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从三百元到六百元不等,虽然这已经是在他们家乡难以想象的工资了。
但是,在这样恶劣的工作情况向却并不显得多。
当然了,工资也不是每个月一发。
如果每个月一发,工人拿到工资跑掉了怎么办?
因此……
工资都是一年一发。
当然了,一年到头,到手里的时候,也不会月工资三百,就有三千六百那么多。
虽然这的工厂主,从来不缴纳税金。
但是,这里又怎么可能供吃供住呢?
吃不要花钱?
住不要花钱?
扣掉每个月的吃住花销,再加上时不时扣的工资。
哪怕是月工资高达六百的工人,最后一年实际到手的工资,最多也不过两千元。
至于那些月工资只有三百的孩子,她们能有回家的路费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她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就是编织地毯、挂毯。
一个新手,想要编织完一张地毯,往往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当然了,由于是新手,价格也不会太美好,离岸价格最多也就在三百美金左右,普遍都是在两百左右。
按照人民币与美元八比一的汇率,也就是相当于一千六百块钱的样子。
那成本又是多少呢?
如果按一个月三百的工资来算,三个月就是九百。
不过,实际上没有那么多。
天天炖海带吃陈米,一个人一个月的饭钱会有一百?
就花些砖头钱搭的窝棚,一个月的租金能有一百?
不,都没有。
经营这样地毯厂的工厂主,没用多久就因为能够出口创汇,成为了当地政府的座上宾。
而那些年轻的女工们,在非常偶尔的休息中,也会好奇外国人到底多有钱。
自己一个月六百块钱,两个月才能织完的地毯,他们说买就买?
外国……真好啊……
第四十章 本能境界()
这位工厂主除此之外需要做什么呢?
并不需要做什么。
只要每天闲着的时候,到自己的工厂里巡视一番,看看有没有好看的小女孩。
然后呢?
没事的时候吃吃喝喝,每年画个万把块钱,在本地的学校,搞搞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就让他名声变得异常的好。
在当地人看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慈善家。
当然,慈善家也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慈善。
哪怕是有的善人心软,选择的也不会是去救助那些贫苦人家,而是让那些贫苦的人在自己的视线里消失。
当然了,这一切对于吉姆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事情。
他此刻坐在宽阔的桌子前,正在练习射击的精准度。
一味的实战,很大程度上,并不会提高游戏的实力。
目的明确的精准练习,对于实力的提升往往更大。
而吉姆,对于这个精准练习就十分的在意。
像是他现在所在的这个地图,就是万户官方出的训练地图。
这款地图从趣味性上来说,基本上为零。
但是,它有它的优点,它的优点是什么呢?
就是对于每一个实战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里都会给出纯粹化的场景。
像是射击,这里就分很多种类型。
有的是跟抢,就是一个靶子按照无规律的运动去运动,而玩家需要精准的控制鼠标,对这个靶子进行跟踪。
这模拟的是在实战过程中,如果遭遇敌方,敌方可能会通过各种随机方向的移动以及跳跃来躲子弹。
甚至,吉姆觉得这个测试比追踪真人还要更难一些。
因为,每一个真人都有自己的习惯。
像是有的人,碰到人之后,就会喜欢向左移动。
而有的人碰到人之后,就会喜欢向右移动。
而还有的人呢,碰到人以后,就会挑起来。
而万户的这个测试地图完全不是如此。
虽然电脑上并不会有真的随机,一切随机都是伪随机。
但是,万户的这个测试地图,却不是那种死板的移动方式。
其实原理也很简单。
就是这个靶子的运动方向,是以系统时间为基准,经过一个换算公式,换算而来的。
除非刻意的将系统时间调回,才能够让靶子的移动轨迹完全一样,不然的话,几乎不可能出现移动轨迹完全一样的时候。
而如果一个真人玩家,想要通过进行公式的换算,就去预测靶子的移动方向,在不借助软件辅助的情况下,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吉姆调到最高难度,到了五回之后,再一次开始觉得,这个练习模式当中,有太多东西想当然了。
追靶的操作,在游戏设计人员看来,可能是考验反应的事情。
然而,在吉姆看来,这些人对于反恐行动可能都没有真的玩过。
所谓的追靶,与其说是对于反应的考验,吉姆觉得更多的是对人心的预判。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动作,迅速的判断出每个人习惯的类型,然后针对此进行预判,在对方移动的同时,将枪口直接移动到他要移动的地方。
这才是吉姆认为一个高端玩家需要做到的事情。
然而,在这个练习当中,完全撇弃了人的因素。
想要在这里射的更准,就不能使用预判。
而在实际游戏和比赛的时候,又要调整回预判模式,这么一调换,就会出现很多失误。
因此,追靶吉姆并不会联系太多,大多数时候只是测试一下自己的反应能力。
因为,一旦练习过多,让这成为自己的习惯,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
除此之外,吉姆又开始了练习。
在反恐行动这款游戏当中,是有一定的“负重”设定的。
这个设定,并不是说身上带的枪多跑的就慢,通过这种惩罚机制,来让玩家带更少的枪。
而是在移动的过程中,手中拿的东西越轻,移动的速度就快。
因此,移动最快的方式是手中拿着匕首,而慢一点的是手枪,再慢一点的是冲锋枪,再慢一些的是狙击步枪。
但是,吉姆发现反恐行动这款游戏设计中的一个失误。
在之前某一天玩反恐行动的时候,他在将枪换成匕首的时候,无意间触碰到了鼠标的滚轮。
这时候,他忽然发现,角色的移动速度一下子变快了,但是手中却还是枪,并且这个枪还不是那种放下枪口奔跑的状态,而是直接抬起来的。
这个时候,不光移动速度更快,连射击都直接没了抬枪的作用。
吉姆觉得反恐行动玩家那么多,这个问题应该不是自己第一个触发的。
但是对于那些菜鸟们来说,可能他们触发了这个错误,都不知道这个错误有什么用。
甚至连思考都没有,就放弃操作取消了这个错误。
那吉姆呢?
吉姆打算现在开始研究这个错误,等待总决赛的时候,给那些韩国选手一个惊喜。
要知道,有了这个技巧,在遭遇战的时候,天生省了一个抬枪的动作。这相当于减少了对手的反应时间。
如此一来,在极短地时间内,就能让对手的屏幕黑白了。
或许这个过程只有零点一秒,但是在最高端的对决中,就是这零点一秒决定胜负。
至于,为什么吉姆早就发现了这个错误,现在才联系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怕太早的联系,让这个操作变成自己的肌肉记忆,在比赛的时候下意识的使用出来。
要知道,这种操作,一定是要固化成肌肉记忆的。
就像是一个人在刚学习打字的时候,需要手指对准键盘,一个又一个字母看,去确认,然后再去打。
等熟练了之后,心中就像是有了一个键盘图,没打一个字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要打的是哪个。
而等级再高之后,在打字的时候,似乎根本就忘了有键盘这回事,手放在上面,就会宛若本能,自己动起来一样。
而现在,吉姆需要的是,让自己在极短的时间内,熟练度达到第三种境界。
一种完完全全的本能境界。
第四十一章 制度钳制()
经过两天的高强度练习,吉姆终于将这项技能像是记忆在了肌肉里一样。现在只要他的手一触碰到鼠标,就会下意识的去摩挲鼠标的滚轮。
当然了,这种操作对于鼠标的要求也很高就是了,特别是中间滚轮的润滑程度。
所以,去哪里才能买到这么好用的鼠标呢?
当然是万户最近推出的超级游戏王系列高端竞技鼠标。
这款鼠标不仅中间的滚轮覆盖了一层橡胶,如丝般顺滑,鼠标各处还有磨砂的半透明材质,可以朦朦胧胧的透露出里面由RGB发光二极管提供的灯光。
至于……
为什么这种能够发出一千六百万色的发光二极管,只有万户出品的鼠标和键盘上才会有。
这就不得不提到技术的先发优势了。
许多对于专利法只了解一个皮毛的人会认为,如果一旦注册了一个专利,那么这个专利的有效期只有二十年,就要在二十年内将所有的钱都赚完。
虽然理论上确实如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根本不是这个模样。
因为技术从来都不是孤立静止好不发展的,恰恰相反,技术正好是一刻不停一直进步的。
就像万户最开始,拥有仅仅只是一个发光二极管的技术。
说实话,那时候的发光二极管,应用的场景十分单一。
似乎,也就只有给万户的游戏掌机充当背光的用处了。
再不然的话,最多也就是让霓虹招牌,都变成LED招牌而已。
而在这之后呢?
万户不仅让原本就已经很小的LED模块,变成更小的贴片式模块。
如此小型化的发光二极管,不用再像万户的游戏掌机一样,在掌机的额头伸出一个支架,才能照亮整个屏幕。
而是仅仅只要布置在掌机屏幕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就可以照亮整个屏幕。
当然了,最早使用了整个技术的万户掌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漏光现象。
毕竟,液晶屏幕就像是一张纸。纸难免不会完全平整,总会有一些微小的起伏。这些起伏可能肉眼看不到,但是被LED的强光一照,就非常的明显了。
不过,这个放在十几年后,会被人说手机做工真差的装配工艺的瑕疵,在这个年代却几乎没有玩家在意。
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十分惊艳的技术了。
要知道,任天堂掌机的彩色屏幕,可还停留在无背光的年代。
再加上任天堂掌机的屏幕通透度不高,在被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基本上就看不清屏幕上的任何东西。
而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小朋友想要藏在被窝里偷偷玩上一会,还非常尴尬的需要手电筒的照明。
这也是为什么任天堂的彩色掌机,相比于纯粹黑白屏的游戏男孩,没有那么成功的原因之一。
因为技术所限,彩色的掌机对于使用的场景限制太大。
而与此同时,万户的掌机,不光完成了彩色液晶,同时也研发成功了彩色液晶的背光。
从显示效果上来说,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除了可以做屏幕背光的贴片式LED灯,鼠标键盘上可以看LED,则又是万户的另外一个技术创新。
这其中每一个技术的专利时间都是单独计算的。
也就是说,虽然再过十年,在所有万户注册了LED的国家,LED都可以不经过万户的授权就开始制造了。
&nLED却依旧需要万户的授权才行。
也就是说,一家企业如果确定了在某个领域的先发优势。
它就可以利用这个先发优势,一直的领先下去。
而这套专利制度,当初又是哪个国家所提倡和建议的呢?
是英国。
是工业革命最早发生的国家。
虽然名义上说是要保护专利开发者的积极性,实际上未尝也不是为了保护英国的先发优势。
要知道,后发工业国家想要发展工业,都要经历一个模仿和学习的过程。
而模仿和学习,总比从零开始,从无开始要简单许多。
因此,为了保持优势,英国只能设立专利法。让那些后发的模仿者,哪怕能够制造相同技术的产品,也不能在当时大英帝国自有和殖民的范围内售卖。
而后发的工业国家,像是法国、德国等,在经历了前期的模仿学习后,等他们终于将技术实力拉到与英国齐平,甚至在某些领域还略有超出的时候。
他们也开始举起了专利的大旗。
宣称专利制度是为了保护技术研发人积极性的制度。
再之后,除非是拥有巨多高素质人口,或者即拥有高素质人口,又不玩专利制度这一套的国家和地区。
能够通过种种办法,将技术实力提升一个大台阶外。
其余的那些只能遵守一流国家制定的制度,自己的研发实力又不足,无法突破一流国家企业所构筑的专利壁垒。
所以,这些小国,或许国土面积很大,但是在技术方面优势很小的小国。
只能成为为一流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力的经济殖民地。
如此一来,一流发达国家,甚至不用费神费力的派遣军队和人员实行真的殖民。
只要从技术发展的角度上进行限制,让那些后发的国家,始终和自己保持着代差,就可以一直躺着赚钱。
至于现实中的例子?
南美那一票国家,正好都是例子。
曾经曾是发达国家的阿根廷,没有自己生产工业品的能力。
几乎所有的工业品都要从国外进口,一辆在中国可能售价不过两百人民币的自行车,在阿根廷就能价值两百美金。
而阿根廷自己拥有的产业,也仅仅只是畜牧业而已。
连畜牧的深加工,都不一定是由本国的公司来完成。
因此,阿根廷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就华丽丽的完成了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蜕变。
而这,仅仅只是南美洲的一个缩影。
美国则一边剪着羊毛,一边站在制高点俯视着南美洲这个美国的后花园。
说他们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已经出了大问题。
第四十二章 吸引眼球()
♂? ,,
当然了,看似完美的专利制度,实际上也并不完美。
为什么不完美呢?
因为技术的增长,并不一定是徐徐发展的,而是总是会出现一些技术上的爆发。
而已经拥有了成熟技术的先发国家,往往会因为既得利益等等问题,对于新技术的出现,不支持就算了,甚至有可能打压。
当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电力机器取代蒸汽驱动的设备的时候,那些拥有大量蒸汽机的工厂主,难道会忍心看着自己的蒸汽机变成一堆没有价值的垃圾?怎么会呢?
因此,总是会有一些意外出现。
像是曰本的崛起,对于先发的一流国家来说,就有一些意外。
在战后基本上成为一片废墟的曰本,之所以能够崛起,是有很明显的契机的。
什么契机呢?
就是美国率领联合国,在韩国登陆与朝鲜发生了一场真正。
而这场战争由于中**队的加入而显得十分焦灼。
而从美国本土调配各种军用物资,无论是时效性还是成本都比较高。
因此,就近在曰本这个极端靠近前线的地方下订单,订购军需品。
原本,美国想的只是让曰本从事一些技术难度低,只需要单纯的劳动就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曰本却保留着大量战前的理科人才。
要知道,在曰本知道自己要战败,发动自杀式袭击的时候,送上飞机的士兵,基本上也都是文史哲这类社科类的人才。
当然了,如果是天皇的亲戚,又恰好学这个,就不用被送上有去无回的飞机了。
数十万的高端技术人才,是曰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培养出来的成果。
在战后刚开始美**人嚼完的泡泡糖,吐在地上对曰本人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甜品的时候。
这些人才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是,对美国来说的朝鲜战争,却为曰本提供了可以做饭的材料。
虽然从事的是低级产品的加工,但是很快曰本就证明了自己有加工高级产品的能力。
而在代工的过程中,美国发现曰本有这个能力,成本还更低。也就相对来说,更喜欢让曰本代工,而不是使用本土那些昂贵的货物。
因此,一场战争打完,曰本已经重新积累到了资本。
而这时候,恰逢从美国掀起的信息革命,也就是电子技术的革命,在世界中掀起了大浪潮。
在英国等一系列老牌国家,还不屑于搞美国这些乡巴佬搞的技术的时候,身为最大没分的曰本,却立刻开始学习了起来。
因为这项技术发展的还不是很久,曰本开发了许多虽然质量不如美国,但是更加廉价的产品,就迅速的占领了市场。
而这个时候已经回过神的美国,通过经济政策开始对曰本进行收割。
而曰本也因为人才供给不足和经济被美国打压等等原因,逐渐从巅峰时期还是跌落,陷入了失落的数十年。
毕竟,但是的曰本,经济虽然好,但是都用来消费,而相对来说忽视了教育。
而科学技术,则是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
所以,完被美国扼住了脖子,又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曰本,就没有那么强横了。
而万户的情况,其实与曰本有些雷同。
甚至,万户的情况还要比曰本更加的恶劣。
因为万户入场,有能力开发新技术的时候,电子科技的大致发展路线已经比较清楚了。大量的专利壁垒已经建立。
因此,万户想要寻求突破,只能从一枚小小的LED发光二极管,或者是鼠标键盘这些小东西开始做起。
就是因为看起来小,应用场景不大,所以才没有拥有更强技术实力的厂商来截胡。
但是高桥却知道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