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物之生息,如同奔马般疾速。无一动不在变化,无一时不在推移。什么是
该作的?什么是不该作的?都不要管,万物自会按自性生息变化。”河神说:
“既然如此,那道还有何可贵之处呢?”海神说:“深明大道的人必能通达
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能通达权变,通达权变的人不会让外物损害自己。真
正获得大道的人,火不能使他热,水不能使他陷溺,严寒酷暑不能使他受损
伤,凶禽猛兽不能使他受残害。不是说至德的人迫近、触犯这些而不受害,
是说他能明察安危,能看透祸福穷通之转化,而下喜不惊处之泰然;能谨慎
对待进退去留,所以就没有什么外物能损害他。因此说:人的天性是在内的,


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影响是在外的,获得大道的人在于顺从于天。知道天性
与人为两方面,以天性为根本,处于其所应得的位置上,或进退或屈伸,随
时迁变而不执一,这便是返归大道之枢要而讲出了大道的极致、精粹。”河
神说:“什么是天性?什么是人为?”海神说:“牛马长有四足,就是天性;
给马带上笼头,给牛穿上鼻绳,就是人为。所以说:不要以人力来破坏天性,
不要用造作来破坏物理,不要牺牲德行去谋求好名声,谨守天性不使失去,
就是复归自性、本性。”

夔怜蚿,蚿冷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1)。夔谓蚿曰:“吾以一足
趻踔而行(2),予无如矣(3)!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4)?”蚿曰:“不然。子
不见乎唾者乎(5)?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
吾天机(6),而不知其所以然(7)。”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
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8)?吾安用足哉(9)?”蛇谓风曰:
“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10);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11),蓬蓬然入于南
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南海也。然而
指我则胜我(12),鳅我亦胜我(13)。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14),唯我能也,
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15。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注释'

(1)夔(kui):传说中一足异兽。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
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此外还有“如龙有角”、“人面
猴身”等不同说法。怜:羡慕、仰慕之意。蚿(xián),多足虫。
(2)吟绰(chēnchuō ):跳着走。
(3)予无如矣:“无知予矣”的语序颠倒,没有象我这样简便了。
(4)独奈何:将怎么办呢。
(5)唾者:吐唾沫或打喷嚏的人。
(6)天机:自性所具有的机能。
(7)这句的意思为,众足之动受自性所具天然机能支配,我并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动的,如同打
喷嚏时,喷出多少大小不同的水珠完全是本性运动一样。
(8)易,改变。
(9)安用足:哪里用得着足呢。
(10)有似:有形象显示出来。
(11)蓬蓬然:风吹动时发出的呼呼之声。
(12)指我则胜我:用手指一指我,就能胜过我。
(13)鳅:足踏也。此句意为,风虽能自北海而南海,折木飞屋,但人可以用手指点它,用足践
踏它。
(14)蜚大屋:把大屋子吹得飞上天。蜚,同飞。
(15)这句的意思为,以众多小的不胜来求得大胜。即不求一事一物上的小胜,而求根本的大胜。
'译文'

独脚的夔仰慕多足的蚿,多足的蚿仰慕无足的蛇,无足的蛇仰慕无形的
风,无形的风仰慕能看的眼睛,能看的眼睛仰慕能思索的心。夔对蚿说:“我
用一只脚跳着走路,没有象我这样简便了。现在你用万只脚走路,将怎么办


呢?”蚿说:“不是这样的。你没有看见打喷嚏的人吗?喷出的唾沫大的如
水珠,小的如雾气,混杂着落下来,没有办法数得清。现在我运用自性的机
能,而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发动的。”蚿对蛇说:“我用众足行路而不及你
的无足,是为什么呢?”蛇说:“天性机能之发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
里用得着足呢?”蛇对风说:“我运动脊背和肋部而爬行,这是有形可见的;
现在你呼呼地由北海刮起,又呼呼地吹入南海,而好象没有形迹似的,这是
为何呢?”风说:“是的。我呼呼地从北海刮起而吹入南海。可是,人们用
手指来指我,就能胜过我,用足踏我也能胜过我。虽然如此,那折断大树、
吹起房屋的,也只有我能作得到。故而在众多小的方面不能取胜却能取得大
胜。取得大胜,只有圣人才能作得到。”

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匝(2),而弦歌不惙(3)。子路入见曰:“何夫
子之娱也(4)?”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5),而不免,命也;求
通久矣,而不得,时也(6)。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7);当染纣而天
下无通人,非知失也(7);时势适然(8)。夫水行不避蚊龙者,渔父之勇也。陆
行不避兄虎者(9),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10)。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俱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11)!吾
命有所制矣(12)!”无几何,将甲者进(13),辞曰:“以为阳虎也(14),故围之;
今非也,请辞而退。”

'注释'

(1)匡:春秋时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睢县西。
(2)匝(Zā):环绕一周。宋:卫之误。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由卫去陈,路经匡邑。
因以前阳虎侵暴过匡邑,孔子长得很象阳虎,又因孔子弟子颜剋也曾与阳虎一起凌犯匡人,此次又恰
好是他为孔子御车,匡入误以为阳虎重来,便出兵把他们包围起来。
(3)惙《chuò):通辍,止也。弦歌:弦指琴瑟之类乐器,歌为诵诗、唱诗,指孔子和弟子们虽
被包围,仍在行礼作乐,唱诗并以琴瑟等乐器伴奏。
(4)娱:快乐。孔子一行为匡人包围,处境十分危险,孔子不忧惧,反而让弟子唱诗奏乐,子路
不理解,而有此问。
(5)讳穷:忌讳困穷。
(6)时:机遇,时势,时运之意。
(7)穷人,困穷不通达之人。
(8)时势适然:时势、时运造成这样的。
(9)咒(si):犀牛一类猛兽,独角,青色,体重可达三千斤。
(10)烈士:古代泛指有志于功业或重义轻生的人,此指后者。
(11)处矣:安心吧。指让子路不用担心,顺天安命而已。
(12)制:分限、限定。孔子意为,我的命运是由上天安排确定的,只须顺时安命就是了,不必
担心什么。
(13)将甲者,统帅甲士的长官,将,统帅也,甲,指甲士,即着盔甲之兵士。
(14)阳虎:又名阳货,本为鲁国季孙氏家臣。后篡夺鲁国政权,把持大权达三年之久。在鲁定
公六年,他带兵侵略匡邑,与匡人结仇。
'译文'

孔子师徒游经匡邑,卫国军人把他们层层包围起来,孔子和弟子们唱诗


奏乐之声并未因此而停下。子路进来见孔子说。“为什么先生还这样快乐
呢?”孔子说:“来吧,我讲给你!我忌讳困穷很久了,而摆脱不掉,这是
命该如此啊!我渴求通达很久了,而不能得到,这是时运不佳啊!处在尧舜
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维纣时代,天下没有
通达之人,不是因力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那些在水底通
行不躲避蚊龙的人,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行走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人,是猎
人的勇敢。闪光的刀剑横在面前,把死看得如生一样平常,是烈士的勇敢。
知道困穷是由于命运,知道通达是由于时机,遭逢大危难而不畏惧的,这是
圣人的勇敢。仲由,你安心吧!我的命运是由老天安排定的。”没过多久,
统领甲士的长官进来道歉说:“以为你们是阳虎一伙,所以把你们包围起来,
现在知道不是,请让我表示致歉而退兵。”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1):“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
离坚白(2);然不然,可不可(3);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4);吾自以为至达
矣(5)。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6);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7)?今
吾无所开吾椽(8),敢问其方(9)。”公子牟隐机太息(10),仰天而笑曰:“子
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11)?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吾跳梁乎井干之上(12), 
入休乎缺瓷之崖(13);赴水则,接腋持颐(14),蹶泥则没足灭附(15),还虾蟹与
科斗(16),莫吾能若也(17)。且夫擅一壑之水(18),而跨跨坎井之乐(19),此亦
至矣。夫子奚不时来人观乎(20)?’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蛰矣(21)。
于是造巡而却(22),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23);千仞之高,
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24),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
不为加损(25)。夫不为顷久推移(26),不以多少进退者(27),此亦东海之大乐
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28),规规然自失也(29)。且夫知不知是
非之竞(30),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31),是犹使蚊负山,商炬驰河也(32),必不
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33),是非坎井之蛙与?且
彼方毗黄泉而登大皇(34),无南无北,爽然四解(35),沦于不测(36);无东无西,
始于玄冥(37),反于大通(38)。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
窥天(39),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
邯郸与(40)?未得国能(41),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42)!今子不去,将
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赋而不合(43),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44)。

'注释'

(1)公孙龙:战同时期赵国人,曾作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善辩著称,
提出“白马非马”、“离坚白”、“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等著名论题,在诸子百家中有重要影响。现
保存之《公孙龙子》六篇,为其代表作。公孙龙所处时代比庄子稍后,此处或为庄子弟子、后学所记。
魏牟:魏国公子,从其言论推断,为庄子推崇之得道者。《荀子·非十二子》载:“纵情性,安恣睢,
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
(2)合同异:为名家惠施一派的典型命题,强调事物的同一性。合同异揭示事物同异关系的相对
性,有一定合理因素,但片面夸大同一性,极而言之,把天与地,无限大的大一与无限小的小一,生
与死,中正与偏斜等等,都看成无差别的同一,抹灭事物质的区别,而陷入相对主义错误。离坚白:
为公孙龙的著名命题。出自《公孙龙子·坚白论》,认为一块坚硬的白石,坚白两种属性是分离的,
因为眼看得白而无坚,手摸得坚而无白,只能说坚石、白石,不能说坚白石,从而把客体各种属性分

割开来,否认它们之间具有同一性。同时认为主体视触等感觉亦不能相通,思维对感觉亦无综合作用,
一切都是分离的,这就把认识限制在只能获取直观的、支离破碎的印象,而不能得到整体的正确认识,
陷入不可知论。

(3)然不然,可不可:以不然为然,以不可为可。就是在辩论中,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论说成对,
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沦说成可以。
(4)知:知识、见解。辩:口才。
(5)至达:极为通达事理。
(6)汒焉:同茫然,迷惆不清之意。汒同茫。
(7)论:指口才、辩才。知:指知识、智力。
(8)喙(hui):鸟兽的嘴,此指人之口。因庄子之言奇异虚玄,公孙龙无从理解,虽善辩亦不
知从何开口。
(9)方,方法、方术、道理。
(10)公子牟:即魏牟。隐机大息:公子牟是位得道者,体道清高,超然物外,对公孙龙热衷干
世间的是非之争,以能言善辩自许、不明大道的浅薄无知,而深深叹息。隐机,背靠小几。古人席地
而坐,靠小几以减轻疲劳。机,同几。
(11)坎井:浅井。独:惟独、只有之意。
(12)跳梁:又作跳踉,跳跃之意。井于,井上之围栏。
(13)缺瓷之崖:井壁缺口靠水之处,井蛙在这里休息。甃(zh6u),井壁。崖,水边。
(14)腋,腋窝。颐:两腮下面。这句指井蛙人水时,水托在前肢和两腮下面。
(15)蹶(jué):践踏。附(fū):脚背。没灭:埋到、埋没之意。
(16)还:环视,向周围看。虷(hán,):井中赤虫。又说为了了,蚊子幼虫。蟹:小螃蟹。科
斗,蝌蚪,蛙类幼虫。
(17)莫吾能若:“莫能若吾”的宾语提前,表示强调。没有能象我这样的。
(18)且夫:递进连词,表句子或段落意义的连接和加深,与况且、再说意思接近。擅:独占。
壑:深沟,此指土井。
(19)跨踌:形容蛙在井中跳跃、蹲踞的神态,跱(Zhì),蹲着。
(20)夫子:井蛙对东海之鳖的尊称。奚,何。时来:时常前来,经常前来,
(21)絷(zhí):绊住。东海之鳖身躯巨大,而坎井空间狭小,所以左足未踏到井底,右膝就被
绊住了。
(22)逡(qún)巡:犹豫徘徊,迟疑不决。
(23)举:称说,形容。
(24)潦:同涝,雨水过多,发生水灾。
(25)崖,同涯,水边,此指海水边缘。这句意为虽多年干旱水少,海水也不会因而减少,使海
水边界向内缩小。
(26)顷:短暂。久:长久。推移:改变、变化。
(27)不以多少进退者:不会因雨水之多少而使海水有所进退。
(28)适适然:惊骇恐怖的样子。
(29)规规然:惊视自失的样子。形容井蛙听到关于大海的议论,惊怖不已,茫然自失的神态。
(30)知不知:智慧不能通晓。前一知,通智,指人的智能、智慧,后一知,当通晓讲。竟:同
境。
(31)观:观察领会。
(32)商蚷(jù):又名马蚿、马陆,一种暗褐色小虫,栖息于湿地和石堆下,能在陆地爬行,
不会游水。
(33)极妙之言:指庄子讲论大道极其玄虚微妙的言论。适:快意、满足。此句意为:况且智慧

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微妙玄虚之言,而自满自足于一时口舌相争之胜利。

(34)彼:指庄子。跐(cǐ):踏地、履也。黄泉:地底深处之泉水,此泛指地下极深处,大皇:
指天之极高处,大,同太。此句意为,庄子之言,神妙无方,变幻莫测,就象刚刚踏在地之极深处,
忽而又升至天的极高处。
(35)姡В╯hì)然:释然,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四解:四面八方无不通达理解。
(36)沦于不侧:深入于不可测知的境界。
(37)玄冥:幽远暗昧不可测知的玄妙境界。
(38)大通:于万事万物之道无不通达。
(39)规规然:琐细分辨的样子。用管窥天:从管子里去看天,比喻听见极小。
(40)寿陵:燕国邑名。余子:少年。邯郸:赵国都城。
(41)国能:赵国人行路的本领。
(42)直:竟然。匍匐:爬行。
(43)呿(qū):张开口。
(44)逸:逃走。走:奔跑。言公孙龙听了魏牟一番高论,惊异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话,匆忙逃
离了。
'译文'

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少年时就学习先王大道,年长后通晓仁义的行为,
能把相同相异的事物论证为无差别的同一,能把坚白等属性论证为与物体相
分离;能在辩论中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论说成对,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沦说成
可以;能困窘百家之见解,使众多善辩者理屈辞穷;我自以为已经是极力通
达事理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深感迷惆不解;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
高呢?还是知识不如他博呢?现在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了,请问这是什么
道理呢?”魏牟凭靠小几深深叹息,又仰天而笑说:“唯独你没有听说浅井
之蛙的故事吗?井蛙对东海之鳖说:‘我多么快乐呀!我跳到井栏上,又蹦
回到井中,在井壁缺口水边休息,游水则井水托庄腋窝和两腮之下,践踏淤
泥则没过脚背;环视周围的小红虫。小螃蟹、小蝌蚪,没有能象我这样自如
的!况且独占一井之水,在其中跳跃蹲踞的乐趣,这也就算达到极点了,你
先生何不时常进来观光呢?’东海之鳖左足还没有踏到井底,右膝就被绊住
了。于是,迟疑一会就退出来了,并告诉井蛙关于大海的样子说:‘用千里
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之大;用八千尺的高度,不足以穷尽海之深。大禹的
时代,十年有九年发生水灾,而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加;商汤时代,八年有七
年闹旱灾,海水边沿也不因此而向后退缩。它不为时间的短暂和长久而有所
改变,不因雨水多少而有所进退,这也就是东海之最大乐趣啊!’浅井之蛙
听了这些,惊怖不己,现出茫然自失的样子。再说,你的知慧还未能通晓是
非之究竟,就要观察领会庄子的言论,这就如同让蚊子背大山,让商蛆在河
中游一样,必定不能胜任。况且你的智慧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微妙之言论,
而自满自足于一时口舌相争之胜利,这不是和浅井蛙一样吗?再说庄子之言
玄妙莫测,就象刚刚站在地下极深处,又忽而上升天之极高处,不分南北,
四面畅通无滞碍,深入于不可知之境;不分东西,从幽远暗昧之境开始,再
返回于无不通达之大道。你就只知琐细分辨,想用明察和辩论去求索其理,
这简直是从管子里看天,用锥子尖指地一样,不是所见大小了吗?你去吧,
惟独你没有听过寿陵少年去邯郸学习走步的故事吗?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
技艺,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现在你要不离开,


将会忘记原来的本事,失掉固有的事业。”公孙龙听了这套高论,惊异得合
不拢嘴,说不出话,就匆忙逃离了。

庄子钓于滁水(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曰:“愿以境内累矣(3)!”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中筒而藏之庙堂之
上(4)。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5)?”二大夫
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