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绿帽公-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又不自禁的问道“你说他们为什么要反叛,好好的在家种田不好吗,为什么要拿自己的性命来白白送死,难道他们以为打下了扬州城,他们就能够过上好日子了不成,他们死了不要紧,却连累多少无辜之人死去,这样做真的值吗?”

    唐小二的话说完后,半天没有得到回答,其实他也不渴望能够得到回答,他只是在身心疲惫之下,想要找点事情来大发自己孤寂的心而已。

    “值不值得我们不知道,只是某却知道,他们其中大多数人都是被人蛊惑而已,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做出这种祸害众生之事,真是让人觉得可悲又可怜,真正应该受到惩罚的应该是那些为了自己一己之私而罔顾别人生死之人。”那个递给唐小二白饼之人,在他身后幽幽的说道。

    “嗯。。。。。。。。”

    听到这番回答,唐小二忍不住回头看了看,一看之下,却让他大为吃惊,原来,站在他身后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奉了朝廷旨意,全权处理南下灾民就食的钦差御史,狄仁杰。

    “啊,狄御史,某胡言乱语,还请狄御史责罚。”唐小二颇为忐忑的说道。

    “呵呵呵,校尉不必多礼,你说的不错,想法也很好,如果那些叛军中多几个想你这样的明智之人,他们也不会有今日的惨状了。”狄仁杰说道。

    自从狄仁杰在扬州处理了百姓围堵义仓之事后,就打算继续南下,想要看看其他处的灾民就食情况,却没想到,他还没有动身,苏州等地天道教已经扯起了反旗,在分析了当时的情况之后,狄仁杰就判断出,天道教叛军在攻下江南之地后,肯定会北上攻打扬州,扬州不仅是大唐有数的繁华之地,也是扼守江南的北大门,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有夺下扬州城,才能够更好的守住江南,那些叛军才算真正的站稳脚跟。

    正是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狄仁杰利用钦差的身份,组织整个扬州城所有兵士,百姓,做好了一切防守工作,将扬州城打造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

    事实也确实如此,不久之后,天道教叛军大军北上,想要夺取扬州城,正是凭借着先前的准备,扬州城在两千多府兵和三千多招募而来的壮丁的防守下,硬生生的顶住了六万多叛军的攻击,同时利用坚固的城墙,杀伤了大量敌人。

    和唐小二一番畅谈后,狄仁杰缓缓走到城墙旁边,看着下面那彷如地狱一般的场景,狄仁杰的脸上一阵狰狞神情,狄仁杰不是那种毫无见识之人,也不会看到这种场景感到害怕,他只是过于愤怒而已。

    从后世的记载可以看出,狄仁杰是一个颇为圆滑和精明之人,可是,了解他的人却知道,那只是他的表面而已,他的根本还是一个极为具有民族大义,无论是后来一心一意的帮助武则天,还是想办法保护李家子弟和忠心于李家的大臣,这些都代表着他那种骨子里刻着的儒家性格。

    许多人都认为,儒家的思想是落后的,是腐朽的,是向满清时期那些腐儒一样,只知道刻板的去读书,而没有自己想法的。

    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儒家,特别是南宋之前,没有被朱熹这些变态之人阉割过的儒家之学,确实是一门非常好的学问,他提倡的各种理论和追求也确实是极为精辟的。

    “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种种行为,可以说概括了所有人类文明一切行为准则的理论。

    而在这种理论教导下的官员,更是主导历史走向的标杆。

    唐朝时期和后世的明清不一样,唐朝事情的官员虽然大多数出身于世家,许多时候也会做出一些为了家族而损害国家的事情,可他们大多数还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无论是表面功夫还是真实想法,他们对于百姓还是比较开明的,跟后世那种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惜一切代价的讨好上司,讨好皇帝的行为大不相同。

    因此,狄仁杰的愤怒是可以想象的,他痛恨天道教那些为了自己一己之私而发动叛乱,造成诸多无辜之人受到连累的做法。

    “天道教,某一定不会放过你们的。”

    当夕阳落下的时候,狄仁杰站在城头,看着那昏黄的天空,喃喃的说道。

    。。。。。。。。。。。。。。。。。。。。。。。。。。。。。。。。。。。。。。。。。。

    “快,快,快,马上前往长安城,将所有太医全部找来,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办法治好陛下,谁能治好陛下,让陛下苏醒过来,官升三级,封侯爵,如果陛下有什么差池,你们一个个等着满门抄斩吧!”

    洛阳城洛阳宫中,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是满脸慌乱之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从三天前,大唐皇帝李治头痛昏迷之后,三天以来,一直没有苏醒,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宫女,太监又怎么能不惊慌,不仅是他们,就连从来都是胸有成竹,泰山崩于前而无动于衷的天后武则天,也少见的惊慌起来。

    “娘娘,陛下乃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肯定能够逢凶化吉的,您也不必过于担心了,现在朝廷大事全在您的肩上,万一您在有个好歹,可就。。。。。。。。。。”

    看着武则天眼睛通红的对着那些太医们训斥,上官婉儿忍不住上前低声劝说道。

    看了一眼满是关切的上官婉儿,武则天在她的搀扶下,缓缓走到一边李治的床榻旁,一边用手绢替李治查了查额头,一边叹息的说道“哎,本宫怎能不着急,先是吐蕃突然出动重兵攻打西域之地,现在连江南都有叛军造反,如此境况下,万一陛下再有个好歹,大唐可怎么办,天下该怎么办。”

    “娘娘,陛下的病是老毛病了,这么多太医给陛下治了这么多年,肯定能够将陛下给治好的,只是当务之急还是国事要紧,吐蕃之地,朝廷已经调拨大批精兵强将过去,就算这次吐蕃大军攻打,我们只要不出现什么大的差错,也不太重要,为今之计还是江南之地,叛军势大,朝廷在那里驻军原本就稀少,万一真让叛军成了气候的话,恐怕对朝廷也会有巨大损伤,要知道,现在朝廷全靠江南之地的米粮来维持,江南丢失,朝廷。。。。。。。。。”

    上官婉儿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武则天给打断了,“你这番话,本宫何尝不知,可你也说了,叛军势大,当地军队稀少,朝廷也一时半会无法调拨军队前往,本宫也无可奈何呀!”

    说完之后,武则天脸上泛起了罕见的苦涩,说起来大唐朝廷这些年兵强马壮,打得四周的异族纷纷投降,就连强大的突厥也被大唐给彻底剿灭了,可谁能够想到,到了今日,大唐居然连一个叛乱也无法平息。

    如果这件事时间短了倒还不怕,怕的就是这叛乱迁延过长,到时候不仅损伤大唐的根本,也会给大唐周围的异族一个机会,要知道,那些异族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现在对大唐恭恭敬敬的,并不是真的崇敬大唐,而是害怕大唐的武力,如果大唐连自己内部的叛乱都无法平息,他们就会认为大唐是外强中干,到时候,他们就会像饿狼一般,狠狠的向大唐扑过来,想要从大唐身上撕咬下一块肥肉。

    而这也是武则天最为顾忌,也是他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许下重重的赏赐让太医治好李治的原因所在了。

    只是,想法是好的,可当武则天看着李治那日渐苍白,连呼吸都有些困难的脸颊之时,心中那种不安的想法又渐渐增加了起来。

    。。。。。。。。。。。。。。。。。。。。。。。。。。。。。。。。。

    天道教的反叛,搅和的整个江南之地一片乌烟瘴气,许多州府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每日胆战心惊,生怕下一刻,叛军的大军就会出现在自己城下。

    唯独有一个地方却与众不同,这里的人虽然也对天道教的叛军有所顾忌,却并不像别处一样,每日战战兢兢的,而是依然我行我素。

    不是别处,正是距离苏州城不远的杭州城。

    按理来说,‘卧榻之侧岂容她人酣睡’,苏州城应该是天道教最先拿下的地方,可事实情况却让所有知情人大失所望,在杭州城的范围内,根本看不见一个天道教的叛军,就算天道教的叛军想要经过杭州城钱王他处,拿下领兵的天道教将来也会小心翼翼的行军,生怕一不小心打扰到了杭州城中之人的一样。

    如此诡异的一幕在外人看来颇为不可思议,可对于杭州城众的人来说,却是极为应该的。

    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有原因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杭州城让天道教那些叛军知道了什么叫做强悍,什么叫做悍不畏死。

    其实,在天道教一开始叛乱之时,也确实是想要拿下杭州城的,毕竟杭州城在整个江南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城池。

    在这种情形下,天道教派遣了五千叛军前来杭州城,要知道,对于当时的杭州城来说,这五千叛军那是一只极为强大的力量了,如果陈国泰和他麾下的府兵没有跟随段简南下的话,可能还有一战之力,可现在,整个杭州城除了原本守城的数百府兵之外,别无其他能战之人,又怎么是这五千如狼似虎的叛军对手呢。

    不仅天道教的叛军如此想,就连杭州城的所有人也都是这么想的,甚至于杭州刺史肖拙言已经打定了主意,只要叛军真的攻入城中的话,他就准备投降了,可惜的是,意外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那五千天道教叛军,刚刚出现在杭州城下,却被人给剿灭了,被打死千余人,剩下之人全部被俘投降,如此诡异的一幕,让所有人彻底惊呆了。

    造成这种结果的并不是什么天兵天将,也不是什么突然到来的奇兵,而是谁也想不到的一群人,被段简收留在城外的那两万多灾民。

    因为天道教造反,纺织厂也受到影响而停工了,被段简留下来看家的温玉荣为了完成段简的嘱托,主动前往城外的纺织厂邀请这些人道城中避难。

    一开始,这些灾民也听从温玉荣的吩咐,想要入城躲避,可意外的是,许多人却不愿意放弃纺织厂,这些灾民中许多人都是原本穷苦的百姓,他们过去一年的时间别说是肉了,恐怕连饱饭都吃不了几顿,可在这里,他们顿顿能够吃饱,还时不时的有肉吃,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离开,就算是死,也要死在这里。

    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第361章 讨论() 
相比现代人们日渐冷漠的道德观念,不得不说,古人在这方面做的要好得多,可能会有人感到可笑,可实情确实如此,‘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饭之恩以命相托’的事情穿插在不断演变的历史中。

    杭州城外的这些灾民,肯定不可能全部都是那种毫无私心之人,他们也会胆怯,也会害怕,要不然也不会也不会温玉荣的劝说下,会有那么多人同意进入城中避难。

    可是人都是有羞耻之心的,相比那些为高权重之人,普通之人更是讲究脸面,看到有人不愿意进入城中避难,甚至还要留在这里死守纺织厂,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越来越多的灾民选择了留下来。

    面对这种场景,让温玉荣颇为为难,自从温玉荣投靠段简之后,对于段简的抱负和目标也日渐有了了解,他可是明白,这座纺织厂对于段简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这座纺织厂出了意外的话,又会给段简造成多大的麻烦。

    而纺织厂中什么最贵重,不是那些机器和房屋,正是这两万多灾民,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这两万多人已经渐渐变成了熟练的工人了,只要拥有这些工人,就算纺织厂被彻底摧毁了,假以时日也会重新建立起来,可如果连这些工人都没有了,纺织厂可就彻底全毁了。

    只是,那些灾民却像是下了死心一般,无论温玉荣怎么劝说,除了将一些老弱妇孺送到城中避难之外,其余的万余青壮却死死守在纺织厂,无论如何不愿意离开。

    看到这种情况下,温玉荣差点急得一夜白头,幸而最后还是捕头韩双给温玉荣出了一个主意,让人将整个杭州城中库存的军械全部拿了出来,无论是刀枪兵器还是盔甲等,将这万余青壮全部武装了起来,在将城中那些府兵派入他们中间作为军官,教导他们粗略的操练。

    如此一来,眨眼间,杭州城突然多了万余兵将,虽然这些灾民青壮并没有经过训练,可不要忘了,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河,南和河,北,这两个地方可不是后世那种华夏的心腹之地,而是经常和外族战斗的交界处,多年的影响下,这些地方的百姓也彪悍异常,像麻草这些退伍的精锐老兵也拥有不少人,因此,经过数日的操练之后,这万余人居然也拥有了不俗的战斗力。

    当然了,这个不俗是和一般的百姓相比,和真正的精锐之士比起来,他们还是一群菜鸟而已。

    对于杭州城的这个变故,天道教和前来攻打杭州城的天道教叛军并不知道。

    就在天道教的高层和那天道教叛军准备拿下杭州城扩大战果的时候,现实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天有不测风云’。

    五千天道教叛军气势冲冲而来,因为小看了杭州城,他们连必要的准备都没有,即没有排兵布阵,也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就那么大咧咧的全军到了杭州城下,大言不惭的让杭州城开门投降。

    可惜的是,等待他们的不是什么城门大开,官吏战战兢兢的出来迎接他们,而是万余名对他们充满了仇恨的青壮。

    一方是毫无准备,一方是枕戈待旦,人数上面也有了一倍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五千天道教叛军并不是什么精锐,只是天道教弟子临时转变的而已,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要说是和那些精锐之士比较,甚至连这些只训练几天的青壮都不是对手。

    如此一来,双方加起来一万多人的战斗,像是两帮泼皮打架一般,连半天时间都不到,五千天道教叛军损失惨重,狼狈而逃,杭州保卫战获得了圆满成功。

    经此一役,天道教是大为惊讶,因为不清楚杭州城的底细,居然就此放过杭州,虽然近在咫尺,却当做没有看到一般。

    杭州城,钱塘县衙中

    如果说,曾经的杭州城最尊贵的地方应该算是杭州刺史府的话,那么现在整个杭州城中,最尊贵,最热闹的地方要数钱塘县衙了。

    ‘枪杆子里出强权’,这点并不是现代人才知道的事情,深处乱世,什么官位,什么名望,什么财富都是虚假的,唯有手中的兵将才是真正的保障,所以,坐拥万余兵将的钱塘县衙门,就成了整个杭州城最尊贵的地方。

    “温郎君,刚刚又收到十多份请柬,说是想要邀请你晚上到如意坊吃酒,不知道。。。。。。。。”温玉荣刚刚从外面进来,捕头韩双就递过去十多份精致的请柬。

    一口将碗中的清水喝干,胡乱擦擦嘴,随即‘砰’的一声将水碗扔到了案几上,冷声道“哼,又是那些人吧,没想到他们挺神通广大的,现在还只是找一些无关之人前来求情,现在居然都找到你的头上了,一群自私自利的东西,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整个江南被叛军搅和的一团乱麻,他们居然还想让某派人替他们护送货物,也不想想,杭州城如果不是有这些精壮看守着,他们还想赚钱,恐怕早就被叛军给吵架灭门了,他们这些人早晚要死在这个贪字上面,这些东西我都不看了,全部送去后院,当柴火烧了吧!”

    对于温玉荣的反应,韩双丝毫不感到惊讶,‘呵呵’笑了两声后,就将那些请柬给扔到了一边。

    如果是过去的话,别说将这些请柬扔到一边了,恐怕他看上一眼都觉得是荣幸,因为这些请柬上面的名字,无不是整个杭州城或者说江南之地,名声在外的大人物,许多人更是他连见都见不到的人物。

    可现在,却不是那么回事了,‘风水轮流转,今天就到了他韩双这里了。’

    杭州城万余精壮将士,全部归属于钱塘县管辖,而这中间,虽然名义上是温玉荣在主持,可温玉荣毕竟没有官职,就算碍于段简的面子,许多人对他敬重有加,却也之上表面而已,可他韩双不一样,他是目前整个钱塘县衙中官职最高的,那万余精壮也实际上归他统领。

    可以说,整个杭州城中,他在实际上最大,这种情况下,他还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吗,哪怕就是见到了肖拙言这个州刺史,他也仅仅只是躬身行礼而已,而肖拙言也要给他回个半礼,以示尊重。

    “怎么样,刺史府怎么说,可愿意打开义仓的粮食来收拢灾民。”韩双问道。

    “哼”

    韩双不问还好,一问之下,刚刚有所安定的温玉荣又一阵变色,怒斥道“一群昏聩之徒,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了,还抱着死规矩不放手,也不想想,不想办法安顿好城外的灾民,万一有人在灾民中挑唆,或者天道教之人混入其中,数万灾民一起攻打的话,杭州城会怎么样,我们能打败五千天道教叛军,却不一定打败五万灾民,他们连这点都想不到,难怪天道教在江南发展数十年,他们却毫无察觉,落到这步田地,实在是该死。”

    “怎么,莫非还是梅峥那厮在中间捣乱不成,他乃奶的,实在不行的话,我今晚就派人将他给砍了,我就不信了,这个时候谁还敢跟我们找麻烦。”听到温玉荣的话,韩双也是满面怒容的说道。

    “不可,万万不可,那些人虽然可恶,可他们毕竟还是朝廷命官,现在我们杀了他们,可能那些人碍于情况不会针对我们,可等到朝廷平定叛乱之后,这些事情肯定会成为那些人对付我们的把柄,我们倒是无所谓,万一牵连道明府身上,我们可就是万死也难以恕罪了。”看到怒气冲冲的韩双,温玉荣急忙劝阻道。

    听到温玉荣提起段简,韩双也不再开口,只是脸上的神情却在一直变化。

    “哎,也不知道现在明府如何了,这么长时间了没有音讯,不知道江南之事,他是否知情。”半天后,韩双忍不住叹息道。

    韩双的叹息让温玉荣也半天无语,最后才喃喃的道“吉人自有天相,明府天生就是贵人,某相信他肯定会一帆风顺的,希望他能够快点返回,要不然,等到叛军再次攻打杭州,我等能不能坚守的住可就不知道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