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颠覆大宋-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谌进入了皇宫之中,这些儒生也纷纷进入了皇宫之中。
    之后赵谌进入了一座宫殿之中,儒生们也进入这里,赵谌命人给儒生们安排坐席,准备饭菜。
    “陛下,我等拜见您,为的是科举之事,陛下赐宴,我们实在不敢当。”一个七十多岁的儒士再次跪了下来,道。
    “快些平身!你们在外面跪了一天一夜,受冻受饿,先要喝点热茶吃点热饭才行。朕本来以为你们跪上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就会受不了离开,谁知你们一直在外面等着。”赵谌笑道。
    听到这话,下面的儒生们不由得都讪笑起来。
    “陛下,关于科举,您一定不能受朝中小人蛊惑!”一个儒生再次道。
    “关于科举,朕和朝廷都有自己的打算,李纲、李若水都曾经劝过朕,朕没有同意,你们就不要劝朕了!这件事情也不是朝中某些官员的意思,而是朕的意思。”赵谌道。
    “陛下,儒学乃是国之根本!从隋唐开始,士子科举,只要能够成为秀才便足以光宗耀祖,若是成为举人、进士,便可以为国效力,这样的制度再好不过,陛下您为何要变革呢?”这儒生道。
    “以往科举,从童生往上,成为秀才、举人,再成为进士,需要数年的时间!人人都说十年寒窗,可惜这十年寒窗也说的短了,许多人到了四五十岁才中举!这样一级一级的往上考,弄得儒生们筋疲力尽,现在科举只有一次,只要通过就能够进入官场,为朝廷效力,为天下人效力,如此岂不是好?”赵谌道。
    “这……陛下,以往科举之后立刻便为官一方,现在仅仅是属官或者吏员而已,远远不如从前。”一个儒生道。
    “若是在属官、吏员任上做得好,不久之后仍会为官一方!国家刚刚经历战乱,许多地方都缺少官员!”赵谌道。
    “陛下,加入实学乃是祸国之本!实学都是奇技淫巧,不足以治理地方!”这儒生道。
    “朕反倒以为实学有用!地方上的百姓无非是种田、经商、做工,懂得实学就明白百姓在做些什么,可以指导百姓,岂不是好?”赵谌道。
    这些儒生不断的提出一个个问题,赵谌在不断的回答,这些儒生的脸色越来越差。
    “陛下,我们不相信您要变革科举,定然是有小人蛊惑您!请您说出小人的名字来,我们一定要撕碎他!”饭菜已经上来,没有一个儒生动筷,他们仍旧在大声的嚷嚷着。
    “先吃东西!吃好了之后,朕再和你们辩论!”赵谌笑道。
    “陛下,我等年迈之人为何不可以科举?”又有人道。
    “先吃东西吧!你们虽然不能科举,但是可以在燕京开些书馆、学馆,以大儒身份教导学生、传播学问,这样也不错!你们年纪都不小了,何必和年轻人去争?”赵谌道。
    他已经动筷吃了起来,那些儒生们脸上带着失望的表情,也只得先用餐。
    之后整整一个下午的时候,赵谌都在陪着这些儒生,他答应这些儒生,花钱为他们建造学馆,但是这些儒生仍旧不愿意。
    夜色降临,他们从皇宫里出来,所有人都带着沮丧的表情。
    因为下雪,地面很滑,赵谌特地派侍卫送他们离开,这些儒生唉声叹气不已,他们都知道想要说服赵谌难如登天了。
    “科举变成这样,国家会变成怎样呢?陛下啊,我等都是为了大宋江山,您为何不听我们的呢?”一个儒生道。
    “我等读圣人之书,最是明白忠义的道理!这天下间没有人比我们读书人更忠于陛下!可是现在陛下改革科举,加入了实学,从今以后天下人以奇技淫巧为重,还有多少人忠于陛下?国家岂不是即将灭亡?”又有一个儒生道。
    “圣人之学的地位越来越低,我等到了地下之后也无脸去见孔孟圣人!”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往前走去,所有人都心如死灰,他们觉得大宋已经完了!
    其实到了这样的时刻,整个燕京城、燕云十六州、大宋各地都知道科举变革势在必行,谁也无法阻拦新科举的到来了!
    ******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距离除夕只有五天的时间了,各地科举正式开始。
    因为是第一次科举,天下需要的官员数量太多,所以这一次朝廷给出的职位大部分都是属官。
    天下战乱多年,读书人数量也很少,因此参加科举之人数量也有限。
    以往科举,无论是秀才或者是举人,考试程序都一样,科举分为四场,第一场考本经大义五道,第二场考《论语》、《孟子》大义各三道,第三场考论一首,第四场考时务策三道,科举需要持续数天!至于进士科考试,更是要在封闭的房间中呆上两天两夜,期间不得离开!科举的选拔率极低,当年宋太祖第一次开科举,只选拔了二十多个进士!
    而这一次科举却仅仅只有一天的时间,分为两场,每一场各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科举的选拔率也远远超过以往。
    上午考的是儒学,这儒学相对于以前的科举也要简单得多。儒学考试没有诗词歌赋,没有孔孟大义,竟然只是一篇偏重史料的儒家文章。考题是让考生阐述是否知道这一段历史,如何理解当时朝廷的政策。
    许多儒生准备良久,然而面对这样的考题却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在燕京城的考场之中,上午考试完毕,十几个儒生脸上都带着痛苦表情。
    “这一次我们是完了!这考题和以往科举完全不同,我等根本不会做!”
    “是啊,这一次竟然不是考孔孟大义,如何去做?”
    “罢了,我们科举算是失败了,下午是实学,咱们干脆也不用考了!”
    有几个考生甚至站起来准备离开,然而到了考场门口的时候,考官拦住了他们。
    考官询问原因,他们说了出来。
    “当今天下,读书人数量很少,只要会识字,便有中举的可能性!现在天下需要官员,只要稍稍有些学问,懂得世事,便能为朝廷效力!下午好好去做题,仍旧能够通过科举!”考官道。
    “当真?”那几个考生脸上带着惊喜的表情,道。
    “这是第一次新式科举,不论是儒学、实学,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本事,朝廷便会录用!如果能够中举,你们也可以光宗耀祖,现在万万不可放弃!”考官道。
    “多谢大人!”这几个考生脸上都露出了感激神色,纷纷行礼道。
    外面有人将午饭送了过来,这是朝廷统一提供给考生的饭菜,十分的简单,不过考生们现在哪有心情计较这个,他们中午的时候都在看一些实学书籍。
    下午的时候,实学考试开始。
    实学之中,算学竟然占到了一半。除了算学之外,农学也占到了四分之一。无论是算学、农学都非常的简单,在农学的最后竟然有一道题目,询问考生对农业种植有什么建议。另外,工学、商学占到了四分之一,工学、商学最后一道题目则是商税问题,一车货物从江南运送到燕京城,需要交多少税收,需要有什么注意事项等等。
    考试结束,有的考生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人则是不断的叹气。
    不论如何,大宋宣武年间第一场科举总算是正式结束了!这一次科举仍旧有许多问题,科举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的粗糙,然则它仍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今以后,大宋汉族文明将渐渐的转变儒学、空谈为主的学风,实学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第五百八十八章 送别
    科举结束的第二天,燕京城中下起了大雪,此刻包括赵谌在内的军机处都在讨论这一次科举的得失。这一次科举举办的仓促,其中问题多多,但是不论如何,这个民族总算是从持续了千年的老路上走了出去,无论是赵谌或者是军机处其他成员都可以预感到新式科举即将对大宋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遥远的北方,中京城,这里的大雪已经下了十余天的时间了!天地一片苍茫,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从外面看起来,中京城和一年前没有多少区别,然而实际上,中京城里面百姓的生活变化极大!
    一年前,中京城中的契丹人、汉人都如同猪狗一样的活着,每年冬天都有无数人饿死!在女真人面前,他们没有任何的地位,没有任何的尊严!他们忘记了礼仪道德,忘记了所有的一切,只求能够有一口饭吃,只求能够苟延残喘!
    而现在,中京城中的契丹人、汉人虽然仍旧生活贫困,但是他们的手中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余粮,今年中京城中再也看不到饿死人的现象了!当初宋军刚刚进入中京城的时候,中京城的小巷、角落中到处都是死人尸骨,现在这些也都看不见了!中京城百姓脸上的麻木表情消失不见,他们的脸上都出现了笑容!
    为了能够让上京、中京乃至整个北方、辽东的百姓生活发生改变,这一年来大宋朝廷做了巨大的努力。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都用在了北方、辽东的恢复之上,整整一年的时间,二十万民兵来往于中原、燕云、北方、辽东一带,不断将大量的物资往北运去。
    虞允文亲自坐镇辽东辽阳府,上京、中京则是归军机处直接管辖。
    可以说,这一年来对北方、辽东的援助几乎可以再次发动一次北方之战。
    距离大年三十越来越近了,从早上开始,中京城中便有不少的小贩开卖年货。这些小贩大都是从江南、川蜀一带到来,为了巨大的利益,他们跨越了数千里的土地来到了这里,不过目前看来想要从这里赚钱还是有些困难。
    几个中京城的百姓站立在城门口,此刻正好奇的看着外面,他们中既有契丹人也有汉人。
    远处有一个身材高大的汉人朝着这里而来,他大声喊道:“你们都在看些什么?”
    “原来是王大哥,外面的军队正在集合,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一个契丹人应了一声,道。
    这身材高大的汉人来到了城门位置,果然看到外面的军队在集合,当下哈哈一笑,道:“咱们大宋军队每日里都要训练,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看的?”
    “今日似乎有些不同!”那契丹人道。
    “有什么不同?”大汉好奇道。
    “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怪怪的。”契丹人道。
    “对了,你们的年货都准备的如何了?”大汉道。
    “准备的差不多了!多谢伟大的主,没有他,我们还要和过去一样忍饥受饿!现在好歹能够常常吃上饱饭了!”契丹人的脸上露出了虔诚的表情道。
    当初赵谌出现在辽东,在宣传处的操作之下,赵谌成了所谓的“救世主”,这一年来,“救世主”已经在辽东所有的契丹人中传遍了,而在中京、上京,也有一些契丹人开始宣扬所谓的“救世主”称谓,这其中既有宣传处的功劳,也有一些契丹人则是自发宣传。
    凭借着类似于宗教一样的宣传政策,再加上北方的契丹人确实渴望休养生息,短短一年的时间这里已经变得稳定起来。
    “据说仍旧有一些地方吃不饱饭。”大汉道。
    “我前些天询问一位将军,他说如果有人吃不上饭,朝廷还会继续救助的!朝廷给咱们分了耕地、种子、牧场、牛羊,只要好好干,哪有吃不上饭的道理?”契丹人道。
    “说的也是!咦,确实有些奇怪,今天这些军人似乎不是在训练!这么长时间了,他们还站在那里。”大汉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来。
    ******
    在中京城以西五里之外的地方,无数的士兵正在集合。
    排列在军队最前方的是一些看起来年纪较大的士兵,今天这些士兵的脸上都带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表情,似乎很是悲伤,有的士兵脸上竟然带着泪水。
    钢铁一样的军队中,军人竟然流泪,简直是不可思议!
    然而,现在却没有一个将军指责他们!
    刘锜、杨沂中等军中的高层来到了军队面前,他们从这些军人面前经过,不断的举手行礼。
    “从今以后你们就要离开军队了!你们可以返回自己的家乡了!”到了最后,刘锜被这些军人团团包围,刘锜感慨道。
    “将军,我们不想离开军队!”
    “是啊!我们还想呆在军中!”
    “将军,能不能让我们再留下来啊?”
    周围的老兵纷纷喊了起来,无数人都是双眼潮湿。
    “朝廷让你们退役,那是对你们好!你叫做刘广是不是?你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现在已经年迈,难以独自生活,所以让你回去照顾你的母亲,难道你不愿意吗?”刘锜看着一个士兵,道。
    他认得这个士兵,这个士兵已经三十余岁了!当年在泾源的时候,这士兵就跟着他,现在还一直跟着他。
    “可是,我舍不得军队,舍不得战友们。”这士兵哽咽道。
    “是啊,将军,我们都不舍得离开!”
    士兵们再次纷纷开口道。
    “不论你们是在军中或者是在家中,咱们都是好兄弟,这样的情感永远不会发生改变的!国家会给你们很大一笔退役金,拿着这笔钱回到家好好的干!你们曾经是军人,回到家也是军人,不要给军队丢脸!”刘锜道。
    周围的士兵心中悲伤,不过仍旧纷纷点头。
    “黄锦,你以前读过学堂,曾经担任过班长,回去之后可以参加科举!科举之后可以进入官府之中,继续为朝廷、为陛下效力!”
    “你是刘荣,是吧?我记得你家在川蜀,家里似乎挺有钱,是做丝绸生意的!现在陛下重视实学,士农工商地位都是一般!回去之后好好干,还有,如果战友们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帮助!”
    “你们都记住了,回去之后都要常常联系!尤其是同在一个地方的,要常常走动,咱们都是军中出来的人,都是亲兄弟!谁有了困难,其余人都要帮助!”
    “还有,你们回去的路上,朝廷会派人给你们讲解一些法纪法规!在军队的时候,军法如山,回到了地方,你们也万万不能违背法律法纪!若是有人违背朝廷法律欺负你们,也不要和他们客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天下谁也不能做违法的事情!”
    刘锜不断的朝着这些士兵们大喊着。
    “将军,我们知道!我们都记住了!”
    “将军,我想要再服役一年,可不可以?”
    “真是不舍啊!”
    周围的士兵们此刻都伤心至极!
    “记住,回到家乡之后,也要永远效忠陛下、效忠朝廷!”
    “咱们都是陛下的士兵,永远不要给陛下丢人。”
    刘锜仍旧在不断的大喊着,周围的士兵纷纷答应。
    又过了一阵,后面那些士兵也冲了过来,他们和这些即将退役的老兵们拥抱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充满了不舍。
    足足过了一个时辰的时间,这些老兵才又集合起来,他们要朝着南方而去。
    “将军,我们想要送别战友!咱们今天还没有训练,干脆进行长途行军训练吧!咱们和战友们一起往南,送送他们!”一个师长来到了刘锜的跟前,道。
    “好,我正有此意!告诉那些老兵们,他们也跟着咱们进行最后一次军中训练!”刘锜道。
    当下这一支军队朝着南方而去,老兵们因为退役,身上带着不少的东西,然而这些东西都已经被新兵抢走,新兵们拥簇着老兵们朝着南方而去。
    “我们的士兵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群人,他们不害怕艰苦、不害怕死亡,他们对于陛下、朝廷忠心耿耿,他们返回家乡之后,必然也能够成为大宋最优秀的子民!”刘锜跟着士兵们一起往南,他冲着身旁的杨沂中道。
    “不错!这样一批批老兵返回家乡,整个国家都会因为他们而不同!他们懂得军纪如山的道理,他们不会违反律法!他们许多人都在军中接受教育,前些天王庶给咱们写信,说是退役军人参加科举的话,中举的几率会远远大过那些普通儒生,将来这官场上有一半人估计都是退役军人,相比于那些腐儒,他们会更加的廉洁、勤奋,他们不会违背陛下的命令,会将陛下的指令彻底执行下去!不过,我们的军队战斗力就要下降一番了!”杨沂中道。
    “朝廷即将有三万新兵来到咱们军中,到时候咱们要好好的操练这些新兵,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将这些新兵训练成为精锐!”刘锜道。
    “好!”杨沂中大笑道。
    “咱们北方仍旧有蒙古威胁,蒙古人的数量比起女真人可要多的多了!蒙古以北还有钦察草原!将来咱们迟早要北上征服蒙古、钦察,所以咱们要时刻做好准备!现在北方、辽东都在恢复,等恢复的差不多了,岳飞会率先进入高丽,等到灭了高丽之后,可能就是咱们了!”刘锜道。
    “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吧!这些年来,咱们一直在征战,真不习惯停下来。”杨沂中道。
    “高丽人可真是猖狂,他们在辽东屡战屡败,竟然还不愿意离开,一群贪婪之人。”
    “不知道岳将军准备的如何了?”杨沂中道。
    就在他们的谈论中,这一支送别老兵的军队渐行渐远,一直到了数天之后他们才停了下来。


第五百八十九章 宣武九年
    已经到了宣武八年的除夕之夜,明天就是宣武九年!
    在辽东,这里也是大雪纷飞的天气,辽东无数的契丹人都在家里庆祝除夕!辽国建国二百多年,契丹人早就学会了汉人的风俗习惯,除夕、春节也是契丹人的重要节日。
    而这一日在辽阳府以西数百里的地方,一支两万多人的骑兵正在冒雪前行。
    所有的骑兵都是一人两马或者一人三马,他们顶着呼呼的寒风往前,无数的士兵都被冻的手脚麻。
    “咱们已经走了三天三夜了,再有两天的时间咱们就能赶到银州城下了!”队伍之中,一个年轻的将领道。
    “敌军的指挥部就在银州,咱们拿下银州之后,就能够取得这一场演习的胜利!今年冬天一共进行了三场演习,咱们已经失败了两场,这一次一定要胜利!”另一个年轻将领道。
    他们这是在进行军中的演习!
    三天前他们从锦州以北的军营出,一直到现在,三天三夜,这一支军队没有做丝毫的停留!他们一直在长途跋涉,马儿累了就换马而乘,有的地方地势复杂,他们则拉着马往前!几乎所有的士兵都疲惫无比,但是胜利就在他们的眼前,他们现在不能让敌人有丝毫的提防,他们仍旧要以最快的度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