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个?太多了吧?”
“不多,不多,如果贵使不方便,我安排一座寓所,贵使方便的话就过去享受吧!”
在回去的路上。陆奥宗光心里稍稍放松了起来,觉得经过外交争取,事情还不至于太糟糕,没准还真能利用各国的力量将华夏军挡住了,倭国喘过这一口气之后,或许还能再次崛起呢。
陆奥宗光的第三站是鄂罗斯公使馆。
这是陆奥宗光认为比当今世界第一强大英吉利公使馆都要重要的一站。
因为鄂罗斯在离倭国最近的地方——海参崴有一支太平洋舰队。虽然只有三艘战列舰和十五艘巡洋舰的强大舰队,从数量规模上看,远不是华夏军的对手,但鄂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战争潜力几乎是无限的,可以从几千公里的边境线上随时威胁到华夏,如果鄂罗斯愿意和倭国结盟,则倭国来自华夏帝国的威胁,立即可以得到缓解甚至解脱。
基于这种认识。陆奥宗光去见鄂罗斯公使马古尔奇柯斯基的时候,显得小心翼翼的,将自己要说的话想了好几遍了,生怕做错了一个细节导致倭国就此万劫不复了。
马古尔奇柯斯基是个高大的大胡子,他一见陆奥宗光前来,似乎很是高兴,一个熊抱让陆奥宗光喘不过气来。
作为一个东方人,陆奥宗光对男人之间的熊抱实在没什么兴趣。他在马古尔奇柯斯基松开之后,便一开口就是单刀直入:“现在华夏帝国即将取代清朝。这是贵国的最好机会,如果给这华夏帝国站稳了脚跟,对贵国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马古尔奇柯斯基并不傻,当然知道陆奥宗光想要什么:“确实,这将来对鄂罗斯帝国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对你们倭国来说,现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说吧,部长大人此次前来,有什么好消息带来!”
马古尔奇柯斯基的意思是说。你们倭国想我鄂罗斯帝国救援,总得拿得出一点什么好处来吧,否则谁会无利不起早。
倭国大本营知道鄂罗斯的贪婪特性,早就经过讨论,要给予鄂罗斯一些好处,使得其出兵干涉,于是,陆奥宗光说道:“大倭帝国支持贵国占领满洲和华夏长城以北的区域,并直至大连旅顺建立不冻港军事基地,俯瞰太平洋,维护远东的和平。”
这已经是倭国非常痛心的决定了,本来在没有胡震出现的时空,倭国都视这些区域为自己禁脔,不容别国染指的,在倭国看来,这是很大的让利了。
“强大的鄂罗斯帝**队自然会去夺取这些地方,这不需要谁人送给我们!你们倭国现在非常危急,还说这些东西浪费时间干什么?”
马古尔奇柯斯基是说,这些地方又不是你们送的,这算什么好处?很显然,马古尔奇柯斯基对此很不满意。
“贵使别着急,我们还有礼物赠送!”陆奥宗光听到此话,立即陪着笑脸,从兜里掏出一张地图来,指着几个地方说:“这些地方可以交给贵国管理和驻扎军队!”
陆奥宗光所指的地方正是北海道以北、库页岛以南的南千岛群岛,也正是另一个时空的所谓北方四岛(国后岛、择捉岛、齿舞岛、色丹岛)。
趁火打劫是鄂罗斯的性格习惯,马古尔奇柯斯基知道倭国此时非常麻烦,现在不撕下几块肉来,那真的是对不起上帝了,他很不以为然地说:“就几个荒无人烟的小荒岛,能有什么作用?”
陆奥宗光急了,但囊中真的没什么可拿得出来的了,只好说:“还有高丽半岛,我国也可以全面交给贵国管理!”
“哼,高丽?虽然现在还有一点你们的倭**队在看守着,但那是华夏军志在必得的区域,就算你们叫出来,也要让鄂罗斯帝**队流血才能夺取的地方。”
“公使阁下,不是有一点军队在看守着,而是有大倭帝国六十七万大军在高丽半岛,那里的阵地固若金汤的!”
“固若金汤?失去了联合舰队,也就失去了后勤补给了,就算你们的军队再增加一倍,又能坚持多久?现在你们的六十七万大军恐怕连吃饭都有问题了吧?”
陆奥宗光在倭国最寄予厚望的鄂罗斯公使馆内的沟通谈话弄得不欢而散,没有得到鄂罗斯一点安慰性的承诺。
但是,陆奥宗光在离去的时候,马古尔奇柯斯基在他背后说了一句:“听说贵国的艺伎女人非常有艺术成就,能不能送几个来给我见识见识?”
这是明摆着的索要贿赂?
陆奥宗光听了一愣,尽管满肚子的郁闷,但不得不回头陪着笑脸:“公使阁下,既然喜欢,我马上送十个艺伎前来!”
“十个?太少了吧,这不足于领略贵国的艺术成就吧?”
“那就送来二十个吧!”陆奥宗光心里觉得和鄂罗斯这个贪婪的北极熊还有戏,只要他们继续贪婪,总是还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294章 倭国要卖国了()
回到外交部之后,陆奥宗光迅速汇总各路外交人员约见各国公使的情况,跟陆奥宗光和约见英吉利、米利坚公使的情况都差不多。
这些国家的实力比英吉利、米利坚实力要差很多,大多是口惠而实不至。
其中法兰西答应加强驻扎在安南的海陆军力量,并给予云南、广西的清军一些武器援助,期望清军能牵制一些华夏军的力量,减轻倭军的压力。
这法兰西的援助也算是聊胜于没了。
德意志在欧洲的工业实力已经超过英吉利,但态度暧昧不清,其公使只是说一定要加强远东的军事实力,届时视情况给予灾难深重的倭国一定的支持,其余说的都是一些废话了,从德意志那里得到援助的可能性不大。
而其他的荷兰、西班牙等国虽然对华夏公会恨得咬牙切齿,两个公使拍着胸口说要建议本国政府和倭国结盟,共同对付华夏帝国主义,但其国力不济,却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实际行动方案来实际支援倭国。
陆奥宗光不敢有片刻的耽误,立即跑到皇宫大本营去,向天皇和大本营成员汇报外交方面的结果。
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在联合舰队覆灭之后,还指挥着倭国海军几艘的老旧舰艇,实际上已经是无事可做了,听完陆奥宗光的汇报,忍不住第一跳出来提议:“建议将佐世保港口以一英镑每年的价钱,租给英吉利舰队驻扎,这可起到利用英吉利保护我国不受华夏帝国的威胁!”
桦山资纪说完后,会场沉寂了一阵。
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肃清了外国的影响,终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想不到最后还得走上受人控制的老路。
首相伊藤博文不得不附和桦山资纪的建议:“有英吉利舰队在此,量那华夏帝国还不敢与大英吉利帝国翻脸而为难我国,这样的话,我国就有良好的安全保障了,再过十年时间,便重新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一旦情况有变,仍有机会争霸太平洋!”
过了好一阵,明治天皇才很不情愿地点头:“看来只能如此了!”
明治天皇点头了,这件事情就算定下来了。
接下来是商议争取鄂罗斯军事援助的事宜,接回滞留在大陆的六十七万倭过陆军。
这六十七万大军是倭国大本营心中的隐痛,在联合舰队覆灭之后,如果这六十七万大军又覆灭在高丽半岛上,整个倭国九成以上的陆军将全部损失在大陆上,这是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损失。对于倭国的民心士气是毁灭性的打击,自明治维新以来冉冉上升的国势将戛然而止。
可以说,没了这几十万陆军主力,倭国将如同一个被剥去衣裙的女人,任人为所欲为了,也许倭国将永远在也没有机会崛起了。
倭国大本营所有人员都决心竭尽全力将这几十万将士接回来,但是,怎么样才能让鄂罗斯这头贪婪的北极熊出动海军呢?
陆奥宗光的判断。从马古尔奇柯斯基索取艺伎的事情看来,那贪得无厌的鄂罗斯北极熊还是可以争取的。关键是价码足够,如果鄂罗斯会军事介入,只要其海军一出动,滞留在高丽半岛上的六十七万倭国大军就可以趁势顺利回到本土,保护倭国本土就有了一定筹码了。
但抛出北方四岛的方案都不能满足鄂罗斯的胃口,一穷二白的倭国还有什么价码可以满足这头北极熊的?
如果和鄂罗斯进行谈判。那将是又是一场旷日持久、无休无止的扯皮大战,倭国六十七万大军还等得起吗?华夏军会给这个时间吗?
会场又是一阵可怕的沉寂。
其实,在座的人人心中都有了答案,但却都怕承担责任,怕千秋万世都背上卖国贼的骂名。在万人的唾骂中,自己和家人都不得好死,因此谁也不愿首先开口说出来。
最后还是平时御前会议不怎么开口说话的明治天皇用拳头重重地敲着桌子,开口说话了:“你们想想,鄂罗斯这头贪婪的北极熊最想得到什么呢?”
首相伊藤博文此时不敢推卸责任了,说道:“看鄂罗斯的历史,他们对土地天生就贪得无厌,他们的疆域土地已经足够广袤,看看他们的地图,就知道他们在太平洋最想得到的是一个温暖的出海口。”
明治天皇心中也有了答案,但他就是不愿自己说出来:“那爱卿的意思是?”
伊藤博文此刻已是万念俱灰,干脆说道:“割让琉球群岛和台湾岛、澎湖列岛、海南岛给鄂罗斯,虽然这些地方从未真正掌握在我国手中,但根据与清朝签署的条约,在法律上,台湾、澎湖列岛、海南岛已经是我国领土,现在割让给鄂罗斯,让他们跟华夏帝国死磕去。”
其实,伊藤博文心中还有一个最后一个价码底线:将大隅海峡以南的所有领土统统都统统割让给鄂罗斯,但他认为自己已经出卖倭国的利益够多了,实在不愿说出来了,如果鄂罗斯人非要割去,就让他割去好了,反正倭国本土还能保全就是了。
“众卿家以为首相大人的建议如何?”
尽管伊藤博文承担首相的责任了,但众人都把头低下去了,没人愿意说一句赞同的话,他们都知道,要挽救这几十万陆军,在东亚,鄂罗斯是唯一有这个力量的,英吉利就愿意出手救援,恐怕要十天半月才能出动海军,十天半月的时间,恐怕几十万倭军会饿死一半了,请鄂罗斯出手,则可以避免这个情况。
但倭国自明治维新以来,实施军国民教育,民心士气高涨,他们在这里说的每一句“卖国”话语要是流传出去,疯狂的民众有可能将自己全身骨肉生生撕碎了吃进肚子里去。
明治心里知道自己是天皇陛下,是大和民族万世一系半人半神的象征,不能主动提出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议案的,而这些重臣们也是不愿承担“卖国”的责任,顿时很恼火,再次用拳头敲着会议桌,大喝一声道:“你们都对这个提议表个态,究竟要怎么办?”
几个沉默的人不得不表态了:
“臣附议首相的提议,将这些地方割让给鄂罗斯!”
“臣附议!”
“臣附议!”
国事到如此,还能有什么办法,几个人只能表态同意,一起承担“卖国贼”的责任,而明治半推半就的表示:“好吧,既然众卿家都赞同这个方案,朕就同意了!”
一个倭国为了拯救六十七万倭军的不得不以割让土地为价码,来换取鄂罗斯出兵救援的“卖国”方案出炉了,但是,鄂罗斯这头贪婪的北极熊会出兵吗?
倭国大本营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御前会议桌上商议的任何方案,全都在胡震的算计之中,倭国的所有挣扎都是徒劳的,每一次挣扎只能将倭国推向更深的陷阱。
本书是在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的,请到起。点。中。文。网。站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第295章 屠城铁证()
胡震派核潜艇前去使出了杀手锏:截断倭国对外的海底电缆!
但这截断海底电缆并不是简单地截断,而是截断之后,使用核潜艇上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在两边都安装一个电子接收发射器,向核潜艇超级计算机系统发送实时电报,从中截取破译各国的情报,并且通过超级计算机选择性地发送一些假的信息,使两边的电台都觉得能接收到对方的信息。
虽然这迟早都会被人发现电缆已经被切断了,但这中间肯定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被发觉,这段时间足够胡震安排完成毁灭倭国的战略行动了。
这不但倭国人、欧洲人,甚至连华夏军内部所有人,都蒙在鼓里,只有胡震一人孤独地命令核潜艇完成这不可思议的超级电子战行动。
倭国大本营在向鄂罗斯公使发出割让土地的信息,电报发向莫斯科之后,但鄂罗斯政府方面却迟迟没有回复。
鄂罗斯公使马古尔奇柯斯基得到了陆奥宗光送来的艺伎、黄金,开始积极起来,一日三次电报莫斯科催促赶快出兵,否则就来不及了,如果倭国真的被华夏帝国摆平,鄂罗斯将在远东失去一个潜在盟友,这是非常不利的。
一天之后,莫斯科方面的电报回复了,内容却是很简短:“正在商议中,尚未确定!”
马古尔奇柯斯基只能等待和催促。
让倭国大本营心烦意燥的是,其他各国公使的回复都市本国政府正在紧急商议支援倭国的事宜,只是兹事体大。一时间还不能作出决定。
倭国大本营上下满怀希望。但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巴巴地等继续等待。
正当倭国正在进行外交斡旋的时候,胡震在旅顺组织了一场震惊全世界的新闻发布会。
有人跟胡震着急地建议,现在正是打击倭国,歼灭倭军的绝好机会,但是,倭军还有一大部分在华夏疆域的辽东境内,胡震并不想将自己的国土变成战场祸害老百姓,更重要的是华夏军还没部署到位。后勤一时间跟不上,还不能展开大规模战役。
而对倭国的轰炸的两千艘飞艇,虽然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但缺乏后勤基地,持续作战能力还上不去,现正在密锣紧鼓地建设威海、济州岛基地,还要强行登陆倭国鹿儿岛、种子岛建设飞艇基地。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实施,这空档正好用来做一个舆论的准备。
胡震将舆论上的准备,当作是一场特殊的战争,一场必须由他本人亲自出战的战役。
只要打好了这场战役之后。才能顺理成章地对倭国进行最惨烈的进攻!
西元1894年5月16日清晨,是日旅顺地区风和日丽。但今天这却是让很多人为自己看到的事物终生难忘的一天。
经过精心的准备后,来自全世界各国的记者、作家、撰稿人共六百多人一起集中旅顺城,在华夏军引导员的引导下,所有人首先然后聆听一百多位旅顺大屠杀幸存者的诉说。
一百多个大屠杀幸存者,分别声情并茂地哭诉了他们亲眼所见的倭军残酷大屠杀,其中残酷的细节让很多人不忍听下去。
大多数记者都认真地听着,并迅速做好笔记,但也有一些人不停向诉说者提出质疑的。
很明显,这些幸存者并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只是使用他们自己朴实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亲身经历罢了,面对不怀好意的质疑,他们情绪激动起来,好在胡震早意料到这种情况,安排了一些人在旁边进行心理情绪干预,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才稍稍平复了情绪,继续描述他们是如何在倭军屠刀中死里逃生的,并举出相当的证据,证明了他们的经历是真实的。
如果说胡震有可能安排华夏军在华夏人中找出一些人来作假哭诉的话,但在大屠杀幸存者中既有当地土生土长的旅顺人,也有九个外国的船员水手。
这些白皮肤的外国人不可能被华夏军收买了,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出来指证倭军的血腥屠杀。
这让很多本来带有偏见的欧洲记者再也无话可说。
接下来是参观倭军旅顺大屠杀的现场、罹难者坟墓、倭军屠杀工具。
此时,旅顺大屠杀过去的时间还不过两个月,很多证据都保存得很好,一些遇难者的尸体尚未完全腐烂,埋葬两万人的万忠墓甚至还在散发出淡淡的尸臭味,无声地诉说着倭军进行四天三夜的血腥大屠杀。
这些铁证极大地震撼了所有记者,很多人先是为倭军的血腥而目瞪口呆,回过神之后,便疯狂地使用照相机将所见到的一切大屠杀证据拍摄下来。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天色就暗淡了下来。
忙上忙下招呼记者们的顾元勋安排人员通知分散的记者要快点集中起来,说马上有重大新闻事宜要发布的。
顾元勋原是清廷的直隶候补道员,他跟随聂士成等人投向了华夏军这边,胡震指定此次旅顺新闻发布会由他来主持。
他并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也是由他来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并亲书“万忠墓”刻在一块石碑上。
一个欧洲记者用半生不熟的华夏语向顾元勋问道:“有神马重大事情要发布啊!”
“那请您到了会场就知道了!”顾元勋彬彬有礼的回答中略带神秘。
会场使用一道栅栏围起来,里面已经一片灯光通亮,一队华夏军肃立在会场周围,所有进去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所有用作攻击性武器的物品一律暂时扣押。
受到这样的对待,欧洲来记者们心里有点不高兴了,但见华夏本土的新闻媒体记者毫不在乎地接受检查之后,昂首进入了会场,欧洲记者又不知会场里会看到和听到什么神秘东西,如果因此失去独家新闻,那就太可惜了,于是都只好忍着情绪,接受安全检查后进入会场内。
待六百多新闻媒体人员全部进入会场后,主持人顾元勋宣布请华夏军总司令胡震将在现场答记者问。
记者群立即炸开了:这不是华夏帝国的皇帝吗?他要亲自出场答记者问,不用他答问了,他愿意出来见记者,就已真是一个轰动性的新闻了。
本书是和阅。文。集。团。起。点。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