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全书生-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觉得范秉正说得不无道理,便看向穆大人:“穆卿家,庞誉一案由你负责,你说说你的意见。”

    “微臣以为事当如此。眼下国库并不充盈,北方还要防范西夏和辽国,还是不要妄动兵祸为好。”

    见二人都如此说,皇帝也也犹豫了,思量一会后道:“嗯,就依二位卿家之言暂时放过双风寨。不过二位卿家谁愿意调查双风寨的幕后之人呢?”

    “微臣愿意。”穆大人道。

    “好,这件事就交给卿家你了,不过这件事不宜声张,又凶险莫测,朕现在就赐你你一道金牌,有此金牌在如朕亲临。”

    “谢陛下!”

    他们话刚一说完,一个太监急急忙忙敲响了房门。

    “陛下,陛下,不好了。”

    皇帝一皱眉:“进来吧。”

    太监进来的同时穆大人也收起了金牌。

    太监急冲冲的进来后,看到还有其他人在,似乎不敢乱说话,皇帝道:“直接说吧。”

    “刚传来消息,大理寺失火了。”

    “什么?”皇帝、范秉正以及穆大人皆是一惊。

    “怎么回事?”接着皇帝迫不及待道。

    “杂家也不知道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听廷尉府有人传报,说大理寺失火,已经派人去救火了,杂家觉得事情严重就赶紧过来了。”

    庞誉和邢猛此刻就关在刑部大牢,穆大人一刻也呆不住了,便道:“陛下,庞誉和邢猛就关在大理寺的天牢之中,臣。。。”

    穆大人还没有说完,皇帝便道:“去吧。给我查清楚好端端的大理寺怎么就失火了。”

    范秉正也觉得事情蹊跷,庞誉和邢猛才关入大理寺大理寺就失火了,这事肯定有鬼。这也从侧面告诉了他双风寨的背后肯定还有别的势力,恐怕还不简单。

    穆大人和范秉正一起去了大理寺,只见熊熊大火笼罩了整个大理寺,而大理寺的天牢火势最大,天牢里的犯人总计有三百多,无一生还,而庞誉和邢猛也不知所踪,等大理寺天牢的火全部被扑灭之时,已经是一天后的事了。

    大火过去之后留下了数百具白骨,谁也分不清谁是谁,最后核对了一下数量总计有三百一十七人。至于邢猛与庞誉,穆大人认为他们十有八九已经被烧得尸骨无存了。

    穆大人本想从庞誉身上在找点线索的,如今他只能另找线索了。

    一连两天范秉正也没有回过家,等他从大理寺回到自己府上的时候,一个人已经在等在府中多时了,此人正是从杭州城星夜兼程赶来的晏殊。

    “老爷,您可算回来了。”一名下人紧忙迎了出来。

    “怎么了?”范秉正从马车下来后问道。

    “您的恩师来了。”

    “什么?”范秉正激动不已:“人呢,快带我去见他老人家。”

    “已经安置在客房了。”

    范秉正当即便朝客房而去。才到院子就看见自己的夫人正和一老者在亭子中对话。那老人正是范秉正几年未曾见面的晏殊。

    “老师真的是您,您怎么不通知学生一声就来了京城。”范秉正疾步上前。

    夫人见到范秉正轻唤一声夫君接着面退了下去,亲自给二人准备茶水行。

    晏殊上下打量范秉正一眼后道:“秉正,多年不见,你变化不小。”

    范秉正笑道:“岁月不饶人啊,学生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子了,这一只脚啊,已经踏入棺材了。”

    “老师,您这次来京城是专程来看学生的吗?”范秉正接着问道。

    晏殊摇摇头:“倒也不只是来看你的,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

    能让老师亲自跑来京城找自己的事,范秉正自然重视,便问道:“是何重要之事?”

    “你有没有收到文然的信?”晏殊说道。

    “是什么信?”

    晏殊接着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信,范秉正接过之后迅速看了一遍。

    “有这事?”

    “信上说给你我都写了,给你的应该还在路上吧。”

    二人才说完,果真便有下人拿着信跑了过来,范秉正打开信之后瞟了一眼,信上的内容基本和晏殊给他看的一样。

    “吏部下派官员到昌明县的事你知道吗?”晏殊道。

    “嗯,知道的。”

    直到此刻范秉正才算明白为什么吏部要插手自己的事了。他猜按昌明县的商户肯定和吏部的关系不错,这才让吏部下派一个他们信得过的官员能代替李道。

    “老师您放心这件事我会和吏部说清的。”

    晏殊得了范秉正的承诺也算稍稍放下了。

    “老师您舟车劳顿想必也累了吧,这样,您先去休息我这就去去趟吏部。”

    范秉正找了自己的夫人,让她先代替自己照顾一下晏殊,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吏部。

    到了吏部之后范秉正找了袁大人,吏部尚书不过是个三品官员,见了范秉正自然是毕恭毕敬。范秉正寒暄了几句后话题便落在了昌明县上。袁大人见范秉正发怒,口头上答应一定会查明昌明县军民冲突的事,并且会写信提醒现任县令,让他以大局为重。

    “丞相您放心,这件事我会妥善处理的。”

    得到了承诺之后范秉正简单的交代了几句,话中的意思就是提醒袁大人昌明县他会一直盯着的。最后袁大人唯唯诺诺的送了范秉正离去。

    范秉正回到府后便再次见了晏殊,将自己袁尚书答应的事告知了他,晏殊也曾为官数十载,对于袁大人的承诺他始终半信半疑,最关键的是吏部是在宁王门下,宁叶与行范秉正又是敌对的关系,就怕这吏部尚书虚与委蛇再跑到宁王面前搬弄是非。对此晏殊还是提醒了一下范秉正,让他多留意一下。

第194章 建州起义(四)() 
接下来的几天里范秉正一直再请教晏殊政令上的事,希望能再从这位老师身上学到点东西。而穆大人那边的调查却陷入了麻烦,准确的说是毫无进展。

    农历二月初二,辰时未到,天空依旧灰蒙蒙,所有的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范秉正就已经起了床,在夫人帮衬下他整理好了衣服准备上朝。当他出了门经过前院亭子之时,却发现了自己的老师晏殊就在凉亭中挑灯练字。他本想上前打声招呼,但又怕打扰到他便悄悄的绕开了。

    和往常一样,此刻府门前一辆马车已经候着了,范秉正正准备上马,这时只见一威武的将军带着十多人骑朝他奔了过来。

    那将军范秉正认识,乃是殿前指挥使常毅常将军,这位将军主要负责宫廷守卫,乃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武将,而这位常将军也已经是三朝元老,侍奉过先帝,也是先帝留给当今皇帝的得力战将,但这位将军给范秉正的感觉却不太好,这不是因为他的为人,而是因为在范秉正的印象中只要皇帝亲派这为将军出面,就说明有重大事情发生。

    “老将军您这是。。。”

    范秉正正要询问,常将军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急道:“丞相,出大事,快与我进宫。”

    不管范秉正答没答应常将军拉着他上了马二话不说就朝皇宫而去。骏马疾驰颠簸,范秉正也不好开口询问,就这样一直被带到了金殿之中。

    路上范秉正也遇到了和他一样被急忙带进的官员,基本上文武百官都到了。众人交头接耳你问问我我问问你,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却一无所获。

    “老将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范秉正再次询问。

    “我也不是很清楚,陛下今早收到了一封来自建州的急报后就急忙让我带丞相你进宫。”

    “建州?”

    就在范秉正疑惑之时,一声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皇帝沉着脸色走了出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叩首行礼。

    “都平身吧。”

    “谢吾皇。”

    仪式刚过,皇帝王旭立马说道:“今早朕收到了一封来着建州的急报,信上说建州军士叛变,已经占领建州,现在正招兵买马,威胁到了周边其他州城。”

    皇帝话音刚落百官一片哗然。

    “陛下,这事什么时候的事了?”范秉正急忙问道。

    “六天前。”皇帝说完一个太监走向了范秉正,范秉正接过信一看,脸色随即大变。

    信上将建州发生兵变的前因后果写的十分清楚,军士为什么叛变,叛变后又怎么占领建州的,其中写的最为详细的是,曹进如何处理建州丁渭的妹妹被齐南屿奸杀一案,如何引起城中军民不满,之后又细说了曹进守城不力,导致建州城被几千散兵攻破。显然写信之人将建州兵变的事全都怪在了曹进的头上。

    范秉正眉头紧皱,这样的细致的详述曹进的所作之事,他怎能不知道其深刻用意。姑且不说别的,攻破建州城的叛军到底是不是散兵,总之他范秉正是不相信的,如若真是一群散兵就攻破州城,大圣军队何至于至于与那些番外蛮夷作战屡战屡败。现在信中内容直指曹进,旁敲侧击地说曹进引起了兵变,又由于指挥不当这才导致了建州失守。但这实则也怪不到曹进身上,曹进乃文官,无守城职责,也非建州官员,要怪也只能怪杭州知州和巡防营的将领,怕是这写信之人别有用心。

    “丞相,看完了也给其他同僚悄悄。”皇帝道冷言。

    范秉正将行信交给太监,接着太监又将信交给了宁王。

    宁王仔细看过后也是眉头紧皱,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

    接下来一阵功夫里朝中百官大致也了解了建州的情况,无不皱眉。

    “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处置理曹进?”

    曹进是范秉正的人,朝中的官员也不敢贸然开口,他们目光在范秉正的身上飘忽不定。

    皇帝见他们就不说话,便怒道:“都哑巴了?御史中丞,你且说说!”

    御史中丞季大人站了出来:“陛下,信上所述很清楚,整件事的起因是那叫齐南屿的商贾子弟在城中为非作歹造成的,按我朝律法来说,曹大人并没有做错,至于之后叛军攻城,曹大人不懂军阵,吃败仗也情有可原。臣以为这件事需仔细调查,不如暂且将曹进免职,召回京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解释清楚。”

    季大人的做法无可厚非,字里行间其实也是在为曹进求情。毕竟曹进的赈灾工作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因为这件事而降罪于他,也说不过去。

    范秉正听了季大人的话眉头皱得更狠了,虽然他知道季大人在为曹进求情,但他认为季大人的提议并不可行。如今赈灾正处在关键时期,现在罢免曹进又有谁能代替曹进来主持赈灾。再说曹进在百姓心中的口碑不错,尤其是在光州一带。况且建州的事曹进做的没错,退一步讲建州城被攻破了曹进也没有弃城逃跑,而是孤军奋战到最后。就连叛军也明白这一点,曹进是少有的好官,清楚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并没有为难与他,如果朝廷因为这件事而迁怒于他,那么势必会对民众造成不好的影响,很可能是让百姓对朝廷更加失望,从而是百姓偏向叛军,如此一来朝廷可就真的麻烦了。

    皇帝扫了百官一眼,见宁王似乎有话说,便道:“宁王,可有话说?”

    宁王面露为难之色,不过还是开口说道:“陛下臣弟以为季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曹大人虽然有过,但毕竟乃是五洲转运使,操办赈灾大事,功大于过,如果真要治他的罪,还是要先调查清楚的好。”

    宁王刚说完范秉正便道:“陛下,臣反对!”

    皇帝看向范秉正冷冷一声:“说!”

    “陛下,现在正是赈灾的关键时刻,曹进就算有真的有罪,也应该等这次赈灾过去之后再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建州的情况,以防止叛军再占领其他城池。”

    范秉正的话多数清醒的官员能还是赞成的,只是现在出现了军士叛变,谁也不愿淌这浑水,惹得一身脏。

    皇帝此刻正在气头上,只想找个出气,所以对于范秉正的话他最多能听进去一分。

    “难道百官中就没有谁能主持这赈灾一事了吗,我就不信了。”

    说着皇帝便看向宁王:“宁王,朕现在就将赈灾任务交给你,你接替曹进的职务。”

    宁王露出一丝为难,正要说话皇帝便道:“宁王你不必多言,昔日你曾执掌吏部、刑部、太学院,先皇极为看中你的能力,朕也相信你有此能力担起赈灾一责,再则你代表的是皇家,有你出任转运使,一来可以震慑那些皇亲国戚,二来也能稳定民心,因此你最合适不过了。”

    宁王本想拒绝的,但见皇帝表情不悦,赶紧点头答应了:“臣弟领旨。”

    范秉正见皇帝心意已决,叹息一声。之后朝中再没有其他官员提出异议,他无比惋惜和痛心,之所以会痛心是因为他知道朝中不是没有明白事理的官员,他不做声不作为不出力,只想着如何明哲保身,安稳渡过一生,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人在朝廷如此被外族欺压。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因为其他原因,比如季大人,他是个明事理的,只是他身居御史台主要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他首要考虑的是维持法令的公正,其他事则不是他率先考虑的了。

    朝中范秉正第一次感觉如此人微言轻,竟有一种心凉的感觉。为了大圣朝的安定,他怎么也要要忤逆皇帝一回,只见他上前一步,跪倒在地,俯首磕头。

    “陛下,微臣有话说。”

    皇帝知道他要说什么,回道:“丞相,你不必多言了,此事就这么决定了。”

    范斌正对皇帝话置若罔闻,继续说道:“眼下时局混乱不能没有曹进,就算换人代替他,微臣以为也不如他做的一成好,而且曹大人所做的事,百姓有目共睹,百姓多盼着曹大人能将大家带出苦海,现在陛下突然换下曹进只怕会引起百姓不满,导致民心向背,陛下可要三思啊。”

    范秉正的话表面是在说曹进的好实则在提醒皇帝曹进乃民心所向,不能换。他的这些话虽说得比较隐晦,但朝中之人都听得出来其中含义。

    作为皇帝,天下万民都是他的,他岂会容许这样一个臣子在民间的威望要高于自己,这对皇帝而言就是大忌。果不其然皇帝听完后大怒:

    “放肆,这天下都是朕的,这千千万万的百姓也是朕的,朕换谁就换谁,难道其他人还要说三道四吗,难道这天下是他的不成吗?”

    百官一听吓得一缩脖子,大气也不敢喘。

    “陛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微臣只是想说曹进现在换不得。。。”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桌子:“朕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如若你要是在敢说个不字,朕就。。”

    说到这皇帝却也不知道说什么来威吓范秉正了,他知道这范秉正一旦撅起来,那是连命都不要的,为这点事也不至于真的要了他的命,但自己作为皇帝既然已经决定的事,那就不能改变,尤其是被别人的强行要求着改变,这样有损他皇帝的威严。

    稍顿了一会后皇帝说道:“算了,朕看你气色不好,就准你回去歇息吧。来人,送丞相回府。”

    这摆明了就是赶范秉正走,而这种事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发生还是梁宇被刺杀一案后,皇帝也是这样让范秉正回家休养,其目的无非就是想警告范秉正。

    “陛下,微臣不累,如若陛下不同意,微臣就长跪不起了。”

    这样明目张胆的威胁皇帝再也忍不住了,皱着眉头怒道:“常将军何在!”

    一直守在殿门的常老将军上前来:“末将在。”

    “常将军,将此人打将出去。”皇帝直指范秉正。

    常将军一愣,噗挡一声也跪了下来:“陛下,不可啊,范丞相为朝廷鞠躬尽瘁,这是我朝的栋梁啊,而且丞相也已年近花甲,万万打不得啊。”

    一听说要将范秉正打出去,百官听得也心惊肉跳,此刻他们要是在没有反应,就真的说不过去了,这一会基本上大殿中的所有官员都跪了下来一齐求道:“陛下,三思啊。”

    就连宁王也恳求道:“陛下,丞相忠君爱国,乃贤臣也,还请三思。”

    季大人此刻也说道:“陛下,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过将丞相打出金殿的,这实在有失体统,还妄陛下三思。”

第195章 建州起义(五)() 
百官求情,皇帝并没有再执意将范秉正打出去,而是由他跪着。也没有在说曹进的事,与大臣们就如何处理建州叛军的事商量起来。

    范秉正几次说话但是皇帝就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将其弃之一边,就这样直到早朝结束。

    至于处理叛军的事,皇帝决定派兵围剿,这一方法一提出来就被文官否定了,他们的想法和范秉正的一样,如今天下百姓正饱受灾难摧残,如果在这种时候在掀起兵祸,势必让百姓雪上加霜。他们建议等眼下形势好转了些后在出兵。而朝中武官主战的,他们认为兵贵神速,趁着叛军还没有做大,即刻派兵将之剿灭。

    皇帝憋着一肚子火没处撒,可想而知文官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最后皇帝采取了武将的建议,决定立即对建州用兵。

    之后就有两名将军站了出来,表示他们愿意领兵出征。皇帝问他们需要多少兵马,用多少时日方能剿灭叛军,二位将军表示叛军不过是一些厢军和贼寇阻止起来的队伍,不成气候,他们只需要二万兵马,兵锋所指叛军皆败。皇帝一听龙颜大悦,当即便封二位将军为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各领军一万于三日后出发。

    随后早朝结束,皇帝看了一眼仍旧跪地不起的范秉正转身离开。皇帝走后范秉正依旧跪着。有官员劝说了他一番不过也没什么效果。

    这一跪就是一天一夜,期间他滴水未蘸,颗米未进。

    第二天拂晓,淑妃的所在了宣宁宫内,皇帝早早的就起了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范秉正已经在金殿上了跪了一天一夜,如果再这么跪下去,皇帝怕他那把老骨头就交代了,于是便了起了床。

    皇帝才起床没多久,淑妃披着件着绣凤红白的长衣坐了起来,她疑惑地看着急起床的皇帝不解道:“陛下,这会离早朝还早,这么早起是有要事吗?”

    其实淑妃已经猜到了皇帝为什么要这么早起床。范秉正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