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玄正色道:“这点我一定会重视的,这次算是特事特办,我也需要在下次大战之前,让士卒们保持这种野兽的本能,但下次以后,就未必需要这样了。”
刘裕的脸色一变,奇道:“下次大战?玄帅的意思是秦军会很快卷土重来?没这么快吧。我军这次毕竟消灭了八万秦军呢,就算秦国强大,也不是这么容易能缓过劲的吧。”
谢玄笑着摆了摆手:“小裕啊,你还是低估了秦国,低估了苻坚。你看着吧,这回苻坚在荆州大胜,夺取襄阳,却是在两淮惨败,八万大军全军覆没,以他的个性,绝不会就此收手,一定会起倾国之兵与我们大战的,作好准备吧,接下来,风暴将至,而你,也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的!”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这一天,我已经等不及了,放心吧玄帅,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第二卷完)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天王一怒欲南征()
第三百一十四章 鲜羌双虏藏祸心()
第三百一十五章 慕容姚苌相唱和()
苻融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声音洪亮,震得这大殿之上,那些多年来不加修饰的屋梁上的灰尘,都是倏倏下落,就连苻坚的身上,都染上了几分陈年旧灰。
苻坚一边伸手掸着身上的灰尘,一边不满地说道:“阳平公,有何可笑?这是在大殿之上,你身为重臣,应该有重臣的样子。”
苻融收起了笑容,肃然一揖:“天王,非是臣弟在此放肆,而是姚将军的话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得罪之处,还望恕罪。”
姚苌皮笑肉不笑地一拱手:“阳平公,不知末将所言,有何可笑之处呢,还请垂示一二。”
苻融的脸上闪过一丝鄙夷不屑的神色:“我笑你虽然舌灿莲花,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你们羌人,对于晋人来说,是异族胡虏,但是淮北流民,却是为了投奔晋朝,不惜抛家舍业,冒着生命危险南下的侨民,是忠于大晋的子民,他们虽然把这些人安置在两淮地区,但是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看的,但对于你们羌人,却是完全利用,北伐只是个借口,无论是否成功,都是把你们给驱逐出境了,这能一样吗?”
姚苌的脸色铁青,双拳紧握,却是无法辩驳,慕容垂在一边冷冷地说道:“阳平公这话有点过了吧,当年殷浩对姚氏部落也是礼敬有加的,可没当异族对待,还想跟姚襄结拜兄弟呢!”
苻融哈哈一笑,看向了群臣之中,对着一个年约四十多岁,个子中等,一脸精干的汉臣说道:“权仆射,你说,当时殷浩是怎么看姚氏兄弟的?”
这个汉臣姓权名翼,是东汉左辅都尉权忠的后代,天水略阳人,当年天下大乱时,曾经作为姚襄和姚苌的父亲姚弋仲的谋士,后来姚襄败死后,他也随姚苌归顺了前秦,在苻坚的手下得到重用,官至尚书左仆射,一向也被王猛和苻融所推重,这时候苻融指名道姓的找他,无疑是一种表态和站队。
权翼的眼珠子一转,站出了队列,沉声道:“阳平公说的对,当年东晋君臣,虽然表面上对姚氏部落客气,但内心里并不当成自己的子民,而是一种雇佣军,他们当年是让两淮一代的流民帅领兵在后面监视姚氏部落,这谁亲谁外,一目了然啊。”
姚苌咬了咬牙,暗骂权翼这家伙实在是白眼狼,现在有了新主子,就不顾旧主了,但这毕竟也是人之常情,姚苌站了出来,平静地说道:“有外敌的时候,东晋君臣自然视我等羌人为外人,但是如果没有了羌人,那他们就会视两淮流民帅为外人,他们当年用流民帅来防备我们羌人,现在一样是用朝廷兵马来监视和防备流民军,以防当年苏峻祖约之乱的重演。微臣刚才所说的,并无问题。”
苻融没有料到姚苌居然能这样巧妙地化解自己的指责,也有些意外,他原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慕容垂的身上,多少有点忽视这姚苌,这会儿却开始上下打量起这个个子不高,看起来也不够威猛的老羌了。
苻坚满意地点了点头:“姚将军所言极是,这些流民长期不给东晋朝廷允许过江,也就十几年前才允许他们居于京口,这还是桓温为了行废立之事而强行改变了以前的国策,对于那些个世家门阀来说,也许我们北方异族是远处的威胁,但这些南下的流民,却是可以马上夺他们权势和田地的。毕竟,他们当年自己过江,不也是夺了当地的朱吴陆张这些土著家族的权势与田地嘛!”
权翼朗声道:“天王,微臣以为,现在我军势大,东晋居于东南一隅,形势危急,在这个时候,是顾不了太多的。那些两淮流民,多是南下的北方汉人,他们时时刻刻都想着收复失地,打回老家,我们汉人安土重迁,对于家乡,祖坟这些看得极重,您饱读诗书,精研汉学,应该清楚这点。”
苻坚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流民军毕竟是山贼土匪出身,在东晋朝廷眼里,并非良民,对于这些不安定,也不受控制的人,他们是不可能放手使用的。孤对晋朝人的心理很了解,那些高门世家是无意北伐的,他们只在乎自己在江南吴地的产业,哪还有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要有这心思,以前这么多年早就北伐成功了。也许两淮流民是想打回老家,可是他们势单力孤,如果高门世家不支持,也只能成为别人手中的刀剑而已,决定不了天下大势!”
苻融沉声道:“天王,谢安并非普通的高门子弟,他在朝中掌权多年,深孚人望,当年石赵帝国灭亡时,正是他的兄长谢尚北伐取回了玉玺,才让东晋皇帝不再成为白板天子,也有了谢家这些年的富贵。现在听说东晋皇帝司马曜有猜忌谢安的心思,试图让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分他的相权,所以谢安这个时候一定会效法桓温,派谢玄挂帅出征,建功立业,以保谢家权势。他们的北伐意愿,应该是真的,要不然也不会招两淮流民,组织北府军这样的强兵了。”
姚苌微微一笑:“阳平公所言极是,但谢家越是这样加强权势,就越是会受皇帝的猜忌,如果我军大兵压境之时,他们面对外力,或可自保,但现在他们在淮北大败我军,彭超俱难全军覆没,这危机暂时得到了解除,那他们的权力斗争一定会再起,东晋这么多年的北伐屡次不成,不就是因为这内部争斗,相互掣肘的原因吗?这次也不会例外的!”
慕容垂笑着点了点头:“姚将军说得太好了,正是如此,而且流民帅出身多是草莽,贪利好功,这次淮水一战,听说为了抢夺战功,甚至杀戮我军已经放下武器的战俘,而且为了避免诸军抢功,谢玄都只能把各军分开,让他们自行其事,他们打顺风仗时就是比着杀俘虏,一旦形势不利,会舍出性命掩护友军吗?”
苻坚笑道:“只怕会比彭超俱难的内斗更厉害,扔下友军就逃之夭夭了吧。”
第三百一十六章 殿上激辩唇舌剑()
苻融恨恨地说道:“不,天王,不会这样的,谢安和谢玄能镇得住这些个军汉。那刘牢之多年来都是谢家的家将,别人的话不听,谢玄的话,他不会不听的。谢玄允许他们杀俘得功,就是笼络人心之举,而不是控制不住!”
慕容垂哈哈一笑:“阳平公,你得知道,谢家在朝廷中并非一家独大,盯上他们家位置的人有的是。之所以出镇外藩,组建北府兵,就是因为皇帝对他们起了疑心,让会稽王司马道子出任为相,分他谢安的相权。听说这次北府兵出动之前,谢家特意在广陵城举办了乌衣之会,就是要拉着各大世家高门进行表态,站队,在这次会上,可是有大事发生哦。”
苻坚的精神一振:“有什么大事?孤怎么不知道?”
慕容垂微微一笑:“微臣前一阵在荆州领兵作战之时,就想着可能一鼓作气,转战江淮的事,所以派出了大量的细作去江陵,广陵,建康这些地方打探,江陵那里是桓家的地盘,倒是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建康城中的高门世家人心惶惶,而广陵却是有意外的情况发生,听说那太原王氏的嫡流,当今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的弟弟王忱,就到了谢家的乌衣会上,找碴闹事,几乎不可收拾!”
苻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王国宝?就是那个司马道子找来牵制谢家的家伙吗?他不是谢安的女婿?敢公然和老丈人作对?”
姚苌笑道:“谢安的相位只有一个,这人既然肯出山帮着司马家对付自己的老丈人,早就作好这个心理准备了,这种无情无义的小人,一旦不要脸,那咬起人来会比谁都狠。末将的探子也打听到了同样的消息,那王忱借机发难,借口谢玄偏袒那些江淮流民,直接拉走了近三分之一的高门世家子弟,谢家的这个乌衣之会,办得可是面上无光啊。”
“而且事后,听说连天师道的人都来插了一杠子,被硬塞进了北府军里,处处跟谢玄的人作对,几乎坏了大事,这回仗一打完,谢玄就找借口把这些道士赶出军队了,这已经足够说明,江东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内部失和,君臣猜忌,矛盾严重啊!”
苻融冷笑道:“这些不过是你们的胡思乱想罢了,至少外敌当前,江东君臣还是团结一至的,这回的君川之战,就是最好的证明,王国宝也没有给前方的将士克扣军粮,没有误了战事!”
慕容垂微微一笑:“那是因为谢安老贼亲自坐镇建康。总揽大权。本来前一阵他为了避嫌,直接辞官归隐,但为了保证他的侄子打赢此战,又跑回来重新掌了大权,由于他为相多年,朝中门生故吏遍及,所以司马曜也没有办法,只能让他重新为相,但越是这样,越是说明谢家大权独揽,连皇帝都无法掌控,想辞就辞,想回就回,视皇权如玩物,换了哪个皇帝不会忌惮?”
苻融冷冷地说道:“你说一千,道一万,现在有谢安坐镇,江东就是君臣团结,就是万众一心,前方的流民帅也许互不统属,但都听谢玄的号令,他们并不是当年姚氏部落的异族,也没有叛晋归我大秦的可能,谢玄这回给足了他们军功,也会接下来给相应的赏赐,这些人只会更加死心踏地。我军新败,人心惶惶,这时候想要出征,那并非好时机。”
说到这里,苻融看向了苻坚:“天王,我知道您有意一统天下,但现在真的不是时候,我军这回毕竟占了襄阳,如果以此为前进基地,徐图江陵,一旦占了荆州,再顺江而下,水陆并进,方是灭晋之道啊!”
慕容垂摇了摇头:“荆州是桓家的私家地盘,他们的兵力很足,防范也严密,并非可以轻易攻取的,我们攻下襄阳之后不是不想趁势再进,但是桓冲的十万大军一直扼守当阳,马头这一线,我军几次攻击都不能得手,只能撤回,而且出了南阳盆地,向江陵进军,道路多泥泞,我军骑兵无法发挥所长,并非用武之地!”
苻融不屑地眉头一扬:“在荆州不能用兵,难道到两淮就可以了?两淮就是北方的平原大地,可以骑兵纵横了?”
慕容垂微微一笑:“这回俱难彭超虽败,但也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两淮之地,骑兵一样可以来回冲杀,并不是江南水乡,而且我军打到三阿,也没有发生什么疾疫,这水土不服也是可以克服的,历来北兵南下,所忌惮者无非是一来骑兵不能使用,二来疫病流行造成大军无法作战,既然这两样都不成问题,那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苻融冷冷地说道:“可是当面还有几万能征善战的北府兵,他们消灭了俱难彭超的八万大军,并不是好惹的,我军真要灭晋,非起大兵不可!”
慕容垂当即说道:“阳平公所言极是,天王,我们要灭晋,还真的要拿出决心,起大兵!”
苻融的双眼圆睁,厉声道:“慕容垂,你狼子野心,一再怂恿天王起大兵,是何用意?!”
慕容垂淡然道:“为国谋划而已,没什么用意。俱难的两万人马打不过这几万北府兵,那天王干脆就调二十万,看看他们还能不能占这个便宜!”
苻融怒极反笑:“哈哈哈哈,二十万!一个两淮战场就要二十万,荆州那里起码还要二十万,我大秦是不是得每个男丁都上阵打仗?就是当年晋灭东吴,也要三四十万大军,现在的东晋实力远强于当年的东吴,难道让你慕容家打先锋?”
慕容垂微微一笑:“这是为国效力,是无上的荣誉,如果天王一声令下,我慕容垂愿意尽发家中男丁,除了一个幼子守家外,全部效命沙场!”
姚苌也紧跟着说道:“末将也愿为国效力!”
苻坚看得出有点心动,他咬了咬牙,看了一眼气急败坏的苻融,沉声道:“今天就议到这里,先退朝,阳平公来两仪殿一下,咱们接着议!”
第三百一十七章 异族统治合法性()
第三百一十八章 吕光一战定天山()
苻融叹了口气:“我们苻氏家族久学汉学,跟那粗俗野蛮的石赵羯奴当然不一样,王兄过虑了。”
苻坚冷笑道:“可苻生不也是比石赵更凶残的暴君吗?我们这代人学习汉化,但能保证子孙后代都是如此吗?一旦出一个这样的人,到时候只要东晋还存在,还给汉人看成父母之邦,那就是亡国灭族之祸啊。我不能把这个祸患留到后世,一定要在自己手上解决!”
苻融点了点头:“我理解王兄的雄心壮志,但是饭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不可操之过急啊。现在我们氐族苻氏新为中原之主,不到二十年,仁义威德还不足以平定天下,就是我们苻氏宗室内部都是叛乱不断,给我们征服的异族又是蠢蠢欲动。并没有当年晋灭东吴的那种天下一心的情况。这时候要强行灭晋,并非正确的选择。”
苻坚咬了咬牙:“可是当年晋灭东吴的时候,也是群臣反对,只有羊祜等少数几个大将坚持,才让司马炎下了决心,最后功垂千古。我们现在是有诸多困难,但东晋的问题只会比我们更严重,君臣失和,荆扬两藩各行其事,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对比,比起当年晋国和东吴的对比,还要悬殊。”
苻融叹了口气:“不,臣弟不这样看,东晋有谢安这样的良相,司马曜不会在这时候夺他相权,有他在,起码东晋不会公开内乱,荆州和两淮的晋军,都有很强的实力,尤其是两淮的北府兵,这次表现出了惊人战斗力,足以成为我们的劲敌,现在他们刚刚全歼了彭超的大军,士气正盛,我们这时候不能轻易地跟他们开战,万一再输,只怕我们的中原和齐鲁之地都会有危险啊!”
苻坚摇了摇头,眼中冷芒一闪:“正是这样,我们才不能让他气焰更加嚣张。如果我们大军战败之后都不作出任何回应,那晋军倒是真有可能一鼓作气,继续攻我边境了。”
苻融睁大了眼睛,使劲地摇着头:“不,王兄,北府兵在打败彭超之后就撤军了,并没有进犯的迹象,您不要误判了!”
苻坚冷笑道:“走了还可以再来,这有什么?这些两淮流民出身的北府兵将官,都是土匪习气,为了争战功都可以屠杀战俘,之所以回军是畏惧我大兵前去报复,但如果我不出兵,他们胆气一壮,就会出动出击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无视,而是要起大军报复,让他们知道我们大秦的厉害才是!”
苻融心下雪亮,以他对这他王兄的了解,知道苻坚是打定了主意要出兵了,看起来无法阻止,只好作最后的努力,劝他不要起大军了,到时候再想办法慢慢退兵,想到这里,他正色道:“如果王兄非要报复的话,也不需要起倾国之兵,让慕容垂领现在的人马,从荆州前线到两淮战场,进行一些战术性的牵制即可。那慕容垂既然是天下名将,攻克襄阳,威震天下,有他在,想必北府兵也不敢轻出。压回江东就可以了。”
“等到晋军一退,我们也跟着撤军,晋国的外部压力一解除,必然重新开始内斗,到时候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兄弟,一定会联合王国宝这些家族,跟谢安和他们身后的世家争权夺利的,甚至会演变成再次内战。一旦东晋上层内乱,那荆州的桓家也不会甘于人后,必会起兵入建康夺权,到那时候,才是我们起兵灭晋的好时机啊。”
苻坚的面沉如水:“说来说去,你还是不同意我的计划。谢安是识大体的人,不会不知进退,真要是外部威胁解除,他会自解相权,但会让谢玄牢牢地控制住北府军,有这支军队在手,朝廷就奈何不了谢家。一旦有事,他可以随时出山,就跟这次一样,他卸了相位,还不是随时可以回来吗?王国宝之流,岂是这谢安的对手?他们只是为了占据权位后给自己捞点好处,这些谢安可以向他们让步。何至于内乱?!”
说到这里,苻坚激动地站了起来:“就象这次谢家出掌北府兵,居然可以把广州这样一个大州的刺史让给原来在京口的刁逵,以换取自己对京口侨民,也就是北府兵源的控制,这样的手段,王国宝这种废物如何会是对手?不要老是指望敌国内乱,只有主动出击,才可能让他们内部在压力下崩溃,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你熟读史书,怎么会不知道呢?!”
苻融叹了口气:“臣弟并不反对王兄的雄心壮志,臣弟只是不希望王兄起倾国之兵,现在确实不是一举灭晋的好时机,先丞相在世时,一再地劝谏王兄,您当时也流着泪答应了,现在的情况和当年并没有区别,为何您就这样一意孤行呢?”
苻坚的脸色胀得通红,大手一挥,厉声道:“王丞相在世时,也说过西域关山万里,大漠相隔,连强汉都无法控制,千万不要起兵征伐,可是结果呢?去岁西域龟兹国叛乱,杀我使臣,辱我大秦,我一怒之下,派吕光率十万大军征伐,不也是大获全胜了吗?”
苻融微微一愣,疑道:“吕光不是碰到了数十万来援的西域河中各国敌军吗,只能扎营死守,还一再地发信求救兵,怎么就胜了?”
苻坚哈哈一笑,意气稍缓,从袖子里掏出一卷绢帛,递给了苻融:“今天早朝前刚到的消息,吕光示弱于敌,故意守营不出,让那些远道而来的敌军援兵骄横懈怠,然后趁敌不备,突然杀出大营,敌军措手不及,全线溃败,几十万大军,一夜之间给打得山崩一般,龟兹王仓皇出逃,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