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还是有些担心。”

“放心。”狄青说完,立即出宫,去了枢密院,对王嵩说道:“这次还要劳烦你亲自去潭州,协助张亢,千万不能打草惊蛇。”

王嵩点头。

狄青又道:“还有,有什么情况,用快脚递向京城通知,最好两天一次,送到枢密院。”

快脚递送达消息快,可成本很高,一般不动用,若是全部用快脚递,路上再次加快速度,可以在三四天时间内将消息送回京城。但这个漫天冰雪的天气里,却最少需六七天时间。

王嵩又点头。

狄青给了授命书,王嵩不顾两天一夜未合眼,冒着大雪,骑马飞快出京城,向南而去。狄青则在下达各种命令,王德用奇怪,过来询问。这个大过年的,封锁道路,严密盘查,特别是西北口音的行人,全部抓获,岂不是扰民吗?别的不说,这些道路有许多官道,也有西北来的商人行人,一起抓起来,岂不全部乱了。

狄青嗡声嗡气道:“王相公,乃是因为郑相公也,我已得到皇上允许。”

“郑相公?”

“王相公,正是因为郑相公,但有的话我现在不能说。”狄青道。暂时还得保密,拖一天南方多一天时间。

王德用没有想出来封锁道路与郑朗有何关系,可沾到郑朗的事,王德用不敢再问了。于是,这半年年热闹的,先是赵念奴离家出走,后是郑朗发疯,再就是皇上发疯,现在枢密院也陪着发疯。只有一人沾到光,曾公亮,公主案与曾公亮没有关系,王素经手的,没有找到赵念奴,过了好些天,才让曾公亮接手开封府。唯一的就是襄邑大案,终于侦破。凶手不在京城,但在荆湖南路。捉不住他们,郑朗危矣,捉住他们,多半郑朗也会救出。

王嵩南下,一路持着狄青书令,不停地换马,他身体素质好,不然昔日也不可能仅一个野和尚,就敢打家劫舍,若论武艺,四五个人也不是他对手。身体杠得住,因此赶得快,抢在元旦节到来之前,终于赶到南方,找到张亢。

翻身下马,身体一歪,人就跄倒了。

张亢一把将他扶住,问:“王嵩,你怎么来了?”

“别说了,你过来,我有要紧事对你说。”王嵩倚着张亢,来到偏僻处,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是张平孟?”张亢差点惊叫起来。

“不能说,不能惊动他,郑相公还在他们手中,活着的郑相公对他们价值更大,可死了的郑相公也无不可。”

“我知道。”张亢派人传杨归国,也是特务营的人,于交趾时表现突出,重点培养对象之一,特务营侦查梅山蛮与溪蛮,他是主要负责人。不能以一叶蔽秋,杨归国能相信的。

当天晚上杨归国带到。

王嵩已倒上沉沉睡去,这一路赶得太辛苦。

张亢主持的,将事情经过重新复述一遍。

杨归国大惊失色,然后仔细回想,道:“张知州你不说我还想不起来,一说此人是有些可疑,平时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我多着他们两三人结伴而行,可此人自己说武艺过人,不喜结伴,当时属下并没有在意,加上此人性格阴沉,沉默寡言,便由了他。”

“再想一想。”

“属下又想到一件事,当时郑相公那天傍晚出事后,此人曾主动毛遂自荐,请求搜查一片地方,以前哪里也是他的侦查区域,于是我答应了。”

“哪里?”

杨归国拿出地图,在地图上画了一小片区域,离出事地点不远,不到十里路,就在出事地点的南边。张亢盯着地图说道:“还有一个巨岩峒?”

“是,这一说更可疑了,巨岩峒乃是一个小峒族,仅有五十几户人家,因为属于下溪州核心区域,忠于彭仕羲,彭仕羲与我朝大军在辰州外交战,节节败退,死亡惨重,死了二十几名蛮壮。”特务营要求的不仅是武艺出众,还有出色的反应伪装能力与智慧,能让杨归国领手这么多特务营斥候,智慧还是有的,记忆力好,迅速想到此事。

张亢踱了几步,一个五十几户的小峒族,死了二十几个壮年,几乎是一半人家有亲人死亡。无疑,对郑朗与朝廷充满了仇恨。

他说道:“你抽十几个精明强干的手下,前去这一块区域监视,记住,人选务必可靠。到了哪里后,一定要伪装起来,千万不能让张平孟发觉。有什么情况,不得有异动,向我会报。”

“喏。”杨归国退下。

这一监视,就是好几天时间,过了元旦,眼看要上七,张平孟仍然未现身,但是让斥候终于看到那个隐蔽的山洞。未看到郑朗,但看到巨岩峒蛮人用吊蓝下去,补充供给。

迅速向张亢会报。

张亢也早找了一个借口,就呆在辰州城,连夜出发,潜行到那个崖下,看着那片藤蔓,张亢有些发呆。未必郑朗在里面,就是在里面,都不敢营救,连搜查都不敢。

张亢伏在草地上,拿起一根草放在嘴中嚼,骂咧咧道:“好歹毒的张平孟!”

第七百二十五章 营救(二)

不但地形让张亢一愁莫展,连确认郑朗在这里都办不到。张亢一点办法也没有,杨归国伏在边上同样没有一个办法。

张亢骂完后眉头紧锁,想着策略,忽然他脑海里浮出一个美丽的少妇相貌。

自从郑朗出事后,有一个妇人更担心。

这几年郑朗有意回避她,让她心生后悔,然后恨得咬牙切齿。不过听闻郑朗出了事,心里面也焦急,带着家里派来的族人,自桂州赶到辰州。就呆在辰州,私下里曾自报家门,与张亢见面。

张亢当时很无语。

说作风,郑朗作风颇佳的,他有妻妾,但妻妾就是妻妾,每一个妻妾都是有故事的,妻子是明媒正娶,并无异议,那个四儿是自幼服侍郑朗的,以后为妾也很正常,环儿是崔娴陪嫁带过来的,更无异议。只有那个江杏儿算是有好命。随后樊家的小娘子,乃是崔娴担心郑家无后,这才纳进门的。为此,郑朗拖了数年时间。

相比于郑朗,宋朝还有许多士大夫一生仅娶一个妻子。

还是没有可比性,虽仅娶一个妻子,可有几人没有狎过妓。郑朗就做到了。

但这一年来,郑朗的私生活似乎越来越复杂,为小公主发疯情有可愿,他是小公主的守护骑士,不过也略略做过了火。现在怎么又冒出一个西夏的皇后?

也没有去管,接见了她。

淡淡说了几句,没移氏略有些尴尬,不好说得太明,但神情无疑透着焦急。

若是蛮人做下的,与没移氏并无半点关系,若是西夏人做下的,没移氏这个身份对西夏人来说同样十分重要。一个没移氏,一个宁令哥,无疑是没藏兄妹眼中钉,肉中刺。

他脑海里想出一条计策,就不知道没移氏肯不肯配合自己,冒这个险。

道:“我们回去。”

返回辰州城,悄悄将没移氏唤来,看着没移氏,再次感慨为什么当初元昊为她失措,每一次看到没移氏,惊为天人。不过张亢也老了,美色对他作用不大。不但他老了,狄青、张岊、王吉、杨文广等名将皆已年老,庆历战争涌现出来的另外的一些名将,王凯、高继宣、种世衡、周美、田朏、折继闵等将领先后一一过世。

这是张亢第二次看到这个西夏皇后,虽惊若天人,没移氏的美色对他影响不大,当然,主要是郑朗,与其他几位名将相比,张亢实际于陕西还与郑朗关系不厚,不过自将郑朗从契丹营救出来后,张亢与郑朗几乎连在一起。狄青也许还有庞籍说说好话,张亢除了郑朗这个靠山外,什么靠山也没有了。张亢平静地看着没移氏,心若止水,问:“没移娘子,有一件事想要委托你,不知你可否答应?”

“张将军,何事?”

张亢最讨厌人家称呼他张将军,这等于生生将他划到武将行列。不过也要看人的,若是郑朗称呼他张将军,张亢不但不生气,反而开心,没移氏称呼他为将军,倒也不是很介意,徐徐问道:“没移娘子,在我未说出这件事之前,我想问你两个问题,你对郑相公是什么看法?能不能替郑相公冒一个很大的危险?”

张亢自然不会问没移娘子,你喜不喜欢郑相公,人家是少妇,终有一些隐私与自尊,也要留一些脸面的。回来的时候暗中就打听过,没移氏与郑朗关系似得暧味,然而郑朗是采取逃避态度。不能直接问的。

这句话问出后,没移氏俏脸还是一红。

反应超出张亢的想像,不能低估了她,毕竟曾经一度作为一国皇后,也算是见多识广,迅速平定下来,道:“张将军,郑相公是一个好人,难道郑相公有消息了吗?”

“有消息了,可是下落不是很明确,不明确我就无法营救郑相公,故需没移娘子相助。”

“我还是不懂。”

“谋害郑相公的乃是我朝一个密探,他勾结西夏没藏兄妹,利用身份掩护,绑架了郑相公,现在有了线索,但不能明确,我们也不大好营救,所以我想请没移娘子帮助我们。”

“既有线索,如何无法营救?”没移氏不明白了,这是在宋境,非是在西夏境内。

张亢看着她表情,心中懂的,能否答应,未必两可,至少对郑朗没有恶意,于是道:“没移娘子,郑相公大约还活在人间。”

“他还活着,太好啦。”没移氏惊喜地道,意识到失态,用手捂着樱桃小嘴,羞涩地看着张亢。

张亢还懂不懂?

他心里说也在说道,太好啦!

脸上不会表露出来,平静地说道:“郑相公仍活着,而且我大约猜测到他被关押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不去救?”

“有些困难。”张亢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个崖壁的样子,徐徐说道:“我们也不能确认,这需要你去配合。”

“为什么不能确认。”

张亢耐心地画了一张图,讲解了那个崖壁的地形险恶。

“那我能做什么?”

“没移娘子,关健是我们不能确认在哪里是否关押着郑相公,又不敢惊动张平孟,与你们西夏的密探。”

“我不是西夏人了。”

“我说错了,但不要紧,与这个没有关系,只要确认郑相公关押在哪里,我就有办法营救。”

“有何办法?”

“办法很多。”实际张亢现在还真的没有办法,不过第一步得将郑朗是否关押在那个山洞确认下来,以后才能想办法,善意地撒了一个谎,又道:“但郑相公不关在哪里,我就没有方法营救了。”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张亢无奈,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张亢怯怯,家贼难防,偷到屋梁,若不是张平孟里应外合,凭借西夏人,想要危害到郑朗的安全,登天万难。为什么张平孟会做出这等事,还不是襄邑县官吏不好,逼得张平孟走到这一步。他又想到张海,同样是一些不好官员逼的。

没移氏又道:“我答应了。”

“谢过没移娘子。”

张亢千恩万谢,却不知道没移氏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眼神。

但没移氏绝对不是恶意的。

随后没移氏“无意中”亮明身份,除了少数人外,其他人也没有将没移氏当作一回事,在西夏是皇后,在宋朝算什么?但还是有人注意到了,有的人用心不良,有的人则是好奇,这个美艳的妇人与郑朗是什么关系?那个都爱八卦,包括郑朗,偶尔也关注一下各个八卦消息。很快没移氏到了辰州的消息传开,并且她与郑朗之间的关系让人联想翩翩。

仿佛是验证这些谣传一般,没移氏带着族人去了会溪城。

因为怀念郑朗,她经常一个人来到那个出事的竹林外,坐下遥思,神情很哀伤,有时坐在石头上暗暗垂泪。

实际她的确冒着极大风险。

张亢不知道赵念奴也关在山洞里,但是西夏人想要一个活着的郑朗。若是在江南西路郑朗死定了,人家运不走,只能杀死郑朗,会溪城不同,它的西南便是苍莽的虎山,不要说朝廷,就是溪蛮对这一带管控能力也很弱。过了虎山,便是更复杂的田氏,田氏过后宋朝控制能力越来越弱,若是将郑朗押过田氏,便可以利用宋朝对川西无法控制的优势,再利用一些人手,便能将郑朗押到西夏。过程会十分的困难与复杂,但相对于郑朗的价值,值了。若不对,又可以随时将郑朗杀死。

若是如此,多一个没移氏也不要紧。

没移氏没有郑朗价值大,可一个活着的没移氏比一个死了的没移氏价值更高,不是高在没移氏,而是高在宁令哥。有没移氏,就有机会对付宁令哥。

这是张亢的分析。

但张亢分析错误了,没移氏必死无疑。

到此,张亢已对没移氏对郑朗的感情很清楚了,但他不会说出的。

也没有心思笑话,若是郑朗平安无事,可以拿郑朗开一开玩笑,郑朗下落不明呢,而另一边张平孟神态平淡,甚至从来未来过这一带,不敢泄露出去。这个狡猾的张平孟,张亢有时恨得想立即不顾后果将他抓起来,碎尸万段。

这是一场豪赌。

若是没移氏继续出事,郑朗还是没消息,再怎么说,没移氏也是西夏曾经的皇后,这个招牌作用无可拟代,张亢便会犯下很大的过错。

不是很失望,正月十三,没移氏坐在一块石头上,呆呆地看着竹林。

八卦传播起来很快的,短短几天,消息居然都传到京城,诸官员瞠目结舌,不过京城也发生一件大事,管不了郑朗与没移氏。可想而知,辰州早传得纷纷扬扬。

但她尴尬的身份注定宋朝对她不是很在乎。

下人的鲁莽也保护不力,就让她孤身一人,经常来到这个出事的所在。不过也合乎情理,郑朗出事以后,这一地区除了那个峭壁类似的地形外,全部搜了数遍,就差一点准备挖泥三尺,谁还会在意。

对没移氏张平孟也关注过,也犹豫过,他有一个赫然的身份,特务营的斥候,于是一点一滴消息打探出来,包括郑朗一来南方,没移氏后脚也去了桂州的事,让他打听出来。

会冒一点风险的,但前思后想之下,认为宋朝对没移氏不是很重视,终于上钩。

而且也值了,一个宋朝的公主,一个郑朗,一个西夏的皇后,即便不能活着带他们去向西夏,将他们全部杀死,也可以向新主子请功领赏。于是出手。

没移氏只是一个柔弱的少妇,没什么难度,就将她也强行掳到那个山洞。

时间拖得越久,郑朗心中越是担心。

忽然听到外面的说话声:“皇后,好生呆着吧。”

西夏语说的,郑朗呆在西北很久,简单的党项语还能听懂一些。奇怪地走了出来,毕竟是曾经西夏的皇后,几名西夏斥候对没移氏很尊敬,不象郑朗带到此地,几乎大汉前推后搡。然而郑朗差一点跌倒在地,问:“没移娘子,怎么你也被他们捉来了?”

“郑相公,原来你在这里。”没移氏惊喜地喊了一句,然后用手帕捂住嘴,吃惊之下,一阵山风吹来,手帕一松,随着山风,向洞外飘了出去。粉色的绢帕,就象一只大花蝴蝶,在洞外优雅地向崖下落去。

这个山洞也会变得十分热闹。

第七百二十六章 营救(三)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

如果将这一年的史书天气刻决单独择取出来,似乎就象北宋后来的小规模的冰河到来一样,到了正月还时有大风,大雪。在暖冬的北宋前期,这样的天气很少见的。

除夕那天,东京城又落了一场特大的大雪,雪积压在皇宫里的花架上,许多花架被先后压断。这样的雪,肯定为来年庄稼带来妨碍,赵祯赤足于禁庭祈祷上苍。

第一个赵祯信神,第二个赵祯心灵干净,经常做这样的自虐的事,比如大旱时偶有一雨降临,他赤足在后宫舞蹈,也不怕感冒,落雨了,老百姓就有了一条活路,所以高兴地失态。

但是他身体真的不好,又发生那么多的事,身体更不好。

大事来了。

第二天乃是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百官齐列大殿,庆贺元日到来。赵祯也到了,太监唱和,赵祯坐下,太监开始拉开龙椅前的帷帘。百官正在参拜,赵祯感到头有点儿晕,身体踉跄,然后就倒了下去。

服侍的太监连忙将帷帘放下,用手指掐赵祯的人中。

大臣面面相觑。

赵祯在里面也清醒了,大过年的,不能扫大家的兴,让太监重新将帷帘拉开。不过他感到身体很不舒服,等百官行完礼后,就宣布大家散去。

大臣离开皇宫,一个个脸色阴沉,发生太多太多的事了。

有人心情悲观,甚至想到一件事,难道这是盛极转衰的征兆?这些年君臣兢兢业业,使得宋朝如同梦幻一般,论富裕从来未有这么富裕,税务收入不是最高的,最高峰时乃是庆历战争时,一度将税务以及各项专营收入达到一年一亿六千多万。但那是强敛敛出来的收入,非是现在这种轻徭薄征的收入,性质截然不同。

似乎南方马上又会增加不菲的新收入。就连修一条工程庞大的六塔河,朝廷都没有感到财政压力。

武功上略欠缺一些,可是西北与北方承平已久,交趾举国进攻,仅用两个月,一小部分的军队就将其击败。

若不是契丹与西夏垂悬在头顶上就象两把利剑压迫,文景贞观开元似乎也不过如此。

难道是好景不长?

大过年的,阴影就庞罩在京城上空。

当然,赵祯带回去后,御医如何诊治,大臣们不得而知。

似乎从宫中传来消息,皇上病情稍稍好了一些。

正月初五,赵祯还要做一件事。宋辽两国乃是兄弟之邦,不管这个兄弟是真是假,礼份上必须要做的,因此每到重大节日,例如元旦,都要向对方拜出使者朝贺。按照常例,一般是在正月初五接见使者,正月初六举行送礼。

大臣们心中戚戚,带着契丹四名使者萧兖、杜宗鄂、耶律达与刘日亨到了紫宸殿。

开始很正常,到了文彦博代表群臣登阶,来到赵祯御榻前贺皇上寿(北宋保留着许多唐朝的习惯,宫宴时多在屁股下垫一个垫子,桌子也比较矮小,因此称为御榻)。

因为大臣担心,气氛有些压抑,赵祯环顾四周,对文彦博问道:“不快乐吗?”

文彦博错愕之下无言以对,但知道赵祯有疾,于是默默不答,退下。不过这天在大臣战战兢兢的心态里,侥幸终宴。

接着来,初六,群臣落座,四个使者带了进来,到达中庭,眼看进入紫宸殿,赵祯病怏怏的,突然抬头喊道:“快召使者进殿,朕几乎不能相见。”

然后又说了几句胡话。

大臣一起石化。

左右太监知道皇上这几天因为生病,神志有些不清,迅速将赵祯扶着退下。但还有一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