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伟业-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十三个接受审判的土匪,除了一个因为才不到十五岁且没有杀人而被判处无条件给汉家村服劳役三年外,其他的都被立即处死。

    汉家村的村民击退了圣墩山的匪寇,还处斩了匪首刀疤脸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也震慑了其他山寨的土匪,一时也没有土匪敢冒然来汉家村,即便是准备趁匪寇走后再来汉家村篦一道的巡检司官兵也依旧龟缩在张家场。

    经过一次土匪袭击,村民更加意识到防御的作用,不用杨明多说,他们就自发地参与起修建土楼和营房的工作。

    且夏至过后,就进入了三伏天,农忙期也告一段落,无论是三五岁的孩子还是六七十的老人都帮忙垒土运石。

    短短两月,七座土楼就修建完毕,而且这七座土楼之间既有明道相通,又有暗道相连,还设计了专门的排水系统。

    本来是打算修六座土楼的,因又招徕了一批流民所以就修建了七座。这也是汉家村的最大容纳量了,以后也不会再增加。

    另外,每座土楼底下都挖了地道,有的可以直接通向村外,纵横交联,网络贯通,如果不转个三五天根本就掌握不了这里面的机关。

    七座土楼外围一里外还修了两米高的墙,清一色包砖墙,是几个老工匠连续三天三夜在山里烧制出来的。

    而这一里内还修了各式墙体,每道墙体之间只能容一人通过,这样刚好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进的态势。

    除此之外,高墙内除土楼小墙还有些诸多用于养猪、储粮、炼铁等小屋仓库,可谓错综复杂,乱中有序,要是村外人进来只怕会迷路。

    高墙外是两米深的壕沟,且将山里的几处大河沟的水引入了进来,饶着高墙灌满壕沟后就形成了村落版“护城河”。

    壕沟里的水再被引入高墙内的土楼方面居民用水,然后又从壕沟里流出,汇聚到村东口的小河去。

    三个寨门也正在用新烧制的青砖加固,且按照杨明的安排将寨门扩展成了几字形,分成内外两道门,匪寇一旦攻破外面大门进来后就会被两边的士兵夹击。

第二十二章 训练() 
第二十二章 训练村东口的小河与村外码头的大河之间,则利用两河之间的沙丘改造成了分水堤,堤外是码头,堤内挖深数尺的水寨门。村民出去可乘小船到码头直通村外,但要想从水道进村就得撞破水门,要是泅渡进来就得会在又窄又深的小河里游泳才行,这无疑是阻止敌人从水路进攻汉家村的一道重要关卡。

    除此以外,分水堤还可以在汛期时将小河的洪水引入大河,以达到泄洪的效果;旱期则阻止小河的水流出去,还让大河的水倒流进来,以保证灌溉。

    专供战士住宿训练的营房校场则修建在壕沟之外,寨门以内,直径达数百丈的空地上,既可以随时支援三处关隘也可以随时通过吊桥回守土楼。

    抚恤好在上次土匪袭击中伤亡的军民后,杨明就开始着手以村里未经开垦的五百亩山地为代价,从新来的流民中选择性地招募了两百个士兵,而村民中也精选出一百多人。

    为了不引起朝廷的注意,杨明也不敢大肆招募,只是依据年龄和体重进行简单甄别,但也将汉家村的军队扩充到了六百人以上。

    由于修建了营房和校场,就意味着士兵们不会再在家里居住,而是生活与训练都在军营中,相对而言,将更加接近杨明在现代所经过的军事训练。

    因而,杨明也再一次将这六百人进行了整编。基本单位不再是队,而是什,以十人为一什,领头为什长,五什为一队,队首改为队正,以三队为一标,四标为一营,称汉家营,杨明自任汉家营统领。

    杨明还花费了数天拟定了基本的练兵方案,以期对这六百人进行统一全方位的军事训练。

    从每日出操、队列训练到穿越障碍训练、刺杀训练、以及行军与野外宿营训练和警卫常识都写出了条例。

    除此之外,杨明还在晚上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官兵职责和关系明确,以及进行局势分析与兵器知识讲解和以提升斗志、缓解压力为目的的军歌拉练等。

    连生活方面,也是统一规范。为此,杨明早在修建营房时就让人制作了数百张木制双层单人床和统一制式的木盆、灰浆色粗布衣布鞋等。

    但目前最大问题还是武器紧缺,其根源是铁器不足,汉家村光是用于农业的铁器都不足,更别说锻造武器,而造枪造炮更是可望而不可即。

    可是,不能因为没有武器就不练兵。所幸的是,川东地区盛产白蜡杆,这白蜡杆坚硬有韧性,可弯曲一百八十度而不劈裂,且弹性十足,自古以来就是做长枪的绝佳材料。

    而且,晚明鼎鼎大名的女将秦良玉能为大明立下不世功勋,所依靠地就是以此为武器的白杆兵。杨明又何尝不可以借鉴呢,秦良玉所在石柱土司国离东乡县本就不远,也许自己还有机会见见这支闻名天下的白杆兵。

    为此,杨明让人将上次抗击土匪所缴获的非长矛类武器以及从各标中抽出部分腰刀,全都回炉融化重新炼成长矛。这样一来,勉强做到让六百名士兵人手一杆白杆长矛。诸如盾牌甲衣等武器则都是就地取材,以竹盾和竹板甲代替。

    “武器简陋可以用严明的纪律与不畏死的牺牲精神弥补,只要以后有了城池与基本的工业基础,就不愁造不出好的武器。现在当务之急时将人训练好,人,才是军队的核心”,杨明说着就手中的毛笔往纸上一丢,往屋外走去。

    屋外,六百名汉家村兵丁已经以四个方队的形式整整齐齐地站在了校场上。这六百人穿着统一的灰色制服,打着绑腿,穿着黑布鞋,手持两米长的长矛,看上去威风凛凛,神采飞扬。

    “立正!”

    从昨天开始,新加入的三百多汉家村兵丁已经在老兵的带领下学了半天的基本的队列动作,如立正、稍息、左右转。

    杨明这一声令下,夹杂着人群中的老兵和部分新兵立即以响亮一致的鞋底碰撞声告诉杨明,他们已经站立端正,而有些迟钝的新兵反应较慢,声音也很不整齐,此起彼伏,毫无军人该有的威风。

    杨明不禁皱了皱眉,但一想到这些兵丁也才训练半天,能有这样的效果已经难得,便也没说什么,而是继续说道:“向左转!”

    汉家村的兵丁们也看出了主帅杨明脸上的不悦,这时都比较认真地转向左边。

    “今天是我们全面军事训练的第一天,今天早上第一个训练项目就是越野长跑二十里,大家跟我来,齐步跑!”说着,杨明就第一个跑了起来,紧随着后面的汉家营战士也跟着跑了起来。

    现代士兵基本训练是五公里越野,而杨明则让这些农民出身的汉家村兵丁以二十里也就是十公里起底,一是因为这些士兵大多数四川湖广一带的山区农民,五公里也许还不能让这些士兵达到训练效果;二是四川地区多山,杨明完全是把他们当作山地战士兵来训练。

    十公里越野是沿着几座大山间的小路奔跑,一路上或上坡或下坡,或穿过丛林,或淌过水滩,或跳过沟壑。起初,士兵们还能坚持,但渐渐的就有些人受不了,可他们一松懈下来,就有陈大鹞子等优秀老兵所组成的执法队拿鞭子招呼。

    这样,跑着跑着已经有士兵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执法队的人便将他们放置在路边,待他们缓过来后又让他们继续跑,总之任务必须完成,要不然就不准吃饭。这些流民最怕饿肚子,被饿怕了的他们哪里肯因为没跑完步就吃不成饭,只能咬着牙继续跑。

    “也不知道公子发得什么疯,可把我的腿给跑酸了!”已经成为第四标三队队正的白千说着就坐在了一边的树底下,踹起了粗气。

    “啪”的一声,陈大鹞子手中的鞭子就打在了白千的脸上,疼得白千立即站了起来:“陈大鹞子,你找死啊,别以为你现在成了公子身边的什么执法队正,就可以没法没天了!”

    “姓白的,你也好意思,人家新兵们都还在坚持,你却在这偷懒,你这是在给我们老兵丢脸,我就打你!”陈大鹞子说着就不停地拿鞭子往白千身上招呼,白千只得继续跑了起来,不跑不行啊,陈大鹞子正在后面拿鞭子追着打呢。

第二十三章 新兵与主帅() 
第二十三章 新兵与主帅汉家营的士兵大多是朴实的贫苦农民,因而大都比较服从规矩,训练难度也不是很大。只要以一顿饭为要挟,他们就不得不咬着牙坚持,但也有个别身体支撑不住想放弃的,但一见主帅杨明都在坚持也只好强撑着继续跑。

    杨明经过数月的训练已经恢复了自己在前世的身体素质,特别是由于数月以来的山中长途跋涉,已经让他有了更加顽强的耐力,而同他一样,大多数汉家村老兵也都能坚持下来。只是也都开始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二十公里的长跑跑完,休息半个时辰后就开始吃早餐。杨明知道越是高强度训练士兵们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就越大,所以他对士兵们的食物供应从不苛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要素供应充足,以求让每一个士兵都能吃饱。

    能够吃饱饭已经是这些士兵最大的愿望了,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就是让他们直接拿上刀去战场当炮灰都可以,更别说只是每天二十里的越野长跑了。

    饭毕后,就是严厉的队列训练,六百多汉家村兵丁除了陈大鹞子的执法队以外,以队为基本单位,以老兵带新兵,执法队监督进行训练,且在太阳的暴晒下,没多久士兵们就大汗淋漓,开始还因穿上新制麻衣而欢喜的士兵如今恨不得把身上的衣服全都脱掉。

    但军队有严厉的着装纪律,别说是脱衣服就是挽起袖子,也会遭到责罚,而且已经有人亲身示范了。

    队列训练后还得进行站军姿,这些农民出身的士兵还以为站军姿是最轻松的,毕竟站着就站着,不必踏步左右走,岂不是少了许多麻烦,全当晒会儿太阳。可直到站了十多分钟后,就有人受不了。

    只要手脚一动,执法队的鞭子就会招呼上来,鞭子打得很重,一鞭就是一条血淋淋的伤痕,再加上汗水的浸湿就更加疼痛,但你不能发出身来或者动一下,必须忍着。要不然,他们就会继续甩鞭子。

    有的人身体痒了,也只能忍着;有蚊子盯自己,也只能忍着;汗水迷了眼,也只能闭着眼睛忍受。唯一能动的就只有脚趾头。

    “该死的公子,你这不是存心的吗,要不是看在你救过我命的份上,老子才不愿意像猴子一样被你耍呢”,白千刚抱怨着,一鞭子就打在了他脸上,他顿时怒了:“姓陈的,你要打别打脸,老子还没娶媳妇呢!”

    “啪!”又是一鞭子打在白千嘴上。

    “你!”

    “啪!”又是一鞭子,白千只好不在说话,忍着脸上的剧痛,继续站军姿。

    杨明让大家站军姿只是想让培养士兵的毅力与纪律性,但也不敢让他们站太久,毕竟如今正值伏天,士兵们已经严重脱水,要是中暑可就不好了。于是,半个时辰后,杨明宣布休息两个时辰的命令发布后,士兵们就像是捡到银子一样高兴。

    村民已经从深山里打来十多桶凉水,连张员外也让人搬来了不知道是从哪里找来的一大车西瓜。见此,汉家营的官兵们大呼畅快,但当杨明走来时,都不自觉地站立起来,不敢说话,无形之中,杨明在他们心中已经成为了不敢亲近的威严统帅。

    “大家别客气,都坐下来吧”,杨明笑了笑就坐在了两个新兵之间,然后这两人都递了块西瓜:“来,吃西瓜!”然后又道:“要吃西瓜的赶快抢啊,抢不到的就该着,自己去灌凉水算了。”

    杨明这样一说,士兵们还跃跃欲试地往摆满西瓜的牛车上靠过来,但却不敢动手。

    “抢啊,顾忌什么,一个个大男人装什么腼腆,跟个姑娘似的”,杨明说着就迅疾地拿了一块过来:“这西瓜真甜!”

    士兵们见此轰的一下就开始抢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大车西瓜就只剩下了些残皮汁水。而且,士兵们也开始朝杨明主动笑了,心想这位杨公子也不是那些老兵说得那么可怕吗。尽管这样,大家还是不敢与杨明说话。

    “大家今天累不累”,最后,杨明主动问了起来,一些外向点的士兵忙回道:“累,现在两只脚还酸着呢。”

    “大家累了就对了,以后啊每天早上都得这样,而且以后还要限制时间,你们要是谁跑慢了,可不仅仅是不吃饭哦”,杨明这样一说,一些士兵就哄然叫了起来:“公子,你这不是存心折磨人吗,你要让我们上刀山下火海都行,可别让我们这样,这些也没什么,关键是你弄得什么内务条例让人实在是受不了。”

    “是啊,吃饭要有规矩,穿衣服要有规矩,连睡觉都要有规矩,叠衣服被子也要有规矩,还要洗漱刷牙,我从生下来就没刷过牙,只有财主才刷牙,你这不是磕碜我们吗”,白千有些不满地说道。

    “当兵吃粮,你们以为老百姓们拿出来的白面馍馍是白给你们吃的,让你们吃饱饭就是让你们好好当兵,岂止是这样,我还要让你们识文断字,教你们读书明理呢”,杨明这样一说,士兵就更加喧哗起来:“还要读书识字啊,这比杀了我还难受,公子你都不举业了,还逼我们干嘛呀,你明知道我们都是些大老粗。”

    杨明见此也笑道:“怎么,你们刚才不是说让你们上刀山下火海都行吗,让你识文断字就不行了,不识文断字以后怎么娶媳妇,你去问问村里的那些娇滴滴的大姑娘谁愿意嫁给你们这些大老粗。”

    “切,我们也不是公子您,要娶什么大家闺秀,我们啊,只要是个母的就行,生几个崽子就够了,管她呢,你们说是吧”,白千说着就站了起来,两手一抬,士兵就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是啊!”

    “好你个白千,敢编排起我来了”,杨明直接给了白千一拳,正巧打在白千背后的鞭痕上,疼得白千呲牙咧嘴:“公子,疼!”

    “白千喊疼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公子是在和哪位小姐在做什么苟且之事呢”,士兵们也渐渐放开了,跟着打趣起来。就和杨明以前在部队喜欢开连长和指导员的玩笑一样,不过这样一来也可以拉进与士兵近的距离,到了战场上,他们也才肯为你卖命。

    不过,但凡男人聚在一起说笑,话题一般都是荤味十足。这不,一人刚说完,就有人接茬道:“却不曾想原来是个又黑又丑的兔子爷,哈哈!”

第二十四章 汉家村来了一位大才子() 
接下来的训练与以前一样,主要是刺杀训练与阵法演练还有格斗训练。到了晚间,则将士兵们由新兵和老兵分开,新兵则由童生出身的吴大夫来教他们识字扫盲,而老兵因为已经认得一些字则由杨明讲授一些经典战争案例和各类兵书。

    学习之余就是唱歌,杨明直接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一类革命歌曲要么加以改编要么原封不动的抄过来教给士兵唱,一是放松士兵们的训练压力,二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士兵们有纪律意识,有领袖意识,当然领袖肯定是自己。

    几个月来,汉家营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提高,为了在增加士兵们的实战经验,杨明开始主动地带领士兵们去剿灭盘踞在汉家村附近的匪寇,并在几个月内剿灭了四五支土匪,有的土匪受不了只得主动与杨明示好,不但不敢来惹汉家村还不得不给汉家村交钱买平安。

    由于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夏天的干旱有所加重,但汉家村水利设施完备,而且一但有大范围的稻田出现缺水,杨明就会立即组织汉家村的军民挑水上山,这样一来,由于在军民们的齐心协力,气候对汉家村的影响并不大。

    到了秋季时,汉家村处处都可以看见成片成片的稻田。微风一吹,颗粒饱满的稻穗就荡漾起一片金黄色的海浪。

    不但如此,杨明早在几月前就让张员外从二十多里外的县城带回来了福建一带的红薯种子,并让村民种在贫瘠山地中。本来村民们对此颇为怀疑,只是想着地空着也是空着就种了,却没想到红薯在山地里长得非常好。

    以致于,汉家村现在的饥饿程度大幅度降低,基本上人们都会用这红薯做晚餐,这玩意儿很容易吃饱,而杨明也征收了许多红薯充足军粮,每逢在大山里长途行军几天几夜就带上红薯,既方便又足量。

    平常军队与村民虽同住在一个村,但生活却是相互隔开的。许多人家的父母和妻子已经数日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子与丈夫,而今天是汉家营战士回家休假的一天,土楼里的许多人家已经开始忙着杀鸡宰羊,以款待回家的儿子或丈夫。

    云蝶也不例外,杨明没在的这几日,她一直担心自家少爷会不会饿着,会不会生病,会不会衣服破了没人补,会不会受伤了没人管。总之,是茶饭不思,除了每天去山洞里和堵小媛一起教孩子念书以外就呆在自己屋里唉声叹气。

    堵小媛这几日也是没精打采,不过今日她很早就来找到云蝶。云蝶今天也没睡懒觉,一见堵小媛进来,就立即迎了进来,喜笑颜开道:“堵小姐,你今个儿怎么来这么早?”

    堵小媛往屋里张望了一下,然后有些怯声地问道:“那个,你家少爷还没回来吗?”

    “没呢,难为堵小姐你这么早就来关心我家少爷回没回来”,云蝶笑了笑道。“你不也起得早吗”,堵小媛这么一说,两人就心照不宣得相视一笑,正在这时,就听见屋外传来二丫的声音:“公子!”

    “这件事就摆托仲卿兄了!”杨明在这一次剿匪时无意救得一位名叫关嘉仁的秀才,这关嘉仁还自诩说自己是西蜀有名的大才子,而且这关嘉仁还自荐来村里教书,这让因为汉家村缺少文化人而苦恼的杨明很是高兴,所以对关嘉仁也是尊敬有加。

    “子桐兄,客气了,我关某承蒙你所救已是感激不尽,哪里会因教村里人读书而觉委屈,但请你放心,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我关某一定能让村里出一个秀才!”关嘉仁头顶凌云巾,身着湖罗衫佩松香色丝带,脚蹬云头履,倒比杨明更像是是风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