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一听,马遵大叫一声再也坐不住了,脸就涨得更红;恼羞成怒地瞪着他吼道,站了起来。
当他听到斥候说战报二字的时候就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汉魏大军应该在褒斜谷交战,就算魏军战败,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打到天水郡来,若是斥候所言非虚那么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汉军一旦攻陷天水自己岂有立家之根本。
“细细说来,我朝大将军曹真,张颌、徐晃不是刚刚率军十余万,怎么会转眼之间就被汉军突破。”马遵问道,毕竟张颌、徐晃都是当世名将,谁又敢相信他们会这么快败亡。
“回太守;刘备根本没有走褒斜谷,而是借道武都,走得祁山大道;褒斜谷只是汉军的一支偏军,刘备的大军已经驻进天水郡了。”斥候立即补充道。
只是斥候刚刚说完,马遵绷住双脚却再也站不住了,瘫了下去;惊吓过后的脸庞罩上了一层僵硬,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深深呼了一口气使自己镇定下来“走!回翼城!”
“不对!去上邽县,哪里易守难攻;”马遵回过神来缓缓的说道。
“诺;我这就去通知大家,立即收拾行李启程”刚刚那名文士抱拳应道。
只是还没有走出去几步,便被马遵又叫了回来,似乎还有什么非常的事情要交代一般,语调非常深沉。
马遵暗沉的目光愈渐凌厉,敛神垂下眼,似乎正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似的;“历城、木门的守城者都投降了,难免我们身边这些人不会有他们一样的想法,走立即出发,赶往上邽县不要在带官员,无论文武!”,马遵沉声说道。
“诺。在下这就去准备;只是这样做恐怕不妥,其他人可能会发生哗变,转而投降汉军。”那名文士似乎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开始劝道!
“随他们去吧!留在身边我还得时刻防备着,还不如留给汉军,去掉我的这块心病!快去准备吧!”马遵吩咐道。
文士没有再多劝,转身离开,准备着出城的事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悄悄的进行、、、
在将近两个时辰之后,西县的另一座驿馆内;正聚集着一大批文武官员,虽然他们此刻的形貌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阴沉着脸,乌云密布,笑容顿消。嘴唇翕动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上官兄,这里就你的官职最大,还是你来说一条出路吧!”众人中一个武将模样的人,向身旁一个文士模样的人问道。
“没有想到临危之际,太守大人居然如此卑劣,如此做法岂不是陷我等于死地乎;我有一计不知诸位可有效仿者。”被唤着上官兄的那人沉声说道;
【上官雝其人才干过人,才兼文武,对于领兵、谋略无一不精,其才干名声在魏国时应与姜维相当,所以当诸葛亮北伐获得他和姜维时,高兴不已。归蜀汉后,上官雝由于是三国中期魏国降臣,在蜀汉地位尊隆,从建兴九年诸葛亮的上书可以看出,上官雝与姜维地位相当,犹在蜀汉中期大臣胡济、阎晏、爨习、杜义、杜祺、盛勃、樊岐之上。】
第一百三十六章 姜维的抉择 二()
姜维的抉择二
“这里没有外人,上官兄尽管直言”刚刚那人抱拳道,对于眼前这人似乎有着莫大的尊重。
其余人也将目光紧紧的放在上官雝身上,目不转睛,着他口中所谓的计策。
“既然太守没有在乎我等的生死,将我等弃之不顾,那么我等又何必苦苦守着自己的三分官职;汉军不日就将到达西城,西城是不可能抵挡住汉军的甲士。今我有一言大家静听:天下本是刘家的天下,只因为曹氏父子忤逆犯上,篡汉自立;今大汉皇叔刘备在益州建立蜀汉,意图匡扶汉室,昔日其在成都阅兵时,就有探子报之,汉军军力强横,已非往日所能比拟;此时蜀汉兵威正盛,而我们陇右却又没有防备,用什么来抵挡蜀汉的大军;
我意投奔蜀汉,效忠汉室,也好奔个前程!不知诸位何意?”上官雝沉声说道,言语中透露着对于汉室的憧憬,与对曹魏的厌恶。
面对上官雝直言相向,厅中的众人也没了计策,虽然投奔蜀汉是一条出路,可是谁又能保证蜀汉必胜;此时的天下蜀汉只占据天下一州之地,而魏国却是占有十州之地,无论财力、国力、兵力,没有一样比得过魏国;只有刘备这个皇族后裔,算得上是一块招牌,只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谁能够承认这块招牌了。
厅中的众人,你望望我,我在看看你,对于上官雝的计策只能面向葵葵;不是说上官雝的计策有问题,只是这是一个赌博,赌注却是自己的性命。
“上官兄,在下觉得此计不妥!”立于一旁一个非常年轻的武将说道;他那刀削斧砍似的脸上涂满了憔悴的疲倦和几丝深深的忧伤。
“伯约姜维的字有何计策,快快说来!”上官雝见姜维站了出来,有些兴奋的问道。被他这么一问,的人也将目光聚集在了姜维那年轻的身板上。
“在下认为,太守大人之所以将我等留在此处,乃是太守的过失,与朝廷无关,我等不是效忠所谓的太守,乃是效忠魏国朝廷,此乃是太守马遵之过,不关乎朝廷大义;我意,我等立即前往上邽县与太守回合,日后在上奏朝廷述告马遵今日之过;”姜维沉声说道,深邃的眼里闪着晨曦露珠一样的亮光。
“郎中令,可想得简单,你认为朝廷会听信我等之言,你认为马遵会开上邽县城门让我等进城,你认为天水郡还能抵挡汉军吗?”上官雝缓缓的说道,似乎这一刻对于曹魏还是马遵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期望,只有看着自己眼前这个年轻的武将,发出一丝轻微的感叹。
“若是太守在上邽县不与我等打开城门,我等可以投郡府翼城去,若是翼城再不开城门,那我等便可以投汉军了!这样也算是报了魏国国恩,问心无愧!”一张坚毅的脸庞沉声说道。
姜维话音刚落,其余人闭紧的愁眉在这一刻终于打开来了,只有上官雝依旧浑如刷漆的剑眉紧皱着,对于姜维的提议他也没有多说什么,似乎已经选择了默认。
“我同意郎中令的提议、我也同意、我也同意、、、、、、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等立即收拾行李向上邽县出发!”见大家对于自己的意见没有异议,姜维立即召集众人向上邽县奔去。
城头上,看着刚刚涌城而出的一行人,城头上却也有一人一直注视他们的离开;那人暗自叹息着,那样伤心,那样悲恸,那样绝望,身体就像泄了气皮球瘫在哪里一动不动。
城外的人渐渐远去,而他却依旧没有挪动半分,只有失神的眼睛还在跟着他们消失的地方守候着,有几丝悲凉、有几丝叹息、也有几丝无奈。
“上官大人,其余大人都已经走远了,外面风大!你也快回驿馆歇息吧。”城墙上一个侍者模样的人,劝道;原来这人就是上官雝,他并没有随姜维一同去上邽县,而是留在了这里,看着城墙外刚刚姜维等人驶过的足迹。
“我不是在看姜维他们,我是在闻蜀汉军队离这里还有多远!”上官雝缓缓说道。
却惊到了自己随行的侍者,因为今天所发生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厘头,那么的让人无可置信;“大人,难道我们真的要留在这里守城吗?”侍者瞪大双眼,满脸惊骇,一副惊吓过度的反应。
听到这里上官雝总算挤出了一丝笑容,而且是发自心肺的笑;“我的确要留在这里,只不过我不是要做那死守之士,而是做献城之贼!哈哈,哈、、、”
“大人小声点,这话说出去可是的砍头的死罪”侍者急忙的出言阻止道,而又看了看守城的士卒,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你怕吗?死就死!有什么好怕,可怕的是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施展自己满腔抱负,却已然生出了白发!我自幼饱读诗书,立志做有所成就,只可惜投入了马遵的帐下,这一做就是十几余,居然还没有出得了这天水郡城;今日已过天命之年,却也一事无成,每至想起无不痛心疾首。奈何时不耐我,天命已定;却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大汉皇叔刘备挥军北伐,而我一直视为知遇之人却弃我而去,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多年努力却化作糊粥,只有舍弃,另谋他就。
而刘皇叔,今蜀汉皇帝当世英雄,比之曹丕,不知胜其数倍有余;而且知人善用,为人厚德,此时正是蜀汉崛起之时,若投靠必然受其重;”上官雝静静的沉声说道,眼眶一紧,有种要流泪的冲动,被自己生逼了回去。
侍者站在旁边静静的听着,没有打扰也没有想多说什么,也知道自己家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需要做的只是聆听而已。
“既然如此,大人打算何时前往蜀汉大营;”侍者小声的问道,
“无需去大营,蜀汉的军队到时候自然会来攻着西县县城,到时候我们只需要将城池献出去便也算得上是一份功劳。”说着,上官雝离开了城墙,抖擞精神向驿馆走去。
第一百三十七章 姜维的抉择 三()
姜维的抉择三
第二日,在将近落日黄昏到来的时候,伴随那最后的一丝夕阳,却留在了漆黑的汉军甲胄上;天水郡西县城外,角齐鸣,数万汉军将士声势浩荡,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西县城墙靠拢,意图明显是攻占眼前这个可以视为不见的城池。
此时立于城头正上方的乃是天水郡太守马遵身旁的从事上官雝,望着眼前这一望无际的汉军军阵,他没有丝毫悲切,也没有一丝胆怯,只有嘴角的弧度。
城墙上其余立于女墙上,紧扣着弓铉的魏军士卒,眼神不停上官雝的身上巡视着,像是在着什么,也更像是在期待什么,只是他们此时内心惶惶不安,似乎天黑的马上就要塌了,心脏剧烈的跳动,血脉筋络充血,马上炸开一般,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天职,还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汉军渐渐的,已经到达了距离城墙百步之地,却停了下来;似乎没有打算一鼓作气将眼前的这座小城吞并,前军的士卒向两边散开留出了中间一条阔道,就像是为什么准备一般。
夕阳终究还是没有久驻,渐渐的消失在了人的视野。汉军的中军此时却涌出了一支十人的骑兵,细细望去领头那人似乎就与这要漆黑的夜色一样的肤色,手持丈二长矛,除了闻名天下的张飞张翼德还会是何人。
勒马立于城门之前,伴随着此时已经渐黑的天空,张飞犹如那地下而来的魔君,想要索取今夜的属于他的生命,来止休他那贪婪的嗜性。
“喝!城头上的人听着,我乃是燕人张翼德,有胆者就下来与我挑灯夜战,别做那缩头的乌龟,没胆的就开门投降,否则你张爷爷进城定让尔等后悔坚守的决定;”张飞立于城下放声大喝道,没有一丝声音的干扰,张飞的喊声响遍的城墙内外,却也让城内的人为之胆寒。
上官雝却丝毫没有为其所震慑,依旧一脸沉着脸望着城下的一举一动,却也没有想要献城投降的意思。
“从事大人,以下官看:汉军势大,我等只有不足千余人,且还是未经战事的新兵,不如暂时投降汉军也好他日在复还魏国,为魏庭效力。”西城县令颤颤抖抖的声音明显的在害怕着汉军接下的攻城。
看着低矮的西县城墙,上官雝自己心中却也清楚,面对准备充分的汉军,自己绝对连第一个冲锋都不能抵挡,而自己却也压根没有想要抵挡汉军的意思。城墙上戍守士卒不停的望向自己,上官雝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在这里,这西县的县令早就将城池献了出去,只不过自己乃是太守府从事,职位却是比着县令大了那么几阶,不得已城中才没有立即投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着决断。
“既然如此,我等也无能为力,这满城的百姓,也只好向刘备献城投降。”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
“诺”县令应道。
“开城门,我要亲自迎汉军入城”上官雝大汉喊道;士卒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就打开了城门,或许说他们早就着这一刻,毕竟这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城门被缓缓打开,由着上官雝领头,城中的文武官员低着头走了出来,向张飞的方向走去。
上官雝手捧西县官印,后面的人托着西县的百姓名册,向张飞拜道:“上将军在上,受在下一拜;”
张飞愣了一下,使了一个眼神给自己身旁的副将,副将立即下马接过官印与名册;“都是一些软蛋,战都没战,就害怕得想要投降!哼!随我来吧!”张飞沮丧的说道。似乎对于上官雝的投降并不是很符合自己的胃口似的;
上官雝一听心中不可遏制地一颤,之前满脸的意气,在这一刻却也烟消云散,之前那一颗充满抱负的心一下跌向了谷底。本来自己也想与汉军来一场攻守战,展现自己的文治武功,只是没有想到守城的士卒是如此的胆怯,更没有想到汉军会来得这么快,之前的准备却没有派上用场,只有如同其余献城者一般,没有一点儿吸引刘备的新意。此刻去见刘备,却也只有被其略微抚慰一般罢了。而张飞的喝斥却也是刚好说到了自己的痛处。
“看来余下需要靠自己的能力了,只希望有那个施展的机会。”上官雝默默的念道。
汉军在西城歇息一晚之后,没有停留,又准备开始新一天的行军,兵锋直指翼城;因为昨夜献城有功,上官雝被刘备暂时留在了军中,准备在攻下整个天水之后再行安排。
上邽县;两天前从西县赶往上邽县的姜维等人在这一日终于抵达了上邽县的城下,城门却是紧闭。
“你等何人”城墙上士卒大喝道。
“我乃是天水中郎将姜维,其余皆是郡府官员,尔等还不打开城门,放我等入城;”姜维立于城下大喊应道。
“原来是中郎将姜维,太守有令姜维等人已经叛魏投汉,见者可以将其射杀,尔等还不离开休怪我手下无情。”城楼上高声应道。
“伯约,看来马遵是逼我等叛魏投汉啊!居然已经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我梁绪也算是瞎了眼,居然在马遵这种卑劣、无耻之人手下为官;就该听信上官雝之言,早早降了汉军,也不至于还会受此侮辱;”天水郡功曹梁绪横眉怒目。
“伯约,功曹说得在理,我们还是去投汉军吧!该做的我们都做了!问心无愧。”主薄尹赏出言劝道。
姜维望着城楼上刚刚那人的嘴脸,眼中满是却蹦出了些许泪水,他愤恨的瞪着他,紧咬着颤抖的唇瓣。其余人看着姜维的模样也没有想要安慰举动,似乎的人都能理解似的。
【梁绪,蜀汉大鸿胪。原为曹魏的天水功曹,后随姜维降蜀汉。官至大长秋。尹赏,本为魏天水郡主簿,于诸葛亮初次北伐时降蜀汉,官至执金吾。】
第一百三十八章 姜维的抉择 四()
姜维的抉择四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善早,翼城!出发!”姜维没有听从梁绪与尹赏的建议,看了最后一眼上邽县城,而后头也不回的向相反的方向奔去;
梁绪、尹赏等人也紧跟在姜维这根主心骨的后面,开始向翼城,他们心中对于曹魏最后的寄托奔去。
路漫漫兮其修远;上邽县与翼城不过骑兵一日的行程,姜维却仿佛精疲力尽了一般,拽进马缰,目光没有一丝色彩,有的只是被西北风吹散了的发丝,与沾上尘土的脸颊。
天气阴沉,满天都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美丽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苍老,西北风呜呜的响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黄尘蒙蒙,此刻的陇右已经被肃然、安宁的冬日所取代;只不过这干涩的西北风不只是吹拂在陇西百姓的脸上,划过他们的脸颊,却落在了汉军将士的甲胄上。迎着北风,踏着黄土,汉军将士正在为陇西寂静的冬日,增添几分不属于这个季节的气氛。
在西县献城投降之后,汉军就将目的地定在了翼城、天水郡的郡府。势必拿下陇由各郡,而后准备沿江而下。
“报,陛下;前方有人自称是天水郡郎中令、功曹、主薄,向我军乞降;”前军的斥候向此时正坐与车驾中的刘备汇报道。
“他们有多少人?”刘备问道。
“不足十人!”斥候应道。
“将他们带来!”刘备吩咐说道。
“诺”
不一会儿;之前辗转于西县、上邽、翼城的姜维一行人,出现在了刘备的车驾前,这时诸葛亮也恰巧赶到。
“拜见皇帝陛下!”姜维等人向车驾中的刘备,低着头,毕恭毕敬抱拳跪拜道。
“你们是太守府的人?又为何只身前来投奔于我!”刘备闪过几丝疑虑问道。
“回陛下,在下乃是天水郡郎中令姜维,只因太守不顾我等死活,将我等抛弃在西县,而自己逃奔上邽县,在下几人追到上邽县,太守马遵不但不开城门,居然下令说我等那是叛国之人,可将我等射杀;无奈我等再向翼城奔去,没有想到马遵居然事先一步通知翼城守将,言我等叛国;实在无路可走,我等只有投靠皇帝陛下。”姜维沉声说道。
原来姜维等人翼城城下也遭到了守城将领的阻挡,没有进得去城池;只有望着冰冷的城墙,无奈的离去,其余的人没有倒也是没什么感慨,此乃太守之过与实非自己之过也。只有姜维对于翼城有不肯舍弃的情怀。
‘姜’是凉州的大姓。姜维的父亲姜冏是天水郡守的功曹佐官,建安十九年,在一次羌、戎叛乱中,姜冏因护卫而阵亡。
建安十九年春天,马超向张鲁借兵会同韩遂率羌族、戎族进攻祁山,击败了祁山守将姜叙,羌戎进攻天水郡翼城时,而天水郡守手下第一武将姜冏亲自保护郡太守姜叙等人,孤身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战死在疆场,姜冏的儿子姜维此年十二岁毅然从军。
想着自己父亲曾经就在这里保护自己的太守大人而血洒疆场,此时自己却被太守所遗弃,一腔热血又有何用,最终还不过只是别人用于不用的工具罢了。
“爹,姜维不孝!今叛魏投汉,实属无奈,太守无德,魏士惧战,非维所能挽救、、、”姜维望着城墙默默的念道,只允许自己一个人可以听见。
“伯约,走吧!”梁绪看见姜维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