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征途-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王剪下令,首先命前排左侧的方阵出击,向联军的阵式发动进攻。
  这个方阵的主将是羌瘣,接令之后,立刻率军出列,向联军迫进而去。
  高原见了,也立刻下令,前排两个方阵右侧的一个方阵也越众而出,迎战了上去。
  这个方阵是由楚军组成,主将就是项梁,原来经过了几天的休养之后,他的棍伤也己经好了,于是也跟着背嵬军一起赶到大梁,经过了这几天的经历之后,对项梁的触动相当大,毕竟入魏之后,一直都是代军在对秦军做战,而且还连续取得了好几场胜利,无论是大胜小胜,但都是胜利。而楚军不仅毫无做为,在争夺荥口的时候,楚军还小小的丢了一回人,因此项梁也憋了一口气。
  来到大梁之后,项梁也积极的向高原请战,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能够和秦军大战一场,也诀明一下楚军和自已的实力。于是这一次出战,高原也任命项梁为一个方阵的主将,而且在第一战就命项梁的方阵出战。
  得到了命令之后,项梁也十分兴奋,立刻下令楚军出击,迎向秦军。
  四百多步的距离,差不多有近六百米,因此双方要接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在大梁城头上的床弩和抛石机首先进入打击的距离,于是也纷纷开动,手臂般粗细的弩枪带出可怕的呼啸,投石机抛出数十斤重的大石,从空中落下,打击秦军。
  弩枪的劲道相当强劲,一支弩枪往往可以穿透二三名士兵的身体,就连盾牌都阻挡不了,而一块大石从空中落下,可以将士兵砸得筋断骨拆,血肉模糊。
  不过面对床弩、投石机的打击,秦军丝毫不畏,仍然坚定的向敌军推进。只留下死去同伴的尸体躺在地上。但秦军并不是一味的被动挨打,随着双方距离的接近,进入到了弓弩的打击范围,秦军中间的一千名弓弩手纷纷开弓放箭,向楚军射击,尽管打击的威力不及床弩、投石机,但密度要强得多,尽管楚军纷纷举起盾牌来遮挡,但还是有不少弓箭从盾牌之间的空隙中落下,射中楚军的士兵。
  双方阵亡的人数都在迅速的上升,但这时两军的距离也巳经拉得很近,前排的士兵们都扔掉了手里的盾牌,双手紧握着,小跑着前进,而且越跑越快。就像两道巨大的海lang,在接近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着气势,最终狠狠的撞击到一起。
  顿时枪弋、短剑、盾牌互相撞击,士兵发出怒吼,枪尖刺入身体,短剑撞破甲胄,盾牌猛烈的碰撞,有的士兵倒下,有的士兵还在奋力的死战,战场的气氛顿时推向了最激烈的程度。
  项梁还是第一次和秦军交战,以前他只是在楚国和其他的附庸小国作战,一直都相和秦军较量一番,因此这时也十分兴奋,手使一支长戟,带领着身边的楚军奋力向秦军攻击,长戟连连挥出,每一击都带出一声暴吼,一连刺死了数名秦军的士兵。而他身边的数十名护卫也都是项氏一族中的勇士,个个勇武过人,这时人人奋勇,只杀得秦军纷纷倒地身亡。
  如果是和楚国的附庸小国作战,只他们这么一冲,就足以将敌军冲散。但秦军的顽强远远超出了项梁的预想,前仆后继,死战不退,而其他的楚军没有他们这么几个强手支撑,也同样被秦军杀死了不少。
  不过现在楚军的士兵确实都憋了一口气,毕竟大家是一起来到魏国的,但代军却出尽了风头,楚军毕竟也是有尊严的,当然也想在战场上好好的表现一下。因此尽管秦军顽强,但楚军也丝亳不弱,一时双方打得势均力敌,难分上下。
  高原在阵后看着,也不得不承认,楚军的战斗力确实十分强劲,如果真的情绪上来了,绝不在秦军之下,甚致和南阳军都有的一打。不过高原也看得出来,楚军是靠一股气势支撑,和秦军相比,缺少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军纪,但组织和军纪是任何强军的基础,说起来简单,但真的要做好,却并不容易。因为打仗不能只靠情绪,还是需靠全军的组织和纪律。因此这股气势一泄,楚军也就离败阵不远了。不过趁着现在楚军的势头正劲的时候,先耗一下秦军的锐气。


第三八二章 联军作战(下)

  高原站在战车上,丝观全局的指挥着战场的战斗,不断的通过旗帜、号角、金鼓等等信号,传递给战场上的士兵,指挥着士兵的进退,攻防。
  而在度过了最初的兴奋期以后,楚军的劲头渐渐退去,而且毕竟是以少战多,因此逐渐的陷入了下风,尽管项梁奋力死战,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被秦军逼得连连后退,看样孑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于是高原也十分果断的下今,让一个方阵的魏军出战,增援楚军。
  魏军的战斗力其实和楚军差不多,只是没有楚军那么情绪化,不过因为在战前魏军的斗志也被激发了起来,而且也有楚军在前面顶着,因此也奋勇的冲杀上来,和秦军作战。而见有援军上来,楚军顿时稳住了阵脚,并且又激发起了斗志,再加上又有魏军的帮助,在人数也占有优势,于是将把战局拉成了平手,并且渐渐的又占据了上风。
  不过在这个时候,秦军组织纪律性强的一面也体现出来,因为见到对方的兵力比自己多,秦军立刻由进攻改为防守,但却并不退却,仍然坚持与楚魏联军激战,并且表现出十分顽强的斗志。而且无论楚魏联军怎样进攻,但也都无法攻破秦军的阵列,战局也形成了僵持状态。
  双方激战了一个多时辰之后,秦军的阵中号角吹响,交战的秦军立刻潮水一般的后撤,而弓弩手们分列在两侧,以弓箭掩护大队秦军撤退。魏楚联军本想追击,但被秦军的一阵箭雨射倒了一片,其他的士兵也都顿时停步不前,于是双方拉开了距离,让秦军从容的撤退。
  而这时秦军阵中后另一个方阵也越众而出,加入到战场中。
  高原见了,也立刻下令收兵,让另外两个方阵的楚军、魏军出战,于是在战场上又展开了另外的一场激战。
  一直到日照中天的时候,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着,而这时战场上己经布满了双方战士的尸体,但活着的战士仍然还在进行着殊死的搏斗着。
  这时战斗己经进行了两个多时辰,双方的士兵或攻或守,或进或退,应该说双方都表示出十分高昂的斗志和无畏死战的精神,展开了一波又一波持续不断的狂攻猛击,从远距离的箭射到近身的白刃格斗,甚致是赤手空拳的肉搏,此起彼继,无休止地进行着。军靴踢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双方互有伤亡,血染大地,尸横遍野,战况也进行的十分惨烈。
  而受伤的士兵也被抬到了阵后,进行紧急的救治,临时被征集来的百余名郎中也忙得不可开交,不停的为伤兵湥瓷丝凇⑸弦鹊鹊氖虑椤R┢贰撞肌⑶逅踩缌魉谎映侵兴统隼矗逑瓷丝谥蟮难计媒莱呛永铮こ呛尤境闪艘黄岛焐
  王剪在秦军阵中的高车上站立,对整个战场也看得十分清楚,过去他在战场上和楚军、魏军都交过手,十分湥С饬街Ь拥恼蕉妨Γ谇鼐挠∠裰形壕揪褪遣簧跻换鳎蛘趟淙槐冉锨樾骰樾饕簧侠赐旅臀薇龋慈狈θ途ⅲ鼐灰嵌プ〕那叭甯揪突嵋蛭挥泻缶⒍跤诶0堋
  而现在的战场,却大大颠复了秦军对楚魏两军的印像,尽管秦军一直都是以少敌多,但如果是在过去,楚魏两军决不可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早就该溃败了,而这一次楚魏两军不仅没有溃败,还能够压制秦军,迫使秦军只能以防守应对,这是自从信陵君之后,这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虽然王剪并洠в刑倒耙恢皇ㄗ哟斓囊蝗好嘌颍梢哉绞ひ恢幻嘌虼斓囊蝗菏ㄗ印闭饩涿裕彩智宄毫骄苡姓庋谋浠镜脑蚓驮谟谙衷诔毫骄闹鹘歉咴擅斓木樱比痪褪遣灰谎恕
  现在秦军只出动了两个方阵,而对方己经出动了四个方阵,但对方阵中最强的代军还没有出战,显然高原就是想先用楚魏两军来消耗秦军,等着合适的时机再将代军投入战斗中,以求一击得手,取得胜利。
  现在代军还有一个方阵,从阵列的形式来看,这就韩腾所说的那支可以对抗南阳军的军队,王剪在井陉一战中也见过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知道他们所用的阵法叫做鸳鸯阵。另外在左右两翼还各有一支骑军,代军骑军的战斗力,王剪同样是不敢小视,因此也可以断定,现在联军也同样保留了大半的战斗力,仅凭南阳军,并不能保证秦军的胜利。
  本来王剪的计划是,利用二到三个方阵的秦军拖住联军中实力最强的代军,等到将代军的体力士气消磨大半之后,再派出南阳军作突然一击,打乱联军的阵脚,取得全胜,而楚魏两军,基本不在王剪的计划之内,只用一个方阵对付他们就足够了。但王剪却没有想到,问题恰恰就出在楚魏两军上,竟然被他们拖住秦军的两个方阵,而且还能略占上风,这个意外也大大打乱了王剪的计划。
  当然,如果联军就是这样的兵力,王剪还是有取胜的把握,因为秦军还有主方阵的一万军队,但现在联军出动的兵力,会是联军最终的兵力吗?联军是背城列阵,不仅不用担心自已的侧翼,而且随时都可以得到城中的支援,何况就在大梁城的南北以外,还各驻扎着一支军队,尽管现在秦军的探子并没有发现这两支军队有动静,但王剪却丝毫也不敢大意。主方阵的兵力要留着应付意外的局面发生,因此秦军还能再投入战场的兵力并不多。而这样算起来,这一战秦军的胜算并不大。
  不过秦军这一战的目地只是试探一下联军的实力,另外是打击一下联军的士气,但并不是要彻底击败联军,夺取大梁,因为就算联军败了,还是能够退守城中,秦军现在还没有办法进攻大梁城。现在第一个目地基本达到了,第二个目地虽然达不到,但目前在战场上,秦军以少敌多,仍然可以保持不败,场面也算过得去,这个时候收兵,也不会影响秦军的士气。
  王剪用兵一向以谨慎为主,决不会明知没有胜算,还要强行硬撑下去。因此王剪也立刻下令,收兵撤退。
  而秦军虽然撤退,但却是退而有序,另外秦军在阵列还保留着大量的兵力,基本没有给联军追击的机会,因此高原也没有下令追击。等秦军整体稍退之后,双方各自派人到战场上收集自己士兵的尸体,然后秦军又退回中牟,高原也收兵退回大梁城去。不过在进城的时候,高原向士兵们宣称,这一战击退了秦军,取得胜利。因此联军是欢呼着进入大梁城。
  虽然高原这样做的目地是为了鼓舞楚魏两军的士气,但从场面上来说,联军确实是占据了上风,而且秦军是主动撤退的,因此说联军胜利,也不算是错。另外这一次出战的并没有代军,全是楚军和魏军,这两支军队一向都是秦军的手下败将,能够打出现在这样一个结果,确实是很不错了。对楚军、魏军的自信心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至少经过这一战之后,无论是楚军还是魏军,都不会再惧怕秦军,同时也对高原深信不疑。
  经过统计之后,这一战楚魏军队一共阵亡一千八百余人,伤二千余人,其中魏军占了六成,虽然伤亡并不算小,但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尽管不知道秦军的伤亡情况,但从场面上看,也不会比楚魏两军少多少。
  高原宣布获胜之后,立刻下令,加紧救治伤员,并重赏出战的士兵,对阵亡的士兵也给予重恤,同时严令守卫城防,不许松懈,然后又马上招集众将商议。
  等众将聚齐之后,高原才道:“各位,今天一战,各位的表现都很好,也让秦军知道,我们代楚魏联军的厉害,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守住大梁,保全魏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鲁仁杰忙道:“今天能够击败秦军,也是多亏了武安君指挥有法,而且代军虽未出战,但在后方坐镇,也足以吓破了秦军的胆了。”
  而众人听了,也都大笑了起来。
  但笑了一阵之后,众人才发现,只有高原面色如常,并没有一丝笑容,因此众人也都不由哑然止笑,看着高原。
  等众人的笑声停止之后,高原才道:“各位,今天一战,我们真的获胜了吗?”
  众人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儿,项栋才出列道:“武安君说的是,其实今天一战其实最多只能算平局,秦军是主动撤退的,并不是被我们击败的。而且秦军出战的兵力比我们要少,如果秦军出动和我们相同的兵力,恐怕未必是以平局收场。”
  项梁也出列,道:“不错,秦军的战斗力确实十分厉害,如果真的比起来,我们楚军,还有魏军都真不是秦军的对手,因此刚才鲁将军说得不错,这一战秦军会主动撤退,主要还是因为有代军在后面压阵。”


第三八二章 转战荥口

  虽然项梁以勇武自诩,但经过了这一战之后,总算是明白秦军的强捍,因此傲气也大大消退,同时也才明白,代军是多么不容易,因为代军数次战胜秦军,可都是货真价实的胜利,可不是这一战这样名议上的胜利。因此也不得不佩服高原,训练出来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
  高原笑了一笑,道:“各位太过奖了,其实我们代军也并不比楚魏军强,以前能够赢几次秦军,也都是各有原因,像今天一战,如果换了代军出战,结果也未必会比楚魏军好。我并不是要扫大家的兴致,只不过是想提醒大家,绝不能因为今天一战,就骄傲自满,低估了秦军。”
  项栋也连连点头,道:“武安君说的是,我们绝不能大意,轻视了秦军。”
  高原又道:“好了,不管怎样,这一战己经结束了,不过我们的任务是守住大梁,和秦军拼消耗,并不是要立刻击败秦军,如果毎战必迎,那就正好中了秦军的圈套,因此从此以后,我们将以守城为主,尽可能不要出击,和秦军打野外战。”
  众人也齐声道:“我等当谨尊武安君之命。”
  高原点了点头,道:“很好,不过我想经过了这一战之后,秦军也不会再来进攻大梁,因为大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如果强攻大梁,只会徒曾伤亡,我估计秦军下一步就会大举进攻荥口,夺入鸿沟的水源,然后以水灌大梁,因此明天我就动身去荥口,一来是防御秦军;二来也是视察荥口的防御工事,我不在大梁的时候,政务方面由安城君和子房先生付责,而军务方面,就由项大夫主管。”
  项栋听了,赶忙出列,道:“武安君,这样重大的责任,在下恐怕是承担不起,还是请武安君收回成命,另选他人吧。”
  其实项栋说的这番话并不是客气之谈,而是出于真心,因为现在高原己经成为整个大梁城的主心骨,一但他离开大梁城,会出现什么情况,谁都不敢保证。因此项栋也不敢轻易的答应带替高原在大梁城中驻守。
  鲁仁杰也出列道:“是啊,依在下来看,荥口不过是弹丸之地,那边有袁将军和苏将军主持大局,应该无忧,武安君还是在大梁坐镇为好。”
  高原摆了摆手,道:“项大夫不必妄自菲薄了,除了你之外,确实洠в腥四芄坏H握庋闹厝危虼四憔筒灰偻拼橇恕B辰膊挥枚嗳埃谒湫。垂叵档酱罅旱拇嫱觯潜咚淙挥性退战也磺鬃匀タ匆豢矗乙膊环判模慰銮鼐幢鼗崂唇ゴ罅海椅乙菜媸倍蓟岣匣卮罅骸!
  项栋听了,也就不好再推辞了,只好道:“既然武安君这样说了,那么在下也只有免为其难,尊命武安君之命,不过武安君离开大梁之后,大梁城中应该怎样布置,还请武安君明示。”
  高原笑道:“其实守住大梁并不难,只要小心防守,不要轻易出战,以大梁的防御力,完全可以挡住秦军,当然,秦军也许还会在详攻大梁,出动小股军队和秦军打几仗也可以,但规模不要大,兵力绝不要超过三千,就当是拿秦军来练练手屺。”
  项栋点了点头,道:“是,在下当谨尊武安君之命。”
  高原道:“好吧,希望各位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守住大梁城。”
  众人再次齐声道:“在下当谨尊武安君之命。”
  布置好了大梁城的事情之后,高原又招见魏増和张良,嘱咐了他们一番,让他们在处置政务之余,也不能放松对魏国这些世族大臣的提防。然后才带领着蕃勇军从大梁出发,赶奔荥口。
  出城之后,一行人马沿着鸿沟的南岸行走,高原也特意观察了鸿沟的情况。
  鸿沟并没有留到后世,因为鸿沟连通的是黄河,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在汉朝的时候,鸿沟的淤塞己经十分严重,汉朝曾多次组织人力物力清治黄河及鸿沟,但到了东汉末年,国力下降、战乱不断,国家再也无力清理鸿沟,因此汉朝以后鸿沟水运逐渐湮废。
  这个时候,鸿沟已经运行了一百余年,虽然还能引水航运,但河道己经大大抬高,水流量只有刚开凿时的一半左右,因此秦国如果要利用鸿沟水灌大梁,不仅要扩大鸿沟的引水口,而且还要湥Ю砗韫档乃溃⒓痈吆韫档牡贪叮肥凳且桓霾恍〉墓こ獭6约褐灰刈≤冢涂梢远暇銮鼐乃ブ啤
  另外,鸿沟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因为荥口和大梁之间相隔五十余里,中间基本无险可守,而且秦军的位置,恰好就在荥口和大梁之间,两地之间的来往十分困难。但有了鸿沟就不同,只要保留在荥口和大梁附近的桥梁,而将其他桥梁全都拆毀,那么在鸿沟的北岸行走,基本就可以保证安全了。高原刚到大梁的时候,向荥口送去一批粮草物资,走的就是鸿沟北岸。
  而且鸿沟还可以用来保护大梁的后勤补济线,虽然现在大梁城里的物资充足,但谁也不敢保证这一场战争会打多少年,长平之战可是打了三年多,因此大梁早晚都要依靠外部的补充,保留一条安全的补济线,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不过现在鸿沟的河床抬高,有不少地方都可涉水去河,尽靠鸿沟,是不足以挡住秦军,保护大梁的补济线。
  姜桓武和高原并马驰行,见高原的目光不断的看向鸿沟的北岸,也不禁笑道:“你总是看北岸做什么,难到是想过去看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