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国家对于文化传播都十分的看重。
就像是在曰本能够制作各种各样的动画宣传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玩具产品。
但是在中国,哪怕是最火的网络游戏石器时代和传奇能够将自己动画化,然后再等上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么?
不,不会。
虽说只有暴风才能击倒大树,看似暴风不多,但其实暴风很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有必要走在时代的前面吸引火力,知道等待瓜熟蒂落,桃子熟了就行了。
不过,高桥却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还是充满希望的。
有一名西方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老人,问他是不是改变了中国,这位老人说,我只是改变了北(喵)京和背景周围的几个地方。
高桥自认为与这位老人相比相去甚远,他能够改变的地方更小,也更够局限性。
他现在仅仅只是让万户内的这些人都富起来了。
哦,当然。
万户总部和各个分部坐落的地方周围,也一点点富了起来。
不过,除此之外,高桥能够做到的事情就不多了。
当然了,万户的基础还在于电子游戏。
作为万户的领导者,高桥每天依旧要玩一到两个小时的游戏。
不过,这种玩游戏已经成为了一种任务,玩起来也没有普通玩家玩起来那么开心。
在普通玩家看起来很有趣的游戏,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要素堆叠起来。
要素堆叠的好,就是一款好玩的游戏,要素堆叠的差,就是一款糟糕的游戏。
高桥虽然觉得有些厌倦了,但是他却不能不玩。因为不玩,就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游戏是什么样子了。
大概什么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倦怠期吧。
什么都不想做,很迷茫,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改变。
高桥知道自己确实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是他却在疑惑,自己做出的这些改变,真的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伟大么?
那些曾经在自己举办的大赛中获奖的孩子,把他们在游戏上付出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会不会有更大的收获呢?
高桥很迷茫。
第七十五章 寻找新方向的高桥()
高桥虽然依旧在迷茫,但是工作却没有停止。
这一次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制作游戏,也不是管理公司运营上的事情,而是回归到他的原点,在游戏的宣传上做一些事情。
《高桥的聚会》,依旧是常驻在东京电视台的节目,不过相比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收视率巅峰,现在的《高桥的聚会》只能说是东京电视台的中流砥柱。
不再是最当红的节目,但是也没有到需要砍掉的程度。
有着一批固定的观众,就是一款比较平常沉淀下来的节目。
不要以为这样就很差了,要知道曰本的娱乐圈竞争十分的激烈。
不光是艺人与艺人要竞争,节目与节目也要竞争。
东京电视台手中各种节目的申请稿,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但是电视台的时间却有限,因此只要能够登上电视台,在电视台上放送,就已经是一件很成功的事情了。
不过,这个成功分是对谁去说。
对于小人物来说,是极大的成功。但是对于那些曾经最当红的节目来说,能够继续在电视台上出现,虽然不是最遭,但也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情。
《高桥的聚会》这一款节目收视率的下滑,其实有很多原因。
固然有高桥并不是总出现,而其它的主持人,各种能力都稍微差上一些的原因在。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却是大环境在变化。
甚至,在中国还能行得通的游戏媒体形式,在曰本就已经不那么吃得开了。
就像是《玩家之心》的杂志,也从原本巅峰时期,每期销量大概会有三十万本的销量,缩减到了现在十五万套左右。
是稿子的质量在大幅度的下降么?
而是新生代的玩家,对于《玩家之心》的需要程度和接受程度下滑了。
《玩家之心》在高桥创办初期的时候,是以家用机和街机的游戏攻略为主,并且取得了成功。
为什么这样的内容会取得成功呢?
一是因为当时的游戏,普遍都有一些隐藏的设计,而因为信息流通不畅顺等等原因,大多数玩家对于这些隐藏的设计,往往并不是了解。
而街机这种专门为了让玩家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多的钱的游戏,则越来越强调难度。如果让一名玩家自己去从无到有的去尝试,那么他付出的成本太大了。这时候,通过《玩家之心》的杂志,了解这些游戏中各种隐藏的设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成本更低的选择了。
而当时的家用机游戏,虽然可以降低难度,但是当时制作家用机游戏的游戏制作团队和游戏制作人,全部都是从街机山转过来的。
而人的惯性思维,并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因此,不管是像卡普空还是科乐美,还是任天堂,制作的各种类型游戏难度都不简单。
再到后来,虽然已经知道了家用机并不需要特别高的难度,但是设计者还是给了较高的难度。
因为,玩家对于游戏时长有要求。
一款游戏,如果你买回来两个小时就通关了,花了大几千日元,你也会觉得不值。
而游戏制作厂商,也是需要平衡成本的,他们为了平衡成本,就会做出一些应对。
既然你们玩家需要更长的游戏时间,增加游戏流程又会耗费许多我们的人力物力,甚至连卡带的容量都会变得更大,售价更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通过简单的增加难度,来增加你的游戏时间呢?
比如说,一款射击游戏,如果一次不死,通关时间大概是两个小时。
那么,增加了游戏难度之后,玩家需要达到一个不死的熟练程度,就需要花费数十个小时。
而一个本来就应该两个小时游戏时长的游戏,一下子就变成了几十个小时的游戏。
困难的难度,玩家自然不是很适应,需要死来死去。
但是,市面上所有的游戏都这样,哪怕你不想玩这种难度的游戏,也非常抱歉,你找不到其它游戏可以玩了。
而玩家们为了减少受苦的时间,也会选择看游戏攻略。
虽然还要他们自己动手来提升熟练度,但是一些小技巧和通关方法他们却可以提前知道了。
并且,虽然看攻略会降低一点点通关游戏的快感。但是,这么难的游戏,哪怕用这种方法通关了,还是有很大的成就感。
这就像是一道数学题,完全不会做抓耳挠腮不得其门而入很痛苦,但是如果有老师带着,找到了门道,攻克了一个十分难的题,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这个时代电子游戏就像是那道数学难题,而游戏攻略就是那位老师。
因此,玩家们选择当时草创的《玩家之心》。
再之后,游戏便越来越多了起来。甚至恨不得每一周都有新的游戏发售。而这些游戏的内容,作为购买者的玩家并不是很了解。只能通过粗浅的封面和海报购买游戏。
理所应当,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海报骗子”和“封面骗子”,骗你买了游戏,等你觉得不好玩的时候,抱歉,游戏并不退。
玩家们被一次次伤害,自然就有了记性。
但是,他们虽然选择更谨慎了,但是却还是避免不了被欺骗。
因此,他们就需要一个媒体,帮助他们来甄别这些游戏到底好不好玩。
这时候,《玩家之心》就开启了游戏评分专栏。对于每一款新上市的游戏进行介绍、点评和分析,这样一来,玩家就能明确的知道,这款游戏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游戏了。
《玩家之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渐渐就成为了一个玩家们选择游戏的宝典,上面的评价对于游戏的销量影响越来越大。
于是,大量的游戏开发商也找到了万户,提出了给充值、买广告等等说辞,要他们提高自家的游戏评分。
而高桥对于《玩家之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的确优秀的游戏可以接受充值,毕竟不充值也是高评分,但是不好玩的游戏,自然就拒绝了。
第七十六章 久久不愿离去()
《玩家之心》决绝了,那些电子游戏厂商当然不开心。
但是,在《玩家之心》拒绝的时候,也有人看到了商机。
于是,一大批电子游戏杂志就在曰本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的出现。
这些游戏杂志,或许内容不行,或许纸质粗糙,甚至对于有没有人看都不在乎。
他们在乎的是那些被《玩家之心》拒绝了充值的游戏厂商的充值钱。
他们接受充值,然后按照充值的程度对游戏进行评价。一本本应该是为玩家服务的杂志,变成了一本广告册子。
于是,就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代。
过了一段时间,那些完全没有一点技巧的杂志,渐渐的开始退出市场。
因为玩家们虽然有时候盲目,但是却不傻。
你们这些新出的杂志联合垃圾游戏厂商将我们当凯子,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脚投票,完全不买你们的杂志将你们送出市场。
但是,这些杂志当中还是有一些留了下来。这些杂志并不是不接受充值,而是掌握了语言的艺术。
就像是中国会有一位姓颜的汽车媒体人,他的节目每每被充值,但是他却能利用语言的艺术,同时讨好金主汽车企业,又不会让观众产生太大的反感,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一些小白还会被这名媒体人的“真诚“所打动。
也正是在这一场混战中,没有只顾着眼前利益的《玩家之心》成为了绝大多数曰本玩家的第一选择。
但是,虽说电子游戏在曰本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恨不得每十个曰本人就拥有一台红白机。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买红白机就是跟风,对于游戏的选择,也就是那几款经典游戏。并不会对于新游戏一直的去关注去购买。
因此,《玩家之心》杂志的销量,最多也就在三十万套的样子。
而之后,为什么《玩家之心》的销量开始下滑了呢?
因为,曰本的经济开始衰退,想要保持原本的工资水平基本是不可能的水平,甚至为了不失去工作都要付出全力。
而这个时候,虽然还有娱乐需求,但是对于游戏的选择,却有了新的选择。
以前的时候,选不选择一款游戏,是看这款游戏是不是好玩,能玩多长时间。
而现在则是这款游戏只要能让我放松就行,最好也不要让我太累,太难的话我也不是很想玩。
因此,对于游戏的素质,和游戏的难度,以及游戏攻略的需要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也就是说,如果说以前的玩家,更加注重性价比,现在的玩家则更加注重放松了。
游戏厂商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新出的游戏难度也在不停地降低。降低的难度,甚至让一条狗过来啃手柄都能通关,这时候攻略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而玩家们大体上对于游戏好玩程度需求的降低,也降低了对于评分的需求。
连玩游戏都开始觉得麻烦的他们,怎么有可能像是以前一样,兢兢业业一期又一期的购买《玩家之心》了呢?
因此,不光《玩家之心》的销量开始收缩,全部电子游戏的杂志销量都开始了减肥之旅。
甚至,因为《玩家之心》的质量,是瘦的最少的那一个。
而高桥回到曰本,就是要决定未来《高桥的聚会》以及《玩家之心》方向的问题。
路在何方,这是每一个游戏媒体人都关注的地方。
高桥来到曰本之后,倒是没有着急去编辑部或者是其它的地方去开会,而是开始了走街串巷的旅程。
曰本的电子游戏市场,虽然有一些萎缩,但是体量却依旧很巨大。
秋叶原一带的电器街,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电子游戏和动画的王国。
几乎所有曰本能够玩到的游戏在这里都有。
甚至,因为这里的玩家多,这里还成为了类似于《口袋妖怪》这种需要联机游戏的联机圣地。
在街道旁的长椅上,在花坛周围的树荫下,无数大大小小的玩家们聚集在这里,交换游戏中的宠物,交流着游戏外的人生体验。
像是高桥这种穿的并不是很游戏,也没有带着游戏机的人,出现在这里其实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却没有太多人去关注。
毕竟,大城市的节奏这么快,每天都有无数个陌生人与你擦肩而过。怎么可能去在乎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到底在想什么呢?
不过,忽然有一名拿着游戏机靠在长椅靠背上的玩家,不经意的瞥了一眼高桥,迅速就拉直了身体站了起来。
他颤抖着双手走到高桥的面前,声音激动地说道,“您……您是高桥?”
高桥虽然知道自己被认出来了,但是却依旧很意外。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公众面前露面了。
甚至,他觉得或许自己早就被人遗忘,年轻的小玩家们根本不会知道自己是谁了。
而现在的他,与十多年前那个活跃在传媒第一线的他,不管是装束还是气质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因此他也就没有像是以前一样全副武装。
他觉得自己有可能会被认出来,但是却没有想到刚到第一个地方就被认了出来。
“我是。”高桥含蓄的笑了一下说道。
“您!您还记得我么?我!我参加过您的比赛啊!”这个体型有些胖拿着游戏机的人说道。
“一九八六年,您举办的那个比赛,我还在东京都区的比赛获得过名次呢,您亲手给我颁得奖!”这位胖玩家在裤子上用力的蹭了蹭自己满是汗水的手心,伸出说想要和高桥握手。
高桥的手与他握在了一起,听着这位玩家不停地说自己这些年的游戏经历。
渐渐地,更多的人认出了高桥,围在了高桥的身边。
又过了没多久,巡视的警察走了过来,想要疏散这些影响交通正常的人群。
要知道,秋叶原一代可是拥挤得很,这里在多年以前,就被改造成了步行街,汽车不能进入了。
但是,就算是这样,现在这里依旧挤了个水泄不通。
而听到高桥出现在这,哪怕有警察出现疏散,哪怕在外围什么都听不到,他们还是不愿意离去。
因为,高桥代表了一代曰本玩家的记忆也代表了曰本电子游戏的一个时代。
第七十七章 崇拜的小星星()
“高桥,你这么多年都干什么去了?怎么再也见不到你玩游戏了?”这个现在已经是中年人,但曾经是个小男孩的游戏迷问道。
“我……”高桥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他这些年其实一直没有离开,虽然离开了玩家能够看到的第一线,但是依旧在制作着游戏,经营着万户。现在这位中年男孩的手中,拿着的机器,就是万户的掌机,上面的游戏也是万户的小畜生,当然,官方名字叫做《口袋妖怪》。
但是,他不能这样说。因为在眼前这个中年男孩看来,高桥不是什么游戏制作人,不是什么企业家,他就是那个当年带着大家一起玩游戏的孩子王。
“我这些年……”高桥刚开口想要回答的时候,忽然旁边有一个人满头大汗的拿出了一本一九八五年出版的《玩家之心》。
他一手举着杂志,一手举着笔,从人群最外头一直挤到最里面。
他气喘吁吁,衣衫不整的出现在高桥面前的时候,将高举的胳膊放下来,将这本一九八五年第二十三期杂志翻到读者问答的页面说道,“高桥,能不能签个名,这一条就是你当年回复我的内容,我一直留到现在,你还记得么……”
这位话唠的中年玩家说了很多,高桥很难插上嘴。虽然他说的一切斗鱼高桥有关,但是尴尬的是对于这些事情,高桥本人却没有太多的印象。
要知道,对于读者来说,可能一生就会得到一次的回复,对于高桥来说,当初可是每一天都要写一百封以上。
再记忆力惊人的人,也不会记得十多年前每天都会发生一百多次的事情吧。
可是,高桥能粗暴的打断他,说这一切自己都不记得了么?
不!
当然不!
所以,他只好一边努力的思索,一边嗯嗯啊啊的回答。
看到这个人的模范带头效应,不少人都想起了自己好像也收到过高桥的回复,于是看到这一幕最里圈的人就开始向外挤。
外围负责维持秩序的民警,看到有人从里头出来了,还以为事情结束了呢。都开始盘算起一会下班了该吃点什么。
但是,事情显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传十,十传百,无数老玩家们正朝着这一点坐标赶来。
而高桥也久违的、近距离的感受到了玩家的热情,热情的玩家们将他团团围住,让他感受到了炽热的火焰。
高桥真的是太长时间没有这种感觉了。
要知道,在万户总部,虽然有许多人玩游戏,许多人开发游戏,但是除了年轻的孩子外,剩下的都是为了做游戏而去玩游戏,为了赚钱而去做游戏。
热情!
名为热情的东西,并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头上。这些人才都很优秀,但却是一群匠人。能够精确的完成分配给他们的任务,但是却不会做出一些开创性的举动。
其实……大型项目需要的也是这种人。
而不是像是动画、中主角那样,总是搞出一些幺蛾子,弄出一些事情。
要知道,大项目就像是一个大公司一样,追求的是稳定。
至于什么创新?在业务良好的情况下,并不需要那么做。只要按部就班去完成所有既定的工作就好了。
而在这样的打团体内,就会出现一种按时点卯的情况。
这种情况被叫做大公司病,是全世界都会出现的事情。
不过,有趣的是,在中国这却被包装成了一种国有企业才有的病症。或许,这样宣传是为了一些动作铺平道路吧。
高桥听着他们一句又一句的说着,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是不是可以邀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