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汉风云-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重处,可见姜盛的底线,自此,再没有敢乱搞的,皇子们也形成了规矩,凭政绩和百姓认可度说话。

    经过层层考察,加上姜盛对儿子们的评价,得出了综合的分值,姜睿名列第一,姜涵次之,姜博和姜浩再后。

    姜盛把四位皇子召回京城,在朝会上公布了考核成绩,并宣布姜睿为太子,其余三子为亲王。

    由于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令三位皇子心悦诚服,姜盛要求皇子之间要团结,配合支持太子,太子也要爱护其他皇子,不能有所纷争,如果皇子相争,定斩不饶!

    姜盛说的严肃,皇子们也不敢不听。姜盛知道,如果第一任太子不立下规矩,以后就难了。

    立储考核的客观性,避免了皇子相残的封建帝王悲剧,而各级文武官员也不能选择性的支持皇子,只能执行朝廷三省发布的政策文件。

    三省负责日常国事,涉及全国的政策文件都要皇上御批之后,以圣旨的形式发布,这跟后世的政治体制差不多。

    亲王根据皇上的命令执行监察百官、体察民情、都督军事、巡回审判等工作。

    定好规矩后,姜盛就开始了他的宏图大业,按照他的规划,全国工业体现了地域性特点,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工业体系,而不同工业区域之间都用铁路连到了一起。

    随着几条铁路线的完工,火车开始投入使用,运载能力超好,矿产资源、生活物资、军械兵器、军队调防等都进入了铁路运输时代。

    远洋船队也被提上了日程,太史慈担任了远洋船队的司令,而本土的海军交给了甘宁。

    甄俨在西域的工作做的不错,不仅把西域各国绑在晋朝的大车上,还远通波斯,发展起了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又热了起来。

    海上、陆上两条贸易路线,为晋朝换回了丰富的资源,而且在南洋开辟了殖民地,姜盛派得力干将到南洋任职,每年轮换。

    超强的实力存在,已经具备了全国一统的条件,姜盛发出了统一全中国的圣旨!

第394章 海战() 
甘宁出任海军司令,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熟悉了舰船性能和武器操作,另外还抽出专门时间恶补了一下海图和航海知识,毕竟长江中和大海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不熟悉海况,很可能会葬送整支舰队。

    姜盛也担心甘宁无法有效指挥整个海军舰队,就专门召甘宁到皇家军事学院(原大汉军事学院)学习。

    军事学院的教材很多都是姜盛直接参与编写的,有很多现代军事思想,不亚于传统的武经、孙子兵法等。

    蜀国那边由于诸葛亮直接指挥涪陵防御战,马超没讨到什么好处,反倒败了几阵,魏延攻打江州的战斗也因为严颜的拼死抵抗而停滞不前。

    而吴国那边,徐晃指挥二十万大军攻略丹阳和会稽,纵使周瑜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陆军战斗力确实差了点。

    徐晃一路捷报,打的吴军一退再退,只保住了吴郡和会稽北部,会稽南部被黄忠派出的一路偏军联合山越部族拿下,姜盛只是许了山越首领为山越王的封号。

    吴国最强的就是水军了,陆军不行,只好依托水军了,但当孙权得知甘宁所率舰队的组成时,心凉了半截。

    蜀国通报过来的消息说姜盛有坚固无比的铁甲舰,寻常投石弩箭根本对它无用,而且叫做火炮的东西更是匪夷所思。

    甘宁舰队杀到长江口外的时候,吴国乱作一团,江东的士族豪强都坐不住了,纷纷进谏劝孙权投降,连吴国的朝廷官员都有畏战求降的言辞。

    周瑜一直不说话,孙权就道:“诸位再讨论讨论,孤王且去更衣。”

    更衣是上厕所的文雅说法,孙权这是找个借口出去,周瑜跟了出来。

    “公瑾,你怎么看?”

    周瑜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江东基业岌岌可危,姜盛势大,我吴国内部消极投降观念占了上风,如果强硬用兵,恐怕凶多吉少。”

    “难道要拱手相让?”

    “姜盛水军的战力恐怕是以讹传讹,我吴国水军是何等强大,夷洲崖洲都纳入我吴国疆域,不能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陆军只需守住阵线,水军尚有获胜机会,只要打败了姜盛水军,我们就能保住吴国基业。”

    孙权和周瑜讨论明白后就回到了大殿。

    群臣都在讨论如何投降的事宜,孙权拔出佩剑,砍下了桌案一角,说道:“我吴国水军强大,何惧姜盛?孤意已决,有谁再说乞降之语,乱我军心,此案就是榜样!”

    众人不敢做声了,大殿上静的出奇,孙权道:“大敌当前,我等君臣应该齐心协力。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姜盛就算强大,又能奈我何?命公瑾为水军都督,全力负责水战;吕蒙为左路都督,阻敌之夏侯渊、李典、许褚部;陆逊为右路都督,阻敌之徐晃、吕布、典韦部。各文武务必倾力配合,不得有误!”

    众人领旨,并向孙权表了态。

    周瑜指挥水军以品字形航行,从三面迎战晋军舰队,互成掎角之势,算是比较有水平的海战阵型。

    甘宁的舰队直接就是倒锥形阵列,指挥舰位于最后的中心,护卫舰和驱逐舰分为斜形的两列,在指挥舰前方左右,犹如想开了大嘴,要吞下吴国水军。

    周瑜见甘宁只有几十条船,怀疑这是疑兵,而更大的舰队肯定在不远处。

    他谨慎用兵,在摸清敌手底细之前不会轻易出击,就远远的停下了,三路舰队仍然成品字形分布。

    周瑜观测天气应该不会有巨变,就派出十几条蒙冲舰在周围海域搜索晋军的踪影。

    吴国的蒙冲舰比晋军的护卫舰体型小,机动性还算可以,但跟蒸汽动力的晋军护卫舰相比,就差的远了。

    吴国有大型船航海的经验,所以不太怕航海,在方圆五十里的范围内搜索晋军的舰队,但一无所获。

    周瑜估计这是晋军的前锋,既然周围没有大舰队活动,那就干脆吃掉它,于是吴水军开始围拢过来。

    甘宁看到吴军等了几天才开始进攻,知道周瑜看透了自己舰队就这么几条船,而且无人接应,所以先下手为强。

    甘宁发出号令,全舰队调整战位,准备战斗。

    待周瑜舰队进入火炮射程之后,甘宁发出旗语,各舰船舷上的火炮保护盖被打开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周瑜舰队。

    姜盛是特种兵出身,对于旗语还是清楚的,所以晋军海军规定了旗语规则,东吴这边是看不懂的。

    周瑜没有望远镜,看不真切,而甘宁却清楚的看到周瑜舰队的动静,连甲板人员的活动都能看清,也就掌握了先机。

    周瑜的舰队越来越近了,周瑜发现晋军舰船上没有投石机一类的东西,难道他们要登船近战?待看到晋军舰船都是铁甲船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想通过撞击来击败敌船。

    想到这里,周瑜令船队停止前进,调整角度和位置,用投石机对付晋军船队,绝不让晋军船队冲过来。

    还没等周瑜军调整好作战位置,“轰——轰——轰”火炮怒吼起来。

    周瑜只看得晋军船舷处冒出一团火,紧接着吴军前面一排舰船就粉身碎骨,炸裂声再次响起,整个吴军舰队都被击中,浓烟夹杂着木屑、断臂残肢四处飘散。

    周瑜的座舰甲板也被铁弹击中,露出一个大窟窿,船舱里的水手传来阵阵惨叫。

    几条蒙冲舰加快了速度,他们看出来晋军也是重远程打击,就想欺近了打,却听得“嗖嗖”的破空之声。

    晋军甲板上的火龙箭发射器已经对准了蒙冲舰,密集的火龙箭完全覆盖了蒙冲舰队,时间不长,这些蒙冲舰就没入了海里。

    周瑜见事不好,连忙发出号令撤退,主舰队退的快,侥幸逃脱,但在前排的舰船已经无法逃脱,因为甘宁的护卫舰已经冲了过来,而且速度极快。

    巨大的“隆隆”声响由远而近,那正是蒸汽机的动静,船顶部的大烟囱冒出黑烟和白色的蒸汽。

    蒋钦见已经逃脱不了,就组织周围几条船去撞晋军护卫舰,走到近前瞬间就被撞碎,而晋军护卫舰却毫发无伤。

    周瑜也被镇住了,知道东吴已经保不住了,就带着残余舰队狼狈逃窜,甘宁发出旗语,务必全歼吴军!

第395章 平吴大决战() 
周瑜的舰队都是风力和人力驱动,正直风平浪静的时候,风力炮用不上,单靠人力,速度就慢了许多。

    很快就被甘宁的舰队围上,顿时炮火连天,一场不对称的海战在长江口外全面展开。

    亲兵卫队护送着周瑜上了一条蒙冲,然后拼命划着,向松江岸上逃去。

    甘宁有心追杀周瑜,但已经很跟吴水军纠缠到一起,难以脱身,虽有机器之利,但沉船碎屑密布,机动性明显差了许多,只能眼睁睁看着周瑜逃走。

    这次海战,姜盛给甘宁的军令是全歼东吴水军,现在几乎是完成任务,但主将还是跑掉了,甘宁心有不甘,在解决了残留在海上的吴军之后,直接率军进攻松江。

    松江是东吴的门户,是长江出海和海上入江的必经之地,周瑜把防御做的不错,之前太史慈率军试图入长江的时候,就吃过亏。

    甘宁却不信邪,指挥舰带头冲进了长江口,周瑜刚逃回没多长时间,还没等喘口气,甘宁就杀过来了。

    海上一战折了蒋钦,水军主力也全军覆没,只能用岸上的武器进攻。

    甘宁在长江混了多年,沿岸的防御早就摸得一清二楚,这也是他敢从水中攻击岸上的底气所在。

    在即将进入吴军射程之内的时候,甘宁令舰队分散前进,自由攻击,但不可分开太远。

    负责江岸防务的周泰见周瑜狼狈回来,知道晋军强大,所以连续几天都吃住在阵地,见晋军大摇大摆地进了他的防区,不敢掉以轻心,首先保持安静,等甘宁绝大多数舰船进入射程的时候,周泰才下令攻击。

    数以千计的石弹如暴雨一般倾泻下来,躲避不及的十余艘护卫舰被击中,舵楼和甲板受损严重,死伤也不少。

    甘宁用旗号命令各船保持分散阵型,自己选角度进攻。

    海军各舰长们都是军事学院的毕业生,受过系统的海战教育,火炮参数的计算非常到位,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特别是三角函数抛物线理论,远远走在世界首位。

    防御阵地的投石机都是固定的,无法变换位置,晋军早就计算出投石机的位置,调整了射击参数,一轮炮射,那些具有较大杀伤力的投石机都被轰得粉碎。

    没有了投石机的威胁,甘宁舰队开始收拢,在丹徒县江岸浅滩处开始登陆。

    调回吴郡不久的陆逊早就防备着这一天,见晋军登陆,陆逊的步兵、弓箭兵、弩车兵纷纷上场,刚刚登陆滩头的晋军遭遇了重大伤亡。

    甘宁在指挥舰上用望远镜看的真切,怒火中烧,令全部舰船调整战位,用火炮轰。

    正在登陆冲锋的陆战队看到了停止前进的旗号,知道舰队要发威了,于是就地组成防御阵线。

    密集的火炮呼啸着投射炮弹,对陆逊的防御阵地进行了饱和攻击,在这种超越时代的热兵器面前,陆逊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避免惨败的命运。

    十之七八的吴军阵亡,炮火覆盖之后,晋军陆战队蜂蛹着冲上去,把丹徒江段沿线的防御工事摧毁一空。

    陆逊带着残兵后撤百里,这才稳住了阵脚。

    周瑜和陆逊的接连惨败,让东吴的投降思想占了绝对上风。

    孙权无计可施,但仍然在犹豫,他问计周瑜,周瑜摇了摇头,表示真的没有办法了。

    这场战争本来就是不对等的,完全是相距千年的两个时代的大对决,谋臣武将再牛,也拗不过科技。

    姜盛麾下的文武也都明白,在姜盛麾下,个人的能力在战争中已经不起主要作用了,武器的配合、部队的协同、战役指挥才是核心。

    至于说那些名将,只是在多年的战斗中培养了组织指挥和战役谋划能力,个人的武勇已经无关紧要了。

    就在孙权还在犹豫的时候,黄盖被姜盛那边放回来了。

    黄盖带来了姜盛亲笔写的劝东吴归晋诏,孙权大怒,这回是真的不问青红皂白,让武士抡起大棒,把黄盖打的皮开肉绽,群臣无不震惊。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吕蒙在丹阳郡境内被徐晃大军打败,吕蒙被俘,吴军将士十万人只活着逃回来不足两万人。

    半个月后,徐晃完全控制了丹阳郡,整个东吴基业就只剩下大半个吴郡和夷洲(台湾省)、朱崖洲(海南省)。

    东吴重臣顾雍逃离了建业,投奔徐晃去了,孙权一怒之下,令人拿了顾雍的家眷,给顾雍五天期限回建业,要不然就处以极刑。

    孙权越是这样,东吴文武越是离心离德,建业城中发生了暴乱,城门校尉带头作乱,并绑架了张昭、鲁肃等重臣。

    周瑜见大势已去,觉得愧对孙策,无颜面对大乔小乔,半夜里呕血三升,天亮时小乔才发现周瑜早已气绝。

    可怜一代名臣,遇到了穿越后的姜盛,就这么平平淡淡的离开了人世。

    周瑜已死,孙权才知道东吴真的完了,陆逊、吕蒙也都是文武全才,但无力挽回东吴的败亡结局。

    姜盛给孙权的最后通牒已到时间,孙权仍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于是乎,甘宁、徐晃、夏侯渊、典韦、吕布、许褚六路大军合计四十万兵力攻入吴郡。

    吴郡各县守军要么不战而降,要么望风而逃,没过几天,吴郡遍地插满了姜盛的三色金龙旗。

    一个月后,建业城门大开,东吴文武官员集体投降,徐晃接收了东吴的降书,却唯独不见孙权一家往会稽去了。

    夏侯渊率军一路搜索,得知孙权五天前已经从钱塘乘船出了海。

    甘宁得到消息后,就对徐晃道:“孙权出海无非就是逃亡夷洲或崖洲,我海军请战,顺便把这两个海外之地收回来。”

    徐晃令典韦选拔精锐编入海军陆战队,确保海外之战大获全胜。

    甘宁海军充分补充之后就出海了,到了琉球群岛时遇到了返航的远洋舰队,甘宁登上太史慈的指挥舰,赞叹不已,太史慈的指挥舰就像后世的直升机航母一样,庞然大物,甘宁的指挥舰只不过比驱逐舰大一点而已。

    太史慈笑道:“用不了几年,皇上的海军就会无敌于天下。”

    过了琉球,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了,太史慈就率领护航编队会同甘宁海军,一举平定了钓鱼岛、夷洲、朱崖洲。

    孙权还没登上夷洲的土地就被贴身护卫杀害,护送孙权的凌统自杀身亡,至此东吴覆灭!

第396章 围蜀() 
东吴覆灭后,那些个文武官员们也都得到了任命,张昭、张紘、鲁肃、陆逊、吕蒙等入朝为官,其余文武则充实了荆州,为了防止拥护孙权的地方势力作乱,姜盛让徐晃担任了扬州牧,并留有八万人的常备军。

    甘宁拿下朱崖洲之后,直接挥军西进,登陆安南(越南),当地土著是一群乌合之众,面对精锐的陆战队将士,望风而逃,后来看到甘宁海军对待土著的态度还算不错,酋长才出面表达归顺之意。

    坐镇南方多年的交州牧士燮向来与世无争,对于姜盛的晋朝取代东汉也不持任何态度,但毕竟已经改朝换代了,姜盛强大的海军舰队到了交州,士燮还是要迎接的。

    甘宁本就是水匪出身,对于江湖习气的士燮多少有些共同语言,反正也不打仗,甘宁就下令即兴表演。

    士燮亲眼目睹了晋军舰队的强大武力,唯恐哪句话不对,战战兢兢递上了拥护姜盛的奏表,并把交州的档案资料交给了甘宁。

    甘宁的舰队在交州停留休整,他就派人把交州的情况连同士燮的奏表送往京城。

    一个月后,姜盛下旨封士燮为揭阳县侯,继续领交州牧,不过典韦领军六万驻扎在交州,且不受士燮调度,独立执行作战任务。

    东吴覆灭,士燮归顺,整个华夏大地就剩西蜀还在蹦哒。

    刘备重用诸葛亮,扫平了益州的反对势力,然后效法姜盛,推行积极稳妥的民生政策,实力急剧膨胀起来,到东吴灭亡时已经有常备军三十万,物资充足。

    马超攻涪关七次,都被诸葛亮用计打退,损失还不小,刘备缓过劲来之后,就让关羽、张飞、邓芝、姜维等轮番进攻,打退了马超,把梓潼夺了回去。

    姜盛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麻烦,在攻东吴的时候只让马超守住葭萌关就行。

    马超退出梓潼之后,就加强了葭萌关的防御,蜀军累次进攻都没有成功。

    高顺趁着对蜀作战暂停的空档,偷袭白水关,斩守将张翼,后来出兵征讨,控制了剑门关区域,为防守葭萌关的马超提供了后援。

    魏延的西征军在江州打了一年也没能攻下江州,严颜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厉害角色,魏延拿他没办法,就分兵出去,把江州周围的地盘打了个遍,让江州成了一座孤城。

    刘备派李严挥军来救,被夏侯惇截住,两军厮杀二十多次,夏侯惇在付出了三成阵亡的代价后打败了李严。

    没有了援军,城中的补给也断了,严颜最终选择了献城投降。

    考虑到严颜、泠苞反手攻蜀有点太残忍了,姜盛就把这两人调到凉州任职。

    得了江州四万多降兵,魏延也不敢托大,派出一支兵马把这些降兵护送到武陵,交给赵云训练,然后打散分配到各路部队。

    到进攻犍为郡的时候,晋军基本还是原来的班底,夏侯惇的部队获得了交州支援来的三万土人兵员,对于山区作战更有经验。

    犍为郡山地为多,大规模的正规军决战不太可能,善于山地作战的交州土人派上了大用场。

    魏延发现土人士兵的山地游击战很有意思,就让这些土人当教官,培养山地作战的部队,后来发展成为晋军第一山地师。

    魏延这边在练兵,马超那边却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东部的部队都在开进中,短时间内无法赶到,不过相当数量的铁炮已经运到,可以投入战场。

    而诸葛亮也看出了晋军主力短时间内无法到达一点,所以就令部队强攻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