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武圣-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单身男子来讲,这种事情倒也不难解决。

    然而,对那些成立家室之人而言,安置好家眷才是首选目的。

    “实不相瞒,将军也跟我说过云中之事。”

    “如今的云中,由于鲜卑连年入侵,早就变得人口凋零,财政匮乏。”

    “诸位纵然才开始前往北地投军,也不见得能够得到应有粮饷。”

    听到这里,所有人脸上都露出挣扎之色。

    他们虽然崇拜关羽,虽然渴望建功立业,恨不能跟随关羽马革裹尸。

    然而,现实毕竟太过残酷。

    这些人虽有理想,虽然宁愿牺牲自己性命,仍然想要建功立业。

    不过他们毕竟是人,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考虑家人未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紧紧跟随将军左右,他日绝对会有大成就,特别是在将军艰苦时期,更应该雪中送炭。”

    “然某家中亦有父母。”

    “若不顾一切前往投军,有没粮饷供养家人,岂不成了不孝之人?”

    某位青年闻言,终究还是直言不讳说出了众人心声。

    “是啊,我等虽愿意跟随将军,却也有许多后顾之忧。不谈其他,单单是前往云中的路费,想要筹齐都并不容易。”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交通极其不便利。

    对于这些普通百姓而言,想要抵达千里之外的云中郡,至少要跋涉月余时日。

    这些人,家中都不甚富裕。

    若长途跋涉月余时间,期间肯定要耗费许多钱财,他们根本不能承受。

    更何况,汉人极其注重孝道。

    假如不能安排好家人,只凭一腔热血就赴边塞投军,这些人倒也不值得关羽看重。

    “诸位暂且安静,请听在下一言。”

    看着众人七嘴八舌述说着难处,李立急忙起身高呼。

    众人闻言,这才纷纷闭嘴。

    “将军的确说过,如今云中贫瘠,就算诸位投军也很难分发粮饷。”

    “然而,将军已经派遣麾下猛士出塞劫掠,若事情顺利,很快就会有许多牛羊、财物。”

    “最为重要的事,云中土地肥沃、地广人稀,诸位若是不放心家人,完全可以举家迁徙到云中。”

    “将军已经作下承诺,只要举家迁徙往云中者,则依照人口分发田地,每人五亩!”

    “不仅如此,云中还有大批荒地,只要你们家人足够勤劳,完全可以自己开垦土地进行耕种。”

    众人听到这个劲爆消息,当即全都沸腾起来。

    汉代人口虽然只有几千万,土地却大多集中在世家、豪强手中。

    有许多家庭,全家田地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到五亩。

    在这个粮食产量很低的时代,不到五亩的田地,根本没办法养活一家人。

    无奈之下,许多人都不得不成为大族佃户,终日劳累却只能勉强果腹,根本没什么盈余。

    可以说,到了东汉末年,土地兼并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

    那些不到百分之一的豪强大族,占据了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田地,而且大多都是良田。

    普通百姓纵然不想卖掉田地,却也难以保证每年都会丰收。

    一旦到了收成不好的时候,百姓们既要养家又要交税,根本没办法活下去。

    出于无奈,他们也只能卖掉田地,而后成为类似于家奴的佃户。

    长此以往,百姓手中田地越来越少,豪强大族手中土地却是越来越多。

    再加上汉末时常爆发天灾人祸,这才导致流民四起,饿殍遍地,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

    故此,当众人听说举家迁往云中郡以后,每人就能分到五亩田地,所有人都沸腾了。

    “此话当真!”

    众人全都神情激动的盯着李立,希望从对方口中听见肯定答复。

    “难道诸位觉得,关将军会骗我们?”

    李立没有直接回复,反而以略带调笑的口吻反问道。

    众人闻言,自是越发欣喜,不过也有人面露疑色。

    “众所周知,各郡县良田基本都在豪强大户手中,将军哪有田地分给我们?”

    终于,还是有人问出了心中疑惑。

    “哈哈哈哈。”

    不曾想,李立闻言却是大笑起来。

    “云中郡毗邻鲜卑,由于鲜卑时常入境掳掠,导致那里田地全都荒废。”

    “像那些有能力的豪强大户,早就迁往其余富庶郡县,哪里会留在云中郡?”

    “云中郡久经掳掠,早就变得十室九空,无数良田荒芜而无人耕种,你们还担心什么?”

    众人闻言,再也没有丝毫疑惑。

    “若将军真给我们每人分发五亩田地,莫说投军没有粮饷,就算让我们去死都愿意。”

    “我等愿意北上追随将军!”

    众人尽皆表态。

    没过多久,这件事情就传扬出去。

    无论是关羽自身呼召能力,还是每人五亩田地的诱惑,听见这个消息的年轻人,全都找到李立,希望能够北上投军。

    一时间,解县应者无数。

第67章 猜忌() 
云中郡,温泉县。

    关雄得知关羽带着家眷归来,当即率领郡兵出城二十里相迎。

    只不过,当关雄看到随行人数以后,心中就产生了些许疑惑。

    此次跟随关羽前来云中之人,除了关毅以及关雄家眷外,就只有胡太公一家。

    当初关羽前往胡太公府上负荆请罪,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胡太公以及胡氏,关羽和胡氏也正式确立婚约。

    及至后来,胡太公听说关羽想举家迁往云中以后,也是大惊失色。

    古人乡土情结非常浓厚。

    一般来讲,若非迫不得已,古人绝对不愿举家搬迁到陌生地方。

    关家祖祖辈辈居住在解县。

    解县就是关家的根,关羽却忽然要迁往云中,如何不让胡太公惊讶。

    关羽自然也不能说,自己知道黄巾起义将会爆发,天下很快就会大乱。

    无奈之下。

    关羽只得以当时和徐晃交谈的那般言论,再次告知胡太公一遍。

    果不其然。

    胡太公知道关羽得罪十常侍后,再也没有多说什么,反而劝说关毅前往云中郡避难。

    十常侍虽权倾朝野,云中郡毕竟乃边陲之地,纵然十常侍也很难将手伸到那里。

    最后,关羽更是说明自己此行回来,还想要在本乡募兵的意图。

    不仅如此,关羽还极力邀请胡太公举家搬往云中郡。

    他还承诺到了那里之后,胡家所得田地必定不会少于解县。

    胡太公倒也并非贪恋那些土地。

    只是他听说关羽想在本乡募兵,却碍于种种约束,只能让乡勇自发北上投军。

    胡太公人老成精。

    他自然知道如此一来,许多乡勇恐怕凑不起北上投军的路费。

    为了帮助关羽,胡太公索性变卖全部家产。

    他将所得财物全都交给关羽,让他分给那些准备投军的乡勇。

    看到胡太公如此举动,关羽自然心中无比感动。

    他推辞不过,只得接受了那些财物,而后将其郑重交给李立,让李立自行运作。

    胡家虽然并非什么豪门望族,数代积累的财富也不可小觑,特别是那些变卖掉的田地,更是价值不菲。

    李立得到这么一大笔钱,震惊之余也是感激涕零。

    他完全没有想到,关羽居然会如此相信自己,将这么庞大的财物交给自己。

    就这样,李立拿着胡家家产负责私下招募乡勇。

    关羽却是带着三家人北上,历经月余终于抵达云中郡,回到了自己的老巢。

    关雄当然不知道这些,才会疑惑关羽为何没有招募到乡勇。

    “不孝孩儿,拜见阿翁、阿母!”

    然而,当关雄看到自己父母以后,也顾不得心中疑惑,急忙上前跪倒在地。

    关雄在解县的时候,说得好那是胸怀大志,说得不好就是游手好闲、惹事生非。

    关雄家境也不怎样。

    由于关雄比较喜欢惹事,没少给家中父母增添麻烦。

    如今的关雄,虽然只告别父母半年多,然而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以及有了这段时间管理政务的经验,却也已经成熟许多。

    故此,关雄看到父母以后,往日种种事情浮上心头,顿时涕泪纵横。

    “起来,快快起来!”

    关雄父亲见状,急忙上前将其扶起,眼中也泛着泪光。

    这个儿子,曾经没少给他们两人增添烦恼,都觉得儿子不孝,没有出息。

    然而,当关雄北上投军一鸣惊人以后,二老这才明白并非儿子不孝,而是自家儿子胸怀大志。

    很多时候,人们就是如此现实。

    如果你能实现自己理想,曾经夸下的海口就是胸怀大志,卓尔不凡。

    假如始终碌碌无为,那么就会被人认为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关雄曾经属于好高骛远之人,不过跟随关羽出塞立功以后,就转变成胸怀大志之辈。

    不得不说,这也是极大嘲讽。

    安排好三家以后,关羽就急不可耐询问起云中军务。

    “阿雄,我此番回来,发现云中百姓增长并不算多,土地也大多荒芜,却是为何?”

    按照关羽临走前留下的方略,云中郡应该可以吸引到许多流民才对。

    可是现在,云中郡发展仍旧十分缓慢。

    关雄闻言,却是羞得满脸通红。

    “兄长,你让我处理军务,某还能勉强应付。”

    “然而某并未读过什么书,对于政务根本一窍不通,现在府中又无人可用,政令自然难以通行。”

    关羽闻言,心中微沉。

    “看来,是时候应该寻访谋士了。”

    其实不仅仅是关雄,就连关羽对于政务也不甚精通,处理起来颇为费力。

    好在云中如今人口稀少,需要处理的政务并不算多,才能勉强凑合。

    关羽身为穿越者,却是非常清楚,虽然乱世武将非常重要,但那些或善于奇谋、或善于政务的文士,其实才是发展根本。

    如果没有这类人,领地政令不通,经济发展跟不上,将会极大限制领地发展。

    想到这里,关羽不由在脑海中逐个过滤,看看自己这个阶段能够招揽到什么名士。

    说到处理政务,三国最杰出者莫过荀攸、荀彧、张昭、陈群、钟繇等人。

    然而,这些人可都出身豪门。

    哪怕关羽如今贵为破鲜卑中郎将,由于出身缘故,肯定得不到这些人效忠。

    思来想去,关羽有些悲剧的发现,其实不仅仅是以上这些人,汉末但凡有能力的名士,投奔自己的可能性都很小。

    汉代虽然并不如后来朝代那么重文轻武,文人仍旧象征着高贵与地位。

    关羽并非出自书香门第,拥有如今地位也不过因为自身勇武,在那些名士眼中只是一介武夫罢了。

    想让那些名满州郡之人投奔自己,关羽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哎,任重而道远啊。”

    关羽暗自叹息。

    “对了,我让奉先出塞劫掠,不知事情进行的可顺利?”

    摇了摇头,关羽强行忍住心中烦闷,终究还是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关雄闻言,当即神色振奋。

    “奉先果非常人,仅仅率领两百骑兵,就已经将塞外搅得天翻地覆。”

    “两月时间,奉先不仅抢得战马、牛羊、财物不计其数,还解救了许多被鲜卑掳走的汉人奴隶。”

    “这些汉人奴隶感激奉先救命之恩,纷纷要求加入军队。”

    “是以奉先麾下士卒经历两月征战,人数居然不降反升,现在已经有四百余人。”

    “不仅如此,那些鲜卑部落不堪袭扰,无奈之下居然纷纷北迁,云中已经许久没有鲜卑人寇边了。”

    听到这个消息,关羽脸上却没有太多兴奋,反而有些忧虑。

    “吕布此人,究竟能不能用?”

第68章 大儒蔡邕() 
吕布如今不过军侯职位,没经过允许就擅自扩充部下数量,却也有些逾越了。

    历史上吕布反复无常的形象,实在太过深入身心。

    故此,哪怕关羽尽力想要改变吕布,却仍旧难免对其产生些许戒备之心。

    也许有些人看来,关羽既重用吕布又猜忌对方,显得非常虚伪。

    然而在这个乱世,关羽哪怕知道历史走向,也必须要小心翼翼。

    否则,稍有不慎都会粉身碎骨。

    “或许奉先只是想要壮大实力,根本没有其它想法。”

    强压住心中那丝不安,关羽还是选择相信吕布。

    如果自己胡乱猜忌,恐怕吕布没有反心,也会被逼出反意。

    “兄长,你不是说回乡募兵吗,怎么没看到有兵马跟来?”

    此时,关雄终于问出了心中疑惑。

    关羽闻言,却是苦笑连连。

    他将徐晃讲解的弯弯绕绕解释一遍,关雄这才恍然大悟。

    “我们只能等乡勇自己来投,却不可以主动前往河东郡募兵,否则肯定会引起许多麻烦。”

    “公明、李立已经开始行动,再过一段时间,应该就会有人陆续从河东郡赶来。”

    “这段时间,我们要抓紧修建房屋。”

    “免得乡人过来以后,没有房屋居住可就是我等不对了。”

    听到这里,关雄自然轰然应诺。

    “某虽有心,奈何不善处理这些事物。”

    “伯父以及胡太公都读过书,在解县也颇有名望,兄长何不让他们帮忙处理政务?”

    关羽闻言先是一愣,继而大喜过望。

    云中如今所缺的就是文人。

    关毅和胡太公两人,虽然比不上历史上那些大才,却也饱读诗书。

    关羽祖父在世的时候,就时常教导关毅易经、春秋,历史上也说关羽祖父‘冲穆好道’。

    自幼熟读易经、春秋的关毅,自然也有不凡才能。

    至于和关审乃世交的胡太公,仅仅通过胡氏非常表现,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凡了。

    “若有二老相助,云中政务肯定会处理得非常妥当。”

    “只可惜云中太过苦寒,根本没有什么大才,否则哪怕不顾面皮,我也要邀请大才前来相助。”

    虽然二老可以帮助关羽处理政务,两人终究比不上那些真正的人才。

    故此,关羽对名士的渴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加浓烈。

    “说到名士,云中真有一位,而且还是曾经在朝中担任要职的大儒呢。”

    听到关羽感叹,关雄忽然如此说道。

    “咦,我怎么没听说过云中有大儒?”

    关羽此时,真的疑惑了。

    不管前世还是这个时空,关羽都没有听说过,云中郡出现过什么大儒。

    其实不仅仅是云中郡,纵观整个并州,也没有出现几位名士。

    天下真正人才辈出的地方,还要数豫州、荆州、司隶这三个富裕的大州。

    并州毕竟太过苦寒,很少有文人愿意来此,本土名士更是凤毛麟角。

    “兄长可知蔡邕蔡伯喈(jiē)?”

    “蔡大家?”

    关羽闻言,却是震惊的目瞪口呆。

    蔡邕才气逼人,乃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学家与书法家,更是才女蔡琰父亲。

    这等人物,哪怕如灵帝这等昏君,也是敬佩蔡邕才学。

    蔡邕哪怕在整个士林中的地位,也是非同小可。

    历史上王允最后孤立无援,也未尝没有因为杀蔡邕而失人心的缘故。

    “蔡先生不是在朝中为官么,怎会来到云中郡?”

    关羽问道。

    “蔡先生遭中常侍程璜陷害,以致蔡先生及其叔父蔡卫尉皆被下狱,甚至要将二人在闹事处斩。”

    “好在中常侍吕强怜悯蔡先生,这才向陛下求情,免去蔡先生叔侄死刑。”

    “只不过,蔡先生及其家眷也被流放至云中郡。”

    关羽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对于这段历史,关羽并不怎么了解,只是知道蔡文姬后来被匈奴人掳走。

    “莫非,蔡文姬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匈奴人掳走?”

    关羽这么想,其实大错特错。

    历史上蔡邕的确被流放边陲,却并非云中郡,而是环境更为恶劣的朔方郡。

    不过由于关羽乃臧旻部将,和朝廷诸公也有些许情谊。

    就连关羽获得破鲜卑中郎将职位,蔡邕也在其中出了很多力气。

    故此,朝中公卿为了蔡邕在边陲能够生活的好点,这才向灵帝进言将其流放到云中郡。

    而此时,蔡琰才刚刚出生,尚且只有几个月大而已。

    “说到蔡先生,的确是位难得的贤德之人。”

    “中常侍程璜女婿阳球与蔡先生有旧怨,蔡先生被定罪流放也是拜阳球所赐。”

    “饶是如此,阳球仍不罢休,居然派遣数名刺客想要半路截杀蔡先生。”

    “兄长可知,结果如何?”

    听到这里,关羽好像有种熟悉感觉,却始终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事请。

    “如何?”

    “蔡先生满腔正气,更是有着为国为民之心,那些刺客感其义,皆不为阳球所用。”

    说到这里,关雄眉飞色舞,显然觉得此事匪夷所思。

    “好像,历史上的确有过这种记载。”

    隐约间,关羽也想起了有关蔡邕的这段记载,当即醒悟过来。

    “难道说,历史上那段事迹,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关羽暗自揣测。

    “不仅如此!”

    不曾想,关雄忽然拔高音量,脸上惊奇之色越发浓烈。

    “那阳球见刺客们都不愿杀蔡先生,居然花费重金贿赂负责押送先生的主官。”

    “押送主官也感念先生之义,居然将此事告知先生,并且拿出阳球贿赂所得,全部献给先生以作旅途费用。”

    “忠义之士,何其多也!”

    说到最后,关雄忍不住唏嘘感叹。

    汉代忠义之士的确很多。

    无论那些不愿杀蔡邕的刺客,还是负责押运的主官,都乃当世义士。

    这些人在汉代虽然没留下名讳,却也足以表现出汉人那种气节。

    事实上,关雄所追求的任侠之风,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阳球让关雄刺杀蔡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