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公-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温心想:“英雄所见略同……他娘的,他算什么英雄,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

贾诩又叫了起来,非要上面给他个说法不可。

盖勋向下叫道:“李君侯来司州了吗?我们一点不知道啊,就连送亲的人我们也没看到,你要是找人,你去别处找,不要在长安找了,快走快走,要是再在城下喧嚣,小心我们把你当成反贼一样对待,我们可放箭啦!”

贾诩大吃一惊,官场上互相推诿责任很平常,他向来是知道的,可推诿责任到了这种登峰造极的地步,就是值得佩服了!

贾诩现在有点发蒙,长安的情况和他所料想的完全不同,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可拿不出主意了。没办法,他只好叫道:“那我们可在附近抓捕强盗了,要是引起什么冲突,可不要怪我们啊!”

盖勋却叫道:“要是引起了冲突,全都怪你们,当然要怪你们!”这话他喊得极大声,很有气势,很难想象得到,他一个文官竟然这么有气势,在扶角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他还敢这么大喊,这完全是没把扶角军放在眼里啊!

张温一挑大拇指,道:“盖兄,我一直挺看不起你的,觉得你以前说话办事,很不象条汉子,可我现在觉得,你就是一个大丈夫,兄弟我远不如你!”

下面的贾诩回头道:“事情不好办了,立即派人回去,让李郎亲来!”

第225章迎李郎为凉州刺史

贾诩的原定计划是与盖勋和张温谈条件,所有相关事宜都是围绕着对方“会妥协”,这个基本点展开的,他认为扶角军大军压境,长安的地方官不可能不屈服的,必会象块面团似的,让他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可他没有想到,对方竟和他玩无为而治,反正就是扶角军爱干嘛干嘛,他们一概不管,出了事情他们也不负责,随扶角军折腾去可贾诩没法再怎么折腾了,再折腾就等于是造反了!

扶角军先出招,长安方面要接招,后续的计划才能展开,可长安方面却是你出招?那,你出招吧,我看着,我不接招,我就看着,就是看看你接着怎么比划!

贾诩无可奈何,只能派人回去给李勤报信。

他很生气地对随军将领道:“实是难以相信,我们都到了他们的地盘上了,还是呼啸而来,他们竟然什么反应也没有,我就算是神仙,也料不到会这样啊!”

将领们也都是面面相觑,由于思想意识不同,他们很难理解长安大官们的想法。对于扶角军来讲,谁要是敢到他们的地盘上撒野,那结果只能是不死不休,刘九敢去扶角堡,李勤带着他们,就算是追击数千里,也一定要把刘九杀死,没有别的结果。可现在扶角军已经到了长安,而且是在城门外列阵,可上面的京兆尹竟然说所有事情他都不知道,和他没有关系,让扶角军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去!

这实是让扶角军众将领难以理解!

典韦道:“这幸亏来的是咱们,要是匈奴兵来了,难不成那个姓盖的也要这样吗?随敌人在他的辖区里蹦达?”

贾诩嘿了声,道:“匈奴兵是打不到这里的,你当这是高祖的时代么?不过,要是高祖时代,咱们也没机会来长安!”

他一挥手,道:“先就这样吧,咱们立即分兵,把长安几个城门全都堵住,只许进不许出,等李郎来了,再做计较。大家先安营扎寨,好好休息一下吧,这两天也确实是累坏了。”

将领们只能答应,一面分兵去堵各处城门,一边让士兵们好生休整,他们估计,等李勤来了,恐怕就会开战了,不过看上面守官的态度,就算是开战,也不会有什么激烈的战斗,估计两次冲锋,就能把守官给吓投降了!

陇县。

一名医生坐在刺史魏元丕的榻前,正在给魏元丕看病。

魏元丕的身体原本就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年纪太大了的关系,真实历史上,他这个时候已经去世,而凉州在他去世后一段时间内,是没有刺史的,之后应该是宋枭调来当刺史,就是那位被李勤赶下台的并州刺史。

可能是因为李勤的出现,在镇压凉州的叛乱方面得力,把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等人全给打趴下的关系,能让魏元丕烦心的事少了,所以他才多活了一段时间。但由于李勤在司州被劫,这闹心事一来,他就又病倒了,而且还病得不轻。

魏元丕在权力没有交接好之前病倒,眼瞧着凉州就要无主,李勤没有办法,只好派出军中的医生,来给魏元丕看病,当然他自己是不会来的,更不能让魏元丕知道他没有被劫。

给魏元丕看病的正是扶角军军医景春,他本来在金城郡当县官呢,也算是进入仕途了,可魏元丕一病,李勤派人叫他来,他也就只好来了,他既然当了县官,那么在医生的身份上自然要高于别人,马马虎虎算是凉州第一神医了。

景春给魏元丕看了病后,心想:“要完,这位魏刺史怕是挺不过三天了,这是旧疾复发之上,又添新病,已然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他是李勤的铁杆支持者,别说魏元丕已经不行了,就算是行,他也不会给好好治的。可在来之前,李勤却明确让人告诉他,不管权力斗争如何,做为医生,他必须要给魏元丕好好看病,这点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

景春心想:“我不是不好好给他治,而是怎么治也治不好了。但李郎的命令,我必须执行,这也是行医之人应该有的本份!”

要换了他自己的意思,那可就要实话实说了,实话一出口,没准能把魏元丕刺激得当场就得死掉,可他却没有这么做。

景春对魏元丕道:“魏大人,你的病其实没啥,就是因为着急上火,所以才旧疾复发的,只要调养几日就能痊愈,以后注意保养就成了。说到药嘛……我看了前几位医生给开的方子,是足可以治好你的病的,就不用我再开方子了!”

魏元丕此时人已经有点糊涂了,他是很幸运的,因为李勤的出现,他多活了一段时间,可幸运不能总是光顾他,他这算是阳寿到头了。在榻上轻轻晃了晃脑袋,没有说什么话,昏昏沉沉地又睡过去了。

景春没有打扰,出了卧室,见着了凉州别驾,他可以安慰魏元丕,不去刺激他,可对于凉州别驾却没什么好客气的了。

虽然景春只是个小小的县官,还是名不正言不顺的那种,可别驾却对他很是恭敬。凉州别驾问道:“景大人,魏大人的病情如何?”

景春看了看别驾,又看了看院子里站着的一群官员,虽然只有别驾一人过来,可那些官员却都探头探脑的,看样子都是在等消息呢。

景春道:“想听实话否?”

别驾悻悻然地道:“那是自然,这种关键时刻,假话可是会要人命的,还请景大人如实告知!”

景春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你看我这个表情,也就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劝大人你,要做什么准备,最好就是这三五日之内了,我家李郎有惊无险,我不说你也清楚,既然你清楚了,那我就再让你清楚清楚,现在扶角堡留守的主事之人,乃是副堡主刘胜,他是羌人,很喜欢交朋友,而且最喜欢喝羊肉汤,他羊肉汤一喝足了,就喜欢向李郎举荐别人。这话我可只和你一个人说,你莫要传出去啊!”

别驾心想:“哪需用我传出去,你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话说得这么大声,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了!”他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不是个多话的人,不会把刘胜爱喝羊肉汤的事传出去的。

景春姗姗然地走了。他一走,官员们立即围在了一起,没人去关心刺史大人的死活,他们关心的是自己。

官场上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瞒上不瞒下,李勤到底有没有被劫,这个口径是统一的,他一定是被劫了,向朝廷报告,大家都得这么说,但被谁劫的,有没有什么危险,现在是不是脱离危险了,这个就没必要向朝廷汇报了,底下人自己明白就成!

别驾一听景春话里话外的意思,就知道李勤啥事没有,就等着接任凉州刺史呢,其他的官员也都不傻,也全都听明白了!

见同僚们都围地了过来,做为现在陇县的第二高官,别驾道:“各位,有什么想法,现在就说出来,莫要单独行事,以免造成那边的误解!”他说的那边指的就是扶角堡。

长史道:“刺史大人肯定是熬不过这三五天了,这点肯定吧?”

别驾道:“就算刺史大人能熬过这三五天,又能如何?”

长史看了眼周围的同僚,道:“凉州不可一日无主,谁是下任刺史?如我等在三五日后上报,从现在的局势上看,朝廷得一个月之后才能指定谁来当刺史,可现在那边的大军又堵在司州,估计一年半载的派不过人来,那我凉州由谁来主事?”

官员们一起看向别驾,一个官员道:“要是放在平常,那都好说,可现在那边可把长安通往洛阳之路给堵上了,所以有些话就不那么好说了。别驾大人,现在凉州以你官职最大,你可有暂代刺史之位的意思?”

别驾苦笑道:“我上有老下有小啊,家中生计可都靠着我一个人呢!”

长史嘿了声,道:“咱们都是自己人,现在同舟共济,多余的话咱们以后酒桌子上说,现在就说关键的吧我看咱们就一起去那边,迎立李郎暂代凉州刺史吧,朝廷又派不过人来,他先暂代,也属正常,而且就算是派人过来……”

别驾叹气道:“也得死在半道上啊!”

众官员跟着他一起叹气,长史道:“换个刺史,就得换一批属官,但李郎为人仗义,只要咱们也仗义,他总不好那么快把咱们换了吧只要有了时间,咱们便可疏通关系,总是能保住这份俸禄的!”

别驾道:“咱们一起去劝李郎暂代刺史之位吧,你们看怎么样?”

好几个官员却道:“可李郎现在在哪儿呢?”话刚说完,便引来一片白眼儿,其他官员们都看不起他们说出这种白痴的话来。

别驾道:“现在不知道,可咱们只要一迎立他当刺史,那立刻就知道他在哪儿了!”

众官员们商量了一下,便进去看了魏元丕,在确定刺史大人肯定熬不过这三五日后,当即各自回衙,去做准备。

三日之后,魏元丕病重不治,这位没有半点作为的凉州刺史去世了而他的属官一面给他发丧,一面派人向扶角堡报信,说他们要亲自去扶角堡,迎接李勤,奉他为凉州之主,美其名曰:暂代!

第226章路遇阿瞒

凉州的官员把魏元丕去世的消息,送到扶角堡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回信,但回信不是李勤写的,而是刘胜让人写的。

在长安还没有到手的前提下,李勤不好立即就出现,他还得再等等,所以只能让刘胜替他写信。刘胜在信里告诉凉州的官员们,说扶角兵已经得知了李勤现在所处的位置,很快就会找到了李勤了,所以李勤暂代凉州刺史的事情是不会被耽误的,他们只管来迎立就好了,大不了在扶角堡多住几天!

凉州的官员们收到回信后,又聚在一起商量了下,决定既然要投诚,那就不如早点去,现在李勤正好“据说”不在扶角堡,那他们去扶角堡等着,去安慰一下李家的二老,那岂不正是表示诚意的好方法么!

官员们立即启程,赶往扶角堡,打算在哪儿住下了,一直待到李勤回来为止,顺便和扶角军的人好好套套近乎,以后好有个照应什么的!

李勤对于能当凉州刺史,当然是很开心的,不过凉州已是他掌中之物,所以刺史之位,倒也不急,他现在急的是长安的事,司州是很重要的一个州,据有关中富庶之地,人口稠密,长安更是易守难攻,如果能把大本营搬到长安来,那他就有了可以虎视天下的本钱了。

在边境上待了几天,长安方面的贾诩送了信来,告诉李勤原定计划有变,京兆尹和司隶校尉竟然什么都不管,只要扶角军不进入长安,那就随便他们怎么折腾,那两位大官竟然可以装做什么都看不见。

李勤看了信后,心中嘿然,这京兆尹和司隶校尉都是很大的官了,可竟然这么个当官法,也真是两朵奇葩了,乱世将起,果然是妖孽丛生啊!

这两个当官的怎么反应,对于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很有影响的,要是他俩反应激烈,那还真不好办,可要是如此反应,虽然不在预料之内,但应对起来,却要简单得多。

李勤立即给贾诩写回信,不用在长安城外等着了,堵不堵城门没有什么意义,如果盖勋和张温想要派人去求救,长安城的城墙那么长,哪个地方都能派出人去,不用非得走城门的,而堵城门却反而容易让地方官员紧张,甚至连司州的军队也会跟着紧张起来,那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了。

李勤命令贾诩把军队散开,分成小部,去各个县城宣传扶角军,就说扶角军是一支光荣的军队,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让当地的士兵和百姓认为扶角军是不可战胜的,然后再把扶角堡的各种福利说一说,让士兵和百姓对扶角堡产生好感,最后再散布谣言,那就是自己要成为司隶校尉了,朝廷还有意让自己兼任京兆尹,可自己却在推辞当中,但他来司州做官却是肯定的了,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罢了,他一来司州,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而且本地士兵也可以加入扶角军了,具体何时,敬请期待。

信送出去后,李勤没有立即启程赶去长安,而是让人回扶角堡,又调集了一万扶角兵来,在边境与他汇合,然后一起去长安。

在大军没有调集上来之前,李勤等在边境,但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带着手下,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四下里转悠,他倒不是游山玩水,大冬天的没啥好游玩的,他是在边境的附近,画地图,用现代的制图方法画地图。他发现这年代的地图都太粗糙了,而且只画重要的地方,比例也不统一,往往一个地方有几个版本的地图,甚至没有地图,而版本不同的地图,所标地点往往大相径庭,如果在出兵打仗时,将领们用的地图各不相同,那可完蛋了,很容易出现调度不灵的事情。

李勤打算培养出一批专门画地图的士兵来,把制地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做好比例图,然后成批的雕版印刷,分发给各级将领,这个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只能慢慢一点一点来,不过最先要做好的就是培养出一批会画地图的士兵出来。

既然要画地图,由简入难,那势必要各地都走,李勤带着一百来人,就在边境的各个村庄来回的转,考察地形。

这天,李勤带着扶角兵来到了由司州入凉州的小路地段,这里地形比较复杂,高山没有,可小山比较多,在小山中间有小路,离着官道有点远,这小路只是供当地百姓走,大队人马少有经过。

李勤纵马上了一座小山,指着下面的小道,对扶角兵道:“你们看,这条小道很少有人走,雪地上脚印稀少,这说明就算是当地百姓也极少从这条小路走,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跟在他身边的将领是赵正,赵正最擅长跑,而且人又不多话,在众将领当中,是最守规矩的,而且枪术精湛,箭术也不错,所以李勤才让他跟在身边。

听李勤问话,赵正想了想,道:“一般情况下,小路总是要比大路近些的,虽然小路总要难走一些,但因为近,所以走的人并不比官道的少。这条小路却人迹罕到,除了本地百姓外很少有人走,末将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来是天气寒冷,百姓不愿出门,二来就是因为这条小路并不近,相反还比官道远些,又绕远,又不好走,所以走的人才会这么少!”

李勤点了点头,道:“第一个不是关键,就算是天气寒冷,只要行人有需要,还是会走这条路的,第二个才是关键,因为这条小路不但不近,反而绕远,那行人自然不会选它了。可是,越是这样,这条小路就越有军事价值。”

赵正道:“末将明白了,这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一个道理。就因为这条小路知道的人少,走的人也少,所以对于行军打仗才越重要,咱们才越应该画好这里的地图。”

“对头!”李勤点头笑道:“对于地形所使用的目地不同,所以重要性也不同,这就是军用和民用的区别之一。”

扶角兵纷纷下了小山包,开始准备画图,李勤和赵正则留在山上,算是在作纵观全局的工作。

过不多时,有个扶角兵跑了回来,冲李勤叫道:“李郎,从东边来了队人马,里面还有好几辆大车,看样子都是当兵的,要不要过去问问?”

李勤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往东边望去,由于有树木遮挡,远处山包后面有什么,并不是看得太清,他看不到有车队过来。

李勤摆手道:“咱们的行踪不被人发现就好,哪有主动过去招惹的道理。”

话说完后,他想想有些不对头,从东边来的那就是司州方向,如果队中人都是当兵的,那他们为什么不走官道,反绕远走小路呢?是为了躲战乱?现在司州的情况不能说有战乱,只不过是贾诩在里面折腾而已。那这队士兵是在躲贾诩的了?如果要躲的是扶角军,那就得探查清楚了。

他挥手道:“把兄弟们都叫回来,不要让那些人发现咱们。还有,赵正,你去问清楚那队人马是来凉州干什么的,现在是考验你随机应变能力的时刻了,以后你总会独自领兵的,随机行事的能力很重要。”

赵正答应一声,打马下了山包,迎向那支不明身份的车队,而李勤则带着扶角兵,躲进了树林。

从东边来的这支车队,领头之人不是别个,正是曹操,在李勤生死未明之前,他不敢和扶角军的将领接触,又不敢走大道,怕有人向贾诩通风报信,他的这支车队是很容易被追上的,所以只能走小路,向当地人打听之后,他带着车队想通过这里,先去陇县。曹操想先在陇县休整,先和凉州刺史联系上,然后商量关于李勤的事。

曹操一路上想着各种可能发生的事,而他的主意也一变再变,甚至有几次他真的想不管温柔了,独自返回洛阳,可他到底还是没有这样做,可不是对温柔一个弱女子有什么同情心,他是怕回去后,被张让和何进一起修理。

曹操骑在马上,不住地叹气,虽然他有雄心壮志,可前途未卜,就算他再怎么自认有本事,现在这种情况,也着实让他闹心。

正叹气间,前面的羽林军叫道:“曹都尉,前面来了个骑马的,看样子很是剽悍,可能是羌人吧,这里可是到了凉州边境了。”

曹操啊了声,在马上坐直了身子,向远处奔来的赵正看去,见是个穿着普通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