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鹰扬德兰士瓦-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岸上,送别的亲友相互依依告别,一幕幕仿佛生离死别似的。

    站在轮船甲板上,沈玥心情也被感染,情绪有些低沉。正对着她们的船下,商电局的同事们正和父亲话别,难舍难分好似都是亲兄弟一般。

    “嫂子,一路顺风。”

    船下,有男子拱手向甲板上的沈太太做礼,沈夫人也连忙还礼。

    “虚伪!”

    沈玥听见母亲小声嘀咕,一下子被逗乐了。那个男人她在父亲公司合影照见过,商电局的庶务,据说是很势利的,父亲可没少吃他的苦头。

    轮船鸣响了第一声汽笛,催促岸上的旅客尽快上船。沈玥看见一辆黄包车跑过来,从车上下来个男子,手里拎着皮箱。他怎么来了?困惑的同时,女孩禁不住还有些雀跃。

    “沈先生,原来你们坐这班客轮,真是巧了。”

    在沈铭轩诧异的眼神中,梁洪主动走过去打招呼。能不巧吗?他可是刻意预定的船票。

    “梁老弟,你这也是去天津?”

    “正是,那边生意上突然有些事情,需要赶过去处理。”

    两个人边走边聊上了舷梯。

    “咱们回船舱。”

    沈玥刚要上前打招呼,却被母亲拉着就走。

    “妈,好歹都是熟人,而且人家还救过你女儿呢。”

    “我怕他把你吃了。”

    沈太太愤愤地说,沈玥糊涂了,那人看着不像吃人肉的凶徒呀。

    鸣过三声汽笛之后,轮船缓缓驶离岸边,旅客大都跑到甲板上,向岸上亲友挥手作别。

    梁洪看着沈太太拉着女儿急匆匆走掉的背影,苦笑着叹了口气,他能看出来沈太太像防贼一样防着他。我就是贼怎么着?转头看了眼甲板上的沈铭轩,自信地笑了,你们家可是打着标签的帝党,到时候

    同一个周日的早晨,济南小清河码头,法国传教士打扮的谍壹九,从刚停靠的货轮永利号上下来。

    他从上海过来,现在他是法国传教士布里斯,之所以弄出这么个身份,是因为济南还没有开埠,外国人不能在本地置办产业,只有传教士买地建教堂例外。按照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中法北京条约,“任各处军民人等传习天主教、会合讲道、建堂礼拜。”“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实际上,义和团很大程度上,是法国传教士在各地包庇教徒不法,激惹出来的民变。

    洪水刚刚退去,城墙根下还遗有被水浸泡过的痕迹。大批难民聚集在城墙外,就地风餐露宿,头顶无片瓦遮身。官府每天出城施舍一顿稀粥,算是暂时维持住难民不死不活。上个月连降暴雨河水暴涨,黄河原本就高于地面,水势上涨之后,济阳、历城、东阿等地多出决口,黄河以南尤重,每处决口都会淹没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水深四五尺乃至一丈有余。地里的庄稼飘没一空,房舍几乎全部被冲毁,被淹死、饿死、病死的人到处都是。按照山东本地官员上报的奏折,“百姓当时溺毙者五万余人”“饿毙者不计其数”。山东这场水灾,最终也成为义和团兴起的另一个诱因。

    谍贰零是早半个月到济南的,一个人租住在外城海晏门。这里紧邻城门,出城不远就是小清河码头,交通方便。济南的房租可比上海租界便宜多了,挺不错的小四合院民宅,月租金只有五块银元。

    “现在城外难民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只要能拿出粮食来养活人,不用花钱就能招到人手。”谍贰零介绍。

    “不花钱不行,再说咱也不缺这点钱。咱们是要把人带到国外的,按规矩是要立约为凭。”谍壹九表示反对,“在上海租界,指挥官派人注册了一家法国洋行,华通洋行。我这里以法国教会的名义把人拢起来,说是介绍他们同华通洋行签约,去海外做劳工。你那里算是华通洋行的小买办,具体负责跑腿,华通洋行的授权文件给你带来了,这件事,只需要到官府登记备案就可以了。”

    同样是按照中法北京条约规定,“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法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法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法国船只,毫凭禁阻。”

    至于所需要的钱粮,谍壹九这次带来了三十万元的银票,此外永利号货轮上装载了三千石大米。银票是珠宝拍卖会所得,大米是从上海临时采购装船的。本来济南米价与上海相近,上海是每石5元,济南由于刚遭受水灾,粮商囤货居奇,现在米价已经翻了一番,涨到每石十元以上。

    济南城外,许十三躺在阳光下一动不动,早晨能数出米粒的一碗稀粥,早就消化干净了。可不敢多消耗一丝气力,否则就更难熬过下午还有更漫长的夜晚。他是济阳人,今年十五岁,决堤那天正在山坡上打柴,这才侥幸逃脱了没顶之灾。一路跟着逃难的灾民到了省城,好歹每天能有几粒米下肚,总算没被饿死。这里饿死的人太多了,每天甚至每个时辰都能见到,这不那边本村的族叔许元奎正帮着差役搬运尸体呢。

    远远地,他看见元奎叔憨憨的脸上带着笑容,估计这趟活计有了好处。果不其然,元奎叔走到他们这边,用手指放在嘴边,做出个神秘的噤声示意。然后从怀中摸出个黑乎乎的饼子,掰开一半,给了躺在许十三旁边的元奎婶,然后又掰了一半递给许十三。

    一块平常谁都不愿吃的米糠饼子,这时节能救活一个人的性命,也能害了人的命。黑乎乎的饼子,立刻成了周围目光的焦点。有人眼巴巴望过来,这是老实的,还有人凶恶地拿着木棍石块往这边凑,随时准备扑上来抢夺。

    许十三哽咽着接过饼子,狼吞虎咽地大口咬着,拼命往肚子里咽。边吃眼睛边恶狠狠瞪着围上来的人,另一只手抓着身边的柴刀。旁边元奎叔和婶子也是同样警惕,绝境把人的兽性激发出来,这里几乎成了弱肉强食的野蛮丛林。

    咽下肚子的饼子,绝了觊觎者的念性,不过元奎婶的半块饼子稍大了些,一时半会儿吃不下去,也就成了被抢夺的目标。有人第一个扑上去抢,紧接着又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

    许十三听见了元奎婶的哭叫声,也听见了元奎叔的怒吼声。元奎婶被几个汉子压在最底下,被咬过的半截饼子已经到了别人手里,成了男人们继续争抢的目标。眼前元奎叔正抡着棍子用力砸向这些男人,而后有人用棍子反击,打斗成了一团。

    发出一声吼叫,尖利得像恶狼嚎叫,那一瞬间,许十三不敢相信是出自他口中。柴刀砍向拿棍子人的背后,他眼前一片血红,不知道是自己的血还是别人的。似乎有棍子打到他了,有石块砸到他了,他都不去理会,只是疯狂地不停向下砍。

    老沄感谢书友龙神帝国5、飞羽84396158、藤成的支持,另新书也刚更新一章。。。

第六十二章 官府() 
梁洪没看见难民营地凶残的一幕,他以为毕竟有官府和士绅施舍,虽然吃不饱,但总归不会做的太绝。没想到,这回做得真的很绝,也难怪,山东全省70个县受灾,本省无力救助,朝廷正在动荡中没人在意。史料记载,当年山东难民流落到河南开封乞食,被官府遣返回原籍的就有六万人。

    既然无力救灾,朝廷又帝党后党的纷扰不休,山东巡抚张汝梅彷徨了,干脆不问世事选择观望。但有一点他是看清楚的,疆土可以送与洋人,但绝不可轻启外衅。前任巡抚李秉衡就是鲜活例子,丧师辱国,从陆路丢失威海卫未被追责。但是德国强占胶州湾,山东发兵对峙,立刻就被免职了。其实他这个巡抚不好当,山东布政使毓贤正盯着他的位子,这个酷吏想起来就让人发毛,旗人兼后党,京城里的跟脚极扎实。

    听说法国传教士布里斯偕同法国洋行华人买办前来拜会,张巡抚选择了不见。不过单纯不见会引起纷争惹怒洋人的,张汝梅又派了师爷引领法国传教士前往济南府。济南知府卢昌诒也采取了同样策略,派了师爷带路推到历城县。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有利可图的权柄被上官收走,需要背恶名的事都由知县来扛锅。历城知县李祖年就是这般三生作恶的,历城是山东首县,济南府治。事情到了他这里,已经没有可以推脱的地方了,只能亲自处理。翻查旧档,找到几十年前邸报上刊登的中法北京条约原文,条文对照之下,确实有这么一条。只好出具公文加盖印章,照准华通洋行雇佣华人劳工出洋。

    毒日头底下被晒了一天,许十三已经奄奄一息,卡在脖子上的木枷,让人站不起蹲不下。难民斗殴毙伤人命,他被抓到县衙,知县李祖年判令枷号三日,然后准备就地处斩以儆效尤。

    “这孩子犯了什么罪?”

    法国传教士指点着许十三问知县派来的师爷,说话流利发音纯正。这位师爷心中诧异洋人汉语之好,不过他可不敢怠慢,只得把详细经过讲述一遍。

    “其实就是为了块饼子,别的难民抢他婶子半块饼子,被他硬生生用刀砍死了。”

    “噢,可怜的孩子,主会宽恕他的。”

    谍贰零扮演传教士有点入戏了,走到站笼跟前,拿起胸前的十字架送到许十三眼前。

    “这个,你愿意戴吗?”

    “这个能吃?”

    少年迷迷糊糊睁开眼,看着面前的白人问。

    “能吃,只要你带上就有吃的。”

    谍贰零笑呵呵地回答,站在旁边的师爷听了心里吐槽,这算是哪门子传教士呀。

    “能吃就带。”

    许十三点头应允,谍贰零走上前把十字架挂在许十三脖子上,转回身向师爷说道。

    “这孩子是我们天主教教徒了,按照法国法律,他是在被武力抢劫的情况下自卫伤人,属于法律豁免刑责的。”

    就这样也行?师爷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洋大人惹不起,不但知县大老爷不行,就是巡抚大老爷也不成,更别说他个没名没份的幕宾。

    “布里斯先生,这恐怕不行吧,这少年是在清国境内犯罪,按照律例是要用清国法律来审判惩罚的。”师爷倒也有几分骨气,壮着胆子据理力争。

    “不,你们错了,他还是个孩子,伤人也是情有可原,你们这是对天主教徒的歧视,我要通过外交途径控告你们的断案官。”

    谍贰零几乎是在咆哮。他不傻,之所以一定要救下这个少年,一是他清楚指挥官招少年兵要用于将来的战争,这个许十三别看年纪小,光凭下手狠就是个当兵的好料。二是现在手头上缺少帮忙的人手,救下人来不但多出帮手,还相当于千金买马骨,能替指挥官聚拢一批亡命之徒。最后,他也是想借机和地方官掰掰手腕子,他看出来从巡抚衙门到知府衙门,大家对他都是敬而远之。在招收华工这件事上,可不希望今后有人跳出来阻挠。

    听了法国传教士的叫嚷,师爷脑袋更大了。站在历城县角度,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其实这个少年判处斩立决真的过重了,就像传教士讲的,情有可原。古代断案官都是地方一把手,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中国又是个儒教国家,断案讲究儒家的仁断,自古就有法外八议之说。如果真的情有可原,有时即使法外开恩,也会被传为美谈。反过来,如果断案过于苛刻酿成事端,流传开来反倒对当事官员官声不利。从八议角度,这个少年为了救亲人奋不顾身,勉强可以算到八议中的德行上。

    当初县尊判决如此严厉,也是考虑难民围城,有乱世用重典的意思。不过乱世之说可没人敢公开提,否则立时就会惹来无数言官上折子参你,这叫诽谤朝廷。知县在案子上本身确实有不妥,也正是师爷最踌躇的,真闹起教案来,光凭这一点县尊丢官都是轻的。

    “这个我只是师爷,回去还要禀告知县大人才能决断。”师爷祭出拖字诀。

    “这个没问题,但是这个少年不能死,否则这场官司咱们就打到京城去。人不能这么站着,马上放出来。”谍贰零口气很强硬,不过随即话锋一转,“他也的确是犯错了,虽然罪不至死,但是受到惩罚也是需要的,我愿意替上帝来教导他,惩罚他义务帮助拯救其他受难的人。为了这个,教会愿意付出一定代价,比如把捐来的一些粮食赠给贵县,由你们来替上帝布施仁德。”

    “粮食?能有多少?”

    师爷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历城县每天施粥的米都是从地方绅士那里募来的,数量极有限。济南官府的米仓里倒有粮,可没朝廷的准许,谁也不敢乱动,否则是杀头掉脑袋的罪。

    “一百石,不能再多了,上帝要拯救整个天下受难的人,不可能在一个教徒身上浪费太多。”

    谍贰零也从师爷的眼睛里看到了解决的可能性。

    感谢指出书中错误的书友从小不会爬,另外都市修真《卜问天玑》也更新了。

第六十三章 反应() 
华通洋行招募出国劳工,成了济南城外难民中最受瞩目的焦点。只要报名合格,签订完契约,立马拿到五块银元和一小袋白米做安家费。这还不算,旁边的劳工营地飘散着米香肉香,浓稠的肉粥,折磨着每个难民的神经。唉,好是好,可惜要背井离乡,说是去遥远的国外当华工。据说是非洲,可非洲在哪儿,谁也说不清楚。

    “到国外算个屁球,就为了喝上肉粥也值了。”

    一条汉子从地上蹦了起来,跌跌撞撞直奔报名地而去,撇下身后啼哭的女人孩子。

    “对,老子要去喝粥了。”

    “走,喝粥去。”

    一呼百应,许多原本还心存犹豫的难民,情绪被鼓动起来,没多久报名点外就聚集了一大片人。

    “排好队,不要挤,一个个来。”

    谍壹九扯着脖子叫喊,只是没人听他的。拥挤渲染了难民的情绪,人变得更急噪,也就更加拥挤。

    哗楞楞,突然铁链子声响起,白人传教士走在前面,被铁链子锁着手脚的少年,被官府的差役押解跟在身后。看见官差来了,人群稍稍安定了一些。借着这个机会,谍壹九终于把要报名的难民拢成大致的队形。

    “华通洋行招募两种华工。种地的华工,二十到四十岁之间,身体健康,可以携带一到两名家眷,第一年管吃管住管种子农具,种地收成上交一半。开矿的华工,只招收十四到二十岁的青壮少年,不得携带家眷,管吃管住,每月五块银元。”

    谍壹九公布完招聘要求,立刻又在难民中惹出一阵骚动。大清佃客地租普遍在五到七成,什么都管还只收五成这是大便宜呀,要是不到那么远的国外,就是平时也会挤破脑袋的。

    “吃住费用,以后也不收回吗?”人群里有人问。

    “不收,华通洋行只收一半的地租。”谍壹九回答。

    “那每户能有多少土地?”

    “大约二十亩,不过都是荒地,需要自己动手开垦。”

    “那种熟的土地会被收回吗?”

    有心思活泛的想得更长远,熟地多种几年,收成可就根生地不一样了。

    “种地合同一签五年,这五年内话给你的地块都归你自己种,当然你好吃懒做不好好种地,按照合同华通洋行有权收回土地的。”

    报名然后是体检,聘请了本地郎中经手,主要检查肝炎、肺结核两种传染病。肺结核又称痨病,中医对症状早有定论,肝炎中医又称黄疸,体貌观望加上号脉就能差不太多。至于疑似拿不准的,一律从严,只要有症状全都拒绝。传染病可不是一个人的事,搞不好一船人都跟着生病。种地华工携带的家属,也要同样体检,严格程度一样,但有疑似连同报名者一同拒绝。

    即便如此,报名的人仍然是人山人海,体检速度远跟不上来。后面等急了的难民不断鼓噪,也是,香喷喷的肉粥对快要饿毙的人而言没诱惑力太大。没办法,谍壹九只好临时开辟出过渡营地,从外表上看合格的,先进入临时营地供应稀粥,然后再由郎中仔细检查。

    经过两天多的海上航行,祥生号客轮终于抵达天津紫竹林码头。这里是海河,两岸码头林立,尤其以西岸更为众多密集,那里是天津最为繁华的英租界。怡和轮船公司码头同怡和洋行货运码头在一起,都在海河西岸怡和道尽头。

    “东西我拎着吧,你搀好你母亲就行了。”

    梁洪主动从女孩手里接过皮箱,一路上海船颠簸,这母女俩都晕船吐得厉害。两天多同船旅行,他已经跟沈家很熟了。沈家为了省下二十元,三个人只订了一个头等舱,两个铺位,只包含两个人的船上伙食。幸好梁洪他们三个人两个头等舱,恰好可以匀出去一个铺位。

    “老弟,你的行李呢?”

    两天住在一个船舱里,沈铭轩和梁洪称兄道弟,俨然多年的老友。

    “有他们帮着拿,落不下的。”用嘴努了努走在前面的谍零五和谍壹八。

    “他们可是洋人呀?”沈铭轩惊诧。

    “都是洋行雇员,恰好兄弟是大班。”

    大班就是洋行经理,从广东粤语流传出来的,最早指外国货船上管理货物的负责人,按职务有大班、二班,后来就用在陆地的洋行上了。沈铭轩久在英租界,一听就明白了。

    “大搬是干什么的?难道洋人也有搬东西的苦力?”

    旁边沈玥不懂就问,倒是好学的态度。

    “大班就是小孩子上学,我比他们高一个年级。”梁洪笑着胡诌八扯,他想起了小时候的幼儿园。

    “别听他胡说,大班就是洋行经理,跟你们的校长差不多。”沈铭轩笑着揭穿。

    “说谎鼻子会变长的”,沈玥愤愤地白了梁洪一眼。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人科洛迪十八年前的作品,1892年被翻译成英文,成了教会学校的教材。

    沈太太冷眼看着几个人有说有笑,现在她只能艰难地挪动脚步,没心思去约束女儿不要同陌生人讲话。话说,这厚脸皮的对他们家而言,早已经不陌生了。

    临行前,沈铭轩给天津电报学堂拍过电报,本想着会有人提前过来接船。等到下了船才发现,压根就没人过来,让沈家都觉得很失落。

    “走吧,离这里不远就是利顺德饭店,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