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对于三维游戏来说,似乎只有达到每秒六十帧的水平,才能让玩家感觉不到卡顿和眩晕。
当然了,这个年代的阴极射线管不管是欧洲标准还是美国标准,对于帧数的限制都很低,只有三十帧左右。
因此,现在在制作三维第一人称视角游戏的场上,都不约而同遇到了眩晕的问题。
这时候第二种解决办法就有了,那就是通过调整视角和可见角度。
传统而二维游戏,其实比较少强调摄像机的位置。
这里先解释一下摄像机,就是玩家看到画面的位置。
只有那些比较后出的二维游戏,才会有镜头的拉伸缩放效果。
就比如说,格斗游戏中,如果对战的双方近身,镜头就拉近,如果双方脱离开,镜头就拉远。
这样有利于提高画面的表现感,是完全炫技一般的技巧。
但是,在第一人称三维游戏中,就不是那样一回事了。
有完全是玩家操纵角色的视角,也有所谓的越肩视角。
像是马里奥赛车这款三维游戏,所采用的就是越肩视角。
赛车并不在屏幕的正中间,玩家也不会感觉自己在开赛车,而是在赛车身后,像是一个背后灵一样默默地注视着。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眩晕。
横井军平现在想的是不是能够真的让玩家动起来。
他现在正在企图将一个跑步机改装成为全新的vrboy输入设备。
当然,这个输入设备哪怕是研发成功了,也只会实验性的卖一卖,因为价格不会便宜。
唯一的商业化用途,可能就是用在健身房里,让健身的人能够更愉快而不是更枯燥的健身。
不过,这其中的安全问题还需要多多注意。
横井军平制作的产品,一直都追求廉价化。
他不是没有想过制作一个全新的输入设备,这个设备万分的廉价,能够让人非常轻松就能买起。
但是,现在vrboy已经发售了,传统的手柄输入已经成随机标配了。
现在哪怕研究成功了,也不会百分之百覆盖vrboy的使用群体。
反倒是新游戏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到底是使用全新的输入体系,还是使用传统的手柄体系。
要两者兼容出来的效果不一定好。
因此,横井军平现在所作的,只是趁着时间还充裕,资源还充裕,为了未来可能有的vrboy下一代的输入方式做提前的技术积累。
任天堂几乎所有的游戏机,都会有非常多的兼容外设。
其实,这些兼容外设看似奇思妙想,其实任天堂设计它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圈钱。
没错,就是赤裸裸的赚钱。
要知道,任天堂几乎所有的游戏主机和游戏掌机,利润都非常低,除了游戏手表之外都是这个样子。
虽然发售的游戏会弥补这一部分的低利润,但是开发这款游戏机的本部,却接收不到来自于游戏的分成。
因此,他们只好不断的开发外设。
外设的价格也从一万日元到五万日元不等。
没错,价格有可能比游戏机的本体都贵。
之所以会这么贵,是因为这些外设,本来就没有想要卖太多。所以就不可能赔钱冲销量。
像是游戏男孩上面那种带二十万像素摄像的卡带,成本不过也就三千日元左右,售价却足足可以卖到一万元,扣除到渠道的分成,第一开发部在一个摄像头卡带上就能赚到三千日元左右。
这个摄像头卡带,还可以联动打印机,而这种超小型的打印机,又是一种新的外设。
打出来的照片直接就可以黏在想要黏的地方。
如果真的有用户将收集外设当成一种乐趣,显然他不会少花钱就是了。
而有收集癖的玩家不知道有多少,任天堂乐此不彼的推出那些看似卖不出去多少的外设,就是因为这些收集癖。
第九十六章 怀旧的人()
玩家之中素来都有松鼠症患者。
这也是万户的集换式卡牌,能够凭借着几张小卡片,就赚到那么多钱的原因。
现在万户的卡牌总数已经超过了五百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中。
如此多的卡牌自然没有办法平衡,万户想到的解决本法也很简单,就是退环境。
每一年都是一个大的赛季,而在每一个大的赛季都有一个主题。
每一年的全球总决赛决赛完毕,就代表着这个赛季已经结束,下个赛季开始。
而在下个赛季开始的时候,将会宣布一些卡牌退环境。
这样也解决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因为游戏不平衡而诞生的诸多禁卡和禁用套路。
现在这些卡和套路都可以一起退环境了,玩家私下里比赛用什么卡片无所谓,但是一旦到了正规的比赛中,就只能使用官方规定可以使用的卡片。
这样一来,卡牌设计师们也能更好的去设计卡牌和对战套路了。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只要还想继续玩这款游戏,就要不停地花钱。
比赛就像是一根胡萝卜,所有想要参加比赛的玩家,都要购买全新的卡包,凑足卡组然后才能参加海选比赛。
按道理来说,如此捞钱的手法,玩家们应该怨声载道才是。
但是奇怪的是,越是忠实的玩家抱怨的越少。
而那些已经退环境的老卡片,还是有人交易。
像是某些稀有的卡片,甚至还在一直不停地涨价。
万户的卡牌,甚至成为了某些卡牌玩家的青春。
他们想要某张卡片,不是因为他们要拿它来比赛。而只是为了满足他们年轻时的**。
这就像是为什么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在中国《传奇》的页游突然红火起来的原因。
这是因为当初那一批在二十世纪初玩《传奇》的玩家,已经渐渐的成家立业,有许多都是小老板了。
这些小老板有钱之后,自然想要的就是年轻时的快乐,而他们年轻时的快乐是什么?
自然就是在《传奇》里头怒刷装备了。
但是,他们的时间又非常的值钱,很消耗体力和时间的正版《传奇》他们已经玩不动了。
这时候,针对这些玩家的《传奇》类页游自然也就出现了。
在中国拥有《传奇》正版版权的场上是盛大游戏,所有的《传奇》类游戏,都要与盛大游戏进行版权交易,也就是请求盛大游戏版权授权,不然就等着被盛大游戏的法务部告的倾家荡产吧。
而盛大游戏一年什么都不做,光靠《传奇》类游戏的授权能多少钱呢?
和当初《传奇》在中国创下传奇的时候差不多,一年三十个亿到五十个亿。
这也是为什么盛大系在全面收缩的时候,盛大游戏的财务状况依旧很好的原因。
而盛大游戏的版权分成其实并不是大头,大头还是在游戏的发行商和平台商手里。
整个市场在二零一六年的时候,大概就依旧有两百亿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传奇》类的页游,能够在各个视频网站做广告,还能请得起各种明星的原因。
他们请的明星,虽然看上去都很面熟,但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已经过气的明星。
像是渣渣辉、像是范伟、像是林子聪、像是张靓颖、像是古天乐绿了,请他们来一次的价格至多不过五百万。
拍摄的时间也很短,也就一两天的时间。需要的也就是那几句台词和几个动作。
当然了,还有一个授权使用的时间就是了。
这就像是为什么《地下城与勇士》这款游戏早就已经过了最巅峰的时候,玩家人数最多的时候,但是为什么还那么赚钱的原因。
因为不知道多少玩家,在还在上初中、小学的时候接触到这款游戏,那时候他们觉得在这款游戏里拥有一套时装,拥有一套天空套,是十分厉害的事情。
虽然游戏已经过气了,已经进入生命周期的末端了。但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年轻时候的**,还是会合成一套天空套,或者买上几套时装,或者花钱一直打深渊。
游戏就是这样,许多时候已经不是玩游戏本身了,而是变成了玩一种情怀。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曰本欧美的游戏,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不断地重置和系列复活,就是因为曾经的玩家又想玩游戏了。
他们接触新的游戏,觉得接受不了,这时候原来的游戏就可以复活,填满市场了。
不过,与网络游戏不同,单机游戏,或者说主机游戏天生的劣势就是不能做到玩家只要有一个怀旧的念头,就立即能花钱。
因此,在怀旧的收入上,欧美日系往往比不上中国的网络游戏。
vby在曰本取得了市场的佳绩,在美国的硅谷立即就出现了许多创业公司,也开始搞这种虚拟现实显示设备。
虽然庆应大学有相关的论文和专利,但是万户利用其拥有其它原色的led,以及一些特有的技术专利,已经与庆应大学完成了专利交叉授权。
而万户虽然自己不生产v产品,但是却可以出售v的技术解决方案。
因此,一时之间在美国硅谷如雨后春笋出现的v创业公司,背后的技术支持都来自万户。
万户不制作实际的产品,是因为觉得风险大。
而他们卖给创业公司,就什么风险都没有了。
并且,这些v创业公司,都是讲故事的一把好手,要是他们能够把故事讲的天衣无缝,估计还真的能做起来也说不定。
像是微软这样的硅谷资本巨头,也开始对v设备产生了兴趣。
甚至他们也有内部的创业团队,向万户购买了技术解决方案。
微软是一家远比任天堂在商业上成熟的公司,虽然它与万户在操作系统上是竞争关系,但是在该合作的地方却依旧合作。
而不会像是任天堂一样,一旦在合作中一个部分有问题,其它的合作也立马全部中断。
这大概就是曰本和美国两个国家商人秉性的不同。
美国的资本家,人性更弱,是更加纯粹的资本代言人。
第九十七章 帝国与帝王()
如果说任天堂是个电子游戏帝国,那么山内溥就是这个帝国的皇帝。
不管这个帝国再怎么暗潮涌动,山内溥还是实际上说一不二的人。
作为一个手握权柄的人,山内溥的所作所为虽然说不上血腥,但是也谈不上温和。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没有了战争的年代,商场就是无烟的战场,商战就是不见血的战争。
在任天堂一路崛起的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忤逆了任天堂想法的企业,都由盛转衰,不复往日的荣光。
像是哈德森这样当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现在还不是被科纳米收入囊中,除了还有一个品牌名,剩下什么都没剩下。
如果说,这其中的唯一变数,大概只有高桥的万户了。
说起高桥,其实也算是曰本电子游戏圈里的老人了。
发展越发成熟的圈子,愈加看重论资排辈。
这不管是人员内部的心理变化,还是一种内卷的生态现象。
在一个行业刚刚升起的时候,空闲的位置很多,大家有能者居之。
但是一个行业一旦开始成熟,进入成熟期,那就代表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个新人,哪怕有能力,也没有晋升的空间。甚至吃了行业上升红利而本身没有太大能耐的中上层,还日日夜夜恐惧着自己的地位被占据。。。
因此,他们就制定出了繁杂的规矩,想要让那些后来的人,也依照这些规矩进行生活。
至于他们自己,地位已经那么高了,还用得着什么规矩?
然而,高桥就算是在这一套规矩里也算是一个老人了。
曰本电子游戏真正商业化起步其实并不造,那已经是七十年代末了。
几乎所有的厂商的技术,都是来自于雅达利。
而任天堂则差不多是第一个挑出雅达利制度,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的场上。
在这个风口上吹起来的企业有很多,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在红白机开发过程中有协力开发的哈德森。
而除了当时哈德森创始人两兄弟,哈德森最耀眼的人,则当属高桥了。
高桥从一名玩游戏的玩家开始,到负责宣传工作,再到帮助哈德森解决《淘金者》的版权问题,再到举办全国大篷车巡回赛。
几乎可以说是在他的操纵下,哈德森在并没有十分优秀的游戏情况下,才能取得那么好的收益。
像是到那时的南梦宫可是有《小蜜蜂》、《大蜜蜂》、《坦克大战》等优秀的游戏。
与之相比,哈德森的什么《星际力量》、《星际战士》一点灵气都没有。
这也是行业内第一次见到宣传的力量。
以往大家以为宣传只是在电视上做做广告,在商店里贴贴海报就完事了。
到了高桥这里,大家才明白这种广告方式,无法真正调动玩家的购买积极性。只有让玩家能够参与进来的广告才是好广告。
于是,各种比赛甚至是游戏名人的时代,就由高桥开创并且发扬光大。
尔后,高桥又离开了哈德森。
在当时曰本电子游戏圈看来,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大逆不道。
而哈德森对于高桥的态度也是封杀,不给高桥一点点能够利用哈德森的资源崛起的机会。
当所有人都以为高桥凉了的时候,高桥却凭借着读者杂志,这样一个全新的渠道又重新崛起了。
之前大家只看到了玩家对于比赛的热衷和狂热,但是没有看到玩家们对于游戏信息的渴求。
在游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没有那么多精力投入在电子游戏上的玩家们又想玩到好玩的游戏,又不想花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来甄别。
他们需要一个意见领袖,于是高桥出现了。
当大家才刚刚理解到掌握传媒,对于游戏销量至关重要的影响的时候,高桥已经完成了对于曰本电子游戏媒体的统治。
《玩家之心》这款杂志的完成程度无比的高,已经达到一个很少能有改变的地步。
其它的后来者,完全竞争不过《玩家之心》。
像是任天堂虽然不甘心,最后也是任天堂美国才把《任天堂力量》这本任天堂会员杂志搞活。
而高桥这以游戏媒体作为支点,重新开始制作电子游戏。
第一款街机游戏《魔法之塔》,可以说是他一个人的作品。
虽然画面和音效也就马马虎虎,但是游戏系统却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要知道,虽然以往电子游戏也有智斗的类型,但那都是传统的象棋、五子棋、黑白棋之类的。
而在曰本,高桥还是第一个将战棋游戏做出来的人。
《魔法之塔》这款游戏因此虽然小众,玩的人不是很多,但是却也有了名声。
而后的《泡泡龙》更是直接俘获了女性玩家的心。
哈德森虽然是九千岁,但也仅仅是任天堂的九千岁。
他们虽然在家用机上拥有一言定人生死的权力,但是在街机上他们却说不上什么话。
因此,高桥也在街机上扎下了脚跟。
而这个时候,看重游戏性,又需要好游戏的任天堂,开始招收全新的第三方合作者了。
万户这个由高桥一手创立的公司,居然进入了邀请名单。
哈德森虽然愤怒,但也就仅仅只是九千岁而已。
事后证明任天堂的决策没有错,万户出品的游戏几乎款款都是精品。
最少的游戏销量也达到了五十万套,这在任天堂的第三方里,也只有几家超一线的公司才能做到。
但是,任天堂还是想赚更多的钱,于是任天堂和万户就分道扬镳了。
这一次又有许多人以为万户要凉了,但是万户却凭借着掌机活了下来。
《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出现,更是让万户走上了又一个高峰。
不过,家用机市场万户也只能加入世嘉的阵营,赚到的钱远没有以前多了。
但是,万户所作的事情,却是无数任天堂的第三方想要做的。只不过大家都看在钱的面子上没有造反,反倒是不在乎钱的万户成为了英雄。
有了高桥这样的例子,离开自己公司自己进行创业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第九十八章 告吹()
虽然企业家门都有气愤,但是气氛气愤也就够了。像是哈德森封杀高桥那种事情反倒是没有在发生过了。
也不是他们不想做,而是制作电子游戏还真是个无本的买卖。除了任天堂收的权利金非常多以外,其它基本不需要钱。
既然这个行业就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大家也都不想都像哈德森那样,如果那样招新可就麻烦了。
再说,他们头疼的反倒不是那些“叛逃”的社员,而是惹你他那天那个和这个巨无霸。
作为家用电及的第一,任天堂真的是为所欲为。
他们说你必须付钱审核游戏,就付钱审核。
他们说你必须提前支付制作卡带的金钱,你就必须支付。
他们说内存涨价了,所以你要补资也就必须要补。
他们说分成要五五分成,就必须五五分成。
原本大家以为是责权相等,收益和风险都是一样的。但是任天堂这样做,却完全把风险转嫁到了第三方上,而制作游戏的主要利润,却是任天堂的。
不要以为任天堂能够成为曰本市值第一的企业,是因为任天堂那不过数千名的员工。
任天堂对于在自家平台上发布的游戏,抽成高达百分之五十,又不承担风险,可以说是旱涝保收。
而除了这百分之五十的分成税,还有各种隐性的费用。
就像是卡带的制作费用,它并不是透明的,任天堂说涨价就涨价,你必须就得补钱。
哪怕真的按照市场价来,内存市场最大的客户就是任天堂,任天堂一家能够吃掉全世界基本上八成的内存产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是任天堂说涨价就涨价。
自古面对暴君就有造反,选择造反的游戏厂商也不是一家,而是一批一批犹如雨后春岁一般的出现。
但是春笋虽然娇嫩可爱,但是力量却也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