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绿帽公-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皇太子李显监国开始,原本朝廷中天后武则天一家独大的局面瞬间改变,许多一直置身事外的朝臣,纷纷拥护李显,一时间,朝廷上面李家实力重新抬头,武家势力情况艰难,这种局面下,效忠于武则天的一群人心有不甘,一时间,朝廷上面暗流涌动。

    如果仅仅是朝廷上面混乱也就罢了,今年天气比往年暖和,所以自从七月开始,整个河,南,河,北两地洪水肆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在加上整个河,南和河,北之地,算是整个大唐的另外一个粮仓,这两地洪水肆虐,导致整个北方粮食紧张,粮价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两倍,让无数百姓苦不堪言。

    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

    “启禀天后娘娘,太子殿下,河,南与河,北之地,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各地官府仓中的粮食已经相继告罄,许多地方的百姓已经开始肯吃树皮,草根了,如果朝廷再不想办法赈济的话,恐怕百姓真的要易子而食了,到时候,如果这些灾民被别有用心之辈利用的话,可就彻底来不及了。”御史大夫高智周出列上奏道。

    听到高智周的上奏,坐在龙椅上的天后武则天并没有向往常一样直接开口询问众多朝官,而是转头向龙椅下面不远处的皇太子李显问道“太子,你身为监国,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自从李显被高宗李治确立为监国开始,原本只能在东宫整日读书学习的李显,终于能够堂而皇之的走上朝堂,接受百官朝贺,处理国家正事了。

    这个位置如果换个时间的话,恐怕是所有太子最期待的位子,可对于李显来说,却是最痛苦的位置,不是因为这个位置不好,而是就算他身为监国太子,也摆脱不了龙椅上做着的那个女人,他的亲生母亲的影响力,这么多天以来,无论大事小情,虽然武则天看起来事事征询他的意见,可最后却都会借故将他的意见贬斥的一无是处,让他的威望处处遭受打击,李显也从一开始的满怀激情变得心灰意冷起来,处理起事务来,也显得颇为慵懒,让那些对他寄以厚望的朝臣大失所望。

    听到武则天的问话,原本正在神游天外的李显慌忙回过神来,满脸惊恐的说道“这个。。。。。。。这个。。。。。。。此事重大,孩儿才疏学浅,还是由母后处理吧!”

    李显此话一说,武则天的心中暗暗冷笑了一声,同时看着下面百官中许多朝臣轻轻摇头,或者无声叹息的样子,分外得意。

    心中得意,武则天脸上却露出了怒容,冷哼道“哼,正是因为你才疏学浅,陛下才让你监国理事,望你早日成为合格的君王,没想到你却如此懒散,实在是岂有此理,今日回去之后,闭门思过,好好反省一番,省的将来成为隋炀帝那样的昏君。”

    武则天此言分外严厉,即使是李显这种懦弱的心性,心中也忍不住升起了怒火,正当他想要言辞反驳之时,刚刚抬头,就看到武则天那双凤目中露出的闪闪寒光,心中的怒气猛的消散,化为了无边恐惧,急忙低头答应道。

    成功将李显给打压了一番,武则天才转头看着大殿中的百官,厉声问道“诸位爱卿,现在河,南,河,北两地突发洪灾,百姓流离失所,诸位觉得应该怎么处理才好。”

    按理来说,百姓遭灾,朝廷应该调拨粮食或者灾银进行救灾才是,可是让武则天和朝廷官员无奈的是,朝廷的粮仓居然没有粮食了,说起来可能让人不敢相信,这却是实情。

    起因还是年初的那场长安断粮危机的后遗症,当时段简虽然发动群众,用精盐换粮食这一招让长安城躲过了一劫,可当时朝廷粮仓里面已经没有粮食了,都知道关中之地的粮食不够用,需要从外地调拨粮食才能够满足关中百姓的食用,如果接下来能够恢复平静的话,只要一段时间,朝廷就能够从别的地方调拨粮食将粮仓填满。

    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方大战没有停歇,占据高原的吐蕃却又向大唐发动了进攻,一时间,两头作战的大唐,不得不将用来填充粮仓的粮食分运两处,从而导致长安城的粮食不仅不多,反倒显得更加紧张起来。

    现在河,南,河,北两地同时遭灾,朝廷粮仓中却一粒粮食都没有,也由不得武则天和官员无法可想了。

    “启禀天后,朝廷无粮,江南却有粮,不如朝廷下旨,让江南之地调拨粮食运往灾区,以解燃眉之急。。。。。”说话的是一个身着紫袍的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担任中书令的崔知温。

    他的话刚刚出口,站在他身边的薛元超就无奈的苦笑道“崔中书,你可能不知道,江南之地确实有粮食,可淮河以北之地的运河河道,因为水量过大,无法行船,粮食根本就运不过来,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此言一出,百官顿时一片议论。

    看着下面相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百官,武则天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起来,毕竟,朝廷会有现在这种情况,多少和她有关,如果当初他不是因为一时的怒气和那些豪门大族交恶,也不会有长安城断粮的危机,如果当时粮仓不空的话,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一幕。

    如果是别人的话,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缘故感到懊悔,可武则天是何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一代女皇,她又怎会承认是自己做错了,甚至于看着那些交头接耳的百官,她的心中反倒越发的恼怒了。

    “混账,你们身为朝廷官员,拿着朝廷俸禄,吃着百姓血食,事到临头居然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本宫要你们何用,朝廷要你们又有何用,本宫就不相信,除了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之外,就没有一点办法,想,你们都给本宫好好想想,想出办法者,本宫重重有赏。”武则天猛的一拍案几,站起身子怒吼道。

    一时间,在武则天的雌威下,文武百官一片惊恐,别说议论了,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就在百官尽皆惶恐不安之时,一个官员却施施然的从朝班中走出,躬身向武则天和李显行礼后,淡淡的说道“启禀天后娘娘,太子殿下,微臣有一法,可让灾民免于饿死。”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第263章 反对() 
“哦”

    看到有人站出来献策,武则天一改刚才的暴怒,笑道“狄爱卿有何妙计,快快将来。”

    站出来献策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段简的便宜师傅,侍御史狄仁杰。

    无视周围百官那颇为好奇的神情,狄仁杰朗声道“启禀天后娘娘,太子殿下,刚才薛中书说了,并不是没有粮食,而是江南的粮食因为运河阻断,无法北上,既然这样,粮食是死的,人是活的,朝廷不如下旨,让河。南与河。北两地遭受灾祸的百姓南下,这样一来,即避免了灾民聚集一起,就变成灾的隐患,也解决了这两地地方官方的压力,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大多数受罪百姓,免于饿死之祸。”

    狄仁杰此言一出,无数官员眼前顿时一亮,毕竟此举一举数得,如果能够顺利施行的话,不仅这次的灾祸能够顺利度过,也会给以后朝廷赈灾提供一条新的策略。

    “好”

    武则天在狄仁杰的话说道一半的时候,脸上已经抑制不住的兴起了激动之情,等到狄仁杰的话刚刚说完,一个好字就忍不住脱口而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可惜,还不等武则天的好心情并没有保持多久,就听到有人大声疾呼道“荒谬,荒谬,大大的荒谬,此乃祸国殃民之举,只要施行,我大唐将会灾祸不断,天后娘娘万勿答应。”

    “刷”的一声,上百道目光,瞬间转向开口之人,就看到此人一身紫袍,腰间金色鱼袋,手拿玉桂,站在大堂的最前面,百官的第一位,不是别人,正是刚刚上任的门下省侍中,裴炎。

    看到说话的是裴炎,有些聪明的官员很快就想明白了他用以,可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还是满脸的疑惑,毕竟按照狄仁杰刚才所言,这件事很容易施行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为何到了裴炎的嘴里,就成了祸国殃民的大错误了。

    “裴侍中,你说狄爱卿的办法乃是祸国殃民,不知此话从何说起,莫非想要让百姓不被饿死就是就是祸国殃民,此等天大的笑话,古往今来恐怕从来没有过吧!”武则天是笑非笑,语气生硬的说道。

    听到武则天话中的语气,许多官员就知道,武则天心中已经动怒了,如果换一个人的话,此时绝对不敢顶风而上,而是识相的退下或者躬身请罪,可裴炎却不在这中间,身为门下省侍中,门下省的一把手,别说是何武则天对着干了,就是皇帝来了,下了圣旨,门下省没有通过的话,圣旨也要被退回去,让皇帝重新写。

    “娘娘此言差以,想要百姓免于被饿死,又怎会是祸国殃民之举,真正的祸国殃民之举乃是这个办法的本身,不知道娘娘可曾想过,那些灾民虽然在原本很可能被饿死,可因为当地官府有所防备,他们并不会惹出大事。

    如果任由他们南下的话,一路之上路途遥远,那些灾民可不是数十人,数百人,朝廷可以派人押送,那可是数万甚至于数十万灾民呀,这么多人中,总会有一些宵小之徒不安于现状,惹是生非,鸡鸣狗盗还只是小事,那些灾民一路南下肯定会经过诸多地方,先不说这些地方有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他们一路所需,万一这些灾民在沿途过于放肆的话,该怎么办。如果朝廷惩处他们,从而激起民变的话,可就悔之晚矣。

    最后,这些人到了江南之后应该怎么办,是集中管理,还是分散各地,集中管理肯定不行,数十万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是大事,分散到各地的话,倒是一条路,可这些人的进入肯定会给各地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加容易引起双方的对立,到时候惹出大祸,要怎么办。”

    裴炎一番话,说的许多官员改变了原本的想法,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当然了,许多明白裴炎真正用心的人,有人是鄙夷,有人是佩服,不一而足。

    就连武则天听完裴炎这番话,脸上也满是凝重,不敢轻易下决定。

    事情陷入了僵持阶段,朝廷百官也无心在商讨,毕竟现在在商讨也商讨不出结果,随着太监一声‘退朝’百官纷纷向宫外走去。

    走出宫门,薛元超站在宫门口停住了,并不是这里有什么吸引他的地方,而是他感到有些累了,今年以及五十多岁的他,身体显得非常苍老,在加上这些年来常年生病,更是让他倍感吃力,这次被任命为中书令,他也是勉为其难的应付差事,大多数事情都是崔知温在做。

    站了半刻后,感到身体好受了一些,正当他想要动身之时,就感到一双胳膊搀扶住了自己,扭头一看,一张胖乎乎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正看着自己,不是别人,正是刚才在朝堂上,献出了计策,却被裴炎贬斥的一无是处的狄仁杰。

    “嘿嘿嘿,原来是狄御史,某年老体衰,处事无状,倒是让狄御史见笑了。”被狄仁杰搀扶着,薛元超一边走一边苦笑道。

    “那里,那里,薛中书为国为民,劳心劳力,我大唐有如今的盛世,也有薛中书的几分功劳,哪里有我等见笑之处,我等晚辈向薛中书学习还来不及呢!”狄仁杰满脸郑重神情道。

    对于狄仁杰的话,薛元超摇摇头,不再说什么,两人就这么缓缓的走到了停放马车处,薛家的仆人早就已经将马车准备好了,上车的木櫈也以到位,薛元超到了之后,在仆人的搀扶下,缓缓的上了马车。

    “狄御史如果无事的话,不如到某的府上坐坐。”薛元超上车之后,就在马车快要起行之时,突然开口对狄仁杰说道。

    “薛中书邀请,乃是某的荣幸,岂有推辞之礼,薛中书请恕晚辈无礼了。”听到薛元超的话,狄仁杰心中大喜,吩咐仆人赶着马车跟在薛元超的马车后面后,狄仁杰快速的跳上了薛元超的马车。

    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

第264章 裴炎的私心() 
“狄御史可知裴侍中为何要极力反对你的建议,甚至于到了口不择言的地步。”坐在马车上,薛元超将一杯酸梅汤喝下肚之后,才摸了摸额头的汗水,松了一口问道。

    “某略有所知。”狄仁杰点头答道。

    裴炎的那番义正言辞的话,可能对于其他官员来说还有一点影响力,可对于薛元超和狄仁杰这种即聪明又久经风雨的政坛高手来说,并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

    事情说起来,还是因为利益之争,狄仁杰是真心的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想要竭尽所能的避免无辜的百姓惨死,而裴炎或者说裴炎所代表的势力却不是这么想的。

    裴炎出身裴家,虽然不是五姓七望,却也是天下有名的世家大族,从南北朝时期,裴家就人才辈出,到了隋唐时期,裴家的人才更是络绎不绝,随着裴炎坐上门下省侍中的位置后,更是成了天下各大世家大族的在朝堂的代表,这也导致了裴炎在碰到事情后,需要考虑的第一对象就是家族和世家大族,而不是百姓或者朝廷。

    裴炎为何要阻止灾民南下道江南就食,按理来说河。南和河。北之地灾荒不断,已经饥民遍地了,又有何利益可图,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要知道在华夏古代,甚至于到了现在,在华夏百姓的心目中最看重的就是土地,土地对于华夏人民来说就是命根子,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没有土地,那就一无是处,这也导致了,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已购买,囤积土地为第一要务。

    可是,天下的土地就是那么多,有人增加了,有人就减少了,甚至于有人就没有了,在这种土地转手的过程中,掌控打量土地的家族,就成了豪富之家,而那些没有土地的人,就成了一无是处的流民,整天只能靠打工为生,甚至于乞讨要饭,才能够过活。

    那么这土地为何会转手呢,或者说那些豪富之家又是怎么兼并土地的呢,除了依仗权势强取豪夺之外,最多的就是乘人之危了,有人家中急需钱财,不得已将土地买卖,有的人为了别的事情,将土地专卖,可这些都是小头,真正的大头就是有天灾发生的时候。

    当天灾发生的时候,就是那些豪门大族露出他们本性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会使用还少的代价,将那些被百姓视为命根子的土地买到手中,不要以为这样做他们就是吃了大亏了,要知道,灾祸毕竟是罕见的,无论是水灾还少旱灾,总会有消失的一天,这样一来,等到风调雨顺后,这些田地就能够继续给他们创造连连不断的财富,而他们所付出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而已。

    不要说不可能,在古代,不说年年有灾祸,基本上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这是有史可查的。

    这也是为什么裴炎在朝廷上面,不顾同僚的脸面,直接怒斥狄仁杰的原因所在了,按照狄仁杰的办法,那些灾民如果顺利南下江南,有了粮食吃的话,他们就很可能会顺利度过这次灾难,那样的话,那些豪门大族想要趁机低价收购土地的想法就要泡汤了,甚至于以后如果再有天灾人祸发生的时候,朝廷也按照这种办法施行的话,他们岂不是少了许多捡便宜的机会,作为世家大族在朝廷上面的代表,这种事情是他绝对不允许的。

    听到狄仁杰的回答,薛元超丝毫没感到惊讶,他和狄仁杰的交情也很不错,对于狄仁杰的政治智慧也是非常清楚的。

    “虽然裴侍中在这件事上面有私心,可他所提出的意见却是实实在在的,在这些问题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之前,你的提议恐怕很难获得实行,就算天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愿意相信你,圣旨在门下省也通不过,所以,想要解决这件事,唯有说通裴侍中才行。”薛元超说道。

    “这些某也已经想到了,可救灾如救火,现在河。南和河。北两地的数十万灾民正饥肠辘辘的嗷嗷待哺,又能够哟多少时间来说通裴侍中,恐怕想出两全其美之策的时候,那些灾民已经十不存一了,某知道薛中书经验丰富,还请薛中书看在那些灾民的面子上,给某出一个主意吧!”狄仁杰在难保持平静的神态,脸上带着几丝焦略的神情说道。

    看在狄仁杰的神情,薛元超紧皱眉头,无奈的叹息道“哎,某就知道,你来找某绝对没有好事情,可更没想到,你会将这个难题甩给我,早知道这样,就不应该让你上车的。”

    叹息后,薛元超又说道“罢了,罢了,看在那些灾民和你我多年的交情上,某今日就给你想一个主意。”

    听到薛元超的话,狄仁杰大喜过望,当即就要向薛元超行礼,被薛元超拦住后,薛元超淡淡的说道“狄御史,这件事说难也难,说简单却也简单,说来说去,这件事还是裴炎的私心在作祟,否则的话,即使困难再大,也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所以,你只要找到一个人,让他同意并且支持你的计划,这件事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哦,还请薛公指教,这是何人。”狄仁杰激动的问道。

    “哈哈哈哈,狄御史真是当局者迷呀,你想想这天底下有什么人最想解决那两地灾民的事情,也想想还有何人是不怕那裴炎的。”薛元超大笑着说道。

    “何人最想解决灾民的事,何人不怕裴侍中。。。。。。。。”听到薛元超的话,狄仁杰低头沉思起来。

    不一会,就看到他猛的抬头,满脸惊喜道“啊,我知道了,我知道,哎,真是当局者迷呀,我应该早就想到这一点的,不错,就是他,就是他了,啊哈哈哈。。。。。。”

    看着狄仁杰那兴奋的样子,薛元超也仰天大笑起来,一时间,街道两边的人,就听到一阵充满了豪情和畅快的笑声从马车中传了出来。

    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

第265中 花园谈话() 
八月中秋,菊花满地,作为皇宫大内的御花园,更是集中了劝天下所有的名贵品种,如果在外界的话,这样的地方恐怕会成为赏菊圣地,可对于皇宫中,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来说,这只是闲暇时候用来养眼的消遣之物而已。

    只是,自从年初开始,整个大唐就没有一天安生的日子,这也导致了宫中之人纷纷噤若寒蝉,生怕惊扰了烦心不断的贵人们,这御花园中耀眼异常的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