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汉风云-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汀

    姜盛连忙推辞:“微臣夙兴夜寐,无不考虑为皇上鞠躬尽瘁,为我汉家江山尽心尽力,从未有不臣之心,皇上口出此言,是要陷臣于不忠不义啊!万万不可!”

    献帝也懂得“三让”的礼仪,第二次就直接召集朝会宣布此事,这也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主动召集的朝会。

    姜盛当着众文武的面,跪倒在地,坚决推辞,众文武都是姜盛的人,禅位的事早就心知肚明,就纷纷劝姜盛“不要负了皇上的信任,接受禅位吧!”

    最终还是以姜盛的“严词拒绝”而告终。

    第三次的时候,献帝直接下避位让贤诏,公布了禅位给姜盛的事。

    姜盛这才“含泪”接诏,对着献帝三跪九叩,全了礼数。

    姜盛控制区除有作战任务的将领外,各军统帅、各州州牧、各部校尉等都纷纷往洛阳赶来,要参加即将举行的登基典礼。

第388章 登基() 
公元二一四年三月十七日,建安十九年,献帝发布了最后一道诏书,公告天下:刘协效法尧舜,禅位于晋王姜盛!

    三月二十日,举行登基大典!

    荀彧辞官,戏志才代法政省丞相,作为登基大典的司仪,见时辰已到,大声宣布:“登基大典现在开始,起仪仗,迎新皇!”

    乐队奏起了音乐,就是姜盛照搬来的阅兵战歌,围观的京城百姓欢呼起来,吕布投入了全部的玄甲骑兵担任护卫,都如临大敌,紧张起来。

    城外参加登基仪式阅兵的军队都已集结完毕。

    姜盛穿着一身簇新的明黄色龙袍,在仪仗队护卫下,从宫门外缓缓走来。

    仪仗经过哪个方队,这边的方队就集体跪倒,山呼“万岁!”

    终于走到勤政殿了,文武官员们集体跪倒,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姜盛走上皇位,转身面向南方,威严的扫视了一遍,然后坐了下来,对仍然跪着的宫内外人士说道:“平身!”

    卫兵们交口传递,一直传到宫门外,人们纷纷站立起来。

    姜盛对身边的小黄门说道:“宣旨!”

    小黄门捧着诏书,然后朗声读了起来。内容无非就是宣布年号、大赦天下、封赏功臣之类的。

    因为迁都洛阳的时候,姜盛改革的官制已经开始实行,这回延续即可,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把晋王一节去了,改为三省直接对皇帝负责。

    姜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言论,虽然即位为帝,但仍然称汉,年号永安。

    他设计的晋汉国旗是红绿蓝三色条状图案为底的金龙旗。

    海军战旗为蓝底金龙,陆军战旗为绿底金龙,御林军用的是红底金龙,改变了以往用主将姓氏为旗帜图案的惯例。

    虽然众臣劝谏姜盛新登基不改名号不吉利,但姜盛不信邪,坚持下来。

    姜盛虽然称汉,但为了区别于刘家江山,改称姜晋汉朝。

    登基仪式后,姜盛首次以皇帝身份检阅了部队,皇宫大门外的大道改称永安大道,阅兵分列式就在这条大道上举行。

    登基大典结束后,各州官员返回辖地,大力宣传,朝中称姜晋汉朝,但外面皆称晋朝,历史载为西晋,姜盛是为晋太祖。

    改元之后,刘备和孙权发布檄文,声讨姜盛谋朝篡位,并组成联军进攻荆州,伪称“除国贼姜盛”!

    姜盛刚刚登基,屁股还没坐热,孙刘联军就开始进攻了。

    典韦、徐晃两军首先出战,在蔡瑁水军掩护下,强行登上长江南岸,与陆逊所率前锋军展开了激战。

    陆逊巧妙利用水路纵横交错,骑兵发挥不了优势的机会,三战三捷,徐晃军折损了七千多人,只得在江岸构筑防御工事,确保后续部队能够顺利上岸。

    太史慈在松江外海待了几个月,接到了撤回换装的命令,于是大清早的就启航北上了。

    监视太史慈海军的蒋钦发现太史慈的海军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连忙报告了周瑜。

    周瑜令蒋钦派出三艘斗舰编队出海查探,发现太史慈确实撤走了,这才让舰队在长江口设置水下障碍,之前想做来着,但每次出去的时候都被太史慈打了回来。

    周瑜不知道太史慈为什么突然撤走,但当前紧要的是构筑水上防线,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姜盛控制区五大船厂日夜赶工,经过一年加班加点的加工制造,二十五艘护卫舰级的铁甲舰,六艘驱逐舰级的铁甲舰和一艘巡洋舰级的指挥舰交付海军,上面装配了霹雳车、火龙箭发射仓和平射火炮,舵楼上还配备了望远镜系统。

    动力则是蒸汽机,解放了人力,而且续航能力和机动速度大大加强。

    太史慈看着船厂的技师详细讲解着铁甲舰的操作和武器系统,觉得跟做梦一样,钢铁怪物竟然能平稳的漂浮在水面上。

    原来的大型舰船拆除了武器系统,改装了网具,交付给青州渔业公司,海洋捕捞产业建立起来了。

    原来的冲锋舟依然配属给海军,用于登陆作战。

    每条船上都插上了蓝底金龙的海军战旗,太史慈站在指挥舰的甲板上,感慨万千,有了这种铁甲舰,东吴的水军就是垃圾一样的存在。

    特别是叫做火炮的武器,发射铁弹,无坚不摧。

    弹药物资补充完毕之后,太史慈号令启航,这回可以狂虐东吴舰队了。

    太史慈舰队出发之后,青州海军基地又完成了两艘补给船的组装,至此,姜盛的海军已经形成了综合战斗编队,称霸大洋已经不是难事。

    随着海军的南下,姜盛也开始了当皇帝后的第一次御驾亲征,众人都劝姜盛刚刚登基,百废待兴,不宜亲征。

    姜盛不为所动,他熟知历史,熟悉刘备和孙权的把戏,这是所有将领所不具备的。

    众臣拗不过姜盛,也就随他去了,姜盛到达襄阳之后,就令蔡瑁把所有的战船并列在长江江夏段,用铁索相连,上面铺上了厚厚的木板,相当于一座浮桥,骑兵和机械化部队可以畅通无阻,站在桥上可以隐约看到对面赤壁的情况。

    各位看官可能觉得姜盛这不是跟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曹操一样吗?这样周瑜和诸葛亮肯定是用火攻的。

    请不要着急,姜盛又怎会不知道呢,他早就想好了后招。

    几天后,大雾漫天,姜盛和谋臣武将们在浮桥后面的旗舰上饮酒作乐。

    贾诩和郭嘉都担心对面会不会趁机作乱,毕竟江东兵都熟悉水战,而江北大营的大多是北方兵,不熟悉水战。

    姜盛道:“今日江东必有动静,传令各部按计划进行,敌人必定退去。”

    果不其然,听得江中战鼓齐鸣,喊杀声越来越近。

    贾诩道:“皇上,还真让您说中了,不过这动静不像是假的。”

    姜盛道:“孙刘联军跟我们短兵相接,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他们就重视远程兵器,按照东吴和西蜀的制造能力,箭矢严重缺乏,此番虚张声势,必定是来借箭的。”

    “借箭?”众人异口同声的疑问道。

    正说着呢,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卫兵报告:“江心水寨统领求见皇上!”

    “江心水寨?”众人又是不解。

第389章 甘宁来投() 
姜盛也是疑惑,从没听说过江心水寨一说,既然来了,那就见他一见。

    卫兵去宣对方觐见,不大一会儿,三名粗犷的汉子走了进来,跪倒在地,拱手道:“草民叩见皇上!”

    “免礼平身!三位出自江心水寨,不知做何买卖?无本还是有本?”

    三人看着姜盛,觉得这皇上一开口就是黑话,感觉亲近了许多。

    其中一人奏道:“我等皆出自锦帆水勇。久闻皇上的威名,人人皆称皇上雄才大略、爱民如子,我等锦帆水勇特来投效,愿为皇上冲锋陷阵。”

    姜盛扫了一眼,起身笑道:“既然来投,何必畏畏缩缩?甘宁,还要继续装吗?”

    发言的那名汉子身后那位讪笑着走到姜盛面前,连忙跪倒:“草民甘宁甘兴霸叩见皇上!”

    姜盛连忙扶起甘宁,说道:“我海军正缺统帅,你来的正好!来人,看座!”

    众人都没有听说过甘宁此人,但习惯了姜盛的认人之准,也都寒暄了一下。

    甘宁拱手行礼,然后坐了下来。

    姜盛问道:“赤壁之战你有何看法?”

    甘宁道:“皇上的军队大多来自北方,陆上强而水中弱,而东吴水上强而陆上弱,刘备西蜀援兵防御尚可,进攻不行。我看此局,孙刘联军必会陆上守而水上攻。”

    众人觉得有理,都点头同意。

    甘宁继续说道:“在下不知皇上为什么撤走海军这一利器?但观现在的形势,皇上奇思妙想,船连船,克服北军水土不服的问题,不过一旦敌军用火攻,恐怕火烧连营,神仙难救。”

    姜盛道:“你分析很到位,可是心中有了方案?”

    甘宁正要说话,突然听得不远处一片嘈杂声传来。

    卫兵匆匆入内报告:“发现江面大火!”

    甘宁一拍大腿,叫道:“完了!我还是晚了一步。”

    姜盛却哈哈大笑,众文武看得疑惑不已。

    姜盛道:“诸葛亮草船借箭,他是万万没想到,我射出的是火箭,哈哈——”

    正如姜盛所预料的那样,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自信满满,声称三天就够了。

    他让鲁肃准备了草船百艘,造了稻草人迷惑姜盛军的将士,试图利用大雾天姜盛军不敢出战的现实,引诱姜盛军弓箭手射箭。

    按着夏侯渊的想法,正是要射箭迎敌,知道历史的姜盛却特别嘱咐用火箭。

    东吴船队来了之后,夏侯渊下令发射,无数的火箭飞向江中的草船,虽然潮湿,但这些火箭都涂满了桐油,还是引燃了船上的稻草。

    密集的火箭雨引燃了所有的草船,江中乱成一团,在船舱里饮酒作乐的诸葛亮和鲁肃也顾不得面子了,组织大家赶紧灭火,但火势越来越旺,已经救援不了,诸葛亮只好下令弃船,在黄盖接应下,狼狈逃回赤壁。

    甘宁知道这个结果,敬佩不已,看来投姜盛是跟对了人。

    “几天后,会有强力的东风,须防敌军火攻。”

    “如果这一阵让你指挥,你打算怎么做?”

    甘宁道:“事先安排水鬼凿船,等点火放船的时候,让他无法接近我军大营。”

    “这只能让敌无法取胜。若是我军要想取胜呢?”

    “皇上已经成竹在胸了,草民岂敢班门弄斧?唯有听候皇上差遣!”

    姜盛对甘宁的应对很满意,你就算再厉害,也不能抢皇上的风头啊!

    “好,甘宁,这一阵就你负责!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甘宁拱手道:“甘宁明白!”

    三天后,黄盖“怨恨”周瑜不分青红皂白重处他,写了一封投诚信让人送给了姜盛,承诺要私带三十船的分舰队投奔姜盛。

    联排船下游的巡逻艇发现了黄盖的船队,黄盖连忙表明身份,巡逻艇即予以放行,并对岸上发出信号,信使飞奔姜盛主营报告给甘宁。

    甘宁既然是战斗总指挥,战前仔细检查了姜盛联排船的部署,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与姜盛不谋而合,他把麾下的两千水勇安排走了,主营的战斗完全由典韦的兵马负责。

    得到黄盖分舰队到来的消息后,甘宁令各部做好战斗准备。

    凌操的舰队打着追杀黄盖的旗号,在黄盖船队下游三十里紧追不舍。

    当天由于是大风,风向为西,东吴舰队都是满帆前进,速度不容小觑。

    按照周瑜和诸葛亮订下的火攻之策,黄盖到姜盛大营五里以内的时候,如果没有阻拦,就点火放船,然后水手跳船逃生,等姜盛大营烧起大火之后,后续的凌操舰队趁乱登陆杀敌。

    如果姜盛不知道历史,这回肯定是栽了,但现实就是现实,诸葛亮和周瑜都是高智谋的人,却看不透姜盛,更不会明白姜盛对赤壁之战预先知道的情况。

    姜盛这边的巡逻艇,都是小船,根本不可能抵挡凌操的“追兵”,一触即溃。

    姜盛把船联排组合起来,就没打算跟东吴打水战,“受降”时就让黄盖进入岸防部队的射程后予以保护。

    黄盖舰队进入五里范围内之后,发现姜盛的大营就在眼前,没有任何东西阻挡,黄盖大喜,就令各船升足风帆,并点燃了顶仓内的硫磺柴草。

    准备弃船的时候,黄盖惊人的发展对方联排船突然散开了,而且没有帆,数百条木船在江水的流动下自然往下游漂。

    船的吃水线位置表明船舱里装了重物,巨大的惯性让这些船速度越来越快。

    黄盖他们弃船后,那些火船也都着了起来,任凭他风帆再大,风力再好,也抵不住惯性冲下来的木船。

    两方舰船“砰砰砰”的撞在一起,除了少数被撞烂的火船外,大部分都被上游船顶着往下跑。

    甘宁的水鬼们见上游船被火船阻挡,速度明显减慢,于是冒着危险爬上火船把风帆下了,有不少水鬼来不及跳下,被活活烧死在火船上。

    没有风帆阻碍的船速度又快了起来,直奔着凌操的舰队过去了。

    凌操的船队隐约看到前方大火着起来,知道黄盖“成功”了,于是风帆加人力,船速很快提升起来。

    等他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他令各船迅速撤下风帆,沿江后撤,但上游的船速度何等快?不一会儿就冲进了凌操的船队。

第390章 赤壁之战() 
姜盛对于赤壁之战,用的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既然你东吴喜欢用火船,那我也用。

    联排船的船舱都布满了火药,甲板上配置了硫磺引线,与对方火船撞到一起之后,甲板上的引线开始慢慢燃烧。

    甘宁的水鬼对于船距和江水流速了如指掌,在黄盖往大营走的时候,联排船那边已经根据凌操舰队的距离和航速调整了引线,不至于提前爆炸。

    上游的战船冲进了凌操的舰队之中,也引燃了部分船只,巨大的惯性把凌操船队撞的一片狼藉。

    正在逃离的时候,原本在后阵、现在为前阵的数十条船被甘宁的水勇凿开,江水迅速涌入船舱,船舱超重速度也慢了下来,在边走边沉的情况下,凌操的整个舰队都被减速了。

    这个时候,甘宁舰船的引线已经着完,“轰隆——”晴空霹雳一般,船舱里的火药被引燃了,由于空间封闭,火药燃烧的热量积聚到一起,引发了爆炸!

    周围的凌操舰队被炸的四分五裂,木屑和尸块飞上半空,长江中大火燃起,爆炸声不绝于耳。

    眼瞅着整个舰队都要完蛋,凌操只得令人吹号传令,弃船逃生。

    甘宁的水勇早就做好准备了,在只要有人跳下,水勇们就用水底专用的锥形矛捅上一下。

    这时候没有氧气瓶之类的东西,这些水勇们之所以能在水中存活,是有绝招的,他们用粘性很好的东西粘在船舱外面,做成把手,在船行进的时候,就拽住把手,头露在水面上,水底作战的时候就交替上来换气。

    长江两岸百姓送甘宁一伙人一个称号“锦帆贼”,是因为甘宁他们水寨横行长江,不管是荆州的蔡瑁张允还是东吴的黄盖凌操都拿他没办法,当然甘宁部下对东吴水军将领都熟悉。

    上游跳海的黄盖刚跳下船就被两名水勇给俘虏了,这两名水勇认识黄盖,早就盯着了。

    凌操就没那么运气了,他换了士兵装束跳船逃生,一跳下来,胸口就被捅了两个窟窿。

    江中一片混乱的时候,岸上也热闹起来,夏侯渊、李典、徐晃等各军由陆上袭击孙刘联军。

    刘备的兵马都已做好了防御准备,主攻孙刘赤壁大营的李典兵马首当其冲,被乱箭射退。

    徐晃的兵马大踏步迂回,杀到长沙郡南部,连破吕蒙四道防线,成功突入豫章郡。

    豫章郡是扬州西南部的重要区域,一旦豫章被徐晃控制,扬州的全部就暴露在徐晃面前。

    周瑜只关注着赤壁周围的战事,没有考虑到姜盛会舍近求远,去打豫章。

    吕蒙打长沙没有成功,但也没有完全撤走,留在了豫章郡,周瑜觉得他留在豫章郡应该能防止晋军袭扰,但吕蒙的四连败让周瑜警惕起来。

    长江水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而赤壁正面战场的作战一直是有限度的,姜盛这边投入的作战部队也不像是正规军主力,吕蒙这一败,周瑜明白了咋回事,姜盛这是声东击西啊!

    徐晃所带的兵马是北方各军的集团军,有十五万之众,而且配属了军事科学院最新研制成功的火炮。

    吕蒙只剩七万多人,第一阵就被火炮打蒙了,四战四败,损失三万多人,他还没摸清徐晃军这武器到底是啥。

    徐晃军这些火炮都是精铁铸成,非常沉重,即使是用大轮板车运输,还是用了六匹战马拉着。

    虽然运输速度缓慢,徐晃军也都是打一阵,休息几天,后续的炮弹则是在长沙就地制造,然后从湘江水路运输到前线,再往东推进就比较难了,运输极为不便。

    不过对于徐晃来说,用火炮的震慑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哪怕只是有炮无弹,吴军只看到大炮运来了,就不敢露面。

    徐晃借这个机会派出骑兵四处征讨,半个豫章郡落入晋军之手。

    而赤壁主战场的作战都是不痛不痒的,周瑜与诸葛亮商议,撤走赤壁的部分兵力,吴军南下抵挡徐晃,蜀军西去,攻略南郡。

    大家都形成了共识,于是孙刘联军分开了,蜀军与巴郡的蜀军夹攻南郡赵云和曹纯,吴军守赤壁和豫章。

    姜盛对于长江水战非常满意,特别是杀凌操、俘黄盖,消灭了整个长江水军,吕蒙被拜为横江将军,麾下水勇也人人加官封赏。

    赤壁那边陆逊所辖的兵力抽走了,姜盛也很快掌握了消息,并通报给徐晃,徐晃打下庐陵城之后就构筑防御工事,借以吸引吴军主力。

    李典和夏侯渊调整部署,在陆逊撤走的三天后强攻赤壁,周瑜没想到姜盛麾下还有这么多兵力,在大兵团强攻的情况下,周瑜明白守赤壁没有什么意义了,下令撤军。

    李典和夏侯渊迅速拿下了赤壁区域,然后追着周瑜的兵马杀了五十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