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浮D昧郊嗥豕砂哺В簿褪歉龈嗟钠豕筛鐾馄菁易澹盟且驳门浜弦坏恪<幢闶艿闼鹗В膊坏贸衬郑潜咛婺忝遣股狭恕W魑纬ゼ夂烂牛忝且驳寐氏茸鲆桓霰砺省

若是史书不认真分析,将郑朗这次安排记载下来,以后必有人唾骂郑朗乃是一个实质的封建头子,明为救普通老百姓,实质站在权贵的立场。但郑朗想这样?

若想改革,这三家那一家都不要动,谁动谁死!

还能说什么?

得知后,三家主动拿出一些田地,分给百姓,又“如实”上报一些隐田。意思意思,俺们也算是善户了,因此占有股契是合乎情理的。

没有人有本事对比,否则用郑朗这些退让的策略,与王安石的怮倔对比,几乎将所有外戚都得罪了,那一方成功率会更高一点?这也是郑朗常对几个学生说的话,能追求理论上的完美,但不能刻意追求真正的完美。一个是理论,一个是真正,定位不同,手段不同,效果也注定不同。

因此全国骚动,高滔滔与曹太后仍没有对郑朗产生任何憎恨的感情,反而交口称赞,此乃是国家忠臣栋梁。这幕后的故事……是没法说的。闻听郑朗累倒了,高滔滔、曹太后与向皇后,还有赵顼皆派中使来郑家慰问。

郑朗睡着了。

崔娴看着几个中使,央求道:“各位中使,官人难得睡得这么香,能否让他多睡一会?”

几个中使面面相觑,最后点头,回宫禀报。

曹太后叹息道:“顼儿,此乃仁宗之功也,替你留下一个忠臣。”

老太太好心换来回报,赵顼对她十分尊敬。但老太太心中总有些怒气,乃是对赵曙的怒气,因此经常对赵顼说赵祯如何如何的。

赵顼只是唏嘘,说道:“大母,娘娘,孩儿想去郑府看一看郑卿。”

郑朗教育终于看到成果,至少赵顼现在明白,就是做皇帝的,也不能欲所欲为。想做昏君,无所谓了,胡来就是。想做好皇上,就得象仁宗一样,做一个苦逼的皇帝。

高滔滔道:“行。”

下面的争议声,高滔滔也不是不知道,而且知道得更多,甚至郑朗很早就预测到这场争执,断言最少持续三年时间。但实际到来之时,换那一个人都有压力的。儿子去看一看,也是代表着一种支持。

赵顼来到郑家时,还有三个客人。

赵念奴听到外面的风传,来到郑家,对郑朗说道:“要么,将作坊里的分红交给国家吧。”

要那么多钱干嘛?

她是这样想的,但不是,几十年后,她与三个小妹妹的孩子枝开叶散,后代越来越多,这笔钱就会很宝贵了。

郑朗一边洗脸一边说:“不用,你那点钱放在国家身上,用在哪里?”

“要么让中书用来赈济?”

“更不妥。”郑朗斩钉截铁地说。在慈善会手中,还能将这些钱帛用在贫困百姓身上,若是让国家来主持,不但会增加冗官冗吏,即便在宋朝,也必然会有官员用这些钱包养郭美美。具体原因郑朗不说,又道:“奴奴,慈善会做得很好,其实已经替我解决了很多压力。”

至少慈善会是郑朗发起的,作坊也是郑朗一手筹办的,仅是今年,还没有到元旦,慈善款项就达到七百多万缗,几乎使全国一半地区的大量贫困户受益。无论是捐款人或者受款人,这批人无疑对郑朗会十分支持。一方面扭转不了大势,多方多面,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然自己压力会更大。

郑朗将毛巾挂在架子上,赵念奴过来替郑朗梳头,即便到现在,两人能呆在一起的辰光并不多,每当赵念奴来,一家人自动回避,甚至崔娴带着江杏儿在外室聊天,替他们打掩护。

只能如此,想再进一步,那是不可能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司马光与王安石一道前来拜访,赵念奴回避了。两人为郑朗提议文彦博发生了争执,司马光认为是好的,王安石认为是自找麻烦。

郑朗问王安石道:“为什么说是自找麻烦?”

“改制后,困难重重,若将文彦博召回,必然会对郑公掣肘,困难更大。”

郑朗又看着司马光,司马光道:“我认为非也,许多人已经暗暗隐晦指郑公排除异己,用人唯亲。故郑公先将欧阳永叔召回京城,现在争议多,再度将文公召回,连文公也用了,便不能说郑公用人乃是唯亲。虽有麻烦,若背上用人唯亲的罪责,对改制会更不利。郑公,我还想到另一点,虽文公与韩公一度默契,但文公非是韩公,韩公与欧阳永叔同掌东府,一旦二人同时返回朝堂,对郑公改制必会产生极大的妨碍。且韩公……韩公性格强横,非是文公,文公心机深,可为人并不强横,进入东府有掣肘,但不会产生明面的严重争执。又,因六塔河之案,欧阳永叔与文公有一些矛盾,两人不会紧密的联手。故我认为郑公召回文公乃是对的。”

两人有各自的策重点,因此意见不一。

来到宋朝后,郑朗很慎重。以前写书时认为主角穿越,可以欲所欲为,大开王八之气。实际非也,不到宋朝不知道,来了后才知道有多难。自己用功度不能称为天下第一,也是天下罕见的,还有一个若大的硬盘在脑海里配合自己大开金手指。但实际呢?

不到宋朝,不知道这些牛人有多猛,例如张方平,将书翻一翻,就能立即复述一大半,这种超强的记忆力,就是放在后世,又有几个人能办到?不但张方平一个人,有很多顶尖士大夫都有这种记忆力,例大苏,例王安石与司马光,例如欧阳修,不要说各自的智慧。就凭这一点,若没硬盘过来,就难以纵横朝堂。

最简单的,若是没有这种记忆力,谈话时刻意旁征博引,如何应对?难不成跑到崇文馆书海里狂翻一通,花几天时间找出一句话来历,再来对答,然后再去找?

再说各自的想法。

实际大多数大臣没有那么坏,只是他们的坚持己见,办成了坏事情。无论是司马光,或是王安石、范纯仁与吕公著、严荣,皆成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故外界有一些议论声,可其中苦处谁人能知。比如司马光与王安石,至今仍有一大半意见不合。仅是为了协调他们二人的思想,自己死了多少脑细胞。不然这两大猛人,很快就窝里斗了。

一看到他们,郑朗心中就幸庆,幸好带着硬盘来穿,否则什么都不要想。乖乖地将家眷往江南搬吧。

让他们喝茶,同时说道:“介甫说得没错,君实说得也没错。文彦博回到朝堂,必对我改制产生妨碍。但是无奈之,之前我未来中书时,就想过三次退让,换取民间反对的风头。第一次乃是作监,第三次还是作监,第二次就是文彦博。会产生妨碍,但因用了文彦博,大家就不能对我用人产生质疑。人都用不起来了,如何改制?若改制不成功,后面的怎么进行?韩琦说我五年得偿欠负,那是不可能的。我说十年,若仅是欠负,十年足矣。但不仅是欠负,还有其他。”

用钱的地方很多,那场大旱得花多少钱,才能使郑侠不会出现?

未来还有河湟之争,还打算平灭西夏。现在不是平灭西夏的时候,但秉常长大后与梁氏发生冲突,那次机会再不把握的话,以后就没有平灭西夏的机会。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仅十几年矣。当然,郑朗也不可能等太久,若过了二十几年,自己七十几岁,还有精力主持国政?

欠负,旱灾,平灭西夏河湟,想要国家不产生压力,最少准备七亿缗钱的盈余。如果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与契丹进行旷日持久的大型战役,还不知得花多少钱帛。

能不急吗?

这个没有必要说的。

只是含糊地道:“未来会发生很多事,调节之道是不能解决了,因此我采用此下策。但也不能称为下策,任何大型改革,想不流血与产生动荡是不可能成功的。史书多讥商鞅变法,遭到五马分尸的下场。君实,介甫,可你们认真的想一下,若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会不会强大起来?当然,我也不想落得商鞅那样的下场,祖宗法制不杀士大夫,更不可能出现士大夫流血事件来震慑百姓。因此,逼迫两千余名京官,让他们下去,使他们在下面将整个腐朽的基层催毁。破了,就能立了。这个时间不能太长,我也等不及,明年年底要看到成效,后年年底要必须使国家走向正确的轨道。”

“后年?”

“必须后年,今年财政亏空是谓必然。到了明年,必须着手裁兵,裁兵必然产生大量安置费用,明年财政仍有压力。所以说是后年。后年成功了,财政象重现嘉祐皇祐时光,纵然文彦博与韩琦联手,我也不惧也。若不成功,君实,介甫,你们乘早将家人迁于江南吧。”

“迁于江南?”

“契丹堕落,北方更凶狠的蕃部必然兴起,我朝此次脱变不成功,必然也象契丹那样堕落,那时我朝必被北方催毁,迁移于江南避祸。包括诸多士大夫家族,外戚世家豪门,全部受到波连。你们家与我家更不可幸免。为子孙计,只好迁于江南避祸。”郑朗严肃地说。

就包括现在的顶尖豪门文家。

文家世代为官宦世家,每一朝一代皆出了许多顶尖的士大夫。不仅是文家,还有三槐王家,真定韩家,洛阳种家,府州折家等这些文武大臣世家,一起会波及。

比如文家,因北宋灭亡,不得不逃到庐州与世代联亲的包家住在一起,以至形成一个包家庄与文集。但那是在庐州,江淮的核心所在,宋金拉锯战,文家后人在那时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最可笑的是,郑朗此次改制成功,不仅国家脱变,同样这些士大夫家族也会受益,但就是没有人去想过。

又说道:“我建议召文彦博乃是良苦用心,你们不用争执了。治平三年间乃是朝廷最黑暗的时光,皇帝即位,颇有作为。不过积贫积弱已久,弊端积重难返。天还未亮,尽管启明星已经升起,可这个长长的冬季里,五更时分仍然很黑暗,能不能迎来光明,就看明后年关健的两年,明后年之关健则是在眼下。眼下顺利过渡,红日就会从宋朝大地上再度升起。为了迎来天明,做一些谦让,有何不可呢?”

第八百二十八章 笑

赵顼就在这时来到郑家。

三个人不得不来到大门外见礼,两人乃是郑朗最得意的学生,赵顼并没有戒意,进了屋,下人正在收拾茶具,赵顼问:“郑公,身体可有恙乎?”

“陛下难道想臣身体有恙?”

“朕不会。”

是轻笑话,郑朗又道:“臣身体无恙,就是这段时间象琴弦一样,绷得太紧,放松一下,不然太累。”

说了一会儿话,赵顼问道:“郑公,真诏文彦博回京?”

不能说气话,此时改制到了最关健时候,以文彦博资历,给一个参知政事,还是低了的,但文彦博返京,会为改制带来很多变数。

“陛下,刚才君实与介甫也谈到了文彦博。”

“哦。”

皆是为国家着想,没有什么好隐瞒的,郑朗复述一遍。

“郑公,你说北方的蕃部会将我朝逼得象东晋那样,逃向南方?”

“契丹不会,我朝虽收复幽云十六州困难重重,但他们想击败我朝,那是万万不能。但未来还有更北方的蕃部,若有可能,天能暖,必会寒。暖冬对北方危害不大,一旦寒冬,北方生存更困难,越困难那些蕃人越凶悍。只要有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将他们联手,这股力量可以改天换地。陛下看到或者听到生女真人的勇猛,就是生女真人,还有金山(大兴安岭)的阻隔,寒冷侵袭稍好一些,境内又有许多河流,然金山西北诸族呢?并且这一方土地自古以来,就养育了许多强横种族,连强大的唐朝皆多次受到羞侮,我朝能及唐朝乎?国家脱变不成功,自此堕落,那么就如王钦若所说的那样,向南方逃窜,真正的苟且偷安。失去北方,即使逃到南方,不久也会象晋代三国,隋代南陈,我朝代南唐等国那样,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宋朝没了!

宋朝没了,郑家司马家王家没有事,就象张昭劝孙权投降曹操,张昭照样做功臣,但孙权呢,迟早会象李煜那样死得不明不白。

赵顼色变。

忠言逆耳利于行,他还是懂的,拉着郑朗的手说道:“郑公,不可啊。”

“当然不可,若是那样的话,为何我将女儿嫁给王家?”郑朗道。他又想到一件事,僧格林沁大沽口之战,挫败来犯的英法舰队,毁伤敌舰十艘,奸敌五百人。然后于天津陆地战役中,用三万蒙古骑兵,居然大败于八百洋人枪炮下。前者是利用了火炮热兵器,后来纯粹是冷兵器对热兵器的结果。由是后人得到一个结果,若是在宋朝制造出相当于八国联军的热武器,就可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

未必,那时满蒙骑兵皆堕落了,若是这三万骑兵乃是成吉思汗时的兵与将,会是什么结果?

当然,还不会是一万两万洋人洋枪洋炮的敌手,但绝对不会是八百洋兵所能击败的。

他又想到前世一本小说,紫川,那是玄幻小说,击败了魔族,可魔族之外还有更凶悍的种族。有可能就是借鉴于宋朝历史,契丹完了,更强悍生女真来了。女真完了,冷兵器的巅峰时代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来了。

就算能抵挡着女真人的进攻,若是宋朝止步不前,科技也未发展起来,必然败于成吉思汗军队之下。

又道:“未来凶险多多,成败关健就是这两三年,关健的关健就是未来几个月时间。”

“朕知道怎么做了。”

“欲速则不达,陛下也不用着急,臣今天虽累,但不代表着气妥。在这上面,陛下必须学两个半皇帝。”

“那两个半?”

“真宗的前期,仁宗与光武皇帝,特别是光武皇帝,陛下一定要借鉴,非是指他的军事能力,而是指他的治国。”郑朗指的乃是刘秀,一个与赵祯一样,被后人多忽视的皇帝。但若真实的将中国历朝历代皇帝排名,此人一定可以排在前三位,能力不亚于李世民多少。与朱元璋相比,刘秀没有多少外敌可破,不能成为民族英雄(忽然又想到袁什么来的历史老师,为什么一再攻击朱元璋呢。若说中国一雪外侮的人,最成功的只有朱元璋,其次是朱棣与汉武帝,李世民都不能算,毕竟他一半就是胡人)。但此人武功不弱于李世民,文治上更有作为,与刘邦相比,不是流氓,与李世民相比,爱自己手足,与朱元璋相比,不杀功臣。

可以说论同时拥有开国与中兴之举的皇帝当中,刘秀当数第一。李世民虽不错,几乎可以称为千古一帝,然有兄弟仇杀,父子反目污垢,后又两战高丽无功而返,隐隐使唐朝又有了汉武帝穷兵黜武后的败象。因此完美度远不及刘秀也。

无论赵祯或者刘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个特点郑朗身上也有,阴柔!

赵顼作为有了,可太过毛躁刚燥。

赵顼也不气,道:“朕当铭记于心。”

不提到罢了,提到郑朗忽然看着司马光道:“君实,不如这样,分出一些精力,将那本通志修好。每修一卷后,将它拿出来,让大家观摩,就其中一些大事件记一些评议,以便陛下与后世子孙学习,使我朝每一帝君皆如陛下,比如两位祖宗,仁宗。”

也就资治通鉴里的臣光曰,会变成臣朗曰,臣琦曰,臣安石曰,臣著曰。

司马光不知道他这本史书会在史上的地位,就想到郑朗此举的意义,为什么修史,正是以古喻今,从前人的成败得失中得到教训,使人君英明,臣子贤能,国家更富更强。这个观摩评议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交流心得的过程,司马光喜不自胜,说道:“郑公,可以。”

反正他在两制里,不象王安石有那么多事务要处理,再配上一些官吏,重新修编通志不是不可以的。

赵顼不笨,也想到一些好处,道:“好,君实,一定办好它。”

很客气地,用司马光的字来称喟。说完又想到一件事,问道:“求索书院里的五先生如何?”

郑朗脸色凝重起来,反问了一句:“存天理,灭人欲,是否是儒家之道?”

“不是。”赵顼想都没有想,就否决了。郑朗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重视道德这个环节上,但郑朗也不知道,为什么绕了这么远,正是受了这六字的影响,害怕德化再度被他人错解成存天理灭人欲。

郑朗重视道德,但重视的乃是“恕”德,而非是“忠”德。也就是将子贡拒金定为一个道德最终的目标所在,却不赞成人们去摸仿他,学习的非是子贡拒金,而是子路受牛。

不能说朱熹的儒学皆是错的,郑朗没有一棍子将朱熹打死,修儒学时借鉴了许多后来朱熹的观点。然而最反感的就是这六个字,而且这六字荼毒之深难以想像。

批儒批孔,但有没有想过做好人好事不留姓名,不求回报,与这个存天理灭人欲之间有什么区别?

最后清醒过来,孔子有的还是好的,大开孔子学院,但连孔夫子的核心思想都不知道,开屁的学院。开始理智了,但还在鼓励人们做好事不求回报,拾金不昧,甚至要求自己儿子压死溺死不救,要救别人的孩子。

好象道德高度真的有了,关健能有几个人有这种纯粹的利他思想,“忠”,存天理灭人欲?

老太太倒地,立即将她扶到医院,其家人来感谢,送了许多礼物,不能收,一收是有目的,整个社会耻之。似乎是不错,救人乃是为了求回报,怎能称为做好事呢?

有没有想过,没有回报,有几个人愿意做这些好事,做得好,家人来还能说几句感谢话,做得不好,老太太说一句,就是你车子撞我的,你推我的,得付我医药费,傻眼了。

为什么宣扬这种拾金不昧?

难道统治者皆被酒池肉林弄昏了头脑,想不到这种简单的后果吗?

相对而言西方做得要好此,那些手段也许中国人不耻,认为做秀,可慈善事业为什么远胜于中国?至少人家做秀罢还做好事罢,得到了名,得到人们的尊重,做好事的人才会多起来。

相比于西方,郑朗做得更彻底,未必指望每一户人家都会出范仲淹与欧阳修,向恩人回报,至少施济者钱帛与姓名一起让被济者得知,知道恩人是谁,见了面会叩头感恩,或树立长生牌坊,施济者在乡里也得到脸面,因此慈善会并没有因为下面争执而摇摆,一直在默默地扩大。

社会可以学雷锋,但最好做人不要学雷锋,而是学陈光标。

承认陈光标不仅是做秀,也是在做了许多好事,做好事的人才会多起来。

朱熹埋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