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凉汉骑-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匈奴军搭建的浮桥就在大约八里地开外,用肉眼观察只能看到一道细细的带子横跨在河面上。可是透过望远镜,却能清晰地见到一个又一个的木堡、望楼,甚至能看清木堡中架设的霹雳车,以及一队队往来巡逻的士兵。

    刘曜的策略很简单,就是用一部大军围住临洮、狄道二城猛攻,另一部则走浮桥渡河,再从白云道直扑枹罕。只要此三城被攻克,那大凉新占的洮水以西之地将再次回到汉国的统治之下。同时,刘曜的二十万大军也将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长驱直入兵临金城。

    到了那时,坐镇金城、榆中防线的叔父就将直面匈奴人的兵锋!在历史上,张茂并没有挺住,而是选择了称臣媾和。现在局势要比历史上好得多,但也要看张骏能否在洮水挡住汉军!

    这次决战,凉州中军也算是倾巢而出,哈承嗣率领的骁骑军骑兵已经进驻枹罕,随时可以增援临洮。同时,晋兴郡府军也在窦涛的统御下早早进入狄道城。

    张骏又将目光转向洮水下游,汉军工匠在岸边修建的码头和水寨已经成型,并且聚集了大量的船只,不过没有什么大船,都是最大不过十来丈长的。其中大部分看着都很粗劣,显然是仓促打造。不过数量却极多,至少有数百艘!

    “怎么有恁般多的船?”站在张骏身边的陈珍嘀咕了一声。

    张骏将望远镜递给他,陈珍连忙小心接过。由不得他不珍爱,这物件全天下只此一个,还价值连城。若是不小心摔碎了,把自己卖了都不够赔的。他手中的望远镜转向了河边的山头,突然间就叫嚷了起来,“伞盖,伞盖,是胡虏刘曜的伞盖!”

    “伞盖?匈奴汉国的皇帝竟也能够亲临前线?”

    张骏猛地从陈珍手里夺回望远镜,顺着陈珍手指的方向,映入眼帘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正在施工中的营寨!一面面各色各样的旗号招展飞舞,不计其数的帐篷已经搭满了一大片山头,无数的匈奴军士兵都在忙碌着什么,或是加固帐篷,或是擦拭盔甲刀剑,或是在吃着什么东西,或是在往来巡逻。

    数量多到难以计算!匈奴人的主力已经把触角蔓延到洮水岸边来了!而且是刘曜亲自统带!

    张骏再往山顶上看去,各色旗帜猎猎飘扬,无数身披铁甲,手执刀枪的匈奴武士簇拥着一顶硕大的青色伞盖。伞盖之下,一个高大的汉子端坐胡床,正伸着脖子往自己这边张望。

    “莫非他就是匈奴汉国的皇帝刘曜?”张骏透过望远镜,死死的盯着对方,仿佛要用眼神将对方杀死似的。

    张骏见到的的确是刘曜。此时,刘曜也正眯着眼睛看着洮水河面当中的水泥船。他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白色的战船,由于距离太远,是什么材质建造的还不得而知,但可以断定绝非木头。

    “陈安何在?”刘曜看了看左右。

    原本是晋将,后来投靠匈奴,又在不久前趁着呼延寔被免官的机会做到秦州刺史位子上的陈安听到召唤,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臣在。”

    刘曜抬手一指江上的船,道:“汉狗竟敢窥视吾大匈奴的营寨,真是好胆,谁可出战将之擒拿?”

    陈安远远看了眼模样古怪的水泥船,并不记得晋朝水师中有这种样式的船。不过看它的体型,再看它在洮水中的航速,就知道很不好对付了。好在,这船就是一艘而已。

    “可遣秦州军李平安出战。”

    秦州守着洮水,是有一定水上作战经验的,李平安也是汉儿,投靠匈奴后因为水战不受重视,所以一直不得升迁,就在秦州任了一个散职,平时负责在水上缉拿私商。其实说白了他的水平也不怎么样,对付私商的舢板还行,正了八经的水战也没经历过。

    大晋原先懂得水战的将领要么降了羯石赵国去山东,要么已经跑到江南,谁会留在关中?

    得到命令之后,李平安当即就点了二十条战船出击。船舷两边还张挂起熟牛皮和细网,更支起旁牌。旁牌缝隙中,伸出了弓箭和长矛。每条船都有十六只木桨,分列左右,拨动河水,分浪前行。那些桨手都是精壮结实的汉子,打着赤膊,肌肉贲突,喊着号子,奋力划桨。

    船上除了桨手,就是战士。因为船小易翻,这些水军都不披铁甲,人人就是紧身短打而已,最多头上顶了个皮盔。一部分匈奴水军持矛操弓,是依船而战的。还有一部分则单刀藤牌,是准备跳帮的……不过看看对面凉军远远高出自己这边的高大船舷,估计没有哪个人跳上去。

    “擂鼓,冲锋!”李平安也换上了水战的短衣,抬头看了眼那条奇怪战船上高高飘扬的凉字大旗。咬咬牙,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此时匈奴水军还是草创,所以作战的手段非常单一,就是敲锣打鼓冲上去射箭、肉搏、点火。如果河道狭窄,岸上的军队也能射箭、发石。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李平安松了口气,这条看着挺大的凉军战船大概是发现匈奴勇士冲出来了,立即开始倒退了……为什么是倒退而不是调头呢?李平安没有多想,只是大声呼喝着督促手下用力划桨。二十艘十六桨的小船逆着水流,飞速向前,和凉军战船在洮水河面上展开了追逐战。

    双方的距离在渐渐接近着,一开始相距有七八里之遥,追了约莫一个时辰,只剩下不到三四百步了。这时,巨大的凉军战船已经到了靠近临洮的水师营寨附近。

    “弟兄们,再加一把桨,冲过去!”李平安知道机会来了,瞋目大喝,“汉狗的船就在前面,咱们就在这里围住它,让龟缩在营内的汉狗看看,大匈奴的水师是何等威武!”

    喊声未落,凉军战船却忽然就停止了倒退,座舱下面一百多水手拼命地蹬动船轮,让战船瞬间破开波流,以最大的航速向前猛冲而来了!

    “快快快,冲上去!”

    程大虎也大声呼喝,还抽出了佩刀,只指着前方四百步开外,一艘小小的匈奴木船。

    得到了急速向前的命令,一百名水手人人使出了吃奶的劲儿。船头分出的白浪激荡,一下子就把航速提高到了匈奴战船难以企及的地步!

    “向左,向左!”魏顺站在程大虎身边,一边大喊,一边拿起面红旗用力挥舞了一下,这是在给船尾的舵手传达命令。仓促制造的水泥船还没有舵轮系统,要靠船尾的舵手手动转舵。在榆中保卫战中表现出色的魏顺就是负责挥动旗帜指挥舵手,红旗向左,蓝旗向右。总之操作起来有些复杂,不过还是能凑合着把船开起来的。

    “发矢!发矢!射他娘的!”

    李平安看到好像座小山似的战船就这么冲出白雾,朝他撞过来,脑袋里面顿时就一片空白,连调头逃走的命令都忘了下,只是冲着船头的射士怒吼。

    “没有桨!”

    一个汉军指着凉军战船发出难以置信的吼叫。

    “没有桨的船?”所有人都好奇看去,就见渐渐清晰的凉军战船果然没有桨伸到外面划水

    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我国最早制造轮船的是唐朝的李皋。他从车轮得到启发,造船时,不用风帆,也不使用桨橹,却在船舷两旁各装一个车轮。每个车轮有八个叶桨片,轮与轴连,轴上装踏脚板。航行时,水手像踏水车一样,用力踩踏。轴转轮动,“以轮拨水”,好像无数支桨在持续不断地划动。随着车轮的旋转,船便如离弦的箭,破浪而去。而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纪,才有这种形式的船出现。很显然,比中国晚了700多年。

    而大凉因为有了张骏的出现和翻车、水锥等联动机械的引用,制造轮船根本就没有技术难题。所以当李平安率领的匈奴水师见到没有桨的船也能跑得飞快,顿时觉得自己见了鬼。

    “妖法!”

    “凉军会妖术!”

    顿时,所有的匈奴汉军水手都玩了命地划桨,就恨自己没再多长几条胳膊。但凉军的轮船是以水手的腿部发力,根本不是胳膊的力量能够相比的,随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就是在个道理。

    李平安的船是关中上最长见的窄身木船,船头尖锐,只能摆放一架床子弩,而且匈奴人又没有轻型发石机,就是最普通的长枪一样的巨箭。随着一声剧烈的破空之声,这支巨箭就向前激射而去,不偏不倚正好射在了水泥船的舰艏之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么大一艘钢筋水泥船,还能给一支长枪插沉了?

    “将主,要撞上来啦!噗通!噗通”

    看着小山一样的敌船越来越近,划船的匈奴汉军士卒都不干了,纷纷丢了船桨就往水里跳。没一会儿整条木船上就没几个人了……都是不会水的旱鸭子!其中就包括李平安!不过他是会水的,只是被吓傻了一时忘了跳水。

    “轰!”

    一声巨响,凉军战船前头巨大的的水泥撞角轻轻的在这艘十六桨的木船上一碰,顿时就把这小船的船头碰得粉碎。李平安自然站不住,一头栽进了水里,刚把一个脑袋露出水面,就看见一个巨大的木板从前头迎面翻过来。他慌忙一缩脑袋,才险险的避了过去,可是李平安并不知道着巨大的木板是源源不断转动的,他刚再次把脑袋从水里探出,就噗的一声被个叶轮板砸破了额头,惨叫了一声就沉入了水中,再没有动静了

    平安从此不平安。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抱歉,发重复了,别看() 


第二百零九章 埋伏() 
张骏带着八千余出征将士趁夜出城,原想避开汉军大营,奈何营中汉军反应迅,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集结,呐喊着从营中冲出来拦截。

    实际上八千骑兵行动起来声音极大,根本不可能悄无声息。张骏原本是打算绕路走远后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出现在汉国后方腹地,但现在提前被现,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每个士卒都点起两个火把,声势浩大地行动。

    本来就是要调动汉军,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好。

    薄薄的晨曦里,凉军与前来拦截的汉军正面撞在一起,引了混战。由于事起仓促,汉军准备不足,很快就被征虏军冲破防线。之后,征虏军也不多做纠缠,迅摆脱汉军往东方遁去,只片刻功夫,愣在原地不敢追击的汉军已经只能远远见到他们的背影了。

    跟随张骏出征的征虏军,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精壮汉子,若没有过人的体质和武力,根本不可能在汉军围堵之下杀出重围。这会又是跟着大都督去汉国敲个天翻地覆,脑子里尽想着田产、财货、升官,自然是使出了十二分力气,个个冲得如猛虎下山一般。

    说起来也是刘曜大意了,他亲率二十万大军压境,正是顾盼自雄、信心满满的时候,守城的凉军不心惊胆战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主动出来冲营?他笃定凉军不敢出战,故而把各路将领都召到大营议事去了。由于没有主将,被张骏冲击的汉军一部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在拦截不成后紧守大营,眼睁睁地瞧着凉军骑士们绝尘而去。

    等负责此营的将领……天水郡守鄂璧牧快马加鞭赶回军营时,征虏军早已经在十数里开外了。得知消息的鄂璧牧一面派人向皇帝报信,一面急忙点起士卒来追。

    中军大营宫帐内,接到鄂璧牧军的报告,刘曜还是将信将疑,不太相信征虏军会真的减弱守城力量主动出击,难道是逃命去了?可方向不对啊,若是逃跑,应该奔去枹罕才对。

    既然不是逃跑,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凉军是要扰乱后方,断汉军粮道!

    刘曜先把改任先锋将军的呼延寔召来商议,呼延寔闻讯后便主动请战,誓要率领匈奴铁骑,剿灭凉军这一股不知天高地厚的骑兵。

    ························

    再说张骏带着龙骧、虎捷二军往东跑了不到三十里,就赶到渭水上游的河畔。刚刚一通混战虽然冲破了汉军的围堵,从二十万大军的缝隙中脱身而出,但也折损了一百多将士。

    略显疲惫的韩虎赶上来抱拳大声道:“大都督,再往东就是陇西郡,往东北是南安郡,那里守备森严,很不好打。”

    王猛、周同、胡硕、陈珍四人这时也赶了过来,皆沉声道:“大都督,前面就是渭水,若是不赶紧过河,恐怕后面的追兵瞬息将至!”

    张骏脸上浮起一丝狡诈的微笑,问道:“你们都认为往继续东不好打?”

    “嗯。”

    韩虎、王猛和周同三人几乎同时点头,胡硕则一脸的不在乎,这厮只跟着张骏打仗,至于往哪走、打谁,他一概不管。至于陈珍,则是眉头紧皱的思索模样。

    往哪走,怎么打。这两个问题张骏早就胸有成竹,否则怎么会轻易行动?

    “那就对了!”张骏双掌合击,大声道,“料想汉军也会这样认为,这正是我们跳出重围,摆脱汉军的大好时机。”

    “王猛!”

    “在。”

    “命你率龙骧军左营本部具装铁骑军一千人在渭水河岸左侧芦苇荡中埋伏,汉军来袭则听战鼓为号,率军掩杀。”

    “诺!”王猛立刻叉手领命。

    “周同!”

    “末将在。”

    “命你率龙骧军右营轻骑两千人在渭水河畔右侧芦苇荡埋伏,汉军来袭则听战鼓为号,率军掩杀。”

    “其余虎捷军人等,随本都督在河边原地休息。”

    王猛和周同虽然不解张骏这样安排的用意,但还是点齐部下各自埋伏去了。张骏又命让剩下的四千多号人在河边坐下来休息,静待汉军到来。

    其实这是一场背水一战的赌博,胜了,便可从容渡过渭水;败了,就死无葬身之地。战争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能预料到的事情,有三层胜算已经不错了,何况张骏现在估计自己有五成胜算!

    如果汉军来追的主将够谨慎,先集合全部军队然后再往东追击,那么张骏即便有两路伏兵也会失去作用。面对兵力占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匈奴中军,一切阴谋诡计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张骏赌的是汉军轻敌!

    先,凉军之前一直龟缩在城内,除了水战小胜之外,根本就没有和汉军主动交手过,这就会给匈奴人一种凉军怕了的错觉;其次,张骏率军趁夜色突围,对方并不知道自己所带兵马究竟有多少。即便匈奴人按照凉军欲要偷袭己方粮道的目的来估计,凉军人马也不可能过千人。

    最后,刚才虽然突围冲得匆忙,可张骏仍旧估计了一下把被破营的汉军,大约只有六千余人,如果此营的汉军不待其它的汉军汇合就孤军来追,那么人数就绝对不会过大营总人数的一半。

    有此三点,那么追击而来的汉军就绝不会过三千!张骏就有很大的机会先击破这一路匈奴汉军,然后从容渡过渭水遁走,从此跳出二十万汉军的范围。

    时间在慢慢流逝,虽然在士卒面前,张骏一派镇定自若的表现,可实际上却依然紧张得不行。每一次战斗实际上都是一场生死抉择,没人能够无动于衷。张骏即便取得过诸多胜利,但也不是真的神。他在穿越前不过是个学生,穿越后又是不知兵的世子,即便两世灵魂融合,终究还是一介凡人罢了。

    终于,该来的还是来了。

    等西方地平线上那一簇汉军骑兵倏然出现时,张骏心头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他算对了!现在就是匈奴汉国的皇帝刘曜亲至,也留不住这支不足三千人的匈奴汉军了。

难以启齿的道歉信() 
全体成员和大家说个事情,今天没更新,不是卡文,而是玉米难以启齿,实在不知该如何说起,所以装了鸵鸟。这本《大凉汉骑》是玉米的第一本书,没有任何写作经验的情况下坚持了6o万字,我自己也很惊讶。曾想过坚持到12o万字完本,但无奈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只能让我屈服于现实。玉米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那种,没有靠山让我衣食无忧工作不愁,所以写书的初衷是为了挣钱。可是成绩如何大家有目共睹,即便不想承认,但实际上就是扑街了。一个月12多万字,算上全勤才一千块钱,正赶上明年毕业的玉米不得不考虑出路。研究生要么当老师,要么文员,要么公务员,要么考博。前三者皆非玉米所愿,所以在和家人,女友,导师商量后决定,考博。考试时间是明年三月份,同时玉米的毕业论文也是在三月机检和匿名评审,一下子压力剧增。一方面是可怜的收入和扑街现状,另一方面又是生存压力和未来选择,玉米只能选择全力考博。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觉得对不起大家,玉米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能让大家不那么失望。就在我决定放弃的时候,还有人(书友牛肉玉米炒饭)给我月票,群里还有人关心我的全勤,书评区有人在预测情节,玉米一下子就泪崩了,感觉亲手抛弃了自己的孩子。今天一天都在盲目的呆中度过,一个字没写,也写不出来。平时玉米一天四千字要花费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考博复习以后绝对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构思创作了。与其再写几章骗钱,不如早点结束。玉米万分抱歉之至,一月五日书,四月一日上架,至今有好多人支持我,我拜谢大家。对不起了。

玉米新书《秦农》发布啦() 
张骏,字公庭,从小长得奇特壮美。建兴四年316年,封为霸城侯。十岁就能写文章,卓越不羁,可是淫逸放纵过度,常常在夜里在街巷中微服私行,国人效仿成俗。到他就任时,十八岁。在此之前,晋愍帝的使者黄门侍郎史淑在姑臧,左长史泛祎、右长史马谟等规劝史淑,让他拜张骏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领护羌校尉、西平公。在境内大赦,设置左右前后四率官,修缮南宫。前赵帝刘曜又派使者拜张骏为凉州牧、凉王。

    这时辛晏在枹罕倚仗军力擅权,张骏在闲豫堂宴饮群僚,命令窦涛进兵征讨辛晏。从事刘庆劝谏说:“霸王不因喜怒而出兵,不靠冒险侥幸取胜,必须等待天时人事,然后兴起。辛晏父子残忍凶狂,其灭亡指日可待,怎么能在饥荒之年大举用兵,严寒之时去进攻城池呢?从前周武王回兵以等待灭殷的时机,曹公缓和对袁氏的用兵让他自毙,怎么独独殿下以回兵为耻呢?“张骏采纳他的意见。

    派遣参军王骘出使前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