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不能装呆。

派了斥候过来,已经知道消息,装呆就是失职。

这证明什么?

郑朗想利用麟府路将西夏军队拖在这里,用麟府路的人马消耗西夏军队,他在那边不仅要出兵,恐怕还会有一次规模庞大的行动。

因此说一个半月时间。

你是宰相,用田忌赛马战术,我只能苦逼了,配合你,可麟府路太吃紧,顶多坚守一个半月。不管你有什么行动,这一个半月内必须发动,否则两城丢守,就是你的职责。

不用一个半月,还有十几天,郑朗就要发动。

送走何俨,张亢坐下来沉思。

别以为这一个半月很好守,府州与麟州二人虽然坚固,但背山而建,首先缺的就是水。

其次是粮食,麟州城放进大批避难的百姓,康德舆在府州没有放百姓进城,虽导致许多百姓被迫投降或被杀,但减轻了一部分府州城的压力。

可是后来迫于民意,元昊猛攻四天后,前去攻打丰州,又放进来大批的百姓。

元昊进攻时间也很巧妙,正是在秋收之前,大军进入府麟路,本来朝廷财政压力重,秋收到来,朝廷更不可能支援物资前来府州。

两座城中没得吃,元昊却在城外的庄稼成熟时,从容收割,存放于琉璃堡。老百姓为了逃命,也不顾家中的财产,一个逃向河东,或者两个州城,牧养的牛马羊,又被元昊得到,也放在琉璃堡。

想要坚守一个半月,首先得将吃的喝的解决。

于是带着一支人马出去看了看,然后回来下令,放百姓出去,砍柴担水。

百姓急忙逃难,缺衣少食,冬天就要到了,没有柴火,不要打,不但百姓,连士兵都能被活活冻死。

然而西夏看到有百姓出来砍柴担水,又派兵于城外钞掠。

张亢带军出来,大败之下,西夏人不敢正面迎战,于是撤离,宋军进城,再次前来钞掠。

可是这次西夏人撞到了一块更大的铁板。

论勇猛,西边数将当中,张岊战斗力最强,小兵王吉也不错,牺牲的郭遵等人次之,狄青相当于王吉,比张岊略次。

但换郑朗来选择,郑朗还是选择狄青,原因很简单,勇猛狄青虽不及张岊,但张岊与王吉是将才,狄青是帅才。

帅才重要还是将才重要?

张亢也是帅才。

想了想,又想出一个办法,府州城东焦山有石炭穴,筑了一个东胜堡,下城有一个蔬菜园子,筑了一个金城堡,城北沙坑有水泉,筑了一个安定堡。

不但三堡与府州城相互侧应,东胜堡又供应一些炭煤,金城堡供应一些蔬菜,安定堡供应用水。至少水与取暖的问题全部解决。

并且这三堡地势险恶,易守难攻。

不然张亢也不会于此设三堡,用水岂不是很简单,城门前就有护城河,可往哪里筑堡防御?只能在城北沙坑借助地形筑堡,敌人无法袭击,除非破堡。

而且元昊所部多食荤腥,下城菜园子蔬菜居然没有让他们糟蹋。几个月没人管理,但有的蔬菜能勉强食之。

元昊看到没有将府州围死,相反,城外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城中,怒火中烧,派容州刺史耶布移守贵领兵来攻,拨去这三堡。

似乎很容易,名为三堡,短短几天内能修出什么样的堡来?

实际上就是从山上砍伐一堆树木,做了木栅栏,防御能力有限。

不但这三堡,元昊修的两堡寨也因为时间关系,十分粗陋。琉璃堡因为存放元昊掳来的物资,这些物资也是支持西夏军队打持久战的倚仗,所以修建得略有规模。至于那个建宁寨,也就是用泥土砌一个半人高的矮墙。防御力度很差。

不过元昊也没有想到,宋军居然在野外能击败自己军队,并且打一次胜一次,几次下来,皆是以少胜多。

特别是兔毛川一战,让他感到有些慌张。

三松岭一战,可以说宋军借助山地,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侥幸获胜。

但兔毛川却是真正的平原地带!

耶布移守贵率着军队到达三堡,让战士下马进攻。

迎头就是一阵箭雨,好不容易来到堡栅下,从栅栏的缝隙里伸出许多长枪,又刺倒下一些战士。

鏖战片刻,士气衰弱,忽然堡中一阵号角声传出,堡门大门,宋军居然主动从里面杀出。

与以前不同,此时宋军连番大胜,张亢到来又鼓舞了士气。在马上都能胜之,况且西夏人下了战马。

只一会儿,杀退下来。

耶布移守贵无奈,扎下大营,以图久功。

张亢也在城中注意着战局。

应当此时他比史上心中要安定得多。

在历史上张亢真正是里外无援,是凭借着心中那份勇气,在指挥着作战。

但想将西夏军队拖下,拖一个半月,就要利用好手中每一分力量。

鏖战到现在,折家军损伤惨重,唯一没有损耗的便是康德舆属下禁兵。

于是想到一个办法,将城中百姓组成一支厢兵,对他们说,你们出城吧,城外方圆百里之地,你们都熟悉,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挖陷阱、下套子、砸黑砖头、放冷箭,我要的只是西夏人脑袋。

结果城外的官私小道,草丛山林,平川河谷,成了耶布移守贵手下的坟场。不能离开军营,只要一离开军营,那怕是解一个手,说不定眼前一黑,魂归故里,脑袋也就没有了。然后他们的人头被边民提着,到张亢哪里领功请赏。

张亢说到做到,不仅给钱,还将身上唯一的锦袍赏给其中一个最猛的勇士。又纵容边民用这些钱喝酒赌博。

禁兵眼红,这些赏赐往日应当是奖给他们的,如今看到被一群土包子拿走享受,还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找张亢,张亢说道:“打到现在,许多人立下赫赫军功,你们军功呢?”

“康军马不让我们出战。”

“哼哼。”张亢一阵冷笑。

还没到时候,未说。

……

已经让元昊进退两难。

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正在这时,麟州城逃出一个叛卒,禀报一件消息。说麟州城严重缺水,只要严困三天,城中便会无水可食。

以前元昊也困,但没有想到今年的天气。

正常年份,会落一个小雨,事实前一段时间也持续的落了几场秋雨。

然而进入十月后,再未落雨,或者落雪。

从气象角度分析,不落雪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便是暖冬,没有强大的寒冷空气影响,冬天温暖,也会未雪或少雪。第二个便是受北方强大而稳定的冷空气影响,南方暖空气不得北上,于是天气干寒,缺雪或少雪。

两者都是致命的天气,容易导致来年旱灾与蝗灾。后者还会使冬季作物出现严重减产。

因此一到冬天不下雨,皇帝便带着大臣祭天,祈雪。

元昊不是穿越者,也不是那种神级的指挥官,因此疏忽了今年北方天气反常。

虽困二州城,主要还是准备对付粮食的,让城中百姓活活饿死,或者饿得头晕眼花,那才是他真正攻城的时候。

否则攻城损失太重。

还要防止宋朝援兵到来,围点打援是他的最爱。

但自从高继宣带了几千步兵过来,宋朝再无一个援兵到达府麟路。

这种反常的情况,硬是让元昊没有想通。

所以这种围困起初比较疏散。

直到这个叛卒提醒,元昊才正式将麟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以前还能偷偷的提一些水进城,或者天下落两场秋雨。这次被围后,麟州城再也得不到一两水。以至后来发展到黄金一两换水一杯。

围住麟州城后,元昊看了看南方。

三天是不可能的,这一围最少得半个月,一个月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若拿下麟州城,府州东面是黄河,南边是麟州,北边是契丹,等于直接切断了府州所有退路,成为河西一座孤城,必不能持久。那么年底有可能就会将府麟路整个夺下。

一旦夺下府麟路,以宋朝军队的缓慢,从泾原一直到河东,就是契丹不侧应,自己也能将宋军拖死。

然后看了看南方。

陕西三路一直很平静。

南方的那个小宰相在筑城屯田,范仲淹也在筑城屯田,庞籍同样在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又以寨为基地,一步步地将寨砦往前推移。

这个李元昊不惧,想用推移寨砦的办法,逼胁自己,宋朝得需要多少军队,多少财政?

果然是一群文官!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始终感到一丝不安。

摇了摇头,对耶布移守贵又下了一道命令,你在琉璃堡外设三寨,分兵屯守,府州城能不能攻下来,先不管,先将琉璃堡给我看好。

自己将主力军队带到麟州城下,琉璃堡兵力空虚,但想打持久战,琉璃堡掳来的物资尤为重要。

……

斥候禀报。

张亢知道时机终于到来。

想要拨除府麟路的威胁,必须拨掉琉璃堡。

正好禁军又过来闹,张亢说道:“想打仗吗,想快活吗?行,只要跟我除掉琉璃堡。”

禁兵称喏。

似乎又是一个神话故事。

琉璃堡几乎集中了元昊的所有物资,虽没有府州城坚固,也建了一人多高的城墙,里面又驻扎着重兵。以府州现在的兵力,强行拨去琉璃堡?

张亢似乎没有考虑过,派出一个斥候,潜到琉璃堡前察看。

这个斥候胆也大,悄无声息地爬过草丛,居然潜伏到城墙下面,借着部分栅栏的缝隙,不但能看到里面情形,还能听到敌人的交谈。

一大堆西夏士兵正围着篝火在烤火,一个老兵将一块羊髀骨扔到火里,让火焰自然烤裂,再观察裂纹走向与颜色,与中国古代用龟甲占卜形式差不多。

是否准确也不大好说,但那天晚上真神了,老兵仔细地观看,说道:“不好,明天早上汉人会前来琉璃堡突然袭击,我们得躲开。”

一个小兵嘻嘻哈哈地说:“汉人的脑袋都不敢露,还突然袭击,笑话。”

斥候立即回去禀报。

张亢不但在听,还在想,想一想,斥候居然潜伏到他们眼皮底子,将他们谈话都听到了,也没有人察觉,可见琉璃堡防备的松懈程度。

那还等什么?西夏这名老兵说明天早上袭击,我就明天黎明发起进攻吧。

看了看天色,三更未到,召集军队,一路疾行。

赶了几十里跑,琉璃堡巨大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正是黎明时分,也是一天当中天色最黑的时候,北风吹,风声似狼嚎。

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时。

张亢一挥手,宋军站住。张亢抬头看着琉璃堡,借着风声,能隐隐地听到风声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鼾声。冷风似刀,几个守值的敌兵围在篝火前,互相搂抱取暖,脑袋垂了下去,大约也进入梦乡。张亢低喝一声:“杀。”

宋军迅速的向琉璃堡冲去。

新的传奇再次华丽丽的拉开帷幕。

第三百六十七章 君子,君王是儿子(四)

郑朗脑海里还有一些砖家对此战西夏失利的评论与叹息。大大的民族英雄,打成这样,怎么能不让人伤心!

其实元昊这样打,是狗粪!

两千多里的防线,对于宋朝来说是漫长的,但对于西夏来说,同样是漫长的。

史上范仲淹、张观与庞籍十月初才兼赴三路,身为各路部署兼本路马步军部署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然而府麟路战役一直持续到腊月才结束,两个月时间,四路长官皆没有作为。

若是范仲淹有作为,与庞籍做一个小配合,西夏人的盐州、洪州、宥州就能被攻陷,若是张观有作为,整个天都山、韦州城、鸣沙城,甚至灵州都在宋军攻击范围之中。若是庞籍有作为,战到最后,元昊数次惨败,再来一支生力军,元昊能将十几万军队带回三分之一,那就谢天谢地。

此时陕西缘边各路,非是彼时各路,每一人手中皆握有无数大军。

定川砦之战,几人再次犯下错误。

这一战持续时间短,然而斥候消息会有多快?庞籍至少能腾出二十天以上的时间,从容乘元昊将主力军队带向南方时,与府麟路的折家军联手,向银州与石州发起进攻,甚至可以渡过无定河,向夏州发起一次象样的进攻。

也许说他们是文臣,军事修养差了,想不到这一战略来解释。

但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官员的一些缺点。

多数时候内战是龙,外战是虫,消极防御,苟安求和。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

一人是龙,三人是虫,不知道配合,各自为战。

除张观外,其余几人算是好的,但能找到三个缺点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这才让元昊这种猪一样的打法,居然每一次得逞。

可是此次不会,一张巨大的蛛网已经渐渐拉开。

……

郑朗密切关注着府麟路的战事。

接到斥候禀报后,一颗心才安定下来。

只要张亢去了府麟路,那么此次大捷便有了。

在这之前,也发生一些零碎的战斗,灭藏三族看到宋军在筑细腰城,感到危机来临,纠集三族壮丁,反扑细腰城工地,但失去了西夏人支持,他们又算什么?

连续进攻三次,丢下几百具尸体,败了回去。

与郑朗无关,是在范仲淹境内,由蒋偕指挥的反击战。

但没有想到他让何俨去岚州察看府麟路战事,让一人产生不快。

在岚州境内,非是在太原,似乎与杨偕无关。可是杨偕产生联想。

你在泾原路,也不是在延鄜路与太原,府麟路发生的战事,关你屁事。

他心中又有鬼,认为郑朗是刻意派人来岚州察看情况,想针对自己,于是先发制人。

上了一篇奏折,弹劾郑朗市易法。

屯田没有说,范仲淹在做,庞籍也在做,形式不同,但性质差不多。无奈,从江南将粮食调动到陕西,路途太远,损耗太大,朝廷财政吃不消,最好从当地解决。

不但要吃的,士兵为了御寒,还要喝酒。这个酒不是水酿成的,也要粮食酿造。

有谁敢不让士兵吃酒,有的大臣本人就有很好的酒量。自己在吃酒,不让手下吃酒?

专门弹劾市易。

事实若不是因为战事危急,想找市易法麻烦真的容易。

首先他说了桑弘羊,桑弘羊改革要旨便是盐铁、平准、均输。这次改革,甚至不及王安石,名义是不敛于民,实际是变相的敛赋于民,于商,于大户权贵。

好处便是汉武帝穷兵黜武,国家空虚,因为桑弘羊的改革,使国家顺利渡过危机。

坏处是给各个阶层造成沉重的负担。后来为霍光将全家杀完。

事实汉武帝也看到改革给国家带来的困扰,仅是国家财政危机时,实施两次,一旦渡过危机,均输法立即中止。

这就是最早的均输法。

不会说好处,只说坏处,郑朗的市易与桑弘羊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思想十分仿佛,甚至于比均输法更激进。只不过区别郑朗仅在泾原边境实施,桑弘羊于全国实施。

正是这个边境,才使得市易法种种弊端无限的降低。

杨偕自动忽视,不说弊端降低,而说前方作战,军机危急,郑朗没有得到朝廷允许,挪用朝廷拨下来的军款经商,使士兵逐利忘义,军心涣散,危害前线安全。

想戴帽子,十分容易的。

但杨偕也知道,如今国家财政困难,仅凭借这一点是打不倒郑朗。

于是说了最后一条。

是得到钱,但这个钱不是用来为减少国家财政压力,而是用来收买将士之心。再看看那个官职,部署兼本路马步军部署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马步军部署是掌管所有军队,经略使是掌管民政财政,安抚招讨使是主管军队调动。

试问泾原路的民政财政与军政权利,还有什么不能管的?

而这个奇怪的职位正是郑朗首倡提出,又亲自去了渭州,统领三军,如今又不顾国家安危,用经商的钱收买军心,他要做什么?

别要问相不相信。

只要往唐朝藩镇割据上引,连吕夷简都会惹一身骚。

奏折到了京城。

此时郑朗奏折同样也到了京城。

这篇奏折写得很长,讲市易与屯田的利弊,皆是权宜之计,不能在全国推广,包括屯田,以后除了弓箭手田外,其余必须交给百姓耕种。国家不能贪这个钱,陕西产了粮食,就等于省下大笔的经费。

又说了三白渠与契股。

朝中虽有人仍提出异议,但大多数人同意,无他,实在缺钱。

造成缺钱主要是西北,西北用钱的地方,一个是兵器盔甲的消耗,士兵的补贴与军饷,建寨堡的费用,伤亡将士乃家属的抚恤,另外就是粮食后勤的费用。最后的费用占的比例还不少。

只要陆续出现一些屯田与三白渠,陕西粮食会最大限度做到自给自足,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省去几百万贯。

打到现在,也不会有人认为三两年内让西夏亡国,有可能继续打下去,十年二十年,或者最后和解,和解西北还是要驻扎大量军队进行防御。

就是没有战争,这些耕地出现,对陕西民政也有帮助。

于是开始商议契股出售事宜。

郑朗做了前例,执行起来不难,一份敕书下达,让全国的商人参与,写一个小纸张,我给多少钱,将钱集中起来,按照出钱的比例分配下去,再给契股,收钱。再大的豪强,也不敢与朝廷开玩笑。

钱帛便从豪强大户手中敛来。

当然,以后也要按契股分摊所得,否则这么多大户吵将起来,谁也吃不消。

就接到杨偕奏折。

别说,还是有市场的,没有人说郑朗学安禄山,但有人提出质疑。朝廷已经给了那么多军费下去,为什么还要用市易的钱进行奖励?

小数额罢,十天两万贯钱,一年多少万贯?

有这样练军的吗?

全国都象郑朗这么学习,养一百多万军队,得花多少钱?

别的不说,其他三路军队将士心中就会失衡。

于是吕夷简让小吏誊抄了副本,发向泾原路,责问郑朗为什么要这么做。

吕夷简不是恶意,责问是假的,而是提醒。

他与富弼、欧阳修、尹洙等人势不两立,包括范仲淹在内,虽然为了国家隐忍,但对范仲淹心中也不会很快活。

对郑朗不恶,察言观色,以他的聪明过人,或者老奸巨滑,能看出郑朗虽不是他这一路子的人,但也不会是范仲淹这一路子的人。又因为儿子的关系,暗中相助一把。

奏折副本转到渭州。

这时郑朗已经准备开战,接到这个副本后,勃然大怒。

杨偕的所做所为,他看得很清楚明了,但官场就是这个样子。或者说庞籍与范仲淹、韩琦做得不好,可换谁来,比他们做得更好?

而且府麟路表现十分神奇,不会影响大局,于是没有说,只记录各个将士的战绩,以便战后能替他们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