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各地情况不同,最多也只能收到路一级。
李参和张大有是徐平的自己人,可以直接跟他们讲,不需要像其他地方官员那样斗智斗勇,还要经过一番来回拉锯才能推行下去。
:
第93章 汝州()
汝州的三司铺子正位于州城的中心,向西不远就是州衙,东边是梁县县衙,铺子的南部则是大量卖瓷器的商铺聚集的地方。汝瓷甲于天下,不但产量大,而且质量好,行销四方。南至江汉,北至河东陕西,无数的商人从这里贩瓷器回去销售。
由于境内山地居多,开垦的耕地很少,汝州人户不多,经济也不发达,与徐平前边到的许、陈、颖、蔡四州差距较大。纵然如此,汝州的商税依然高于郑州和孟州,靠的就是这里的瓷器产业。州内的大户,多数与瓷器产业有关。
乘着傍晚的时候天气凉爽下来,徐平换了便服,与知州赵諴和在这里的方城知县李觏一起,带了谭虎等几个卫士,出了州衙,到州城里随便看一看。
此时已是盛夏,虽然太阳已经西斜,不再毒辣,但地上依然蒸腾着热浪。在路上走了没有大多一会,就觉得脚下的石板发烫,热风吹在脸上,汗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
不大的州城,几乎没一条大道上都有拉瓷器的车子,向着四方而去。
徐平对身边的赵諴道:“不是到这里看见,真难相信汝州竟然产这么多瓷器。希平,以后有了三司铺子,你可以让州里的官窑跟他们合作,把瓷器卖到远方去。”
“上次我见刘判官,已经讲过,他也同意。不过三司的意思是销往南方,现在从汝州到邓州的路还是有些不方便,生意没有做起来。”
徐平对李觏道:“南下的大道可是要抓紧了,最好是今年就修到邓州,最少也要到南阳。”
“下官明白。现在难的是鲁山关一带道路,自三鸦口而下,数十里都是山间小路,要辟成能行大车的路着实不易。桥道厢军答应,无论如何,要在冬天之前修通这段路。”
徐平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鲁山关是中原南下的重要关隘,并不只是一座关,而是北起汝州鲁山县,南到邓州南阳县绵延八十里的山间小路。这里自先秦时候起,就是楚国北进中原的要害之地,沿着河谷而行,道路狭窄而崎岖。如果不走鲁山关,连结中原和江汉地区的大道就要绕到许州去,要地是郾城,历史上岳飞北伐的正是那一路线。
打通了鲁山关,则中原与江汉地区联系的中心,北方就是洛阳,南方则是襄州,唐朝及之前的朝代基本就是这个格局。如果中原以开封为中心,则道路就东移,由开封府到许州,经郾城,过信阳军,到鄂州,也就是后世的武汉地区。自定都开封,鲁山关的道路地位下降,而东线则繁盛起来,成就了许州和蔡州的繁华。
徐平想的是把洛阳建成这个年代工商业的中心,则汝州鲁山关道路的重要性就提到了战略高度,这条道路修好了,洛阳的格局也就活了。
宛洛之间,曾经是东汉统治的基石,南阳盆地和洛阳盆地一南一北,撑起了庞大的帝国。洛阳盆地在北,西接关中,东连中原,向北则有道路通河东路,也就是此时的人常说的居天下之中。南阳盆地与襄阳盆地是一体,不仅仅是自己的地理条件和人口,更重要的是位于汉水流域,与广阔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联了起来。
修好鲁山关的几十里山道,是战略布局,解决的不仅仅是交通的问题。
三司铺子对面有一处茶棚,此时人还很少,徐平抹了抹额头的汗珠,对赵諴道:“我们到茶棚里坐一坐,看看这里三司铺子的生意如何。”
谭虎急忙跑上前去,到茶铺棚里挑了几副干净的桌凳站住,让主人挑干净的碗盛茶来。
坐下喝了一会茶,徐平看对面三司铺子里人来来往往,不断地卖大车出去,不由对身边的赵諴道:“此时道路未通,大车不能南下,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买?”
赵諴笑道:“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本州产瓷器。平常商人运瓷器大多都用太平车,虽然装货也不少,但一辆车就要用几个人,不说给的工钱,就是雇人也不好雇。用大车便就不同了,牲口只要调养得法,其实费不了多少草料。再加上今年许州的马监卖出来的马也多,又废了马牛入户等,自然买车的人就多了起来。”
李觏也道:“还有一点,汝州到底是离着邓州近,那里从荆湖路贩来的牛很多,这里买牛比其他的地方便宜也方便。铺子里卖的车,既能当马车,也能当牛车,用的人就多。”
“却是忘了这一点,京西路的牛大多都是来自荆湖路,汝州这里确实方便。”
南阳黄牛是中国本土牛种中的优良种,此时已经有了雏形,正是得了这地利。邓州是南阳郡,武胜军节度,虽然南阳是治下的县,但也可以用郡名南阳指代邓州。郡名与州名不符是这个年代常见的事情,比如洛阳是河南府,但河南郡却是应天府,属历史遗留。
看着对面的三司铺子,来来往往的生意不是车就是瓷器,其他的生意虽然也有,但与这两项一比便就不值提。
徐平叹了口气:“常说做事要因地制谊,看了这里的三司铺子,才知此言不虚。在其他州如里会看到这副景象?我看这州城里,一半的人家都是靠着瓷器生活。”
“都漕这话说得不错,其实靠瓷器为生的人可不止一半。汝州虽小,但这里的瓷器市场却是天下之最,大宋治下一半的州军,都有汝州的瓷器卖。”
丝绸和瓷器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两项商,另一项自然就是茶叶了,此时的茶叶因为是官方专营,丝绸和瓷器便就显得更加重要。汝州有这么一项拳头产,经济前景非常光明。可惜的是虽然看着热闹,但由于交通不便,规模还是小了一些。
徐平静静思索,乘着改善京西路的交会,汝州这里的瓷器生产其实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
第94章 万事俱备()
“哈哈,你们果然是在这里”
王拱辰到了路口,一眼看见坐在路边的徐平和赵諴等人,急忙翻身下马。
徐平见他满脸大汗,急忙让主人家端了碗茶来,让王拱辰喝了,坐下歇一口气。
等王拱辰歇过来,徐平才问他:“我还没有派人到你那里去了,怎么就知道我来了?”
王拱者笑道:“你堂堂都转运使出巡,是本路州军的头等大事,还在蔡州的时候,我们那里就传遍了。我算着日子你该到汝州了,今天到州城来取货,我特意随着一起来。”
转运使在每个地方待的时间有限制,行程可以推算出来,王拱辰刚好赶上并不奇怪。
见王拱辰的带的人直往三司铺子里去,徐平奇道:“你取什么货?来了这么多人。”
“车,这个时候,主要就是买车。营田务人少地多,用车的地方多了,汝州小地方一次进不了多少货,只能定好了让他们分批运来。”
因为跟河南府之间不通水路,汝州这里的车是从陆路运来,运力就大打折扣。徐平在路上曾经见过三司铺子运车的队伍,都是后车的车辕架在前车上,一辆接着辆,用一头牛可以拉好多辆车。当时看见还觉得很新奇,没想到运货的人能想出这个办法,效率很高。
但即使这样运输,一次也只能运几十辆,对一个州来说,远不能满足需求。王拱辰管的营田务更是大户,几乎到多少要多少,跟无底洞一般。反正转运使司欠着他钱粮,车钱从欠的债里面扣就是,几乎跟白捡的一样,不要白不要。
汝河从汝州流过,属于淮河水系,虽然与黄河水系的河南府不通航,但是跟下游的许州、蔡州和陈州是有船往来的,并且与汴河相通,水路运输很方便。所以从洛阳运往淮河下游的货物,三司铺子也都是运到汝州来,再沿着汝河而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汝州这里是水陆运输的重要码头,交通中心,在三司铺子的系统里有不一般的地位。
说了一会闲话,赵諴道:“难得王提举今天也到州城,刚好凑到了一起,晚上我做个东道,今夜不醉不归”
徐平笑着摇了摇头:“按规例,转运使是不该进城的,我今天到州衙已经是破例,再赴你的东道,可就再也说不清了。不等我回西京,估计就有人上奏章参我。算了,希平的心意我心领,酒宴就免了,明天开始忙公事吧。真要饮宴,等这次巡视完了再说。”
因为赵諴是自己的同年,徐平才进城到州衙里坐一坐,天黑就要回到驿馆去。连在城里过夜都不可以,怎么敢喝赵諴的酒,京西路可还有几个官员看徐平不顺眼呢。
王拱辰喝了茶歇过暑来,听了这话便道:“这有何难?营田务在汝州的治所位于汝河边上的赵洛镇,那里离州城不远,你们都到那里去做客好了,我做东”
赵諴笑道:“君贶做东也是应该,说起来你这个营田务,可是比我们州县有钱多了。”
营田务可不仅是有钱,因为属于场务性质,财政自由度也高,花钱不像州县那样扣扣索索,这一点是地方官府比不了的。
徐平的职务里是带着提举本路营田的,王拱辰那里正经是他的属下,可不像在州县只有监察权。别说去喝酒,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当下说定,等王拱辰的属下去三司铺子里把车提出来,几个人便就一起去赵洛镇。徐平顺便看一看那里的营田情况,特别是棉花,到了开花的季节,正是关键时候。
赵諴派人回州衙,徐平派人回驿馆,吩咐一声,便就与王拱辰一起,出了州城。
一路沿着汝河而行,并不是大路,没有什么行人,一派田野风光。旁边的汝河里不时有小船行过,有的装着三司铺子的货物,运往下游的陈州、蔡州。但多数的船,运的还是煤炭,船吃水极深,缓缓前行。
汝州治下,龙兴和襄城两县之间,一片低山连绵,煤矿量多质好。这里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煤矿所在,也是徐平前世中国重要的优质煤产地,平顶山煤海。此时这里的煤已经开始开发,特别是徐平从邕州回到中原之后,发展的步伐骤然加快。煤从这里开采出来,沿着汝河一路向下,一直到许州境内的北舞镇。那里有中原最大的铁矿,新建的钢铁中心正位于那里。煤矿与铁矿由一条汝河连接起来,成了天下最大的冶铁中心。
没有蒸气动力,煤钢取合体便就无法成为工业的核心,此时这一带并不繁华。但钢铁到底是重要的材料,工业农业甚至军事都用途广泛,还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管是铁矿还是煤矿主力都是官营,地方上觉得是负担,并不怎么上心。
此时正是六月酷暑的时候,路两边瓜果飘香,汝河上吹来习习凉风,树上有鸟儿在歌唱,不时还惊起几只野兔,慌慌张张地跑来跑去。
出来巡视一路上都是风尘仆仆,疲于奔命,难得有今天这样闲适的时候。徐平骑在马上,一路看着风光,放松心情。不知有多少时间自己都没有欣赏这个世界的风景了,总觉得背上有一根鞭子在赶着自己,轻松不起来。
这几个月跑了几州,看到了自己给京西路带来的变化,徐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沉重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些。改变最大的是交通,河上跑的船多了,路上的车马多了,三司铺子开到了每一个州和大一些的县,正在向小的县扩展。经商的渠道自己已经建起来了,现在缺的就是在这络上行销的货物。社会发展终究还是要落到生产力的发展上,现在只缺一个突破口,自己做的这一切就会呈现出暴发性的力量。
这一个突破口就是棉花,由棉花纺织出来的布,制成的各种衣服。营田务仅在京西路就开了数十万亩的棉田,快要到收获的时候了。
:
第95章 河边的官署()
第95章 河边的官署
营田务在赵洛镇的官署就建在汝河边上,旁边有一个自己的小码头。%确切得多,这里不像一个官府的衙门,更像是汝河边的一个货场,官署反而是附带的。
正如人说话会有乡音,官府的机构也是如此。营田务从一开始就是开荒种粮,治下只有工人,没有普通的百姓,建筑便就天然带着种田人的因聊陋就简。而且跟一般的乡村不一样,这因陋就简里表现出来的不是小家子气,而是一种简单粗犷的气息。
就如赵洛镇上这处官署来说,建筑不多,而且用料朴实,连最简单的装饰都没有。但占地非常大,把住了好大一段河岸,围起来的里面好大的货场草场。门前一条宽广的石子路,直通到不远处的大道上。石子路比大道还宽,走在上面觉得心慌慌的。
两年时间里王拱辰早已经脱了当年的生气,不管是来时的乡间小路,还是这宽广的石子路,他都是谈笑风生,这些地方就像天然属于他的地盘。
人总是不知不觉中被环境所改变,徐平心里暗暗感叹。王拱辰能变成这样,不仅仅是由于营田务的环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王拱辰一手建起营田务,便就发展迅速。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并没有人为的阻挠,工作效果立竿见影,政绩突出。
突飞猛进发展中的事业也会影响到从事这一事业的人,身上时时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气质,这真是别人羡慕不来的。此时的王拱辰,与两年前馆阁里读的那个穷生真是判若两人,多了自信,多了奋勇争先的信心。
官署看着很大,实际里面并没有几个人,就这几个人还在院子里开了菜田,建了圈棚养殖家畜家禽,时时不改营田的本色。
到了官署的后院,汝河边上一排大柳树,树下胡乱摆了几副桌凳。
王拱辰吩咐自己随从把众人的马牵走,拴到养马的地方喂些草料,对徐平几人道:“都漕、知州,我这里简陋了些,你们莫要挑理。”
徐平和赵諴忙道不会,看着谭虎带人过去收拾桌凳,摆放整齐。
王拱辰笑道:“我们种田的人,都随性惯了,不如都漕的人这么讲究。这里我来过几次了,桌子都是这么摆得乱七八糟,今天第一回见到终于整齐起来了。”
徐平道:“随性好,整齐只是好看,未必有你随性摆得方便。”
口中虽然如此说,但并没有叫住谭虎几个,任由他们把这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这不是徐平穷讲究,只是不同的风格。他习惯有严格的纪律,高度的组织,行动最好能整齐划一,不喜欢标新立异。没有什么对与错,不同人有不同的气质。
收拾完毕,几人分宾主落座。王拱辰在位子上坐下,左右看了看,突然大笑:“被谭虎几个人这么一收拾,我怎么就觉得陌生起来,这不是自己的地方了呢”
几个人一起笑,赵諴道:“云行兼着提举本路营田,这里本来就是他的地方”
本处的监当官过来行礼,王拱辰道:“今天我们这里有贵客,你有什么好物招待?”
监当官拱手:“回官人,手下几个小的今日午后到汝河里下了几,捕了几条好大的金色鲤鱼,还有一虾蟹之类。院子里本来养的有鸡鸭猪羊,宰了已经洗得干净,只是不知道客人们的口味,不知是要煮了吃还是烤了吃,放在那里。”
王拱辰摆了摆手:“那有许多讲究,你只管又煮又烤,做熟了上来就是。对了,先来几盘瓜果下酒,菜慢慢上来。”
监当官应诺,转身去了。
这监当官是最低级的小武官,从公吏升上来的。营田务里大量的这种人,要么就是从公吏中依例选拔上来,要么就是各种禁军厢军中的小武官。反正种田只要出力,不会闹出大的乱子,这些应府得来。这种营生,读人也不愿意来做,只能依靠他们。
要不了多久,几样瓜果时鲜菜蔬端了上来。无非是河里的菱藕,树上的桃杏,地里的西瓜葡萄,还有院子里菜地种的几样新鲜时蔬。收拾的手法都很粗糙,菜大多就是一撅两半摆在盘子里,好在新鲜水灵,看着让人心喜。
王拱辰混在意,问徐平:“都漕,今天我们是饮烈酒还是水酒?对了,这里还有自酿的果酒。附近山里盛产阳桃,小的们拿来酿了猴儿酒,味道还不错。”
徐平看了看赵諴,笑道:“就喝猴儿酒好了,我们这里也没有嗜酒的人。”
王拱辰答应,转身吩咐了下去。
阳桃就是徐平前世所说的弥猴桃,这里附近山上不少。这水果摘了之后不好储存,山外有人当宝,想吃吃不上,山里的人则视若泥土,一到秋天树下到处都是,直接烂掉。营田务从来不缺的就是这些,便就拾了回来酿成酒。称为猴儿酒是因为传说这种酿酒之法是学自山里的猴狲,实际上现在的酿酒都是徐平改良过的,只是沿用旧名罢了。
太阳落下山去了,白天的酷署慢慢消散,汝河上吹来带着水汽的凉风,吹在人的脸上分外神清气爽。四周低山连绵,静静卧在暮色里,显得分外安祥。
说是在山里面,其实这一带是很大的一片山间谷地,汝河冲积出来的小平原,土质非常肥沃。只是因为晚唐五代战乱,这里人烟稀少,慢慢成了山间荒地而已。营田务选在这里,便就是看中了这里土层肥厚,而且有汝河及其几条小支流,水源不缺,是从事农业种植的好地方。惟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周围都是小山,一遇到暴雨的时候山洪暴发,无处泄水,容易发生水灾。汝河不是什么大河,排水的能力差了一些。
汝州唐州,这个年代这种山里的小盆地谷地很多,基本处于荒废状态。不是因为这些土地贫瘠,只是因为这一带的人口太少,没有人力开发。这两境内的山都是小土山,并不是无法开发的石头山,一有人力,农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
第96章 有钱万事皆顺()
第96章 有钱万事皆顺
一轮圆月升起来,皎洁的月光洒在汝河的水面上,泛起潾潾波光。 白天呱噪的蝉鸣再也听不见动静,只有偶尔不知哪里一声鸟鸣划破夜空。
山间的夜晚宁静而又充满生气,四眼望去一片空旷,就连灯火也难得看见一盏。坐在这样的夜色里,人的心境不由也沉静下来,仿佛与这天地溶为一体。
见徐平看着夜色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