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汉风云-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道“不瞒你说,我犯下了人命官司,此番是来逃难。看你年纪比我且年轻,能有如此志向,关某实在汗颜。”

    “此番有关大哥之际遇,何不尝试一番?”姜盛道。

    “我之际遇?”

    “近日,黄巾贼作乱四方,幽州刺史郭勋正发榜招募军士,以应黄巾之乱。关大哥何不与我同去投军,也好谋个出路?”

    “老弟所言正合我意,明日你我同去,战场之上也好有个照应。”

    “如此甚好。不知关大哥年庚几何?在下岁龄二十,可否厚颜自称老弟?”

    “关某虚长几岁,二十有四,便做愚兄吧,哈哈。”关羽倒也爽快。话毕,店家也将开水打来,关羽要讨酒喝,店家却道此间只是客栈,并无酒食,关羽只得作罢。

    因天色已晚,姜盛和关羽都已劳累,于是各回各房自去休息。

    关羽倒头便睡,鼾声如雷,而姜盛却是兴奋不已,辗转难眠。自己反倒在刘备、张飞之前先结识了关羽,看来这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不会再发生了,改天找个机会,跟关羽也搞个金兰之交,这样自己就有赵云、关羽两大名将,将来征战天下,胜算颇大啊!

    想着想着,姜盛在天将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睡着了,张郃早早起来打来了洗脸水,姜盛是被后院的呼喝声吵醒了,开窗看时却见关羽正在后面活动拳脚,短打的功夫颇有章法。

    姜盛洗漱完毕后即来到了后院,连声喝彩,关羽见是姜盛,便停了下来,过来招呼。

    “庄稼把式,让老弟见笑了。”关羽擦了擦汗水,走了过来。

    这时店家招呼该吃早饭了,姜盛很是惊异,这时候住旅店就有早餐供应了?难道后世继承的还是老祖宗的经营模式?

    姜盛分别向张郃和关羽做了介绍,然后才入座就餐。

    早饭是小米稀粥加小麦窝头,据考古学相关结论,汉代时中国已经大规模种植小麦,到东汉时基本取代了小米的主食地位,但粉磨技术尚不成熟,吃不到白面馒头,只能吃到带壳的小麦粑粑。姜盛穿越前在部队的早餐也有小米稀粥,看起来很是亲切,姜盛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关羽道“贤弟为何如此?可有难言之痛?”

    姜盛抹了抹眼泪,说道“黄巾作乱之前,冀豫青三州的普通农家尚有米面之用,黄巾乱后,十室九空,纵是富庶的河水即黄河两岸,也多为无米之炊,子诚心有所感,故才流泪,让大哥见笑了。”

    关羽抱拳一礼“贤弟仁爱,关某佩服。此番投军,你我同心,万不能饶了黄巾贼子!”

    早饭之后,三人即打点了行装奔涿郡府而去。

    此处早已是人山人海,报名参军的比比皆是,姜盛、张郃、关羽也塞进了人群。因为人太多了,姜盛和关羽走散了,互相都找不到了,而张郃没有来过大地方,步步紧跟姜盛,倒是没有走散。

    姜盛很是着急,可偏偏人多又无从寻找,只好作罢,心说在此处招募的军士肯定会编配到一起,也就没再寻找,可这没寻找可坏了事,白白错过了一个机遇。

    关羽的想法和姜盛一样,也没有再去寻找对方。于是就这样,两个本该走到一起的英雄却分道扬镳。

    姜盛和张郃因为穿着类似官军的衣甲,很多报名的都误认为是官军,纷纷让道,姜盛和张郃虽然来得晚,但报名却是很早。报完名之后,姜盛二人拿到了参军的凭据,然后就到郡府待命。

    等到过午也没有见到关羽的到来,郡府提供了一顿肉包子,然后就有一名校尉过来把这一批参军的带走了。姜盛和张郃只得随着走了,而关羽最终也没有出现。

    在姜盛和张郃行军的时候,关羽却是在张飞的庄园里。关羽和姜盛走散之后寻找无果,即自去报名,而那时姜盛早已在郡府等候了。关羽候了一上午也没有报上名,只好去寻家酒楼吃饭。而偏偏就是那么巧,刘备和张飞正在这家酒楼。于是乎,历史还是按照正常的轨道走着,刘关张聚会后就结拜去了。这显然与姜盛没有什么关系了。

第三十五章 初战()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错过就会彻底改变了历史。姜盛和关羽就是这样,不知不觉间就已错过了对方,实为憾事。

    姜盛和张郃都编在邹靖的军队,训练了半个月后就开向了战场。

    黄巾军程远志所部所向披靡,连克数县,郭勋的军队也是节节败退,而此时邹靖组织的第一支援军正好赶来,但是战斗力堪忧。

    姜盛手持长枪,张郃却是长柄刀,混在军中杀了过去。

    千军万马乱哄哄地败退,光这声势足以撼动人心,这场面,不仅张郃没有见过,就是姜盛也没有经历过,但他们的任务是杀敌救援。

    想到这里两人当先一马,冲上前去。而后面的很多人都已经望风而逃,整个援军队伍乱了。邹靖大吼一声,后退者斩,接着就砍了几个人,局势才稍稍稳定下来。援军和部分败退下来的军队合兵一处,迎着程远志的部队就冲了过去。

    远远望去,这个援军很快就被漫山遍野的黄巾军所淹没。但从细节来看,姜盛和张郃已经成了这支队伍的锋尖,只见两人纵马驰骋,左右杀戮,黄巾军硬是被凿出一处空隙来,后面的军士见两人如此武勇,也都是信心大增,纷纷杀奔过来。

    姜盛的枪术集百家精髓而来,战场之上更显威猛,他舞枪如轮,枪枪见血,宛若杀神降临,肆虐地收割者黄巾军的性命。

    张郃也是左右劈斩,杀伤数十人,不远处的程远志见这两人的威力,心中大骇,他没想到顺利地打了一个多月却在这里遇到了劲敌。

    邹靖也注意到了两人的勇猛,就对旁边的属官说道“此二人勇猛无敌,堪为大用,你且记好二人的功劳,日后为主公荐才。”

    程远志虽然有勇无谋,但也知道欺软怕硬,不敢向姜盛和张郃所在方位靠拢,而是向远处走,渐渐远离这两位杀神。

    体力毕竟有限,而黄巾军依然气势汹汹的压了过来,姜盛和张郃都感不妙,这时听得远处杀声震天,高高的旗帜上大书一个“刘”字,原来是另一支援军到了。邹靖军士气大涨,嗷嗷叫着杀了过去,此时两军已经杀红了眼,战场上到处是断臂残肢,血肉横飞。姜盛杀敌已超三百,张郃也足有二百,全靠意志支撑着。

    邹靖命军士擂鼓助威,隐有败象的士兵又转身杀了回去。

    张郃道“大兄神勇,非儁义所能当也。”

    姜盛笑道“儁义过谦了,假以时日,愚兄战功恐远逊于你,努力吧!”

    “如此,你我再冲杀一番可好?”张郃说着就打马扬刀,向敌阵冲去。

    姜盛不甘落后,立马挺枪,挑飞了冲到近前的一名黄巾校尉。

    邹靖已然了解两位杀神的名号,大吼道“子诚、儁义好俊的功夫,得胜回营之后,某必为尔等请功!将士们,杀贼啊!”说着就当先一马,带领剩余兵马杀了过去。

    程远志刚脱离姜盛和张郃的锋芒,却很快就陷入了另一处刀锋指处,关羽胯下枣红马、手舞青龙偃月刀,端的是威风凛凛,刀锋过处,血肉横飞,直逼程远志。

    身边另一汉子,满面虬须,使的一柄丈八蛇矛,如毒龙出水,面前被硬生生撕裂了一道锥形口子。一黄巾将领挺刀来战,这汉子暴喝一声“俺乃燕人张翼德,兀那贼子,报上名来!”

    那黄巾将领也有些本领,在张飞的蛇矛突击之下竟然毫无败象,姜盛在冲杀之间瞟见那边战局,不禁暗暗称奇,黄巾军中竟然有能敌张飞的人,不简单!

    关、张二人后面不远处则是一白面汉子,年近三十,手使双股剑,颇有章法,近前的黄巾贼众尽皆被斩。

    此三人互为照应,引领着五百余骑冲进敌阵,前锋之黄巾四散奔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那白面汉子大吼道“反国逆贼,何不早降?兀自枉送性命不成?”口中喊着,手上却不含糊,左右劈杀,又是斩了数人。

    与张飞对战的那黄巾将领见事不好,虚晃一刀,避了开去。张飞大怒,打马便追,由于黄巾贼兵众多,却是越追越远。

    关羽也确定了这黄巾将领必是首领无疑,于是斜拉里冲了过去堵截,如此一来,那白面汉子就首当其冲了。程远志也瞅准了机会,提刀冲了过去。

    一寸长一寸强,这长刀对双股剑自然是犹具优势,那白面汉子堪堪撑了十余合,已然落败。

    程远志大喜,纵马前冲,可怜那白面汉子避无可避,好似引颈受戮一般,闭眼等死。

    这边关羽发现白面汉子危急,大吼一声“休伤我兄长!关云长来也,贼将受死!”纵马挺刀来救。

    按关羽的说法,这白面汉子自然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前些时日,郭勋发榜募兵,刘备与张飞、关羽相识,后结拜为异性兄弟。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居小。前文提到姜盛与关羽走散,便是错过了这一番际遇。

    程远志眼见功成,却听得脑后刀风袭来,情急之下侧身躲避,却不料关羽这招乃反手刀,程远志躲过了关羽的刀背,却躲不过刀锋,等发现关羽意图之后已然躲避不及,被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拦腰斩为两截,瞬间毙命!

    程远志已死,众黄巾群龙无首,被杀得大败。所谓兵败如山倒,如是这般。大兴山下,漫山遍野都是四散奔逃的黄巾兵,邹靖大喜,指挥大军掩杀过去。

    张飞苦追那黄巾将领不得,只得无功而返。得以喘息的邓茂发觉山下的异动,连忙组织部队前往救援,却见大军溃退,知不能救,于是组织撤退。张飞见战场形势逆转,调转马头杀了回来。

    邓茂见折了主将,又不能退,心中恼火,挺刀来战张飞。张飞暴喝一声,运起蛇矛撞击邓茂的兵器,邓茂腕口发麻,几乎拿捏不住,邓茂功夫取巧尚能抵挡一时,但硬碰硬的情况下则高下立判。张飞又是一刺,邓茂右肩铠甲破裂,鲜血直流。

    张飞挺矛要斩邓茂,却见斜拉里冲来两骑,一刀一枪,堪堪挡住了张飞,张飞大怒,张口就要开骂!

第三十六章 赴宴() 
这两骑不是别人,正是姜盛和张郃。

    张郃见程远志被斩后,黄巾军立即溃败,突生一策,就是挟邓茂而降服黄巾军。此策与姜盛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两人便来擒邓茂。

    姜盛眼见邓茂即刻就要殒命,恐坏了大事,于是挺枪抵住了张飞的丈八蛇矛,张郃翻转刀身,将邓茂兵器勾了去,然后欺近包抄,将邓茂从马上提了过去,然后横在马臀之上,已然擒获。

    张飞怒骂道“瞎了狗眼?敢来坏你家张爷爷好事?”说着就要跟姜盛决斗。

    邹靖见状,连忙前来劝解,“壮士莫怒!都是自家人!莫伤了和气!”

    刘备见邹靖到场了,连忙出来行礼,此番增援原本是邹靖的部署,是以刘备识得此人。

    张郃得了邓茂,立即大吼道“主将已束手就擒,尔等还不早降?”

    姜盛向军士讨了说绳索,把邓茂的衣甲撕下一片后把他捆了个结实,然后用枪头挑着邓茂的那片衣甲喝道“尔等不顾主将的生死吗?”

    近前的不少黄巾兵士认得这是邓茂所披的铠甲,面面相觑起来。

    姜盛将邓茂扶正,说道“将军已落入我手,何不将功补过?免得枉送兵士性命?”

    邓茂即以被俘,心中自然不忿,但见姜盛谦逊有礼,与他人口称黄巾贼不同,而称将军,心中难免有些知己之感,又见黄巾兵败如山倒,只得从命。

    邓茂对姜盛道“在下贱名邓茂,谢将军不杀之恩。”然后昂立胸脯,朗声说道“黄巾兄弟,程帅已战死,我邓茂已失手被擒,今日之势,我等大败。尔等不要再做无谓抵抗了,免得徒增伤亡!只我邓茂一人罪罢了。”

    近前黄巾军中有不少是跟随邓茂一起举事的,见邓茂如此说法,又忆起方才大溃的结局,心知抵抗难以活命,于是弃了兵器,尽数降了。

    邹靖很是满意,大声说道“尔等既降,本校尉自当奏明刺史大人,免予死罪,听候发落!”

    众黄巾本来还心下惴惴,这官军将领既然说不追究死罪了,心下放宽了,于是更多还没有逃走的黄巾兵也降了。大兴山之战,以黄巾军主帅程远志被斩、副帅邓茂被擒的战果而终,官军大获全胜。

    关羽此刻也打扫战场后归来,见了姜盛,自然是满心欢喜,忙不迭地引见各位,姜盛、张郃与刘备、张飞互相见了礼。张飞犹是不服,口中嚷嚷着要和姜盛比试一番,刘备和邹靖苦劝一番,这才作罢。姜盛口称恕罪,也算全了张飞的脸面。只是张飞仍然耿耿于怀。

    在官军节节败退的不利形势下,邹靖军取得如此战果自然是声名鹊起,幽州郭勋的名号在朝堂上也是引起了广泛称颂。汉灵帝刘宏正确的说法是刘宏驾崩后的谥号为孝灵皇帝,即汉灵帝,本书为方便,直接用汉灵帝称呼刘宏下诏厚赏有功军士。

    得胜回涿郡后,邹靖具本为刘备、关羽、张飞、姜盛、张郃表功。计刘备斩敌九十七人、关羽斩敌一百三十九人、张飞斩敌一百一十二人、姜盛斩敌一百六十五人、张郃斩敌一百零九人。都是百人斩的战将。

    休整二日后,幽州刺史郭勋设宴款待大功的将士,并分发酒肉给各部将士,算是奖赏。

    郭勋在刺史府外昂然而立,两侧站满了精甲部曲,邹靖带领众人踏入府门之后即抱拳行礼。

    郭勋含笑虚扶,口说免礼,算是全了礼数。按照开始的安排,邹靖要逐个向郭勋介绍,郭勋发表个表扬辞,然后方可入席。还没等邹靖介绍,刘备就自我介绍起来。

    “在下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中山靖王胜之子贞,坐酎金失侯,因此遗一枝在涿县。祖讳雄,父讳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无奈早丧”刘备说起来滔滔不绝,把郭勋也弄愣了。

    这刘备说到痛处,竟然痛哭流涕,仿佛郭勋就是他亲爹一般。郭勋很不耐烦,但总算听明白了刘备说的话就是刘备也是皇族,只是过了很多代人之后家道中落,落得如此下场,现在立志杀贼,总算找到组织了。

    虽然郭勋特烦刘备,但毕竟刘备是皇族后代,当即拉着手好不亲热。而其余众人则被冷在一旁,邹靖对刘备的所作所为很是不满,只好打圆场,组织大家入席。

    席间郭勋与刘备打得火热,刘备自然成了座上宾,其余众人则依次在下首相陪。战功最大的姜盛则在邹靖身边坐了下来。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虽是乱世,但幽州刺史府依然平静祥和。

    席间刘备说到战况,郭勋听闻黄巾副帅被擒,心中火起。

    “邓茂那厮为首恶,不斩不足以平民愤!”

    姜盛听到大惊,这要是杀了邓茂,就是朝廷言而无信,已经投降的黄巾军必然降而复反,没降的黄巾军也必然会拼死不降,如此,又不知会增加多少杀戮。

    姜盛起身抱拳道“在下斗胆,邓茂杀不得,还望刺史大人三思!”

    酒至酣处,郭勋很是不悦,“汝乃何人?为何邓茂杀不得?”

    姜盛道“在下姓姜名盛,字子诚,乃青州人士,前些时日,应刺史大人的大义所感,前来投军剿贼。托大人洪福,斩却些许功劳。”

    “玄德所言邓茂乃汝所擒?为何杀不得?此人可与你有旧?”郭勋喝道。

    “禀刺史大人,黄巾之乱全乃太平道各地渠帅所成,余者皆乌合之众!在下认为,擒渠帅以为要挟,黄巾贼众必乱,彼时刺史大人必所向披靡,成就不世之功,若能招降邓茂,更是善莫大焉。如若斩了邓茂,则置朝廷于无信,黄巾之祸恐犹盛于此。大人三思!”

    郭勋考虑了一番,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于是道“言之有理!如此,招降邓茂之事就交予你办。若是降而复反,本刺史唯你是问!”

    姜盛抱拳道“谢刺史大人,在下必不辱使命!”

    邹靖忙道“刺史大人容人之量,实乃我等之福啊。子诚啊,方才扰了大家雅兴,何不自罚三碗?”

第三十七章 凝聚兵心() 
姜盛虽说不愿,但顾及邹靖的面子,只得自斟了三碗。然后端起海碗朗声道“小子唐突,扰了各位酒兴。即刻自罚三倍,还请恕罪!”说罢,连干三碗。

    军营内自然是豪放,见姜盛如此海量,众人也都热闹起来,庆功宴喧闹无比,直至子夜时分。

    军帐之中的邓茂依然被捆成粽子一样,邓茂心说,老子都投降了,还招降了大批黄巾军士,就算有过,也功过相抵了,他码的还把老子当俘虏待,当初就不该降,纵然战死也比受这侮辱强!

    正暗骂间,几名精壮军士入得帐来,把邓茂腿上的绳索解了开来,却不放人,而是将邓茂押入了幽州大牢。邓茂大声喝骂,却没有任何人回应。这口鸟气真是受够了,可别让老子出去,要不然老子造反到底,拼个鱼死网破!

    姜盛虽说得了郭勋的指令去招降,但军帐中却不见了邓茂。问及何处时,守卫的士兵却毫不知情,只说被刺史府的几名军士带走了。

    姜盛也很是恼火,难道郭勋出尔反尔,要斩邓茂不成?于是就直奔刺史府问个究竟。

    到了刺史府后,姜盛被告知刺史郭勋酒醉,已然入睡,不得打扰。姜盛只得作罢,等天亮再说吧。

    闲来无事,便去寻关羽。姜盛问了巡夜兵士,探知关羽的所在,然后信步走进了军帐。

    军帐之中早已是鼾声如雷,刘备、关羽、张飞果如史书所说的同榻而卧,早已沉睡。姜盛只好退了出去。

    第二日清晨的时候,各部归建,刘关张及所属人马没有入编,但有粮饷,而姜盛、张郃则被编入了义兵序列。所谓义兵,就是管饭不发饷,与刘备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姜盛重提招降邓茂一事,郭勋颇不耐烦,只说黄巾余孽仍然祸乱百姓,先剿匪,招降一事容后再议。姜盛人微言轻,只得暂时作罢。

    这时代虽然崇尚英雄,但要的是听话的英雄,而不是自作主张的英雄,特别是郭勋这种宗派观念极重的人,宁愿舍弃英雄,也不能失了宗派的威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