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大业-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刘余庆吓了一跳,忙是摇头,“我可做不来这些。”(。)

第二百一十九章 敬畏() 
“你做的来。”陈平凝视着刘余庆,肯定道,“酒坊工人我会差人去寻,你只需是管着其中的人手就成。”

    想了想,陈平又道:“你若是不做,恐怕娘与外祖父母不会放过你,肯定是要逼着你进县衙。恩,别想着躲,我会偷偷的报信。”

    苦着脸,沉默了片刻,刘余庆点头应了下来。厂房酒坊,听着似乎有点意思。

    至此,陈平一应的布置算是完成了。合法合规,公私兼顾,不过都还只是雏形。

    在家中待了两日,除了找人商谈,陈平就是将自己关在房间中,连着饭菜都是让柳壮实送进去。

    学校,厂坊酒坊虽是落实了下来,可一应的规章条例这个时代并没有,甚至是连粗糙的文件范本都无,陈平得是自己来。

    标准规范,操作条例,注意事项,薪酬体系,职业规划提升等等,涉及的太多,且都处于空白阶段,这东西没有外人可以帮忙,都得陈平一人独立的填补。

    工科出生,在工地上又待了那么些年,算是专业对口了。时代不同,可行业类似,里面的条条框框都得是罗列出来的。有了参考规范,往后发展才能够是有例可循。

    累就累些,毕竟还年轻,熬夜,熬着熬着也就习惯了。相较革命的本钱,迫在眉睫的危机才是陈平首要考虑的。

    本想着再多停留一日,可县中李应兴差人来了白土村,一应带来的还有州中发布下的公文。寥寥百余字,盖着扬州的印章,印章下是州刺史的落笔。

    卫玄,州刺史的名讳,又是一个在浩瀚的历史中翻过波浪,留下痕迹的人。

    “终于是征发淮南各郡的徭役了。”看过公文,陈平叹了口气,当即是骑马回了县中。

    邗沟开挖。

    五千名丁夫,这是**县要征发的徭役人数。

    “去通知县丞和各曹佐主事,到偏厅中来。”回了县中,陈平立刻是吩咐了柳壮实。

    片刻的功夫,李应兴几人便到了偏厅。五千人的徭役名额,**县总计也才是七千余户,这般算下来,一户几是要出一名壮劳力。

    这个节骨眼下,农忙时,就是免除了扬州数年的赋税,可这徭役带来的痛感是横在脖颈的刀,下一刻可能就要死了,免了那赋税又能如何?

    “公文你们都看了?”陈平示意几人落坐,开口便问道,“往日如此多的人丁徭役征发是如何安排的?”

    公文是从传驿过来的,直是送到县中,李应兴本是县丞,县令之辅佐,典文书仓库等一应的事务。

    “我已是看过。”李应兴道,“至于往岁县中如何处置这还需是问陈老。”

    陈老,陈仕通,因着陈平的关系,李应兴对其颇为客气。

    “往岁县中徭役多是修整沟渠,开垦荒地,并无如此征发之额。”在**县中为吏二十余年,陈仕通对此甚为清楚,“卫刺史定了日期,五日之内,徭役的人丁需得是到邗沟,逾期未到县中一应的官员胥吏都要受到责罚。”

    徭役征发不及时,延期或者未按着规定的人数到达指定地点,倒不用如秦时那般砍头,可县中一应官长胥吏的政绩评判肯定是会受到影响。

    最轻的是一纸叱责,稍重些的则是官职品阶下调,再重一些,让州中长官,或是御史上报给皇上,落得一个不尽心皇事的罪过,一身的官皮可能就得剥落,重回白身。

    为官为吏,虽是要提心吊胆,可其中的权利更是能吸引人,品尝到那个味,没人愿意恢复庶民的身份。

    “才五日,却是有些紧了,通知集合丁壮就需是五六日,路途中再有一日,时间哪里是够。”仓曹曹佐宋文兴道,五十数岁,稍显驼背,管着县中义仓和赋税的交纳,平日里有赋税需是送往州中府库,都是宋文兴在负责,对行程很是清楚,觉着刺史给的时限紧了些。

    丁夫若是聚不齐,耽误了邗沟开挖,对县中一应众人都是无好处,此时自是要同心协力。

    可如此的状况,就是干了数十年,从开皇年间到现在,也未遇着这般一次征发五千丁口的状况。老胥吏都毫无经验,现在又听宋文兴如此说,心中就更是忐忑。

    这个时候,就显出官职的作用来,一众的曹佐,包括县丞李应兴,都是将目光落在了陈平的身上。

    虽是十数岁的身子,可那看身量,瞧那气质,再有先前一应处置手段,说不定是能想出个好法子来呢?

    陈平沉吟了片刻,五日,的确是紧了些,不过却也不是办不成,在白土村看到公文时,陈平就在考量着各种情况,同是暗暗的思忖着解决的办法。

    预案,可不就是这般来的么。

    进县衙时,会发生的情况,遇到的状况,解决的方法,陈平都思考得差不多。之所以这会还在沉吟,实则是想要再完善一下,能利用一下徭役,那是再好不过的。

    数千的丁夫调动,机会难得。

    紧锁着眉头,盯着桌上的杯盏失神,这是陈平落在李应兴几人眼中给人的感觉,几人不免是羞赧。将这么一个问题压在才上任数日的少年县令身上,是否太过残忍了些?

    一个处理不好,可能会是引得圣怒。

    几人互相是看了几眼,就是要开口,不想这时陈平终是动了,直是下了一连窜的命令:“陈老,你立刻是通知**县各乡里长,无需按户等,除了家中成丁的,一应的都征发。今日晚间就通知,明日一早,乡里各户需得是知晓这个命令。后日一早,由里长带领各受征的丁夫到县外汇集。各里长需是备着一面大旗,迎头领着,里人膊系色带,以示区分。”

    “宋老,两日之内,你需得是备齐七千丁口所需的绿豆,再有一应的炊具。随同受徭役的成丁一同是运至邗沟,煮豆汤以防暑气。”

    “柳壮实,备些井盐,再有征发县中各村户的推车,牛车,做好登记,运送受徭役丁夫的所需的粮米。”

    “再有李县丞,你负责护送丁夫到邗沟。”

    一口气,主要的安排是吩咐下去,接着又提醒各人要注意的细节,具体的操作手段,很是详细完备。

    愈是往后听,李应兴等人愈是惊异,这般淡定自如的吩咐,一项项的有条不紊,当真是如同经年老吏一般,从容不迫。没有半分的犹豫,显然在交代前就已有了腹案。

    如果说在对付薛雄等人时还显得冲动稚嫩,稍显义气用事的话,此时面对徭役的征发,陈平的应对可以说是沉稳平和,让陈仕通这等县衙中惯手都自愧不如。

    奇才,天纵之资。

    此时,在这**县的偏厅中,李应兴有这种感觉。人总归还是有不同的,白土村出了一个来护儿,隔了十数年,现又出了一个陈平,当真是水土养人。

    这般的想法,只在一刹那间,自觉不能如此稳重的完成州中下发的公文任务,李应兴一众看向陈平也只是县官这个职位的缘故,没成想,陈平当真是一道道的指令下了来。

    **县中从未有此等人丁征发之事,可李应兴等人对陈平下的命令自有判断,只大体一听,便知晓能行。

    “都清楚了吗?”是故半个时辰后,一一的解答了众人提问的陈平问着这样的结束语,李应兴、陈仕通、柳壮实、宋文兴几人再抬头瞧陈平时,面色中不只是有对县令这个七品职位敬重畏惧,更有是对陈平这个人的感叹佩服。。

第二百二十章 一举三得() 
半个时辰,不短,陈平自己又填补了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解答了李应兴几人心中的疑惑。余下的时间,留着给陈仕通等人解答疑惑,在陈平看来,思想决定处事,隔着一千余年,难免是不会产生碰撞。

    不过这种状况并未发生,就李应兴等人来看,不是不清楚,而是太细致,甚至是有些繁琐了。

    如那用来区分乡里用的丝带,不只是长度有规定,甚至是宽都需一致。长宽比例需得是适中,颜色需是鲜艳。

    如若是忘系了,该如何处置,如若是自取着用了,又该如何的处罚。在赶往邗沟的途中,何时清点人数。采取哪种方式能是节省时间,如若人走失散了,又该如何去寻。

    细致入微。

    “是不是太繁琐了些?”陈仕通试探着问了一句。

    时人除了文章,其它一应都追求简便。对律令方面就更是如此,甚至为了追求低犯罪率而撤销相应处罚条例,以求达到盛世。

    掩耳盗铃下的盛世,明皇圣君,大体上就是这般来的。偷偷摸摸,全凭着州县长官的个人决定。

    数千年的文化,人情终究是在渗透着法制,好与坏,谁又能完全区分得开。

    很多时候,盛世的标准不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而是看州县牢,大理寺中关押的犯人数量。

    未免儿戏了些,隔上几年的,在陈平看来,就更是将朝廷律令置于不顾。对犯人的仁慈,那是让守法良民的不公。律令制定的本质是使民守法,惩恶扬善,而不是随意的用来,显示皇上的威仪,天命仁善,或是收买人心。

    陈仕通几人认为繁琐的徭役,陈平却是觉着还不够,纠正着:“一应的规章律令,是为了降低损失。你们觉着繁琐,可我还嫌不够详尽。凡是有了预案,争对性的预防,才能确保任务的完成。我希望出去的五千丁夫,回来时,也是五千,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

    人命,对人命的重视,对平民性命的看重,这就是陈平要详尽的描述征徭役措施规定的缘故。

    时代虽是不同,历经千余年,可人却无区别,在能力范围内,陈平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过失,或是不作为,让人枉死,那是莫大的罪过。

    正因着灵魂回溯,相较这时的人命贵贱,或是无奈之下的认命淡漠,陈平显得另类了些。

    陈仕通叹了口气,无奈之中,带着一丝的欣慰,有这么一个县令,对**县的百姓来说,可谓是福分。

    可官场之上的仁善,陈平还能走多远?

    祥瑞,还能一直是有吗?

    “我等谨遵县令吩咐。”走不远,那便落在这**县中,至少陈仕通还能凭着自己的力量,替陈平分担一些,江南腹地一小县,风浪不如朝堂,想来也是沾然不到那些勾心斗角的东西。

    “谨遵县令吩咐。”李应兴几人同是恭敬的道。

    “恩,时间紧迫,都是下去准备吧。”陈平道,“县中一应的人员,都调派起来,奴仆女婢亦如是。”

    深知经济措施的重要,仅凭一腔热血,干劲毕竟是有效,还需银钱的刺激,私心这东西,谁都避免不了,算是原罪,可也能理解,如若是一味的摒除压制,最后难免是惹火烧身,陈平喊住了李应兴:“从库房中支取五百两银钱,作为征徭役的费用,白直曹佐奖励亦由此处。”

    李应兴点头。

    下涂村上,白土村下,**山山脚的砖窑空地,才制模的砖胚清了开,里长来东喜爬上了砖窑上的高地,好是让两村丁壮能看清自己,听得更真切。

    “朝廷征发徭役,各户需得是出一成丁,明日卯时在此聚合。需是自备三旬口粮,家中若是有牛车、推车等运送粮食的器物,一同是征发。”来东喜大声的呼喊着,而后看了眼旁的曹佐陈元良。

    正是农忙,却来了徭役,一户一成丁,这不是耽误农事吗。可来东喜毫无办法,只能是听令行事。

    好在邗沟离此不远。

    陈元良取了一个麻布袋出来,开的口露出里面的红色丝带,两指宽,半尺长,都是比量过的:“一户出一成丁,在我这登记,领了红丝带系在手臂上。各乡里之间是得区分开,别是走混了。”

    “这田中的稻种才开播,家中就我一个劳力,这要是征发去徭役,不就耽误了农时,来年让我百姓吃什么?”下涂村中,一名中年汉子抱怨道,眉头紧锁,“怎么一下是要征发如此多的成丁?”

    往岁的徭役多是在冬日,农闲时,就是远些也无妨,不碍着农事,家中有余粮,倒不用担心饿着。这会正临着播稻种,快些的家中田地已是播种完,慢些的才刚是到一半,若是就此丢下,一年的收成可就是去了**层。

    县中各白直,曹佐和奴婢已是四出,这也是陈平的要求,将朝中的公文与百姓细说,且是要解答百姓提出的疑问,不得是搪塞恐吓。

    “邗沟开挖疏通,沟通淮水与江河,往后江南粮米北运就轻松上许多,走漕运,用大船,节省人力物力,这是德政。”原话是陈平在县衙中说的,陈元良心中感叹,陈平这个堂弟做事当真是细致。

    这话即便是落入皇上耳中,也无问题,另一面,百姓同是欣喜,毕竟若真是往京中输送赋税,水路漕运比陆路是要轻松。

    就如陈平在县中说的一般,如此可安民心,让百姓不那般抵触徭役,下涂村的壮汉来伯昌果是未再继续追问,只是放心不下家中田地:“可我家中田中稻种怎么办?总不能是让我们弃了田地,来岁饿着肚子吧?”

    “有人帮你种,只管安心的服劳役,挖沟渠。”一问一答,如同商量好的一般,田地播种的事,陈平同是提过,陈元良此时只是照着陈平的话回着来伯昌,这也是其他人关心的,“陈县令体谅尔等辛劳,是故去服邗沟徭役之人家中若还有田地未播种,县中未是服徭役之人需得是帮着耕种。”

    代种,州中要求五千服徭役的成丁,陈平却让每一户多出一口人,想的就是这个。

    一举三得,既是完成了州中交代任务,又不至于耽误县中农事,最后还能最大限度的让县中百姓感觉到公平,平了人心。

    “可惜了,自己这个堂弟若是进学,该不只有这般成就,当真是干才。”陈元良早是惊叹过,此时再讲出来,心中又是一阵感慨,见众村人吵闹的声响落了下去,陈元良继续是道,“陈县令已是命人备着木桶绿豆,天气炎热,无论是去挖邗沟的劳役,亦或是留在县中耕种的劳力,都能是喝上一碗绿豆汤,解暑止渴。”。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一历史名人() 
人群依着秩序,在陈元良身前排起了队。

    “陈家大郎仁善,这若是旁的县令,哪里是会备着绿豆给我等去暑解渴。”人就是这般,一旦是念着你的好,就会一直铭记,就是这小小绿豆,也足以让人感恩戴德,念着陈平的善,白土村中,陈石头当先是站在了陈元良身前,还不忘是招呼后面的人,“排队,都排上队,县令让人帮着耕田地,来岁有粮米下肚,还有何不放心的?”

    陈石头三十数岁,儿子陈青砖因着机灵,识字快,进了县中的君顾客栈,跟在陈瘸子后,做着店伙计。

    石头生青砖,倒也恰当,当时陈平听了两父子名字,着实是强忍了一阵,至今看着店中的陈青砖,嘴角仍有隐隐发疼的错觉。

    在客栈中,每月都是有进项,给家中添些银钱,比种田地是要强上许多,偶尔是遇着休假,陈青砖会提些吃食回家,让往日一岁碰不上荤腥的陈石头能是隔上一旬能是尝到肉味。

    有吃,有银钱,节日中还发着福利,有何不满足的?按着陈石头的思路,陈平最好是能一直在**县为县令。那客栈一直是开下去,前些时日听儿子说,似乎客栈要开到江都去。

    正好,陈瘸子是总经理,一月拿的银钱是普通店员的数倍。在村中见着陈瘸子阿爷陈树根,往日一身补丁的衣袍,换了新袍,陈石头就心头痒痒,自家儿子也不笨,他陈瘸子能是做总经理,自己儿子陈青砖难道是不成?

    江都开客栈,陈瘸子总不能是再兼着总经理,自家儿子得是要争取一下。嗯,可听儿子陈青砖说,店中竞争颇是激烈,好几个人是想做那总经理的位置。陈冲家那娃,陈田,很得陈平看重。

    “多识字,听陈县令的。”陈青砖回时,陈石头总会在耳边唠叨几句,不免是为家中拮据,没银钱给儿子进学后悔。

    现在,陈县令说是要征发徭役,陈石头第一个就站了出来。跟着陈平,总是没错的。

    白土村人早是在陈平那学会了排队,对陈平也是认可,实则上,就是没那绿豆,没人帮着耕种田地,这徭役也是不能落,否则朝廷追究下来,那可是犯律令的,说不得是要关进县牢,甚至是流放。

    人并不傻,往往也是有着从众心理,见白土村中人排队,下涂村中人也是跟在后面,等着陈元良登记,而后是领那丝带。

    **县中,一百余乡,数百里,同白土村中一般。县中白直,奴仆婢女,按着陈平的吩咐,提了装着丝带的麻布袋,奔赴各乡里。

    一人平均下来是要负责五六处,不过还在乡里之间间隔并不大,甚至是有那三四处乡在一处的。

    有几处异动,伤了三四名白直,可好在并未出人命。这种情况陈平也早是考虑到,直是绑了闹事的,当场是打了三十大板,而后丢入县牢,将火苗压了下去。

    芸芸众人,陈平可没自信到就那一番安抚,能让所有的人听令,感恩戴德,纳头便拜的地步。即便是取了县中府库中银钱,散发下去,这般天上掉馅饼的事同是会有人不满意。

    少数服从多数,既是做不到完全满意,让大部分认可便也是最佳选择。那闹事的刺头,陈平自不会姑息,他不是包龙星,无那三寸不烂之舌,只能以雷霆手段行非常之事。

    三日后,**县城外,人群聚集。

    通往县城门的驿道两侧,立着一排排的人,虽是歪斜稀松,可还算是有序。

    一张张面孔,二十数岁至于五十来岁,或是好奇,或是烦躁,亦或是拉着脸面无表情。交粮纳税,抽丁服役,便是不乐意,又能是如何?古往今来,皆是如此,至于往后,想来也该会继续吧。

    七千余人,全是在这了。

    以里为聚合单位,足有百来列,里长当前,手持一面大旗,或三角,或方正,或圆,式样不一,颜色各异,上绣着各里名号及本里里长的名姓。

    能为一里里长,资产至少也是村中中户,识得字的,可里中各成丁就只认得那大旗的形状和颜色。

    站在驿道中,陈平着一身的便服,扫了眼黑压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