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上下囚杀:排挤压抑和提拔重用从上下两面对心之本来状态加以束缚和伤害。
(6)淖(chúo)约,柔顺的样子。意为由于上下囚杀,把刚强变为柔顺。所谓百炼之钢变为绕指
之柔。
(7)廉刿雕琢:比喻为提高品德学问,对人实施教化修饰。廉,有棱角。刿,锋利。廉刿,磨而
使有锋芒棱角。
(3)庄子认为:这种教比修饰,对人来说,其热如焦火,其寒如凝冰,是对人本性的极大折磨。
(9)疾:快速,俯仰:俯身又仰起,形容时间很短暂。抚:触及,遍及之意。此句意为,心念活
动极为快速,片刻之间即能达到四海之内。
(10)渊而静,如深渊般静默。县而天:悬浮于天,无所不在。
(11)愤(fēn)骄:强做放恣,如奔马之不可系缚。
(12)股无肮(bá):大腿上没有白肉,胫无毛:小腿上没有汗毛。形容尧舜终年奔波劳苦,得
不到保养和休息,以至大腿匕长不出肥肉,小腿上汗毛都磨光了。
(13)天下之形:指天下人之身体、形体。意思为,尧舜为天下人衣食操劳,只知养其形体,不
知存养其心。
(14)矜:约束、拘管之意。规:制定,建立。血气:感情冲动。
(15)放:流放、放逐。。。兜:尧时四凶之一,传说为帝鸿氏之子,又称浑饨,因为和共工联合
与尧作对,被尧放逐到崇山。崇山:在今湖北黄陂县南。
(16)投:流放。三苗:古国名,其首须乞饕餮,亦为尧时叫凶之一。所居住区域约在湖南、江
西境内。三危:古地名,在今甘肃敦煌一帯。
(17)幽都:古地名。《尚书·尧典》作幽州。故城在今河北密县东七十
(18)施:延及。三王:夏、商、周三代之君主。骇:惊扰。
(19)否(pī):恶。
(20)诞:荒诞不实。讥:讥讽。
(21)烂漫:烂为伤于火,漫为伤于水。人之自然本性遭受伤害而散乱。
(22)求竭:贪求满足其欲而竭尽心力。

(23)釿(jín):与斤通,大斧。
(24)杀:砍削。言用绳墨测量树木,不合标准处则加砍削。
(25)椎凿:穿凿木孔之具。决:凿断也。此言木工发明斧锯、绳墨、椎凿等工具。对木料进行
加工,犹如君主以礼法治理人民。
(26)脊脊:相互践踏、欺陵。
(27)嵁(kān)岩:险岩深谷。
(28)殊死:身首异处,指被砍头处死。枕藉:指尸体交互重叠。
(29)桁(háng)杨:古代一种刑具,施于囚犯之颈上和小腿上。相推:相互推挤于道路,形容
受刑人之多。
(30)离跂:翘足。攘臂:举臂。栓桔:刑具戴在脚上称侄,戴在手上称梏。
(31)接槢(xī):小木楔,连接关锁刑具之用。
(32)凿枘(ruì):凿为木孔,柄为楔入木孔之木楔。刑具须有孔有楔,才能牢固有用。
(33)嚆(hāo)矢:响箭。强盗抡劫,先发响箭以为信号。此处把曾史之言作为暴君大盗之先声。
'译文'

崔翟问老聃说:“不治理天下,如何使人心向善呢?”老聃说:“你要
谨慎不可扰乱人心,人心遭受排挤压抑则屈下,受到提拔重用则陵上,从上
下两面对心加以束缚和伤害,就能把刚强软化为柔美顺从。磨砺使具锋芒棱
角,雕琢使之精巧,这类教化修琢如同焦火凝冰一样伤害自性。心念神速片
刻之间就能遍及四海之内,其居处如深渊般静默,其动如悬浮于天,无所不
在。强傲放恣而不可系缚,这就是人心啊!从前黄帝开始用仁义扰乱人心,
后继之尧舜于是大腿上长出不肥肉,小腿上汗毛都磨光了,如此奔波劳苦以
供养天下人之形体,为施行仁义使五脏忧愁,又制定法令制度以约束人之感
情冲动。然而还是有不能胜任的。尧于是把灌兜放逐到崇山,把三苗流放到
三危,把共工放逐于幽都,这就是不能胜任治理天下之心啊。延续到夏、商、
周三代,而天下人受到更大的惊扰。下有棠跖之类暴君大盗,上有曾史之类
仁者,而儒家、墨家也都兴起了。于是欢乐与愤怒者互相猜疑,愚者和智者
互相欺骗,为善者与为恶者互相非议,荒诞与信实互相讥讽,从而使天下进
一步衰落了。大德不能玄同,而人之本性从而遭受伤害而散乱:天下人都喜
好智巧,百姓贪求满足欲望而竭尽心力,于是用斧锯裁断,用绳墨修治,用
椎凿穿孔。天下人相互欺陵践踏而大乱,其罪恶之恨就在扰乱了人心。所以
贤者隐居在险岩深谷之中,而万乘之君忧愁惊惧于朝廷之上。当今之世,被
砍头而死者尸体相互重叠,戴枷索者相互推挤于道路,受刑戮之人满目皆是,
而儒墨之徒仍然翘足举臂于戴枷索的囚徒中间。唉!太过分了,岂能不觉惭
愧又不知羞耻!多么严重啊!我还不知道有哪种圣知不是开关刑具之木楔,
哪种仁义不是牢固枷索之孔钠!何以知道曾史所为不是桀跖之先声啊!所以
说抛弃聪明智巧,天下才能大治。”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土(1),故往见之,
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2),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至道之精,以佐五谷,
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3),以遂群生(4),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
欲问者,物之质也(5);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6)。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
而雨(7),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8)。而佞人之心翦翦者(9),又
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10),筑特室(11),席白茅(12),闲居三月,


复往邀之(13)。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14),再拜稽首而问
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既然而起(15), 
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16);至道之极,昏
昏默默(17)。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18)。必静心情,无劳女形,无
摇女精,乃可以长生(19)。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
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20),多知为败(21)。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
至阳之原也(22);为女人千窈冥之门矣,至波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23),阴
阳有藏(24),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25),故我修身千二百
岁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26)!”广成子曰:
“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入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入皆以为有
极(27)。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28);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29)。今夫
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30),故余将去女,人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31)。
吾与日月参光(32),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络乎(33)!远我,缗乎!人其尽死,
而我独存乎!”

'注释'

(1)广成子:晋葛洪。神仙传惫以为古之仙人,居住酮山石室之中,黄帝曾造访问道。又说即指
老子。空同:山名。或为庄子所虚拟,寓空虚混同之义。
(2)吾子:对人亲近之称,相当于您先生。
(3)官阴阳,使阴阳各司其职,相互协调。
(4)遂群生:使各种生物顺利生长成熟。遂,顺也。群生,各种生物。
(5)而:同尔,你。质:形质,指物之原初状态。
(6)残:指原初形质分化之残余,已非“物之质”了。
(7)族:同簇,聚也。
(8)荒:大。意思为:日月之光益大,如同人不能含藏其明,用智过度。
(9)佞人:有才智之人。翦(jiǎn)翦:狭小琐碎之人。
(10)捐,放弃。捐天下:放弃治理天下,不因天下事累其心。
(11)特室:一人独居之斋戒室。
(12)白茅:白色茅草,古人祭祀时将其垫在祭物下,取其色白清洁。
(13)邀:通要,求。
(14)顺下风:从下风口方向走近广成子。膝行:跪在地上,以膝盖走路。这两种作法都是表示
对觐见者的极大尊重。
(15)蹶(jué)然:突然惊异之状。
(16)窈(yǎo)窈,深远,冥冥:暗昧。
(17)昏昏默默:昏暗静默,看下见听下到的一种状态。
(18)此句讲,体道方法,不用耳目,不用智分辨,持守心志专一静默,形自会随之而正。
(19)精:精神。
(20)慎女内:抱一守静,保持心神宁静,闭女外:闭塞耳目,不使外物动摇心神。
(21)多知为败:不闻下见不知,内外两忘,保持心之宁静,才能与大道冥合,追求多知,必然
败坏形神。
(22)遂:直达,庄子认为:大明之上与至阳之原,为大地、大道之一极,即明与阳之极,与窈
冥之门、至阴之原,即暗与阴之极相对,两极合和为天地、大道之整体。达此二极也就是与天地、大
道相合了。

(23)天地有官:夭地各司其职,各有所管。
(24)阴阳有藏,阴阳各有所藏,自藏也。
(25)一:大道。和:阴阳调和。
(26)天:四时运行、百物主化的无限过程。
(27)极:极限。
(28)皇、王:皆为得道之圣王,因所处时世不同,所施之治木亦异,上古淳朴之世,施行无为
而治,称皇;后世人心浇薄,用仁义之道教化之,称王。二者因时世不同而有高下之别。
(29)光:日用之光。土:泥土,言来得道之人,糊里糊涂的活着,生时只见日月之浮光,死后
化为泥土,与物无别。
(30)百昌:百物昌盛,指动植物生机勃勃的著衍生长。
(31)无穷之门,比喻大道之门径。无极之野:比喻大道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无始终,在空间上
无边限。
(32)参光:同放光明。
(33)缗(min),与昏意近,指昏昏默默,无心无意,与道冥台。
'译文'

黄帝作天子十九年,其政令通行天下,闻知广成子住在空同山上,特地
前去拜见,对他说:“我听说您先生通达至道,请问至道之精蕴是什么。我
想取用至道之精蕴来佐助五谷生长,以养育人民。我还想使阴阳各司其职,
相互协调,以便使各种生物顺利生长成熟,应当如何作呢?”广成子说:“你
所想问的,乃是物之形质;你所想掌管裁制的,是形质分化之残余。自从你
治理天下,云气不待积聚起来就下雨,草木不待枯黄就凋落,日月之光也愈
发强烈,你这个有才智之人心胸狭小浅陋,又如何能和你讲说大道呢!”黄
帝回去之后,放下治理天下之事,建一独居之斋戒室,睡在用白茅草铺就的
铺上,清闲地住了三个月,又前往广成子处求说至道。广成子头朝南躺着,
黄帝从下风口跪着用膝盖走近广成子,再次叩拜以头触地然后问道:“闻知
您先生通达至道,请问如何养身才能活得长久?”广成子突然惊异而起,说:
“你问得多么好啊!来吧,我给你讲说至道。至道之精蕴,深远而又暗昧;
至道之极限,昏暗静默。看不见听不着,持守心志专一静默,形体自会随之
端正。一定要保持心静神清,不劳碌你的形体,不扰乱你的精神,就可以长
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这样你的精神和形体就能合一,形体
就可以长生。谨慎地保持心神宁静,闭塞耳目不使外物牵动心神,追求多知
必然败坏形神。我使你直达于最明亮之极和至阳之本原,又使你直达深远暗
昧之门和至阴之本原。天地各司其职有所管,阳阴各有所藏,谨慎持守你自
身,万物将自行健壮成长。我执守纯一之至道而处阴阳调和之地位,所以我
能修养身心已有一千二百岁了,我之形体未曾衰朽。”黄帝再次叩拜以头触
他说:“广成子可以说和天一样永恒了。”广成子说:“来吧,我说给你。
那至道是无穷尽的,而人都以为是有终点的;那至道是不可测知的,而人都
认为有极限。得我至道之人,上可为皇而下可为王;丧失我至道之人,活着
仅能见日月之浮光,死后化为泥土。现今繁茂生长的万物都生于土而又复归
于土,所以我要离开你,进入至道之入口,逍遥于至道之无限中。我和臼月
同放光明,我和天地一样恒久。迎我而来,我是昏昏的。远我而去,我是默
默的,人都要死,而我则可以独存!”

云将东游(1),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2)。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3)。云


将见之,倘然止,蛰然立(4),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鸿蒙拊脾雀跃
不辍(5),对云将曰:“游!”云将曰:“朕愿有问也(6)。”鸿蒙仰而视云将
曰:“吁!”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7);四时不节(8)。
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柑脾雀跃掉头曰(9):“吾弗
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10)。云
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11)?天忘朕邪?”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
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12);猖狂,不知所往(13);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14)。朕又何知?”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民随予所住;朕也不得已
于民,今则民之放也(15)。愿闻一言。”鸿蒙曰:“乱天之经(16),逆物之情,
玄天弗成(17);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18);灾及草木,祸及止虫(19)。意!治人
之过也!”云将曰:“然则吾奈何?”鸿蒙曰:“意,毒哉(20)!灿仙乎归矣
(21)”云将曰:“吾遇天难,愿闻一言。”鸿蒙曰:“意!心养(22)。汝徒处
无为,而物自化(23)。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24),大同乎悻淇(25),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26)。万物云云(27),各复其很,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
饨饨,终身不离(28);若彼知之,乃是离之(29)。无问其名,无窥其情(30),物
固自生。”云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31);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再拜稽首,起辞而行。
'注释'

(1)云将:云之主帅,犹云之神也。俞樾所著《庄子人名考》以为;“即《楚辞·九歌》之云中
君。”
(2)扶摇:飙字之合音。疾风、暴风,扶摇之枝即暴风分枝,又说扶摇为东方之神木。鸿蒙:自
然之元气。云有形,风有感,鸿蒙则无形无感。混然天成。
(3)拊脾:拍着大腿。脾即髀,大腿雀跃:欢蹦跳跃的样子。
(4)倘然:忽然。蛰然,不动的样子。
(5)辍:止。
(6)朕:古人自称之辞。从秦始皇起才被专门用作皇帝对自己的称谓。
(7)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8)不节:六气不调和,寒暑温凉错乱,造成四时不合节令时序。
(9)掉头:转过头去,不予理睬。
(10)有宋之野:宋国土地之上。
(11)天:云将对鸿蒙之称谓。
(12)浮游:形容元气上下飘浮不定,不知其有何追求。
(13)猖狂,形容元气任性无心而动,没有预定目标,不知其意欲何往。
(14)秧掌:随意不拘礼仪的样子。无妄:指物之真实的本然状态。
(15)民之放:是说云将已摆脱忧国忧民之心的束缚,达到我忘民、民忘我的浑一境界,从而获
得心灵的解放,放,解放。
(16)天之经:天之常道,常则。
(17)玄天弗成:玄妙莫测之自然也不能使你有所成就。
(18)此句意思为:由于扰乱天之常道,违背物之情实,使兽群惊散,鸟类夜鸣不得安生。
(19)止虫:“止应作豕,音近而通。劣为虫类中体长无足者,如蚯蚓之类。《尔稚释虫》:“有
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豕。”

(20)毒哉:叹其受治世之毒太深,而一味追问不止。
(21)仙仙:轻飘飘的样子。
(22)心养:养心,持守自性。
(23)徒:但也。物自化,物各依自性生化。
(24)堕:毁坏,毁弃。吐,通杜,杜绝,闭塞之意。伦与物忘:伦,理。理与物皆相忘,心无
所存留,任性自动。
(25)涬溟(xìngmìng):自然之元气鸿蒙的另一种称谓。
(26)莫然:与“漠然”同义,麻卞无知如枯木死灰的样子。
(27)云云:众多。
(28)不离:不离开自性。
(29)如果万物知其本性,有意识去恢复自性,不是浑浑沌沌地任性自为,则会背离自性。
(30)窥:窥探。其指万物。
(31)默:静默。
'译文'

云将到东方漫游,经过暴风分枝处恰好碰到鸿蒙。鸿蒙正在拍着大腿跳
跃着游玩。云将首见了,忽然停下来,站立不动说:“老先生是谁呀?老先
生力何到此?”鸿蒙依然拍腿跳跃不止,对云将说:“为了游玩!”云将说:
“我打算向您请教一些问题。”鸿蒙仰面望着云将说:“啊!”云将说:“天
气不调和,地气不通畅,六气不能协调,四时变化不合时序。现在我打算调
合六气之精华来养育万物,要怎样去作呢?”鸿蒙拍着大腿背转过头去说:
“我不知道呀!我不知道呀!”云将没有得到问题的回答。又过了三年,云
将再次去东方漫游,经过宋国大地时恰好碰见鸿蒙。云将特别高兴,快步走
向前去说,“您忘记我了吗?您忘记我了吗?”再次叩拜,以首着地,希望
聆听鸿蒙指教。鸿蒙说:“元气上下飘浮不定,不知其有何追求;元气任性
无心而动,没有预定目标,不知其意欲何往;邀游的人随心任性而为,不拘
礼仪,以观察万物的本然状态,我又知道什么呢?”云将说:“我自以为是
任性无心而游,然而民众追随我的行动,我也不忍心抛开他们,现在我已从
忧国忧民之心的约束中获得解放。希望听您指教。”鸿蒙说:“扰乱自然之
常道,违背万物之实情,玄妙莫测之天也不能使你有所成:兽群破惊散而鸟
类夜鸣不安,草木受灾。祸及昆虫。唉!这都是治理天之人的过错呀!”云
将说:“那么我该怎么办呢?”鸿蒙说:“唉,你受治世之毒太深了!还是
轻飘飘地转回吧。”云将说,“我遇见您很不容易,希望听您指教。”鸿蒙
说:“啊,那就修养自心持守自性吧!你但处无为之境,而万物就会自行生
化。毁坏你的形体,闭塞你的聪明,把理与物全忘掉,与自然元气完全同一,
去掉心神作用,麻木无知如同枯木死灰。万物纷坛众多,千变万化又各复归
其本根,各复本根而不自知;浑浑沌沌,而终身不离自性;如果万物自知夏
归其恨而有意追求,就是背离自性。不必过问万物之名,不要窥探万物之实,
万物本来是自行生化的。”去将说:“老天降给我品德,显示我要静默;我
亲身实行,现在才算得到了。”再次叩拜以首触地,起身辞别而去。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