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的建康城中的那些个大小世家,一个个怨声载道,每个人都在诅咒谢安和谢玄呢!”
刘裕的脸色一变,转而冷笑道“从你嘴里说出的每一个挑拨之字,我都不会相信,因为你的动机本身就有问题,就因为我这一两年离开了建康,你就可以随便造谣了?”
桓玄微微一笑“你若不信,可以自己带着玉玺回建康城的时候,看看当地的情势,你在北府军中的兄弟,朋友们,都多少知道点风声,比如你的那个好胖子兄弟,他的岳父现在是谢玄的长史,而他是他岳父的智囊,也跟着做到了中兵参军,高级幕僚的位子,比你现在这个小小军主,可是要高出不少了啊。”
刘裕哈哈一笑“死胖子,真有他的,不过他本就有这个本事,现在是建功立业之时,需要有真才实干的人,玄帅肯重用他,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因为他的能力,要不然为何谢家不重用自己的子侄呢。”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到了谢琰的那张在建康城拍卖会上,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仿佛代表着他那扭曲,阴暗的内心,这次出来之前,谢家的内部矛盾爆发到如此的程度,无数个夜里,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担心起这种萧墙之祸,会不会影响到北伐的成败,而这次他自己脱口而出,一下子就后悔了。
桓玄也马上觉察到了刘裕微妙的表情变化,冷笑道“自古未有大将建功于外,而权力斗争激烈于内的。谢家自己都一堆破事,更不用说外面的虎视耽耽了。实话告诉你吧,现在中原,齐鲁,巴蜀这些新征服的地区,人心不稳,谁也不知道这次是能给大晋稳定地控制住,还是跟以前一样,得而复失。”
“所以关中的几十万居民宁可跟着苻晖的洛阳守军回到战火纷乱的关中,也不愿意留下来当大晋子民,而逃去河北的人更多,象翟氏丁零,就几乎整族搬到河北了,大晋所征服的,不过是留下一堆老弱病残的无主之地罢了。”
“这些地方既征不到兵,又收不了粮,还得投入军力来维持,完全就是烫手的玩意,如果谢家真的为国家着想,这时候就不应该想着继续北伐,而是巩固已占地区,移民屯田,慢慢地经营黄河一带防线,就象当年的祖逖一样,高筑城,广积粮,收取人心,等时机成熟之时,自然可以一举而定天下!”
。
第八百六十九章 桓玄言语藏风暴()
桓玄的双目如炬,直刺刘裕,但他的话却引起了刘裕的沉思,这是他一直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如果说桓温北伐是为了求取功名,为自己的称帝篡位争取政治资本,可是祖逖却是没有任何私心的大英雄,他收复河南之地后,仍然是屯田中原,积累力量,而不是马上选择收复河北或者是关中,自己以前一直不明白他为何这样做,听到桓玄这番话,倒是有些渐渐地明白了。
桓玄看着刘裕,冷笑道:“怎么样,现在知道了吧,北伐从来不是军事就能决定的,更重要的是人心,你在长安这两年应该也知道,只有收服了人心,才可能真正地统治此处。西燕军之所以不太可能在关中久留,就是因为他们跟这里的汉人,羌人的生活习性相差太大,自己都没有把握立足,军力不可能永远压制一地的百姓,你觉得如果大晋现在来了关中,能让这里的人心向王师吗?”
刘裕咬了咬牙:“为何不可。这里毕竟是汉人居多,跟我们是同族!又不是跟那些鲜卑人,有千差万别。”
桓玄哈哈一笑:“汉人是什么?江南的,荆州的,关中的,你确定同为汉人,习俗一样?你确定吃惯了稻米的北府将士,会习惯天天在这里吃饽饽,啃馒头,喝面片儿汤?”
刘裕一时语塞,确实,自己到现在都不太习惯这些北方食品,更不用说那些几乎没到过北地的吴地士兵了。尽管同属汉人,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不用说远隔千山万水,说到水土不服,那还真是没半点错的。
桓玄看着刘裕,笑道:“所以我并不看好你们这出征河北,据我现在的情报,北府军还没有出征中原,仍然在集结准备之中,中原州郡,多半是以前秦国的守军和官员易帜独立,并不是在北府军的控制之下,但如果谢家真的想要北伐,那这水土不服,就很难解决,如果深入河北,跟慕容垂大战,你觉得能有几成胜算?”
刘裕哈哈一笑:“桓公子,你快要说服我了,只可惜你忘了一点,当年你先父大人不也有同样的问题么?北府军水土不服,难道你家桓氏的荆州兵马就服了?可是这些阻止了你们的北伐河北吗?虽然没打过黄河,但起码也进行了尝试,怎么,你先父大人可以试试,我们就不行吗?”
桓玄脸色一变,转而挤出一丝笑容:“当然可以啊,只不过,我刚才说过,建康的世家在前一段的北伐中没得到好处,打下来的新地方他们圈不了地,占不了荫户,反而要继续地为驻军提供军粮,要出丁去运输,现在他们已经很有怨气了,只不过因为北伐是不可辩驳的国家首要之事,只要皇帝不公开反对,他们也不敢在这时候撂挑子,但是,明着不来,暗中在后面使绊子,那是一定的。”
刘裕的眉头一皱:“地方毕竟打下来了,只是需要点时间巩固而已,以后难道会没有好处吗?就象我们这些军汉,难道从军的时候就知道战胜后会有这么多封赏和乡镇里的民爵,基层吏职?这些世家再怎么也不至于比庄稼汉的目光更短浅吧。”
桓玄冷笑道:“你们如果不当兵,只种田,那就一无所有,当然愿意搏个富贵。可是这些中小世家,他们本就是在江南有大片的庄园,人口,土地,何必还要费力折腾北伐呢?就算上次建康城的拍卖,一时哄得他们以为有利可图,但现在这个梦已经破碎了,谁都知道如果继续打下去,又要花钱,又要费人力,却得不到多少报。那他们就会转而从支持变为反对,在后面做点手脚,有何难事?”
刘裕咬了咬牙:“可是你说过,如果皇帝支持,他们不好公开反对,只要加强监管,必要时惩罚几个暗中坏事的,再适当地给些好处,比如再来些俘虏拍卖,或者是在这些新占区让他们有些未来的地盘,产业,我不相信他们会坏事!”
桓玄哈哈一笑:“问题就在这里啊,你觉得皇帝会一直支持谢家北伐吗?”
刘裕的脸色一变,桓玄说到了他最担心的事,他的眉头深锁:“我们毕竟是在帮他收复江山,他为何不支持?”
桓玄冷冷地说道:“收复江山?收复哪家的江山?司马家的还是谢家的?他司马氏当年是怎么取得天下的?伐吴灭蜀,都是对曹魏的大功,但也让司马氏这样一步步地控制了军权,最后代魏建晋,谢家不就是走一百年前司马氏的老路吗?只怕是他们一统河北,关中,陇右,收复大晋全部江山之时,就是改朝换代之日了,你可以不信这些,但无法阻止皇帝去想这个。”
刘裕沉声道:“就算他对此有了猜忌,但也不可能公开地反对北伐,现在大军已经在集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以后会怎么样,起码这我一定会参与到收复河北的行动,而这块玉玺,我相信可以作为谢家对大晋忠诚的保证,献给大晋皇室。”
桓玄摇了摇头:“不用费这心思了,皇位只有一个,谢家早就盯上了,皇帝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早就暗中让王国宝联络其他的世家,与谢家抗衡,这些人巴不得谢家的北伐失败,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扳倒谢家,自己上位,你带玉玺,自以为可以让谢家向皇帝证明自己的忠诚和能力,可越是这样,皇帝越是警惕,以前只是朝中专权,北伐之后开始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到这时候更是有里通外国的能力了,换了你是皇帝,是会高兴还是害怕?”
刘裕听得冷汗直冒,心中的阴影开始无限地放大,而王国宝那张带着冷笑的脸,连同着刁家兄弟的不怀好意的笑声,在他的眼前浮现,耳边荡起来。
桓玄看着刘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还是多年前寿春的时候,我跟你说的那句话,只有我们桓家,是真心想要北伐的,你助谢家不如助我,以后我们如果取得天下,你必是头号功臣,我知道你这个人不图名利,只求青史留名,这点,我一定会给你的!”
https:
请记住本域名:。阅读网址:
:
767e;5ea6;641c;7d22;3010;4e91;6765;9601;3011;5c0f;8Bf4;7f51;7ad9;ff0c;8Ba9;4f60;4f53;9a8c;66f4;65B0;6700;65B0;6700;5feB;7684;7ae0;8282;5c0f;8Bf4;ff0c;6240;6709;5c0f;8Bf4;79d2;66f4;65B0;3002;
bq
第八百七十章 真实目的终昭示()
刘裕一动不动地看着桓玄,久久,才长叹一声:“桓公子,我就不明白一件事,你已经如此大富大贵,过着远远比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拥有一整个大州,上百万子民,还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如果安心于现在所得到的,一心为大晋效力,为汉人子民建功立业,必然会青史留名,永远被后世子孙所敬仰,为何就这样贪心不足,非要夺那个九五之位?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桓玄的眼中冷芒一闪:“当然重要,这个位置,就是天下最重要的东西。你说的那一切,什么北伐建功立业,不就是为了这个位置吗?就算我不要这个位置,难道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就能对我,对我们桓家没有猜忌?”
说到这里,桓玄长身而起,激动地开始踱起步来:“我不举先父大人的例子,就说你所敬仰的祖逖祖豫州吧,他可没什么野心吧,他是不是你说的那种没有私欲,一心只想北伐的人?”
刘裕点了点头:“祖将军当然是完美的,纯粹的北伐大英雄,也是我刘裕一生所佩服的人。”
桓玄哈哈一笑:“是啊,这个完美的大英雄,最后的结果如何?他一心北伐,换来的却只是皇帝的猜忌,不仅不给在前方苦战的他以任何支持,还多方制约,怕他建功立业,回来夺了自己的皇位。不仅是皇帝这样想,当时的世家也这样想,王导,王敦,庾亮这些在建康,在荆州掌权的大世家子弟,联起手来制约祖逖,最后还派人接替他,要夺取他奋斗一生的事业,导致祖将军郁郁而终。刘裕,有祖逖的例子在先,你还敢说这皇权不重要?”
刘裕咬了咬牙:“那只是开国时的帝王将相们对祖将军有所防范而已,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更不是你桓家割据作乱,篡权夺位的理由和借口。你们北伐是为了争取功名去篡位,和祖将军完全不一样。”
桓玄冷笑道:“有什么不一样?万事看结果而不是看动机。你动机再纯粹,再高尚,结果不好又有何用?东晋开国八十年,到目前为止,北伐取得最大成果的,是先父大人,他三次北伐,收复中原,兵入关中,饮马黄河,这是祖逖也做不到的事。若不是他能做到大权独揽,排除后方的制约和干扰,安能如此?”
刘裕沉声道:“你当权臣我没意见,只要真心北伐,我也愿意支持你。但你想着篡位,我是不会追随的。更何况,现在谢家也在北伐,而不是你桓氏。”
桓玄咬着牙:“若不是现在我们桓家被谢家所压制,叔父新丧,又怎么会让谢家单独出征河北?你觉得我现在冒着生命危险来此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将来的北伐创造条件吗?刘裕,难道连这点你都看不出来?”
刘裕微微一笑,长身而起:“我只看到,听到你想拿这个玉玺去跟胡人作交易,无论你怎么解释,这都是在破坏北伐大业而不是做什么准备。桓玄,如果你哪天真的掌握了荆州,出兵北伐的话,我会考虑助你一臂之力的。但是现在…………”
他说着,拾起了地上的那个装玉玺的包袱,在桓玄的眼前晃了晃:“现在的刘裕,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带着这个玉玺回大晋了。祝你在这里过得如意。”
他说着,转身就向着门外走去,却听到桓玄的声音在自己身后冷冷响起:“且慢,我还有最后一句话要说!”
刘裕没有转身,他握刀的手紧了紧,沉声道:“不用作无畏的尝试了,如果你想硬抢,现在可以给你的手下下令了。”
桓玄摇了摇头:“我不会伤你的,刘裕,这点你早就知道,如果想害你,我有无数的机会。今天我试图说服你跟我走一条路,可惜你还是不听。不过没关系,我继续等,只想提醒你一句,你别把自己跟谢家捆得太紧了,以后想转换门庭也不可能。这次北伐,我不觉得谢家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一旦失利,你只会跟着倒霉,这些年来你出生入死打下的一切,都会随风而逝。”
刘裕笑着大步而行,他的声音远远地顺风而来:“谢谢你的提醒,我会留意的,大不了回京口种田打柴,但是北伐的机会,我绝不会错过!”
刘裕的身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鲁宗之从门外走入,低声道:“主公,你若现在下令留下他,还来得及,刘裕虽勇,但我这里有上千战士,他是人非神,总能取下这玉玺。”
桓玄微微一笑:“我要的岂是玉玺?那些蠢货蛮子,我就是做个假的给他们都没关系。我要的是刘裕肯为我真心效力,只可惜现在他还不愿意,不过没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
说到这里,桓玄笑着拍了拍鲁宗之的肩膀:“宗之啊,作为主公,需要的是手下肯忠心效力,那就得对属下同等地付出和回报,这次我们来长安,不管怎么说,起码把你和你兄弟们的家人给接回荆州了,现在她们是安全的,我们再停留几天,就回去。”
鲁宗之的眼中热泪滚滚:“主公对我的大恩,永世不忘,我鲁家一门,愿世代为主公和您的子孙效力。刘裕已走,您在这里冒险没有任何必要,趁着燕军还没全面攻城,还是让属下护送您离开吧。”
桓玄哈哈一笑,摇了摇头:“好了,跟你没什么可隐瞒的,现在也可以告诉你,我这次来长安的真正用意了,收服刘裕,取得玉玺只是次要目的,而结盟姚苌或者是慕容冲,更是骗刘裕的借口,当然,即使是借口,表面功夫也得做做,起码能换来关中新势力跟我们桓家几年的和平,起码在我坐上荆州之主的位置之前,我不希望这次北伐的成果失去。”
鲁宗之奇道:“那主公究竟想要什么呢?”
桓玄的眼中冷芒一闪:“我要苻秦完蛋后,一个有继承权的流亡者,苻坚的太子殿下,很合适。”
第八百七十一章 兄妹一别已两年()
太元九年(公元385年),九月,邺城,燕军大营。
慕容垂的帅帐之中,只有二人,年过五旬的慕容垂,红光满面,意气风发,而坐在他对面的慕容兰,则是心事重重,秀眉紧蹙。
慕容垂看着自己的这个小妹,微微一笑“阿兰,这次出去两年,你辛苦了,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慕容兰摇了摇头“我的任务没有完成,既没有刺杀掉苻坚,也没有取回玉玺,最重要的是没有拉拢刘裕,请大哥责罚。”
慕容垂摆了摆手,淡然道“我就没指望你能完成这些任务。玉玺是刘裕志在必得的,现在的他,没有背叛晋国的理由,因为,还没有到绝路上,不过阿兰你放心,这一点我相信已经不远了。”
慕容兰木然摇了摇头“不会的,晋国大军已经在集结,刘裕也回去了,有了玉玺之功,谢家可以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而我们现在连邺城都无法拿下,在这里顿兵近两年,现在已成疲师,大哥,我说话你可能不愿意听,但还是听妹子一句劝,不要再围攻邺城了,早点退到幽州和辽东一带,积蓄力量,以后还有杀回来的机会。”
慕容垂笑着举起了酒杯,呷了一口“妹子,你是不是觉得大哥现在能力下降了,连个小小邺城里的苻丕都对付不了呢?”
慕容兰的神色平静“我没这样想,秦军,氐人为了生存而战,在这种状态下暴发的战斗力是可怕的,加上翟斌死后,他的子侄翟真与翟辽,各自逃出,收拢丁零族人和散兵游勇,在河北一带横行,掳掠,你的大军虽然屡次击败这些贼人,但他们总是散而复聚,这样我们一直无法集中全力攻邺,再说邺城的城防坚固,城中人的守卫之策也不错,连水攻都被化解,这是天意,非大哥之错。”
慕容垂笑道“想不到阿兰远在长安,却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你的兵法怎么进步得这么快,是刘裕教你的吗?”
慕容兰的粉脸微微一红,点了点头“他的眼光和见识比起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大哥,你没看走眼,此人确实是人中龙凤,绝不止现在的成就。”
慕容垂哈哈一笑“若不是人中龙凤,我们家高贵的兰公主又怎么会倾心相许,生死相随呢?”
慕容兰一跺脚“大哥,都什么时候了,还开妹子的玩笑。我跟他,没有可能的,这回分别时就说得清楚,再见时,就是敌人。”
慕容垂的眼中冷芒一闪“我知道,所以这邺城我一直不攻下,就是为了让你跟他能在一起,区区一个邺城,何足挂齿,我想拿下随时都可以,但是为了收服刘裕,晚一两年拿也是值得的。”
慕容兰的脸色一变“大哥,你的意思是,不攻邺城是有意为之?”
慕容垂点了点头“不错,这回你回来后,我正好可以把这个计划告诉你了。你觉得我们争夺河北,复兴大燕最大的敌人是谁?”
慕容兰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秦国,邺城的苻丕。”
慕容垂不屑地抽了抽鼻子“就他?我折根树枝都能抽死他。如果我想拿邺城,一年前就可以拿下了。”
慕容兰讶道“那还能是谁?翟氏丁零?”
慕容垂摇了摇头“这些丁零贼人虽然狡猾过人,又善于逃跑,但并不难对付,如果我拿下邺城,然后亲自率主力合围他们,他们是根本无法立足的,让他们坐大,虽然有一定的偶然,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我的控制之内。”
慕容兰若有所思地说道“那是关中的慕容冲,西燕军?我觉得慕容冲没什么本事,但慕容永倒是个厉害角色,若是他们跟大哥争夺大燕的正统,可能会有点麻烦。”
慕容垂笑道“你说对了一小半,不拿下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