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汉风云-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班师回朝。

    褚燕奉姜盛为主公的事只有褚燕的亲信和张南知晓,其余人等都不知褚燕与姜盛的关系,姜盛也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以褚燕的名号扩充军力,日后才能登高一呼,成为一方诸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爷爷这句话乃真理,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拥有军队就拥有一切。

    赵云和审配奉令到褚燕军中任职,在实战中锻炼成长,这也是褚燕所乐见的,毕竟他一个人太忙了,这个出身山大王的中郎将,可不愿静下心来处理政务,赵云主练兵,审配主政务,他褚燕就每日里带着队伍招摇过市,刷存在感。

    褚燕的中郎将府就在ls县这ls县也就从冀州独立出来,由褚燕直接管理,大小事务可由褚燕直接上报朝廷,序列上类似于后世的直辖市,只不过这里是县一级的编制。

    为了保护姜盛的妻室,褚燕在建设这个中郎将府的时候就分作了前庭后庭,中间有围墙和大门,后庭就是童琳她们三人居住的地方,日常警卫由周仓负责,而真正的中郎将办公地点是在前庭,褚燕、赵云、审配的局所也在前庭。

    褚燕这样的设计是报请姜盛准许的,姜盛考虑到目前多地烽烟,朝廷几乎没有善战的将领,而姜盛鲜有败绩,自然是朝廷重用的对象,这一来就会四处征战,居无定所,而童琳她们总在山寨中生活也多有不便,所以就把她们转移到ls县的中郎将府了。

    褚燕虽然是山贼出身,确是重义的热血汉子,自从常山上行为不敬的事发生后,褚燕就深刻反省,不敢再有唐突之词,周仓是死忠之人,由他负责警卫也可放心。

    就这样,童琳她们就在中郎将府生活下来,而姜盛则要班师回朝复命了,但他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小黄门把姜盛大战告捷即将班师的奏报呈给灵帝,灵帝看的津津有味,这位贪玩的皇帝对于姜盛破敌的计策非常推崇,只恨自己不能亲自去体验一下胜利的快乐。

    “你说,姜盛百战百胜,朕是不是该赏点儿什么?封侯还是拜将?”灵帝随口问小黄门。

    小黄门道:“皇上,姜盛所向披靡,还不是您识人之明?之前他已经拜为平虏中郎将,只需赏赐些金银,他就叩谢天恩了。”

    “金银之物,姜盛可是不缺啊。你替朕想想,该怎样封赏才好?朕还指望着他领军平乱呢。”灵帝道。

    “老奴有个想法,只是不知当说不当说。”小黄门道。

    “当说,有什么不当说的?”

    “请先恕老奴无知之罪,老奴才敢说。”

    “好,朕恕你无罪,有什么法子尽管说来。”

    “万年公主!”小黄门道。

    灵帝一拍大腿,“对啊,郎情妾意,朕就促成好事,一来赏了姜盛,二来芊儿得偿所愿。哎呀,u看书你这一策太好了,看赏!”

    “谢皇上!”小黄门道。

    “你去传宗正刘虞来见朕,朕要赐婚。”灵帝觉得这件事比较好玩儿。小黄门连忙去请。

    刘虞担任过幽州刺史,后被降为甘陵国相,因抚慰民生有功,有升为宗正,宗正是九卿之一,专门管皇帝的家务事和皇亲国戚的考评赏罚。

    不多时刘虞来御书房见驾。

    “臣刘虞叩见皇上!”

    “平身吧,朕有事要与你商议。”

    “微臣不敢,皇上尽管吩咐。”

    正在这时,万年公主刘芊来此练字,见刘虞穿着官服在此,就告了个罪,退了出去。

    灵帝觉得这事还没有跟太后、皇后商量过,还不便于让公主知晓,就让小黄门把公主送回寝宫。

    “公公,宗正大人怎么到御书房何事啊?是不是哪个皇亲国戚犯错了啊?”刘芊问道。

    “朝中的事,公主殿下还是不要问了。”小黄门首要的是口风严,就是对公主也不例外。

    “公公此言差矣,宗正大人管的可就是皇家的事,可不单单是朝政啊。公公既然不愿说,那我自去问父皇,父皇向来宠溺我,我只是了解,也不是干预,父皇肯定会说与我听。”

    “非老奴不愿说,实在是有口难言啊。”

    “好,你不说,那我去御书房偷听!”刘芊说着就掉头往回走。

    小黄门连忙拦住,“哎呀公主殿下,你要是去偷听,老奴可要遭殃了。罢了,我就说与你知道吧,不过你可要管紧嘴巴,要是泄露出去,老奴性命不保。”

第一百一十一章 谋反之罪() 
万年公主刘芊道:“谢谢公公啦,我肯定不会乱说的。”

    小黄门道:“事先讲明啊,这事只是皇上的意向,还没有正式决定,至于最终会不会下诏,那老奴可就不知道了。”

    “好吧,我就听听而已,不会惹出乱子的。”

    “公主殿下可是对那姜盛有意?”

    刘芊顿时脸红了,低声道:“这个……公公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姜盛扫平冀州,战功赫赫,皇上正琢磨着如何赏赐姜盛,想来想去,最后打算为公主殿下赐婚,招姜盛为驸马爷。”

    刘芊的俏脸如火烧云一般,轻咬着嘴唇,手搓着衣角,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那,父皇,真的要把我许配给他?”

    小黄门道:“哎呀,老奴方才可是有言在先,这只是皇上的意向,具体还要问过了太后、皇后和宗正之后才能定论,公主还应以平常心对待。”

    “我,我知道了,谢公公了,这点小意思,还望公公笑纳。”刘芊摸出一个小小的金元宝放在这小黄门手中。

    “哎呀呀,使不得!使不得!”

    “公公就不要推辞了,我先回去了。”刘芊心中高兴,蹦蹦跳跳地回殿了。

    回殿之后,刘芊就捧着姜盛的手书端详起来,脑中回忆着姜盛的样子和两个人相识的种种,一个人傻愣愣地笑着。

    “公主殿下,您都笑了一下午了,什么好事啊?”彩衣宫女问道。

    “哪有啊?”刘芊嗔道,这名宫女是刘芊的贴身侍婢,刘芊暗地里与她都以姐妹相称,所以两人的交谈比较随意一些。

    “还哪有啊?你都捧着姜将军的字看了又看,他是不是向皇上提亲了?”

    “没有呢,他哪敢主动求亲?是父皇啦,父皇想赐婚。”

    “哎哟,那可得恭喜殿下了,你猜那姜盛得到赐婚的旨意后会是什么反应?”

    “我又见不到他,我怎么会知道?”

    “我猜啊,他肯定会激动地接不住圣旨,然后又连声告罪:皇上,末将愿意以身相许,赔罪来了。”

    “你瞎说什么啊?他武艺高强,怎么会激动地接不住圣旨呢?净瞎说。”

    两人就在殿里拌着嘴,说说笑笑,直到华灯初上,才安静下来。

    且说刘虞得了灵帝的授意,就对姜盛多加考察,三天后才去拜见董太后、灵思皇后,言明了灵帝拟赐婚于姜盛的事。

    董太后道:“本宫倒是听说过这姜盛,搞什么春联、饺子,唔,你们还别说,这饺子真是好吃呢。本宫也想过,芊儿呢,来这里的时候也总是在说这个姜盛,只是不知此人,品行如何?”

    刘虞道:“回太后的话,姜盛仁义,人品倒还可以,难得的是有勇有谋、奇计百出,在冀州剿抚并重,名声很好。”

    “太后,这姜盛虽然有些才能,但为人轻浮,妾身可是看不上的。”灵思皇后对姜盛素有成见。

    “话可不能这么说,年轻人嘛,活泼点儿好,只要品行端正,又有才能,不至于辱没了芊儿的地位。”董太后深明大义。

    这时门外冲进来一个五岁小孩儿,后面跟着奶妈、侍女一大堆。

    “皇祖母!皇祖母!公主姐姐到了殿外,却被人抓走了!”那小孩儿惊慌地说道。

    “协儿,不可乱说,谁敢在皇宫大内掳走公主?”董太后斥道。这孩子就是已故王美人为灵帝生的孩子,名叫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皇祖母,

    协儿不敢乱说,是宫中的侍卫,抓走了公主姐姐。”

    “宫中的侍卫,伯安,你去看看怎么回事。”灵思皇后道。伯安是刘虞的表字。

    刘虞连忙快步走出殿外查探,却见几名侍卫和宫女正拖拽着刘芊往外走。

    “站住!好大胆!公主乃金枝玉叶,你们这是成何体统?”刘虞喝道。

    “原来是宗正大人,我等奉皇上之令,带公主回寝殿。”

    “此处乃太后的寝宫,公主来此并无不妥,为何不让公主入内拜见太后和皇后?”

    “大人,我等也是奉旨行事,至于其中缘由,我等实在不知,还望大人行个方便。”

    刘虞正在与侍卫们交涉,董太后也出得殿来。

    “何人在此喧哗?”

    “叩见太后!”众侍卫宫女跪了一地。

    “都起来吧,这是怎么回事?”

    “皇祖母,你要帮帮芊儿。”刘芊带着泪过来拉住董太后的衣角。

    “啊哟,我的小心肝儿,是谁欺负你了啊?”董太后伸手擦了擦刘芊脸上的泪,然后搀着往殿内走去。

    “太后!我等奉旨送公主回寝殿,还请太后行个方便,要不然我们人头不保啊。”

    “行个方便?你们擅自到本宫的寝殿强掳公主,就不担心人头不保?”董太后怒道。

    “小的不敢!”

    “你们回去告诉皇帝,就说是我把公主留下了。u看书”董太后说完就进了殿。

    “乖孙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跟本宫说说。”

    “皇祖母,芊儿求您帮忙!”

    “什么事?”

    “我求皇祖母救救姜盛!”

    “姜盛?他在奏报中说是今天回朝,发生什么事了?”刘虞奇道。

    “大人有所不知,张让大人说姜盛私通黄巾、意图谋反,父皇要治他的死罪!”

    “谋反?那姜盛谋反?”董太后大吃一惊,对刘虞道:“伯安,皇上赐婚一事,是真是假?”

    刘虞道:“回太后,前几日皇上召见臣,说的就是这件事,只是不知为何过了三天,竟会如此?”

    “皇后,张让举报姜盛谋反一事,你觉得可信吗?”董太后知道十常侍的所作所为,所以觉得事有蹊跷。

    “皇祖母,他,他不会谋反的。”刘芊急道。

    董太后并未理会刘芊的话,而是看着皇后。

    “虽然妾身看不上这个姜盛,却知道此人绝不会谋反。以前皇上召说书人入宫见君,妾身听得几次,这姜盛从黄巾作乱时就屡建奇功,名声极好。此番在冀州平乱,也是战功显赫,皇上对他向来恩宠,而且有意将芊儿许配给他,前些时日还拜他为平虏中郎将,可谓是皇恩浩荡,他没有理由造反啊。”

    “正是如此!还望太后明察!”刘虞道。刘虞此人比较正直,也一向看好姜盛。

    “伯安啊,祖训后宫不干政,你就代本宫去劝劝皇上,不要贸然定罪,一定要令可靠的大臣细查,若是谋反之事属实,本宫不会多说。你去吧。”

第一百一十二章 托梦() 
早在班师之前,姜盛厚葬张白骑的事就传到张让耳朵里了,张让欣喜若狂,他觉得这是彻底搞掉姜盛的大好机遇。

    十常侍聚在一起合计了一夜,第二天的时候张让就让人把京官召到府中议事。

    “对于冀州战事,诸位有何看法?”张让问道。

    “听说那姜盛用兵如神,大获全胜。”

    “对啊,整个冀州对姜盛的呼声很高啊。”

    赵忠咳嗽了一声,众人都不作声了,有几个圆滑之徒看出了十常侍的意思。

    “那姜盛居功自傲,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他贪污军饷,欺压百姓。”

    张让缓缓道:“当初是咱家举荐姜盛,是看中了他善战,没想到是放虎归山。当初他当乐安太守的时候,咱家就觉得他跟黄巾贼关系暧昧,只是苦无证据,及至冀州叛乱,皇上不听咱家之言,派那姜盛领兵,谁知他姜盛枉顾皇恩,竟然跟那黄巾残部沆瀣一气。”

    有人插嘴道:“我说冀州怎么会平的那么快呢,原来是姜盛跟贼军串通好了欺瞒皇上。”众人都附和着。

    “那日匪首张白骑死于我官军之手,孰料这姜盛竟然查办了阵斩张白骑的有功将士。后来又把张白骑风光大葬,亲书碑铭。”

    众人道:“哎呀,太过分了!这简直就是谋反啊!一定要治其罪!”

    “官军中大部分都是忠于朝廷的,所以才冒死报与咱家知道,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大人,我等愿跟随大人去叩见皇上,冒死进谏,早做准备啊。”

    “对啊,谋反大罪,一定要严惩!”

    张让道:“咱家正有此意,所以才召集各位大人商议,要在他回京之前坐实了他的罪名。”

    “大人,姜盛现在可是带着近三万大军,若是打草惊蛇,姜盛扯旗反了,那京师就岌岌可危了。”

    “哈哈,他逃不出咱家的手掌心的,那官军是朝廷的,可不是他姜盛的,咱家已经安排,保准那姜盛是坐着囚车入京,只要皇上下诏,则大事可定也。”

    十常侍又安排亲信收买冀州的官员,让他们捏造莫须有的罪证,而这一切姜盛还都蒙在鼓里。

    灵帝召见刘虞的次日,这些京官们就聚集在宫门前求见皇上。谏议大夫刘陶路过时遇到,问及缘由,这才知道是因为姜盛谋反的事。连忙去拜见前司徒陈耽,陈耽乃正直之人,听闻此事,义愤填膺,就带着京中的清流一党也去求见灵帝。

    已近年末,甄俨例行的来到雒阳打点,知晓此事后即快马传讯禀报甄逸,甄逸大惊,一方面派人拜访冀州各郡县长官,另一方面派人入京周旋。

    姜盛在冀州期间深得百姓爱戴,甄家势力庞大,当然知之甚多,姜盛谋反是绝无可能。那些迫于十常侍压力的官员们都拒不见客,甄逸才知道,十常侍早有预谋。

    王芬是清流党人,虽然姜盛多次言语上得罪于他,但王芬为人正直,分得清是非,于是在甄逸的安排下进京面圣。

    甄家在雒阳的打点此时派上了用场,在谏议大夫刘陶的号召下,这些收了甄家好处的官员们开始行动。

    灵帝正在琢磨着赐婚招婿的事,十常侍来见灵帝的时候,灵帝问道:“朕想把万年公主许配给姜盛,不知诸位爱卿以为然否?”

    赵忠道:“皇上,万万不可!”

    “为什么?”

    “那姜盛私通黄巾,意图谋反!请皇上明察!”赵忠如此说法,

    其余诸位也都附和着奏道。

    “谋反?诸位卿家怕是听错了吧?子诚乃忠义之士,怎么可能谋反?定是你们搞错了。”灵帝对姜盛的看法还是很高的。

    “皇上,切莫被姜盛蒙蔽啊,老奴有充分证据的。”张让道,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一卷纸。

    小黄门接过后展开,呈给灵帝阅看。

    原来这是拓印的张白骑墓碑铭,只有后半部分。

    张白骑的墓碑铭是姜盛用楷体字写的,前半部分是写明了张白骑受人蛊惑,兴兵作乱,做了许多坑害百姓、对抗朝廷的错事,是批判,后半部分写的是张白骑个人重情重义,是个响当当的汉子。

    张让只把后半部分拓印下来,这一看就是姜盛对张白骑的褒奖之言,灵帝知道,这世上除了姜盛,也就灵帝、刘芊等少数几人习过楷体字,这碑铭的字体定是出自姜盛之手。

    灵帝一看,龙颜大怒,气得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

    张让道:“皇上,宫外数十名官员来求见皇上,就是劝皇上治姜盛之罪。皇上见还是不见?”

    “见!朕倒要看看,这姜盛还有什么罪行!”

    灵帝在十常侍陪同下来到了一年没来的朝堂,( uknshu )静待朝官们觐见。

    张让阵营的官员都入了殿,谏议大夫刘陶也带着一帮人进来了。

    刘陶前些日子就上疏言政,指出天下大乱都是因为宦官,早已是十常侍的眼中钉,张让见他一来,心中不安,但又不得不面对,就盘算着搞掉刘陶。

    张让阵营的官员们七嘴八舌,说得姜盛乃是十恶不赦之徒,刘陶这边则据理力争,说姜盛并未谋反。

    话表两头,姜盛率大军班师回朝,到了雒阳东部不足百里的地方扎营休息,然后派人先入宫禀报班师的事宜。

    夜里的时候,姜盛独坐帐中昏昏欲睡,朦胧之间看到了“张白骑”。

    姜盛还在疑惑,张白骑不是死了吗?下意识地问道:“白骑兄?”

    “张白骑”并不答话,而是死盯着姜盛。

    姜盛向来是无神论者,也是艺高胆大,就说道:“白骑兄有话就直说,难道是有未了的心事?”

    “张白骑”仍然不答话,而是向姜盛挥了挥手,姜盛起身过去,看到的却是张白骑的坟墓和墓碑,而那“张白骑”已不见踪影。

    案上的灯火爆燃了一下,把姜盛惊醒了,原来刚才是做了个梦。

    姜盛回想着梦境,难道真的有托梦一说?张白骑引我过去,看到的是他的坟墓,难道是想带我去阴曹地府?是了,他让我看到他的坟墓,是提醒我可能面临着死亡危险,而且问题是出在墓碑上!

    姜盛正想着,突然帐外有人影晃动,姜盛连忙吹灭了油灯,严阵以待。

第一百一十三章 获罪() 
姜盛得张白骑托梦,意识到有生命危险,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他吹灭了灯,又把铠甲轻轻裹在被子下面,然后躲在帷帐后面。

    只听得篷布被割裂的细微之声,然后看见两个人影钻了进来,一人拿着刀,一人手里拿着绳索。

    不用问,这两人是绑架姜盛的,他们当然是张让的细作,他们是想趁着姜盛睡觉,把他捆了,若是被发现,那就干脆砍了他。这两人就是死士,做事可不论规矩。

    果不其然,拿刀的人把刀别在后腰裤带上,与拿绳索的人同时出手,把被子中的铠甲连同被子一起捆绑了起来。

    这两人捆完后才发觉不对,连忙打着了火折子查看,一看之下才知道上当,但已经晚了,姜盛拔出了那人后腰上的刀,立即发难。

    那两人连忙躲闪,姜盛挥刀砍杀,但难以奏效。姜盛穿越前精于匕首术,穿越后用的是长枪,对这长刀却并不擅长,因此几次砍杀都被那两人躲了过去。

    姜盛干脆就弃刀不用,用近身格斗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