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他们说是要边境安静就要安静,说要打仗就要打仗。这点徐平必须遵从。

    至于中书那里就比较简单了,打胜仗是一个方面,扩大地方,而且是扩大的能种甘蔗的地方又是另一方面。随着白糖在全国的普及,供应量的增加,降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三司急需增加白糖产销量来平衡这个矛盾。

    专卖品一般来说有两个性质,一是变相的人头税,比如盐的专卖,再一个就是奢侈品税,比如酒的专卖。而茶和白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既不同于酒的税率不敢怎么折腾,税的总额一般固定,也不同于盐的销量大致固定,加价就能增加税收额,但会祸及民生。茶和糖的税收总额有弹性,单价和销量都对税收总额有影响,销量越大单价越低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在邕州这里做了这么多年地方官,又主管蔗糖务,徐平对专卖的本质也有了一些了解。如果作为税,这个数值是有上限的,比如在他的前世,烟草专卖销售额大致占中央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这个年代各种专卖杂七杂八加起来最多也只能占到三司收入的三分之一强,再多就民不聊生了。而在这些专卖品中,白糖这种有弹性的物品占的比例越大,三司的压力越小。

    白糖确实是财富,但绝对没有现在纸面上的数字那么值钱,徐平的功绩不是向三司提供了这么多钱,而是提供了白糖这样一种优质的敛税手段。作为多年与三司关系密切的地方官,徐平早已有了这种自觉,知道自己在整个帝国的财政系统中的分量,有几斤几两,已经过了会自我膨胀的愣头青的阶段了。

    三司主管全国财政,在中书门下的各部门中最重要,中书的意见自然会向三司倾斜。真正说起来,徐平打胜仗是次要的,扩大蔗糖务才是最要紧的。

    把这些关系理清楚,徐平出了一口气。剩下的几个月时间,看来自己的精力要放在蔗糖务上,尽快把甘蔗地扩展到门州和谅州去。只要交趾认清了现实,不再到谅州来纠缠,徐平也懒得再跟他们较劲了。

    升龙府,交趾王宫偏殿。

    李佛玛坐在王位上,面色阴沉,看着前面站着的黎奉晓和李仁义,以及李仁义身后的李明信,冷冷地道:“谅州战事如何,黎将军在这里,你仔仔细细说与他听,莫要隐藏!”

    李明信只觉得腿肚子发抖,颤颤微微地答道:“小的遵旨。”

    李佛玛生于宋真宗咸平三年,此时三十四岁,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可不是人老昏庸的帝王那样好糊弄。自二十出头,李佛玛作为主将讨伐峰州、演州和七源州,大小战事连战连捷,包括与兄弟争王位的战争,还从没有失败过。

    直到派兵出击谅州,本以为也是十拿九稳。对大宋朝廷的估计也没有错误,他们还是求安定的,并不想扩大战事。万万没想到,被徐平这个边疆小官狠狠咬了一口。一万精兵,近万土兵全军覆没,就逃回个最没用的李明信。

    作为帝王,而且是可以算得上英明的帝王,李佛玛还不至于意气用事。非要与一个大宋的边官争个高下。但谅州真地不能丢,他这个交趾王还想做下去,还想做大宋南边的小霸主,谅州就必须在自己手里。

    李明信磕磕绊绊,可算是把谅州的事情说了个大概。占时他本来就远远在后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一个劲的渲染宋军石砲厉害,山坡上的各种礌石和大火,至于最要命的谷中布置,却一无所知。

    李佛玛早已听过几次。听他讲完,转头看着黎奉晓道:“将军,你觉得如何?如果出击谅州,有几成胜算?”

    黎奉晓皱着眉头道:“若说只是石砲,倒也不难对付。最要命的地方在于宋军根本不出击,而谷中布置我们又一无所知,这却难办。”

    李佛玛道:“我已着人探听过了,在谷中宋军建了两道土墙,与城墙差相仿佛,他们的兵士就是借助土墙用强弓硬弩伤人。”

    黎奉晓摇头道:“仅仅如此?陈常吉随我多年。经了多少恶战,仅仅两道土墙就能让他一万多人全军覆没,这种话为臣无论如何也是不信的!”

    李明信最怕争论起陈常吉的死因,把自己牵扯进去。急忙道:“将军切莫小看了两道土墙,宋军数千强弩,一人发两三枝箭一万多兵也没了!”

    黎奉晓看着李明信,面对讥讽:“你说得好轻松!数千强弩,你以为弩手是个人就能做吗?我军中还有宋军的弩,要不你拉开给我看看?不要说黑漆弩这种蹶张弩。就是跳蹬弩这种不需大力的臂张弩,你能拉开,我这统兵将军给你做如何?谅州失利,你脱不了干系,还敢在圣上面前满口胡言!”

    李仁义咳嗽一声:“将军,今天是说谅州宋军的守备,你怎么又说得远了?半天没了一万多强兵,总得有个原因,明信也只是合理推测。”

    黎奉晓冷哼一声:“军中用弩,不说开弩的非要天生神力不可,战阵上还要有发弩人、进弩人和张弩人,你们以为是拿着软弓射野兔吗?口口声声说谅州只有宋军六千厢军,可按你们的说法,只怕要有六万人不止!”

    李佛玛沉着脸,并没有阻止黎奉晓。他也是多次带兵的人,当然知道黎奉晓说的是实话,但现在的情报确实是那里只有六千厢军,自己也糊涂。

    黎奉晓提高声音道:“兵法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在连谅州到底有多少宋军都搞不清楚,谈何战而胜之!”

    李佛玛叹了口气:“将军说得不错,但时间不等人啊。现在已是二月,再过两三个月就到雨季了,雨季行军更是兵家大忌。我们不能在这两三个月里收回谅州,就必须等到下年。”

    “怎么等得?”李佛玛满面愁容。“前次那个陈公永带着族人奔宋,结果没有拦下来,现在北边到处人心动荡。这也还罢了,我们能够出兵弹压,但哀牢又不安分,招纳土官,侵占土地,他们可不像大宋一样还有顾虑。真要等到下年,富良江以北只怕就不是我们交趾所有了。”

    (备注一:哀牢是现在老挝一带的地方政权,与交趾多有攻伐。

    备注二:中书和枢密院在真宗中后期是聚厅议事的,但在刘太后当政的时期到庆历年间与西夏作战时宰相兼掌枢密这段时间之间是空白,肯定有一段时间是分开的,但不清楚过程,与张耆有关是小说家言,读者莫当真。

    晚上还有一章。)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185章 倾国之战()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黎奉晓沉默不语。

    他只是一个将军,带兵打仗的,李佛玛说的那些他不需要考虑,他只要李佛明确告诉他,打不打,怎么打。若是按现在情况,只听李明信满口胡说,什么只有六千厢军,却莫名其妙就出来数千骑兵,满山的滚木礌石,还有扑不灭的大火,成千上万的砲手弩手,依着这种混乱消息没人敢去打仗。

    看了李明信一眼,李佛玛的神情冷崚起来,对黎奉晓道:“我记得先前就有消息,邕州那里有个蔗糖务,能够组织数万乡兵。我们都不把这些乡兵当回事,如果,那些乡兵真有一战之力呢?”

    黎奉晓摇头:“行军打仗不是儿戏,随便捉个人就能上战阵。乡兵说到底也是乡兵,是民不是兵,摇旗呐喊还说得过去,战阵冲杀绝不可能!”

    李明信脑中灵光一闪,抓住了一根稻草一般,高声道:“将军这话说得就有些差了!那些乡兵可不是民,我听人说,蔗糖务最早的人就是厢军除籍退下来的,重新拿起刀枪,可不就又是兵了!”

    李佛玛转头沉声问李仁义:“这话可是真的?”

    李仁义从容不迫地道:“确实如此。微臣也曾经跟陛下提过,那个蔗糖务提举徐平初到邕州的时候,苦于没有人手,便把福建路到广南西路的更戍厢军留了下来,入蔗糖务做活。不过这都是前几年的事,到了这两年福建路兵源不广,这事情便就停了。现在蔗糖务招人,最多的是邕州本地土人,其次才是福建路来的移民,除役厢军已经没有了。”

    “那么。你说蔗糖务里有多少除役厢军?”李佛玛看着李仁义,面色凝重地沉声问道。

    “依微臣得到的消息,当在一万人到两万人之间。”

    李佛玛点点头,对黎奉晓道:“是了。邕州必然是把先前的除役厢军又重新征招起来,这样他们便有了两万多兵马,又是以守对攻,陈常吉之败也说得过去。唉,是我们以前大意了。总以为邕州一地,随便就能收拾。”

    黎奉晓闭上眼睛,盘算一会,才开口道:“若是这样说,倒也说得通。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除役厢军已经离军多年,按说重新征召也一时经不得战阵。不过想来宋人自有办法,我们不在这上面费神。现在算来,在谅州宋有大军两万多人,又据有地利。要攻取那里可不容易。”

    无论装备和战力,交趾的主力与大宋的厢军都相差不大,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交趾还没有能力大规模装备大宋禁军那样的豪华军队。李佛玛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如果邕州是两万正式编制的禁军,他根本就不会再打谅州的主意,别说是富良江以北,就连升龙府都得小心翼翼地才能守住。

    哪怕就是两万厢军,也是硬骨头,已经不是一支偏师能够对付的。

    手支额头。李佛玛在王位上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

    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打就要冒风险,一旦战败,现在已经糜烂的局势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外敌入侵。内乱也有可能再起,王位能不能再坐稳都是两说。

    但要是不打呢?大宋据有谅州,可不是以前在邕州的时候,向南再无险阻,势力延伸几乎是必然。哪怕就是大宋自己收敛,地方的土官也会主动去投靠。大宋和交趾哪条腿粗,傻子都分得清楚,陈公永已经做出榜样了。

    北方动荡,人心不稳,又没了广源州遮蔽,西北的大理和哀牢会放过这种送上门的机会?主动出击是必然,富良江以北,西道江和武定江上游,都将不再是交趾所有。到了那个时候,别说一切雄心壮志都灰飞烟灭,就连根本之地升龙府到长安府的地带都直面威胁。

    再加上占城,南北夹击,仅靠几州之地可以应付?

    李佛玛闭上了眼睛。

    这种景况不难想象,四面都是宿敌,一只猛虎在上面虎视眈眈,自己在升龙府也别想睡一个安稳觉了。

    若以后世地理来论,此时交趾的精华地区新都升龙府到旧都长安府,就是红河下游三角洲,地方相当狭小。这里物产丰富,人口相对密集,是支撑王霸之业的根基之地,但必须有外围做藩屏。一旦失了外围,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肥肉,没有战略纵深做回旋,来敌还可以借助丰富的物产筹粮,想守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的的。

    猛地一拍坐下王位,李佛玛抬起头来,坚定地道:“打,这一仗不得不打!哪怕就是倾全国之力,把国运压上,也得把谅州夺回来!”

    黎奉晓沉声道:“圣上可是下了决心?”

    “不错!要想保住交趾,就必须打下谅州!晚打不如早打,一定要一战定江山!于我交趾来说,大宋犹如一座山一样,如果让他们在谅州扎下根来,日后就再也难以驱除。现在乘他们立足未稳,把他们赶回山北去!”

    黎奉晓点头:“圣上担心的是。不知这一仗要如何打?”

    李佛玛盯着黎奉晓,郑重地说:“如今南边占城未退,东北苏茂州之乱未平,我不能轻离升龙府,这一战拜托将军!”

    “食君之俸,忠君之事!微臣但凭圣上差遣!”

    李佛玛轻呼一口气:“宋军在谅州两万兵马,——但刚刚一场大胜,所谓的乡兵,这个农忙时候,必然不会还守在谅州!”

    说到这里,李佛玛转头看着李仁义。

    李仁义沉声道:“据微臣所知,上次战事一结束,谅州的乡兵就开始解散各回本部。蔗糖务的主业就是榨糖,现在还是榨糖季。”

    李佛玛点头:“谅州那里,现在想来只有六千厢军了。宋军要想再把厢军招集起来,未必比我们行军更快!”

    说到这里,李佛玛身子前倾,看着黎奉晓:“但我还是依谅州那里两万宋军布置,以免再出意外。升龙府周围有我交趾精兵四万两千人,我只留五千守护王城,其余人马,交付将军。”

    李仁义听着吃了一惊,急忙道:“陛下,这样怎么使得——”

    李佛玛一伸手阻止李仁义后边的话,对黎奉晓道:“我以倾国之兵,尽付将军,一战而下谅州!大丈夫欲成非凡功业,当断即断,此战关乎我交趾国运,将军凯旋,当是我交趾第一功臣!”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186章 应对() 
“当!当!当!……”

    急促的锣声突然在山峦间响起,清脆的声音一下就震碎了群山的宁静。

    林业从甘蔗地里钻出来,看着提锣沿路飞奔的李二郎,高声喊道:“二哥,又出什么事了?怎么突然敲锣?”

    “交趾数万大军来袭,所有乡兵立即集合!”

    李二郎一边跑着,一边高声大叫。

    林业听了一怔,不是才打了胜仗,交趾人又来了?这还没完没了了!

    牢骚归牢骚,却不敢怠慢,林业略微收拾一下,便抓紧时间招呼自己所带的蔗糖务人员,在役乡兵离开,活计安排给其他人。

    一匹匹快马从太平县出发,飞一般地驰向各乡各镇,刚刚解散的乡兵又被集合起来。几天时间被砍倒的甘蔗在糖场堆得像山一样,本来沸反盈天的热闹场面好像突然间来了一场寒风,突然就冷却下来。

    甘蔗糖的最佳收获期其实很短,大约是在十月和十一月之间的日子,过了这段时间含糖量就会下降。但只要不进入雨季,含糖量只会降低十之一二,对后世的大工厂来说这个数字不得了,但在这个年代,不是不能接受。所以,蔗糖务一直把榨糖季放得很长,虽然产量少一点,但劳动力的利用率就高很多。

    现在的时间已经过了二月中旬,雨季看看就来,甘蔗在地里却是再也等不起了。雨季一来,甘蔗就会把养分用来生长,含糖量迅速降低,那时候就没有榨糖的价值了。

    自徐平初建蔗糖务,产量年年猛增,今年与交趾战事不断,榨糖的过程一次一次被打断,白糖产量会如何人人心里都没底。

    能不能完成三司的任务,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这次乡兵集合再不像上一次那样轻松欢快。每个人的神情都很沉重。

    蔗糖务长官厅里,徐平看着各种文书,眉头深锁。

    自上次战后,徐平为防意外。在交趾那里布有眼线,黎奉晓兵马一动,徐平这里就得到了消息。

    可这次与上次不同,黎奉晓的动作极快,也没有派什么先锋。直接自己带着富良江边的两万大军向北急行,预计十天之内就会赶到谅州。除这两万人外,还有一两万人为后队,也在陆续赶来。

    如今谅州的乡兵已撤,只有桑怿带了五千厢军在那里,还有不到一万的民夫在谅州盆地修整田地。

    五千对两万,而且面对的是交趾精兵,可不是土兵那种乌合之众,即使有工事可以利用,形势也相当危险。

    徐平眉头深锁。盘算着应对的办法。

    从朝廷那里得到援助是不用想了,枢密院本来就不同意把势力伸过山去,哪怕谅州和门州得而复失,他们也无非是息事宁人,恢复原来的状态而已。

    一切都要靠自己,可怎么靠自己?

    蔗糖务的根本还是在太平县周围地区,人力也大多集中在这里,就是动作再快,把人集中起来,进行武装。再开到谅州,也要落在黎奉晓的后面。

    更不要说今年的甘蔗还有四分之一没有收获,耽误了榨糖,再在谅州那里出点意外。那样的后果……

    徐平靠在椅背上,只有苦笑。辛辛苦苦六年,如果面对最后这一次考验处理不当,那就真是一切都白干了。

    厅里的气氛很冻凝重,分案治事的韩综与一众公吏俱都埋首案几,不管是真忙假忙。都连大气不出。

    想了一会,徐平对旁边案几上的韩综道:“如果现在把蔗糖务的青壮全部调出来,还差多少人力才能完成榨糖?”

    韩综起身恭声道:“依属下估计,怎么也得有近两万人才可以。”

    “那就这样,蔗糖务属下,凡年龄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所有青壮全部调去谅州!”徐平觉声说道,“人力缺口,以招当地土人为主,如果还是不够,让蔗糖务的妇人放弃一切营生,全部去收甘蔗!”

    “这——”韩综面露难色。

    进蔗糖务的大多本来就是穷人,女人也是要操持农活的,但干的大多都是打杂之类,要么就是织布女红,真当男人用,这个年代还是很难让人接受。

    徐平沉声道:“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在这一段时间,凡是入役的乡兵,给钱比以前多一倍。凡是留在蔗糖务做工的,给钱多加一半,入蔗糖务做工的妇人,给钱与男人一样。”

    韩综盘算一下道:“拼着多给钱,倒也或许可行。那么临时招募的土人又如何说?以前他们可是只得蔗糖务里人员的半俸。”

    “这次给全俸!蔗糖务的人已经加了钱,让他们得以前的全俸,既可显出内外有别,又容易招人进来。”

    上次打了一场仗,蔗糖务里的钱流水一样花出去,好在徐平担心引起本地的通货膨胀,赏钱只是发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就当存在蔗糖务里,答应一年给半分利钱。太平县这里资金充裕,高利贷并不普遍,利息也低,蔗糖务的半分利钱已经算是高息了。

    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短缺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