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地龙虎-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他沉静地命令各部队采用刺猬的御敌战术,注意形成“球形”阵 地,而不能用“线式”阵法对付骑兵。彭德怀的这一招很灵,冲杀而来的国民党军骑兵一碰 上红军的如此阵法,没有跑上几个来回,就被四面飞来的弹雨所击中。

仅用半天时间,尾追红军的国民党军骑兵20##余人全部被打垮,中央红军取得了长 征中粉碎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最后一仗的胜利。

毛泽东得到吴起镇大捷的报告后,非常高兴,连说道:“好哇!我们的彭大将军,又 立了一大功!”他信手铺开纸张,即兴写下《给彭德怀同志》六言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过讲了,过讲了。”彭德怀收到毛泽东的赠诗后却感到很不自然,他把最后4个字改 成“英勇红军”,又退还给毛泽东。

毛泽东不胜欣喜:“如此改诗,更显大将风度。英勇红军必无敌于天下!”

吴起镇战斗的胜利,中央红军缓解了整天被国民党军追击的危机,中共中央得以有时间 坐下来认真地研究在陕北立住脚的大问题。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吴起镇召 开,毛泽东作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并作结论。他在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的任务是保 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3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我们现 在以吴起镇为中心,第一阶段向西,以后向南,在黄河结冰后可向东发展。结束1年长途行 军,开始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我认为,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资,这3大问题, 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

吴起镇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为此,毛泽 东一定预感到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无与取代的历史地位,他在当时多次召开和出 席各种会议,对伟大的长征进行初步总结。

10月25日,毛泽东出席陕甘支队在吴起镇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庄严宣布:“中 央红军现在已经胜利到达目的地。

一年来的奋斗能取得如此成绩,并获得粉碎敌人新的‘围剿’的各项条件,这主要是由 于党的正确领导。目前,革命形势已发展到拂晓,红军将如日东升,蓬勃发展。我们当前的 任务是进行军事、政治教育,争取群众,扩大红军,改善生活,充实被服。“

团以上干部会议后两天,毛泽东又在吴起镇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指出:“长征到 此结束了,部队严重减员。但是,我们的队伍虽小,可它是将来发展的基础。我们目前的主 要作战方向在南边,要先将国民党第57军军长董英斌的两个师消灭。红25、26军在甘 泉、富县集中配合作战,如能再对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第38军军长孙蔚如部 由南城开渭水的一路继续给以打击,能打两个胜仗,即可打破敌人的‘围剿’。我们一定要 在严冬前打破敌人的‘围剿’。”这次会议还确定了常委分工: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博古 负责苏维埃工作,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和后方工作。10月29日,以毛泽东为政治委 员、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发布《告红25、26军全体指战员书》,指 出:陕甘支队经过二万余里的长征,与红25军和红26军会合,这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 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号炮,它将为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大局面、赤化全中 国打下巩固的基础。

次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陕甘支队离开吴起镇,向下寺湾前进。

毛泽东率领陕甘支队于11月2日进抵甘泉县下寺湾地区。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下 寺湾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中共陕甘晋省委、西北军委领导人关于陕北苏区、陕北红军及 其作战情况的汇报。此前,毛泽东得知陕北肃反扩大化和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 丹等大批党、政、军领导人被关押的情况,当即下令停止杀人,停止逮捕,停止审查,一切 听候中央解决。不久,中共中央派代表去瓦窑堡帮助陕甘晋省委纠正错误,将刘志丹等大批 干部释放出狱,予以平反,恢复工作。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的名义发布通令,宣布: 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兹委任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 海东、程子华、郭洪涛9人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 为副主席。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发布第1号命令,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为司 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第1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红15军团编入红 一方面军建制,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

红一方面军番号的恢复,标志着中央红军的力量又开始由波谷向波峰回升,这使毛泽东 感到无比欣慰。

在这即将取得长征最后胜利的时刻,毛泽东站立在中国最大山脉昆仑山脉北侧,面对日 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南京政府卖国妥协及帝国主义列强蓄意加紧发动世界大战 的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形势,心情激荡,一首《念奴娇·昆仑》词在他的胸中酝酿成。

朔风中,马背上的毛泽东对着莽莽昆仑昂首吟唱: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 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遭欧, 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此时此刻,“倚天抽宝剑”的毛泽东回首万里长征路,感慨万千。

11月5日,中央红军到达甘泉以南的象鼻子湾,思绪澎湃的毛泽东立住马头,通知随 行部队,他有话不得不讲。

以无比气概“谓昆仑”的毛泽东,立马挥手“说长征”:“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中央红军走了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二万 五千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长征。现在,我们完成了伟大的远征。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呀!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莽原劲风鼓起猎猎战旗作耳,浩荡群山列阵入红军的队伍肃然静听。毛泽东的讲话声震 环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只有我们红军才有这个气魄,才有这个决心。敌 人总是想消灭我们,可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 束。长征苦是苦,可作用大。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布红军是英雄好汉,蒋介石反动 派是没有用的;长征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的广大老百姓宣传了共产党、苏维埃和工农红 军的解放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红军在11个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开花,结 果!长征将永载史册!”

毛泽东在这次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词汇概念。

热烈的鼓掌声如潮涌浪啸,几次把毛泽东的话打断。

毛泽东挥动着他那有力的大手,继续讲道:“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8万人, 现在只剩不到1万人。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革命的精华,都 是经过严峻锻炼和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 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作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万岁!长征万万岁!”举枪如林的红军指战员高呼胜利口号,他们每个人为走过 万里长征路而自豪。

他们值得骄傲和自豪,请看这么一组统计数据吧!从瑞金算起,英勇的红军指战员——总共走了368天;征途全长1。36万公里,即2。72万华里,这即是史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下,几乎每天就有1次遭遇战;有15天整天都在打大 战、恶战;有235天在行军;有18天是在夜间行军;仅有44天是在休息;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

共翻越老山界、五岭、夹金山、六盘山等18座大山,其中5座终年积雪;渡过了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24条河流;突破了10道国民党军及地方军阀的封锁线;占领过62座城市;通过了6个少数民族地区;走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等11个省区。

中央红军长征以陕北为终点,到此即将胜利结束。1935年11月7日,毛泽东在道 佐铺江15军团部会见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等人,共同商讨会师后的第一个作战行动, 这即是马上打响的“长征奠基礼之战”——直罗镇战役。

毛泽东对徐海东等人讲:“有句古诗说的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们红军打到哪里,根据地就应发展到哪里。红军现在到了陕北,根据地就建立在陕北。” 毛泽东用“落霞与孤鹜”、“秋水共长天”的词语,精辟地说明了开创革命根据地与发展红 军的密切联系。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经费非常困难。毛泽东派人到刚刚由红25军改编的红15军团 来,要借2500元钱。徐海东把供给部长和财务科长找了来,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家 底?”“7000元。干什么?”供给部长答问。这时,红15军团的生活也相当苦,每人 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这些钱可是他们长期积攒起来的家底,也是全军团各种费用的全部 资金。

“我们来到陕北比中央红军早,人地熟悉些。中央红军刚到,困难要比我们大得多,特 别是经费异常困难。我们要勒紧裤腰带,多为中央红军解决困难。这样吧,我们那点家底, 留下2000元,其余的5000元全部送给中央。”徐海东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指示。

徐海东的言行与张国焘形成鲜明对比。毛泽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指示中央红军派 出专人到红15军团表示感谢。

中央供给部长叶季壮兴奋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在象鼻子湾,中共中央于11月9日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 德怀等领导人都先后到达会场。兴高采烈的毛泽东挥动着双手,对台下欢呼的干部们高声喊 道:“同志们,辛苦了!”

整个会场上一片欢呼声。

毛泽东面对长征路上生死与共的战友,没有开口前对着台下深深鞠了3个躬,他很动感 情地作了精彩的讲话,实际上他是对红军1年来战略大转移作了一次精辟的总结。

毛泽东讲到了江西鼎盛时期的“朱毛红军”,讲到了5个月前夹金山下的红一、四方面 军大会师,10万红军之众是何等的气派。由此,他也讲到了中央红军的现在,讲到了朱 德,说起了张国焘,再次断言“南下是没出路的”。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诵词忆往,惦念着:此时的红四方面军8万之众又 怎么样了呢?朱德总司令呢?还有张国焘,这个提起令人头痛的红军总政委?

六盘山之南,大草地之南,就在毛泽东率部胜利到达吴起镇内、彭大将军横刀立马吴起 镇外的中间一天,10月20日,南下的红军总部发布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总的 战役方针是以主力夺取天全、芦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一带为根据地,彻底消灭国民 党川军杨森、刘文辉部,击败刘湘,邓锡侯部的增援。

南下红军分3路纵队进击:以第4军、第32军组成右纵队,由丹巴经金汤攻取天全, 并以一部向汉源、荣经方向警戒;以第30军、第31军之第93师、第9军之第25师组 成中纵队,进占宝兴、芦山后,向名山、雅安地区出击;以第9军之第27师为左纵队,东 进威胁灌县、大邑之敌,并以一部负责巩固抚边、懋功、达维地区。除此之外,以第5军团 为右支队,巩固丹巴地区;以第33军为左支队,驻守马塘、两河口地区,相机威胁理县, 并占领威州。

朱德早在大革命时期,就与川军打过交道,对军阀部队的作战特点,了如指掌。在战役 发起前和战役进行中,他仔细地研究敌情、地形和战况,总结经验,作出战略上的指导,对 各级指挥员说:“川军向来欺软怕硬,惯打滑头仗,我们不打则已,要打就抓住打,狠狠地 打。各级指挥员要讲究战术,发挥运动战的特长,以快以巧制敌,用小的代价去换取大的胜 利。”

10月24日,红军迅速翻过夹金山,发起凌厉的攻势。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即攻克宝 兴、金汤、天全等地,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龙江以北和懋功以南的川康边广 大地区,击溃川军共17个旅近7万人,其中毙俘敌1万余人,击落敌机1架,造成了进可 横扫川西平原的态势。

“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初步获胜后,南下的红军稍微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但在战局打 开后,红军是向东进击川西平原,还是向西攻取康定、泸定,红军总部领导人的意见很不一 致。张国焘提议:下一步的行动应该是向西发展,重点夺取康定、泸定,以道孚为战略后 方,在川康边建立根据地。徐向前和陈昌浩则认为:应该向东发展,在天全、芦山一带与敌 决战,这一地区的粮食和人口较多,便于红军的补充和发展,并且能在取胜后继续向川西平 原发展。朱德和刘伯承出于各种原因,在坚持政治上的原则性同时,对军事坚持原则性与灵 活性的相统一,表示对现时的作战指挥不予干预,只要红军能够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就是最 好的决策。

陈昌浩和徐向前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不同看法,11月7日,致电张国焘,陈述对下 一步进军方向的意见,认为:如果马上进入西康,补给则更困难,减员更大,力量分散,天 气极冷。目前,应仍在此寻机歼敌,先打开左翼局势,然后配合第4军夹击天全。此地决战 得手后,则或东出或西进均易于行动,而西进只是万不得已时的一条后退之路。

张国焘接电后,权衡利弊,便再没坚持自己的意见。就此,徐向前和陈昌浩立即率领部 队开始向名山、邛崃地区进击。

作为总司令的朱德此时思想很矛盾,他对红军总部的争吵始终不便很明确地表示自己的 意见。他站立在绵延起伏的峻岭上,向东远眺,那里是著名的天府之国中心成都平原,再远 一点就是他的家乡仪陇了。

“前途还难卜哟!”朱德对身边因打了胜仗而兴高采烈的参谋人员告诫说。

在这一时期,朱德先后撰写了10多篇关于作战的文章,如《绥崇丹懋战役中我左支队 27师两河口、抚边、达维、夹金山、日隆关、巴郎山一带战斗经过及其模范教训》、《绥 崇丹懋天芦战役山地河川及隘路攻击之注意》、《康泸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中战术上应注意之 点》、《青龙场的战斗是天芦战役中的模范战例》、《天芦战役中追击之模范与不追击之失 败》、《雪山老林的战斗》、《搜获俘虏之疏忽》、《对防空应注意之点》等。

张国焘看到这些文章后,心中很是有些醋意,说:“论军事指挥,还是总司令高明。没 有想到的是,总司令的作战理论还是一套一套的。把他弄到第一线,他反而是如鱼得水,写 出了这么一大堆研究文章来。”

“把他弄回来监视起来算了。”有人建议。

“还是让他在前面打吧,不打胜仗,大家都不能活。”张国焘算是说了句老实话。

“让他长期与部队搅在一起,总不是个好办法,会出事的。”仍有人为张国焘出谋划策。

“成都指日可待,从长计议才是上策。”张国焘打起了另外的算盘。

11月12日,红军占领芦山县城后,脑袋时冷时热的张国焘又趾高气扬起来。

“怎么样?事实说明南下是胜利之途,毛泽东的预言完全是胡扯!”进入芦山县城的张 国焘得意洋洋地说。他立即致电红1、3军团和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夸 大南下所取得的战役上的胜利,电报称:“这一胜利打开了川西门户,奠定了建立川康苏区 胜利的基础,证明了向南不利的胡说……这是进攻路线的胜利。”

本来坚持西进康定的张国焘看到眼前的胜利,也改变了初衷,对向东打成都变得异常积 极。

因此,红军在占领天全、芦山后,没有半天的休整和停顿,又迅速向名山、邛崃进击。

部队的士气也很高昂,一路都是军歌嘹亮:“红军南下行,要打成都城。反对右倾逃 跑,我们要进攻。”

南下的红军距离川西平原越来越近,也的确吃了几天大米。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国 民党军和地方军阀很快盯上了这里。“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渐渐证明若实现是何等的 艰难,即使付出巨大牺牲也难以如人心愿。

11月13日,也就是张国焘给毛泽东发出“胜利打开了川西门户”电报的第二天,真 正的川西平原“敲门”之战——百丈关大战,方才揭开大幕。

草地龙虎/(陈宇)  第二十三回 川军死守成都大门 百团混战百丈大关

13日,1935年11月中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但这一天对张国焘来说,不应是个 寻常的日期,百丈关大战在这天全线打响,也许由此注定了他后半生的命运,为此他刻骨铭 心记了一辈子。时光转过40余年,他移居加拿大后即曾对西方社会尤为忌讳的这个“1 3”数字痛恨地顿足捶首。

“如果红军在百丈关大战获胜,成都是必得无疑。”张国焘作过这样的推论。熟悉川西 地理兵志的兵家早就作过如是说。

“那么,拥重兵坐镇天府之国首府成都的张国焘的结局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后人不 能不对那段历史作一番深思和测想,推论肯定会是多样的。

然而,历史是不能够假设的。张国焘终于没有能够在川西成都建立起毛泽东式的陕北延 安,新中国属于毛泽东,历史在百丈关前拐了个大弯。

话说红军在天全、芦山取胜后,即直趋川西平原而来。国民党川军总司令刘湘最精锐的 郭勋祺第144师、杨国桢第147师被红军打得稀里哗啦,溃退向川西平原。成都这个川 中政治、经济中心受到严重威胁。这时,始终坚信“得四川就可控中国,稳巴蜀就可平天 下”的蒋介石在重庆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他唯恐如果红军进入川西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