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绪仔细一看,押送他那三个哭哭啼啼的女人的,果然是六个穿着华夏军军服的女兵,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胡震已经下了命令,留着这个傀儡皇帝对日后收拢清廷的几十万官僚的人心还有大用。没必要为难他,只要他不反抗和逃跑,对他和他的女人都要以礼相待。
对于胡震的命令,华夏军当然要百分之百执行的。
到了飞艇上,为了防止光绪自寻短见,将他绑在飞艇上,并且找来一个背包,让他背上。
光绪疑惑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降落伞背包!”
光绪虽然是一个傀儡。但毕竟当皇帝惯了,还是止不住好奇心:“降落伞背包?用来干什么的?”
“飞艇万一出问题了。跳下去的时候,拉开背上的降落伞就可以平安抵达地面!”
“啊,这是为了防止意外而用来飘到地面的!”光绪是很聪明的青年,听说一个“伞”字,立即想到了雨伞和蒲公英,他也略略放下心来。明白了华夏军现在并不想弄死他,于是对华夏军战士的要求也是很配合,飞艇顺利地升空飞走了。
但是兰州城里的清军不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被送到空中,在良弼的指挥下,集中兵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华夏军的阵地。
良弼知道华夏军的火器打得远打得准。因此他的指挥位置很是靠后,并且很隐秘,但哪里逃得过特战队狙击的火眼金睛,有人向马绍豪提出建议:“要不要现在干掉清军那指挥的将领?”
一击毙命是特战队狙击手的拿手绝活,但这一次却不同,马绍豪对胡震的命令心领神会,他当即对此建议予以拒绝了:
“总部命令我们在这里最大限度地消耗敌人,如果我们现在击毙了敌人的总指挥,敌人就会作鸟兽散,我们现在兰州的力量有限,哪有那么多兵力跑到大西北的荒原上去追击满天飞的敌人?日后要在广袤的西北土地上消灭这些敌人就更加困难了,现在千万不要击毙进攻意志坚定的敌人将领,让他指挥更多的敌人来进攻,死在我们的火力之下!”
马绍豪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送走光绪和其后宫的时候,让两艘飞艇起飞,但却同时让二十艘飞艇降落,给清军留下了光绪还留在兰州的迹象,吸引清军源源不断地向兰州城发起冲击。
以特战队六千人的兵力,完全可以将兰州城的三万清军驱逐出去的,只要守住城墙,兰州城将固若金汤,但马绍豪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守住城内部分街道阵地,让清军觉得有利可图,源源不断地将兵力投进来送死。
果然,清军将领良弼不知道华夏军的图谋,还以为是华夏军的疏忽,指挥清兵死死守住城门,然后一**地向华夏军发起冲击,却无一例外被击退。
良弼非常着急,派快马通知城外的教派骑兵赶来协助,要抢回光绪和后宫。
那些教派武装听说要抢回皇帝,以为这次真的有利可图了,卯足了劲头,不顾一切地向兰州城冲来。
这些教派武装武器比清军要差,但却比清军八旗强悍多了,冲进兰州城,连马都不下,便在狭窄的街道中挥着马刀直接冲向华夏军的阵地。
“啧啧,不怕死的送死的来了!”马绍豪在望远镜里看的很清楚,对于这种精神上似乎无限强大的教派骑兵,只是嘲讽了一下,便下令:“既然来了,就一个都不要放回去了!”
战马动作虽然很快,马刀虽然很锋利,但是,哪里是现代化火器的对手,凡是不顾死活冲锋的骑兵,全部被突击步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打翻在阵地前几十米的距离内。
“天门开了,冲啊!”教派武装对死了几个人毫不在乎,他们还蛮高兴的,因为死了就意味着上天堂去享福了!(。)
第317章 西北大血战()
在极端的宗教思维支撑下,这些教派骑兵高呼着“x主万岁”,滚滚而来,却被特战队炽热的火力打倒一批又冲上来一批。
清军指挥的将领良弼见此情况大吃一惊,他甚至有了命令不要冲击的念头,但最后还是压抑下去这个念头了,任由这些教派骑兵继续冲击,他的打算是使用教派骑兵将华夏军特战队活活撑死。
受到教派骑兵的猛烈冲击,身经百战的特战队员今天也算是大开眼界了,打到后面甚至连想一下的思维都几乎停止了,唯有麻木地扣动扳机射击,将暴雨一般的子弹向教派骑兵泼过去,打翻一批又一批的教派骑兵。
教派骑兵倒在兰州街头的人马尸体越来越多,但后面的人还在悍不畏死地冲上来。
见此情形,马绍豪也暗暗心惊,他本人已经很久没有在战场上开过火了,今天的也亲自操起一挺重机枪,向教派骑兵猛烈扫射。
打到下午时分,特战队虽然伤亡微乎其微,但弹药已经不多了,眼看就要使用白刃格斗的手段了。
那些教派骑兵也察觉到对方阵地的火力突然减弱,便猛然加大了冲锋的力度,逼得特战队被迫收缩阵地,使用街垒障碍来阻拦教派骑兵的冲锋,很多战士被迫使用短射程的手枪来打击骑兵。
教派骑兵开始跳下马来,利用街道的地形地物掩护,缓缓向特战队的阵地逼近,形势顿时危急起来。
幸好,此时空中出现了华夏军的第二梯队两百多艘飞艇,带来了两个团五千人的部队,更重要的是给特战队运来了六十万子弹。
部队尚未着陆。子弹先投掷下来。
特战队面对敌人的火力立即又开始密集起来,将逼近到几米范围内的教派骑兵打了回去。
飞艇群放下部队着陆后,也没闲着,要使用飞艇上的武器打击教派骑兵,但却被马绍豪阻止了:“不要使用飞艇打击敌人,不要吓跑了这些敌人。我们要放长线钓大鱼,让更多的敌人冲来送死!”
这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战术思想。
华夏军的基层人员难于理解,而敌人更是想不到。
天黑之后,教派骑兵看不清兰州城里的惨烈情况,只看见兰州城燃起熊熊火光,并且城门大开的,在军官的指挥下,源源不断地冲进城门去。
一天一夜的时间,兰州城附近的五万教派骑兵都来了。其进入兰州城之后,在华夏军炽热的火力下,只有一个字——死!
到第二天天亮之后,人们才发现,兰州城内尸积如山,五万大西北的教派骑兵伤亡了八成,在良弼指挥下,三万多八旗清军倒还有近半幸存。
此时。华夏军的第三梯队五千多人乘坐飞艇,携带大量弹药。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已赶到兰州的上空。
兰州之战的总指挥马绍豪见时机已经成熟,命令等待多时的飞艇出动,封锁清军的退路,华夏军三个梯队一万六千多人一起冲出城外去追杀清军。
良弼眼见华夏军势不可挡,赶紧命令残余的八旗军撤退。但此时哪里还来得及撤退。
华夏军又是经过一天的追击,歼灭了大部清军,良弼也在混乱中被击毙。
本来,兰州这一战至此应该结束了,但是。华夏军却发现还有很多教派骑兵疯狂地从四面八方杀来。
碰到这种情况,马绍豪觉得莫名其妙,经过一天的血战,又击毙了成千上万的教派骑兵,才弄清楚了情况——原来,这是慈禧定下的脱身计策。
慈禧侥幸跑出兰州城之后,为了掩护自己能顺利脱身,她命令铁良派出几百个快马传令兵,起草了一道圣旨,用一个伪造的国玺印章盖下去,通知西北各地的教派割据势力,许下了许多根本无法实现的封赏承诺,要他们赶紧去兰州城救驾。
这些教派势力头头们,早有脱离清廷自立的念头,看到了那些皇帝许下圣旨封赏承诺,不认得国玺印章其实是假的,仿佛见到了天上掉下的馅饼,竟然不管不顾地出动骑兵冲向兰州城救驾。
这个消息报到京城的华夏军总部去,胡震觉得这是一个消灭西北割据势力的绝好机会,于是,命令指挥统一西北的欧阳宇亲自率领第四梯队四千余人,并携带大批的弹药补给,乘坐飞艇连夜赶到兰州,指挥迎战三十万西北骑兵的血战。
这些西北骑兵,受到极端宗教思想的洗脑,完全不知道一个死字是怎么写的,以绝对的兵力优势,一批批地冲击兰州城防阵地。
欧阳宇和马绍豪指挥的华夏军两万余人,仍然放弃防守城墙的做法,故意露出很多防御上的破绽,吸引那些不知死活的骑兵前来进攻。
结果这一战又打了十九天。
华夏军从空中不停地调来兵力和弹药辎重补给,最后兵力增加到了五万多人,让三十万骑兵损伤了超过一大半。
饶是这些受到极端宗教思想洗脑的人员,也顶不住如此大的伤亡,在华夏军恐怖的火力之下,残余的立即土崩瓦解,在华夏军的陆空联合追击下,又损失了不少,最后还能逃回去的不足两成人马。
这一战惊天地泣鬼神,西北的教派武装几乎被消灭殆尽,残余的几万人马再也没了胆气与华夏军对抗,华夏军开进广袤的西北,再也没了多大的阻力。
但是,这一战也有一个不好的结果,那就是始作俑者慈禧太后在铁良带着万余八旗清兵的簇拥下,消失在西北的茫茫群山和戈壁中,华夏军派出飞艇和飞机,都无法搜寻到她的踪迹。
除了胡震觉得这是有点麻烦之外,华夏军中对此都很不以为然: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太婆,带着战斗力根本不行的八旗军,还能干点什么?
谁知这个老太婆的心机谋略还真的不简单,她的逃脱是一件带来极大麻烦的事情,对后来的世界各国政治格局发展形成了重大的影响,有上百万人因为她的存在而失去生命。(。)
第318章 李鸿章归新朝()
华夏军在兰州捕获了光绪皇帝和他的一后二妃,并且歼灭了清军最后的主力及其西北的割据势力,已经奠定了统一华夏的大好局面,剩下的就是华夏军走路向西北新疆、西藏、蒙古等边疆进军便可完成最后的统一了。
此时的西南方向,汉人占据优势人口数量的省区,基本上没费多大周折,那些原清廷的官吏和清兵,早就全部倒向财大气粗的华夏军。
至此,在内部统一整个华夏已经是没什么障碍了,华夏军和华夏公会的内部,急着要胡震赶快登基的呼声高涨起来。
但胡震似乎并不是很着急,他将登基的事情交给华夏公会的李浩然等一大帮老头子去准备,他这几天要一一接见清廷中的几个大官僚,如果能够延揽他们为新朝服务那将是最好不过的,毕竟现在能协助胡震治理国家的人才实在不多。
但胡震似乎并不是很着急,他将登基的事情交给华夏公会的李浩然等一大帮老头子去准备,他这几天要一一接见清廷中的几个大官僚,如果能够延揽他们为新朝服务那将是最好不过的,毕竟现在能协助胡震治理国家的人才实在不多。
以下是防盗版内容:
各位读者请原谅!
《超级大华夏》是作者光照929和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的。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请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请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请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站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请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请到站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请到站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请到站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请到站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站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请到站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
感激你的支持和关注!叩首谢谢!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请大家支持正版文章,到起。点。中。文。网订阅《超级大华夏》书号3678920,作者将努力写好这本书,谢谢啦(。)
第319章 收服张之洞()
在胡震未来的构思中,清末除了李鸿章之外,还有一个人非用不可的,此人就是号称清末“财屠”的张之洞。
张之洞是清末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他才华横溢,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清廷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但这不是他的全部,更重要的是他做出了别人未曾有过的杰出贡献:
先是清流派重要成员,但后来却成了洋务派的领袖,为中华民族重工业、轻工业及近代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任湖广总督期间,先后开办汉阳铁厂、湖北兵工厂、马鞍山煤矿、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等重业企业,奠定了华夏大陆的工业基础格局,以致有太祖“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的说法;他对欧洲强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但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激进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张。
他为官多年,但却十分清廉,家有薄田若干,生前死后不增一亩,但因公创设新式工厂的巨大资金采取“中饱”、“私规”的方法进行募集(如抽签捐款),又得罪了很多富商,致使树敌颇多,毁誉不一,甚至毁多誉少。
张之洞作为晚清政治界、思想界、经济界和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胡震构思的大架构中是一定要使用他的。
但要重用此等经国人才,却是不能随便轻慢的,胡震经过精心策划一番。才采取行动去拜访张之洞。
和李鸿章一样。张之洞事先并不知道胡震的身份。
“张大人。你的文章天下闻名,我这里有一本书,想请你过目指点一番!”胡震一见张之洞,其他话都不说,便直接掏出一本薄薄小书递给他。
“什么书?”张之洞疑惑地看了胡震一眼,接过小书急速地翻阅起来。
张之洞翻完之后,急问:“这是谁写的?”
“这是我涂鸦起草的,可否请张大人评点评点一番?”
听说要评点文章。张之洞也不管面前这个胡震是什么身份,直接开讲了:“文章中的道理讲得很是透彻,不错!很不错啊!特别是这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真心不错,但只是语句文采却很是一般般,不过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也已是非常难得了……”
其实,胡震拿出来的文章正是张之洞自己写的《劝学篇》,在另一个历史时空中,那还得三年后才成书的。完全是说到老张的心坎里去了,难怪他连说三个“不错”。只是胡震拿出来的部分,故意作了一些删节,甚至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