是如此,原本乘船要两个小时多才能横跨过的长江,如今却只要短短的五六分钟。这种变化,让马大保啧啧了几声,只觉得这太神奇了。

想到这神奇也有自己一份力,马大保心中就感到无比骄傲。

火车过了桥没多久就停下,南京站便设在此,上车下车的乘客很多,马大保也离了自己的位置,站在窗前看着外头的桥头,此时华灯初上,外头的桥上如同一串珠宝,闪耀着夺人心魄的光芒。

火车开动之后,他回到座位上,可还没有坐下去,突然间跳了起来,看着前面换了的乘客,瞠目结舌:“你……你……你……陛……”

“正是毕某。”

坐在他面前的是俞国振,不过现在他却是一副普通人的打扮,穿着布扣对折的长褂,还留了胡须,若不是马大保对他极熟,也没有想到会是他。

在俞国振身边,则是七八个马大保不认识的年轻人,一个个精千强壮,显然是俞国振的保镖。即使是这样,马大保仍然觉得有些不安,环视四周,发现这节车厢之中,还零散着分布一些看上去强壮的年轻人,这才放下心来。

俞国振并非只带着几个人出来,而是带了数十名卫士。

“毕……毕先生,怎么有空出来?”马大保知道俞国振不欲泄露身份,便也以“毕先生”称呼他。

“闷在家里,像笼中之鸟,憋得慌,总想看看外边的情形。”俞国振笑了笑,但眉眼间却有微微的忧色。

“毕先生……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换了别人,绝对不敢对俞国振提这样的问题,让俞国振觉得烦心的事情,那一定是了不得的大麻烦,无论是从避嫌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秘密的角度,都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

俞国振笑了一下:“确实有些麻烦,我这次出来,发觉咱们华夏的东西,似乎有些过剩了啊。”

“过剩?没有啊。”马大保不解地眨着眼。

在马大保心目中,没有什么是过剩的,他是从那个一切紧缺的时代过来的,因此认定,只要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定会有用处。

“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太多了,而老百姓手中的钱又少了,一方面是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是买不起。”俞国振用最简单的方法将问题说给马大保听,最后轻声补充了一句:“这是经济危机。”

正是经济危机,在高歌猛进式地发展了十六年之后,华夏朝面临着一场经济危机。普通的百姓只是从市场上的躁动感觉到不安,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俞国振在宫中时收到的也只是漂亮的报表,也不知道风暴正在酝酿,直到这一次出来,他才发觉,看似繁荣的华夏朝,实际上也有自己的烦恼。

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资金、劳力,大量地涌入那些门槛极低的轻工业部门,这就使得粗制滥造轻工业产品数量多得无法消化,而产品卖不出去,那些小工厂主们便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工人的购买力不足,又进一步让那些轻工品滞销。

“原来是这个……有什么难的,让他们转产别的东西就是,大不了朝廷借钱给他们转产啊。”

俞国振呵呵笑了起来。

马大保说的倒是轻巧,但实际上远不是这么轻松,华夏朝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富裕,华夏十五年更是创纪录地拥有一千万金元的财政收入。但同样,华夏朝的开支也比起前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大,路桥的修建就不说了,便是俞国振每四年归公一批产业,可是比起教育、医疗和养老上的巨大的支出,还是少了。

更重要的是,华夏的人口这十六年来增加得很快,估计已经达到了三亿,熬过这次经济危机,那么华夏朝将会有很长一段享受人口红利的时期,可是熬不过的话,这样多的人口要工作要吃饭,就会成为华夏朝的隐患。

解决这个问题,可不是马大保一句话能的。在那之前,俞国振觉得,中枢的辅次辅们,实在要为没有发觉这一隐患,或者没有将这一隐患报给他付出代价。

第十二卷 七一八、人有散时曲有终(二)

王传胪整理好文件,将它们封在一个档案袋里,然后恋恋不舍地看了自己周围一眼。

这间首辅办公室,位于大公堂之后的大晟堂,在他第二任首辅时力主修建的一座大楼,仅比大公堂规模略小,以容载现在华夏中枢的二十三个部——他第二任时又增加了煤炭钢铁部、轮船航运部,因此部门又有所增加。

倒不是王传胪想要让中枢臃肿,实在是有这么多事,不得不为之。

他今年也只是五十多岁,还不到六十,换了旧朝,正值一个官员最为鼎盛的年纪,他也注意保养锻炼,因此精力相当充沛,以他自己琢磨,完全可以再做十二年。

想到这里,王传胪暗暗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说服陛下,将那首辅只能连任一次的规矩给改了——至少先改到允许连任两次也就是三任。

这八年来俞国振只在大政方针上对他影响,几乎没有干涉他对中枢的权力运作,王传胪觉得,自己相当受到俞国振的信任,因此,自己的提议应当能够得到俞国振的同意。

“陛下现在在哪里?”他向身边的秘书问道。

“应该在锦秀宫吧?”秘书小心翼翼地回应道:“不过这段时间,陛下都没有出来,另外,陛下卫队的人似乎少了些。”

王传胪眉头顿时拧了起来:“白龙鱼服,大不智也,这事情,你应该早跟我说!”

秘书没有解释,这个世界上,有谁敢去监视俞国振的卫队,他也是刚刚才得到的消息。事实上,就连王传胪这个首辅,对于俞国振卫队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甚至驻防京城的部队,根本不将王传胪放在眼中。他们唯独忠于俞国振。没有俞国振的命令,王传胪连一个人都调动不了。

“已经有几日了?”

“看情形,陛下出宫有五六日了,也不知道陛下去了哪儿。”秘书小心翼翼地回答。

“唔……”

王传胪刚才还是自信满满,但现在,心里却有些悬了。

此时大家都不再是二十出头三十不到的年轻人,都步入了人生的晚期,看待问题就会多疑多思。尽管王传胪觉得俞国振对他还是信任,可到了换届的关键之时,却不声不响地出宫——这必然会为换届制造变数。

“去皇宫通禀,我要求见陛下。”王传胪沉着脸想了一会儿后道。

私下去猜测,没有任何用处,倒不如直接上去问。俞国振一向是事无不可对人言。无论推行什么方针政略,要做什么决定,只要有可能,都会进行详细说明的。

“陛下去了金陵,在金陵左近呆了四天,今天回来。”没有多久,秘书就匆匆回来道。

“马上要开联席大会,陛下这是闹哪一出?”王传胪心中的不安更甚了。

就在王传胪琢磨着俞国振心意的时候,搭载着俞国振与马大保的列车已经进入了上海站。

“好了。欢迎来到上海啊。”俞国振起身,与周围的一群学生模样的人笑着挥手告别。

这些学生是在杭州站上车的,他们大多都是江西、湖北、湖南一带的学生,考入上海的高等学堂,此行便是来上学。华夏朝教育投入逐年增加,除了强制教育阶段之外,高等学堂也是一座座建起,像上海,便有十五座高等学堂。

不过吸取了后世教训。这些高等学堂在录取上用的是全国试卷。按照人口比例在各省招收学生,因此不至于出现太过不公平的情形。在俞国振看来。若是都城的高校对都城的学生倾斜,那不是照顾,而是一种污辱,在都城原本就享有远胜过别处的教育资源,考试时却还不敢用同一张试卷与外地学生平等竞争,岂不是认为这都城的学生要么就是不够聪慧,要么就是不够努力。

这群年轻人的兴奋与乐观,感染了俞国振,俞国振挥手告别的时候,脸上的隐忧尽去了。

正是年龄越大越为保守,让他对于前进有些怀疑起来,看到这些年轻人,感染他们的活力,俞国振又觉得干劲十足——哪怕他拿不出解决危机的办法,但这些年轻人可以,他们父辈能吃那么多苦,让华夏有今日,他们为什么不能让华夏更为美好?

“首辅方才遣人来求见过。”才入宫,便有侍从上前说道。

俞国振的皇宫比起前朝皇宫来说非常…》小说下栽+。电子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