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汉风云-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尉得知城中乱起,立即召集兵马应战,但曲阳的兵马实在是太少了,一露面就被入城的玄甲骑兵压制死伤惨重,侥幸躲过手弩射杀的很快就被马刀斩了头颅。

    血腥味弥漫开来,城中百姓乱作一团,多年未经历战争的曲阳百姓惊慌莫名,县府的师爷趁乱逃了出去,逃往下邳求救去了。

    下邳驻扎了一支队伍,为首者名叫郝萌,东海郡驻扎另一支队伍,主将为曹豹。

    原本糜芳驻扎东海,因为参与讨伐姜盛之战而北上了,曹豹就被刘备安排为主将。

    郝萌起初还不信,但接连的急报让他不得不信。

    “快!集结兵马,迅速派人报与使君知道。”

    郝萌披挂整齐后即让副将留守,自率两万兵马直奔曲阳而去。

    玄甲骑兵的侦查向来缜密,郝萌的兵马一动,赵云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在城里的两千人收拾的差不多了,补充完给养之后就迅速撤出,往下邳方向运动。

    赵云则带其余玄甲骑兵迎着郝萌军去了,曲阳城破五天后,赵云玄甲骑兵在郝萌军的必经之地列下了阵势。

    这次南下,由于只是迫使刘备撤军的战略意图,所以赵云只带了五千玄甲骑兵,只要造出声势来就行。

    郝萌远远看到前方黑压压一片,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连忙让全军停住。

    下邳这周边地势平坦,特别适合大兵团作战,郝萌见赵云那边兵力不足三千人,心中大安,就这么几个人,还不够他塞牙缝的。

    于是乎,郝萌大刀一挥,“给我杀!”万余骑兵大吼着向赵云军阵冲去,可谓是锐不可当,而赵云那边却是毫无动静,势静如山!

    短兵交接之时,高下立判。

    赵云银枪一抖,带着两千多玄甲骑兵就向郝萌军杀了过去,冲在最前头的郝萌军先是遭遇了密集的手弩射杀,人仰马翻,后面的骑士根本反应不过来,玄甲骑兵已经冲到了阵中。

    玄甲骑兵的战马都是甄家商队从西域带回来的大宛马,比起郝萌的中原骑兵,明显占据了优势。

    加强版的马刀配上优势的战马,玄甲骑兵如切瓜剁菜般收割着郝萌骑兵的生命,很快就被砍翻一大片。

    郝萌见状不妙,连忙鸣金收兵,一个照面就损折了三千多骑,这仗还怎么打?

    而就当郝萌要撤的时候,斜后方又杀出一彪兵马,一面“赵”字大旗迎风招展,正是从曲阳撤出的玄甲骑兵。

    两支玄甲骑兵夹攻郝萌的兵马,战力陡增,只听得马嘶人惨叫的声音,一簇簇血雨随着马刀的刃飞溅起来。

    郝萌全军被这一边倒的砍杀完全打懵了,恐惧感蔓延起来。

    这支队伍在讨伐董卓时候打过仗,别的时候一直就是闲待着,哪里见过这样骇人听闻的骑兵,早已没有了战意,也不管郝萌的军令了,四散奔逃,面对玄甲骑兵这支死神般的军队,保命才是最重要的!

    战局已乱,郝萌天大的本事也无法集合部队进行反攻,只得随着大部队西撤。

    赵云在敌人尸体上蹭了蹭枪头的血,笑道:“我当是刘备多大能耐呢?就这样的战斗力,还不自量力,要跟我大哥为难。”

    虽然初战得胜,但战略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赵云并没有掉以轻心,集合部队之后即向下邳方向进攻。

    郝萌好不容易撤回下邳,再也不敢出战,而是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赵云率军到达之后,做了试探性进攻,郝萌不为所动,令所有将士按兵不动,等待援军到了再说。

    曹豹接到消息之后,连忙派人送信给刘备,让刘备赶紧撤军回防,跟着曹操打姜盛,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有害无利,徐州才是刘备的根本。

    刘备接到消息,大为吃惊:“这?这怎么可能?姜盛的兵马怎么可能出现在南方呢?”

    “千真万确,而且是姜盛的嫡系精锐,统帅是姜盛的结拜兄弟赵云!”

    “琅琊方面战事怎样了?”

    另一名士兵答道:“青州牧荀攸派出青州营由北海出击,先后都与二将军、三将军交过手!”

    “几胜几负?”

第351章 两线战略(3)() 
    “二将军两胜七败,琅琊国已被攻占大半,三将军试图救援,却被打了伏击,损失不小!目前二位将军已经退守临沂。”

    “什么?竟有如此惨败?”刘备显然没料到姜盛的反攻会如此迅猛!

    而下邳附近的那支来无影去无踪的精锐骑兵更是让刘备寝食难安。

    刘备召集简雍、糜竺等人商议对策:“诸位,目前局势便是如此,该如何破局?”

    简雍道:“主公可知孟德有何打算?”

    刘备道:“孟德自是打算多路齐头并进,以为两翼策应,西线由袁术刘表,东线我军,而曹军中路突进,攻姜盛根本之冀州!”

    “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此话怎讲?”

    “孟德虽说兵分三路,但两路为守势,只有聊城一路为攻势,这分明是借我等兵将为其攻城略地,其心可诛!”

    糜竺道:“宪和之言差矣,君不知唇亡齿寒之道理?姜盛数年之内灭袁绍于冀州,收青州,平幽州,轻取并州,野心不可谓不大。我徐州与姜盛的青州相接,在姜盛的下步战略中必定首当其冲。”

    众人连连点头,糜竺的分析很有道理。

    糜竺继续说道:“幽州初定,姜盛大军主力短时内难以南下,正是空虚之时,曹公攻打聊城,看似简单,实则妙策啊。聊城乃冀州和青州互为支援的要地,一旦拿下,姜盛两线不能呼应,那就是各个击破之局,荀攸就算有天地之才,也难以青州之力与我等抗衡。”

    刘备道:“青州之兵已破琅琊大部,你所说未免过于自信!”

    “那是因为聊城未破,荀攸无后顾之忧,所以敢集中兵力攻我琅琊。为今之计,只能撤回攻泰山的兵马,坚守临沂,待到曹军破了聊城,就是我军反攻之时!”

    正当刘备集团谋划的时候,西线战场打的难解难分。

    李通本就是情报出身,对于蒯越和文聘的动向岂会不知?

    从开战一来,长安校尉部的兵马就一直是李通统带,让荆州误认为李通是主将,却不知吕布早已在文聘大军去雒阳的必经之地等候多时。

    文聘秘密北上,工作做得很严密,三万大军昼伏夜出,沿途各县竟然丝毫没有察觉,他也自信满满,觉得这一招险棋还是走对了。

    按着最初的部署,李通是想抢在文聘前头拿下南阳,没想到文聘军也进展迅速,半路打了遭遇战。初战告捷之后李通没有贸然出击,他也知道自己的兵马也只是前锋,并非主力,所以见好就收,屯了下来。

    蒯越也没敢进南阳,他知道自己带的这点部队,一旦进了南阳就无法牵制李通,虽然他看不起文聘,但荆州利益还是占了上风,就按着文聘的部署虚张声势。

    李通既已探得荆州军的虚实,也就不再着急,安心的扎了营!任凭蒯越如何作法,李通均不为所动。

    雒阳城经过这段时间的建设,外城已经初见规模,巍峨大气的城墙耸立在云雾中。

    文聘不禁咋舌,“这就是传说中的雒阳新城吗?姜盛算是有点本事,不过此处很快就是荆州的地盘了!”

    他微笑着,似乎看到了自己飞黄腾达的那一幕,但现实让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漫山遍野的马嘶声由远及近,更远处则是无数的火把亮光。

    文聘大惊,情报显示雒阳附近没有大部队啊,吕布远在长安,张辽军防守颍川,李通被牵制在南阳,没理由啊!

    但事实终归是事实,喊杀声已经弥漫过来,听动静绝大多数是骑兵。

    文聘凝神一听,敌军不下于五万人,骑兵超过三万,这分明是要把文聘军全吞掉。

    拂晓时分发起攻击对于骑兵来说再好不过了,雒阳周围又大都是平原,而步兵为主的文聘却是极为不利。

    仓促应战下,文聘外围警戒部队很快就被消灭,待得天亮时分,文聘大军已被灰衣骑兵团团围住。

    翘首望去,中军大旗上书“长安校尉吕”五个大字,阵圆之处,一员虎将催马出阵,不是吕布是谁?

    吕布喝道:“我乃大汉长安校尉吕布是也,文聘小儿,还不速来就擒?”

    吕布的声音浑厚有力,震人耳膜,战场上静了下来。

    轻步兵打骑兵,根本就是送死,荆州将士见全军被骑兵团团围住,谁敢在这个时候找死?

    文聘眼见大势已去,只好策马而来,来到吕布面前。

    吕布道:“你就是文聘?”

    “正是在下!”

    “好,算你识相!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文聘无奈,只得下马,把手中兵器弃在吕布面前,单膝跪地,吕布翻身下马,双手搀起文聘,笑道:“文将军能屈能伸,是条汉子,吕某就代大司马邀请将军共谋大事!”

    文聘道:“不敢!文聘愿听从吕将军差遣!”

    文聘把佩剑交给吕布,表明归降的意思,然后上马高呼:“荆州将士们,我军兴不义之师侵扰雒阳,终归是错的,现在吕将军大军围困,唯有息兵罢战才能活命,我已归降,各位或降或战,自己拿个主意!”

    文聘说了话,荆州军仍旧鸦雀无声,这种情况下,谁跳出来要战纯粹时自杀行为。

    不过还真有硬气的,过了好大一会儿,张口就骂:“文聘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主公待你不薄,你为何不战而降!别忘了,当年”这货话没说完就被旁边的人乱刀砍死。

    很快,稀里哗啦,荆州军的兵器扔了一地,文聘的亲兵也都去各营宣布投降!

    五万对三万,就简单遭遇战之后就结束了战斗。

    长安校尉部现在总共也就七万多人马,吕布自带五万,一万留守,一万由李通率领,文聘前锋部队被灭也只是李通一万人马干的,只不过李通一路虚张声势,硬是把一万人马伪装成五万大军,而真正的五万大军是在吕布手下。

    从整个西北的战局来看,吕布压力很大,他很想收编这些荆州兵,但危险系数很高,这些都是来自荆州的将士,万一反起水来,可不是他吕布能压的住的。如果全放了,很快就会成为吕布的劲敌。

    吕布考虑再三,下了决心,毕竟长安的安全稳定才是他首要考虑的大事。

第352章 两线战略(4)() 
    三万荆州降兵的安置确实很麻烦,收编就怕反水,放了又怕卷土重来,着实让吕布颇费心思。

    吕布这几年在老婆俞湘的辅佐下不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多少也有了些头脑,他一琢磨,想了个招出来。

    休整一天后,吕布把这些荆州兵召集起来开大会。

    吕布站在高台上,大声宣布:“按长安校尉部任命权限,授文聘为奉义将军,各部将校各提一级,望诸位各司其职。做到忠于大司马,忠于大汉。有二心者,斩!”

    众人面面相觑,不太相信吕布这个命令。按说,刚刚归降的部队是不可能提拔封赏的,最多也就是打乱建制,让干些杂活。

    文聘拜谢了吕布,并发表了讲话,无非也就是劝说大家老老实实待着。

    大会散会以后,吕布就做出调整了,把麾下两万步兵分配到三万荆州兵之中,组成五万步军,然后一分为二,一半由吕布率领回长安,另一半支援豫州作战。这么一来荆州兵就被分化,远离了荆州地界,加上差不多一对一的将士混编,荆州兵就是想搞事也掀不起风浪来,何况在吕布麾下的待遇明显好于刘表。这都不是难事了。

    三万骑兵直接拨给李通,负责南阳作战,刘表用一副“报仇雪恨”的嘴脸派兵北犯,却被吕布轻而易举的解决。

    文聘大军归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阳和蒯越军中。

    蒯越这个气啊,“我说这文聘这么积极主动领军去雒阳,闹了半天是去投降的,这个杀千刀的家伙!”

    有部下问蒯越下一步怎么办,蒯越也无计可施,他之所以为副将,是刘表派来看着文聘的,小打小闹的战斗,蒯越还行,遇到这种大兵团作战,蒯越确实差了点。

    有谋士建议进驻南阳城坚守,长安兵必定知难而退。蒯越直接否了,吕布军数万人马就在附近,进了南阳城必定是个被围困的结局,这么多人进南阳城,光是粮草就足以废了南阳。

    在蒯越踌躇不决的时候,斥候传来消息说三万骑兵正在增援李通,快学习直接就傻了,“连夜拔营南撤!”

    两万荆州兵在蒯越指挥下互送着粮草南下,李通得了消息,利用夜间大肆袭扰,白天的时候就明目张胆的进攻,抢夺蒯越军的粮草。

    南阳太守得到了文聘归降、吕布大军即将围攻南阳的消息,早都吓破了胆,直接就弃城逃跑了。

    各种不利的消息纷纷传来,蒯越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于是弃了粮草辎重,快速南撤,回了襄阳。

    李通也不追击,得了粮草辎重,顺利进了南阳城。四万大军就屯在南阳城外。

    南阳不战自破,吕布自然是欢喜,直接对外宣布将南阳郡纳入长安校尉部的地盘,李通为南阳太守。

    此后的个把月时间内,李通率领骑兵四处征讨,把南阳郡之下各县收进了南阳太守的地盘。

    刘表这次出兵从开始就是个笑话,外界看起来倒像是刘表故意送了三万大军和整个南阳郡给姜盛。

    消息传到曹操耳中,曹操大骂:“刘表这个混账东西!”

    刘表咽不下这口气,打算出兵把南阳抢回来,却被告知孙策已经出兵,进犯江夏郡,而李通的前沿部队已经进驻汉水北岸,与襄阳隔江相望,西边刘璋的兵马也蠢蠢欲动。

    一看这局势,荆州危在旦夕,自保都成问题了,岂能出兵。

    蒯良算是比较有头脑,就建议刘表向姜盛求和。

    “岂有此理!他占了南阳郡,我还得向他求和?”

    “南阳郡和整个荆州存亡哪个重要?”

    刘表不说话了,现在三面环敌,只能跟最强的敌人求和了,那样才能保荆州安危。

    于是派人快马加鞭,北上邺城,向姜盛请罪。

    且说陈国的战斗,徐庶离开颍川之后就没了消息,其实他在暗中操作。

    纪灵和曹纯将军厮杀多次,各有胜负,在陈县外围对峙,陈县反倒安静了下来。

    徐庶出来的第一站就是兖州,他把夏侯渊与袁术的纪灵所部鹬蚌相争的现状跟曹操说了,曹操震怒,本来是盟友,却自己先打起来了。

    曹操并不知徐庶的底细,但他派人搜集的消息正如徐庶所说,就想挽留徐庶,徐庶却婉言谢绝,声称是为了豫州百姓而来,至于怎么办,就是曹操的事了,说罢扬长而去。

    曹操一方面派使者去拜访袁术,另一方面派人去找夏侯渊,想化解对抗态势。

    而徐庶直接去找纪灵,他的身份还是陈国百姓,他“代表”陈国百姓,“希望”袁术执掌陈国,一番奉承之后,对纪灵道:“姜盛的兵马集中在幽州,还没有南下,为了防御冀州之根本,姜盛承诺把豫州让给曹操,以换取曹操撤兵。”

    纪灵半信半疑,说道:“姜盛的脾气我略有耳闻,他可是眼里容不得沙子,怎么可能对曹操服软?”

    徐庶道:“将军若是不信,静待三日可见分晓。”

    “如果果真如你所言,我军该如何?”

    “既然姜盛许诺豫州,曹操至少会按兵不动,等朝廷旨意到兖州他才会撤兵。既然豫州是他囊中之物,必不会损兵折将去攻打,将军可趁曹军按兵不动的时机一举拿下陈县。到时候就算曹操名义上执掌豫州,又能耐你何?”

    纪灵沉默着,徐庶继续道:“汝南已在将军掌控之下,拿了陈国,就可以与汝南、淮南连成一片,可谓固若金汤!”

    纪灵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徐庶游说曹操就是让曹操拿出诚意来,袁术既然是曹操的盟军,在这个时候曹操为了拉拢住袁术,肯定不会再争陈国,但他同时也不想让袁术得了陈国,他的使者就是要让两家罢战,谁也别去拿陈国。

    曹操的人找到夏侯渊肯定比较快,按兵不动会最早实现,但找袁术的人到了寿春再到军令到纪灵,毕竟费些时候,徐庶就把住这个时间差,怂恿纪灵夺城。

    两天后,夏侯渊果然退兵二十里,纪灵大喜过望,让全军连夜进兵。

    在纪灵进军的时候,袁术的军令已经快马加鞭往陈县而来。

第353章 两线战略(5)() 
没有了夏侯渊所部的牵制阻挠,纪灵军拿小小的陈县轻而易举,袁术军令到达纪灵大营的时候,纪灵军早已赶往陈县。

    信使连忙去寻纪灵大军,却被告知正在攻城,信使惊呼“十万火急”,却没人理会,都在攻城的关键时刻,谁也停不下来。

    纪灵拿下陈县之后就进城休整,这时候才见到了信使。袁术把曹操的意思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纪灵暗叫“上当”,怪不得那位叫做“单福”的“百姓”会催着自己赶紧进军,原来是姜盛的细作!

    陈县已经拿下,甩也甩不掉了,纪灵连忙派人去跟夏侯渊解释误会,但已经迟了。

    徐庶早就跑到夏侯渊大营中挑拨了,夏侯渊对徐庶的身份抱有怀疑,但徐庶所说跟曹操给他的军令完全一致,就是退兵拿出诚意。

    徐庶怂恿纪灵攻城,又坐实了袁术表面同意曹操提议而却趁机拿城的罪名,陈县被纪灵攻占的事实让夏侯渊更无怀疑,也不管徐庶的身份底细了,挥军就打。

    曹操也是放着袁术玩手段,给夏侯渊的军令是如果袁术军趁曹军后退之机拿城,那就毫不客气的予以反击。

    纪灵的使者尚未出城,夏侯渊的大军已经围杀过来。

    曹操奸诈,他自然是防着更加阴险的袁术,再加上徐庶这么忽悠挑拨,袁曹两军分裂对抗的现状已经促成,徐庶也算是立了首功。

    两军相争必定各有损伤,热火朝天的打了几天,人困马乏,张辽的雒阳校尉部大军已然杀到,纪灵和夏侯渊这才醒悟过来。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等这两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张辽的大军发动了进攻。

    战斗毫无悬念,即使夏侯渊和纪灵临时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