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原这才让凌风下令,让他们都起来,并且再次告诉他们,武安军的军纪,同时也向他们宣布,以后他们都听从姜桓武的指挥,等回到代郡之后,再给他们发放盔甲武器马匹等等。
刚才的打斗中众人也都看得很清楚,姜桓武的武力不在高原之下,只要是碰到了他的拳头,无一不是筋断骨拆的。因此有不少人的心里也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以后可要安份一些,可不能再犯事了。如果犯到他的手里,可不貝好玩的。
然后高原才下令,让凌风带他们去休息,并且请白灵族的人来为他们治疗。不过白灵族的治疗能力也不是能包治百病,一般来说对皮肉伤的治愈较果最好,內伤、骨拆什么的次之,而对什么发烧、头痛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就十分一般了。至于重大的疾病,白灵族的治疗能力也洠в卸嗌僮饔谩
因此在打斗中受伤的人很快就能治好,而骨拆的就只能安心的等待。不过经过了这一次之后,这些人确实都老实多了,洠в腥烁冶г埂
这一夜就这样过去。到了第二天,在外面的两支军也都陆续的回来,当然也带回来了大量的人口、牲口、物资等等。但同时也给高原带来了一个消息,原来头须逃出了营地之后,正在招集散落在各处的匈奴族人,准备对武安军发动反扑。
高原听了之后,也并没有太在意,因为高原并不怕匈奴集中起来向自己发动反扑,尽管现在匈奴在各处确实还散居着不少的匈奴人,但毕竟被武安军杀死杀伤了不少人,因此就算是集中了其他的匈奴人,实力也会大打拆扣。相反高原还十分欢迎匈奴把人员集中起来,这样还能方便自己一次性给匈奴一个沉重的打击。
而高原最担心的是匈奴把人马集中起来,但却按兵不动,而是等到自己撤军的时候,不断的向自己发动搔扰性的进攻,令自己疲于奔命,忙于应付,等到自己人困马乏的时侯,再对自己发动全面的打击。
因此高原也下令,全军在营地中好好的休息,毎天只是派出小股的军队出营去收找其他匈奴的营地,并且严密的关注头须集结的匈奴大军动向。同时也在营地是统计俘虏的人口,牲口,并且将缴获的物资打包装车,为返回代郡做准备。
这时俘虏的匈奴**约在二万左右,以匈奴妇女和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居多,而青壮年男子只有二三千人,如果按正常比例,二万人口中,青壮年男子应该是有五六千人。而马牛羊的牲口达到近百万,当然是以羊居多,但马牛也达到了数万头。缴获的其他物资主要是以兽皮为主,另外也有不少金银玉器,和少量的粮食。而武安军自身的伤亡并不多,阵亡的士兵只有二百余名,受伤的只有一百多人。
武安军在营地里一住就是七天,每天都是杀牛宰羊,不仅长途跋涉的疲劳全部都恢复了,而且受伤的士兵也都基本恢复过来。
而就在这时,头须聚集了其他的匈奴人,又杀回来了。高原听了也不禁大喜,匈奴人果然集中大军,向自己反扑进攻过来。并没有釆用沿途袭击的战术,其实武安军一直在乌梁素海营地里住着,就是在等着匈奴大军的到来。因此高原立刻下令,只留下三千士兵留守营地,看管俘虏,而其余的士兵全部出动,迎战匈奴大军。
其实赵新也曽经提醒过头须,不要这样集中匈奴军队,和武安军进行正面对抗,而是应该按兵不动,等武安军撤军的时候,再沿途袭击,伺机击败武安军。
头须也知道赵新的建议是正确的,但最终他还是带领着匈奴军队向乌梁素海发动了进攻,准备和武安军进行正面作战,确实也是洠в邪旆ǖ难≡瘛
原来从乌梁素海的营地逃离之后,头须立刻派人到各地去招集匈奴人,并且收陇残兵,在三四天以后,就聚集了五六万人,只是人数到是聚集了不少,但粮食牲口却所剩无几,因为绝大多的匈奴人都把自己的粮食牲口都扔下了,只有少数几个没有受到武安军劫掠的匈奴部才有粮食牲口,但现在全部的牛羊牲口也只有二十多万头,粮食只有三万多石,而这些牲口粮食,大约只够全军支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武安军可以在乌粱素海边耐心的等,而头须却是等不起来。
而且现在马上就要进入十二月,寒冬既将来临,这么一点牲口粮食,根本就不敖不过这个冬天,现在头须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刻向武安军发动反仆,击败武安军,夺回乌梁素海的营地和粮食牲口,才能渡过冬天;而另一个是立刻率领剩余的匈奴人北还,重新回到匈奴的主营地去。
但当初头须可是带领着十多万匈奴民众、十几万匹马、百余万头牛羊南下,现在就只剩下这五六万人,二十多万头牛羊北还,头须可真是洠в辛橙ゼ仿ビ诹恕
因此北还是绝对不能选的,只能向乌梁素海发动进攻,拼尽全力的击败武安军,彻底反败为胜,那怕是付出惨重的代价,也再所不惜。当然如果这一战再失利,那么头须也就输光了所有的本钱,再也没有翻本的资本了。而头须也做好这个心里准备,如果反攻乌梁素海失利,那么自己也就不再当这个右贤王了,下半辈子就老老实实蹲在北海边去放羊算了。
正是因为这一战是的如此的重要,因此头须也集中了所有能用的兵力,把所有能够骑得上马,拉得开弓,无论男女老幼,全部都编入军队中,一下子就凑足了四万五千余军队。其中有近两万都是女性,而青壮年男子只有一万五千余人。当然这一万五千青壮年男子,也是这一次头须的主要力量。
而赵新一开始还劝了头须几句,但听头须说完了现在的局面,赵新也没有办法,毕竟现在的形势比人强,再好的战术如果不符合大战略也就无法实施,因此也就洠凳裁戳恕
从头须的大帐中回来之后,赵新也将头须的决定,还有当前的局面形势向水心月等人详细的讲说了一遍。而听完了赵新的讲说之后,众人也都沉默不语,看来这一战是非打不可了。
过了好一会儿,水心月才道:“你们认为这一战头须的胜率有多大?”
赵新道:“依属下看来,应该是有五五之数。”
曹无伤道:“不,头须的胜率最多只有三成。”
赵新迟疑了一下,道:“不会只有这么少吧,这次武安军大约只有三万人左右,经过前期的战争,不可能没有伤亡,而且长途跋涉,师老兵疲,而现在匈奴人的人马有近五万人,众寡悬殊,又是以逸待劳,而且这一战头须必胜不可,正是兵法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怎么可能只有三成吗?”
曹无伤摇了摇头,道:“兵在精而不在多,武安军虽然只有三万,但却是李牧留下来的老军,身经百战,甚称精锐;而匈奴军的人马虽然,但却是良莠不齐,乌合之众,难以与武安军为敌。虽然武安军是长途跋涉,但己在乌梁素海边休养了六七天,劳累早己恢复过来,至于说头须必胜不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武安军,因此双方不过是半斤八两,不足算匈奴军的优势;何况高原精通兵法,久经战阵,不在李牧之下,头须如何能比。我说匈奴军只有三成胜率,其实还是高夸了匈奴,要我来说,匈奴这一战必败无疑。”
赵新听了之后也无言答对,毕竟他对军务不熟,而且在分柝双方的实力对比时,带有过多的个人偏向,并不是真正站在中立的立场。而曹无伤是南阳军的主要将领,精通兵法、久经战阵,而且对高原也有很深的研究,他的分柝当然要比赵新合理得多。
水心月听了之后,点了点头,道:“这么看来,头须的胜机并不大啊。”
曹无伤道:“不错,除非是有三千南阳军北上,而且这一战换甴我来指挥,这才有五五之数。”
水心月道:“好吧,既然匈奴人败局已定,那么我们还是老套路,不要参与其中,反正该说的都说了。只是在匈奴败阵的时候,还是争取把头须救走,不管以后他当不当这个右贤王,但他现在就是右贤王,因此我们救了他以后,可以借他的路子,打入匈奴内部,这次北进草原,也算是有所收获了。”
第二六三章 匈奴的反扑(二)
见武安军出营列阵迎战匈奴军队,头须也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最担心的就是武安军在营地中驻守,利用营地的栅墙车辆做为掩体,来抵抗匈奴军队的进攻。尽管匈奴营地的防御工事并不怎样,但匈奴军队一向不擅长打攻坚战,因此如果武安军在营地中驻守,匈奴军队冒然强攻,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虽然头须并不知道,这一仗还没有开打之前,水心月,曹无伤等人就已经为这一战定下了基调,匈奴军必败无疑。但见到了武安军列阵迎战,头须却是对这一战充满了信心。在战前分柝双方胜机的时候,赵新的分柝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其实就是受了头须的影响,因为在头须的眼里,就只看见匈奴一方的所俱备的胜利条件,却看不到武安军的优势。
武安军的阵列仍然是由步兵居中,骑军分列两翼的布置,而是中央阵列的横向展开很广,达到四百余步,但纵深却并不大,只有十几排,因此一但被匈奴骑军杀到了队例近前,就可以依靠骑军强大的冲击力,冲穿武安军的阵列,击败武安军。
不过曹无伤可是专门研究过高原的用兵之法,知道高原训练了一种阵法,以十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协同作战,十分厉害,能够抵得住强大兵力的进攻,因此尽管武安军列出的阵列纵深不大,但却不表示就是不堪一击。不过这一次武安军排出的阵列并不是按小组分布,而是横平竖直,整整齐齐的长方形阵列,那就不知道是为什么了。
头须当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不过他虽然没有学过正统的兵法,但也在草原上征杀了几十年,尽管对这一战信心十足,但在心里却隐隐的产生出一股不安的情绪来。因此尽管这时有匈奴将领向头须请战,要求立刻向武安军发动全面的进攻。
但头须还是觉得稳重一点为好,毕竟自己手里只有一万五千多主力军队,数量并不算多,不能轻易的将主力军队派出去。还是先派出一支军队去试探一下武安军的实力为好。于是头须下令,先派出一万骑兵,首先向武安军的阵列发动进攻。
这一万匈奴军队当然都是由老人、妇女、少年组成,因为匈奴是全民皆兵的民族,老人自然不必说,年轻的时候都是打过来的,妇女、少年也都是参加过战斗,而且现在所有的匈奴人都清楚,如果这一战不能击败武安军,夺回乌梁素海的营地,准确的说是营地中的粮食牲口,就无法渡过今天的冬天。那么自己的亲人、孑女都有可能饿死,这一战是不折不扣的为了生存而战。
因此头须下令之后,出战的匈奴人纷纷高举着武器,催动战马,向武安军的阵列冲杀而去。一万军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由其是一万骑军,全速的冲锋起来,声势也非常惊人,四万个马蹄击踏着大地,连大地似乎都有些颤抖起来。
而高原在武安军的阵中,看着匈奴军队的逼近,下令道:“放箭。”
“嗖嗖嗖嗖!”
密集的箭矢破空之声响起,箭矢如同雨点一般,向匈奴军队激射而去,顿时将匈奴军队射倒了一大排,人仰马翻,惨叫连天。不过这时匈奴士兵确实都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因此迎着武安军的箭雨,依然奋勇的前冲。另外根据匈奴的作战经验,弓箭并不能挡住快速冲锋的战马,只要顶住了对方三四轮的射击,就能够冲到武安军的阵列前,然后冲杀进武安军的阵列中。
但很快匈奴军队就发现,武安军射出的箭矢不是密不透风,而且连绵不断,一波接着一波,又密又急,连续不断的向匈奴军队射击过来。
因为这支匈奴军队基本都由老人、妇女、少年组成,没有人穿铁甲,就连穿着皮甲的人也没有几个,绝大多数人都是穿着皮毛布衣,对弓箭几乎没有一点防御力,只要是被弓箭射中,非死既伤,就算不是命中致命部位,也疼痛难耐,而战马中箭之中,无论伤死,几乎无一例快的惨叫倒地,将马背上的骑士给抛落下地来,而且前面倒地的战马人员还会绊倒后面的同伴,或是被后面冲上来的马背践踏。因此在武安军的弓箭打击下,匈奴军队几乎是成排成排的被射倒,伤亡人数也直线上升,不一会儿的时间就超过了千人。
原来这一次远袭,武安军带来的一万步军,就是为了预防和匈奴军进行正面的决战。不过高原知道,步军和骑军交战,鸳鸯阵的作用并不大,只能以连续不断的远程打击,才能让步军正面和骑军交战,因此高原这一次并没有带鸳鸯阵的士兵来,而是专程带来了三千蹶张弩兵,蹶张弩是这个时代射程最远的单兵武器,必须用脚踩着弩身才能将弩拉开,但每张弩的射程都高达一百五十米以上,这也是高原专门用来对付匈奴骑军的武器。
因此高原将三千蹶张弩兵分成五排,每排六百名士兵,进行五段的轮流射击,以保持对匈奴骑军连续不断的打击力。而且蹶张弩兵并非是釆用直射的方式,而是以一百名士兵为单位,采取略为倾斜的站位,形成了六组的倾斜交叉射击方式,使弓弩的打击覆盖范围便大,当然也只有蹶张弩超远的射程,才能使用这种打击方式,如果是用只有五六十米射程的普通弓箭,根本就没有办法形成交叉射击。
结果连续十几轮射击之后,匈奴军队就己经死伤惨重,但离武安军的距离并没有拉近多少。尽管匈奴人十分勇猛,不计生死,拼命的向并突击,但无奈武安军的箭弩射击网实在太过密集,而且连续不断,因此只能是连续不断的被弩箭射倒,根本就无法突破武安军的射击网。
在硬撑了十几分钟之后,匈奴军终于顶不住了,只付退了回去。而出战的一万士兵,回到主阵中的时候,只剩下七千余人。
而匈奴军的阵中,有不少匈奴士兵脸色发白,武安军的弓弩实在是太厉害了,每个人心里都在想着,如果刚才有自己参加进攻,能不能在武安军的弩箭打击下活下来呢。
头须见了,也不禁吸了一口凉气,也终于明白自己心里不安的来由,同时心里也在暗暗的饶幸,好在是自己在开始时谨慎了一点,并没有派出主力进攻,如果主力军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那么这一战也就不用打了。但现在匈奴军已是骑虎难下,连退军都没法做到。因为匈奴军一但退军,武安军就可以随后追击,匈奴军必败无疑。而匈奴军怎样才能突破武安军的箭阵呢?头须一时也无计可施。
在匈奴阵中的一侧,水心月等人也在对刚才的一轮交战品头论足,赵新苦笑了一声,向曹无伤施了一礼,道:“还是曹大人见识卓著,只从刚才的交战来看,匈奴军队确实是必败无疑。”
曹无伤也苦笑了一声,道:“这一招我可没有想到,没想到武安军的弓箭也会这么厉害,不在秦军之下,不过以后我们到是可以学着一点。”
夜无月皱了皱眉,道:“现在只说眼前的事情,以后的事等以后再说,你到是说说看,匈奴还有别的办法吗?”
曹无伤摇了摇头,道:“没有办法了,如果是其他各国的军队,还可以利用步军持盾牌挡箭,层层推进过去,但匈奴全是骑军,盾牌也不是很多,因此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夜无月道:“那么匈奴军队能不能避开中路,从两翼包抄上去。”
曹无伤道:“如果武安军全是步军,或者只有少量骑军,那么匈奴军釆用这种避开中路,两翼包抄的战术,到是可行,但现在武安军阵中也有两万骑军,就算是进行正面交战,也不在匈奴军之下,因此匈奴军用两翼包抄,也不会有用的。”
夜无月呆了一呆,也彻底无语了。
水心月道:“这么看匈奴人是一点办法也没吗?”
曹无伤道:“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的用小股军队发动进攻,诱使武安军不停的射箭,因为这一次武安军是轻装出击,不会携带过多的辎重,每名士兵随身所带的箭矢不会太多,等到武安军的箭矢都用完了,自然也就是匈奴军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了,不进到了那时,匈奴军队的损失也不会少,绝对会超过一半,甚致会更多,因此双方最后决战,匈奴军的胜机也并不大,也许就是武安军的目地。”
水心月点了点头,道:“胜机不大,但也总比一点都洠в幸茫辽僖材苋眯倥雍煤玫拇蛞徽蹋退闶鞘淞耍彩涞耐赐纯炜欤恢掠谑涞梦盐涯夷业模凑颐且仓皇窍蛲沸虢ㄒ椋娪貌徊捎檬撬氖虑椤D忝撬凳遣皇悄兀俊
赵新赶忙道:“大人所言极是,我立刻就去向头须建议。”
第二六四章 匈奴的反扑(三)
听完了赵新的话之后,头须也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心里当然知道,赵新的建议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法,否则就是武安军的弓弩这一关,匈奴就过不了,不把武安军的弓箭耗光,匈奴根本就没法击败武安军,更不用说是夺因乌梁素海的营地。
但头须心里同样十分清楚,如果采用赵新的建议,就意味着将用大量的匈奴人性命,去消耗武安军的弓箭。尽管这一次出战,绝大多数匈奴士兵都是保定了死战的决心,但与武安军死战和让匈奴人去送死,是两回事,何况在匈奴人当中,还有一万多人都是十多岁的孩孑。
尽管头须这次把这些匈奴少年都带来了,但他的目地只是让这些匈奴少年来凑个人数,显得军队多一点,但不是到了关建的时刻,头须也并不打算让这些少年去和武安军拼命,因为头须也湥С庑┬倥倌昕啥际切倥奈蠢矗褪前亚嘧衬甓计垂饬耍灰倥倌昊乖冢涣思改辏人浅沙て鹄矗倥陀挚梢孕似穑绻庑┬倥倌甓妓涝谡庖徽街校敲葱倥陀锌赡苷娴脑笊恕M沸肷砦倥挠蚁屯酰膊荒懿晃倥奈蠢醋畔搿
只是除了这一招之外,自已确时没有别的办法,而现在这个局面,请退军也退不了,因此头须思绪再三,也只能一咬牙,决定豁出去了,于是立刻下令将所有的少年都排除再外,将老人和青壮年妇女都集中起来,分成三批,轮翻向武安军的阵列发动进攻。
武安军当然不会因理会匈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