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汉风云-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家的房子被征用……”

    “我孙女被他抢去做小妾……”

    百姓群情激奋,纷纷控诉张浑,可谓是恶贯满盈,还有群众说前几任太守都是上任后没几天就暴病身亡的。这个线索让夏侯兰上了心。

    “大哥,百姓所说是否可信?”夏侯兰回帐内问姜盛。

    姜盛道:“我派人做过调查,均有乐安太守暴病身亡的消息,后来就无人敢来乐安郡任职了。”

    “那么这些太守定是死于张浑之手,大哥,你说怎么办?”夏侯兰一语中的。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谋害朝廷命官一事须要坐实。”姜盛的意思很明显,只要能给张浑安上的罪名都要严肃处理。

    张浑的护税兵丁足有两千人,但张浑在姜盛掌握之下,他们投鼠忌器,都不敢轻举妄动,被姜盛的卫队堵在一处大宅院内缴了械。

    为了防止生变,姜盛派出十名信使分头去寻找张郃,让他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赶到临济,稳控局势。

    好在这些护税兵丁平时仗着张浑的保护才敢作威作福,现在张浑被姜盛控制了,他们就没了脾气,五十余名卫兵就看住了足有两千人在内的大院。

    其实姜盛此时就是个赌徒,他分析这个张浑肯定与卞喜有关联,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好硬着头皮干了,若是卞喜来此时来攻,护税兵丁再趁势反制,那姜盛就会败得很惨。

    卞喜此刻也是在赌,乐安黄巾本来就与这张浑沆瀣一气,他卞喜来了之后,由于身怀高级渠帅的令印,乐安黄巾奉卞喜为主,这张浑就与卞喜勾搭上了,乐安百姓不服张浑的,卞喜就派人抄家灭族。

    卞喜也不傻,张浑利用他,他也不会给张浑当枪使,故意留下线索,让百姓以为是张浑的人冒充黄巾兵作的恶。虽然很多坏事都是卞喜他们做的,但百姓却都记在了张浑头上。

    姜盛抓了张浑,这张浑十有**得完蛋,卞喜考虑到这一点了,若是救张浑,一旦失败,那他卞喜就彻底成了姜盛的敌人;若是救出了张浑,其实也是白瞎。姜盛卫队的战力是惊人的,要是抓不到张浑,姜盛来报复卞喜的话,那卞喜是真的没有活路了,而他张浑就算逃出生天也蹦跶不了几天,更不用说来救卞喜。

    若是心理素质过硬的话,卞喜只要仔细谋划一番,跟护税兵丁联手,姜盛必败无疑。但他对于姜盛都有心理阴影了,

    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不冒险了。

    可转眼一想,若是张浑买通了姜盛或者联系上朝中的人说情,说不定姜盛就饶了他,到时候卞喜见死不救的行为可就得罪了张浑,今后就不好过了,正好姜盛已经张榜劝说百姓主动站出来控告张浑,分明就是想除掉张浑,他卞喜何不痛打落水狗呢?

    此后几天,太守府都会收到匿名状子,内容包括何时何地张浑做了什么坏事,其中提到了前几任太守被谋害的过程,而且还写明了埋尸的地点。

    夏侯兰带人按着状子所描述的地点调查,果然查到了前几任太守的骸骨,而且还有黄巾的旗号标志。可以肯定,这些匿名状子是出自黄巾残部中人。

    这是谁在帮我呢?还是谁在想整倒张浑呢?姜盛百思不得其解,由于事关重大,姜盛将张浑转移到隐秘处严加审问。

    杨凤山贼出身,虽然算是正直,但对付山寨中私通外人的叛贼还是很有一套的,刑讯逼供的事也做了不少,这张浑就交给杨凤审讯。( )

    姜盛出身特种兵,虽然侦察冲锋是专家,但对于逼供这种事却是不会的,眼不见心不烦,就让杨凤做吧。

    经过三天三夜的逼供,这张浑说了实话,前几任太守都是他让黄巾贼做掉的,还说这都是出于张让的授意。

    姜盛看到供词后,大喜,就把这些匿名状纸抄本和张浑供词的抄本交给留京的于禁,让他设法转交给张让。

    姜盛在这些材料后面又附了一封简短的书信,“微臣受大人恩惠,原本想与张浑合作,但他指示黄巾贼谋害于我,微臣不得已而为之。若是大人能够体谅微臣,那这件事就你知我知,张浑私通乱党的事,就由微臣严惩吧。”

    夏侯兰道:“大哥,你若是把这个交给张让,这不是明摆着撕破脸皮吗?请三思啊!”

    姜盛道:“张浑手底下的喽啰不少,我们抓张浑的事恐怕早已传到张让那里了。与其明着撕破脸皮,还不如给他这份重礼,让他消停点。其实我也不想这么早就跟他撕破脸皮,只是这张浑太过混蛋,主动上门来找抽。”

    “找抽?找抽是什么意思?”夏侯兰听不懂这后世传来的词。

    “找抽就是欠收拾的意思。”

    张浑是张让的义子,这些年一直统治乐安郡,没少给张让好处。从这些状纸内容来看,或多或少都与张让有关,姜盛此举的目的很明显,张浑落入姜盛手中了,而且有证据表明张浑的行径与张让有关。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89章 公审() 
姜盛把这些证据给张让就是告诉张让,我要为你灭口!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张让,我掌握你的把柄了。

    姜盛审阅了全部的证据材料,仔细一分析,那些匿名状子十有**是黄巾中人送来的,看来,收服乐安黄巾残部并不难。

    之前,豫州刺史王允就发现了张让私通黄巾的勾当,张让靠着灵帝的照护才未被治罪,而姜盛与王允不同,姜盛现在在灵帝面前可是红人一个,若是姜盛把这些呈给灵帝,灵帝还能保张让吗?张让可是没有信心。

    姜盛这么做,一是卖张让的面子,不会上报灵帝,另一方面就是告诉张让,乐安郡今后是姜盛的地盘,我要清除不利于我的人。

    那封简短的书信只是姜盛还不想明着跟张让撕破脸而已,但两人的斗争恐怕从这时已经打响了。

    张让越想越怕,自己还是错看了姜盛,拜年的时候还以为姜盛是自己人,现在看来,这姜盛可能是个劲敌。但张让也不傻,这个时候他不敢跟姜盛闹僵,来日方长嘛,你远在天边,我却在灵帝身边,想搞你太容易了,又何必急于一时。

    正思虑的时候,有人到府上求见张让,说是从乐安郡来的。

    “快让他进来!”张让有些紧张。

    “禀大人,乐安盐铁官张大人被那刚到任的姜太守抓了,说是私通黄巾。而且在各县都贴出了布告,让百姓举报告发,出面作证。”

    姜盛这回押对了,争取到了斗争的主动权。

    张让考虑了许久,然后复信给姜盛,说道:“汝乃乐安太守,乐安治下之事与咱家无关,汝可自酌。”

    张让的复信也是无可奈何,张浑这些年为他真是没少出力,但姜盛的这一招给张让造成了沉重的内伤。

    年前的时候,豫州刺史王允就将了张让一军,只不过张让那宾客把所有罪名都揽了下来,王允也没有确切证据指证张让,姜盛则不同,件件证据都明确与张让直接有关,加上灵帝现在对姜盛很是宠信,张让觉得真是招架不住。

    姜盛的目的很明确,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是要拿张浑开刀,而张浑也忒无用,这些关键的证据怎么能落到姜盛手里?

    事到如今,张让也只好弃卒保車,姜盛的精明就在这里,搞痛你还卖你个人情。这把柄握在姜盛手中,他张让以后做事就不得不多考虑一些。

    相对于姜盛而言,这一招使张让有苦说不出,但同时也彻底跟张让对立起来,张让绝不会被姜盛牵着走,他也是在琢磨着怎么搞掉姜盛。

    姜盛在发送证据之前就已经做了考虑,跟张让的斗争早晚都会发生,既然张浑撞到了枪口上,那么,大家都斗上一斗。

    姜盛的政治阅历毕竟太少,在与十常侍的斗争中操之过急,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在乐安任职期间遇到了艰难的考验,这是后话。

    乐安郡所辖九个县的县令都已经接到了通知,新任太守令他们在二月初二赶到临济县城开会。

    这个词很新鲜,诸位县令经过信使的解释后都明白了,不过他们都是惴惴不安,因为他们的老大张浑同志已经被姜盛给抓了,而且还放出风来说要公开审判。

    这些县令们的官位都是通过张浑从朝中买来的,从根子上说,他们都是张浑的人,张浑已经身陷囹圄,姜盛又令他们去姜盛的大本营临济县开会,这会无好会,此举必是姜盛想把他们一网打尽。

    除了临济县令已经在姜盛的太守府之外,

    其他八县的县令聚集到一起商议对策。

    姜盛找他们开会,无非就是想通过公审张浑而敲打敲打他们这些人,并没有想趁机拿下这帮人,因为姜盛根基很浅,还需要这些人维持日常的管理。

    “下官自当尽职尽责,为太守大人效劳。”临济县令胡永道。

    “你我都是朝廷命官,自当尽职尽责,报效皇上。张浑身负朝廷赋予的重任,却不思皇恩浩荡,为祸一方,致使民怨沸腾,黄巾生乱。你说,他该杀还是不该杀?”姜盛盯着他的眼睛。

    胡永不敢与姜盛直视,说道:“下官以为,张浑该杀!大人秉公处置,下官定会唯太守大人的命令是从。”

    “你很识时务,只要你与张浑划清界限,本太守自会从轻发落。若是执迷不悟,你应该知道会是什么下场。”

    “下…下官明白!今后下官只认太守大人您,大人尽管差遣,下官绝无二话。”胡永战战兢兢地说道。

    “嗯,你且去吧,当好你的临济县令,本太守绝不会亏待你的。”

    “谢大人!下官告退!”胡永走出太守府的时候长舒了一口气,不觉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胡永回府之后,家丁告知说千乘县令的家奴来访。u看书( 。cm )

    “小的奉我家大人之命,来拜见胡大人。”

    “你家大人有何要事啊?”胡永问道。

    “前几日,我家大人收到新任太守大人的令函,要于后日在临济县太守府开会,不知胡大人要不要参加?”

    胡永被姜盛单独约谈,吓得不轻,但没想到姜盛会让他继续留任临济县令,他也算是看透了,既然张浑要被收拾掉,姜盛执掌乐安郡,这是必然的局势,对他来说,跟谁都是跟,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胡永答道:“太守大人初来乍到,当然要接见所辖的各县长官,本县当然要参加了。不知你家李大人可有闲暇来拜见太守大人呢?”

    “听闻太守大人要公审盐铁官张大人,我家大人与胡大人都是张大人的亲近之人,您就不怕到时候连您一锅端了?”

    “放肆!”胡永喝道,“太守大人若是想对付我们,凭他的实力,不费吹灰之力,犯不着用此等手段。你家大人谨慎过头了!”

    “形势不明,还是谨慎点儿好。”

    “实话跟你说吧,我方才是从太守大人府中回来的。太守大人不但没有为难我,还让我继续留任。回去告诉你家大人,若是不想死的话,还是来参加吧。”

    “谢大人提点,小的这就回去禀报大人。”

    那家奴走后,县丞h县尉才从胡永书房的屏风后走出来。

    “大人,姜太守真的没有为难你?”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90章 斩立决() 
临济县令道:“虽然没有为难我,但我是如坐针毡啊。他已经查明我们都与那张浑存在不清不楚的关系,只是没想对付我们而已,只要我们今后为太守大人尽心办事,当可无虞。”

    二月初二,传统的“龙抬头”节日,但临济县城却没有过节的气氛。

    城南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曾经不可一世的张浑此刻被绑在了木柱上,蓬头垢面,惨如丧家之犬。

    高台下面是从各地问讯赶来的百姓,这些百姓以前饱受欺凌,听闻新任太守大人要公审张浑,都不辞辛苦来到临济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乐安郡所辖的临济、高苑、千乘、乐安、博昌、利县、寥城、寿光、益县等九县县令带着县丞、县尉也来到了现场,这是姜盛召集他们开会的会场。

    他们看到如此场面,不由得暗暗心惊,这姜盛到底要干什么?

    正当他们犯嘀咕的时候,姜盛登上了高台。

    高台上摆放了几张桌子,姜盛坐了主位,杨凤、夏侯兰左右侍立,按着姜盛的指令,九个县的县令h县尉分左右两侧坐了。

    高台下面是姜盛的百名亲兵,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吉时已到,只听得一声号炮,姜盛起身环视一周,展开手中写满字的纸,朗声读道:“兹有张浑,弘农人也,原为驻乐安盐铁官,五年来,此人僭越职权、横行霸道、鱼肉乡里、欺压百姓;又私通黄巾,为祸一方,实乃十恶不赦之徒。本太守多日详查,已查明张浑九大罪状。”

    台下百姓开始交头接耳起来,看来这张浑今日是必死不可了。

    姜盛顿了顿,接着说道:“其罪一:私通黄巾。甲子正月,黄巾乱起,横行八方,致百姓家破人亡,实乃朝廷之大患,而张浑身为朝廷命官,私交黄巾并为其庇护;其罪二:欺瞒朝廷……”

    姜盛当着万千百姓的面,陈述列举了张浑的九大罪状,每一条罪都够得上斩立决。

    台下的百姓听得是群情振奋,而台上的官员们则如坐针毡,姜盛列出张浑的九大罪状,几乎都与这些官员有关联,难道姜盛真的会把他们一网打尽?

    姜盛道:“此九大罪状条条死罪,本太守身负皇恩,不敢不为。我宣布,判张浑斩立决!午时三刻行刑!”

    百姓听得如此,齐刷刷跪了一地,“太守大人恩重如山,请受我等一拜!”感激的声音此起彼伏。

    姜盛起身立于高台之上,环视四周,拱手还礼。

    台上的诸位县令官长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在这里他们看到了群情激愤,想到之前所做的种种,他们心中哪里还能平静?

    待姜盛回到座位后,高台上的官员们起身跪倒了一地,齐声道:“太守大人英明,我等愿听大人差遣,绝无二话。”

    姜盛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冷冷地说道:“今日的形势各位也都看清楚了,今后尔等要以张浑为戒,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若是有悖天理,必遭天谴。今日之后,尔等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下官尊令!”

    “都坐吧。”姜盛道,然后大声吼道:“时辰已到,刽子手何在?”

    “末将在!”杨凤拱手道,姜盛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行刑,就让杨凤客串一下。

    “汝之刀锋利否?”

    “无比锋利!杀人无血!”杨凤高声吼道。

    “行刑!”姜盛一支令箭扔到张浑面前。

    张浑怨毒的眼神看着姜盛,恼怒这个言而无信的家伙。

    姜盛明明答应他只要供出幕后主使,就会放他一条生路,可今日还是要斩他。他想骂姜盛,但他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杨凤之前已经毁掉了他的舌头,姜盛不想节外生枝,听到张浑说些不该说的话。

    乱世办事乱着来,姜盛本不是心狠之人,但时势如此,为了生存,他没得选择。

    杨凤手起刀落,张浑的人头伴着刀光滚落到地上,一腔污血洒在了高台上。

    百姓们欢呼起来,高喊着“姜青天”,一浪高过一浪。

    姜盛新官上任这第一把火,就赢得了民心,震慑了那些宵小之辈,也是乐安郡形势全面好转的开端。

    为了扩大影响,姜盛令人持张浑的首级巡展各县,以儆效尤。

    那些个县官大老爷们从高台上退下来的时候,都是冷汗直流,浸湿了衣衫。这些人都知道,这张浑是十常侍之首张让的义子,姜盛连这人都敢斩,还有谁是他不敢斩的?

    他们算是见识了这位新任太守大人的手段,要整他们真是易如反掌,还是老老实实地伺候好这位太守吧。

    张浑被斩之后,姜盛对乐安郡的人事进行了任命,夏侯兰任郡丞,分管民政,杨凤为郡尉,负责军务,乐安郡的各项事务开始运转起来。(ww。 )

    按照一般的规矩,郡丞、郡尉都需要朝廷的任命,但乐安长期处于被遗忘的状态,除了郡太守,其他的人事根本无人提及,姜盛干脆就自己搞任命,若是朝廷派人来任职,到时候再说,反正俸禄也发不下来,全靠各地自筹。这也是**的根源。

    二月初九日,张郃率领的六百骑进入了临济县城,这支队伍的装备并不好,在陈县临时训练营地期间,为了掩人耳目,张郃尽量不去采购装备物资,只是采购了少许制造箭矢的原料。

    队伍入城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毕竟看起来也就是义勇军之类的队伍,杨凤作为乐安郡负责军事的官员,早早地到城门口迎接。

    早有黄巾的探子发现了此事,连忙回报卞喜。

    卞喜道:“你确定查清楚这支队伍的首领了吗?”

    “禀渠帅,那首领名叫张郃,应该是那姜盛的老部下,陈县作战时我曾经见过此人,此人善用地形谋划作战,是个人才。”这探子是早年陈县作战时逃散的黄巾兵之一,对这支队伍的人都还算脸熟。

    “依你之见,这些归顺姜盛的人与往日有何不同?”

    “无形的杀气!他们身上的杀气与以往完全不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虽然装备看起来不咋地,但战斗力绝对是上乘。”

    卞喜道:“如此说来,这是姜盛维持乐安统治的部队了,以后可能就会与我们兵戎相见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九十一章 赵云初战() 
凉州叛军攻占金城郡之后声威大震,聚起义军十万,进犯三辅。三辅即拱卫长安的三处要地,即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

    灵帝重新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令其回镇长安,抵挡凉州叛军,又令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人屯兵美阳(今sxwg县北),又迁董卓为中郎将,拜为破虏将军,同守美阳。

    北宫伯玉、边章、韩遂兵分三路,围攻美阳,张温令袁滂、周慎、董卓也分三路迎战,但一直持续月余,两军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