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忠武公传奇-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了,还只是个新都尉,撑死了一个正科级,连自己都养不活。自从他的堂妹杨玉环得宠于玄宗皇帝之后,便一下子飞黄腾达起来,身兼几十个职务,党政军民学尽在他的掌控之中。为了媚上他还干脆把名字也改做“国忠”,最后还被破格提拔为宰相。杨氏一门除了“一相一妃三夫人”外,三省六部的衙门里到处都是杨家的子弟和门生。反正是在大唐朝的玄宗年间,名为李唐,实为杨唐。

当朝国舅监察部长亲任专案组长,举国上下对李白便都有些同仇敌忾了。专案组大搞群众运动,凡是李白到过的地方都召开了群众检举揭发控诉大会。凡是李白认识的人,都被专案组专门约谈,反复启发,要求回忆李白自小学一年级起,说了哪些反动的话,写了哪些反动的诗,做了哪些反动的事。于是,少年李白有了破坏农业生产的罪行,因为他有过偷瓜打枣的行为。青年李白是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惯犯,因为他喝了酒总要跟人比剑,初到长安的时候,还加入了黑社会。道德品质败坏,经常耍流氓自不必说,甚至还交结胡匪,妄图颠覆伟大的大唐帝国政权的罪行也是证据确凿。几个月后,杨部长就带着专案组,用马车拉着李白专案的调查材料和犯罪证据到华清宫来,向玄宗皇帝作专题汇报。

忠武公应玄宗皇帝之邀参加了李白专案汇报会。会上杨组长亲自向玄宗皇帝汇报。根据他的汇报和专案组的调查结论,那李白就是一个头顶上生疮脚底下流脓的大坏蛋,是大唐朝天字第一号阶级敌人,处以“凌迟”极刑理所当然。忠武公实在听不下去,就质问杨国忠道,杨组长,少年时代偷瓜打枣的事谁没干过?这也算是破坏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剑客论剑明明是切磋武艺,到你这里就成了图谋不轨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针砭时弊本来是忧国忧民的体现,你却硬要扣上反政府的帽子是何道理?我大唐朝本为开明盛世,你这样亵渎文学,闭塞言路,构陷他人是何居心?是要毁了开元盛世李唐江山吗?

杨国忠当时权炽一时,脸上自然挂不住,便发威作势,叱责忠武公道,忠武公,锄奸除恶,稳固国本是我们监察部门的本职。你是一个劝农使,凭什么指手划脚?¨。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

忠武公反诘道,职位高低,职务不同,只是革命分工需要。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共建繁荣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凡是不辨忠奸善恶,或蓄意挟私陷害好人的行为,我都有权力有责任坚决反对。

杨国忠恼羞成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不是反动言论是什么?他要为谁服务才得“开心颜”?抛弃糟糠,迷惑玉真公主用心何在?比国母为“汉宫飞燕”狼子野心何其毒也?这些都不是事实吗?

玄宗皇帝见两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还牵涉到自己的妹妹和爱妃。又看到一旁的杨大美人连荔枝也不吃了,眉黛深锁,委屈伤心的样子,病情立时加重,决然说道,不要吵了,暂且罢议。说完牵起杨大美人一起去泡温泉洗鸳鸯浴去了。

回到家里,忠武公越想越气,秉烛夜书,向玄宗皇帝上了一道《弹杨钊疏》。全文如下:

户部特置劝农使余最谨奏:

臣闻国有两危,内忧而外患也。外患犹如疮疥之疾,一目了然,对症下药,顷刻除之。内忧病在骨髓,恽然难觉,心腹之害也。

昔,庆父淫嫂弑君而致鲁难。赵高指鹿为马而使秦亡。梁冀专权,毁中兴盛世。董卓乱政,衍曹魏代刘。故,内有一贼,更甚十万寇兵矣。

臣观杨贼国忠,盗权窃柄,祸国殃民,乃天下之贼首也。今钊已恶贯满盈,人神共愤。上天恐奸臣坏皇上圣治,而屡示灾变以警告。去冬雷声不绝,今夏又雹如鸽卵。近年地震频乃,堤圩溃决,日月交食,皆天怒也。占云:奸臣专权。皇上宽仁,无有警觉,臣心忧焚,夜不能寐。谨以钊背逆窃权之八罪陈之。

杨贼国忠,实为则天大圣皇后“面首”易之子也。“五王政变”,易之伏诛,名声狼藉,家族衰颓。其母“拖油瓶”再蘸杨门。至贵妃宠于圣上,乃改弦易张,投机取巧,叛祖离宗,罪一也。

钊自幼品行恶劣,心不向学,嗜饮好赌,告贷无休,为乡族所不齿。流窜西蜀,混入军中。张宥治军严明,屡受鞭笞。时蜀州司户谥兵部尚书杨云琰卒,钊护柩长安,无视人伦,暗与妹通。所谓虢国夫人者。罪二也。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欲保爵图迁。钊为虎作伥,携蜀锦千匹,钱万缗,贿通虢、韩、秦三夫人,得金吾兵曹参军爵,罪三也。

臣工应以勤奋务实为己任。然钊贼为国理财却弄虚作假,变卖州县府库,丁租赋贡,敛聚京城。虚报国库充盈,博取皇上欢心。一日三诏,使兼领十五职。罪四也。

其父乱朝纲,中宗诛之。钊念念不忘,窥圣上心悦之时,乞制昭雪,洗黑为白。又假言谶有“金刀”二字,名不宜时,乞皇上赐名“国忠”。然所言所行,皆逆非“忠”,罪五也。

钊目无法纪,私设推院,屡兴大狱,构陷太子,离间皇上骨肉。罪六也。、

身为辅臣,理应自律。然钊挟皇上之权,侵百司之事。三省六部面禀后方敢行文。稍有违背,立显祸端。事有裨益,功归国忠,若有纰漏,委罪于人。罪七也。

府第别院,百官奔走如市。黜陟者,人君之大权也,非臣属可以专私。三注三唱,程序严谨。而钊无视吏制,大权独揽,逆我者黜,顺我者陟。使陟者未及谢恩而先拜杨钊,黜者莫名其妙而迁怒圣上。罪八也。

凡此背逆,昭然若揭。然内宫畏祸而不敢言,外廷明哲而不敢奏。间或奸迹败露,又有一妃三夫人弥缝。更有无耻之徒,攀枝附叶,迭为呼应。故潜伏至今。

臣,天凤五年参加革命,凡七百余年矣。历汉魏晋隋唐,向眼不藏沙,油不溶水。感皇上知遇而不忍负,荷皇上再造而不能忘。故不避万死,为民请命。

想这道奏疏上去的结果读者诸君已经知晓。当时,玄宗皇帝病情愈重,已是沉疴不治,读了奏折脸色铁青。杨氏四美更是雨打桃花,泪水涟涟。都说家兄对大唐朝一片忠心,为了盛唐伟业呕心沥血,却反遭小人暗算。尤其是那个虢国夫人,更是寻死觅活,取出一道三丈白绫来,当着玄宗皇帝就要悬梁自尽,以明忠洁心志。倒是玄宗皇帝反过来劝慰四位美人不要动气,自有圣裁。四位美人才破涕为笑,一边两个,扶着老皇上去泡温泉洗澡玩去了。结果是,忠武公一折,不但没有弹倒杨国忠,救出李白,反而连自己也搭了进去。好在李白不受羁绊,早就“仰天大笑出门去”,离开长安,不知所踪。

正文三十八

好在玄宗皇帝不是一个暴君。李白“畏罪潜逃”,他也没有下令通缉。杨国忠说忠武公的《弹杨钊疏》是“无视大唐法度,迫害革命干部”,是典型的现行反革命行为。老杨利用手中的职权要判他“斩立决”。好在玄宗皇帝虽然病得不轻,但也有一些间歇性的清醒。他不但不画圈,反而把老杨臭骂了一顿。说人家参加革命的时候,你的十八代祖宗都不知道在哪里。伟大的光武皇帝是给他发了“丹书铁劵”的,“卿免九死,子孙而三”,你要判他死刑,是想陷我于不仁,让我遗臭万年吗?灰头土脸的老杨没有办法,只给了一个降职处分,免去忠武公劝农使一职,改任从四品的散官通议大夫。老杨阴险地想,你不是爱写奏折弹章吗?就让你天天坐在家里写吧,一直写到翘辫子为止。让老杨没想到是他自己倒先翘了辫子。这个从四品的散官通议大夫,忠武公一做就是几十年。直到德宗年间,他又好了伤疤忘了痛,说德宗皇帝的“两税法”是开历史倒车。结果龙颜一怒,一脚把他踢到海南岛去了。

前面说过,大唐朝的皇帝自玄宗而后,个个都是玩主。吃酒唱歌跳舞,扑克象棋麻将,无所不能。特别是打马上高尔夫,几乎是人人上瘾。这个时期,政局动荡,内外交困。先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另立中央。接着又是“泾师之变”,李希烈称楚帝,朱泚称大秦皇帝。最后就连盐贩子王仙芝、黄巢也骑在皇帝头上拉屎,要过一把当皇帝的瘾。国际上南诏、渤海、吐蕃、回鹘也趁人之危,屡织边患。宫廷内部,阉党专横。先是李辅国杀张皇后惊崩肃宗,后又陈志宏杀宪宗,刘克明杀敬宗。再往后,僖宗昭宗更是听命于权臣。所以说,在晚唐时期,就是做皇帝也不是个好职业,说话不能算数事小,怕就怕动不动还要一命呜呼。可能是政局如此,晚唐的皇帝们才不得不“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不负光阴。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忠武公流放海南琼州。开始的时候,当地派出所还要求他定期汇报思想动态。辖区内出了什么事,当局首先就要把他列做重点嫌疑对象。久而久之,再没有哪个衙门管他。就是几次特赦也没有人想到他。忠武公已是老态龙钟,心想一把老骨头总要叶落归根。大家都知道忠武公是个及其讲规矩的人,便主动找到派出所问能不能回老家去养老。这个时候派出所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任领导。所长问,你是哪一年流放来的?忠武公说,大唐德宗年间。所长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坚决反对。我们现在是伟大的南汉帝国,与伪唐朝势不两立。你是受伪唐朝迫害而流放,我们对你深表同情。现在我宣布,你自由了。于是,忠武公便又摊了几十张饼,象前几次一样,打了一个包袱,夹着一把雨伞,拿着派出所开的路引,径直回了老家江洲。从此躬耕陇亩,自食其力。

公元九百三十七年,李昇复立大唐,定都金陵。为重振李唐江山,烈祖广纳天下贤良,闻说忠武公闲居老家江洲,便礼贤下士,三莅江洲,延请忠武公出仕辅政。忠武公想,有生以来,历汉魏晋隋唐五朝,当属汉唐为盛。一听说烈祖有重振李唐雄心,便欣然领命,决心辅佐烈祖,再立新功。

烈祖李昇,立国之初,以继承唐祚为己任,实现天下一统为目标。广揽天下贤士,休兵罢战,敦邻睦里,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同时借助天时地利,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造就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比年丰稔,连年有余的良好局面。

及开元七年,烈祖驾崩,元宗李璟即位,政治军事外交上都犯了严重的错误,致使大唐帝国江河日下。一是自视强大,伐兵攻打东邻闽国,致使吴越、南汉顿生唇亡齿寒之感。二是自视富足,遇事喜欢用钱来摆平,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强国来攻就送钱送物,而最终结果却是去财又不能消灾。三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沉湎游乐、坐以待毙。及后主李煜治国,大宋王朝大兵压境,面对临头大祸,更是无所是从,病急乱投医。朝堂之上,大家一说要战,他便封官许愿。大家一说要降,他又痛哭流涕、借酒浇愁。没有主意的时候,干脆就躲到**,搂着大美女周皇后写一些淫词秽句,管它是国破还是家亡。

说起后主封官,忠武公真是痛心疾首。南唐后期,虽然只是一个偏安王朝。所谓的大唐帝国,明明只占着江淮流域的弹丸之地,但是,北到燕赵,西及关陇,节度使、刺史的设置还是一应俱全。因为地盘早在人家的版图之中,任职的时候只好自圆其说,开创性地使用“遥领”一词。后主痴人说梦,复国心切,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只要你敢说能够领兵御敌,就一定能够得到封拜。以至于当时的首都金陵,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州府的牌子。那些年,木匠的生意出奇的好,产品也十分的单一,主要是各个单位的牌子和办公桌椅。还有许多人有了官衔却找不到房子办公,只好把公章别在腰间,每天早上把办公桌摆在贡院门口的广场上办公,象小摊小贩一样,日头落山的时候再把办公桌搬回家。那些年,你走在街上不能看不起任何一个人,就连一个卖烧饼的也可能是个正地级。前面说过,东晋时期嵇中散的曾孙就是个正五品的铁匠。到了南唐时期就更不稀奇,就连天上飞的麻雀拉屎,不说一定落在正地级的领导头上,但落在正县级的领导头上那是毫无疑问的。职官位置没有了,后主就大封只有级别没有职务的散官。最后,散官更是多于职官,十羊九牧,毫不过分。

那些年,大宋朝的军营就扎在江北,国破家亡,危在旦夕,但举国上下还是“隔江犹唱**花”。今天一个宫廷派对,明天一个赏花诗会,后天还有一个马球邀请赛,及时行乐,歌舞升平。我这里有一份忠武公保留下来的开宝年间常州府举办的“太湖杯”马球邀请赛的开幕词。本来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却用了洋洋千言。这份开幕词既能佐证当时官员设置之滥,又能说明当时办事的繁文缛节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张三在此照录,诸君共享。考虑到各位大人均有嫡传,故除忠武公外其他人名隐去。原文如下:

尊敬的大唐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三军大元帅千古词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尊敬的大唐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后天下母仪千岁千岁千千岁;尊敬的使持节特进侍中太尉公尚书令遥领范阳河东节度使兼领镇江节度使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开国公xxx大人;尊敬的使持节特进侍中太傅公遥领朔方平卢节度使兼领宁国节度使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开府仪同三司开国公xxx大人;尊敬的使持节特进中书令遥领京兆河南府尹兼领京兆尹开府仪同三司右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上柱国大汉天朝光武帝敕封忠武公余最大人;尊敬的使持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遥领安西北庭节度使兼领清淮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上护军开国侯xxx大人;尊敬的使持节尚书左仆射遥领河西陇右节度使兼领保信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千牛龙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国侯xxx大人;尊敬的中书侍郎开府仪同三司遥领剑南节度使兼领奉化节度使正议大夫忠武将军上轻车都尉开国伯xxx大人;尊敬的左千牛卫大将军遥领安南都护兼领武昌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通议大夫壮武将军恩开国伯xxx大人;尊敬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遥领岭南五府经略使兼领安化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正议大夫明威将军袭开国伯xxx大人;尊敬的国子监祭酒遥领长乐经略使兼领镇南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中散大夫定远将军上骑都尉袭开国子xxx大人;尊敬的门下侍郎遥领疏勒都督府都督兼领昭武节度使朝议大夫宁远将军恩开国男xxx大人;尊敬的礼部郎中秘书丞遥领松漠都督府都督兼领永安节度使朝请大夫游击将军骑都尉袭开国男xxx大人;尊敬的太史令朝散大夫遥领安东都护府都护兼领百胜节度使游击将军xxx大人;尊敬的太学博士朝议郎遥领安北都护府都护兼领江都府尹昭武校尉骁骑尉xxx大人;尊敬的起居郎遥领安南都护府都护兼领江宁府尹奉议郎振威副尉xxx大人:

我宣布“太湖杯”马球邀请赛开幕!

读了这篇开幕词你有何感想呢?如果你要是再遇到一个副省级的演员和歌唱家,或是收到一张有十八个头衔的名片,或是听说某市政府有十八个副秘书长,你是不是还会大惊小怪呢?至于说卸去实职之后,当个什么巡视员、调研员之类,跟南唐那个时候比,那更是小巫见大巫。

在南唐的后期,在政府供职的官员职衔多的有几十个,最少的也有六个职衔。一个是本职,一个是兼职,还要按盛唐时的区划建制在别人的国家里“遥领”一个子虚乌有的职务。另外就是还有一个文散职务,一个武散职务和一个表示勋阶的勋职。这种吏制的弊端显而易见,甚至还要酿出许多祸端。

比喻说,按常理散职勋阶是与实职的品级基本相符的,但也常常有散职勋阶远远高于实职级别的现象。一是因为有许多干部虽然没有文化没有能力,但是有功劳。这些功劳也不一定就是军功,有的甚至就是在皇上落难时给了一个窝头。别看他在衙门里只是一个副职,但是勋阶一亮说不定就是个开国侯。二是因为勋阶可以世袭,长子等阶袭领,其他的儿子降阶袭领。所以说当时的衙门里,许多普通的办事员甚至是门卫收发,弄不好不是开国侯就是开国伯。三是因为职官有职数限制,就像今天,一个局只能有一个局长,但散官和勋职没有职数限制,那是专门用来给皇上做人情的。皇上一高兴,大到“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小到“儒林郎”、“仁勇校尉”,随时就可以叫吏部发文。要是皇上更高兴,你的实职明明只是一个正科级的下署令,他封你个正县级的宣德郎散官也不足为奇。这样一来,很多衙门里的首长级别还没有自己的副手高。单位里开会主官还要坐在副职的下手,有什么工作安排和事务决策,主官还要向副职汇报。特别是在大街上主官遇到比自己级别高的副职,还要下马下轿请安。只要是开大会,最头痛的就是搞会务的秘书们,常常是台上的座位比台下还多,而且台上的人总是因为桌牌的摆放顺序而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最终都把怒气撒在会务秘书头上。因此,还有为此而丢饭碗掉脑袋的。

在这样的吏制之下,最难做的官就是度支郎。平时有事的时候,大家都说,我只是一个散官,无职无权,这事做不了。所以当时官场上一些闲逸的散官还编了一首顺口溜:职官事官,一马当先。无论文武,没日没夜。散官勋官,吃酒聊天。初一报到,十五领钱。正如这首顺口溜说的一样,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户部都要踩断门坎。他们不但要求按级别发工资,还要求发各种补助津贴。比喻说,“遥领安西北庭节度使”,尽管他从来就没有去过西域,但是每年还要户部报销四趟车马费。其它的招待费、通讯费、营养费等更是名目繁多。甚至说那里还没有解放,属于白区,工作起来有生命危险,还要求发放惊吓费。如果度支郎不肯签字,他们就大发雷霆,说你个小小的度支郎,老子枪林弹雨建功立业的时候,你小子鸟毛都没长全,现在连开国伯都不认识了?或者干脆就拿着任命书去找皇上上访。质问皇上,你这个任命书还有用吗?还能擦屁股吗?在那个时期,从来不做事的人领起工资补贴来却比做事的人高几十甚至几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