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倒了。”
他们心中此刻都对三国演义中的这一个计谋佩服得五体投地,蒋干盗书……如果运用在电报谍战中,确实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奇谋。
此刻,松井大佐与一众曰本军官,更是听着呆若木鸡,因为他们同样想到了中途岛战役。
三国演义中竟然有如此巧妙的谋略,他们怎么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什么反间计呢?
如果当年他们曰本军方有人能想到这个反间计,在中途岛战役的电报中加入假情报,他们就不会输掉大战了啊!?
可这么陷入无比懊恼的同时,松井大佐等人又惊觉到另外一是事实。
不可能的!?
华夏18oo年前的将领,竟能策划出这样的计谋吗?18oo年前的华夏比他们二战时期的三大名将还要高明?
这……这绝不可能的……
不对!这应该是华夏现任将领想出来的吧,松井大佐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望向了高云。
他们都猜测,这位华夏6军区的新科参谋长,恐怕才是这三国演义的幕后推手吧?
此刻贾政委也已经激动地走过来问高云:“这是你想出来的?”
高云张着嘴巴摇头道:“不是,这后面三国演义的稿件我根本没看过,怎么可能想出这种反间计。”
贾委员再看看大蒋那些参谋员,众人都一个个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咦?那这反间计是苏怀自己总结的?
众人这才惊讶地现,苏怀现在论辩的内容,根本没有军事人才在背后策划,全部是他自己的才华?
此时,台上苏怀见众人都望着他表情都惊疑不定,知道这些人被第一计惊艳,却不免怀疑是否三十六计都有同样的水准,继续开始侃侃而谈,讲解下面的计谋。
“苦肉计,周瑜打黄盖”
“空城计,诸葛亮抚琴斗仲达”
“关门捉贼,七擒孟获……”
苏怀苏怀每讲解一条计谋,就让众人翻到相对应的页面,结合剧情讲解当中的巧妙。
台下的军官们,一开始都是抱着半信半疑,心想这书里有没有这么多计谋啊?
我还就不信了,华夏古人能有多么聪明,能相处什么妙计来!?
可随着苏怀的讲解,他们继续深入翻看三国演义,越看嘴巴越是合不拢了。
这帮华夏古人简直是太聪明了吧……
比起来刚才什么曰本战国的十大传奇战法,什么曰本旷世名将,这三国演义中的华夏群雄却是高明不知道多少倍啊!
“咦,这曹操高明,这官渡之战袭乌巢真是了不起,比丰臣秀吉的水淹与绝粮用的精妙多了。”
“哇哇,这关羽的水淹七军也很精彩,这地形优势运用的太独道了。”
“我看诸葛亮才是真厉害呢,这空城计实在是太有趣了,这种稳定军心威慑敌人,还可以暗中调动兵力,争取时间,实在是胆大包天!”
“绝了,绝了啊!曹操有铁锁连江,周瑜就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用火船少了曹操的二十万大军,这些华夏古人究竟是怎么想到这么妙的方式的,在江上用火烧!”
“闻所未闻!闻所未闻啊!为什么我们欧洲水战上就没有用想过用火烧木船呢?”
“可怕……这些人如果放在今天,都绝对是不世名将啊……怎么全部都出现在这同一个时期。”
“是啊……华夏究竟有多少人才啊!”
苏怀边讲解着,心里也是升起一种无匹的自豪,虽然这三国演义中有三分虚构,可在那千年前的乱世中,华夏究竟涌现多少的天才人物啊
郭嘉,贾诩,司马懿,诸葛亮,曹操,周瑜……各个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都出现在了同一个时空。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中,鬼谋神算,奇袭攻心,无数顶尖的谋士们淋漓尽致的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留下了一幕幕令人拍案叫绝的战例。
那些刚才还热血沸腾,为了德川家康中的那“传奇十大战法”激动吼狂的曰本军官们,此刻却是都傻了
一刻钟前,他们很不服气地翻阅了手中的三国演义,想要证明苏怀说的都是虚构的!
可听着讲解一读之下,突然现人家苏怀没有吹牛,这些三十六计,都是书中的记载啊……
而且苏怀不单单是没吹牛,而且还是说归纳的太简单,像是最精彩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设的伏兵,燃烧炊烟引曹操上当,曹操说的火攻需要风助,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他都没提……
这按照他们曰本军部的思路,完全可以终结成“燃烟诱敌”“火攻风向定律”“雾中虚攻”的等等“传奇战法”……
如果苏怀像是他们这么爱吹牛,别说是三十六计了,一百零八计他都能在三国演义中总结的出来!
如果再让他这么解说下去,这场军事竞赛他
第三百九十章 岛国倭寇()
现场的军官们都吓了一跳,你做什么啊,苏老师讲得正精彩呢,你打断个毛啊!?
主持人赶紧叫停摄像机,插播广告,这段肯定不能直播了!
苏怀低头一看,那军官手上打着石膏。哎呦~这老兄不就是之前故意撞他,被自己打骨折的那位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刁难,苏怀也是不惊不惧,手拍折扇,从容回应:
“罗贯中老师已经说明了,《三国演义》中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但是就这三分虚构,也是华夏历史上大都发生过的战例,我了解到的资料中,像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其实是赵云使用的空营计改编……
何况《德川家康》也是,你们不是整理出什么传奇十大战法了吗?大家可没质疑你们作假历史嘛。”
现场一阵哄笑,苏怀口才厉害,大家都是知道,这傻鬼子是自找没趣嘛~~
华夏参谋部的众人,也怒了,大蒋骂道:“小鬼子,苏老师对比《三国演义》分析的再情再理,军事逻辑如此清晰,有什么可争议的?”
牛俊斥责道:“你丫是故意捣乱吧?”
凯子气道:“工作人员们,怎么不把他拉出去?”
旁边的一位新欧洲军官,也嚷道:“苏老师讲得好好的,我们还没听完呢,你要闹你结束再闹。”
“苏老师继续讲。”
群众的呼声很高,那打着石膏的曰本人却是逞强道:“你把那个罗贯中叫出来,我倒要看看他怎么证明这《三国演义》里有历史的,我就不信你们华夏蛮夫,有这种高明的水平……”
苏怀还没有说话,突然就听一人沉声道:
“我信这是华夏历史,你可以翻到四十八回,看看曹操写的那首叫《短歌行》的诗,这根本不是一个文人能写出来的句子!”
众人好奇看去,站起来说话的那人,竟是新欧洲五星上将邓尼金将军。
这《三国演义》里有不少诗,不过看起来除了第一首《临江仙》之外,其他都只是描述的简短诗,并不十分出色,应该是作者自己的手笔。
这下众人第一反应就是低头翻书,翻到了四十八回,找了找看到那《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好多人都看得痴了。
这种境界风采,悠远气魄,绝不是一个大学老教授能写出来的。
老将邓尼金,威严十足,满脸笃定道:“你们看,作者在此处注明了,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曹操诗句,这诗句风格水准,远超之前的诗句,绝不是这个叫罗贯中的作者能杜撰出来的。”
曰本军官们,没想到五星上将邓尼金竟然替苏怀说话,顿时也是哑然无声。
可石膏男却是不依不饶,歪着脖子继续闹道:“就算是历史又怎么样,你们华夏蛮夫的这些计谋还不是杜撰的,除了那个反间计,其他能用在现代战争上吗!?”
其他人听着都无语了,你这鬼子是不脑子有癌,这哪条不能用在现代战争上?自己动动脑子啊?
苏怀却是不动声色,淡淡地道:“看来你们曰本人智商不足以理解这些……那么接下来的一条计谋,正好在华曰战争中运用,我想你们应该能理解啊?”
你这是故意捣乱是吧,一口一个华夏蛮夫叫着,你真以为我是好欺负吗?
说着,苏怀就道:
“这道计谋叫做借刀杀人。计曰: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
请大家翻到75章节,这时三国鼎立,蜀国大将关羽兵败身死后,孙权,曹操,都绞尽脑汁在关羽的尸体上做文章。”
现场一些之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是惊呼一声:“什么!?关羽死了!?”
“关羽怎么会死!?”
在他们心目中,的主角都是无往而不利的,关羽前期那么多剧情,又是俨然《三国演义》第一男主角了……结果他死了……?
怎么会啊!?
少部分人悲呼之时,听着苏怀的讲解,台下数千各**官,都是赶紧翻开手中那本《三国演义》翻到了75章。
全场都只能听到“刷刷”的翻书的声音,就连那些刚开始,抱有那种不以为然态度的潘兴,伽利略,都很急迫地翻阅着。
松井大佐那些很不服气的曰本军官们,更是急不可耐地都翻到了75章,他们当然不是想看这“借刀杀人”计谋有多么高明,而是想找证据反驳苏怀。
台上苏怀给了众军官们稍微一下的时间,然后才讲解道:
“剧情中,先是孙权把关羽的首级‘星夜’送往洛阳,企图让刘备出兵曹操。
曹操却将关羽的首级,刻一香木身躯,封官加冕,以王侯只礼葬于洛阳南门外,最后引得刘备与孙权大战,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典型的借刀杀人。”
苏怀说完,也稍微等了一下,等下面的人都看完这段剧情,消化一下这个思路,看着众人露出或是惊讶,或是怀疑的表情,他知道有人又会问:这个计谋怎么用在华曰战争上啊?
苏怀也不卖关子了,这个时空的人战术战略素养实在是太差了,你不讲明白讲透彻,他们就弄不懂。
“曰军入侵我们华夏,那时我们华夏国内混战主要分为两大势力,一是无产党军,一是革命党军。
曰军那时如果有高明指挥官坐镇,在占领东北之后,就该使用这条计谋,挑拨华夏内战,渔翁得利。”
苏怀说到这里用轻蔑的目光,扫过现场所有曰本军官:
“可你们竟然实在是脑袋打了铁,竟敢率兵南下企图一口吞并华夏?
你们的愚蠢,不但激发华夏全国抗日热情,还让无产党与革命民两大势力团结一心。
你们曰军虽然国力,武器,军队素质各方面都很强大,可这些所有优势,都不足以弥补你们这些脑残指挥官,如垃圾一般指挥水准~~~”
苏怀说着,目光凝向石膏男一眼:
“我华夏虽然几经磨难,可那都是华夏族内部分裂内斗,外族才有机会打败我们,一旦华夏族团结,从来没有国战方略上输任何其他国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一代鬼子名将()
看着东乡大将冷着脸站起来,现场此刻气氛紧张,鸦雀无声,此刻主持人也是赶紧过来,生怕出了什么乱子,稳住场面问道:
“现在让我们先休息一下……”
信号一切,军事博览会组织人员都赶紧下去安抚情绪激动的人。
“这只是一个军事论辩环节,请不要激动。”
“请各位保持冷静,你们都是军人,要遵守规矩。”
“请不要在随意站起来了。”
现在在处理各方情绪的时候,挑起事端的苏怀,也被工作人员带到后面,以免他又激怒曰本军官,人家万一失控冲上来动手,苏怀顺道到休息室里去喝口水,整理一下发型。
会展的更衣室非常宽,衣柜一排排的,苏怀在最里面的一排,正喝水休息呢,就听到有“哐当哐当”的军靴脚步声响起。
这时候有人来,莫非是那些曰本军官忍不住,要来教训自己了?
苏怀抬头看了看角落的摄像头,心想他们应该不会这么蠢吧?
却听到脚步声在他前面一排衣柜停下来了,然后就传来了一个陌生声音。
“我们已经查清楚了,这几天高云与华夏陆军参谋部的参谋们,都跟苏怀在一起,我可以肯定是高云给苏怀写的论辩稿子。”
另外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竟然是松井大佐的。
“这么看来,华夏团委是有心把苏怀塑造成文坛宗师这样的角色,所以想把所有光环与荣誉都加诸于他身上。”
“恐怕他们就是这么打算的。
华夏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文化产业没跟上来,他们太需要一个代表人物拉动他们的各项文化产业了。
这个苏怀最近风头正劲,加上他又声称有什么华夏民间资料,在任何文化行业有所作为都不奇怪。
不过只怕华夏掌握了再多资料,也是有限的,总有一天苏怀那些资料会枯竭,他们只能发动各个文化领域的顶尖团队,来支撑他这个圣人形象。
这次的军事论辩应该只是一个开始吧。
松井大佐,等下让东乡大将,别纠缠在《三国演义》上,把话题带到实战上,他应该就背不了准备好的稿子了。”
“等下东乡大将可以发言吗?”
“可以,我已经跟主办方沟通好了,如果他们不让东乡大将发言,我就不能保证我的军官学生们能冷静不闹事。”
“嗯,那就好。”
苏怀听着两人脚步声远离,顿时觉得这事很奇怪,这两人怎么正好就在这里交谈这么机密的话让他听见呢?
某非我也有网文男主角运道,好莱坞大片中的天选之子的幸运体质?正好偷听到?
不……这当然不可能……就算事情这么巧,松江大佐身为军人不可能如此大意,在更衣室里谈这种机密话题。
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曰本人故意说给他听的。
这帮曰本人的目的是在警告他,告诉他,曰本方面已经盯上他了,知道他是个吉祥物而已,只是靠后面的团队……会揭穿他……
不……或许他们并不知道,只是在诈我呢?
当然,知道不知道都一样。
曰本人故意亮出底牌,只有一个目的——影响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紧张,以便让东乡大将出马时能占据上风。
苏怀心里暗自点头,这个曰本二杆子看似冲动,但是做事确实非常缜密。
如果没猜错的话,刚才松井大佐故意鼓动那些鬼子军官们闹事,就是看到情况不对了。
刚才如果让自己把三十六计讲完,任何人都看得出来,这么军事论辩他们曰本方输定了,所以那群曰本军官蓄意佯怒打断自己论辩,是为了给争取时间,商量好对策之后,让东乡大将出马,把话题带入到华曰战争上去。
否则,以曰本军人的纪律性,怎么也不可能突然被自己几句话集体激怒了。
这帮曰本人确实比朝鲜人难缠多了……
苏怀心里不由暗想。
如果自己真的是靠高云他们稿子装装样子,此刻听到他们这番话,只怕吓得腿都要软了吧。
可惜……你们误会了一件事情,虽然华夏团委确实想把我苏怀当吉祥物,但是我这吉祥物可是喜欢自力更生的,聊别的战略我不行,聊抗日战争,这可是我强项。
咱可是从几岁起看抗日剧长大啊。
果然,苏怀回到台上时,现场导播重新把节目接入直播信号,主持人就无奈介绍道:
“东乡大将作为著名的二战将领,对二战实际情况最有发言权,不如请您点评一下苏先生说的《三国演义》谋略中,是否可以用在当年华曰战争中?”
松井大佐顶不住了,终于就把现场曰军最高将领请出来了。
只看坐在第一排的东乡大将,接过话筒缓缓站了起来,这位曰本仅存的二战名将,饱经风霜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是望向苏怀道:
“苏先生谈的那些谋略,十分精彩,很有戏剧性……”
主持人道:“您的意思是,不同意《三国演义》中的谋略?觉得这些并不高明?”
东乡大将点头道:“以情节而言,能杜撰出这样精彩的情节真是令人佩服的,但是实战是完全不同的。”
“那您能说说,刚才借刀杀人的计谋,你觉得在现实二战中不能运用吗?”华夏的主持人无奈接着问道,节奏完全被东乡大将带着走了。
东乡大将严肃道:“当然,苏先生刚才说的只是文人戏言罢了,离用于实战还差得很远吧,真实的战争要比《三国演义》中描述复杂得多。
而且他根本不了解二战时期,华曰战争的实际情况吧?那时候曰本国是远远强于华夏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所谓的‘借刀杀人’。”
这下子,镜头都对准了苏怀,苏怀刚才与松井大佐的论辩中似乎占据了一点点上风。
可东乡大将一出场质疑他,那情况就截然不同的。
东乡大将毕竟是二战时存留的一代名将,他当然有资格质疑苏怀说的根本无法用于“实战”中。(。)
第三百九十二章 华曰战争推演!()
东乡大将这话,立刻引发了华夏军人们的怒火!
无数收看军事频道,华夏军人们都暴怒道。
“这是说的什么话!?”
“这老鬼子不是嘉宾吗?也发言帮腔!?”
“军事竞赛,聊《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怎么就辩论上二战实战了!?”
“这跟这次比赛有什么关系?”
华夏军官们都异常愤怒,可苏怀却是眯着眼睛都是笑意,哟西,我等你就是你这老鬼子把话题扯到二战上。
你要不是不扯这个,我之前还真都白准备了。
来吧,我们就来论论中国曰本如果抗战打下去,究竟最后谁胜谁败吧。
这东乡大将开口,当然不是争取什么华夏军官的投票,而是争取其他第三方军官们的。
无论是在场的军官,还是那些电视机前军人,在他们心目中,东乡平七郎就是真正的名将,而他苏怀不过是外行写诗作文的小白脸罢了。
双方的军事理论水平,谁高谁低,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