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俞国振最看中的,乃是这个!

“哈哈……”他笑了两声,然后转身走了。李虎三在背后莫明其妙地看着他,心中觉得奇怪,俞国振这模样,倒不像是恼羞成怒,反而像是不屑与他一般见识。

莫非自己真的……漏了什么地方?

且不去说李虎三心里胡思乱想,俞国振回到寨内之后,并没有急着回书房,而是绕到了几处工地上。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最多就是十天,他便要动身北上,如今就连郑家也已经被稳住,那么他离开新襄一段时间,就根本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官面上有王传胪这位知州在,自己这边有罗九河、张正、将岸,外援有时罗峒、郑家……

唯一还让俞国振有些担忧的,就是新襄寨的基础建设。寨内的水渠这些不必说了,学校是俞国振最为关注的地方。

俞国振对学校的重视,甚至到了近于偏执的地步,如今新襄可谓百废待兴,像是窑场、皂场,都需要人工与物资,可是俞国振宁可让那两个地方的速度稍放慢,也要加快学校的建设。

故此,学校的工地之上,如今有两百余名劳力,在泥水匠的带领下正在干活,而雷家老爷子雷王成,亲自在场,时不时地用尺子东测西量。见到俞国振来了,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活计,而是找了两个泥水匠指着墙又说了几句话,这才慢悠悠地走过来。

他是人老成精了,知道俞国振并不在乎他表面上是否尊敬,更在乎的是他负责的工作是否会出问题。

“小官人,进展极是顺利,人手足,砖石也足,各人做活儿的劲头也大。”他老脸堆着笑:“小官人只管放心!”

“那是自然,有雷翁看着,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俞国振伸手指着学校的一隅:“待建成之后,我让人在此立个碑子,参与建此学堂的所有工匠之名,都记于其上,雷翁是记在第一位的。词我都想好了,新襄初等学堂,总工程师雷王成承建……哈哈哈哈!”

“小官人这样,是要逼得老汉使出十二成的气力啊,若有个什么忽漏之处,后人岂不要指着老汉的名字大骂?”雷王成道。

“雷翁这话说得就过了,若是换了别人,我必然使这种手段,可是对着雷翁,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今后雷家,可是几千年的招牌!”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绕学校的工程现场转了一周,遇到部分地方,雷王成会向俞国振讲解一番。俞国振自己不懂建筑,但雷王成确实是此时建筑方面的大家,而且老头儿说话很简洁明透,便是俞国振这个外行,也听得连连点头。

正在这时,一个家卫匆匆找了过来:“小官人,徐、智二位先生回来了。”

“哦……可有什么发现?”俞国振精神顿时一振。

徐先生就是徐霞客,上次被掳并没有让这位富有冒险精神的书生胆怯畏缩,虽然现在俞国振不许他深入峒寨了,他便改了一个方向,跟着胡静水介绍来的那勘矿师在钦州城东厢一带寻找矿脉。

智先生便是胡静水介绍来的那位勘矿师,他的名字有些古怪,便是“一二”,勘矿其实是他的副业,本业是勘舆师,专为人看风水寻龙脉的。俞国振原本以为,他既然曾经在钦州找到过铁矿,那么重回旧地,再寻着那铁矿不会有什么麻烦,结果却出乎意料,直到如今,仍然没有什么好消息传来。

“二位先生带来了许多石头,智先生让我向小官人报喜,说是铁石已经寻着了。”

“寻到了!”俞国振大喜。

第三卷一七九、岂向腐儒谈周礼(三)

智一二外表端正,但若是一笑,便露出几分走江湖的猥琐来。

他四十开外的年纪,为得能显仙风道骨,留着长须,外加长指甲,不过现在他的模样有些狼狈。

不仅衣裳褴褛,就连长须与指甲,都变成了颜色,看上去像是一头倔犟的老山羊。

“智先生,先去洗漱一番吧?”旁边的徐霞客模样比他要周全得多了,徐霞客心里也觉得奇怪,两人登船返回襄安时,智一二的模样还很正常,可就是在船上一会儿的功夫,他的模样就变了。

“不必,俞寨主急着等我的消息。”智一二一脸凛然之色。

然后就看到俞国振匆匆走了过来,智一二立刻迎了上去,向着俞国振深深作揖:“智某见过俞寨主!”

俞国振看到智一二的模样时,也不禁吓了一跳,这模样不像是从荒山野岭里回来,倒像是从火灾现场逃出的。他看了看徐霞客,发觉徐霞客还周整,心中隐约便猜到这厮在演戏。

“智先生何必多礼,这一路上辛苦了。”无论是不是演戏,只要他带来了好消息,那就够了。

“是有些辛苦,一路上老虎遇到两头!”智一二睁着眼睛说起谎来,旁边的徐霞客有些愣了,他难道就不怕自己揭穿么。

“五十两。”俞国振竖起一个巴掌。

智一二精神大振,顿时将自己一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险都抛在了脑后,伸手掏出几块石头:“这便是俞寨主所要的铁石!”

俞国振接过那几块石头,敲了敲,心中的一根弦松了下来。

他认不出铁矿石,但是他手下却是有内行的,因此下令道:“将纪循召来……纪燕,你去!”

纪燕快步跑了出去,他父亲不在寨子里,要召来还得先去窑场。他才跑了几步,就听到身后俞国振又唤他:“不必了,我们去窑场!”

在码头上忙着运砂石的李虎三,又看到俞国振匆忙经过,这一次俞国振更是瞧都没有瞧他,仿佛有什么极为重要的事情发生。李虎三不认识徐霞客与智一二,便拉着监督他们干活的家卫问道:“那两个人,就是在俞寨主左右的那两个,是什么人,俞寨主这模样,莫非出了什么急事?”

“那是徐先生和智先生,去城东厢寻矿了,看这模样,应该是寻着了。”那家卫早得了俞国振的指令,可以回答的事情,只管回答,因此他也不保密:“铁矿,若是能成,我们新襄自己就可以冶铁了。”

“自己冶铁……哈哈哈哈。”听到这句话,李虎三大笑起来。

“有什么好笑?”

“我只道俞寨主无所不知,原来他也有弄不明白的事情。”李虎三冷笑:“我们在佛山见人家的冶铁炉子,一炉少说得有三四百人,你们如今合寨就这么点人手,建冶铁炉子,哪里、哪里……”

说到这,李虎三自己说不下去了。

“想到了吧,若是建成了冶铁炉子,你们就转到铁场去当苦力去!”那家卫噗地一笑:“况且,你们看码头上的龙门吊!”

码头上的龙门吊,一直是让李虎三等人惊讶的工具,原本要十个人才能搬起的货物,用绞盘带动滑轮,龙门吊只需要三四个人便可以完成,而且更为安全迅捷。

“我们小官人在襄安时便已经在研究水轮,以水轮带动鼓风机,再以绞盘代替人力,钦州多牛,别人要几百人才能成的一个炉子,我们只需要一百人甚至几十人便能成。”那家卫少年极为傲气地道:“李虎三,你那点微末的见识,就不要在我们小官人面前炫了。”

李虎三愕然。

“就像方才你问我们小官人的问题,当真是蠢到极点,你以为我们小官人去广州府是去收货么?咱们新襄寨,用不得半年时间,物产将极大丰富。各种铁器,现在已经有了的棉布、香皂、木器,将来还会有更多物产……我们新襄自有特产,何必去与郑一官抢丝帛瓷器生意?”

被这家卫少年劈头盖脑地教训了一顿之后,李虎三愣住了。

郑芝龙与刘香老之争,归根到底就是海上贸易线之争,但他们二位想的,只是已经存在了的贸易内容,丝绸、瓷器,再加上一些杂货,却从来未想到自己开拓新的贸易项目。

家卫少年噗笑着摇头,似乎是在嘲笑李虎三的愚蠢,不过这一次,就连最听从李虎三的海寇也没有谁气愤地争辩。

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虽然他们是苦力,可是该有的待遇,新襄并没有少,一身厚布制服,每日里都被强迫刷牙洗澡……虽然他们还不太习惯这种生活,但却不得不承认,新襄自己产的布、香皂,确实是相当不错的物产。

有这样的物产,俞国振要开辟贸易的新内容,将商品反销到广州去,那算什么奇事?

“好了,继续干活,休要偷懒!”家卫甩了一下鞭子道。

在船上的俞国振,心里虽是发急,面上却越发沉静,他也不理睬智一二,而是向徐霞客与随同保护他们二人的家卫细细发问,得知这十几日,那智一二虽然有些不着调儿,但倒确实是在钦州和廉州往来奔波,爬了数十座山头,淌过几十条溪流,就是海滩,都不忘去挖两桶砂子。

其间当然也有一些艰险,但没有遇着老虎那样夸张。

发现铁矿石的所在,离新襄较远,已经快到了廉州,不过那地方离水边倒是很近,矿山到最近的可以靠船的码头,也不过两里道路。

“以智先生所见,这铁矿含铁量如何,另外,这铁矿易开采否?”俞国振问明了方位,心中在算了一下后又问道。

“俞寨主,单以含铁量而言,这些铁矿,怕是要再行筛选,开采难度也不少,若真要开此矿,不是一两百人可成的。”智一二倒是对此很清楚:“便是两百壮劳力,每日最多也只能开出一万斤矿石来,以老夫愚见,这一万斤矿石,能冶出两三千斤铁便到极限。”

智一二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对这里的铁矿判断,大约就是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含铁量,实在算不得好铁矿。两三千斤铁,在大明来说,当真不算什么,嘉靖十三年仅广东布政司一地,产铁量便高达三千一百余吨,而直至一百三十年后,欧洲产铁量最多的俄罗斯,在一六七零年的年产量也只不过是二千四百吨!

而且此时大明的冶铁技艺,也是冠绝天下,俞国振在与纪循讨论各种冶炼方法时,发觉大明工匠已经能使用坩锅,已经学会将治铁与炒钢连在一起,而烧瓷器的窑匠们,也已经设计出了原理类似于反射炉的“倒焰炉”。

俞国振现在要做的,就是让纪循反复摸索,制造出最合适的高炉与平炉,高炉冶铁,平炉炼钢。

新襄寨离窑场也只是两里许的水道,片刻就到了,俞国振这个时候赶到窑场来,窑场这边当然知道是有事情,不一会儿,纪循就到了俞国振面前。

当他从智一二那里接过铁矿石后,用舌头舔了舔,咂了咂嘴,又拿锤子敲了敲:“小官人,果然是铁矿石,这等铁矿石可用!”

“这样就好……咱们先试炼一番,我给你……半年时间吧,争取半年之后,能拿出合用的高炉来。”俞国振松了口气。

“半年绝无问题,咱们在襄安时,便已经设计出了图纸,如今一共建了五种高炉,只要矿石供足,甚至只需要三个月,便能摸索出最适用的炉子来。平炉也是如此,最多两三个月便成了。”纪循眼睛闪闪发亮,他是铁匠出身,却有一段时间不得不去纺纱织布,后来被俞国振简拔出来,负责窑场项目,唯一的儿子纪燕,如今也已经升为伙正,并且进入了教导队,明显是为提拔做准备,因此,纪循对俞国振是极为感激,做起事来也极为积极。

“安全第一,你要记着这一点,咱们并没有急到拿人命去填炉子的地步。”俞国振道。

旁边的智一二眼睛眨了眨,不失时机地插嘴:“不用人命,不用人命,我观诸位气血旺盛,若是炉子里有什么不如意之处,将指甲、须发剪下来投入炉中,也可取代人……”

纪循噗笑着看他,智一二泰然自若:“老夫在佛山、梅州等地,也为人看过炉子的风水,故此略知一二。”

“那么这位智先生不防看看我们这炉子的风水?”纪循道。

“罢了,不要逗智先生了,他勘矿也着实辛苦,既然这铁矿可用,那么接下来,便是寻人开矿。将岸,官府那边,你且去寻王知州,请他行个方便,另外开矿人手,可以灵山县招募。”

“是!”

“智先生,若是智先生还想赚上一笔,便请智先生在钦州周边,每寻着一处矿山,在下就奉上五十两白银为礼,如何?”

智一二连连点头,他给人看风水,最多也不过收得一二十两银子,而且还不稳定,一年难得有这样一次。寻矿虽然辛苦些,但只要有俞国振派着的家丁在,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危险。

俞国振吩咐完毕之后,胸怀大志,有了铁矿,加上原本就有的煤矿,还有已经在廉州海滩上发现的石英矿,他的冶炼制造业已经不再是等米下锅了。

第三卷一八零、岂向腐儒谈周礼(四)

大明崇祯七年十一月五日,俞国振难得地没有晨跑。

小莲抹着泪水,嘟着小嘴,一脸都是不高兴。虽然早就知道小官人会北返,也早就知道小官人此次北返不会带自己,可这一天真来临了,她还是觉得极为失落。

这一次回去,也不知道小官人要多久才会再来新襄。虽然小莲已经习惯了南方的气候,也喜欢上这个海边新建起来的村寨,但是,她最喜欢的,还是跟在俞国振身边。

服侍他生活,看他忙碌,听他的呼吸声,在他熟睡时……悄悄亲吻他的脸颊。

“小莲乖啊,莫哭了,再哭下去,眼睛都肿得像水蜜桃。”俞国振拍了拍她的脸:“而且,为了祝我此行一路顺风,你应当笑才是。”

俞小莲勉强笑了一下,然后又嘟着嘴:“小官人,我想与你一起回襄安。”

“来来回回地跑,很累啊。”

“我不怕累!”

“我是说,我带着你跑很累啊……啊啊,别哭别哭,耍你的呢,我也倒是希望你跟着,但这边……你不在不成,学堂的事情,谁来主持?”俞国振神情开始严肃:“小莲,你知晓我对学堂是如何重视的,这事情,除了你之外,交与谁我都不放心!”

这话是真心的,小莲跟着他有六七年时间,可以说,她是俞国振第一个学生。从最初的基础识字,到后来的数学算术、自然课程,甚至还有力学知识和部分化学知识,小莲在这六七年时间里吃了不少苦头,也花了不少精力。有些道理她不能理解,完全是死记硬背下来,因此,她是唯一可以取代俞国振,教授学堂里孩堂相应知识的人。

“是……”莲点着头。

“那就莫掉泪了,帮我检查一下行囊,看看东西是不是都带齐了。”俞国振给小莲找了点事情做。

早上八时正,俞国振来到了门外,眯着眼睛看了看还笼罩在雾霭中的新襄,他满足地叹了口气。

如今最初的木屋,已经开始变形,住起来不再像刚建成时那样舒适了,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在学堂建好之后,砖石混凝土结构的新宿舍,便要开始建起。宿舍会简陋一些,比如说澡堂、厕所是公用的,类似于后世的筒子楼,面积也偏小。在这之后,将建正式的公寓,条件要好得多,不过与如今免费的木屋、准备收极少房租的宿舍相比,公寓的租金会稍高些。

“小官人,此次北返应到人数一百一十七人,实到一百一十七人,请指示!”

俞国振眼前恍惚中,似乎看到大片的建筑拔地而起,然而就在这时,齐牛的声音传了来,俞国振定了定神,看着那边已经整齐列队的家卫,脸上不由露出了笑。

他们如今穿的是普通服饰,毕竟即将开始长途跋涉,家卫的正式制服看上去有些怪异。每个人背后都背着包裹,衣裳之类的和必要的补给,放在包裹之中。

就是徐霞客,也背了一个小包,笑眯眯地站在旁边。

石敬岩见俞国振望过来,忙向他施礼,俞国振点了点头,然后对齐牛下令道:“出发吧!”

此次北上,他们走的是内陆加河运,先是陆路抵横州,再转水路到梧州,在此进入漓江,沿漓江上溯直至桂林,再于此经灵渠,到海阳河进入湘江。水道蜿蜒曲折而又漫长,好在俞国振与徐林早有准备,在沿途都设有自己的转运站,补给之类的不成问题。

从新襄出发到横州,花了他们两天时间,此后一直乘船,前后坐了十二天的船,这才到了灵渠,也就是说,仅离开两广境内,就足足花费了半个月的功夫。俞国振心中分外想念后世的铁路,哪怕只是老式的蒸汽机车,也用不着跑上十四天才离开广西。

不过进入湘江之后,旅途就顺利得多了,沿途都是顺流而下,他们这支由六艘船组成的小船队,只用了四天时间,就进入洞庭湖,然后再由洞庭湖转入长江。

“可惜,可惜。”

徐霞客恋恋不舍地看着洞庭湖与长江接口处,此时正是傍晚,天气晴朗,一轮红日笼罩在江面之上,半江瑟瑟半江红,景色壮美。

“有何可惜的?”俞国振笑道。

“如此壮美山河,不可日日相见,自然觉得可惜了。”徐霞客道:“况且此次钦州之行,原本我还想前往大理看看,西南十万大山,也想去见识一番,只可惜……没有空闲啊。”

他原本是想留在钦州,寻找机会将两广云贵漫游一番,只不过俞国振力邀他回南直隶,他也想看看,俞国振究竟如何翻手为云覆手雨,将身陷囹圄的钱谦益从牢中救出来。

“霞老只要注意保重身体,何愁不能去四处看看?”俞国振微微一沉吟:“莫说是两广云贵,就是海外诸国,过些年,我可以安排船队,带霞老转转,除了南洋那些藩属之国,就是洋和尚来的欧罗巴洲诸国,霞老愿意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啊?”徐霞客闻言大喜,他虽然家境不错,可是四处旅行花费甚大,兼之很多地方往来不便,若是俞国振真替他安排行程,那么他遍游天下的理想,或许真能实现!

“总之,霞老得保重身体。”俞国振又道。

“唉,话是如此,天下不安,只怕我想要周游也难。”徐霞客欢喜了一会儿,然后又叹息起来。

这是他此次钦州之行的经验,去的时候跟着石敬岩这样的技击大师,沿途也逃了几回,来的时候,几乎每隔着百余里,便可以看到鬼鬼祟祟的强人身影,若不是他们这行人多,又都是青壮,少不得要与劫道的英雄好汉打交道。

俞国振也很是感慨:“天下乱像已生,便是南直隶那样朝廷腹心之地,如今都不是很太平啊。”

“正是……”

说到这,徐霞客看了看俞国振,想到钱谦益对于此人的评价,忍不住道:“俞公子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不走科考之途,若是俞公子能走科考,二十年后,我大明又有一张居正了!”

将俞国振与一代名相张居正相提并论,徐霞客对之也是极看中的了。俞国振却淡淡笑了,他摇了摇头:“不敢当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