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就是社畜。
尽管觉得人身没有什么希望,但是为了要活下去,大多数曰本人依旧活的像是人形自走畜生一般。
他们当牛做马攒下的钱,除了应付生活,剩下的就是在手机游戏中,获得虚幻的满足感。
真正的玩家很难理解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甚至有人认为手机游戏那么高的营收,就是在洗钱。
听说极道们总是有许多来源不明的收入需要洗白,于是他们就通过手机游戏洗白。
然而,虽然有这样的可能,但是真正玩这些游戏的人却也真的不少。
真岛一马获得了制作主机游戏的机会,他的内心是十分的高兴的。
甚至,对于《如龙》能够如此顺利的立项,他都有些像是活在梦里。
要知道,虽然曰本的电影史上,曾经有很多出彩的黑道片。
其中最为经典的那些,基本上都是由北野武导演的电影。
然而……
传承自时代剧的黑帮电影,现在却陷入了低谷当中。
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些每天努力到连游戏都没有时间自己去玩的社畜,就是那些真硬核玩家死宅。
大家都只关心自己领域发生的事情。
对于什么极道题材,就不会很关注了。
大家都不再热血了。
甚至……
真岛一马觉得制作一款《大树模拟器》玩家什么都不用做,就体验一颗大树每天的生活,都会有许多玩家去玩。
不过,既然董事长已经同意了,真岛一马就觉得自己也要努力了。
所谓的驰星周,是曰本一位专门从事黑道题材的作家。
他因为喜欢周星驰的电影,所以将自己的笔名起做驰星周。
真岛一马刚回到曰本,就去找驰星周了。
驰星周也是生长在电子游戏影响下的人,得知万户想要制作一款有关于极道题材的游戏,他也很感兴趣。
在大家都将价格谈好之后,驰星周就开始创作剧本了。
这部剧本的主角是桐生一马,是一个颇为老套的复仇的故事。
不过,这种复仇的故事,由三维游戏展现出来,却别有一番魅力。
第一百章 免费最贵(本卷完)()
寻找到一群合适的人来进行配音,身子亲自采访一些极道人士,听闻他们的过往。
《如龙》这款游戏,是真岛一马真正主导制作的第一个大项目。
对于这个大项目,真岛一马可以说耗费了所有的心力。
在制作游戏的九个月中,他没有一天睡觉的时间超过七个小时。
当游戏最终制作完成,长久疲惫的他,躺在床上一口气睡了两天两夜。
等他醒来的时候,生产好的游戏碟片,已经开始铺货了。
由于种种原因,《如龙》系列的第一步作品,只是在索尼的新一代家用游戏主机上登陆。
PS2虽然大幅度增加的三维显示性能,但是对于游戏开发的成本,也一下邮了更高的要求。
巨大多数的游戏厂商,还是吃想要吃透索尼的PS2所采用的技术。
而拥有自己的显卡设计部门的万户,对于索尼PS2的奇葩架构,是最早理解并且成功使用的。
《如龙》这款游戏,也算是PS2早期推出的一款主打游戏了。
不管是各方面对他都抱有了厚望。
要知道,主机平台和游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任何一个主机平台都要有几款看家作品。
像是任天堂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小红帽和小绿帽,以及一系列经典的游戏。
而所以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主机厂商,自己制作游戏的能力极弱,几乎就相当于没有。
而收购的第二方,对于PS2那神奇的架构,也还有些有心无力。
恰巧在这个时间制作出来的《如龙》,就成为风口上的猪。
要知道,实体铺货一直都有一个销售率的问题。
也就是说,生产一百万套,不一定就卖出去一百万套。
能够卖出去七八十万套,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而卖出去四五十万套在这个光盘时代也能够接受。
如果能够百分之百卖出去,还能供不应求,除非是出货量太少,不然就已经证明这是一个潜在的爆款了。
而《如龙》这款游戏,虽然游戏素质很不错,但是却很遗憾都没有达到爆款的范畴。
首批出货量一百万套,一周内店头统计销售数量是六十五万套。
虽然也已经算是不错,但是真岛一马却显得很失落。
他失落的倒不是销量,而是他发现他和整整一个团队,花费了九个月时间制作的一款诚心诚意的游戏,卖出去的钱,却比不上没怎么用心的手游,一个月的营收。
也就是说,如果算经济账的话,制作手机游戏的投入产出比,简直要比制作传统的主机游戏,要高破天了。
真岛一马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是他已经知道未来整个电子游戏世界的走向,已经迈入了手机游戏的深渊。
更可耻的是,虽然它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切,但是他却是这一切的帮凶。
不过,高桥对于这个销量已经很满足了。
万户曰本游戏研究所,说实话高桥曾经已经打算砍掉了。现在看到它还能够存活下来,活的还不错,他已经很欣慰了。
至于某一款游戏,例如《如龙》或者是其它的游戏,他倒是不那么在乎。
卖的好了,锦上添花,卖的不好,也就是吸取经验教训了。
要问高桥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
就是因为万户此时此刻的万户手机,依靠着对于平台上所有软件销售的三成的抽水,每天赚的钱都够开发十个如龙了。
像是索尼等等厂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制作智能手机了。
不过,对于索尼这个刚刚收购了欧洲厂商爱立信,想要搞传统手机的企业来说,做智能手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索尼剑走偏锋,虽然购买不到合适的手机基带芯片,以及合适的手机处理芯片,但是他们却利用万户公布的免费WIFI协议,开发出了一个没有手机通话功能,但是游戏功能却很强劲。
售价“仅仅只要”两百九十九美元,也就是五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日元的新掌机PSP。
PSP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所以之前专门为随身听制造的微型光盘。
这样的光盘,可以存储五百兆大小的文件。并且,对于震动的抵抗能力也很强。
相比于万户手机所使用的非常昂贵的机身内置存储,这种光盘可要便宜了不少。
最最最最恐怖的是,这台游戏机游戏性能,已经超过了万户手机,无限接近于索尼上一代自家的游戏主机PS1。
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这台机器,看成是PS1的便携版本。
相对于万户手机更便宜的价格,以及更加强大的影音功能,还有一些在万户手机上玩不到的游戏。
PSP的销量也还不错。
不管是游戏媒体,还是主流媒体,似乎都开始叫嚣PSP要终结万户手机的神话了。
甚至许多万户的人,都因为这些话产生了恐慌。
不过……
高桥却非常的冷静。
他们有自己解释什么。
而是让属下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非常的简单,就是看都是什么样的人购买PSP。
结果一调查,就发现购买了PSP的用户,百分十八十五都拥有了万户手机。
而剩下的百分之十五,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小,还没有到买手机年龄的孩子。
也就是说,万户手机最最重要的优势还没有丢。
只要有这个优势,万户手机就不会被超越。
就是万户手机先于游戏机的手机属性。
手机是必需品,而游戏机则不是。
哪怕PSP卖的再好,也只是对于万户手机游戏功能的一个补偿,而并不能代替万户手机的手机功能。
可能这个时代有的人会打电话带手机,玩游戏带掌机,拍照片带相机。
当时,随着万户手机的迭代。
万户的手机可以基本的打电话,有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的游戏需求,拍照又不会弱于卡片机。
那时候,人们如果选择唯一一件电子产品出门,会选择什么呢?
当然是万户的手机了。
而万户手机上,免费游戏又成为了主要的潮流。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
一个,免费最贵的时代。
第一章 个性化定制()
像是戏剧、电影、电子游戏这些娱乐形式,都是将尽量高的成本,通过更大的受众来进行分担,从而最终达成廉价游戏的目的。
这种方法固然很好,但却也有一个看似几乎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那就是无法做到真正的个性化娱乐。
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性格、生理特征,都造就了不同的喜好。
所谓的现代艺术,就像是工业品一般,虽然从质量和产量两个维度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手工产品,但是却并不能做到手工定制一般的贴合。
而高桥现在就想用技术来达到个性化定制的目标。
这种娱乐方式,大致会介于电影与游戏之间。
这部作品会像是一根大树一样,伸出无数多根分支。
这些分支观看的人并不能直接看到,但是相对应程序分析程序,会分析观众观众的生物体征,例如心率、脸部毛细血管的充血程度、瞳孔长大的幅度来判断接下来播放哪一个片段。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最终每个人观看的影片都不会完全一样。
尽管这依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定制,但是用户每一次的观看时的反应,都会被记录下来,用作未来的分析。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优化,一次又一次的优化,最终也许能达到高桥想要追求的样子。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想要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可能还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亦或是一百年。
高桥虽然到了现在,年龄在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主里,也算是个小年轻,但是时间不等人,高桥想要竭尽全力推进这一切。
不过……
这样做的未来,并不一定美好……
虽然高桥很不想承认,但是根据万户搜索引擎反馈回来的数据来看。巨大多数的人仅仅都只是普通人。
他们关注低级需求,远远高过对于高级需求的渴望。
甚至,在之前没有改动过的万户搜索引擎上搜索“三点透视”这个词汇,前十页根本不会出现一个与“三点透视”这个数学原理有关的网页和图片,而都是与那种三点透视有关的图片。
根据当时万户搜索引擎的排布规则来说,就是点击越多的链接,排名就会越高。
也就是说,前十页“三点透视”都与数学无关,是广大网民所作出的选择。
如果未来的电影,也能根据用户的个人需求定制。
那一部电影,在一个有思想的人看来,就会很好思想,在一个很不入流的人看来,就会很下流。
也就是说……
不断地极端化。
好在的是,每个人都将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或是低俗也好,或是高雅也好,都不会与别人产生纠葛。
甚至……每个人都原子化。
整个社会的构架,都将发生一个巨大的改变。
当然了,在那次事件之后,万户搜索引擎就增加了另外一项数值作为平衡。
那就是——权重。
要知道,互联网的基础是人,是人在使用互联网。
因此,只要认定某一些用户有水平,那么他们点击的网站,也会更有水平。
而如果一个网站拥有大量的高质量用户,能够产生大量优秀的内容。
那么……
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个网站是一个优秀的网站。
哪怕这个网站的浏览数不多,用户只有几千人。但是却可以通过加权的方式,让这个网站排到前面去。
而这些优质答案,含有的信息量十分充足。对于搜索这个问题的人很有用。那么,搜索引擎就优化完毕了。
这也从某个方面说明了,大量的普通用户需要被教育,需要被引导。
不然的话,整个世界必然会变成一个充满低俗不堪,满是欲望的世界。
不过,高桥也不是一个无条件对于任何人都善良的人。
他会乐于帮助那些有意愿提升自己的人去提升自己,但是对于那些想要沉沦在低级欲望深渊当中的人,他也会给予那些人沉浸在低级深渊的机会。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救世主,能够拯救自己的人只有自己,高桥所能做的仅仅只是帮助那些有意愿上进的人一个推动的力量。
——————
这款游戏,虽然在曰本最终的销量都没有突破百万套,但是却成功做到了不亏损。
由著名作家驰星周所写的剧本,跌宕起伏,绘声绘色的描写了大时代变迁下曰本黑道的兴亡。
虽然主角桐生一马,根本就是一个强的不像话的家伙。
但是却能够让玩家们在使用他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的喜怒哀乐,影响了很多人。
而那些经历过曰本经济黄金时代的人,开始怀念起了当年的黄金时代,那些没有经历过的年轻玩家,则从这款游戏中了解到一个与他们认知中完全不同的曰本。
只不过……
那个曰本虽然繁华,虽然热火烹油。但是却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却能清晰地看到危机一步一步的来临。
最繁荣的时候,也是危机最大的时刻。
因为在这繁华之后,是深深的迷茫。
最黄金的时代,曰本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了。
想要成为第一,就要挑战美国的地位。
然而,曰本能够挑战的过美国么?
曾经他们尝试过,所以他们被本土都被登陆掌控了。
没有武力保护财富的曰本,就是一只特大只的肥羊。
从上到下,一片迷茫,最后只能在这迷茫中烟消云散,让一切成为过往云烟。
有的曰本玩家玩了因为里面对于曾经世界的氛围营造的是那样好,还是怀念起以前的生活。
然而……
也就仅仅只能怀念罢了。
一个国家,与一个人类似但也不同。
一个人尚且能积重难返,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更何况一个国家呢,既然走到了这条路,就只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失落也没什么不好,再怎么失落不依旧还是世界前五。
被人放学不是也没什么,不是也死不了。
忍,这是曰本人的生存哲学之一。
第二章 制度的优越性()
万户如今已经开始注意每年推出的游戏数量了。
除了那些必须退出的经典游戏系列,和必要的新游戏拓展,剩下小型规模的游戏,有一部分被雪藏了起来,而没有被雪藏起来的那部分,推出的频率也不会太高。
不过,说来也怪,当万户这样集中精力制作几款游戏之后,万户游戏那本来就很可观的销量,又一次得到了比较大幅度的增长。
至于这是为什么,万户外部对此有许许多多的猜测。
而对于万户的高层来说,却没有任何秘密。
这只是对于用户喜好的判断更加精准罢了。
在五年前,从来没有人觉得拥有搜索引擎会对制作游戏有帮助,八年前也同样没有人觉得制作电影会有利于制作电子游戏。
但是,现在万户拥有在中国、在曰本拥有统治地位的万户搜索,以及在美国近两年已经异军突起的谷歌的绝大多数股份。
万户掌握了信息的入口,知道了广大玩家们想要什么,喜好什么。
而针对此做出的优化,让万户的游戏销量更上一层楼。
而像是电子艺界、像是任天堂,他们缺乏这种大数据调查的模式。
电子艺界对于电子游戏没有什么创想,它除了紧紧抓住体育游戏这个基本点之外,就是看到任何公司和工作室制作出大卖的游戏,它就把这个工作室买过来。
而任天堂相对来说就没有这么豪气,而是更小作坊一些。
最近任天堂的日子并不好,曾经不可一世的山内溥已经正式辞职,岩田聪已经正式成为了任天堂的社长。
任天堂这家企业,一直到现如今身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甚至还当过曰本第一市值企业,但是依旧保留着很浓重的小作坊风格。
他们不会去做什么用户分析,不会去过度贴合用户的喜好。
他们只是会从社内搜集游戏的创意点。
而优秀的游戏,基本上都是宫本茂、岩田聪等一批不超过十个人的顶尖制作人主导制作。
虽然这样看起来土了一点,但是因为他们制作出来的游戏确实有趣,因此任天堂虽然偶尔会陷入低谷,但是却几乎永远都没有破产的可能了。
电子艺界的模式是收购已经成功的工作室,将这些工作室的成功,当成自己收购过来也会遇到的成功。
当然了,大多数成功都被证明只是运气好。
甚至,原本在电子艺界之外,还能够取得成绩的工作室,合并入电子艺界之后,反倒陷入了低潮。
任天堂采取的则是在游戏上市前,就将试错在内部完成。据说任天堂一千个创意中,仅仅只有一个能够变成玩家能够玩到的游戏。
他们用这样高成本的内部试错,以及老牌制作人的经验来维持游戏的销量。
而万户,则并非如此。
万户更加的粗暴。
通过搜索引擎,通过各种销售数据,分析玩家们的喜好。
然后,再将玩家们的喜好抽象化成一个很基本的要素,再对这些要素进行适合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改造,最后做出一款适合大多数玩家的游戏。
当然了,总是进行数据的调查,完全以数据为核心,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对于新游戏的探索。
因为玩家只有玩到过这样的游戏,才知道自己喜欢玩这样的游戏,才会去搜索这款游戏相关的新闻。
就像是所有人都没有看过鬼,因此也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