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蚯啊�
甘新达眯起眼睛,对传令兵道:“传令所有猎兵连,给我集中打最后面那些穿蓝甲的!”红甲巴牙喇只是清军精锐甲兵的一种称谓,倒也不是就穿红色甲胄,反倒是以蓝甲为主。
“是!”
甘新达待传令兵离开,举铳瞄向敌军后排的巴牙喇。虽然最前面的敌军距他仅有不到三十步远,但那些督战官隔着整个虏军战阵,却还在九十步开外。
他深吸一口气,托着近十斤重的线膛铳竟几乎微丝不动。下一刻,就见他右手食指微微勾动,随着一声铳响,米尼弹从敌军缝隙间急速穿过,笔直飞向远处一名红甲巴牙喇。
那人正举刀砍向一个脚下慢了些的清兵,眼看便要人头落地,忽听“嗷”一声惨叫,却是砍人的督战官胸口兀然迸出碗口大的血花,巨大的冲击力又将他掀得倒仰飞出。
险些被他砍死的虏兵呆了一呆,摸一把脖子,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活着,抬头间正见督战队的阵线上出现一个缺口,又回头看一眼不断爆发出密集铅弹的明军,立刻撒腿向后狂奔。
类似的情形很快在清军阵中到处出现,随着督战的巴牙喇接连被龙卫军猎兵击毙,掉头逃跑的虏兵也越来越多。
很快,红甲巴牙喇已被击毙了超过三成,他们终于意识自己才是明军的目标,一时间再不敢排成一条直线,改为四处寻找隐蔽。
但如此一来如何还能督战?
终于,当龙卫军放出第十轮齐射之后,韩固山和张存仁所部再也支撑不住,发一声惨叫,轰然向后溃逃而去。
“废物!”图赖此时不用望远镜便已能看到前方四散逃命的绿营兵,暗自骂道。不过他的前锋营已距离明军一里左右,再咬咬牙便到了接战距离。
他转对身旁部将道:“传我军令,减缓步伐,整顿战阵,准备接战。”
“嗻!”
随着他命令被送出,清军前锋营八千旗兵停止小跑,开始整阵。
一辆辆楯车被大队包衣跟役推到战阵之前。
这些楯车乃是实木打造,七尺多宽,装有四个小轮,前面安装一块六尺来高的厚木板,有的还在上面钉了层铁皮,木板之后则堆满了沙袋。
这种木质推车乃是清军打遍大江南北的决胜利器。每与明军交战,他们都会以楯车在前抵御火铳、弓弩射击,尤其是明军的三钱鸟铳,根本不可能射穿这东西。
而清军便躲在楯车后面,一路用鸟铳及弓箭还击并不断前进,等到了明军近前,他们立刻一涌而出,以刀、矛肉搏决胜。
明末时分,明军由于欠饷等原因,大多士气低落,加之操练不足,最是惧怕白刃战,只要建虏持刀冲近,他们大多都是一触即溃。
不过由于阿济格此次为急袭杉关需要保持较快的行军速度,故而未能大量携带楯车。昨日临战时清军又紧急粗制了一批,此时阵前也不过七八十辆楯车而已。
但阿济格相信,对付明军,有这些楯车足矣。
(本章完)
第216章 炮战()
在楯车之后,建虏排出的是他们惯用的一种混合方阵,既是康熙时候被称为“九进十连环”的战阵。当然,这个名字此时还未出现,眼下清军大多称之为连进轮射战法。
这种混合方阵以二百至三百人组成一个方阵,大致分为三层。
最前面是汉军火器营鸟铳手,共四五十人左右,站成三至五排。有千斤以上重炮一门及诸如虎蹲炮的小炮数门,分置于铳手之间。满八旗铳手二三十人,居于汉军铳手两侧。
中间层主要是黑营刀盾手和长枪手,共七十到八十人。他们两侧是六十名左右的红甲巴牙喇,也同样持刀盾或长枪。
最后一排则全是红甲巴牙喇,人数四十上下,使用刀、矛,一定程度上起到督战队的作用。在他们两侧则是而三十人的黑营后备军,随时补充方阵中被敌军击毙的人手。
这巴牙喇乃是满语“护军”的意思,白巴牙喇和红巴牙喇既是八旗兵中挑选出的精锐,战力极强。
尤其是前者,每牛录之中只抽选十人任白甲巴牙喇,属于旗兵精锐之中的精锐。不但人人勇武健硕,而且装备极为优良。每人配备两匹战马,双层甲、硬弓、精钢刀,甚至在有需要时会配给三层甲。
即使红甲巴牙喇,也属清军中的精锐,通常每牛录抽选四十名,每人都配有棉甲,同样也有硬弓和钢刀。
而黑营则属于普通旗兵,装备比较前两者要差不少。百名黑营只配十五件棉甲,装备的刀、弓也没有巴牙喇的精良。
从此可以看出,清军的方阵中除了铳手,几乎人人带弓,加上大量的火炮,其中远程投射火力非常强,和装备轻型鸟铳的明军对射从来没有吃过亏。
此外他们精兵均置于后排和两侧,可有效防止方阵溃散,还能阻止阵中士卒逃跑。
建虏这连进轮射阵自皇太极时代成型,是八旗兵在明军阵法基础上自创的一种方阵战术,在明末时分属于东方大陆上最先进的方阵之一了。
所以千万别被八旗弓马得天下这种话蒙蔽了。当时的清军大量使用火枪和大炮,配合先进的方阵,在武器装备和战术打法上都极为先进。绝大多数的战斗中,他们是靠大炮、火铳和反曲弓击溃明军的,至于骑兵,多是在追击溃军和骚扰方面发挥作用。
不过若是比方阵的先进性,建虏自然要被龙卫军的步兵线列阵型甩开十条街去,毕竟二者相差了上百年。便是比起破虏营的莫里斯方阵,清军也要逊色几筹。
但在图赖的心中,他将要面对的不过是一群稍强些的明军,定会如以往那般,在他的大军几番冲击之后便作鸟兽散。
朱琳渼在望远镜中看到数十辆堆满沙袋的木头车被建虏推至队列前方,便知这就是建虏著名的楯车,他立刻示意传令兵,“让炮兵营执行乙字预案。”
“是!”
要说图赖所率八旗步卒自幼训练打仗,战阵方面还是非常熟悉的,仅用了十来分钟便整好了阵型。
图赖随即一声令下,六十门各式大炮被推到了楯车的间隙处,一群汉军炮手开始装填火药。
按照建虏连进轮射战法,在与敌军对战时,当先以大炮进行数轮齐射,而后前进六到十二丈,再进行炮击。
等前进到进入鸟铳射程之后,铳手也随之一起进行排射。直到抵近敌军开始肉搏。
然而就在此时,却先闻明军阵地右侧传出密集的火炮轰鸣,顿时,二十发铁球从建虏军阵左前方猛地砸了进来,先是掀翻了几辆楯车,而后瞬间将前排的数十名虏兵拍成碎肉。
其中较大的四颗八斤半重的炮弹在击碎了前排清兵之后重重地落在地上,又两次反弹起来砸断了十多名士卒的腿,这才终于停了下来。
图赖却并未惊慌,刚才他听了明军大炮的声响,至多也就三十多门,且其中应无超过两千斤的重炮。
而他军中却有二十多门三千斤重炮,另有超过千斤的大炮四十门,比大炮火力,明军根本不是对手。
不用他吩咐,佟养甲立刻命令炮手向明军还击,但他这边的大炮刚杵实了火药,明军那边炮声便再次响起。
佟养甲是用炮的行家,不禁皱起了眉头,明军大炮这射速快得简直诡异。
当建虏阵前大炮填入了铁球,斜对面的龙卫军炮兵也将定装火药袋塞入炮膛,几名炮手配合娴熟,撞弹杆抽出,炮弹和引火管同时装好。管队随即报出射击诸元,装填手用铳规量了炮口仰角,点火手依照角度转了两下炮尾的螺杆。
仅五六秒工夫,大炮的仰角和方向就已按要求调好。
“准备完毕!”
与此同时,清军的大炮正为将炮口降低一点而大费周章。
一名士卒用大锤将炮尾部的楔子用力敲了三下,楔子的斜面顶高了炮尾。但另一名炮手看了看铳规,摇头高喊,“低了!”那持锤之人只得又反向敲那楔子……
明军大炮再次发出怒吼,到此刻,建虏这边才终于慢吞吞地开出第一炮。
佟养甲脸色铁青,方才他数得清楚,对面明军已三次发炮。虽然自己大炮数量多,但照这个速度对射,恐怕火力优势竟在明军那边!
而一旁的图赖更是神色阴冷。
他没在意大炮的射速,他在注视明军的阵型——仅有三排的一字长蛇阵。自己这边的炮弹迎面射过去至多砸中六七个明军,纵然重炮的炮弹威力再大,能在地上反弹四五次,但……根本无法造成杀伤。
反观他这边,因为明军大炮是从斜角射入,加上自己的军阵有三层,合计近十排人,是以明军的每一发炮弹都能激起一大片鲜血和断肢,造成十多名士卒死伤。
“这些该死的尼堪!”他怒道,“便让你用炮沾些便宜。如此单薄的阵势,等我大军压上去,弓、铳交加之下看你还如何得意!”
“固山额真,”他对佟养甲命令道,“炮战太过吃亏。停止发炮,令大军急进接敌,以弓、铳破之!”
(本章完)
第217章 崩掉他的牙()
“遵令!”佟养甲早觉火炮对射划不来,闻言立刻让汉军炮兵停止射击,推炮前进。
旋即,建虏前锋营便浩浩荡荡地开动起来。楯车在前,二三十个方阵紧随其后,向明军阵地挺进。
负责掩护图赖两翼的拜尹岱见主力冲了上去,也忙率所部六千旗兵跟着一起向前。
远处的建虏中军大阵中,阿济格手持望远镜端坐马上,脸色微愠,显然也看到了图赖和佟养甲在明军炮击之下吃了瘪。
“这些南蛮子倒有些手段。”他转头对卓布泰道,“不能让更多建州勇士死于大炮了,”他指向明军右翼,“令你率骑兵攻南人右侧,当尽毁其炮。若有机会,便破其侧翼,横断敌阵。”
他又望向旁边的蒙古梅勒章京,“如巴特尔,你率蒙骑随卓布泰出击,听其调遣。”
“嗻!”
“末将遵令!”
很快,建虏中军阵中扬起漫天尘土,三千建州骑兵和一千蒙古骑兵同时出发,绕过拜尹岱部,直向明军右翼袭去。
阿济格已将手中主力步、骑兵尽皆派出,此时手中仅剩拱卫中军的万余绿营以及韩岱的两千后备军,但不知为何,他却总觉得心里不太踏实。
或是因为突前的绿营败得太快吧。他又眯眼略做思索,对身旁亲兵道:“传令曹存性,让他率四千人马攻南人左翼。
“令韩岱率所部绕至敌后袭之。”
“嗻!”
阿济格自幼随父征战,知道明军喜欢死板防守,素来不擅多面临敌。
很多次太祖在大劣的局势下,就是利用奇兵多路袭扰的战术,令明军首尾不得兼顾,最终反败为胜。
看着传令兵驰马而去,他的嘴角再次浮现笑意,有这三路兵马分头袭敌,明军必败无疑。
“建虏已至三百步内,让破虏营火炮集中轰击图赖左翼。步兵线列准备迎敌。”朱琳渼对传令兵道。
在望远镜中,他看到建虏前锋的左翼在龙卫军炮兵持续轰击下损失惨重,已有三四个方阵完全溃散。
不过这些八旗兵却也颇为剽悍,仍保持住整体阵型不断向前逼近,此时已进入破虏营的弗朗基炮射程内,朱琳渼自不会跟他们客气。
“报!”有负责警戒的骠骑兵驰马而来,高声示警,“北侧发现建虏骑兵,数量三五千之间,于三里外结阵。”
朱琳渼正要将望远镜转向北边,便又有骠骑兵赶来,“报!有敌军在南侧聚集,人数四千上下。”
“报!有千余建虏绕过其右翼,去向不明……”
朱琳渼皱了皱眉,令石霖摊开地图,依照刚才斥候禀报的军情在地图上标示出来。
“阿济格兵力尽出,是想一击置我于死地。”张家玉看着地图上那些箭头四面而来立刻建议道,“大人,应先集中兵力击破一路虏军,以免腹背受敌。”
朱琳渼点头,指着地图道:“看建虏兵力分配,是打算在正面以步卒拖住我主力,集中骑兵突破我右翼。至于左侧敌军,当是用来牵制,为其骑兵制造机会的。”
“想一口吃掉我们?我便要崩掉他阿济格的牙!”他随即做出部署,“传令甄将军,调右翼破虏营四个局准备防御骑兵。”
“是!”
他又吩咐张家玉道:“把后备队全部派往右翼。龙卫军炮兵和骑兵营在右翼步兵身后集结,配合步兵阻击敌骑!”
四个局的步卒,加上后备队两个局以及一个龙卫军步兵营和龙骑兵营,右侧便集中了三千三百多名步兵。同时龙卫军两个骑兵营还有一千多名骑兵,特别是其中还有六百板甲重骑兵。
有这些部队,辅以炮兵营配合,足以对付三五千建虏骑兵。
张家玉迅速记录着命令,又建议道:“大人,与敌骑交战,猎兵当能发挥些作用。”
“没错。”朱琳渼点头道,“分两个连的猎兵去右翼。另外把工兵连也调过去。”
“是!”
朱琳渼望向正面战场,“通令步兵主力,配合破虏营以最快的速度击溃正面虏军!”
正面战场上,共有三千多名龙卫军步兵以及破虏营的近九千将士。
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图赖及拜尹岱近八千建州旗兵和他们的跟役,人数在一万四千以上。
虽然人数上看明军是劣势,但他们在武器、战术、士气等方面却具有极大的优势。尤其是具有现代军队雏形的龙卫军,更远非建虏的旧式封建军队所能匹敌。
朱琳渼可是非常清楚,十九世纪时数万满清大军是如何被西方的八千近代军队完虐的。
他继续道:“待正面敌军被击破,分六个局的步卒抵挡左翼清军,其余人马转向右翼支援,围攻建虏骑兵!”
“是!”
部署已毕,朱琳渼重新翻身上马,静观战局发展。他能做的都已做完,接下来就要看英勇的大明将士们的了。
……
建虏前锋营顶着炮击终于推进至距离明军两百步左右,图赖早已等得不耐烦了,高声喝令道:“传令全军,轮射击敌!”
各式大炮被再次推至前沿,开始装填火药。步卒则继续在楯车掩护下向前,他们要到距敌百步之内才能进行有效射击。
明军那边也动了起来,左翼的十个莫里斯方阵开始转向。龙卫军步兵线列和建虏战阵的宽度已基本相等,破虏营的方阵便可向敌军侧翼包抄。
龙卫军步兵线列则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跟随军鼓朝建虏逼近。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尽快击溃敌军,所以必须主动进攻。
两军的大炮几乎同时响起。数十颗铁球在战场上交错而过,以雷霆之势砸入对方的军阵之中。
龙卫军不时有士兵被炮弹击中,在步兵线列上留下几个缺口。但其他士兵们却如同没有看到一般,仍是踩着鼓点,紧咬牙关坚定地向前齐步走去,只在心中默记下战友牺牲的仇恨。
而清军那边就完全不同了,密集的铁球准确地飞入人群中,犁出数十道血肉构成的“沟壑”,惨叫声此起彼伏,大部分人都缩头缩脑地唯恐被大炮击中。
方阵两侧的红甲巴牙喇拼命约束,不过即使如此,其方阵也仅能维持没有散掉,阵内的各兵种早已乱成一团。
同时,左侧中炮较多的方阵前进速度也明显减慢了许多,右侧的方阵则逐渐凸前,整个阵型变为一条斜线。
(本章完)
第218章 不会打了()
两军就这样顶着对方的炮火逐渐接近,片刻,就听到龙卫军这边发出齐声呼喝,“立定!”
“瞄准!”
右侧的几个营还追加了一句,“目标左前方!”
对面的清兵惊闻喊声慌忙抬头,这才发现明军已到了他们面前七十步外,迎接他们的却是一阵惊雷般的火铳巨响。
近三千支燧发铳同时发射,铅弹如漫天飞蝗钻入清军阵中。
虽然建虏阵前还有三十多辆还未被大炮击毁的楯车,但远不够遮挡近两里长的战线之十一。
密集的六钱铅弹以无可阻挡之势撕开最前排建虏的身体,巨大的冲击力将中弹者的内脏搅得一塌糊涂。瞬间便有超过三百虏兵翻倒在地,临死的惨嚎之声不绝于耳。
图赖人虽在后队,却也被方才声势浩大的齐射惊得眼皮一跳。
但他立刻冷静下来,临阵齐射虽然单次威力强大,但却无法持续射击。两次齐射之间装填弹药费时极长,很容易被对手以排射压制。
他对清军方阵放声嘶吼,“给我打!”
其实庞大的战阵中根本没人能听到他的命令,不过清军方阵中的牛录章京也无需他指挥,皆自下令所领方阵中的铳手反击。同时持有重弓的士卒也开始弯弓放箭。
随即建虏这边也是铳声大作,硝烟之中又有上千支羽箭飞出,声势颇为震撼。
然而清军用火器乃是师承明军,虽然舍得投入,制作精良,但受明军影响,用的依旧是三钱鸟铳。
在七十步的距离上,这种轻型火铳对龙卫军前排身着棉甲的士兵根本没什么杀伤力。
至于弓箭就更不具威胁了。在这个距离弓箭毫无准头,即使偶尔射中,也同样无法穿透棉甲。
但龙卫军的六钱燧发铳却能射穿七十步外的清军棉甲,更不用说最前排的八旗黑营披甲率只有不足两成,更是中弹即死。
不过正规的建虏八旗军作战能力也不容小视,纵然遭到猛烈射击,却依旧能按照命令进行轮射。
第一排铳手发铳完后就地装填。最后一排铳手跑步上前变成第一排,举铳射击,而后原地装弹。最后一排再上前发铳。
如此轮换射击,同时整个阵型也会逐渐向前推进。当完成九轮射击之后,整个方阵会前进六到十二丈,再进行九轮射击,再推进。
这便是清军引以为傲的连进轮射战术,往日在楯车掩护之下,以此法对付明军几乎无往不利。
但这次建虏的第二排铳手放过铳,便见对面明军阵中再次火光四溢,随后伴随令人耳膜刺痛的火铳轰鸣。
毫无意外,建虏阵前的铳手又被“铅弹雨”剥去一层,尸体倒得到处都是。
战场上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