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绿帽公-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经过了一番利益交换之后,原本应该是归于朝廷运送的粮食,就渐渐的落入到了那些世家大族的手中,虽然朝廷每年为此需要多付出一笔钱,可跟原本繁琐的事情比起来,交由豪门大族运送之后,朝廷还是有些好处的,久而久之,这长安城的命脉就彻底的掌控在这些豪门大族的手中了,平时无事之时倒还好一些,现在有了危机,他们怎么能不好好利用这个发大财的机会呢!

    “原来如此,难怪黄河水道刚刚断绝,长安城缺粮的消息就已经传遍全城了,原来是这些豪门大族看到发财的机会到了,他们想要借此机会好好的大赚一把,该死,这些人真是该死,为了自己一家一姓的利益,居然不顾万千百姓的生死,这些人真是该死,该死呀!”明白了前因后果的段简,满脸杀意的说道。

    “不错,这些人是该死,可眼下最关键的事情是怎么度过缺粮的危机,没有粮食,一个月之后,不仅长安城会乱,就连边关的将士恐怕也会军心不安,到时候,边关不稳,大唐的江山社稷恐怕也会有所动荡。”狄仁杰叹息的说道。

    “既然明知道这些豪门大族手中有粮食,难道朝廷就不能从他们手中征集吗,学生就不相信,他们这些豪门大族真的能够因为一点粮食还敢造反不成。”段简气愤的说道。

    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第168章 听雨轩() 
“造反倒是不会,我大唐立国数十年,根基稳固,国泰民安,当今皇帝又不是隋炀帝杨广那样的无道昏君,这些豪门大族真的敢造反的话,那就是自取灭亡,只是……。。”狄仁杰说道这里,仿佛有所顾虑的停了下来。

    “只是如何,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苦衷不成。”段简问道。

    “只是…。哎,如果是早些年的话,那些豪门大族恐怕会有所忌惮,还不敢肆意妄为,可现如今…。”

    狄仁杰的话没有说完,段简却已经明白了,这次这些豪门大族之所以敢如此肆意妄为的疯狂敛财,而不怕朝廷怪罪于他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天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无法处理朝政,朝堂之上,保皇派和天后武则天两帮人整日争权夺利。

    虽然现在主政的是天后武则天,武则天却因为自身的威望不足,并不敢过分的对付这些豪门大族,如此一来,这些豪门大族就变得有恃无恐,可以放心大胆的借此机会获取暴利。

    看到段简的神情,狄仁杰也猜到了他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原有,所以,叹息的说道“哎,现在你明白为师为何要劝你稍安勿躁的原因了,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不小心就酿成无边的祸患,如果真的将这些豪门大族逼迫过甚,他们来个玉石俱焚,到时可就不好收场了,所以,在没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呀!”

    “原来如此,学生终于明白了,难怪今日在朝堂之上,除了裴侍中和刘太保之外,别的官员纷纷缄口不言,原来他们早就明白这其中的原有,生怕说出来得罪那些豪门大族,为自己惹祸上身而已,如此毫无作为之官吏,实在是让人感到齿寒。”段简有些气愤却更多的是失望的说道。

    “明哲保身,乃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家都不是圣人,有些私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如此一来,却在无形中助长了那些豪门大族的嚣张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的盘剥百姓,牟取暴利,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能够尽快解决粮食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让无辜的百姓遭受损害,可惜,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有用的办法,实在让人心焦呀!”狄仁杰说道。

    “哼哼哼,恩师,其实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这个办法过于阴损,原本学生是不打算使用的,既然这些豪门大族如此丧尽天良,学生也就不再顾及了。”段简冷哼的说道。

    “哦,此言当真。”听到段简此话,狄仁杰顿时惊喜异常。

    “绝无虚言,学生敢保证,这个计策只要施行,不仅能够顺利解决长安城缺粮一事,还能够狠狠给那些豪门大族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让他们永生难忘。”看着狄仁杰那充满紧张的脸孔,段简带着冷笑的说道。

    如果是熟悉段简之人的话,就能够从他脸上的表情看出来,此时的段简正像是战场上的战士听到了冲锋号一样,正握紧钢枪,准备和敌人做殊死搏斗一样。

    ‘豪门大族,上一次你们逼迫我放弃了活字印刷术,我已经不打算跟你们计较了,没想到这次你们居然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让百十万无辜的百姓受损,这次我绝对不会放过你们这些蛀虫的,在官途上我可能不如你们,可在做生意上面,你们恐怕连给我提鞋都不配,你们等着,这次我会彻底打碎你们的发财梦,让你们好好的尝尝损失惨重的滋味。’

    看着窗外那明媚的阳光,段简在心中暗暗的想到。

    …………………。

    平康坊,听雨轩

    听雨轩听起来名字很雅致,其实它是一家酒馆,还是整个平康坊最热闹的酒肆,不仅因为他的环境优雅,最重要的是,只要到了这里,你能够喝到全天下任何地方的好酒,从西域那价值千金的葡萄酿,到岭南一文钱一大碗的粗酒,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找不到的。

    正是凭借着这种特点,听雨轩从一家小酒肆迅速变成了长安城首屈一指的酒馆,稳稳的保住了第一的头衔,多年没有变动,所以,这里也成了长安城那些富贵人家休闲之时最常来的地方。

    今天听雨轩那平时根本不开放的三楼上面却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常来听雨轩的客人就知道,这肯定是那些豪门大族在宴客了。因为只有那些豪门大族才能够让听雨轩在三楼接待,平时的人物,哪怕家财万贯,听雨轩也不会搭理你,你还是要在二楼吃饭,不要不满意,说听雨轩狗眼看人低,因为人家根本不在乎,听雨轩原本就是天下闻名的五姓七望之一,荥阳郑氏所开的。

    “郑八郎,还是你这听雨轩好呀,日进斗金,还一座难求,我王家要是有这么一座酒楼,还做什么粮食生意呀,每日坐在家中静等着收钱就行了,这人比人,实在是气死人呀!”说话的人正是掌控王家生意的王十三郎,王炳忠。

    和王炳忠一样,今天出现在这听雨轩三楼的人,都是各个豪门大族中,掌管家中生意的子弟,今天他们聚拢在这里,正是为了商谈如何利用这次长安城的粮食危机,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呵呵呵,王十三郎,你说这话就有些亏心了吧,谁不知道你家的大俗书铺,那可真的是日进斗金的地方,听说每天用来运送钱布的马车都要排好长的大队,你会羡慕我这小酒肆,要不这样,我们换换如何,用我家这听雨轩换取你的大俗书铺,你看如何。”听到王炳忠的抱怨,在做的郑八郎,郑辕,也忍不住回击道。

    自从段简将活字印刷术献给武则天之后,那些豪门大族就彻底偃旗息鼓了,毕竟对付段简一个毛头小子,他们还没有压力,和武则天对抗起来,他们可是要吃大亏的,所以,在武则天的强硬手段下,对于活字印刷术和那些跟眼中钉,肉中刺一样的书铺,他们只能暗地里咒骂,却无能为力,而段简所开的那间大俗书铺也就这么生存了下来,可能是给段简的一番补偿吧,大俗书铺是整个长安城唯一的一件书铺,这种情况下,大俗书铺的生意怎么会不好。

    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第169章 豪门恩怨() 
“八郎又不是不知道,那大俗书铺可不是我王家的产业,虽然王家能够跟着分点好处,可跟八郎你这听雨轩比起来,还是有所不如的,要是八郎真的愿意用听雨轩来交换王家在大俗书铺的股份,十三倒是乐见其成的。”对于郑八郎郑辕的调侃,王炳忠到没有怎么在意。

    别说郑辕只是调侃,不一定真的想换,就算是郑辕真的眼馋大俗书铺,想要插手,王炳忠也不会在意,对于大俗书铺真正的后台,他看着长大的侄婿段简那凌厉的手段,他可是深有体会,他可不认为有人能够从段简的手中夺得好处,就算真的得到了,那也是段简故意的。

    果然,听到王炳忠的话,郑辕脸上的笑容渐渐淡薄,有些感叹的说道“是呀,‘诗圣’段不凡之名,可是日渐响亮,那几首佳作,让我这种浑身沾满了铜臭之人看了都有种脱凡超俗的感觉,在加上他不仅官运亨通,就连这做生意的手段也让我等前辈汗颜呀,幸好他一心仕途,要是真的做起了生意,恐怕我们这些人就都要寝食难安了。”

    就在王炳忠和郑辕等人闲谈的时候,一个声音传入耳中。

    “诸位郎君,还请安静一下。”这个声音一出,众人纷纷安静下来,同时将目光全部盯在了说话之人的身上。

    就看到说话之人身材壮硕,满脸彪悍之气,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常胜将军,却很少人知道,他正是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家主管生意的崔十九郎,崔志阁,也是这次聚会的召集人。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召集人的身份,看起来不起眼,也就是在碰到大事的时候,召集一些家族来一起商量讨论一些事情的处理办法,可实际上,这个召集人的身份却非常有用,因为只要能够担当召集人的家族,就会被天下所有豪门大族认为的天下第一世家。

    大唐时期,一般最顶级的有五姓七望,郑,王,崔,卢,李,在隋朝之前,一直是郑家一家独大,郑家族人也遍布天下,可谓是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家,可到了唐朝建立之后,郑家渐渐没落,而支持李家夺取天下的王家就取而代之的成为了天下第一家。

    只是,随着先前王皇后的失宠,武则天独揽大权之后,王家倍受朝廷打压,渐渐也日落西山,崔家也就是这个时候超越王家,成了名义上的天下第一家。

    看着站在那里风光无限的郑志阁,无论是郑辕还是王炳忠心中都是一阵不满,可实情如此,他们也只能无奈接受。

    看到众人都安静了下来,郑志阁满意的点点头,才接着说道“诸位郎君,这次将大家召集过来,用意如何就不用某在多说了,只是为了避免在发生意外,有些话还是要跟大家提前说一下的,省的真的出事了,才悔之晚矣。”

    “呵呵呵,郑十九,没想到你看起来五大三粗的,这胆子却这般小,不就是趁机囤积粮食,然后在高价卖出吗,如此简单,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做了,能出什么事情。”说话的是王炳忠身边的郑辕,对于崔家夺得召集人,成为天下第一家,郑家人心中是一直不服气的,所以,许多时候郑家人就免不了在一些方面特意的针对崔家,这也是郑辕为何要跟王炳忠作一块的原因,除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外,还有一个同仇敌忾的因素。

    “没有意外,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上次针对那印刷术和书铺一事怎会失败,如果诸位能够早点下定决心,用雷霆手段一举解决了此事,怎会让那书铺现在开的全天下到处都是。”面对郑辕的挑衅,崔志阁毫不示弱的答道。

    “那是你崔家无能,没有做好这个召集人的职责,当初在印刷术和书铺刚刚出来的时候,我王家可是专门与各个家族商谈过的,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加入进来,共同赚钱,可就是你们崔家从中破坏,说什么哪印刷术和书铺乃是断绝我等世家大族根基之物,绝对不可留下,只能将它彻底毁去。

    可惜事与愿违,你崔家并没有做到,不仅没有将印刷术和书铺毁去,也没有从中得到足够的利益,怎么,现在事后后悔了,就想要一推了事,告诉你,无论你怎么辩解,也难以掩饰你崔家的无能。”对于崔家,王炳忠可是深恶痛绝,所以,在听了郑志阁的话之后,王炳忠马上站起来怒气冲冲的吼道。

    王炳忠的话像是一柄匕首扎在郑志阁身上一样,深深的刺痛了他,同时心中也暗暗的埋怨起了崔梦忠,毕竟当初拒绝与王家合作,从而打压印刷术和书铺的意见就是崔梦忠决定的。

    可是,无论郑志阁心中在埋怨崔梦忠,在面对王炳忠挑衅的时候他也不能示弱,要不然家族知道了,可不会轻易放过他。

    一拍案几,郑志阁猛的站起身来,指着王炳忠吼道“你,你胡言乱语,你………”。

    可惜,郑志阁刚刚开口,旁边就传来一个有些苍老,却不容拒绝的声音,“好了,你们都给我住嘴,今天我们来这里,是来讨论如何发财获利的,不是来听你们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的,如果你们再要争吵的话,就都给我出去,什么时候吵够了在进来,省的让人嗤笑。”

    能够在这个时候开口之人,肯定是诸多世家大族中间有名望,有身份之人,而这里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同属于五姓七望之一的赵郡李氏的李闯,李闯今年五十多岁,按辈分来说乃是郑辕,王炳忠等人叔伯一辈的人物,在加上赵郡李氏虽然不如他的本家,陇西李氏那么强大,可赵郡李氏在河北之地却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诸多河北之地的豪门家族纷纷以赵郡李氏为首,这也是赵郡李氏为何能够在朝廷的打压下,还依旧顽强存在的原因。

    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第170章 束手无策() 
大明宫,麟德殿。

    武则天坐在龙椅上,平时喜怒不形于色是脸上,此时也罕见的露出了满是紧张的神情,旁边的奏折已经堆积如山了,可她却没有一点却批阅的心思,说来也是,这个时候,什么事情都没有长安城即将断粮的事情重要,一国之都,百万人口,还牵扯到边关数十万将士和正在跟突厥进行的战事。

    一不小心就是天下动荡的局面,她怎么会有心思却处理别的事情呢。

    “怎么样,你们讨论了这么长时间了,想出什么有效的办法了吗?”看着下面交头接耳议论不休的众多心腹,武则天忍不住催促道。

    可惜,对于她的催促,曾经让人度过无数次危机的众多心腹,这次却无一人出声,这种死寂更是让武则天感到心中无比烦躁。

    “你们都是朝廷栋梁,天下有数的智谋之士,平时多少军国大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怎么碰到这种事情了,却束手无策,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月之后,长安城断粮吗?真的那样的话,本宫还有何面目屹立于朝堂之上,还不如死了算了。”心中过于焦急,武则天也有些语无伦次了。

    也难怪武则天会如此焦急,这些年来,随着李治的病体日渐沉重,武则天大权独揽,还有‘北门学士’这群心腹干臣的出谋划策,整个天下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即使小有意外,也多数能够顺利解决,最重要的是在对外战争中,持续胜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渐渐都落入到了武则天的掌控中。

    但武则天却知道,这只是表象,在朝廷中还是有一群人,是死忠于李唐江山的,她没有犯错还好,如果有什么错误出现,这些李唐的死忠,就会向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死命的向她扑来,直到将她咬死为止。

    这次长安城缺粮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顺利度过这个危机,她的名望将会更上一层楼,如果渡不过去,先前的一切努力都会彻底白费,即使还能够东山再起,也为时已晚,甚至于那些人根本就不会给她东山再起的机会。

    “娘娘,据微臣了解,那黄河水阻断一事,并不会持续太久,只要等到夏日时分,河水就会渐渐平缓,到时候,东京的粮食就能够顺利运进来了,满打满算我们最多也只需要两个月时间,而长安城的粮食还足够一月之用,我们只要想办法在凑够一个月的粮食,也就可以了。”说话的乃是校书郎卫业。

    “卫校书,你说的轻松,你可知道长安城百万人在加上边关数十万将士一个月所需要多少粮食,别说一个月了的粮食了,就算是一天的粮食,我们也拿不出来,要是能够拿出来的话,娘娘和我等也不需要如此焦急了。”苗神客听到卫业的话,出来反驳道。

    卫业今年刚刚三十多岁,考中进士后,因为才名直接被武则天选入了‘北门学士’,并没有多少官场经历,被苗神客一反驳,他脸上有些挂不住,顿时焦急的说道“某…。。某就不相信,偌大一个长安城,连一个月的粮食都拿不出来,苗郎君,你莫要以为某不知道,那些豪门大族家中的粮食不说堆积如山,也是满仓满垛的,如果能够让他们将粮食捐出来的话,肯定能够让朝廷度过这次难关的。”

    卫业的话一出口,不仅剩下的诸多‘北门学士’心中暗暗苦笑,就连武则天心中也一阵摇头,说实话,对于这次长安城缺粮的事情,他们这些官场上的老手,怎么会看不出究竟是谁在捣鬼。那些豪门大族一边囤积着巨量的粮食,一边散播长安城即将断粮的谣言,目的如何,他们岂会不知道。

    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动手又是一回事,皇帝虽然是名义上的一国之君,天下第一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听起来非常霸气,可并不代表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皇帝也是有一定约束的,真正想要无敌于天下的皇帝,最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所以才会有俗语说,古代的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什么是士大夫,所谓的士大夫并不是朝廷官员,如果是后世明清时候的话,这个士大夫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而在唐朝士大夫代表的是那些凌驾于一边百姓之上的勋贵和各大豪门世家,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朝廷才能够正常运转,皇帝的统治才能够维系,没有这些人的支持,国家和朝廷虽然不会马上崩溃,却也会酿成无比的灾祸。

    就好像隋朝一样,难道隋朝的灭亡真的是隋炀帝昏庸无道吗,历史上比隋炀帝昏庸的皇帝多了,也没有哪一个像隋炀帝一样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果,隋朝的毁灭除了天灾人祸之外,真正的原因是隋炀帝的一些举措得罪了那些豪门大族,从而被这些豪门大族给抛弃了,才会出现天下各地,处处烽烟的场景。

    既然连皇帝都要受到许多约束,更不要说武则天这么一个皇后了,哪怕她是替代皇帝掌控大权,该遵守的规则她也一定要遵守。

    所以,这一次长安城断粮的事情,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