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⑦睡时不可张口。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

    是保养元气的最好方法。

    张口呼吸有很多缺点,不仅不卫生,而且使肺脏易爱冷空气和灰尘等的刺激,胃内也易进入凉气。

    ⑧睡前不可掩面。以被覆面,使人呼吸困难,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对于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的养生歌诀,足见古人对这一养生方法的重视。

    ⑨卧处不可当风。古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

 198

    08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变。人体睡眠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最易受风邪的侵袭。

    《琐碎录》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

    ⑩卧不可对火炉。

    卧时对火炉,易受火气蒸犯,令人头重目赤,或患痛肿疮疖,并易发生感冒。

    《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且由于温度高,容易在入睡后将被撩开,反而着凉;或夜间起床,亦易受寒。

    (三)抱朴子睡眠功

    东晋养生家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朴子》中,把伸、屈、俯、仰功应用于侧卧、屈卧、俯卧和仰卧,创抱朴子睡眠功。老人练此功,甚为相宜,现简介如下:

    1.侧 卧 功

    即向左侧卧或向右侧卧的睡眠功。因为睡眠姿势,像鹿睡眠,所以养生家又叫它“鹿眠”。鹿系长寿之动物,之所以能长寿,主要借助于侧卧,行细呼吸,于睡眠中运通督脉。

    侧卧的正确姿势是:如向左侧卧,则半屈左臂,将左手放枕上,伸左腿,蜷右腿。如向右侧卧,则半屈右臂,将右手放枕上,伸右腿,蜷左腿。

    左、右侧卧,两种姿势均可,但以卫生常规来讲,向右侧卧,优于向左侧卧,因为右侧卧,心脏在上,不致受压。

    侧卧功的最大优点是安适舒展,腹背不受压力,气血运

 19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81

    得顺利,久久行之,便于气通督脉。也可用于防治失眠,老人学习气功者用之,尤为相宜。

    2.屈 卧 功

    两腿蜷屈,两手抱膝,好似仙鹤蜷腿抱翅,头藏体内,能于睡眠中运通任脉,古代养生家谓之“鹤眠”。

    屈卧姿势,除了屈腿抱膝等外,还可配合缩腹做腹肌锻炼之功,即一吸气,小腹同时内缩,呼气再放松小腹。此功久久行之,可使丹田温暖,下元坚固,预防遗精。

    3.俯 卧 功

    俯卧于平板床上,下铺厚褥,慢慢做缩颈、仰颈各三次,然后静听鼻息,呼吸要求细长而匀,类似龟眠,古人谓之“龟息”。久久行之,可使督脉旺盛,气行通畅。

    4.仰 卧 功

    即仰俯在床上的睡眠功。具体姿势:张臂伸足,类似一条龙,古人称之曰:“龙眠”。

    仰卧功,四肢舒畅,呼吸顺利,久久行之,可使丹田温暖,便于任脉及脏腑气血运行。

    以上介绍了抱朴子的四种睡眠功,其中第一项侧卧功和第四项仰卧功,可练习纯熟,睡眠中即可行之。至于第二项屈卧功和第三项俯卧功,老人用之如有勉强,可作睡前的锻炼功。

    锻炼完毕,再换用第一项的侧卧功或第四项的仰卧功。

 200

    28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四)衣、被、床、枕

    1.衣  着

    历代养生家认为,衣服的质地应轻柔保暖,大小适宜。

    明代养生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衣薄绵轻葛,不宜华丽粗重。”清代养生家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又指出:“帷长短宽窄、期于适体。”对于衣着的厚薄脱着,养生家亦有详尽阐述。综合起来,可有三个方面。

    ①脱着随乎寒热。

    《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

    《老老恒言·衣》亦说:“其厚薄酌乎天时”

    ,“热即脱,冷即着”。均指出了衣服的厚薄脱着应与天时的冷暖相适应。另一方面,古人还认识到穿衣不宜过暖,否则反容易受邪致病。晋代养生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说:“彭祖曰:重衣厚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

    因为衣服过暖,则机体缺乏耐受风寒的锻炼,反而使得抗邪防病之力减弱。至于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由于对寒热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又当尽量注意慎于脱着,以免脱着时感冒邪气。

    《寿世保元·老人》说:“慎于脱着,避免风寒暑湿之侵,小心调摄。”

    ②脱着顺乎四时。春季阴寒未尽,阳气渐生,一是早春宜减衣不减裤,以助阳气的生发。《老老恒言·燕居》说:“春冰未泮(音判,冰化开)

    ,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

 20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81

    所以养阳之生气。“二是随时加减,不可急脱急着。

    《老老恒言·燕居》又说:“绵衣不可顿加,少暖又须暂脱。”夏季尽管阳热炽盛,仍宜着衣以护其胸背。

    《老老恒言·衣》指出:“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背。”这一点对老年及体弱之人尤为重要。

    秋季气候转凉,亦要注意随时加衣。

    冬季寒冷渐盛,应当随着气温的寒冷逐渐加衣,但要避免一次加得过多。元代养生家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冬季摄生消息论》中说:冬季“宜寒甚方加绵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唯无寒而已。”

    ③脱着要有禁忌。

    前人提出的脱着禁忌,主要是有以下两点:一是大汗之时勿脱衣。

    《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勿汗出甚而使解衣。”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也说“凡大汗勿偏脱衣,喜得偏风半身不遂。”清代曹慈山在《老老恒言·防疾》中则指出:‘春秋时大汗,勿遂衣“

    ,否则“湿气侵肤,亦足为累”。大汗之时不急脱衣的道理,在汗时人体腠理发泄,汗孔开张,急脱衣则易遭受风寒邪气的侵袭,而汗湿滞留肌肤,产生风寒湿之类的病变。

    二是汗后应及时换衣。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并指出“大汗能易衣佳”。

    《老老恒言·防疾》也说:“汗止又须即易。”这是因为大汗湿衣而不易于,久之亦可因汗后腠虚,湿邪入侵而为病。老年人对此尤当加以注意。

    衣服的脱着,不同的地域,各有不同的特点。

    《老老恒言·燕居》说“北方语:若要安乐,不脱不着。南方语曰:若

 202

    48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要安乐,频脱频着。“这实属经验之谈。因为北方在一年中的温差变化较小、较慢,故可”不脱不着“

    ;南方在一年中的温差变化较大、较速,故当“频脱频着。”

    2.被  褥

    古代养生家也很重视被褥与健康长寿的关系,要言之有四个方面。

    ①被宜保暖轻柔宽大。人体阳气随寤寐而有浮沉出入的变化,白天人寤则阳气浮出于外以卫护肌表,夜晚人寐则阳气沉入于里以温煦内脏。晚上人卧之时,阳气归于里而卫外功能减弱,易被风寒之邪所侵,所以睡觉必须保暖御寒,因此保暖是人们对被絮的最基本要求。

    《老老恒言·被》中反复强调,被应“使暖气不散”就是这个意思。被宜轻柔,历代养生家多强调被絮要轻柔贴身。

    《老老恒言·被》中以皮被与丝绵被相比较,得出下面的结论,即皮被“较以丝绵装者,究之轻柔勿及”

    ,因而主张以丝绵为被。被絮轻柔,则既贴身防寒,又减轻了对身体的压力,有助于机体的气血流畅,可以促进睡眠。被絮宜宽大。

    《老老恒言·被》说:“被取暖气不漏,故必阔大,使两边可折。”被絮宽大可折,则身体转动方便,舒适,保暖,有益于睡眠。此外,还要注意被褥厚薄适度。

    ②褥要厚软保暖。如《老老恒言·褥》说:“睡卧必得厚褥,老人骨瘦体弱,尤须厚褥,必须多备,渐冷渐加,每年以其一另易新絮,紧着身铺之,倍觉松软。”厚软之褥既保暖又舒适,适宜老年人垫卧之。

 20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81

    ③褥底禁垫油布等物。油布等物不透空气,用之不能收湿,反使湿气下聚,易使人得湿痰痛痹诸证。

    《老老恒言·褥》中说:“有用油布单铺褥底,晨起揭褥,单上湿气可证,油布不能收湿气。

    《南华经》曰:‘民湿寝则患腰疾偏死。

    ‘此非湿寝,然每夜如是,受湿亦甚,必致疾。“因此,古人多主张用毡或其它收湿保暖之物作垫,认为”褥底铺毡,可籍收湿,卧时热气下注,必有微湿,得毡以收之“

    ,自可免患腰腿湿气诸疾。

    ④被褥宜勤晒。

    《老老恒言·褥》指出:“阳光益人,且能发松诸物,褥久则卧实,隔两三宿即就向阳处晒之,毋厌其频,被亦然。

    不特绵絮加松,终宵有余暖,受益确有明验。“

    前人的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阳光里的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据实验证明,布鲁氏杆菌,当阳光直接照射10~20分钟时即被杀死;结核杆菌被照射45分钟至数小时就失去活性;其它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伤寒、痢疾杆菌等少则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的暴晒也会被杀死。

    因此,晾晒被褥实际就是一次很好的杀菌消毒。

    另一方面,时间用得过久的被褥,因为棉花长期受压,并吸塞了不少皮肤分泌的油脂和汗水,以及皮屑、污垢等物,堵附了棉花纤维之间的空隙,使棉花板结、发硬,并易滋生细菌。

    这样的被褥不仅有股难闻的气味,而且盖着也不暖和。

    晾晒被褥即可利用日光对物品的干燥驱湿作用,使受潮的棉花受热膨胀,空隙变大,含更多的空气。这样的棉絮就松软而富有弹性,且不易散热,盖起来就舒适多了。

 204

    68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3.床  铺

    《老老恒言·床》说:“《记内则》云:安其寝处。安之法,床为要。”对于床及其安置,前人提出如下要求:①床要宽大。床宽大,则睡时可以随意伸缩转动,有利于气血流通,筋骨舒展。故《老老恒言·床》说:“《服虔通俗文》曰:八尺曰床。故床必宽大。”

    ②床宜低矮。

    《老老恒言·床》说:“床低则卧起俱便。”

    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睡觉是老年人的主要休息方式,老年人年迈体衰,起卧不便,若再设床偏高,则起卧时耗费气力,往往影响正常休息。但是,低床又要注意避免风湿之气,一般可以厚铺床垫,并勤晒保干加以预防。

    《老老恒言·床》说:“如砖地安床,恐有地风暗吹,及湿气上透,须办床垫。”今之草垫、棕垫等可酌情采用。

    ③床位随冬夏而变。冬天床应置于避风之处,但靠墙时要注意防潮。

    《老老恒言·床》谓“安床着壁,须杉木隔之,杉质松,能敛湿气。”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天床应移置到通风清凉处,以避免睡觉受热。故《老老恒言·床》指出:“盛夏暂移床置于室中央,四面空虚,即散烦热。”

    在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睡床更引起普遍的重视。许多人根据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原理,对床的构造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人睡在不同的床上,其脊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天长日久,当脊柱的改变一旦定型以后,将引起腰背肌肉的劳损而发生疼痛,或使原有的劳损的患者症状加重。所以,保持脊柱的正直,改善脊柱的生理弧度,是

 205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781

    预防治疗腰背肌劳损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选择合适的睡床。

    床的硬度宜适中,最好是木板床(或炕)上铺垫10厘米左右的棉絮。

    这样可避免床板过硬,缺乏对人体的缓冲力,引起睡眠时转侧过频,多梦易醒,周身酸痛,不利于消除疲劳。

    床也不宜过软(如弹簧床、席梦思软床)

    ,软床可使脊柱侧弯,造成腰部劳损,特别是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关节进行性变形,或有腰部劳损和关节炎的病人,会使症状加重。对那些活动不灵活的老年人来说,睡软床翻动更觉不便。特别是对脊柱弯曲的人,睡软床更不适宜。

    4.枕  头

    枕头与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包括枕头的高度、长度和内容物等。

    ①枕的高度。枕以多高为适合?

    《老老恒言·枕》中曾有明确的规定,谓“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枕头太低或太高均不利于健康,“太低则项垂,阳气不达,未免头目昏眩;太高则项屈,或致作痠,不能转动。”

    《显道经》中也说:“枕高肝缩,枕下肺蹇,以四寸为平枕。”

    ②枕的长短。前人认为枕宜稍长。枕长人在睡觉时则可以自由辗转反侧,而保持气机畅通。

    《老老恒言·枕》中说:“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于一处。”

    ③枕的内容物。枕的内容物是枕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脑的健康。前人囊枕之物比较丰富,有菊花、绿豆皮、茶叶、通草、芦花、柳絮、中药等。总的来说,枕蕊的选择,以

 206

    88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质地柔软为宜。

    《老老恒言·枕》中说:“凡枕之坚实者不用。”

    当然,也有习惯用藤枕、瓷枕、石膏枕而感觉舒适者,具体仍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正常无病之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枕蕊,但亦应以质地柔软为佳。

    有病的人,特别是头部有病之人,则可择选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枕蕊。

    例如,患高血压病及头风头火重之人,可用桑叶、菊花、绿豆皮枕或石膏枕;患其它疾病的也可请医生酌情配枕。

    《保生要录·论居处门》有一药枕方,制作精细,用法详明,现附录于下,以供参考:“药枕方:久枕治头风目眩,脑重冷痛,眼暗鼻塞,兼辟邪。蔓荆子八分,甘菊花八分,细辛六分,香白芷六分,白术四分,川芎六分,通草八分,防风八分,藁本六分,羚羊角八分,石上菖蒲八分,黑豆五合,拣择令净。右件药细锉去碎末,相拌令匀,以生绢囊盛之欲达其气,次用碧罗袋重盛,缝之如枕样。纳药直令紧实,置在盒子中,其盒形亦如枕。纳药囊令出盒子唇一寸半已来。欲枕时,揭去盒盖,不枕时即盖之,使药气不散。枕之日久渐低,更入药以实之或添黑豆、令如初。三五月药气竭则换之。”

    此外,《老老恒·枕》中还书载有一种耳枕,为专备老年人所用之品。书中说:“侧卧耳必有枕,老年气血易滞,或患麻木,甚且作痛,办耳枕。其长广如枕,高不过寸,中开一孔,卧时加于枕,以耳纳入。耳为肾窍,枕此并杜耳鸣耳寒之患。”这种枕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81

    七、饮膳养生法

    食养食疗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中国食疗包孕深厚,效果卓著,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对养生延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倍受国外青睐。

    从洪荒大地出现人类之后,饮食,这一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进行基本物质交换的生活现象也就发生了。从元谋猿人开始,200多万年来,人类饮食大体经历了生食、熟食和烹调三个阶段。

    “民以食为天”

    ,人类对饮食与养生延寿的认识,是与其文明史同时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水泉之甘苦,令民知其就避;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使民熟食而王天下。这是人类在经过了大约100多万年的向自然索取之后,最早闪烁出的智慧之光。

    他们播种五谷,栽培五果,饲养五畜,制造陶器,腐熟食物,开辟了人类养生延寿史上的新纪元。

    当历史又走过了大约几十万年之后,人类才掌握了烹调技术。商汤宰相伊尹,在继承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研究所得,撰成有史以来第一部食疗与汤液专著——汤液经。

    《周礼·天官》中已有“五味、五谷、五药以养其病”的记载,并且设有“食医”

    ,掌管宫廷的“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在《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提出“谨和五味”

    、“食饮有

 208

    09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节“的饮膳养生法度,并且对食物的功用归经等作了深入探讨,指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五味调和则滋养五脏,五味失和则肠胃乃伤,损人年命。

    汉末张仲景,不但精通医学,并且在摄生养老、饮食调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金匮》中已对“禽兽鱼虫”

    、“果实菜谷”等宜忌及治疗作用等做了精辟论述,开后世食疗之先河,张氏指出“饮食滋味,以养于人,食之有妨,反能为害”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书中上品类收入了许多食用药物,如山药、大枣、核桃、蜂蜜、龙眼、百合、豆卷等,都具有保健延年作用,对于后世食养、食疗和“药铒”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魏、晋、隋、唐时期,我国食养食疗学已初步形成,有关专著相继问世,北魏崔浩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等都对饮膳延寿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充满无限活力的宝贵财富早已荡然无存了。

    《孙真人卫生歌》中,根据五味入五脏及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提出了四时饮食宜忌要求:“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