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宋老生只能继续打圆场:“肇仁休得焦躁,唐公莫要介意,克恭兄也是心急一时失言罢了。只是克恭兄啊,讨奴军的事情非常复杂,如今大敌当前又容不得自乱阵脚,所以你看这事咱们能不能稍后再议?如今至关重要的战事,只要把仗打赢了咱们什么事情不好商量”

    没等宋老生说完,尧君素就一口打断,斩钉截铁道:“此言大谬!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讨奴军之所属不定,则君国大义之道不存,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帅,如此何以为战,又何以言胜?”

    这下子达奚莫熊都不干了:“老匹夫胡说八道!没有你时,宋将军横扫马邑数百里所向披靡,唐公于桑干镇一战阵斩突厥狗上万,更别提杨郎君在葫芦口全歼突厥大叶护以下五万余人,前日更是公然在阵前连斩数千俘兵,对面几十万突厥狗愣是连个屁都不敢放,怎么你上嘴皮子一碰下嘴皮子,俺们还就打不了仗了?”

    尧君素理都懒的理他一眼,傲然道:“突厥群丑鼠辈尔!想当年卫王以五千破十万不以为傲,楚公杨逆贼枭氏斩瓜切菜杀敌数十万不以言勇,亦不敢邀功,尔等区区小胜,何足挂齿?”

    尧君素的话看似不讲道理,其实不然。大隋几十年来打突厥人就没败过,一战砍死十几万不过平常事,你要是大老远的跑一趟突厥就弄死个几万人,回家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卫王杨爽两击突厥,一次大破之,一次人还没到就把突厥人吓得远遁千里,这种战绩放在哪朝哪代都堪称不世之功,皇帝得大赏特赏一番吧?结果杨坚就是把他的食邑由虚封改为实封而已,这还是因为杨爽是杨坚最宠爱的弟弟。等杨素两次大破突厥,战绩比之杨爽只高不低,杨坚也就赏赐了他一些财物,同时给他的儿子们升升官罢了。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大隋朝看待突厥人的态度——这就是一群战五渣,打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属于正常发挥,只打折个胳膊腿儿都没脸见人,要是就把突厥人打出个皮外伤,而且一不小心还被人家偷了个一拳两脚的,您干脆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可是今天的大隋跟昔日能比吗?一盘散沙的讨奴军跟上下一心、精诚团结的府兵能比吗?在座的众将都是跟突厥人真刀真枪拼过的,对突厥人的凶悍善战深有体会,哪有传说中的那般不堪一击?没看连主将杨霖都身负重伤,差点死翘了吗?这帮人自愿替国出征,九死一生之下好容易拼出点功劳,居然被这个死老头子贬得一文不值!这事就算叔可忍嫂子也不能忍了,一帮莽汉拎起尧君素就要开揍,这下就连李渊和宋老生都气得够呛,懒得再管了。

    “我还没死哪,你们就想造反啦?”

    一个有些虚弱,音调也不高的声音从中军大帐的门口响起,却像平地里响起了一声惊雷,一下子把所有人都镇住了——因为不用回头,谁都知道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杨霖。

    雄阔海和张亮松开了尧君素的衣领子,把他往地上一甩就咧着大嘴挠着脑袋冲着杨霖傻乐,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赶紧小步跑过去大礼参见——话说这老几位平常看着他要是点点脑袋那都算有礼貌的。而李渊、宋老生、徐世绩和宋正本等人则赶紧围过去询问伤情,并且不住的埋怨他不该冒着伤势加重的风险跑出来逞能。所有人的焦点一下子都转移了,就剩下个尧君素呆呆发愣。

    杨霖怎么来了?这事还得归功于长孙无忌,不愧是他的准大舅哥兼头号狗腿,一看那个尧老头想抢他妹夫的大权,长孙的一大串各式各样的小眼神就立刻飘向了站在大帐门口冒充卫兵的侯君集。侯君集姓侯,属不属猴不知道,但是肯定比猴还精,长孙的意思他立刻秒懂,随之抽个空就溜出去找杨霖通风报信。杨霖得信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又好不容易说服了几个丫头同意让他放个风,这才让人抬着来到了中军。

    不管怎么说杨霖都来了,总不能再把他撵回去,那就留下一起议事呗。不过麻烦还是刚才那个麻烦,老倔头尧君素险些挨揍之后更是倔强得一发不可收拾,一屁股坐在属于杨霖的将位上,宁死不肯挪地方。

    众将愤愤不平之下又要开揍,却被杨霖拦了下来,他苦笑着指了指自己道:“你们看我这样子,还能坐吗?”

    众人一瞧,果不其然。原来李蔓珞等人担心杨霖这个属猴子的再胡乱动弹牵扯到伤口,干脆像裹大粽子一样把他全身上下缠了个结结实实,就一条左臂还能动。于是失去了行站坐能力的杨霖只能躺在一张绳床——也就是担架上,身后倚着被子,看样子是真的没法跟尧君素抢座了。

    杨霖挥退众人,勉强抬起左臂对着尧君素虚施一礼,努力板着脸孔装出一副严肃的模样说道:“末将杨霖见过尧郎将!末将有伤在身,不能全礼,还望郎将恕罪。”

    尧君素似乎对杨霖的恭敬很满意,对他点了点头,但还是努力保持着上官的威严,漠然道:

    “罢了,不过小节而已。杨霖,老夫奉圣命前来接管军权,此事在陛下颁给你的诏书中应有提及,你是否知情?”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吧?”

    “有就是有!军中无戏言,岂能含糊吞吐?我且问你,你是否奉诏?”

    “这个当前军情紧急,临阵贸然换将恐对军心士气不利,尧郎将是否能等几天,等打完这一仗再说?”

    “圣命岂容讨价还价?再说老夫戎马一生,身经百战,难道还比不得你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小子?”

    “唉呀,老将军您误会啦!我不是说我比您强,而是我麾下这帮家伙都是属驴的,撵着不走打着倒退,我这不是担心您老人家指使不动他们,反倒被他们气坏了身体嘛!”

    “老夫蒙皇恩、领圣命,自当不惜己身报效陛下!将士不服军令者,自有军法制之,军法无以制者,老夫以命搏之!无论如何,右备身府之骁果军必须忠于陛下、忠于大隋,否则老夫宁愿亲手毁之!”

    “哎呀呀,老将军不是我说您,您这是来跟突厥人打仗呢还是来跟自己人内讧的?一会儿要跟这个拼命,一会儿又要把大伙都干掉,咱们手下好几万人呢,您也不怕累着好了好了,我把军权交给您,行了不?将印、令箭都在您眼前摆着呢,咱爷俩也不用交接了,您一会儿直接拿走完事”

    众将一听这话又不干了,刚要呱噪,杨霖赶紧又把话茬接上:

    “这闲事说完了,咱们是不是赶紧说说正经事?我媳妇可就给我放了一个时辰的假,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这把军权都交出去了,还叫闲事?那正经事能是什么?大家散伙回家种地生孩子去?

    这也就是杨霖平日里常常出人意表,大家都见怪不怪了,而且谁都知道这家伙从来都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看样子这会儿又不知道憋着什么坏呢,所以才强忍着没有发作。

    此时的中军大帐内,一排主将席上就尧君素高高在上端然稳坐,李渊他们都跟众将挤在一块,离他远远的。而杨霖的绳床被摆在大帐正中,周围围了满满一圈人,于是杨霖挥舞着他那条唯一能动弹的左臂,口沫飞溅着跟大伙说起了他的正经事。

    “话说咱们的义成长公主这次回去一准能把咄吉的腿给忽悠瘸,我估计着咄吉应该没心思再跟咱们纠缠,不过咱们还得给他再添上一把火”

    杨霖讲得滔滔不绝,李渊、徐世绩等人也不时提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平时一开会就打呼噜的诸如雄阔海、张亮等大老粗们也头一次兴致盎然的跟着起哄,时不时的还轰然叫一声好,也不知道他们搞不搞得清到底好在哪里

    刚才还自以为降服了杨霖、大权在握的尧君素发现,他还是被耍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去留两难(上)() 
杨霖一直觉得,这世上有两种人他是绝对不能惹的——这第一种人就是所谓的名士,而且是大节不亏的名士。像祁县县丞秦元凯那样的所谓“名士”,杨霖想弄死几个就弄死几个,一点都不用担心后遗症,为啥?就因为他缺德,所以死了活该。而像弥衡、嵇康以后来的方孝孺之流的小毛病一身,但是起码风评上五伦八德样样不缺的大名士们,谁沾上谁倒霉,即便权重若曹操、名盛如司马昭,乃至一代雄略之主朱棣,都栽在了这个阴沟里,不是丢光了脸面,就是遗臭万年。

    另一种人就是像尧君素这样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位老兄一人就占全了——困守孤城宁死不降,老上司来劝降被他骂跑了,老婆来劝降被他一箭射死了,粮食吃光了就易子而食反正为了保全老尧的臣节,宁可搭上全城人的性命,哪怕这样的坚守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历史上舍身成仁、宁死不屈者不在少数,比如苏武,比如张巡,比如颜杲卿,比如陆秀夫、文天祥、史可法等,不过人家都是跟外族、侵略者死磕来着,无论怎么说都是高大上、伟光正,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不像老尧,就为一个内战你说你至于这么较劲吗?

    不过即便如此,老尧也不是杨霖能惹得起的。打不得骂不得还撵不走,所以他干脆把他当泥菩萨供起来,自己则该干嘛继续干嘛。

    尧君素此时的心态也很奇怪。现在除了朝廷的上层以外,知道天子诏令尽出虞、裴等近臣之手的人少之又少,尧君素当然也不知道。所以他自打接到皇帝的旨意、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之后,心中就泛起一阵的悲凉——他以为皇帝终于厌弃了他这个倔强的老侍卫,打算置他于死地。不过老尧的心中并无怨怼之意,他对皇帝那真是叫做君叫臣死,臣一定乖乖去死,所以他几乎是单枪匹马的只身赴任,然后毫不顾忌的抢班夺权,谁的面子都不给,为的就是激怒这些反贼,能一刀砍死他最好。公然斩杀朝廷命官视同造反——这样一来,这些假惺惺的扮出一副忧国忧民相、让里外不是人的皇帝打不得也骂不得的反贼,便只得露出真面目,皇帝便有千条万条的理由派遣大军进行讨伐,这也算老尧最后能为皇帝尽的一点忠心了。

    没想到这个姓杨的小子简直是滑不留手,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帅印和令箭也是连个磕巴都不打的交给他了,可是这有什么用?没看人家现在随手划拉过来几根筷子照样把手下文武指使得团团转?老尧就算亮出正版的帅印和令箭,难道还能有人听他的?

    不过尧君素并没有恼羞成怒或是继续跟杨霖纠缠。尧君素是愚忠而且执拗,但是他并不傻,他知道自己一心求死的意图早被人家看穿了,继续装疯卖傻只能是自取其辱。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的把着这个名义上的军权,把屁股牢牢的粘在帅位上,哪怕是当个泥菩萨,也要跟杨霖熬下去。杨霖熬不住,就赶紧把他一刀砍死,不想砍死他,就得继续恶心着,就得窝在他的名下继续名不正言不顺下去,这支军队的名字就只能是大隋右备身府骁果军!

    话说杨乐悄悄离开了讨奴军大营,又绕了好大一个圈子回到突厥人营地的时候,正赶上咄吉兄弟们吵得不可开交,几乎动了手。

    突厥人在前日的军阵之上吃了瘪,不仅二十多万大军没挥出一刀、放出一箭,还眼睁睁的看着几千个族人被当众处死,一个个憋屈得火气冲天没处发泄,纷纷找咄吉请战。可是咄吉能怎么办?他也想把那些可恶的隋人碎尸万段,只是步利怎么办?被俘的三万族人怎么办?突厥最缺的就是人口,青壮男子更是立族之本,这回南下前前后后已经折损了好几万,要是再被人家宰掉三万,这口气突厥人就是再熬上十年也未必能缓过来。

    咄苾就更不用说了,这三万人都是他的部众,是他最后的本钱,谁要是敢罔顾他的老本就是要他的命!这些天他一直拎着把大刀,咄吉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要是咄吉敢下令强攻,他砍不死咄吉就自己抹脖子,反正下场都是一样的。

    咄吉其实也不想打了。他老早就怀疑这次南下是上了隋人的当,这次见到杨霖之后更是坚定了他的这个判断——这要不是个阴谋,隋人的皇帝和造反的老杨家怎么可能联起手来一起收拾他?再说了,这次南下虽然突厥人没占到什么便宜,还吃了不小的亏,可是折损的人马不是咄苾的就是俟弗利的,咄吉的本部人马几乎毫发无损,还收获颇丰。就算就这么灰溜溜的撤回草原,其实对他还是有利的。以前俟弗利和咄苾两个心怀鬼胎的家伙一直对他的汗位虎视眈眈,而他只能穷于招架而无能为力,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家伙手下人多势众,他不是对手。而经过这一顿折腾,咄吉赫然发现他起码在兵力已经不处于劣势,要是被杨霖抓走那三万人回不来,他还能稍占优势!

    至于这趟南侵失利会折损他作为可汗的威名,咄吉根本不把这当回事。草原人向来是只崇拜力量,对中原人看重的所谓道义、正统、功名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屑一顾,只要你的拳头够大、揍人够凶,就算名声臭成一坨狗屎也无碍于他们的臣服。

    所以咄吉和咄苾在撤军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只是在跟隋人谈判的条件上存在分歧。咄苾只关心他的本钱,而咄吉对俘虏兴趣不大,必要时步利都可以牺牲,但是想让他吐出到手的财物和牧奴那是想都别想。而俟弗利想的就跟他俩不一样了,他很清楚他那个阴险狡猾的大哥是怎么想的,所以岂能让他得逞?俟弗利一直叫嚣着要跟隋人决一死战,为此不惜跟咄苾翻脸。他觉得无论如何都要跟隋人打一仗,如果打赢了他能捞到土地、人口、财帛,这一趟就算没白来。就算战败了,咄吉也免不了损兵折将,怎么都比就这么回去强。

    所以这两天来三兄弟一直在吵架。老大们吵架,他们手下的小弟们自然不能光看着,一时搂不住火打起来也情有可原,所以突厥人的营地就热闹喽,两天下来被打死的就有好几百,伤者就更多了。要不是咄吉他们见势不妙赶紧收手、镇压,弄不好突厥人窝里反起来,不用杨霖他们动手,自己就能把自己弄个全军尽墨。

    一片狼藉中,杨乐只带着几个侍女和随从走进了突厥人的大营。

    此时此刻,突厥大营里人心惶惶、心思各异,就算咄吉贵为突厥可汗,也不敢随便出来得瑟,他可不敢保证他那俩兄弟的部下不会偷偷的给他一箭或是砍他一刀,俟弗利和咄苾就跟不用说了。这个工夫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单人匹马招摇过市的,整个突厥大营也就杨乐一个。

    她是突厥人的可敦,是可汗的心头肉这就不用说了,就算是在俟弗利和咄苾眼里,杨乐也是高贵不可侵犯的女神般的存在。话说在混到咄吉三兄弟这个地位的,哪有缺女人的?就算突厥女人粗鄙难看,可是他们的私闱里边风情各异的各族美女没有几百个,几十个也是有的,比杨乐年轻漂亮的更是数不胜数,可是没有一个在他们心目中能赶上杨乐一根手指头的。

    对于他们这样的贵族来说,女人就是再美丽、再风情、再善解人意也不稀罕,他们更看重的是女人能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别的东西,比如高贵的身份、典雅的气质,尤其是征服的欲望。杨乐是咄吉的可敦,俟弗利或是咄苾要是抢到了汗位,按照突厥人的传统,杨乐就会成为他们的可敦,这还不够刺激、不够激起他们的欲望吗?更何况杨乐是血统纯正的大隋公主,能将一位大隋公主压在身下肆意亵玩,简直是当时所有对大隋天下馋涎欲滴的异族人共同的梦想,他们怎么可能不动心?又怎么可能想去伤害杨乐?

    可是现在无论是咄吉还是他的两个兄弟,暂时都没心情惦记杨乐,因为她带来了两个坏消息:一个是室韦、靺鞨和契丹人进犯突厥北疆,一个是大隋终于被没完没了搞事情的突厥人弄烦了,开始征调府兵,准备北伐。

    这是杨乐和杨霖策划的骗局吗?是也不是。

    前边说过,突厥人除了放牧以外唯一会干、也必须干的正经事就是打仗。马无夜草不肥,突厥人要是不打仗、没有掠夺来的财富支撑连个大病小灾都熬不过去。可是富得流油的大隋突厥人打不过,这二十多年来还沦为大隋事实上的保护国,这可怎么办?好在突厥也有自己的保护国。

    大隋对待保护国向来是不吝惜赏赐,动不动的还嫁个公主过去以笼络人心,突厥人就不一样了。对待比自己弱小的民族,突厥人向来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打。这下子诸如室韦、奚、霫、契丹,甚至与其不接壤的靺鞨、高句丽等族就倒了血霉了,突厥人闲着没事了就来扫荡一圈,就算这些被称作“东胡”的民族再穷,突厥人也能刮出二两油来。而那些东胡要么还没开化,要么四分五裂,要么干脆就是死活打不过,所以突厥人对他们向来是予求予取。

    不过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突厥人大兵压境东胡没办法只能逃命,要是突厥人打盹了,东胡人也常常抽冷子回头咬上几口。比如说这回突厥人倾巢而出跟大隋死磕去了,东胡哪能放过这个好机会?立刻集结人马大举进犯突厥东北边境,留守此地的突厥部落死的死、逃的逃,让东胡捡了个大便宜。

第一百二十九章去留两难(下)() 
至于大隋征调府兵、准备北伐倒是确有其事,不过就是个传说。

    就算这年头交通和通讯手段再落后、大隋内部再四分五裂,突厥人寇边这件事到底还是传扬开了,一时间天下大哗。而朝廷认定的大反贼头子杨玄感的亲儿子在此危急时刻,弃私怨、赴国难,引军北上反击突厥一事更是让本就威风扫地、处境尴尬的大隋朝廷愈发的难堪,再加上以瓦岗军为首的各大反隋势力或是声援、或是干脆派兵北上赴援,当然也不会做好事不留名,在大肆自我吹捧的同时也不忘指责大隋朝廷勇于内斗而怯于国战。其实大隋朝廷也很冤枉,因为作为讨奴军中三大主力之二的李渊的河东军和宋老生的左骁卫都是如假包换的朝廷军马,但是李、宋这老二位麻杆打狼两头怕,压根不敢声张,以至于大隋朝廷还以为他们此时还猫在河东内地看热闹呢。

    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虞世基和裴蕴、裴矩先是施展乾坤大挪移的手段,把大反贼杨霖变成了“义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