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意志-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阵地位置,以及投入部队番号和规模。
    另外,由于这一带的海拔渐趋升高,地面起伏比较大,对于坦克机动而言,非常的困难,他观察到了一些敌人放弃防守的山沟,显然认为其不适合坦克行动,显然敌人在进攻前,对巴基斯坦地形测绘是不足的。
    中午时分,他回到自己的部队。林淮生的命令刚巧到达,要求他提‘交’一份计划,必须通过一次攻击,最大程度地打‘乱’敌人反攻部署,而空军将配合他的行动。林淮生完全放任亚希尼自己决定行动方式,这正合了他的心意。之前尤尼斯有意让他在敌人进攻时,从侧面进行袭扰,他嫌这样的计划太过保守。他已经有了大致的谋划,就是在空军大举空袭时,由他乘‘乱’从一条曲折的道路,绕到敌人后面,将梅内亚姆的全盘进攻计划打一个落‘花’流水,然后全身而退。
    下午2点消息传来,新一轮的中印和谈,在最后关头,被印方面无限期推迟,从中斡旋的俄罗斯总统表示了遗憾。
    大约同一时间,在印度电视台的午间新闻节目里,发布了一段总理讲话录像,由于讲话提到了早上的一次袭击,所以可以断定讲话是在几个小时内录制的。
    讲话传递出了政fu要求军队不顾一切地与敌人一决高下的强硬态度。卡汗在讲话中指出,中**队早上的火力袭击,完全没有军事意义,而只是针对平民,为了恐吓印度人的抵抗决心。目前,这次炮击已经造成了大量的印度平民伤亡,整个印度有理由被‘激’怒;现在不是由外‘交’官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现在是用刀剑摊牌的时刻。讲话结尾,卡汗再一次呼吁全世界,仔细看看那些公路上烧成灰烬的男人、‘女’人和儿童。
    讲话中穿‘插’了一些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从现场发回的图像,似乎用了什么移‘花’接木的手法,图像中满目疮痍的公路上,没有枪炮和军车,只有一些烧焦的民用车辆以及焦黑的,无法分辨身份的尸体,但是在镜头转动时,仍然可以看到远处没有隐藏好的,2辆炮管耷拉到地上的t55坦克。
    录像中,有一名西方记者从地上捡起了一块扭曲的弹片,上面有“152/66半穿甲”等中文字样,这显然是某种中国制榴弹炮发‘射’的弹‘药’残骸,但是常识上,不可能是从200公里外飞过来的。林淮生下令打过来的,其实是远程火箭弹,但是远征军使用的所有弹‘药’的弹体上都避免出现中文,这着实让印度方面动了些脑筋,弥补了这个小问题。
    和谈取消,王镇北得到了可以跨过印巴边界进行打击的命令,正如印度总理说的那样,现在又到了用刀剑摊牌的时候了。整整一个上午,前沿炮兵得到了大量的弹‘药’补给,侦察工作有序进行,他正准备大干一场。
    最先展开攻击的,是部署在后方地域的400毫米火箭炮,它们将袭击已经侦察清楚的,印度边界以东纵深地带的各种目标,包括延铁路补给站、兵力集结地区,前线机场,阿姆利泽和贾朗达尔的指挥部,也都在打击范围内。
    随后展开炮击的,是王镇北的155毫米自行火炮;部署在公路附近的,属于巴基斯坦炮兵部队的4个营的122毫米卡车炮,也同时投入攻击。其攻击目标为浅近纵深地域内的敌人步兵出发阵地,帕斯阿德时代构筑的边界防御工事,已经暴‘露’的坦克集群以及炮兵阵地。
    即使由于部署时间不足,没有投入牵引火炮,这样的火力规模对于正面的印度部队而言,也是开战以来从来没有遭遇过的,王镇北期待,仅仅靠着这次炮击就可以将印度军队打垮,至少是心理上的。
    只有王镇北的122毫米火箭炮和林淮生手上直属营0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没有投入攻击,这些武器在静静地等待前沿的进一步侦察。前者等待着敌人地面部队大规模‘混’‘乱’和进一步暴‘露’,后者防备着敌人的炮火反击
    

600 丛林里的鼬鼠
    炮弹铺天盖地地掉到印度人头上,每一‘门’155毫米榴弹炮以极限能力,在第一个小时的火力准备中,发‘射’了近百发。几个营的122毫米口径榴弹炮更是打掉了近万枚炮弹;而远程火箭炮则使得敌人完全失去后方,即使远在100公里外的后勤运输线,也在打击范围内。这些火力将整个上午侦察到的,正面印度装甲第4师的部队的各种技术装备,前沿主要支撑点,狠狠地敲打了一遍。尽管无人机侦察的情况表明,发现的敌人装备之多,远超过了统计,预计有相当一部分的假目标被部署到了显然的地区,以抵消中国方面的侦察优势。不过王镇北是一个不吝惜弹‘药’的人,他没有工夫核实目标,炮弹如下雨般分摊到所有暴‘露’的目标头上,不管是真的假的,而无人机则可以通过炮击后的反应得到确切判断。一旦新的目标暴‘露’出来,也立即会挨到炮击。
    帕夏尼塔中将在阿姆利泽的地下司令部,在爆炸声中动摇,每一次炮弹落得近了,地下堡垒的照明就会忽暗忽明地闪烁一会儿。从‘混’凝土天‘花’板上落下的沙石细屑,落进指挥部里每个人的脖子里,不过没有人在意这个。指挥人员在通讯室到指挥室之间的通道里来回穿梭,将丧气的消息带给指挥官。
    师长不知道中国人是否真正掌握指挥部的位置,但是整个阿姆利泽显然是炮击的重点,中国人至少知道这里有打击的价值。阿姆利泽距离边界35公里,之所以选择这里,是为了让指挥部靠近前沿,同时又留有纵深,防止被炮击,现在看来还是太近了。
    中**队显然有一种‘射’程至少50公里的大炮,数量还不少。帕夏尼塔已经颇有先见之明地将部队分散开来,将主力藏到比较靠后的位置,以对抗敌人的侦察/火力优势,但是经参谋部核实伤亡数字,还是以每15分钟一次的统计频率,不断地刷新。目前那些重要的防御地带,都在‘蒙’受重大损失。
    由此可见,敌人发起的这场炮击覆盖地域非常广阔,甚至距离边界105公里的贾朗达尔附近的前线机场,也遭了远程火箭炮的袭击。第4装甲师下属运输直升机分队的12架米171直升机被一次报销,炸成了废铁。师长后悔自己没有定时移动这些完全暴‘露’在敌人卫星侦察下的设施,只是因为他认为昌迪加尔的s300足够保卫那里不受敌人空军袭扰,同时他不觉得敌人有能跨越这么远距离的炮兵,这当然是参考了印度军队自己的龙卷风火箭炮‘射’程,而得到的结论。
    现在他领教到了中**队对火力的理解是与众不同的,当全世界都在醉心于战术空军以及灵巧炸弹的时候,中国人仍然
    热衷于将各种传统火器的‘射’程推向极致,渐渐地,这些武器至少在‘射’程上,已经将第2名的‘射’程甩开不少;当然全世界都不是很在意这种变化,因为随着‘射’程的增加,准头会下降。这也是很多人预测,未来战争优势来源于智能化弹‘药’的多寡,而不是单纯的‘射’程。
    战争前,中国就一直在各种场合推销他们的这些武器,没有故意隐藏多少细节,尤其是‘射’程上的,但是印度军队的目光总是投向新式飞机和导弹,并不去认真面对这些传统武器,对战争面貌可能带来的改变。一旦当这些远程兵器与现代化的侦察方法,以及中段修正手段结合起来,其战术能力与成本两方面的优势,都将成为足够逆转胜败的因素。更何况敌人手上还有末端‘激’光制导的炮弹,和可以通过榴弹炮布撒的末敏弹。中国人在阿萨姆已经使用过了这种‘精’确度很好的武器。
    “该死的,他们的炮怎么打得这么准?”一名参谋嘀咕道,“刚才掀掉了211营的营部,副营长阵亡,营长下落不明。目前只能由一名主任参谋代栏挥。”
    “敌人空军有没有加强攻势?有没有跨过边界?”师长问道。
    “经常跨过边界,但是并不深入,我们的雷达不敢开机,他们也不怎么活跃。只是扔一些卫星制导炸弹,但是无人机每时每刻都在穿过防线,有一架甚至飞到了昌迪加尔上空。”
    “太可怕了,我们完全陷入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我们的防空火力一旦使用雷达,立即就会遭到敌人空军反击。他们现在袭击一切发‘射’电磁‘波’的设施,雷达车,通讯设备,目前近程防空武器,只能使用光学设备,效能至少减少百分之七十。这也让他们的无人机更方便从我们头上穿梭来往。”
    “依你看,他们什么时候会发起地面进攻?”师长问道。
    “不知道,我们的无人侦察机根本无法像他们那样自由来往,而敌人前沿的通讯侦听不到什么有用的。”
    “不是说以‘色’列人和韩国人可以帮助我们侦听敌人的电台吗?”
    “敌人的调频设置几天变化一次,他们好像掌握了我们的电子侦察部队,跟踪适应其跳频变化的时间?总是提前变化加密手法。使得我们的侦听成为无用功。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在这么庞大的部队中协调这种工作的?换做我们,大概会‘乱’套。”
    “这一点提醒了我,他们会不会一直在偷听我们的通讯?我在新德里时,英国武官提起出这种可能‘性’,他认为我们的加密通讯存在漏‘洞’,他建议我们选一种南方邦的土话进行无线电呼叫。这都比加密
    设施更可靠。”
    “英国人总是信不过我们。”
    “是的,他们对我们太知根知底。”
    说着话,有人递过来一份新的伤亡报告。帕夏尼塔接过来看了看,眉头再次紧皱起来。
    “前沿炮兵营进行了一次短促‘射’击,立即遭到了火力压制,打到弹‘药’车了。看来他们还留着后手。”
    “师长,我们现在怎么办?困死在这里?”
    “暂时只能按照陆军参谋部的命令进行防御。不过斯潘加将军给我‘交’过底,用装甲师防守只是权宜之计,这条边界也不具备战略价值,必要时可以后撤。”
    “能撤多远?我们后面可就是昌迪加尔,如果……我们无法击退敌人,那高原上40万人的所有后勤补给线可就都断了。”
    “让前沿部队先撤到第二线,至少可以避开敌人一部分的火力,看看敌人的动静再说。”
    下午3点40,炮击进入到第2小时。王镇北手握一份敌人损失的大致情报,他知道现在到了可以发起攻击的时刻了。这是一份来源隐秘的报告,林淮生那里也语焉不详,只说不要多问,十分可靠。
    他知道,与自己协同行动的,还有一支神秘的电子侦察部队,实际上完全不受自己指挥,也不怎么听林淮生的,他们躲在作战部队后面,偷偷跟踪在加密状态下,不断变化频率的敌人电台通讯,这当然只是其一,因为除了频率,敌人的通讯自然也是加密的,至于怎么破译的,他不去想。另外,他还知道一件事,就是中国的侦听部队,一直是避开巴基斯坦人陆军的,巴基斯坦方面至今不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也许他们也监听巴基斯坦陆军的一些通讯。
    与上述猜测可以印证的是,最近几天上级突然连续过问了,巴基斯坦军队进入印度边境后,可能面临的纪律约束问题。王如实表示,对平民施加报复的动作一定会有,政治上将会十分棘手。这一点从对印度第9师的合围作战中,印度军队拼死也突破巴军防线,要向中**队投降的事实上,可见端倪。
    印度军队内部流传着,巴基斯坦陆军不接受俘虏的传闻,所以他们抵抗巴基斯坦人的作战意志非常坚定。当然,相对于本地区各种派系的游击队而言,巴基斯坦陆军仍然算是比较仁慈的。
    他手上的另一些情报,是关于敌人部队从20分钟前,已经开始退却的,这是侦察机观察到的。不光是退却,还在有计划地破坏了道路和桥梁,也许敌人指挥官被炮击打怕了。
    从战役上看,他的装甲兵力必须快速‘挺’近,绕过一些坚固防御
    带,破坏敌人的有序撤退,尽量多地围住敌人;而歼敌任务,必须留给后面的巴基斯坦部队。
    林淮生的命令已经下达,要求坦克部队在面对敌人分散的部署,也作出了分散兵力的攻击,他命令坦克部队分成两路越过边境,一路迅速向帕坦科特前进,尽量利用森林地带,不要让敌人察觉到意图,帕坦科特有最后一条通向查谟的铁路,是敌人必救之地。另一路坦克,向第4师指挥部所在地阿姆利泽进攻,当敌人将主力坦克部队集结到任何一处时,他期待两路配合,通过一次围歼,将主要问题解决。
    坦克第1营得到了从北方突破的命令,坦克群从隐蔽状态中现身,迅速向前攻击,在他们前面其实已经有一些乘坐步兵战车的侦察部队越过边界了。印度人利用他们的远程火箭炮在他们能够预计到的,可能被突破地带布设了地雷,不过已经经由侦察部队划出了大致地带,在导航路线上也有提示,坦克部队只需要绕开即可。
    王镇北的坦克迅速开到铁丝网、沟壑、碉堡与高墙阻住去路的边界,印度人早就跑光了。在坦克1营后面,是机械化步兵营。部队将以最快速度,利用敌人防线的漏‘洞’,穿‘插’到指定位置,如遇阻击则绕过,将其留给后方部队,只有一种情况必须作战,即遭遇敌人坦克部队,因为后方的步兵应付不了。
    林淮生不计成本地使用无人机,使得中**队收获了巨大的成效,侦察发现了在北方的森林地带,是敌人疏于布防的地区,敌人后撤后,那里出现了一条可以利用的通道。究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第4装甲师本身的兵力不够,另一个原因,是那里并不适合坦克进攻,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不过巴基斯坦陆军曾经在20年前,派遣陆军人员,以旅行者的身份,对那里进行过考察,确定坡度普遍在20°以下,一年中雨水较少的几个月可以通行坦克,进行东西方向的机动。
    王镇北可以大致猜出敌人指挥官的意图,显然那名指挥官希望以退为进,等待在中**队战线拉长后,利用机动部队,不断袭扰薄弱地点,造成中**队的进攻无以为继,这是一种相当积极的防御策略;这里毕竟是印度领土,不必面对通风报信的敌国人民,情况与在巴基斯坦作战时截然不同。
    第1营迅速越过已经化为焦土的敌方阵地,这片阵地位于边界以东5公里,可以看到阵地上横七竖八的的各种火炮以及卡车。敌人的各种车辆和火炮都有不错的伪装,但是牵引火炮先天的缺陷,使得其本身已经不太适应现代化战争了。
    “呼叫泰山,我部已经顺利越过边界地带
    ,敌人已经退却,天黑前可以突破到指定区域。”
    营长黄德兴在前锋连的第4辆坦克上,他爬出炮塔,开始向后方旅部报告情况,通讯中继车就在边界东面,他可以随时呼叫旅部。
    “你部继续沿前锋侦察营的路线向前,除非遇到抵抗,不要暴‘露’意图,也不要破坏本地人的财产。”
    “我会尽量避开村落,不过本地人好像都已经逃光了。我想知道,敌人的挑战者躲到哪儿去了。”
    “刚刚核实,他们把萨特莱杰河上游的桥梁炸毁了,那是河上唯一可以通行重型坦克的桥。应该已经撤到了河东面了。”
    “跑了太可惜了。”
    坦克继续隆隆地在不平的林间道路上行驶,这里的地处北方,树木群落单一,以冷杉和松树为主,没有讨厌的灌木,1月份土质也足够硬,坦克可以小心行进。黄德兴视力不错,他注意到,有一样东西在自己一侧几十米的地方移动,看上去非常的小,如同一丛移动的低矮树木,并且有渐行减价远的趋势。从轮廓和尺寸上看,有些像巴基斯坦大街上常见的三轮运输车。
    他呼叫驾驶员脱离队列右转转30°跟上,他意识到能在这样起伏地形上高速运行的,应该是某种军用车辆,但是他想不起有什么军用车辆会这样的袖珍。不过,如果不是尺寸这么反常,他很可能会把它当做从一侧开过去的己方车辆,因为中巴联军没有这么小的东西
    

601 空中走廊
    营部的另外2两辆坦克也跟上营长的坐车,向这边跟过来。驾驶员已经看到了那辆可疑的车辆,试图跟上,但是那个小东西在雪地上启动的速度竟然特别的快。
    黄德兴下意识钻进炮塔,不料枪声先响了起来,打得四周树木枝叶乱飞,那是一种射速很快的机枪,快得听不清枪声,犹如一把电锯在切割空气;实际上他还未在战场上听到过类似的机枪。他也不知道这辆小巧的印度侦察车,怎么会撞上了偷袭的坦克纵队,以它的尺寸,很容易隐藏才对,至少应该在远处先听到动静。
    敌人反击的机枪打得仓促,有一些弹幕泼洒到了坦克装甲上,当然如同隔靴搔痒一样。黄德兴操作遥控机枪反击,向底盘扫射,希望打坏轮胎抓活口,虽然这是侦察营和无人机漏掉的目标,并不在他职权范围内,但是他也希望能获得一些战场情报,敌人的侦察人员知道的,一般而言也不少;列入敌人的挑战者ii型坦克躲到哪儿去了,可是这辆高度伪装的战车下面不是轮子,竟然是履带。黄德兴研究外军装甲车辆不少年,愣是花了一些时间才想起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炮手使用稳像瞄准对准目标,坦克炮管开始转动,但是目标以不可思议地快速地转弯逃,竟然快过射击线移动,迅捷程度如同一辆摩托车。
    但是一转眼,那辆敌人的微型侦察车似乎中心过高,无法适应这样的高速转弯,眼看要侧翻,驾驶者反打方向,结果彻底失去控制,一头撞到了一颗大树上,大树轰然倒下时,那辆履带车辆也翻倒在了路边。
    黄德兴呼叫其余坦克不要开火,同时通过电台协调后面机步营第1连派一辆营部步兵战车靠近,那里有一名懂一些北方印度话的营部参谋,偶尔也可以负责调查那些侦察营漏网的有价值的情报。
    3辆巨大的坦克则减慢速度围过去,现在不能一炮轰烂了这辆小车,如果能逮到几个活口,显然是最好的;另外,如同战场上其余的中**人一样,黄德兴对印度最近又弄来了的什么新玩具,充满了好奇。这显然是一辆德国造的鼬鼠侦察型伞兵战车,在情报单位提供的,相当庞杂的当面敌人可能使用的武器清单里竟也没有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