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如此一个满编,并有过大规模战斗经验,同时又是在扬州一带和国民军长期对持的第七师竟然败了,而且还是败的那么快乐,败的那么惨。
第七师下属驻防泰州的第十五旅在撤退过程中损失三千余,最后只逃回了千人不到,就连旅长刘建章都腹部中弹而身受重伤,虽然被部下带回了扬州,但是由于伤势太重,现在还是昏迷状态。
刘建章重伤昏迷不醒,不管是冯国璋还是袁世凯自然也是不好再把责任挂到了他头上去,只是现在第十五旅已经只剩下千人不到,简直的导致第七师实力大损。
第七师和北洋军其他部队一样,都在这一两年内扩编了不少,除了正规编制外,第七师和其他北洋军部队一样扩编了一个补充旅。不过这个补充旅没法和曹锟以前建成的读力旅王承斌部相比,不但没有配属炮兵,其他的轻重机枪也没有多少,只有两个单纯的步兵团而已,而就连这步兵团人数也没满编。这个补充旅的总兵力也不过三千余人而已。
现今第十五旅只剩下千人不到的残部,就算加上补充旅的一部分兵力也无法恢复到原第十五旅的实力。
实力损失过大的王汝贤在扬州面对国民军的进攻时虽然防守尚可,但是要想反攻就有些吃力了,甚至在探知了国民军只在江都留下了一个团,主力已经转移北上的时候,王汝贤也是按下了属下提出的反攻计划。
他是被打怕了,上次的不慎让第十五旅被歼灭大半,让王汝贤心痛的晚上都睡不着觉,现在他则是更为谨慎了,绝不轻易涉险。只要把扬州守好了,那么自己就是无过。至于清江浦,让其他人艹心去吧!偌大一个北洋总不能让我王汝贤把事情干完了不是。
实际上,王汝贤也的确不怎么担心清江浦!
单凭张勋那支只剩下一个旅的第八师残部肯定是挡不住国民军大举进攻的,但是清江浦后边可就是苏北和山东了,北洋军的高层将领不会看不到其中清江浦的重要姓。如果他们想要守住清江浦的话,那么大可直接从徐州派兵增援清江浦,王汝贤可是知道第二十师才刚启程准备南下呢,而第二十三师也还在山东,有这些部队在,清江浦看似危险但是实际上危险并不大。
可是这样又会出现另外的问题了,那就是第二十师或者第二十三师增援清江浦的话,那么相应的他们就不能沿着津浦线南下滁州或者蚌埠了,换句话说他们就不能前往滁州的唐天喜或者是合肥的曹锟了。
要知道不管是北洋军还是国民军的兵力都是有限的,虽然双方都有众多的地方部队和附属部队,但是真正的野战主力也就是那些主力师,北洋全部加起来满打满算在津浦线也不过投入了七个师加两个旅。国民军的部队则是多一些。但是北洋军的每个师人数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几乎每一个都是超编的,不管是曹锟第三师还是靳云鹏的第五师又或者是王汝贤的第七师乃至唐天喜的第十师,他们手中除了一个师的正规编制外,还有读力旅、补充旅、读力团、补充团等名目的部队,平均算下来每个师的兵力都是超过了一万五千人,足足比国民军的一个师九千余人超出了半数之多。
两者在津浦线上包括浙江、安徽、江苏、山东等省的战场在内,所投入的兵力大体是相当的。北洋军是七师两混成旅总数大约在十一万人,国民军是十二个师四个混成旅大约十四万。但是这要排除相当一部分并没有直接参战的兵力,比如尚在山东的北洋军第二十三师、第五混成旅都还远在千里之外呢,现在就连潘矩楹的北洋第二十师,徐树铮的第十一师也还在后方并没有和国民军直接交战。国民军同样如此,第十一师、第七师、第二师、警卫师就没动过、另外还有读力炮兵团、读力骑兵团,南京、上海等几个地方守备团也是没动过,新成立的四个混成旅也还没有和北洋军交战。真正在前线交战的只有第二军和第一军的第一师和第四师,现在还得加上第三军的第三师以及第十八混成旅。
但从数字上看的话,双方的兵力都是极小的,甚至都不比唐继尧多多少,要知道唐继尧手下的滇军已经足足有十五万之数,就连陆荣廷的桂军也有五六万之多了。实际上,现在中国国内的各军阀兵力都不算多,全国大小军阀,包括北洋体系和国民军体系以及滇军和桂军再加上其他一些不入流的小军阀,比如东北的几家,现在还盘踞在广东和广西交界地区的龙济光,另外还有四川诸多军阀,这些大小军阀的兵力加起来的,整个中国的军队数量也才百万之数而已。
再者,不管是北洋还是国民军,都是奉行的精兵政策。一个师的花费比起其他军阀三五个师的花费都要多,同样的,他们的一个师打其他军阀的三五个师也是毫不费力的。从头到尾他们的对手就只能对方而已,至于滇军或者桂军乃至四川的那些军阀们都没有被国民军以及北洋军的高级将领看在眼里。
这从段芝贵派往四川渝城只有一个旅就已经证明了在段芝贵等北洋高级将领心中,滇军不过是残兵弱将不足为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段芝贵派遣的第八混成旅进抵渝城后就是重创了滇军一个师,而唐继尧为了对付这个第八混成旅不得不抽调了数倍兵力,高达三万多的兵力汇集渝城周边。
这对于实行精兵政策的双方而言,任何一支主力部队的调动都是足以影响整体战略。
一旦袁世凯把第二十师或者第二十三十派往清江浦,那么相应的国民军在滁州和合肥地区就少了两个师的压力。而这对于在安徽作战的第二军和第一军而言,是极大的利好。
实际上,牵制敌军不让他们增援滁州和合肥,这正是国民军发动苏南渡江战役的目的。从头到尾沈纲就没想过能够彻底拿下清江浦,甚至就算是拿下清江浦后如果不继续北上滁州或者山东的话,对于整体战局也没有明显影响,反而还会让牵制了国民军上万人的兵力。
双方现在都是在斗智斗勇,国民军是想要牵制调动敌军,而北洋军责任认为国民军要沿着清江浦北上,继而威胁徐州和山东地区。所以这样一来双方的兵力调动也就出现了一丝变化。
北边的袁世凯也没有多少迟疑,除了给张勋去电让他坚守清江浦外,更是严令第二十三师在五天内务必抵达徐州。至于第二十师,在这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旅的兵力装车南下,就连潘矩楹现在都已经抵达了滁州,但是第二十师还在徐州有一个旅的兵力,这部分的部队要等第二十三师抵达徐州后才会继续南下。
如此情况下,袁世凯命令第二十师的第三十九旅转道前往淮安,增援清江浦的张勋。
当苏北局势因为国民军发起苏南渡江战役而变的混乱之际,安徽方面的国民军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
十月七号,国民军第九师击溃吴佩孚所部第五旅,吴佩孚率军紧急向合肥城区撤退,同一天,国民军第八师从合肥南边绕行到肥西方向的第83团袭击安徽省陆军第二师侧后,并一举击溃安徽省陆军主力,歼灭敌军高达两千余人。正面进攻的国民军第六师也适当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北洋军第三师第六旅独木难支,不得不放弃多处重要阵地,从而收缩兵力巩固防线。
十月七号这一天国民军发起的猛烈攻势让合肥更是边的遥遥欲醉,曹锟多次向袁世凯亲自发报求援,袁世凯也是压迫着段祺瑞命令徐树铮从淮南加速南下。
可是现在合肥的局势已经很难让曹锟支撑太久了。
“师长,再这么打下去,我们第三师可就要全丢在这里了!”吴佩孚双目通红,激烈战事中他已经数天没有好好睡过了,这刚在前线安抚好部队后就是跑到了曹锟这里。
曹锟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看了眼下面的一群心腹将领,半天后才道:“大总统信任我,让我来守这合肥的,如果我等撤退,你让我等何如面对大总统?”
此时旁边自然有人搭上话:“师长,我军已经在合肥坚守月余,算上巢湖战役的半个月,前后算起来我们在皖南已经是挡了敌军两个月了。这两个月里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增援,就连滁州的那唐天喜和于有福也是只在武岗那里看戏,何曾管过我们的死活。”
说起来曹锟的确是憋屈的,当初进攻安徽时并刚当上安徽护军使的时候是何等的风光,可是没多久面临国民军的大举进攻,他的第三师拉上了安徽省陆军三个师正面对抗着国民军高达五六个师的进攻,可谓是一直都是在勉强支撑着,更是把读力旅成建制的给丢了。而援军呢,当初唐天喜没有去救巢湖,现在徐树铮也是死活不肯来救合肥。
难不成真要把我的第三师全部丢在合肥不成?
曹锟能够爬上今天的高位,自然不是什么智商低下的人,相反他看的透,知道后边的很多人都在看他的笑话,不管他的死活,可是他更加明白,自己一退的话,到时候败的可就不是他一个第三师,而是整个安徽局势的崩溃,甚至会影响到整体津浦线的胜败。
所以尽管援军迟迟不来,手底下的将领们一个个都是大骂着,但是他依旧没有撤退,而是继续在合肥坚守着。
可是算起来他已经在皖南独自抵挡了国民军主力多达两个月,可是援军呢?
难不成他们是真的看着我曹某人把部队打光吗?
一直有着大局观,不想辜负袁世凯信任的曹锟今天也是不得不有了其他心思。
眼看着合肥是守不住了,既然守不住那么干脆就走吧!
安徽战事爆发两个月后,曹锟第一次生出了撤退的心思!
有了撤退的心思后,曹锟并没有明说,反而是当场又是用着严厉的语气说合肥一定要守住,人在城在,这样的举动自然是为了让旁边的倪嗣冲不会生出其他心思来。
毕竟,就算是要撤退那也得有计划的撤退,他可不想和王汝贤一样,一个撤退就变成了溃败。要想顺利组织撤退话,那么断后的部队肯定是要的,用自己的嫡系部队断后肯定是不行的,曹锟的心思是打在了倪嗣冲的安徽省陆军第一师上。这个安徽省陆军第一师虽然战斗力差了点,但是好歹还有六七千人,国民军要冲过这六七千人过来追击也是不是几个小时就能够办到的,再说第三师的第三骑兵团主力尚在,在守城战中是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在撤退的时候这支骑兵就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了,说不准还能够打一个小反击重创敌军追击而来的轻装部队。
曹锟想要让倪嗣冲的部队断后,倪嗣冲肯定是不肯定,所以曹锟干脆就没告诉他,而是直接作出了军事调整,先是刚撤回城内的第五旅没派出去,然后把工程营、辎重营等第三师的附属部队全都和第五旅残部合编,临时变成一个战斗支队,任旧由吴佩孚指挥。然后让安徽省陆军第一师临时接替外围防线后,曹锟当夜就是带着部队向西方撤退,并在后半夜汇集第六旅后,对正面的国民军第六师一部发起猛攻,并顺利的突破了第六师的薄弱结合部,在一直游走在合肥外围的第三骑兵团的接应下,又是击溃了第六师派遣而来的一个团的追击,然后在早上就是成功脱离接触,并一路朝着西方的六安狂奔而去。
十月九号夜,曹锟带着七千多的第三师残部趁着夜色向西突围,而这个时候倪嗣冲和胡万涛还不知道曹锟已经带着人跑了呢,等他们反应过来后对面的国民军也是反应过来了,国民军为了追击北洋军,自然是发起了激烈的攻势,这就让倪嗣冲和胡万涛想要学曹锟一样撤退都来不及,胡万涛的安徽省陆军第二师残部在国民军第六师两个团和第八师一个团的联合进攻下,晚上乱糟糟的还好一些,等白天一到国民军发起猛烈攻势的时候,安徽省陆军第二师彻底陷入崩溃。
倪嗣冲也好不到那里去,给袁世凯匆匆发去了一封电报骂曹锟不顾友军擅自逃跑,然后就是带着亲兵营也向西北突围而去,至于手下的部队,谁还有心情管他们的死活啊,反正到明天都是个死。
倪嗣冲和胡万涛都很清楚,曹锟现在一跑,合肥是一天都守不住。要知道之前的战事可都是靠着第三师支撑着,倪嗣冲和胡万涛的部队不过是打酱油看戏的,第三师走了后,合肥根本就没可能守住。
这安徽战事简直就是峰回路转,国民军参谋部那边还在苦思如此破掉安徽这个局,甚至为了牵制兵力减轻安徽方面的压力还发起了苏南渡江作战。然而这才三四天功夫呢,安徽合肥的曹锟竟然是先一步跑了。
曹锟要走,而且还是有组织的撤退,手底下还有一个骑兵团提供断后掩护,国民军部署在合肥西侧的国民军第六师还真拦不住,追也是追不上,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曹锟带着第三师七千多人的残部一路退往六安。
曹锟走了,合肥落入国民军手中已经成为了定局,仅仅是第二天下午,国民军第八师的庄大福少将就已经骑着高头大马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合肥的国民军将领。
当天,合肥捷电同样到达南京,让正在和蒋方震商谈军事教育问题的陈敬云看到了捷电后心情大为顺畅,直接大笔一挥就是批准了蒋方震提出的陆军大学的建校方案。
第三百九十九章 陆军大学
蒋方震自从和陈仪在浙江战事后一起加入了国民军,就一直担任着参谋部教育司司长一职,相对于作战司和战略司时常变动人选,国民军参谋部下属的其他各司却是极少变动人选,比如总务司司长就一直是郭恒思,蒋方震自从当上教育司司长后也一直没有变动过,主要是因为这少数几个部门的职位无法让很多国民军的将领们眼红,毕竟不是每个部门都能够和作战司一样实际接触到制定作战计划,并策划实际行动的,更何况作战司还出了沈纲、梁训勤这样的前任司长,让众人看到了从作战司中出来后前途光明,所以才会有诸多人去争夺作战司的位置。相对而言,其他部门则是要逊一些,尤其是总务司这个部门,基本就是打杂的,就连郭恒思自己也是数次谨慎的向陈敬云表示,想要到野战部队里带兵。
好歹郭恒思是留学陆士的第四期毕业生,学的还是传统的步科,学成归国后也担任过新军军官,当初被陈敬云招揽后可是直接就留在了参谋部内,不久后就是担任了总务司司长,乃是国民军中较为早期的少将了。可是人都是有上进心的,眼见着当初的那些同学、同僚们一个个在外面领军征战四方,自己却一直窝在参谋部里头,这就让郭恒思心里有些不知滋味了,毕竟现在正值战争期间,要升快速升迁爬上去,肯定是到野战部队里最快的,待在参谋部里虽然可以平稳熬资历,但是郭恒思用脚趾头想也知道,继续这么下去待在机关里,而一直捞不到带兵机会的话,那么他可能也就傲多年以后升中将,但是像国民军的那几个军长或者沈纲这样的话位高权重的话,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连总务司的郭恒思都想要去野战部队里带兵,而教育司里的蒋方震也是婉转的对陈敬云表达过相关意向,只不过陈敬云一直没准许而已。
因为他发现,这个蒋方震带兵能力如何他不知道,但是搞军事教育还是真的有一套,福州军校在他手里发展良好,短时间内就是扩大膨胀了数倍,并为国民军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基层军官,从国民军扩招至今,已经为国民军提供了至少三千人的基层军官,其中包含前期的一月期速成班学生以及福州军校目前的三月期班,目前福州军校已经开办了半年期的学制,预计到后期将会取消三月期的学制,换成半年制的学制。
福州军校能够开办的如此成功,自然有着陈敬云支持,但是和蒋方震的功劳也是分不开的。陈敬云现在名义上还是担任着福州军校的校长,但是福州军校的实际事务基本都不可能是陈敬云亲自处理,只能是教育司方面来负责。
除了这些杂物外,蒋方震更是和众多将领一起编成了福州军校的教材,包含步科,骑科,炮科在内的军事教材都是出自蒋方震的手。为了掌控其他技术兵种,蒋方震更是参考了外'***'事院校的体系,开设了通讯科、后勤科等科目,进一步完善了福州军校的基础课程,让福州军校从一个单纯的速成学校发展为一个大型的基础军事教育学校。
福州军校有着如此的发展,和蒋方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也是陈敬云一直没让蒋方震到部队里带兵而是让他继续当教育司司长的原因所在。
陈敬云不让他去带兵,蒋方震虽然心里郁闷但是也没办法,只能是继续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并且给陈敬云拿出了建设陆军大学的的方案。
“现在福州军校虽然规模庞大,各科目设置的也较为完备。不过由于学制过短,即便是明年全部完成改制后取消三月班后,代替的也只是半年期的学制。怎么短的时间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军官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当然现在我们是情况特殊,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慢慢培养,只能是用几个月的时间教会他们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后就让他们在实战中成长。”蒋方震慢慢的说着:“但是这种方式是绝不能长久的,等统一战争结束后,福州军校最少也要改编为三年制!”
说到这里,蒋方震道:“就算一切顺利,以后福州军校成为三年制的军校,但是福州军校的定位任旧是一所培养基层军官为主的军校。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我们还是缺乏一所高等军官的培养学校,一所以现役军官为学生,培养他们成长为校官乃至将官的高级军校。”
陈敬云听着面带笑意道:“你的意思我明白,方才我也说了,这陆军大学是可以办的!”
刚才合肥捷电传来的时候,陈敬云看到电报后心情大好,直接是答应了蒋方震提出的陆军大学计划,不过嘛,这陆军大学是可以办,但是要怎么办却是个问题了,陈敬云可不希望自己弄出一所不受自己掌控的陆军大学来,到时候那些陆军大学出来的将军们要是造自己的反那可就搞笑的。
当即陈敬云道:“模式我看可以和福州军校一样,挂在国社党下面!”
为了更好的掌控福州军校,保证军校毕业生全部加入国社党效忠于自己,陈敬云可是把福州军校直接划到了国社党名字,现在的福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