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有,但找多少天才能找到,没有人能知道,越往深处去,人烟稀少,雨林密集,气候恶劣。这些地方又有大量的土著人,还有食人族,纠纷战斗是难免的。
而且郑朗有一个最大的遗憾,这几座大铜矿皆是含铜量很低的斑岩矿,最高不足百分之一,低的只有百分之零点四五,以现在提炼技术,会糟蹋更多。
最好的,还要往里面去,估计眼下不成,太远,别将几十艘船绕来绕去,绕得连家都回不来。
就是有了指南针,有了他这张详细的海图,郑朗对远处伊里安岛依然很担心。太远了。弄不好自己都无从解释,地学,学什屁,这些地方听都没有听说过,自己怎么就知道的?
吕宋岛上没有动,上面住的原住民太多,虽有数矿,也知道具体位置,但不易动,且多分散,动之不划来。用一些物资,与他们交换,当作未来的供给点。
不要问多少,只要能找到,随便糟蹋,三四百万吨铜是能得到的,有可能还外得几十万两黄金。
提前抛出来,不是因为仝明所说,是赵祯逼的。
郑朗也急啊,马上就要开战了,国库里有多少钱,他很清楚。这一急,会多死多少找矿的人,不管了。
他不管,其他人更不管。
这一消息立即炸了营。
能算出来的,按铸钱算,三四百万吨铜也能铸十亿贯钱,但要扣去大量成本的,可这个数字也让所有人眼睛绿了起来。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开始登记注册,那些代表要注册的,以后不可能动辄将所有人聚集起来商议,有事找代表。
散会。
富弼抚胸道:“这一下朝廷危机化解。”
“错也,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铜矿品质也不高,想要开采提炼出来,有的最少得花三百年,甚至五百年。”慢慢采吧。走了几步,又说道:“仝明说我到排阵的时候,索性走队也开始吧。”
“何谓走队?”
“拨一些款子,用最快速度修三十艘海船,不用大,两千料即可,这些船也不是用来装载货物的,也不载客,专门装载士兵,用于海战。”
“海战?”
“有近忧,也有远忧,不但近忧有可能在海上作战,后面也有可能在海上发生一些纠纷,夷人不懂孔孟之道,对他们更要恩威并用,以威为主,以恩为辅。象倭奴国,正是唐朝将他们打怕了,才对我们中国必恭必敬。走队吧。”
走队就走队吧,反正这支海上的水军迟早要建立的,不然海上的运输无法保障,以前是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将来一半财富是朝廷的,不能不管。
郑朗又说道:“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是官府,代表着朝廷,对方难缠,终是见不得光的。他们是被动应付,我们却可以从容地将这曲十面埋伏弹完。”
第二百九十八章 失信
四月底,郑朗才从乡下转了出来。
要感谢富弼,有他在坐镇,替郑朗处理无数事务,郑朗才能安心转了数月,不会分心。
“这份功劳,也有你一半。”郑朗老实地说道。
“如何感谢我?”富弼看了看郑朗,郑朗做的事不是轻松活,不象在太平州,到处有河有湖,坐坐小船,就可以察看,在杭州多处是山,想优雅也不可能。不但如此,连他的几个小妾,与学生也没有带上。
于是郑朗身上衣服沾满泥巴,脚上的一双大草鞋沾满了黄泥,就象一个农民从山里跑出来的。
难得啊,得好好看一看。
郑朗道:“错,你知道良吏是如何炼成的吗?”
“如何炼成?”
“要有天赋,没有天赋,勤也可以补拙,毕竟会吃力。”
富弼点头。
“要读圣人书,学圣人书,先读做人之道,这是前提,人做不好,更不要谈做事。”
富弼还是点头,正心修身嘛,只有正心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圣人书还要我们格物致知,学问越多,越有作用。这叫求学。然后再科举,前几年科举时,我一直很后悔,快了。若晚上四年科举,更有把握,不必需要种种机缘才能连中三元。最后进入官场,这时还不能称为良吏,要懂得如何理事,很多事不是说公平就会是一个清官。公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大户公平了,下户不会公平。对士林公平了,将士农民商人不会公平。因此,要学会如何取舍牵让。”
富弼还是点头,说郑氏中庸有些深奥,这也是中庸,比较好理解的一种中庸之道。
“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未学未行未历,就全部知道,得有一个勘磨的过程。我现在将一半事务分给你,也是一种磨练,你说是你感谢我,还是我感谢你?”
别谁感谢谁。
都是为国家效力,杭州正是在他们治理下,渐渐政通人和。
但郑朗虽开玩笑,内心多少有些感谢富弼,有的时候也听从富弼的建议,比如张贴他那篇论子,富弼反对,用了倭人还在杭州的借口。实际富弼不想添更大的乱子,郑朗听从了。
然后将王昭明送出了海,四千名武装人员,将会半工半兵,驻扎在两矿上。杨九斤和王直又带了一百几十人与货物,去了高丽。这一行的作用还没有人重视。
接着又有数艘船载着武器货物药物,往南驶去。
到吕宋群岛的航道比较陌生,但有之,多是泉州港的福建海商去之,因此先到泉州港,聘请人手,再徐徐南下。这一行人手也很多,一千多士兵,以及一百多个矿工。
还有一千余人,留在杭州驻扎下来,进行一些训练。士兵多从北方来,水性与船性皆不是很好,练的正是这两点。
让人将下余的四百万贯钱绢,送到京城。是杭州,让郑朗敛出这笔财富,十分不易,然而放在整个国家来说,又不算什么。一旦开战,更不算什么。有比没有好,不过所有人眼睛都雪亮的。
这是第一笔财富,若会有大量金银铜调回国内,仅那剩下的契股,又能为国家凑出大笔经费,还有监上的收入。五六倍肯定有了,具体多少,无人敢断言。
好处也有,包括郑朗上了数篇言语激烈的书奏,几乎所有大臣捏着鼻子不敢吭声。骂吧,让你骂几句,谁让你快变成宋朝的小财神。
一系列事务安排下去,郑朗拿着地契下乡。
太平州他是在圈田,这一行是退田。
浙东地区开发得早,首先是湖,它起着最重要的蓄水作用,可豪强们借用湖边的菱淤塞造田,或者直接围湖造田。比如越州的鉴湖,在蒋堂的治理下,还湖为田,但郑朗知道,早晚还保不住,几十年后八千家再度盗湖为田,使一个可以与石臼湖媲美的鉴湖几乎成为历史遗迹,两百平方公里的鉴湖仅剩下三十平公里。
有的湖泊直接消失。
仅是两浙一带,稍大一点的湖泊都遭到伤害,阆州南池、会稽夏盖湖、萧山落星湖、余姚汝仇湖,杭州也有之。不一定所有的湖泊侵田全部退还湖泽,要一一丈量,通过换地的形式,将这些田变成公田,再雇劳力,再度掘深,掘开围陂之堤,将湖水放进来。恢复它的蓄水机制。
这个湖便包括西湖。
它是治理两浙水利最重要的措施,多是山区地形为主,蓄水机制犹为重要,因为这些围田存在,六七月天热,下游之家望水兴叹,秋潦一到,没有湖泊蓄水,下游之家千家万户漂尽一空。
掘了湖,实际耕地面积减少,产量却会增加。
更不会有越州大水事件发生,蒋堂也是因为这次大水,咬着牙齿退鉴湖围田的。
不但湖,还有沟渠池塘,上游的小河,全数被豪强侵占,这些地一一要退还。
整个春天郑朗主要就是在忙着此事。
有的容易执行下去,有的要等到秋后。
还有一件事,沤春天的嫩竹子,请了一些造纸的名匠,甚至从越州请来一些造竹纸的名匠,用天工开物里面的方法制作新竹纸。但不是记住里面方法,就能造出新式竹纸,里面记载太简单了,中间还有许多更复杂的详细过程没有记载下来。所以请了许多工匠,尝试不同的方法研究新竹纸,有些早,仅竹子便要沤上一百天。
但有一样东西,郑朗看了看,默立半天,没有动。
秋后还要修路。
航海是外治,这些措施是内治。
郑朗又问道:“可有动静?”
“什么?”
“法海啊。”
富弼苦笑地摇了摇头。
“我知道了。”郑朗也默然,他一直没有动,看看这些大和尚们是不是真的慈悲为怀。
将宋朝兼并的田地划分为十成,大户豪强富商占到其中的七成,那么剩下的三成,到了寺观成主角。
“要不派人与他们沟通一下,兑换吧。”富弼道。
“好,试一试,先将这些地分下去。”郑朗一挥手,身后的一名小吏拿出来一叠账册,还有地契,递到富弼手中。依然要等秋后,但先行分配交接,将它们分给贫困的佃农。
“朝廷还有一些邸报。”
“拿过来给我看一看。”
富弼拿出一些邸报,有的消息没有作用,不过郑朗看到一份邸报上写着柔远寨蕃巡检珪威,招誘白豹寨都指挥使裴永昌以族内附,诏补永昌三班借职,本族巡检,忽然笑起来:“大鱼放过,以蜉蝣惜之,朝廷英明。”
“亡羊补牢,未失之晚。”
“迟了,如今李元昊已经让西夏上下一心,使这些小手段,只会让人笑话。朝廷越无能,李元昊胆会越大。”
往下翻去,郑朗那封论书因为富弼阻挠,没有泄露出去,可是到了朝廷。
赵祯也无言。
为了党项,郑朗献计有五策,不是群臣反对,包括自己在内,都犹豫不决,仅给了折家提供一些武器,与物资支持,其他的几乎什么也没有做。郑朗心中愤懑,也是必然。
他是为国家愤懑,非是为了他自己,这个国家是自己的国家,还能说什么呢?
羞愧的将大臣召集进皇宫,将这份论书拿出来。
看后一大半人欲言欲止,不高兴会有的,这一骂,几乎上到皇帝,下到他们这些大佬全部骂了进去。可能说什么呢?盛度与张观只有哑然。
他们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既然打,那就打吧。
不但默许边境招降,又赐鄜延、环庆、泾原、秦凤、麟府路缘边军士缗钱,以优待边境将士。
信心还是有的,小小蛋丸之地,不及宋朝一路面积,小丑可即诛灭。
偏偏一人不知趣,吴育上书道,元昊虽名籓臣,尺赋斗租不入县官,宜度外置之,示以不足责。且彼已僭舆服,夸示奠豪,势必不能自削。宜授国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顺抚。
又言,圣人统御之策,夷夏不同,虽有远方君长,向化实服,终待以外臣之礼,羁縻勿绝而已。或一有背叛,亦来则备御,去则勿追。盖异俗殊方,声教迥隔,不足责也。今元昊若止是钞掠边非典,当置之不问,若已见叛状,必须先行文告,以诘其由,不可同中国叛臣,即加攻讨。大凡兵家之势,征讨者贵在神速,守御者利在持重。况羌戎之性,惟是剽急,历而伪遁,多误王师。武夫气锐,轻进贪功,或陷诱诈之机。今明烽候,坚壁清野,以锉剽急之锋,而徐观其势,此庙堂之远算也。
简单的解释,元昊虽是宋朝的臣子,别信以为真,生气动怒他做了皇帝还是皇帝。不如让他做,以江南李煜故事相待。至于他过来打,我们坚壁清野,然后守城。他走了我们也不追,早晚还会投降我们。
也不是多高明的策略,十分消积,但也是清醒的策略。
宋朝有士,无将。
士很勇敢,马上就可以看到是多勇敢,以这样的士,就是女真战士也不过如此。但少了将,也不是少将,将不能作主,是傀儡,失去作用。纵然是杨业,在范雍手上用,也会用成马谡。
在这种大背景下,只能使用这种消积的办法应付。
郑朗也不赞成,同样是慢性自杀,可不改变这种文人统帅的大环境,郑朗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翻出来,也翻不出来一个好办法。
就是这种稍稍理智的进谏,被张士逊当成了失心风。
不知道他哪来的胆量,如果西夏那么好对付,原先为什么那么害怕?
又往下翻看,其他的不看,专看边境上的情报,到三月末,赵元昊为书乃锦袍,银带,投于鄜延境上,以遗李士彬,用约以叛,斥候得之,诸将皆疑李士彬,副都部署夏元亨独曰,此行间而,李士彬与羌世仇,若有私约,通赠遗,岂会使众知邪。召李士彬兴饮,厚抚之,李士彬感泣,不数日,击贼取首级羊马自效。
郑朗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是写一封信吧。”
拿出一张纸写道,吴育未失心风,乃张士逊失之也。前贼未大,畏之如虎,贼始已大,畏之如鼠,臣不知何由。元昊居西北之隅,地虽狭,民亦稀,而贼闲民战士,自东至西,元昊可于两三旬聚集甲贲五十万之数,轻敌者必败,且贼亦不能轻乎也。
而朝廷送嵬名于边境,由贼矢集族尸,诸族之心失之彼者不复,亡羊亦迟。李士彬忠于朝廷勿疑,而属下十万族丁,人心未必一也。吾作元昊,诈以伪附,遣诸族民间候散放于金明寨也,策反数日,士彬丁必杀士彬拥元昊反也。金明归于元昊之手,复增甲贲数万。朝廷不可不防也。元昊若举,附降之民,遣于内地,边境之所,国家咽喉,切莫掉以轻心!
郑朗骂张士逊是失心疯,富弼没有当作一回事,他自己骂皇帝都象骂一个小孩子似的,不就是一个宰相吗。
不能说身在宋朝没有好处,有,最大的好处便是言者无罪。
若是身在赵祯,这一好处更多,不胡说八道,越进谏,赵祯反而越会重用你。
郑朗入下了笔,遥望北方,离开京城时间很长了,快有五年时光,友谊渐渐变得有些淡,可有时候回想一下,还能想到宫中那一抹文弱的身影。
其实这段时间他说话有些激烈,是痛恨,不一定是痛恨赵祯,而是宋朝这种体制。
即便说得激烈,但对这个瘦弱的皇帝,郑朗没有办法痛恨起来。
富弼没有将他痛骂张士逊放在心上,更不知道郑朗这种感情,这封信的价值,打趣道:“郑知府,不是不过问边事吗?”
“为了国家,失一回信吧。”郑朗叹了一口气道。
接着又往下看,以保顺军节度使、邈川大首领唃厮啰前妻李氏为尼,赐紫衣,妻太原郡君乔氏为永嘉郡夫人,子瞎氊为团练使,磨氊角为顺州团练使,赐紫衣金带器币及茶,给月绢。以求调和他们的父子关系,用吐蕃做朝廷的侧应。
郑朗放下邸报。
能不能成功,消息没有传回来,但他知道此行必败。不是当初,当初若有人听自己的话,什么都来得及。如今调和,做什么措施也来不及了。吐蕃已经失去朋友的价值。
富弼又说道:“朝廷又有一道圣旨,调张夏与叶清臣回去。”
“嗯。”郑朗淡淡道。
自己给了几十万贯钱支援,张夏修堤速度很快的,三月底全部竣工,事实没有他那个鱼鳞塘,张夏也竣了工。
叶清臣也多有政绩,特别是太湖豪强据上游,水不得泄,民又不敢诉,于是强行疏盘龙汇、沪渎港入于海,民赖其利。正好张夏累倒下去,生了病,朝廷得到消息,让两人一道回京。
应当来说,去年一年是两浙路最好的辰光,多名大吏皆树有政绩。
这一疏一拆,甚至为两浙路许多地方打下几十年的水利底子。
两个转运使走了,朝廷又派了两个新的转运使,江钧与张从革。看到这两个名字,郑朗忽然大笑起来,道:“富兄,我们要替司马池背黑锅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琴瑟
“背什么黑锅?”富弼茫然地答道。如今司马池在河中府,与杭州有什么关系?
真实原因,郑朗不会说出来的。他还有一份成就感,怕的是自己能猜测出来历史走向,只要自己猜不出来,才能证明自己翅膀扇得才够大。
自己不是一个坏人,历史在改变,改得自己猜测不出来,说明宋朝会变得更良性。
但郑朗不急,自己才二十二岁,即便到了朝堂,也没有资历。
慢慢来吧。
至于这两人,如果也象历史上那样,在杭州会很悲催,那么多虎狼在此,群小要速避啊。
正要离开,富弼又说道:“还有一个人也来到杭州。”
“谁?”
“石介。”
“石介就石介,难道我会刻意为难他?”
“我不是这个意思,郑知府,能不能帮他一下。”
“你意欲我何为,我只是一个儒生,非是圣人,当初之事,仅是就事论事,此次推荐他也不是对他报复,是他这种性格,担任此职最为合适,还是就事论事。若让我逾越制度,跨权去帮他,成了什么?”
“郑知府……”
“你与他们走得近,不是好事,石守道操守是有,但他生活在梦想中,一个生活在梦想中的君子……”郑朗摇头。
“他也是想国家好。”
“想国家好啊……”
“郑知府,不能否认。”
“他在江淮做得如何?”
“难,很难。”
“就不知道他这时有没有清醒。”
富弼不能回答。
“富兄相求,我再助他一臂之力,做事也如军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放在明处,仅是几百个大亭户,真正要处置的不会超过三百亭户,他们又不在一处,力量更弱。”
“不错。”
“为什么他在江淮很难?”
“不仅是大亭户。”
“这就是做实事的困难,如大亭户,表面看是大亭户,岂止是大亭户,在他们后面,有相关包庇的官员,他们瞒了盐地,多余的盐又销往何处,私盐!有私盐就会牵连更多的官吏、大户与船夫,巨大的利益将会绞成一张密集的蛛网。江准盐场仅是全国盐场一部分,还有登密二州的京东盐、滨沧二州的河北盐、长清场的建盐、广南盐、川峡的井盐、河东的解盐,浙盐与淮盐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石介却做的不好。”
重点是私盐,两浙最严重的地区乃是温州。
温州有永嘉、天富与双穗等特大盐场,产盐量很高,但因为临近海边,朝廷管制不力,私盐现象更重,几乎所有官盐都卖不出去,非是收不到,收亭户也将盐交给官府,可卖不动。
当地几乎都在用私盐,从盐场上转一转十文钱的成本也不足,可到了市场上即便销上十五文钱也有近半的利润。为什么老百姓要买朝廷二十几文钱一斤的官盐。
这是两浙,虔州的私盐更严重,就差学方腊公开造反起义,到了虔州的官吏仅能唯唯诺诺,以免在自己任上不出事。若没私盐,就没有这张网,石介此次也不会如此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