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啸。
在大家狼吞虎咽地吃完后,李啸走到大圈的中央。他脸上带着大家熟悉的笑容,平静地环视了一圈周围所有人,每个人却都更加感受到李啸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威严与魅力。
李啸的话语响亮地回荡在的每个人的耳边:“各位,今天是中秋佳节,大家能欢聚在这里,我李啸很高兴。我今天就想问下大家,现在的生活与你们从前相比,好不好?”
“好!”这个发自流民们内心的字,从周围异口同声却山呼海啸般地响起。
接下来,现场很多杂七杂八的声音响起来。
“要不是有李总旗大人,我们全家估计都已饿死在十方镇了。”
“李总旗大人这样好心,让我们有吃有住,我就是当牛作马,也报答不了总旗大人的恩情啊。”
“俺从河北逃到山东,除了李总旗大人外,还有谁对我们流民这样好过?”
流民们发自肺腑的话语,让李啸心里温暖与激动。这些朴素的人们,是多么容易感恩与知足啊!
现在,李啸要做的,就是趁热打铁。
“付铁,你站出来。”李啸对付铁招了招手。
付铁怔了一下,然后迟疑地从地上站起来,走到李啸身旁。
李啸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和蔼地说道:“付铁,你来说说,你为什么想在我这当战兵?”
这么多人面前,付铁有些害羞地不敢说话。
李啸肃然而道:“付铁,你告诉大家,是谁杀了你叔叔一家,又是谁把你全村的乡亲都给杀了!”
付铁眼睛一红,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他捂着面孔低头抽泣:“我叔叔全家都是被海匪杀的,全村乡亲也是被海匪所杀,就是这些千刀万剐的恶匪,杀光了我巡海村全村。我叔叔一家和全村老小就这样都死了,只有我一个人装死逃了出来啊,呜呜”
李啸在旁边低喝道:“那你想不想为他们报仇。”
付铁停止了哭泣,脸上却已是满满而决然的愤怒,他大声吼叫着说道:“我现在当战兵,就是要跟着李总旗大人,去把这些海匪强盗们都杀光!为我叔叔报仇!为全村乡亲们报仇!”
李啸一脸沉毅,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声说道:“好!我李啸答应你,一定会带着你杀净天下海匪,为巡海村乡亲报仇!为天下受苦的渔民报仇!”
付铁放声大哭。
李啸扫视周围,付铁的诉说与痛哭已经明显感染了周围围观的人们,很多人脸上都是一种满是回忆与一脸仇恨的神态。毕竟,这些沦为社会最低层的流民,哪个没有深仇大恨,哪个没有血泪往事啊。
这些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仇恨的火药桶,李啸现在做的,就是把这个火药桶点燃,让它们彻底爆炸。
一个声音爆裂般地炸响:“李总旗大人,俺也有话要讲!”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一个高大的战兵紧握双拳从人群中站起身来,他满脸的愤怒,仿佛能把空气点燃。
李啸点头,并示意他到圈子中央来讲。
这名战兵就快步走到了李啸身旁,立刻,如雷般的吼声响起在每个人的耳旁:“俺叫顾子发,登州招远县顾家堡人氏,俺全家五口,租种了40亩地,一家人生活得本本份份,可恨那些山匪叛兵却不让俺们好好活下去!去年年中,山匪抢了我们粮食,杀了我家的耕牛吃肉。俺爹当时生病,没有从家里逃走,就被他们一刀杀了!而今年年初,杀千刀的孔有德叛兵袭村,顾家堡全村老小被杀,俺哥俺嫂都被他们杀了,我与我娘当时在山上打柴,才躲过这一灾。因家园被毁,无处安身,才不得不成为流民。”
周围一片沉默,每个人脸上都是同情与愤怒交织的神态,有如暴风雨的前夜。
顾子发这个高大汉子热眼盈眶,他顿了顿,又大声喊道:“现在俺与俺娘,得遇大恩人李总旗大人,有吃有住,活得终于象个人样。俺就认准了,从今以后,俺要跟着李总旗大人,杀尽天下土匪乱兵,让庄户人家都过上安稳日子!”
李啸微笑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努力,跟着我李啸一起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顾子发刷地跪地抱拳:“李总旗深恩厚德,顾子发定要肝脑涂地以报!”
周围的人群开始沸腾了,很多人开始激动地流泪,哭喊着要上前宣讲。
在李啸的同意下,一个又一个流民上到圈子中间,痛斥那些士匪乱兵与恶霸地主让他们不得不走上了当流民的道路。然后一个个都表达了,一定要紧紧跟从李总旗大人,把这些可恶的兵匪杀光杀尽,让天下善良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甚至连刘扬壮,常正等人也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纷纷上前痛哭诉说以前的悲惨生活,最后也是一句话,坚决跟着李总旗大人,杀尽天下乱兵恶匪。
没有人注意到,一直在圈子边缘默默观看的张行猛与雷傲,脸上都是愤恨与羞愧叠加的神情,最后,张行猛忽地站地身来,直直地走到圈子中央。
“我叫张行猛,家在辽东抚顺关下,世代都是本分的种田人,当年老奴**哈赤叛变大明,攻下抚顺关,杀了我全家啊!可恨我全家老小都是本分的庄稼人,竟都被鞑虏杀光了,死后连衣服都被这帮凶恶的鞑子穷鬼给剥了去!我张行猛是侥幸逃出,最终在安东卫当了个夜不收。我好恨自已没用,不能给父母妻子和各乡亲报仇,天天在安东卫混日子,每天只能靠喝酒与欺凌弱小来麻醉自已。我好恨,我好糊涂啊!现在,我老张看准了,安东卫的将领中,只有李总旗大人心胸开阔抱负远大,可以投效。我是坚决要跟着李总旗大人征战到底,我相信,有李总旗大人带领,我们一定能打败鞑子,我也一定能打回老家去,为乡亲们报血海深仇!”
张行猛大声说完,猛地跪地,向李啸行拜见礼。他一双布满血丝的双眼里满是泪水,额边是愤怒绽起的青筋,在李啸将他亲手扶起后,这个粗糙的军汉,忍不住放声大哭。
带着招来的戏班子在不远的空地上搭建戏台的李长材,远远地看着那些激动哭嚎,纷纷大表忠心誓死追随李啸的人群。不由得心下暗叹:“李总旗的这个诉苦大会,倒真不失为一个驭兵得心的好计策。”
整整一下午过去,诉苦大会终于宣告结束。
李啸非常满意,他可以明确感知到,这些人经过对自身及别人的痛苦往事的回忆与哭诉,无论是士气还是对自已的忠诚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和强化。
满心激动,热血澎湃的人们,聚在一起开始观看戏班子表演的剧目。这些剧目,都是李啸所专门指定。全部是岳元帅精忠报国、文丞相拒虏殉国、杨家将一门忠烈之类宣扬忠诚与爱国的剧目。
今后,李啸还要专门创造出属于自已的宣传剧目。
李啸下定决心,以后这样的诉苦大会要形成制度,今后无论是招募流民还是扩充军队,都要用这样的诉苦大会形式来对士兵们进行一番精神洗礼。让他们明白,跟着李啸干,是在为他们自已前程而干,为家人平安而干,更是为天下同样痛苦挣扎活着的百姓们而干!
第三十五章 集众之谋()
夜晚,在流民们按户入住新搭好的草棚休息后,李啸邀李长材,刘一显,常正,刘扬壮,付铁,张行猛,雷傲一同来到墩台上望厅处赏月议事。
月色溶溶,凉风习习,深蓝澄静的夜空中,高悬着一**如银盘的明月,柔和明亮的月辉温柔映照着墩台上一张张神采奕奕的脸庞。
每个人的内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与欣喜,尤其是张行猛与雷傲。
因为能与总旗大人一起赏月,说明总旗大人没有把自已当外人,而是让自已成为总旗大人核心圈子中的一员。
其实,其中最感慨的人,是李啸。
因为一个多星期前在前世的李啸还未来到这牛蹄墩时,他还是一名任人欺压的最低层憨傻墩卒。而现在,他已是从七品的武官身份,并开始拥有了效忠于自已的人材与军队。
命数穷奇,岂可道哉!
简单的互相寒暄后,李啸切入了要议的正题,他把自已对战兵队的规划与设计对在座的各人说了一遍,然后诚恳地说道:“李某个人浅见,定有相当不足,古语曰:一人之智不若众人之智,各位有何高见,还望倾囊告之。”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张行猛第一个发言:“大人,你所说的盾牌,余以为,尺寸可加以更改。”
李啸忙说:“行猛尽可直言。”
张行猛拱手言道:“大人所言的罗马国盾牌尺寸为长五尺半,宽为二尺六(注:明朝时,一尺合当今的31。1厘米,这种罗马的sokos盾牌尺寸为长1。7米,宽0。8米),余以为,若用此盾,单兵持盾攻击尚可,却不合我军战阵需要。”
张行猛凝视着李啸,目露精光,李啸微笑着点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我观大人的之用意应是,前部盾兵主为阻挡摭蔽,而后面枪兵主为进击攻杀。那盾牌若有五尺半之高,则亦将后面枪兵完全摭挡,复如何能出枪进击杀敌?且其宽为二尺六,尺寸偏小,遮一人尚可,若要一排盾兵连接阻敌,则显太短。”
李啸笑道:“行猛不愧为经过战阵之人,此建议甚好。”
张行猛连忙又说道:“我还有个想法,若敌兵接连猛撞我盾兵之盾牌,则我盾兵恐难承受,不如在盾牌上加装两排一寸多长之坚硬尖刺,让敌兵不得近身冲撞为好。”
众人皆叹此举甚好,随后一起讨论,最后定下盾牌尺寸为高1。5米,宽1。2米,盾牌中间均匀分布两排尖刺,一排三个,共分为上中下三部共六个。这样为李啸所设定的战阵而改进的盾牌,立于地时,由下蹲的盾兵将盾牌下部以略为前倾的角度抵放于地,则上面后倾的部分,则正好由下蹲的盾兵的肩膀抵住,从而增加牢固程度。那么,这块盾牌与土面的垂直高度,不会超过1。4米,正好护住至后面枪兵胸口的位置,则后排枪兵在从胸至腿受到大面积保护时,又可从盾牌上面自由而不受阻碍地攻击。而盾牌宽度加宽到1。2米后,左右的摭蔽范围更多,也可以防止盾兵下蹲护卫时互相拥挤。
盾牌刚讨论完,雷傲拱手说道:“李总旗,在下听闻,你欲给枪兵所配之枪,是碑廓百户所武库之物?”
李啸点点头:“正是。”
雷傲摇了摇头,说道:“我曾去过碑廓百户所武库,观其内存之长枪,皆不堪用。且不说枪柄为普通杂色轻木,皆易于腐烂并折断,就是那枪头皆为寻常所制的扁平梭状,杀敌效果有限。故在下认为,总旗大人要想摧敌更锐,非得重新定制长枪不可。”
李啸沉吟了一下,说道:“雷傲,请尽述妙思。”
雷傲受此激励,来了精神,他立起身来,大声说道:“我曾观鞑虏白摆牙喇兵所用之长枪,却是真真锐利而耐用。枪头略重半斤,长约四寸,全为精硬之钢所制,分成三棱之状,尖头略带圆形,可不易折。从尖头到三棱分开之处,皆开有血槽,若被此枪扎中,定然伤口深广,且会流血不止,中枪之人若未立得医治,断难活命。”
雷傲缓了缓,见众人皆凝神细听,便继续侃侃而谈:“再谈枪柄,鞑虏之长枪枪柄皆用椆木所制,结实耐用,极有弹性,韧而不断。其长为9尺(约3米),粗过一寸半(约5-6厘米),前有锥度,直入枪头中部而止,极利与枪头吻合而无松脱之忧,,前轻后重,尾粗头细,利于手握,虽长大如斯,却使用灵便,鞑虏白摆牙喇兵皆力大艺精之徒,使用此枪,更如虎添翼矣。”
李啸不由得感叹,没想到这个雷傲,竟还是个使枪的专家,看来以后的长枪教习,非此人莫属了。
最后,在雷傲的倡议下,众人议定,大体按鞑虏的白摆牙喇兵的枪为原型,只是将长度延长到4米,这样更有利于远距离杀敌,而敌人兵器够不到自已。椆木昂贵,且买不到,便以枫木或赤仙木来代替,这也是碑廓百户所武器铺中能买到的最好的枪柄材料。
接下来,李啸对张行猛与雷傲交待道,让他们明天一早回泊峰墩,交接军物,把行李物品等东西带过来。安顿好后,李啸再让刘一显随同两人同去碑廓百户所,按今日所订规格订制盾牌长枪。
张行猛、雷傲、刘一显三人一齐起身拱手,齐声应诺。
三人方落坐,旁边的付铁又提出了一个疑问:“总旗,若前排盾兵只是手举盾牌阻敌,那所佩腰刀似是多余。毕竟盾兵只是持盾密接蹲地而守,如何可腾手以腰刀杀敌呢?”
李啸大笑道:“付铁心思细密,所虑甚是,盾牌已是甚重,再带腰刀,赘而无用。以余观之,不若以解首刀替代腰刀,费用更低,亦更加轻便,追杀溃敌却也甚好。”
众人皆赞如此甚好,刘一显在一旁补充到,现在经费紧张,不如暂时不给盾兵配解首刀,也不会太影响作战效果。李啸同意了。
一直没说话的常正站起身来,他脸上带着一种突然发现财宝般喜悦的笑容,大声说道:“李总旗,我军又可以赚上一笔了。”
他的话语刚落,一旁的刘扬壮抢着说道:“哦,那要如何赚啊。”
常正斜了他一眼,缓缓说道:“现在我军库存的腰刀与长枪,既已不用,不若再与上次一样,卖于各临近马耆山的村堡,我料想他们定然有所需求,如此,却不为我军赚了好一笔钱财。”
李啸点头大笑:“也是,这样吧,明天你与刘扬壮两人将库中长枪与腰刀之类拿去那些村堡寻卖,即使不能换得银两,能换成粮食,也是大功一件。”
常正大喜,拱手谢道:“在下定不负总旗重托。”
常正落坐,这时,一旁的李长材接着说道:“我军初创,军歌,军旗等物皆要制定,却不知总旗之意何为?”
李啸沉思了起来,周围也是一片沉默。
李啸猛地想起刚才看戏班子所表演的岳元帅精忠报国一戏,里面岳飞所作的满江红却是让人听了心怀激荡,如今百年以下,再听下犹是凛凛有生气。
最终他告诉李长材,就以岳飞所著满江红为军歌,其谱由李长材找戏班乐曲头目制定,务必要慷慨激昂,鼓舞人心。
李啸接着说道,现在军旗暂与其他明军一样,以明军常用的飞龙旗,飞虎旗,飞豹旗等为主,众人皆无异议。李啸便命李长材从明天开始,负责制定旗帜,连同行军所用的金鼓等物一同备齐。
李啸感叹大笑:“我李啸得诸君之力,实为幸甚。各位与李某戮力同心,共致精诚,则何事不成!”
众人起身,拱手言道:“但唯总旗之令是从。”
夜色渐深,只是,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却是更加灿烂,饱含希冀。
第三十六章 得道多助()
烈烈晨风中,李啸欣喜地看到,他的战兵现在训练更投入,也更刻苦。
包括傻汉刘喜在内的所有人,在默默站军姿的时候,脸上都隐隐出现了一股狠劲,李啸知道,通过这次的诉苦大会进行的精神砥砺,让他们不再是象开始一样,单纯是为训练而训练,而是真切希望通过训练能切实提高自身本领,最终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扬名立业。
从要我训练,转变成我要训练,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转变。
放心吧,我的战兵们,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一切都按昨天的计划来行事,李长材负责军歌军旗制作,常正与刘扬壮去村堡卖腰刀与长枪。
而张行猛与雷傲皆已从泊峰墩搬了过来,正式成为了李啸的手下。
李啸给他们100两银子做为订金,让他俩与刘一显一同前往碑廓百户所武器铺订制武器。
张行猛接过银子,脸上却带着犹豫的神色,李啸明白他心里在想什么。
他拍拍张行猛的肩膀,平静地说道:“我知道,这点银两是比较少。你去和武器铺的师傅说下,所有武器现在全额支付我方确有困难,这100两银子先为订金,剩下的银两,在他们过段时间全部完工后,我一定会全额支付,绝无拖欠。”
张行猛明白现在的李啸所有的银两已到捉襟见肘的困窘地步,他苦笑了一下,拱手抱拳道:“在下一定尽力办好这差事。”
李啸默默地看着张行猛、雷傲、刘一显三人离墩而去。心下惆怅莫名。
他在心里盘算过,一块这样定制的盾牌,少说也要20两一块,而定制的长枪则少说也要15两一根。
李啸打算给盾兵队与枪兵队各加两名正副队长,这样一来,共需要16块盾牌和16根长枪。
不算则已,一算心惊,这样打造这批武器将要花费至少560两银子!
这是一笔李啸目前绝对没有能力支付的巨款。
李啸现在只有300多两银子,其中还必须要留有130多两保证战兵吃肉的费用,再加上定制金鼓旗帜的费用,李啸最多还有150多两银子可自由支配。
共有400多两银子的缺口,该怎么想办法解决呢?
难道,自已还要再厚着脸皮去找千户黎应笙么,抑或,低声下气去求百户苏福或试百户郭虎?
求人不易啊,更何况树秀于林,风必摧之,很多人是巴不得李啸碰一鼻子灰,正好狠狠打击下出了风头的自已。
李啸心下踌躇不定。
下午,李啸开始训练不久,有人来报,张行猛他们回来了。
李啸望去,向他大步行来的张行猛、雷傲、刘一显三人,脸上仿佛都带着极为轻松而兴奋的笑容。
他们中间,还多了一名身穿粗布黑衣,须发半白,黑红脸庞,脸上满是刀刻般的沧桑皱纹的老人。
张行猛大笑着快步到到李啸身边,指着这位老人说道:“李总旗,这位就是碑廓百户所内武器铺领班师傅张铜柱,是我的同姓本家呢,张师傅听闻我们打造武器是为了剿匪,不太肯信,特地要来我们牛蹄墩看看李总旗练兵。”
李啸笑道:“老师傅请了。”
张铜柱怔怔地看了会眼前那两排笔直肃立的战兵,随后转头对李啸叹道:“李总旗练兵如此严整有序,让小老儿好生佩服。小老儿眼见为实,确如张军爷所说啊。”
张行猛佯怪道:“你我本家,我还骗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