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虎啸-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重,言毕长叹。

    “当不至于此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此事可能性极大,黄总兵切莫等闲视之。而且下官担心,若孔有德投鞑子后,定会拿金州之军下手。”

    “李千户何出此言?”

    “黄总兵,恕在下直言,金州守军兵微将寡,孤悬辽南,叛军投鞑子后,若与鞑子海陆合攻,则大明官军极难救援。界时,这金州全境,这旅顺孤城,恐难以免于沦陷。”

    李啸说完,黄龙沉默无语。

    密室中一阵让人窒息的寂静。

    “那么,若果如此,亦是天意矣,我等守土之将,决不可弃国家土地,唯有死战报国,至死方休!”黄龙终于抬起头,一脸紧毅地缓缓说道。

    “大人何必如此,以在下之意,若鞑子势大,可暂弃旅顺退守登州,保存实力再作反攻不迟,若强守此孤悬无援之地,纵死何益?”李啸苦劝。

    他还想多说什么,却被黄龙举手阻止:“李千户你不要多说了,在下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的道理,辽东各将可以对鞑子望风而逃,但我黄龙决不可苟且偷生!况且,我若弃守旅顺,金州落于敌手,朝中诸位大臣又岂能容我?我意已决,若国事真到这般糟糕之地,黄龙定与城同殉,不负皇上与朝廷重托!”

    李啸心下黯然,原来他以为,能凭着自已对未来局势的提前判断,让黄龙到时弃守旅顺,保存实力后再做反攻,而不必做无谓的殉死。现在看来,想说动这个极为固执的人,却是极难。

    而且,黄龙说得也有一定道理,在这党争、朝争激烈的明末,已失去最大靠山袁崇焕的黄龙,若果真弃守旅顺,只怕还未来到登州,朝廷便要派人来将他下狱治罪了。

    望着黄龙坚定脸孔上那两个黑色的大洞,李啸心下一阵莫名的难过。大明之亡,其中有多少缘由是因为自已人互不相容内斗不止所造成的啊。

    最终,李啸长叹一口气道:“黄总兵,你既守城之意坚决,下官复能何言。只在下官甚惜总兵之长子黄策,听说黄策只有十九岁,若死于这守城之战,却是可惜之至。”

    “将门之子,守土尽忠乃是本份,黄策能为国效死,也足以史册流芳。”黄龙低头说道。

    “若大明不存,则史册流芳又有何益?”李啸毫不退让地紧接着说道:“黄策少年良将,弓马娴熟,武艺出众。若将才未展,忹死于此地,复有何益于大明?若大人愿意,可让黄策跟随我军,日后定有大用。也可为黄家保留一点骨血。”

    黄龙沉吟无语。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啸拱手,郑重而道:“请大人三思。”

    黄龙犹是沉默。

    良久,黄龙长叹了一口气,他久久地凝视了李啸一番,缓缓地点了点头。

    “那某家便将策儿托附给李千户,望千户善待之,黄某在此谢过。”

    “大人您放心吧,李啸定不负总兵所托。”。

    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

第一百零二章 满载而归() 
一间临时搭成的灵堂里,素香袅袅,白烛滴泪,香案上,摆着两名叛军使者血肉模糊的头颅。

    身着重孝的黄龙领着长子黄策,在此处痛哭祭奠惨死的母亲与幼子。

    祭奠完毕后,两人低声言谈。

    “孩儿不想离开父亲,愿同父亲共守旅顺。”

    “策儿,你的心思为父明白,只是为父仔细考虑过李啸的话,他说的确有道理,旅顺现在兵微将少,若鞑子与叛军合兵来攻,旅顺绝难守住。为父将责在身,为国尽忠乃是本份。但你却完全不必这般和为父一样,最终只落得个为国殉难的结果。”

    “父亲,孩儿不怕去死,只要能与父亲在一起,纵战死沙场,孩儿亦心甘情愿。”

    “胡扯!金州守军五千多人,不缺你一个!为父让你跟随李啸,不是没有原因的。想那李啸年少英雄,不足500之人,便敢渡海进攻鞑子海堡,竟还大获全胜。真真英勇了得,让为父也得刮目相看。此人如此有勇有谋,前景定然远大光明。你跟随此人,可以更好地建功立业,光耀我黄家门楣,若能如此,为父纵战死旅顺,亦含笑九泉。”

    “孩儿放心不下父亲”

    “男子汉大丈夫,四海为家,征伐八方,有什么放不下的!策儿,你不可作此小儿女态,你要知道,我们黄家将门起于微末,绝不可在你手中衰败,希望你跟随李啸后,要更加忠勇奋进,为国立功,为已立名,方得不负为父殷殷之盼,方能对得起你祖母与糼弟在天之灵!”

    “那孩儿谨遵父命,孩儿去后,父亲大人请多加保重。”

    经过一番长谈后,黄龙带其子黄策从灵堂中出来,将其带到已在客厅饮茶闲聊的李啸之处。

    黄策双膝跪地,向李啸恭敬而拜:“东江镇百户黄策,拜见李千户大人。黄策愿从此追随李千户,鞍前马后,尽为驱驰。”

    李啸大笑地扶起他:“黄策,你这样的少年勇将能来我军中,实乃大壮我李啸军之声势也。”

    客厅中人闻言皆开心而笑,一扫这一天下来悲凉之气氛。

    黄龙随后安排宴席,宴请李啸等人,李啸本不愿意多作打扰,毕竟黄龙依然沉浸在丧母失子的巨大悲痛中,但黄龙执意要请,也只得依他。

    几番轮流敬酒之后,双眼犹然红肿的黄龙地对李啸说道:“犬子策儿,入得李千户之军,某家心中虽不舍,但其有个好去处,却也高兴得很。黄某感激之余,想问下李千户军中尚有何物紧缺,如黄某能帮忙,但请明言。”

    李啸连忙辞谢,不料黄龙执意要给,李啸想了想道:“我军现最缺之物,当为马匹与粮草,另外工匠亦是极缺。”

    黄龙沉吟了一下说道:“黄某之处,军备虽不甚充足,但为聊表我意,我赠李千户辽东好马80匹,粮草500石,另赠一艘一号福船战舰于你,聊为感谢千户渡海前来告之我家母讯息,以及接纳我策儿入军之恩情。”

    黄龙说完,水师总头马屿双眼放光,一脸喜色几难自控。

    但李啸却摇头说道:“黄大人误会了,李某所为,决非为图大人之报酬。只是想着能与大人这样的忠臣义士相交,李啸心愿已足。大人所送之物,李啸不敢受。”

    黄龙摇头道:“李千户不必客气,这些东西不算什么,黄某也想过了,包括那艘战舰在内,它们在李千户手中,能更好发挥功效。我等皆是大明官军,能资助李千户这样的知心之友,黄某心下甚慰矣。”

    李啸心下大喜,起身拱手而拜:“黄总兵如此盛情,那李啸就却之不恭了,请受下一拜。”

    黄龙忙道免礼,又说道:“李千户,你军中缺少工匠,而在我金州之地,从辽东各处逃难而来的工匠甚多,皆在城外搭棚而居,宴后我着惟鸾助你一起去好好选上一些,让他们随你回山东吧。”

    李啸闻言愈喜,复起身相谢。是宴,宾主尽欢而散。

    饭后,李啸在李惟鸾的协助下,共选了185名愿去山东的匠人,其中有铁匠58人,石匠43人,木匠49人,甚至还有造船匠35人!李啸大喜过望,甚至有些后悔自已来金州有些太晚。

    李啸随后又选了身材高大健壮的辽东壮汉流民500余人,这样,工匠连同流民以及他们的家属共990多人,一并带上来时的四艘战船中去。

    此时,黄龙送给李啸的80匹辽东骏马和500石粮草,都已送上他送给李啸的一号福船战舰。

    李啸在岸上看着这艘威武雄壮的一号福船战舰,心下赞叹不已。

    这艘一号福船战舰长二十五丈,阔六丈六尺,吃水深二丈一尺,分三十三大舱,首昂尾翘,船面设楼高如城,前后竖五桅,大桅长9丈8尺,次桅长7丈5尺,小桅长5丈3尺。按明朝每丈约等于3。3米计算,读者可以想象这艘一号福船战舰有多么巨大。

    水师总头喜孜孜地前来报告:“千户大人,黄总兵赠于李千户的这艘大船,其**有红夷大炮8门,千斤佛朗机40门,碗口铳18门,迅雷炮50门,喷筒120个,鲁密铳30支,弩箭500只,火药弩30张,神行大火箭550支,沥青火砖350块,另有刀剑枪盾许多”

    李啸心下无限感慨,这位黄总兵出手如此阔绰豪爽,竟将这般军国重器赠于自已,这份礼物实在是有点太重了。

    李啸突然想到,也许是这位黄总兵经过自已的一番分析,明白了金州必然沦陷的缘故,方将这样的一艘大战舰赠于自已吧。毕竟这样的战舰对于守城来说,用处不大,若在金州的守卫战中被炸毁或被俘获,归根到底又是明朝的一大损失。想到这里,李啸心头顿时又是莫名感伤。

    李啸随后向黄龙辞行而归,黄龙自身亦有繁忙军务在身,也未加强留,便亲率一众部将,在码头送别李啸一行。

    黄龙将身上穿的那件极为华贵的冷锻精钢痦子甲赠送给其子黄策,又再次勉励了他一番,黄策跪地痛哭,再三请求父亲保重身体,方恋恋不舍随李啸上船而去。

    水师总头马屿大笑感叹道:“李千户端的有本事,马屿心下佩服之至。我们来金州这一趟,真是可谓满载而归呀。”

    现在,黄龙所赠的一号福船战舰,毫无异议地成为了李啸水师的第一主力舰。李啸让水师总头马屿带上些熟练精干水手上去操作指挥,因为东江总兵黄龙除了让桨手留在一号福船战舰外,其余水手与战士皆撤回至旅顺城,以加强城池的防御人数。李啸让这艘一号福船战舰在船队最前头开道而行,率领整个船队返回高龙堡。

    而李啸自已,还是带着随从回到那艘原来的福船之上。他要去看看那额弼纶与卓那希现在已恢复得如何。

    李啸首先去了卓那希的舱房,在她的舱房门口处,李啸瞥见,卓那希刚刚喝完送来的一碗稀饭,脸色好了很多,正半倚在床上发呆。

    李啸只带了作为翻译的方胜进来,卓那希见两个入来,不觉一惊,她神情惊恐地整个人直往床里缩。

    方胜用满语柔声说道:“你别怕,我们千户大人来看望你。”

    卓那希脸色稍缓,她向李啸欠了欠身,正欲起身相迎,李啸止住了她,然后在她床边寻了个凳子坐下。

    “感觉好些了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李啸微笑着问道。

    让李啸惊异的是,方胜还未来得及翻译,卓那希便兀自点了点头。

    “哦,你懂汉语?”李啸颇为惊讶。

    卓那希轻轻地点了点头,用汉语说道:“是的,我小时候,常听家中的汉人包衣阿哈说话,渐渐也能简单说些汉话。谢谢你们救了我。”

    “不必客气。”李啸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欢迎来到我大明。”

    卓那希看着这位年轻英俊又和颜悦色的千户官李啸,心下警惕放松了不少,她喃喃地说道:“你们知道我的情况了吧。”

    “是的,你堂哥额弼纶昨日上船后,已经告诉我们了。”方胜在一旁答道。

    卓那希脸上突然涌起悲凉之色,她大喊道:“现在我已是你们的俘虏了。按我们女真的习俗,要杀要卖皆随你们,你们会怎么处置我?”

    李啸冷笑了一声,缓缓而道:“我知道你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妻子,不过你不用害怕。我们明朝,是知书达礼的文明之邦,决不会象你们女真这么野蛮残忍,竟会做出杀掉妻子来表达忠诚这样禽兽不如的事情!只要你是诚心来投靠我明朝,我们自会以礼相待。”

    卓那希怔怔地看着神情郑重的李啸,又看了看旁边同样脸色肃然的方胜,突然一捂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她哭得很伤心,眼泪很快湿透了衣襟。

    见她陷于悲痛之中,李啸站起身来,和声说道:“卓那希,不要伤心了,你好好休息吧,你既已来我李啸军中,我自会给你一个合适的安排。”

    李啸向方胜使了个眼色,两人一齐离开卓那希的房间。

    卓那希目送着他们离开,脸上满是惭愧与痛苦相织的复杂表情,她轻轻咬着下唇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啸一行人复来到额弼纶之处,刚刚大口吃完送来的米饭与菜汤的额弼纶,便见到李啸方胜两人进来,亦是一惊。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向李啸回过去一个感激而尴尬的笑容。

    李啸冷笑:“全吃光了,胃口不错嘛。”

    额弼纶苦笑着长叹了口气,用满语回了一句。

    方胜转头对李啸说道:“他说感谢李千户不杀之恩。”

    李啸叹道:“也是我明朝宽大为怀,对他这样落魄的人不忍杀之,不然,就凭他曾与我军对抗这一点,老子便要将他千刀万剐!”

    方胜将话语转述给额弼纶,额弼纶脸色猛然变得灰败,他复低头喃喃地说了一段满语。

    方胜笑了:“千户,他说当日他并未杀得我军一人,而且现在他被我军构陷谋反,遭到皇太极的毒手险些丧命,也算和我们扯平了。”

    李啸摇头笑道:“看来我与此人倒还真是不打不相识,也罢,过去之事,我可以既往不咎。方胜,你问下他,他来我们明朝,想去哪里终老此生,我李啸给他安排。”

    方胜将此话转述给额弼纶,额弼纶眨着眼睛思考了一番,忽然猛地跪在李啸面前,急急地说了一段话。

    方胜笑着回李啸道:“额弼纶这厮说他今年才25岁,不想就这般碌碌无为了此残生,他恳请能在李大人军中效力,将来若能杀回辽东,定要取了皇太极与豪格的狗头方解其心头之恨!”

    李啸大笑,望着跪在地上的额弼纶,冷冷地回道:“你告诉他,想入我军中,没这么容易,谁知道他是不是后金派来的奸细。另外,这段时间让他跟着方胜你好好学下汉话,他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不配给他专门配个翻译。”。

    又是近4000字更新,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一百零三章 突如其来() 
回登州的海路,因是顺风而行,李啸一行人,在第四天凌晨之际,提前1天到达高龙堡附近的海岸。

    待所有人员都下船后,李啸交待水师总头,让他率船队暂且在海岸等候,准备接受已在堡中接受过初步军事训练与诉苦洗脑教育的200名辅兵上船,以填补现在新获得的一号福船战舰的人员缺额。

    另外,李啸又留给水师300石米粮,以保证水师在接下的三个多月中有充足的食物,然后将那80匹辽东战马,余下的200石粮草,还有船上那30支鲁密铳带下船。

    鲁密铳,是由明代火器大师赵士桢所研制的新式火器,其原型是土耳其鲁密国(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密斯特克重型火绳枪,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的火绳枪构造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

    当然,李啸并不是枪械专家,对鲁密铳的了解也仅限于此了。之所以他决定带船上的鲁密铳回高龙堡,只因他记得武备志中曾对这种枪有句评语:“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李啸认为,这种鲁密铳,应该是以后李啸军火铳的重点改进方向。所以他要把这30支鲁密铳交给火器总头赵杰好好研究。另外,原来船上的水手与战士皆已被黄龙留在旅顺城,而李啸水师中现有的水手与辅兵皆不会使用这样的鲁密铳,继续留在战舰上意义也不大。

    李啸一行人,带着那200石粮草与80匹辽东战马,以及990人的流民与匠队伍,经过三个多时辰的行军,于午时之前,回到高龙堡。

    黄策、额弼纶、卓那希,这三名第一次来到高龙堡的陌生人,看着眼前高大完整的高龙堡,看着堡内堡外都是一派生龙活虎的气象,看着盔甲鲜明刀枪耀目的各兵种的训练与配合正在整齐有序地进行,都不觉看得呆了。

    黄策很激动,他将眼光定格在往来驰突,呐喊集阵冲锋的上官云杰突骑队处,这只有60人的突骑队,气势却极为雄壮,奔驰的马蹄如一根根有力的鼓槌,将大地敲击得隆隆作响。这番景象,看得这位弓马娴熟,武艺高强的将门少年热心沸腾。

    额弼纶的眼光却直直地在看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横行队队长雷傲正在加紧训练的横行队,看着那些人人身着三层缴获的后金盔甲,戴面甲重盔,使用后金所用的虎枪、虎刀、长柄挑刀等重型武器的100名军士,正在一名身着后金白摆牙喇兵盔甲,队长模样的人吆喝指挥下,整齐而凶猛地练习冲阵与搏杀,额弼纶,这位前后金甲额喇真,号称正蓝旗之虎的勇将,不由得心下百感交集。

    那卓那希的眼光,则马上被一个从堡内狂奔而出,一路大声欢笑着向李啸奔来的汉人姑娘吸引,她怔怔地看着这位身材火辣高挑,姿容英气秀丽的女子一把搂住前面的李啸,丝毫不在乎旁边人员的窃笑与注视,竟与千户官李啸来了个热烈的拥吻,随后如孩子般搂着李啸的脖子撒娇般地转了好几个大圈。直到李啸与这名女子亲密交谈着走远,卓那希才回过神来,随后她发现自已的脸上竟有些发烧。

    入得堡来的李啸,首先安排把那80匹辽东战马与200石粮草分别入库。

    随后,李啸命令枪兵甲队队长杨振带队,将堡中现有的216名辅兵全部带走,前往高龙堡海岸,交给水师总头马屿,作为一号福船战舰及其他各船的人力补充。

    接下来,李啸又安排后勤队长刘扬壮与枪兵丙队队长关质两人,一同齐往杨家店与孙喬镇,采买所需的避寒帐篷,以安顿全部的工匠与流民。同时再采买定做近1000件厚实棉衣,给这些衣衫破烂的流民与工匠御寒。

    赵杰接过李啸送来的30杆鲁密铳时,一脸笑得稀烂。身为火器总头的他,一直有改进火器的强烈愿望,只是苦于样本的缺乏和环境的限制,火器研究一直无法开展。可以说,现在整个高龙堡中,最希望早点回马耆山开展研究工作的,便是火器总头赵杰了。身为明朝火器大师赵士桢的重孙,赵杰心中一直有个隐密的愿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自已一定要研制出比自已先祖所制出来的鲁密铳等火器,更先进更好用威力更大的火器出来。

    这30支来之不易的珍贵鲁密铳,赵杰选了9只制造得最精良的仔细收好,准备到时回马耆山后当样本借鉴。另21支,赵杰则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