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么吩咐的没错。”

    “这,”李鸿章有些惊讶,“菊耦不至于如此小气啊,”转念一想,不免释然,“毕竟还是女孩子家家的,也属于正常之事,不过这下子,可把袁世凯得罪了。”

    “老爷,那袁世凯不过是一个小人物,算不得什么,看在昔日吴帅的面子上,帮衬一二,是老爷您的仁义,若是不帮衬,别人也说不到您的头上,再者,咱们也并不是没有帮衬,这不是叫小的送了银子去了嘛?”

    李鸿章摇摇头,“银子是小,面子是大,这样子把话说给他听,别人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袁世凯是聪明人,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含义,”他突然觉得碗里的银杏汤失去了原本的滋味,放在了边上,“他是个人才啊,却有些桀骜不顺,需要磨一磨,不能打压他。”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就算是李鸿章对着盛宣怀,按照李三的记性,也未曾这样的推崇,“老爷,”李三隐隐有些疑惑,“袁世凯不过是无名小卒,为何老爷如此看重他?”

    “一个无名小卒能在朝鲜,没有新军支援的情况下,把局面这么维持下来?”李鸿章摇头说道,“日本人在朝鲜可是咄咄逼人的很哪,若不是他几次救了朝鲜国王和闵妃,只怕是现在,老早日本人已经是吞并朝鲜了,他手里的牌不多,却能打的这样的好,这是我看中他的地方,杀伐果断是都有了,就是一点不好,在朝鲜的影响,就连闵妃都和朝廷告状,”李鸿章虽然不是北洋大臣,可朝鲜的事儿,也知道的不少,“奢华无度,榨取朝鲜地方,这是跑不了的,所以这次的革职,也算不得什么,有功要赏,有过则罚,这到哪里,都是没错的道理,他这次革职,我没说上话,我也懒得说上话,这人还是要压一压的才好,”李鸿章喟然叹道,“我不是也被压了好一阵子吗?”

    李鸿章发着牢骚,李三却不接这个话茬,“那小的再去倚翠居一趟。”

    “不必去了,”李鸿章摇摇头,“今个已经得罪了他,这么晚再去寻他,岂不是显得老夫理亏?我虽然看中他,可他到底如今要靠我的时候多,我靠他的时候少,老夫这个架子,却不能倒了,何况袁世凯现在正是面子挂不下来的时候,估摸着正在生闷气呢,到时候起了冲突,叫外人看笑话,且不必理他,过些日子,你下帖子,请他亲自过来,我和他说几句话,这就掀开了。”

    李鸿章是为了将来北洋的事务在布局了,他现在管理威海的军港,差不多北洋水师一半的事情可以管到,但是这个管理权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若是将来来一个要权的直隶总督,那么自己半句话也插不上,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九、训政意向(二)给第一粉丝!!() 
现在自己插手北洋水师,一来是王文韶好说话,凡事他总是和稀泥过,愿意有人当差,他不操心就行,二来是兵部荣禄主政,昔日两人有同袍之义,这些事儿算不得什么,第三,就是最要紧的,慈禧太后对这件事情不反对,之前也说过,可以参与一部分的北洋水师事务,这才有现在自己管理北洋水师的局面,可这个参与到底不是主管,而李鸿章如今一心念念的就是想把北洋水师彻彻底底的接手过来,而不是现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

    说来也是可笑,力主疆防的左宗棠居然凭借水师大胜得以封王,而一直力主海防的自己,居然在南北洋水师里面,算不得上是最有权柄的官员,这实在是太讽刺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自己的资格的够够的了,慈禧太后也必然会给自己,若是自己想要的话,她应该也会给,可是,这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如何,李鸿章实在是不敢确定,他摇摇头,暂时不理会袁世凯,“接下去咱们还有要紧的事儿忙,袁世凯先放一边。”

    “是。”

    过了三五日的时候,天气终于开始升温变暖和了,原本四九城最多的风沙,现如今也少了些,空气之中有了一点水汽的湿气,不再和初春那样依旧的干燥,这一日,翁同龢正值休沐,故此在家中歇息,虽然之前甲申易枢被解除了军机大臣的职务,别的差事一直都在,如今还是在礼部当着左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他如今礼部的事儿,不太插得上手,但就翰林院和毓庆宫讲学的事情,就已经十分的繁忙了,加上他特意重视翰林院和毓庆宫讲学两个差事,哪一个都是顶重要的事情,今个是很难得的休沐,他也不准备出门访客,到底是帝师位份尊贵,又是赫赫的礼部堂官,如今要让他出门来拜访哪一位的人,也是不多了。

    何况今天有重要的事儿要商议,翁同龢等着他的学生们过来,已经安排好了茶水,日头也已经中移,可要紧的人这会子还没来,翁同龢隐隐有些诧异,这是为何,于是他吩咐自己的管家出去打探一二,到底是有什么事儿耽误住,不一会,管家就进来了,“黄老爷来了。”

    黄体芳是翁同龢的得意门生,素来最讲究风仪,但是今日必然有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情发生,他疾步走了进来,跑的有些气喘,倚在门边,不顾及形象的大声的说道,“老师,不好了!”

    “什么事儿大惊小怪的,”翁同龢不动声色,心里却是做好了警惕,果然黄体芳就说了一个让翁同龢闻之色变的消息出来,“李合肥,李合肥,上折子,请慈圣继续垂帘!”

    “本朝圣圣相替,自文宗皇帝以来,同光中兴之盛世,首赖坤德兴武备而图北海,办新军而克越南,理洋务而兴百业,听朝政而万民安,此乃皇太后之德政也,皇太后夙兴夜寐,朝乾夕惕,未有一日之安枕,才有如今煌煌天朝,气象万千之大观,如今中兴未办,诸国环伺,八旗、洋务等诸事繁杂之事不胜枚举,中枢之决断,不可委于其他之人,臣百跪奏请皇太后不复提撤帘之事,等到来日,再行撤帘。臣山东河南总督,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二等公李鸿章奏。”

    张之万读完了奏折,养心殿上一片静悄悄的,半点声音也没有,门口外头伺候的太监们似乎也知道今日商议的事儿,最为紧要,更是缩小了身子,靠着墙低着头小心翼翼的当差,李莲英垂着手就站在东暖阁的外头,不发一言,过了好一会,坐在外面宝座上的慈禧太后,才慢悠悠的开口了,“这个李鸿章,实在是胆大妄为,这中枢的事儿,也轮得到他一个在外的总督插嘴了?”

    “是,”董元醇开口说道,“李鸿章刚刚入京,就敢擅议中枢之事,应该好好申饬。”

    “只是,”董元醇继续说道,“他所言的道理却是没错,同光中兴,首赖坤德,这些年若是没有皇太后的一力操持,如何能够有如此局面?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臣的意思和李鸿章一样,也请皇太后,”他低着弯腰行礼,“继续垂帘,请勿再提撤帘之事。”

    李鸿章的奏折,实在是令这些人十分惊心,皇太后才在年初就再三下旨,不许任何人再擅议撤帘之事,此事已经成为定居,所有的人都认为皇太后的心意已决,可李鸿章,是明明白白的太后心腹,他的意思,是不是就是皇太后的意思?难道皇太后又转变心意了?

    要知道李鸿章才朝见了太后没几日!他就这样跳出来,是不是皇太后的意思?如今看着董元醇的意思,**不离十,就是皇太后的圣意了,礼亲王脑筋转的最快,他也出班附议,“皇太后,奴才觉得董大人和李鸿章的话,都很在理,外头的人或许还不知道,咱们这些军机处的人,那里不知道皇太后是最劳苦功高的,若是没有皇太后,就没有咱们如今的好日子,万岁爷到底还年轻,若不是皇太后帮衬着,只怕行事少了一点章法,所以,奴才也奏请皇太后垂帘。”

    其余的人也连忙跟上,“臣等奏请皇太后继续垂帘。”

    “既然说了我是劳苦功高的,怎么都不见得你们体谅我啊?”慈禧太后闲闲的拨了拨护甲,“本朝我都垂帘十六年了,日子差不多了,我也劳累的差不多了,俗话说,当家三年,猫狗也嫌,何况我都当家这么多年了,想必你们心里是烦的很了。”

    “绝没有这个意思,”礼亲王连忙说道,“奴才等人,绝没有此意。”

    孙毓文也连忙上前,“臣等和礼亲王都是一样的意思,请皇太后继续垂帘,等到日后皇上可以顺顺利利的治国理政了,皇太后再归养林泉之下,这才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

    给于儿天2、看云又看我、mypotato、陈硕爱王祖贤、伪森近霖之助、于是美德、吉祥尊的共同加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九、训政意向(三)给盟主天偌水!() 
慈禧太后微笑默然不语,“你们几个都是这个意思吗?”

    “臣等皆是此意。”礼亲王率领着军机大臣们鞠躬行礼。

    “好了,”慈禧太后开口说道,大家伙都是竖起了耳朵仔仔细细的听着,特别是孙毓文,一字一句的仔细听着,“大家伙的心思,我都是知道了,只是这凡事开头难,我昔日垂帘,也是什么都不会,这慢慢的摸索着,才渐渐的都会了,皇帝虽然年轻,但是勤奋好学,读书上进,朝政可以慢慢的学,想着按照他的脾气性格,只要耐下心来,日后慢慢的就会顺了,亲政的事儿,自然就不用再提了,我一言既出,就没有改变的道理。”

    孙毓文隐隐有些沮丧,皇太后的意思现在,说的很清楚了,这又是正式的一次表态,将他心里的一些想法全部打碎了,不过接下去他又听到了别的话语,“撤帘子也一定要撤的,我的年纪大了,事必躬亲,这日子是过得累极了,外头这些大事小事琐事,若是都要我去管着,我精神头不行,管不了,所以,这撤帘是一定要撤的。”

    说完了这些慈禧太后就请军机大臣们跪安了,今日没别的要紧事,显然,就算有,慈禧太后也兴致不高,今日的会议草草收场,于是军机大臣们都退了出来,礼亲王微微有些沮丧,他已经颇为适应了听从慈禧太后指挥,自己从事具体的工作,而不用自己去想接下去自己要如何处理一个新的问题,或者是营造出一个执政方案自己推行下去,他有自知之明,是没有这样的才干的,俗话说做生不如做熟,若是现状习惯了满意了,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去修改目前既定的状态的,礼亲王就是如此,他转过头,准备和孙毓文说着什么,只见到孙毓文脸上带着从容之色,他不免有些惊讶,孙毓文似乎对慈禧太后的态度的反应不太在乎,“恩,莱山?”他开口问道,“你的意思如何?咱们还要接着上折子吗?”

    “自然要上折子,”孙毓文笑道,“礼王,”他也就是在这样的当庭广众下公然说话,边上的各位军机大臣都仔细听着他说话,“皇太后的话大有深意,礼王难道听不出来吗?”

    “莱山你的意思是”

    “撤帘亲政是必然的,可皇太后也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大事小事一起料理,是必然管不过来的,这是没错的话,自然也有很有深意的话,王爷,”他靠近了礼亲王低声说道,“小事儿,亲政了都归属皇上,大事,难道不能设一个章程出来,让皇上请示皇太后,听皇太后的吩咐办?”

    礼亲王恍然大悟,他指了指孙毓文的鼻子,“到底是你们这些读书人,花花肠子最多,寻常的一句话里头,也能听出个一二三出来,既然你说的如此,那咱们就不算是媚眼做给瞎子看,得了,这事儿,就交给我,”他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接下去总要把这个事儿办好喽!”

    果不其然,礼亲王的号召力是很足够的,不过是稍微透了一点点的风声出来,外面的臣子都知道了军机大臣们的用意,还不用力上赶着巴结?又有李鸿章率先几日之间,奏请皇太后继续垂帘的折子如雪花一般的飞入到了军机处,又飞入到了养心殿,不仅仅是慈禧太后已经尽数知道外头的意思,光绪皇帝这些日子早已知道了这所有的事情。

    这一日在毓庆宫听课,他十分轻松释然的对着翁同龢说道,“外头的人心和朕的心思是一样的,都是想着亲爸爸继续垂帘几年,亲爸爸高瞻远瞩,总要多帮衬着朕才是。”

    翁同龢心里微微一叹,面上却是丝毫不露,只是微笑接话说道,“是这个道理,昔日英宗皇帝亲政之后,凡有大事都要请示皇太后,和皇太后商量着办,就像这承恩公崇绮被打一事,也是皇太后让英宗皇帝不得惩治恭亲王等人,这才容忍了下来,皇太后心胸极宽,不拘小节,是皇上学习的榜样。”

    这话说的有些不对劲,不过光绪皇帝这会子也没有想到什么,只是和翁同龢相顾无言,不一会,不知道如何,光绪皇帝说起了话,“翁师傅,外头的臣子既然和朕的心思是一样的,那朕应该如何应对呢?之前也和亲爸爸说过,亲爸爸却十分的不肯。”

    “皇上应该多在养心殿说几次,让皇太后知道皇上的心思才是,”翁同龢和无奈的看着光绪皇帝,人心如此,真真是无可奈何,所见之人,尽数是后党,皇上又是如此敬仰钦佩皇太后,将来就算是亲政,想要从这些洋务党人之间寻求到执政的可能性,继续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是继续帮着添油加火得了,“请皇上效仿勾践故事,卧薪尝胆,将国政慢慢的学习起来,将来必定能够让皇太后放心。”

    于是光绪皇帝又亲自在养心殿,陪着慈禧太后一起见军机的时候,郑重其事的复又提了几次,慈禧太后还是不肯,只是态度有了些软化,“皇帝我瞧着你很好,你办事,我放心,何须老婆子继续在后头,看着你办事?万万没有这个道理,你别听了外面那些人的话,横竖和你是不相干的,你安心等着大婚就是。”

    皇太后越是如此说,其余的人心里越是会多想,那么基本上,在光绪十六年的三月里头,除了寻常的政务之外,请皇太后继续垂帘的事儿,成为了最为主要的政事了,孙毓文见皇太后还是不松口,于是亲自到了醇亲王的府邸,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把还在病中休养的醇亲王给请了出来,因为犯了肝病,醇亲王已经许久没有进宫了,这一日递牌子觐见,慈禧太后见了也颇为惊讶,“你怎么进宫了?你的身子不好,”慈禧太后皱眉不悦说道,“是要少见风的,我现在都颇为后悔,让你去天津检阅水师,这样旅途奔波,把你的身子弄垮了,你若是再不好好将养,我怎么对得起婉贞?”

    晚上连续加更十章,请慢慢等待!(。)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九、训政意向(四)给盟主天偌水!() 
这是由衷的温馨亲戚该说的话,醇亲王十分感动受用,连忙从凳子上起身,“承蒙皇太后圣眷顾,奴才的身子已经好了许多了,皇太后体恤知道奴才的身子不好,所以虽然这要奴才照看军机处的事务,可奴才偷懒,皇太后也没有怪罪,实在是圣恩浩荡。”

    慈禧太后点点头,“最要紧的就是身子,别的什么荣华富贵的,也指望不上,若是身子好了,才有福气享受这荣华富贵的,你的身子一定要养好,接下去内务府要安排张罗着选秀,然后就要大婚,这事儿你要帮忙操持着。”

    “是是,”醇亲王说道,“这事儿,奴才责无旁贷,必然会帮着内务府做好,只是如今倒是有一件不情之请,请皇太后恩准。”

    “你说就是,”慈禧太后痛快的说道,“七爷又是我的妹夫,也是我的小叔子,这两层的关系,最亲近不过的,只要是你说的,自然我没有不准的道理。”

    “是,太后圣恩,”醇亲王的额头上露出了细细的汗珠,他也不敢抬手擦拭,“奴才要说的,和外头说的一样,就是请皇太后继续垂帘,总要多帮衬着皇帝几年才是。”

    “皇帝虽然不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可到底也是我三五日就要过问功课,这样严加管教出来的,他什么样的才能我自然知晓,现如今国政不算太忙,和外头也没有战事,这海清河宴的,他小心谨慎一些,就能够办好差事,外头有你七爷和军机处的一起帮衬着,不会有什么差池。这个你就放心好了。”

    “皇上读书写字倒也还算可以,只是这治国理政和读书是不一样的,”醇亲王摇摇头,“不瞒皇太后,奴才昔日很是抨击恭亲王在朝政上多数无能懦弱,等到参政之后,才知道这军机处的担子是多少的重,奴才只是一个臣子而已,这压力就如斯泰山,何况皇太后这样君上的压力呢?故奴才是体会最深的,外头说起奴才来,也无非是懦弱二字,可是到了这个位置上,才知道治国理政是多难,若是不懦弱着料理的差事,只怕是一件事儿都办不成。皇上他年纪小,阅历浅,虽然读书尚可,但若有挫折,必然急躁沮丧,这个时候若是皇太后不能耳提面命,必然对政事不妥当,”他说着就跪了下来,“奴才恳请皇太后继续垂帘,总要再看着朝政几年,为了祖宗的基业劳累些日子,顺顺利利的交接下来,等以后皇上可以独当一面了,再撤帘子归政也不迟。总是请皇太后多累一些日子才是。”

    醇亲王言辞恳切,不仅是慈禧太后听了动容不已,就连,慈禧太后叹了一声,“你们这些人,就是不让人安稳着过日子,我原本想着,等到皇帝大婚,我再把这个垂帘听政给撤掉,那么自然安心养老,日后帮着皇帝抱孙子就是,就不管外头琐碎的事儿了,可你们还要这么说,也罢,小李子,把七爷扶起来,你既然这么说,我也要答应才是,”醇亲王听到了慈禧太后答应了,这才放下了心,连忙山呼不已,“只一样,”慈禧太后说道,“我说出的话,答应的事儿,就不能反悔,皇帝是要亲政的,我自然是要撤帘子的,其余的事儿,如何,你出去和军机处的人商议着办,不要坏了大婚亲政的这个老规矩就是。”

    醇亲王觉得有些为难,这两件事儿,撤帘归政,和继续帮忙操持政事,不是两码事儿,是相互冲突的事情,怎么可能同时存在呢?但是慈禧太后显然不愿意继续谈这件事儿,于是他退了出来,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对着身边袖手站着的李莲英说道,“李总管,这里头到底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